第一篇:教师的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2010-2011学年下期体育组理论学习主讲:谭敏
教师的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境界。作为普通教师,我能为自身专业化做些什么呢?我思考。
首先,我要正视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趋势,端正认识。人都会有惰性。作为普通小学教师,日复一日地重复讲课、批改作业,自然也会耽于现状。我想,我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认识到未来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确立目标。只有这样,自身在平时的工作中才会保持紧迫之感,产生学习、探究与提高的内驱力。
其次,在实践与理论上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篇,阐释了教师专业素养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我读的颇为细致。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要精通,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资之深,则取左右逢其原”,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对照这一点,我就审视自己,要想成为“学者”、“专家”,何其难也,这样一个大大的帽子我是断然也戴不上的。但细想想,一生致力于做某件事情,在一个领域里专注地耕耘着,必定会有所成。这也是教师素质的态度领域。书中说,“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我也许成不了“专家”、“学者”,但可以在这个领域里“从容地成长发展起来”。若想如此,我想,最起码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而我这些修养的不足,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最主要的获得方式是个人学习和学历进修。起先,社会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为中师,现在提高到大专,也许将来进一步要求至本科。也许有人要说,基础教育不需要高学历。我原先也这样认为。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随着学历的提高,个人相应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也会提高,这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言传与身教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要坚信“学无止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养。2.不断反思——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最要紧的是勤于反思,勇于实践。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以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 1
2010-2011学年下期体育组理论学习主讲:谭敏
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吸收先进思想和理念;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努力扬长避短。不仅如此,反思还可以让我们拥有务实的态度,敏锐的眼光,进取的精神,这都是教师自身专业化极其重要的。反思要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实践是对反思的践行。反思只是一闪而过的思考与认识。要使其促进能力的提高,还要实践,要勇敢探索。当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深有体会之时,应该及时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并内化;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反思改进之法后,应该在实践中演练,验证自己的所得;当自己有新的教学观点时,也应该及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归纳,形成先进经验或理论。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理都是在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提高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自然遵循这个规律。
3.勇于创新——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4.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对教育的激情,应该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我认识到,教师专业的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执著,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放弃永远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许岁月会让我们容颜变老,但知识会让我们永葆青春„„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赖文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身为教师的我也应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自身质。
这本书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有很深刻的理论,也有各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及措施。我紧扣“专业化”这个关键词,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它以“专业化”构建了这样的框架:理论篇包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专业化发展的概念辨析,专业素质,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政策篇包含教师专业化的政策保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实践篇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集中,我对理论篇中的“教师专业化”有了较深的认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育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这一高度上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递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 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良师必学者”,教师专业化首先要求教师学历应达到文理学科同等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其次,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次,教师要精通所叫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另外,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学者未必是良师”。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备教学科学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
“教师专业化”不仅需要教师去认识,更需要教育机构为教师专业化提供学习、发展的保障。其中,“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章节内容吸引了我。
自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大学与公立学校曾多次进行合作,其目标在于改革公立学校教育。一百多年前,在哈佛大学于中小学教师的联席会议,讨论如何改进教育与教学方法,与会者主张应当更多地参与到改进中小学教育中来。这是美国大学首次与中小学建立直接联系。
与此同时,杜威倡议在大学校园建立实验学校。1896年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于1887年创办的霍金斯馒实验一起,成为后来美国兴起的实验学校运动的滥觞。在杜威看来,实验学校既是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场所,也是培养新教师的地方。
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它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在原有的中小学的基础上与大学合作形成的一种新功能。
专业发展学校有以下一些特点:
重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络员经常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分享教育研究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参与解决学校中出现的情境性问题,为学校和教师提出应当加以探讨的问题或要求,评价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等等。
加强面向中小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中小学里发生的事情具有迫切性和同时性。因而往往限制了教师有时间提出问题,进行反思和形成理论框架。中小学教师解决问题缺少教育理论素养。而大学教师提出理论观点却往往不能把研究的问题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因此专业发展学校的合作研究既有利于解决中小学的实
际问题,又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具有互惠性。
