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要读书(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篇: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札记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念如何才能转变,或者说,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就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种领导又如何实现?我认为,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办法。阅读教育专著名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作为一个校长,作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教师读书提高,也更应该带头学习,以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和校长的自身形象去影响带动大家。多年来,为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我倡导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从读教育名著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一、对于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我常常觉得,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你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魏书生初中毕业,但成就了很大的事业。培养魏书生的是书籍。我和魏书生有很多交往。我很佩服他那种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肯定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我曾问过他,你早先在农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会有今日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很认真地回答我,应该是想到的。李镇西,一个颇为有成就的教师,当我问及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我觉得,李镇西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认真学习和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我们不妨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

苏氏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难能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广泛阅读,拓宽了知识视野,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他一生共完成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育真正的人》等40多本理论著作。此外,还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1977年苏联有关部门把他的教育著作汇编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出版。目前全世界已用30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了他的教育著作。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被人们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你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我送大家两句话,一句是“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第二句是“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我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两千年来,我国社会最崇拜的人是教师,比如孔子,孔子是名教师,更是教育家、思想家。他的那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家风范,千载而下,皆令人叹服。而当代教师的地位为什么低下?不可回避的就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问题。只有真正的“人师”才是神圣的。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不可替代的。

一位外国学者在他的《教育目的》一书里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作为教师,请扪心自问,我有没有沦为一个“简单劳动力”?

二、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然而,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什么?我对老师们说,我们固然要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几年来,我校一直组织教师认真阅读文化教育名著。《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建议》(以上苏霍姆林斯基)、《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以上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发现母亲》(王东华)、《仁爱一生》(特雷莎修女)等都是人手一册,人人必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与耻辱„„教师在学生手册里写上:‘你们的儿子不想学习,请采取措施。’这实质上就是教师经常把一根鞭子放在学生的书包里,而父亲就用这根鞭子来抽打自己的儿子。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一个复杂的外科手术正在进行之中,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正俯身在露出的伤口上动手术。突然,一个腰里别着斧头的屠夫闯进了手术室,他拔出斧头就朝伤口砍去。那么,这把脏斧头,就等于是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公民的诞生》)如果你认真阅读过如此精彩生动的论述,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是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室和校园的。多年来,我把“爱心育人,爱满校园”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奠基工程来抓。我提出,爱心育人应该包括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这五个方面的育人准则。

我深信,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一支拥有爱心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

三、教师的阅读爱好决定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

在眼下的中国教育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当代中学生不读书。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不难想象,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如果厌恶读书的话,那实在是

可悲的。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

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当前,高考制度的改革正昭示着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无不显示出这一特点:跳出题海、跳进书海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把学校办成书籍的王国,师生们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学校必将更加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P.10)“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给教师的建议》P.11)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给教师的建议》P.149)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给教师的建议》P.150)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给教师的建议》P392)“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给教师的建议》P.359)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我敢断言,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

多年来,我校认真抓好教师的读书和学生的阅读这两件大事,提出让图书馆成为全体学生的“精神王国”,让一本优秀报刊伴随学生成才,让阅览室成为教师最向往的地方。我坚信,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成才成名成家的必由之路,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是办学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为新世纪培育“读书人口”

提倡教师读书并带动学生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为新世纪培育“读书人口”。我认为,没有学习化的社会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深刻又富于诗意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会变成真正的牢狱呢!”(《给教师的建议》P.355)

苏氏认为,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给教师的建议》P.396)

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

有人说,当前中国社会有三大污染——权力污染、信用污染、环境污染。其中信用污染的源头便是没有读书风气而导致了国民素质下降。在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中生存,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每一个成员都在承受着没有信用的痛苦。而且,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信用经济”,它的社会基础便是诚信为本的社会风尚。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便是人的现代化,没有读书的社会氛围和风尚,没有学习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又从何谈起。

有识之士担忧,现在的教育,也许永远出不了民族文化大师。如果这种担心和假设成立的话,那是多么可悲和可怕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先生:“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邱吉尔首相回答他说,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它的文化,有它古老的智慧和杰出的人才。

我一直有一种担忧,当代中国教育,能担当如此社会和历史的重任吗?

