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远程培训作业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含教师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八个方面。
(一)教师职业理想:
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现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职业责任:
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4)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主要包括:
(1)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3)要有乐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育职业纪律
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纪律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文件
(3)在教师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是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
包括: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要懂教育规律
(3)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就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
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2.教师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教师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广大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就会得到不断满足和提高。
(2)要忠于职守。要求在职教师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就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3)要搞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精一行。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熟悉本职业的基本性质和要求,熟练掌握本职业的业务和基本技能。如果没有干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得过且过,马虎应付,很难设想这样的人会做好本职工作。
(4)要克服职业偏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如何认识教师的专业性?
答:
教师的专业性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专业意识是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专业的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
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专业知识即具备广播的文化知识,所交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专业品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神,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教授新事物新观念。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远程培训 作业七:善于激励与评价
1.什么叫多元评价? 答:
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来看,评价发展具有多元评价的趋势。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则处于被评价的地位。当前,我们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主要是确认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这样一种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在课程发展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强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有哪几种方式? 答: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种方式 :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
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 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四)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3.论述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答:
《体育与健康》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特长,为终身体育学习与锻炼打下牢固基础。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性的发挥,是鉴于主体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我评价是一个人自觉性的基础。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作一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通过活动,即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结果,外部的作用可以促进其内部活动的进行,但不能代替主体的“自己运动”。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一切主导因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本文旨在从体育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方法与策略。
(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证明,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实践说明,学生已由过去的无意识地等别人评价正向有意识的自我评价转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正在得到强化。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也使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是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学会合理地选择使用自我评价的方法,使自我评价由盲目性走向科学性,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93%的学生增强了体育学习的信心,68%的学生提高了体育学习水平。自我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三)自我评价的原则 主要包括: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我评价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否则自我评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仅要求学生积累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评价的优点之一,是消除了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则不利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如何去降低学生的过度焦虑。自我评价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
自我评价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体育学科特点,又要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而评价标准的表达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力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实践。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优、良、中等不同的评价符号,来体现目标达成度。并用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个性化原则:
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目前的大班化教学,实施差异教学又感到困难重重,开展自我评价,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效地调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对部分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
自我发展原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的潜能,按自我指导作出适当的“自我选择”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四)教学中实施自我评价的策略
1、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着眼点。
学生自我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现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体育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如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提高自我评价的效能,从而使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自己终生受益。
2、帮助学生建立自尊。
建立自尊是学生进行良好自我评价的前提。学生的自尊分为三部分:A 归属感——安全感。觉得受到爱、接纳,支持我们的人的认同;B 价值感——自己的价值受到肯定,被重视与尊敬;C成就感——得到成功的感觉,被肯定为有能力的人。建立自尊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表示看重对方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天赋、气质与个性的个体。学生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受到尊重,受到尊重的学生会将自己的心灵敞开。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个体特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检自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通过自我评价使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生作用的。他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最终还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再评价而实现的。在体育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自评方法:(1)标准对照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并把评价标准和项目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达成度。(2)镜子校正法:学会用活动伙伴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以评价自己的学习正确与否。(3)验证法:运用体育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4)预测反思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
4、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的科学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出“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制于他人,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从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不排除他评、互评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中的作用,而是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间相互评价,四人小组对某一个技术动作的讨论,群体辩论等形式,在接受他人的评价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5、反思总结,培养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及时总结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是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反思总结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评价与再评价的过程,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运用“强化原理”不断地强化学生反思与评价,再进行不断地矫正。外国评价专家斯费乐比姆普指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变。每一个教学内容或每堂课结束时,不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而且还要回顾当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要不断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一评价总结。
6、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体系由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评价标准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分类,在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系统具体地构建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和个体差异分成四级水平,一般采用与教学目标的认知、技能领域相一致的分级描述,如: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会、初步学会、学会、会学来描述。情感领域则采用不满意、较满意、满意三级描述,主要是评价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满意程度。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生对自己学的某一方面或整体进行评价,作出判断,关键因素是要有评价的标准,因为没有标准的评价是无法操作的。首先要统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要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的参照点,要求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比,不是学生与学生比。
(五)体育教学中实施自我评价的建议
1、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形成之初,教师及时的评价可以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能为学生建立适度的评价标准;当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基本形成,教师就不要着急进行直接评价,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以个体或团体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继而对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以引导他们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2、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是教学评价活动的最终归宿。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满足了学生为主体的客观需要,学生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探究学习等方面进行一次检查,因为许多学生的失败并不是智力和经验的因素,而恰恰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
3、注重形成性的评价。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了。学生正是在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自身发展的。自我评价正是在不断地满足中去追求新的满足欲望,所以自我评价更注重的是形成性的评价。强调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强调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精神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观察、思维、锻炼和表达等基本体育能力、体育素养得到发展。
4、强调师生参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和激励者。整个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评价的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为自我评价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一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主讲教师:北京教育学院 李晶
一、教师专业标准概述
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四篇:作业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研修日志专题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研修日志
林翠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深受启发,下面写一下我研修的知识:
一、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是有利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教育专业化的要求:
• 1)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 训练,指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临床实习;
• 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谨业爱生;
• 4)教师职业的自主权。包括在职业生活中,对于专业事宜的判断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地规定适合本职业的资格条件。
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
•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 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 工作工具: 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 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3.十四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 ⒀沟通与合作; ⒁反思与发展。
四、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 2.对学校:学校活动系列、学校管理; 3.对教师个人: 发展方向、行为;
4.对公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
五、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学习与应用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⑴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⑵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 ⑶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
• 第一是规范教师入职标准。将来教师入职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注册。
• 第二是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第三是作为评价考核教师的依据。
• 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公益事业。《教师专业标准》颁布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需要认真学习,努力贯彻。
我的思考:
1.为什么要有教师专业标准?
⑴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对自己可以达到专业认同,对社会可以达到专业问责。
⑵我国教师规模巨大、分布广泛,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聚集的基础,是行业的支柱,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2.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我需要着重加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我的问题:
1.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师专业化? 2.怎样看待教师教育学生的这一过程? 3.职业规划如何拟定?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
我认为值得改进的是:以后要加强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秉持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2012年10月8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首先知道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1、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明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要有专业理念和良好的师德。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2、要具有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作为历史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要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深挖教材隐含的历史资源和反映的历史本质,还要关心最新历史学术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3、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历史教育不仅要客观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理清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历史教学重点是“技能”和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技能。组织备课、讲解分析、启发提问、组织学习、引导提升,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等专业技能。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育人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