最后,我想以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我的感受。1985年,一位天资聪颖而普通平凡的教师克里斯塔麦克奥利佛被选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空间设计教师。当被问及她为什么参加这一设计时,她迅速直接而充满自满地指出:“难道你们不明白吗?我是一位教师,每一天,通过学生,我感触未来。”
正如克里斯塔麦克奥利佛所启示我们的那样:教育过去是,将来也是决定未来的力量。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读书心得
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 “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求学生一味地拼命记答案,抄写板书,不但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且还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看似回答流利,却丢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缺失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书的整体设计上,在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机会、易懂的欢快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学习的。
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
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精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好课,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老师当作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 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 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读书笔记
本学期我读了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这本书,它以独特的手法和视界,从十二个不同角度讲述了包容的智慧,引用生动丰富的故事,引导读者对包容智慧的全新理解和认识,使我又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让我在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好的快乐。这本书从包容命运、包容生活、包容苦难等多个方面让我们理解、懂得这个叫做“包容”的智慧。用简单的话概括我对这本书的理解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夫妻之间是这样、单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是这样、同事之间也是这样。但第一线的领导对下属之间绝不是这样。
那如何学会包容,看了这本书自己觉得过去自己做的事、遇到的事,自己还是能够摆正心态的,能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活中、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者是受到别人的误会,种种事情会给你带来很多压力,这时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你就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只会胡思乱想,那何谈包容。相反,你如果是一个乐观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你会将困难看成动力,不断促进自己,使自己振作起来。
学会包容,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就拿自身的工作来说,自己作为幼儿园的园长,除了与教师、孩子交往,另一个重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家长,由于家长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每个家长交往都是一门学问,难免会遇到对老师不信任的家长,会对老师的行为产生误会,这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记得今年的“六一”活动后,就有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大一班的&&老师在活动的现场用手打她家孩子了,还说用眼睛瞪她家孩子了等等,还要求我把这名老师辞退了。我在电话里和她讲,包容了这位家长;还有大二班的&&家长,都是小学院内老师家的孩子,只因孩子吃点亏,来找班主任,平时老师对着孩子一向照顾,但家属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班主任觉得委屈啊!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三年里我们尽心地照顾孩子,确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还受到她的误会。可是班主任能包容她。如果一不小心,说不定会与家长产生矛盾,但是有了一颗包容的心,你会想到,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护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需要理解,更要理解她的行为,她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才让她说出那样的话。如果我们去与她理论,那效果肯定不大,可是我用包容的心去处理这件事,我用我的真诚,慢慢说服了她。他对我说:“把宝宝交给老师,我放心呐!”简单的一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包容的力量,只要你有一颗包容的心,没有什么困难、误会过不去。
总之,读了这本书,包容之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更让我明白,只有学会包容,才能乐观面对我周围的人,快乐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镇江市蒋乔小学董芳娟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给师资培训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大多数教师最擅长的方面是语言表达、学科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缺乏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知道结构陈旧,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计算机、外语能力差;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差;综合素养欠缺,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文科、综合理科,难以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视中小学校的作用,谋求中小学校的积极参与,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更可以使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在教师教育终身性、连续性的要求之下,我国的教师教育应迈上一个机关报的台阶:第一,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随着在职教师培训的不断发展,应逐步完善在职
教师培训制度,为在职教师培训提供法律保障;第三,教师教育内容要科学化,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师职前教育模式要多样化,“定向型”、“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存,教师在职培训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调动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在职培训朝着能够随时随地在每个教师所需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迈进,发挥重要作用;第五,教师在职培训与职前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不仅关注教师的职前培养,而且关注教师的在职培训,综合教师的培训、作用和培训,完善教师培养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教师入职后,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教师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农村学校大多采取后一种培训方式。
学校对师资培训负有主要责任。教师培训的责任由合作者这间分担;学校有机会参与制订方案目标、规划培训过程并选择师范生;培训、评价角色和责任就得到参与伙伴关系者的理解;合作保证所有的参与者对连贯的专业培训课程作出贡献;管理程序和责任应明确,还
要有有效的沟通;要有监督和评价培训质量的安排;资金分配的基础应是明确的,提供给中小学校的用来培训教师的那一部分资金应得到合理使用。
教师在其在职阶段必须学习和思考某些教育理论,地方教育局和学校也鼓励、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这种学习机会常常是由大学、教师中心或其他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提供的,其形式主要是在中小学校内开设校本进修课程,课程内容与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大不相同,是经过学校和教师挑选的,被视为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价值的原理,主要倾向于与课程和教学有关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方面。不过,在校本培训计划中,这一内容的学习不只局限于学校和大学的课程班,还包括教师有计划地依靠其专业意识和自主性在校内外于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一切学习与讨论,以及大学的合作人员与教师一起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的共同研究。