不过,我想,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为新世纪培养读书人口”这一教育的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面貌就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本文行将结束的时候,还想和读者朋友谈一谈读书的时间问题。有的人总说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我认为关键是想不想读。请想一想,你的晚上呢?双休日呢?节假日呢?有人说,看一个人是不是有志向有出息,或者说,人和人的区别差别主要看两点——一是看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看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

还要耐得寂寞耐得繁华。现代生活,外面的世界真热闹!有诱惑力的东西太多了。要读书就要学会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我建议大家向武侠大师金庸学一学。当年,金庸在香港办报,身为报社大老板,每天亲自写千字的(连载)小说千字的评论,并且一写就是20年,写出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成就!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和教育应有的力量

第二篇:读书演讲稿: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国振永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生活在不读书的社会就如同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周国平语 “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高万祥《教师,为什么读书》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有人改成:一日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了。

读完这几名话,我想每个人的心中不可不出现在点波澜。也许会不经意的问一问自己:“我读书了吗?”

如果真的不读书我们可能真的是:“生活在牢狱,或是一个忙碌不止的躯体,或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力。

但如果读书:读书的好处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我想,虽然面对教育系列很多让人不满的地方,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虽然我们改变不了现状,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多读书。

听这样一个信息:

信息一: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犹太民族的小孩刚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英国人喜欢读书,阅读的习惯使英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仅次于美国,按人均则可以说世界第一,英国人认为,读书看报永远比

看电视重要......我们和俄罗斯,和韩国、和英国、和犹太人每天拥有同样的24小时,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在闲暇时捧起书本?

信息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课外阅读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信息三:最近我看过一个对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的调查,其中的最后一个题目问的是:“请你对教师阅读现状发表意见和建议。”很多教师像商量好了似的异口同声:“非常想读书,可是没有时间。

造成这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家庭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而是一味的灌输和强迫。

教育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为什么读书说到:

“一个好的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前题是备好课,但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是很难把课备好。

只有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才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教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讲的话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这说明教师,要做好教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我认为,对于教育要者而言,读书还有与日俱增重要的一点意义就是,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而简单的劳动力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则上很难的。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时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才能读出乐趣,读出快乐

想读书时间从哪来?

古人读书有“三上”之说,(床上,马上,茅房的坑上)

我们现在有(“早上,晚上,双休日)甚至更多。

读一段教师的感想

(我感觉自己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即使读了也很难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教学中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等一系列必要的但繁重的任务以外,琐碎的事情也太多了,忙得都理不出头绪,哪有闲心去读书呀。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坚持一天发一篇日记,慢慢地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但由于自己生活的天地范围太小,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有时候几乎无话可写。这时候我才感觉我读的书真是太少了。写作是不能光凭生活阅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个道理我也懂,可就是静不下心来去认真地读。

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太精彩也太无奈了,有那么多新鲜的和刺激的东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也有那么多无聊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吞噬着我们的时间。一集又一集的电视连续剧,一旦看了开头,就非得看完结尾不可;教学中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补备课和作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又不得不抢占本不属于自己的课。我不能不看电视,不能不补备课和作业,不能不去抢占不属于自己的课,这些都是我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啊。做完了这些,我可供支配的时间就不多了,可我还有许多不是必须的但又不能不做的事情等着我。所以,读书,虽然里面有“颜如玉”的美人,我也只能放弃了。

然而,教师这个职业又离不开多读书。不读书,观念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已有的知识水平就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书,还是要多读的。

其实,我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只是时间从哪里来?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有人说,只要想挤时间,总会挤出一些的。我觉得这很有道理,看来,我要好好地梳理下自己的时间和读书的心情了。为了多读书,要学会挤自己的时间,就像挤占学生的时间一样。)

这篇感想,就是我们大家的心声。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要说的话,他全说了。

听一组资料:

1.说是英国人很能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去读书,不仅在规律的电车上,即便在饭馆茶馆中也能如此。(我不建议大家也应该在车上,饭馆茶馆读书,但愿大家都能利用好自己的零散时间。)

2.在国外,有夫妇约好同去游玩,丈夫至多取一顶帽子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换双鞋,涂点防晒油之类的。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换鞋的时候,他照旧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准备好一切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

可咱们这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常常是男的在女生楼下等得心焦,而且为了表现好,时常提早了半个小时来等的,待得女朋友下楼时,已是疲倦了,谁料女朋友怕太阳晒,得再爬上七八楼去取把伞,又耽误了十几分钟。有的男孩因此不耐烦,老是发短信推啊推啊:“要死的,怎么还不来?”常常把一个愉快的相约,搞成不欢的结果。

我们刚才说的李镇西、窦桂梅,魏书生等老师也都曾经是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是利用什么时间学习,而且不耽误工作的呢?李开复在《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每天坚持学习20分钟,那一年就是7300分钟。”这是什么概念?是120多个小时,是180个课时,是相当于22.5天的脱产学习,如果把每天的学习时间由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呢?这些时间在一天的24小时中,是很不起眼的边角料,但积累在一起就十分可观了,也许正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让人与人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走出校门时,同学们的水平、能力及所掌握的知识大体差不多,但是十年,二十年后,有的成了专业成长的典范,而有的……

我们不能为自己的疏懒笨拙辩解,因为我们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都知道,不断的学习能让人变得年轻起来,也能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可惜缺少的是一份毅力。很多时候老师们真正缺的并不是学习的时间,而是一颗想学习的心,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的经验是,只要静下心来,随时可以读书。床头上放本书,脑袋靠在枕头上,调整出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手捧一本书,悠然地读上几页。此时读书对书本没有什么要求,读困了,把书一扔,关灯休息。这样的读书一般都是轻松一点的,不需要有特别扣人心玄的连贯情节,否则不忍释卷,会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如此读书,既增长了知识,书又成了催眠工具,让我们睡个好觉,真是两全其美,所以我们说,知识的积累在于挤时间学习,人——要有钉子般的精神去挤时间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的特长发展是由他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决定的。我们要常常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忙到没有时间缝隙可以挤?是不是把每一点可利用的时间都真正有效地用了起来?还是没有真正的紧迫感,还是不善于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精力?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做一

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不再抱怨,不找借口,要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老老实实埋下头来真正读几本书!

可另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是我们的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空闲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读一点有益于身心的书,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总之,如果我们每天读书,变得如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那我们就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了。

第三篇:书香教师材料.我要读书-

我 要 读 书

2017.3

“我要读书”,看到这句话,头脑中会立刻闪现出高玉宝的那声疾呼——我要读书。其实,这也是我孩童时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呼喊。读书的愿望如此强烈,原因只有一个——走出大山,摆脱困顿与苦难的生活。这是我要读书,我要把书读好的最原始动力。然而就是这种朴素而简单的认识,支撑着我在艰苦的求学路上艰难跋涉,为我能读更多的书、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打开了一扇充满光明的窗。

站上三尺讲台,感受到是讲台很小,舞台很大,没有自己“有一桶水”的沾沾自喜,只有“教然后知困”紧迫。“我要读书”——这个声音仍然在心底回响。我读大纲、读教材、读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考大专、续本科,又是六年的风雨兼程,弥补了我知识上的不足。这时候,我把教好书,作为读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学然后知不足,知识面越宽越知道什么叫学海无涯,也就越不知足,“我要读书”这种声音成了我心中“永不消逝的电波”。我再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我自己都有些模糊了,我仿佛无法把读书的目的指向某一方面了,我已而把读书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如何非要问我为什么要读书,就我个人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能丰富自己语言。丰富语言,不是为了能说会道,甚至巧舌如簧,而是为了提高思考力,提高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力,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就是这个道理。语言发展思维,思维又通过语言来反映,所以马铁丁说“语言的混乱,实际上就是思想的混乱”。清晰、准确、条理、拨动琴弦的语言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二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书中的知识让我知道的更多,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以及理解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为学生带来更多未知、新鲜的信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起到了引领作用。三是让自己变得有情怀。生活不能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诗和远方。读书让我有了诗的情怀,有了审美的眼光,让我用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我看到栖息在生活每一个角落的都充满了诗意。世界、生活在我眼里不再单调与枯燥,而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和幸福。书籍就像绵绵的细雨,滋养着青葱的禾苗。

书中有芳若,也有杂草;有精华,也有糟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书籍的欣赏力、鉴别力也提高了,对书籍质量的要求也高了,更注重书籍的品牌意识了。买东西讲品牌,读书为啥不讲品牌呢?品牌好的书籍就是经典,因为它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检验的,非经典的书籍,自然地被人类历史的长河淘洗掉了。比如,《论语》多讲伦理、教育,但充满了人生智慧,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仍历久弥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还“必须要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就是经典,所以,我不仅读、背,还有用笔一笔笔去抄录。古代、现代的诗文典籍,我都要挤时间去浏览,用经典滋养自己人生,点亮自己的思想、智慧。

在读书的方法上,我信“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也在践行这句话。我总把感触深的、启发大的、触动心弦的词句,乃至整段的话摘抄下来,记到本子上,融入到头脑中。时常翻开本子看看,不但起到记忆的作用,也能唤起到对所读内容的回忆。网络时代的到来,又丰富了我记录的手段,除了往本子上记外,我也时常将有用的内容复制的到手机记事本中保存起来,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识习。