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应以在职培训为主。但是,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很少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更别提培训了。大多数教师需要找大量的资料备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家访等;收入低,回家还需要忙农活或家务活,有孩子的需要教育孩子等等,总之,花在专业发展的时间少之又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一门学科,例如物理,现需要三位物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配备四个物理教师,另外一位教师就可以到师范类大学参加本专业的培训,发展物理专业。这样,大家
就可以轮流出去参加培训,即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又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发展。然而,教育局给予一个学校的学科教师人数是限死的,不能实现这一办法。只能靠学科教师自己安排,就会造成敷衍了事的现象,造假也随之产生,那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一句空话。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桃园中心小学 顾章琴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尽管接受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许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出现了“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课堂教学还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实这些现象着实反映出我们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反映出我们与“教师专业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在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环境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相应的专业化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结合四年来教英语的经验,让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选择合适教材,积极认真备好课是关键。
一、选好教材备好课,实施最佳途径
·明确设课目的、性质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用最新版本教材,并多选几本参考书进行备课。
·备课要认真细致,要熟悉、精通、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和难点。做到所选内容新颖,反映时代新潮流。
·新上课教师一定要写较详细的教案,明确讲课顺序、步骤、方式及方法。
·备课中要注意课程之间、内容之间的纵向及横向联系及衔接。·备课时要考虑好如何进行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案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及教学对象不同,要求、内容、方式、方法均有所不同,强调个性化备课。
·备课教案要突出知识点、教学提纲的连接点、知识的交汇点。以完整知识点为教学单元,形成知识网络。备课教案书写规范、完整、标准、正确。
·备课要细、严、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投入必然得到高产出、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等多重效果和目的。
二、制作好优秀电子课件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利用黑板上课的效果已截然不同,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魅力所在。其教学效果好坏主要决定于电子课件的质量,对于优质电子课件而言应具有四性:
1.教育性
要有明确教学目的,符合大纲要求。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课件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材,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突出重点和难点。
2.科学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要做到结构严谨,规范正确,通俗简明、活泼,实用新颖。
3.艺术性
教学是门艺术,页面制作要精细,醒目。色彩协调搭配,鲜艳夺目。形象构思及创意有亲近感,把寓教于“乐”变为寓教于“情”,要有情感,要师生互动,使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技术性
教师要认真学习多媒体软件有关知识,用好软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有友好的操作界面,严格的逻辑结构,图文并茂,声象俱全,能激发学生感观刺激,激发灵感从而达到高效学习及最大效果的目的。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重能力,倡创新,兴人文等原则进行教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在教学中突出“新”、“合”两字
“新”“合”两字的交汇,重点体现在全方位创新。如果施教,必然会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独具全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突出“新”字:即新理论、新思维、新教材、新模式、新体系、新成果、新领域、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词汇、新标准。突出“合”字:即教学与科研结合,将科研成果及实践引入课堂,用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提高质量;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相结合;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大力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知识与智慧结合,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则是知识和智能、个人聪明才智成了新的价值源泉;点面结合、粗细结合,贯彻讲清难点兼顾一般内容,突出重点,强干削枝;知识与经济结合;知识与应用结合;教与学结合;中文与外文结合等。
(二)应用、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对于学校面临教学人数相对减少、班级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用来补充教师队伍和提高其能力的可行途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1.集成性
从学生获取信息来看:学习听觉得到11%;学习视觉得到83%;视听为主获94%。从记忆和感观来看:阅读10%;听20%;看30%;看加听为50%;交谈为70%。可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视听并用的条件,有效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交互性
课件的输入输出多样化,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或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能动性,进行启发式及互动性最有效途径,使重点内容突出、醒目。
3.自适应性
根据不同条件(水平)而自行选择听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展启发式、互动性教学
新型师生关系是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它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大众化”行为向更加自由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一切为学生服务和怎样服务好的思想,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更有利于学生在和谐条件下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新型师生关系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基础,启发式互动教学是传统模式(填鸭式)教育最大的打击者,是提高教学质量根本所在。
(四)加强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有利于消化、理解、引进优秀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前沿技术,对于面向现代化及教育信息化,提高师生业务水平及外语水平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巨大作用。
加强外语教学有利于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并让学生得到一个国际接轨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在外企工作就业率,提高了学校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对提高学校声誉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要使双语教学快速发展,应多使用原版教材,多聘请外籍教师任课,以不断完善和提高外语水平及学术水平。
(五)加强数字技术教学
当今,我们正处于数字世界,数字技术代表着最新实用技术,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最大效益,代表各个领域及各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及最高水平。在教学中,应该牢记我们拥有一个数字地球村,要特别注意和加强数字技术内容的教学,应把它放在最突出的重要地位,时刻都要铭记并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