读书丰富了生活,充盈了精神,丰厚了人生,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担任班主任期间,教学成绩始终处于前列,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市优秀中队,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承担办公室主任工作任务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料的撰写、信息的报送等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的肯定。个人,1993年被评为市优秀辅导员,1997年被评为紫禁杯班主任,2000年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平谷区教育先进工作者,2004、2009和2012年三次被评为平谷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区书香家庭(获奖金500元)。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热起来了,仿佛成了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假日里假如没有去远游,在人面前就有了难为情的感觉。旅游热起来了,但是读书的热度仿佛并没有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此,我想用以色列一句谚语,结束我与大家读书体会的分享:不读万卷书,即使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以读书为要

语文教学应以读书为要

一直有一个想法,不一定正确,就是觉得“课外阅读”中的“课外”两个字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课外阅读”的习惯提法给人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阅读是课外的事情,“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主体之外的东西,有固然好,没有也无伤大局。这样的认识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两种教学行为:一种是轻视课外阅读的价值,认为只要抓好课堂40分钟就好了;另一种是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附加,在现有的学习任务之上,再加上课外阅读的任务。我认为,读书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整个语文教育都要围绕读书来展开,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事儿是教学生读书,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课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所以,笔者以为应把“课外”这两个字拿掉,让课内和课外贯通起来,让读书成为语文教育的主轴。这样做也许对语文教学摆脱困境有所帮助。

“不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致命伤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语文应该是“读书”最多的课程,怎么可能“不读书”?我们不妨看看林语堂先生的说法。林语堂先生批评当年语文教育的几个怪现象:一是“所读非书”,二是“无书可读”,三是“不许读书”,四是“书读不好”。四句话归结到一点,就是不读书。对照今天的教育,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依然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所读非书”——今天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书。有不少家长买了很多的“作文选”让孩子读,“作文选”更是非真正意义上的书了。“无书可读”——不必说经济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孩子无书可读,就是很多有条件的地区,孩子也未必就有书可读。有的学校,有很漂亮的图书馆,但是藏书不是拿来让孩子读的,而是用来做摆设,应付检查验收的。“不许读书”——课外时间被大量的练习题、大量的书面作业挤占了,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书读不好”——只是揣摩教师的意图和标准,学生没有阅读的自由。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经在本世纪初写文章呼吁,“语文教学要搬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问答如山”,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只会提问,一堂课可以提出几十个问题,平均一分钟甚至半分钟就要提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完全变成了一问一答,而且很多问题只是在浅层次上漂浮,缺少起码的思维深度,不需要问的也问,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使语文课很难深入下去。另一座山叫做“习题如山”,课内没时间做作业,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题让孩子回家做,一本本练习册、一张张试卷,搞题海战术,考试前一段时间甚至每天让孩子回去做一张卷子。我想这两座大山的最大危害就是占领了孩子的全部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没有发展的余地,没有生长的自由,当然也没有了读书的时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由,离不开空间,“有空间才有可能”。如此看来,“不读书”不仅是今天语文教育的一个明显的弊端,甚至是当代语文教育的一个致命伤。我不知道语文教学不抓读书还能做什么!我不知道语文教学还有什么比引导孩子读书更重要的事情!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有人也许会说,读书固然需要,但是,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读书似乎还有许多重要的任务,比如识字写字、习作以及其他的语文基本训练,还有教书育人等等,看起来这些方面一个也忽略不得,该怎样处理和拿捏这些关系呢?语文学科的功能确实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的目

用心

爱心

专心

标也是综合的、多维的,不能单打一,过去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走过弯路。实现目标需要抓主要矛盾,有人告诫:“语文教学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我们不能再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对此,课程标准说得很清楚,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的重大理论贡献。“语文素养”的提出,澄清了语文教育关于目的论方面的许多干扰,为广大教师的语文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语文素养”毕竟是一个新的概论,它的内涵,特别是它的操作策略还有待研究和探索。因此,实践中有许多教师不免陷入盲目。“语文素养”需要实践支点!这个支点应该是“读书”。道理很简单,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依靠读书来完

成。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反过来说,一个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想提高语文素养只能是奢谈。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应是读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孩子读书,把读书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至少应该把握四个基本目标:第一就是要教孩子爱读书;第二要教孩子会读书;第三要让我们的孩子多读书;第四让他们读好书。首先是教孩子爱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犹太人是一个非常爱书的民族,据说他们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俗,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在书页上蘸上蜂蜜,然后让婴儿去舔,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孩子心灵里播下一颗种子——书是甜的。犹太民族的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大师,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分别在哲学、自然科学、精神分析等领域改变甚至继续改变着人类世界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德国纳粹曾经妄想在二战期间消灭犹太人,可是,这个民族非但没有消亡,相反其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这一切,恐怕跟犹太民族酷爱读书,崇尚书籍的社会风气与文化分不开。所以,教孩子爱读书,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书是美的,逐步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教师首先应当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其次要教孩子会读书。会读书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先说从内容理解的层面,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要读得通,二是读得懂,三是记得住,四是用得出。要想读得通就得要识字,低年段应该重视识字,把识字的基础打好;要想读得懂,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就要重视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教他们理解,理解文章的内涵;要想记得住,就要教学生积累,让他们背诵;要想用得出,就应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我想,读得通、读得懂、记得住、用得出,涵盖了我们语文教育的主体内容。另外从方法这个层面上来说,要孩子会读书,还要教他们学会精读和泛读,教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我们要努力把课内、课外打通,将语文课堂教学和孩子的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再次是要多读书。读书要有一定的量,量变达到质变,没有一定的量就谈不上质。所以,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要让孩子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保底的数字。教师们应该不拘泥于这样的数字,要让孩子在小学读更多的书。最后就是读好书。读书要有选择,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选择那些有品位的、值得孩子们去阅读的、对孩子身心有助益的图书。由此可见,“读书”几乎涵盖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它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所在。瞄准了“读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跑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教师,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本身就应该成为读书人,要带头读书。面对书籍,教师应该比学生有更多的饥

用心

爱心

专心

渴。教师的这种阅读状态、工作状态、研究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有时候比教师上一节课所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

读书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语文能力从哪里来?“语文能力不是靠教师讲解,不是靠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层次得来的,因为它是一种能力,只能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分析上,那是颠倒了主次。适当做一点讲解,适当分析,画龙点睛,这是一种引导,一种提高,绝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柳斌:理想的语文教育是什么》《小学语文》2008第9期)汉语文教学几千年的传统启示我们: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多写;读书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根本的途径。要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提高认识能力。读书,能够收获所能收获的一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撰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第5期)。于先生用了大量生动的实例说明“多读书”不仅是学好语文,也是教好语文的基本方法。文章中有一个案例很有意思,山东省高密第一中学语文高考总不尽如人意,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项“语文实验室计划”,“计划”规定,高一年级每星期六节语文课,两节有教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教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讲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开始的时候,“计划”推行得并不顺利,很多教师不以为然,每到读书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就悄悄关上教室门,对学生说“别听校长那一套,学语文不讲怎么行呢?”然后大行讲解之道。李校长知道以后,就请高一的教师出了一张语文试卷,在全校高一年级进行了一次统考,他让自己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参加这次考试。结果,他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而平均分是82分。李校长笑着问教师们:“我们讲那么多有用吗?”教师们默然了。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变了高考语

文成绩低迷的局面。文章最后,于老师诚恳地写道:“真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谁都可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诚然,作为一门人文背景的学科,语文的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操作层面上,我们不能把它人为地烦琐化。语文教研不能造空中楼阁,否则我们的一线教师会无所适从。多读多写、背诵积累等这样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则,今天仍然应该是我们教学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常州市北环路小学的实践也能说明问题。这所普通小学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认识与实践。学校实施了一项制度: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校统一取消书面课外家庭作业。课外干什么呢?让孩子读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开出了一个详尽的阅读书目,并通过一套严密的调控措施,确保孩子课外有时间、有空间放手读书。一段时间实验下来,效果也特别明显,不仅起初很多教师担心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没有下降,而且孩子的综合语文能力有明显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营造读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他还写过这样的意思,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他似乎都可以忽略,只要有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那么这个学校就可以称之为学校

用心

爱心

专心

了。反过来说,这个学校条件再好,如果它没有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那么这样的学校也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应该努力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是读书环境的营造。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阅读环境的营造。笔者在一些学校看到墙壁非常醒目的位置上有这样的标语,如:“让读书成为习惯”、“读书的孩子最美丽”等等,如果都能落到实处,孩子置身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受到的影响想必是积极的。第二,要重视学校的图书建设。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室,教室里的图书角、图书柜,甚至于学生自己的图书箱,这些对孩子 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也是班主任)如果能注意到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并且通过图书角把孩子的读书兴趣调动起来,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一定错不了。第三,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搞读书活动不一定很奢华,但是一定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比如一段时间,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交流他们阅读过的书籍,谈谈他们这段时间阅读的收获,读读自己的读书笔记。这些活动不需要花很多的钱,甚至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比一味地埋头死教书让学生喜欢得多,也对孩子的语文学习大有助益。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为教师减负,学校要主动作为

为教师减负,学校要主动作为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待遇、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可回避的是,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仍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心声。教师每天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午餐看班、课后服务等工作中忙碌,还要组织学科活动、实施班级管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家校沟通等,从入校到离校像个陀螺一样转不停,工作节奏快、强度高。

教师减负不仅是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应然举措,更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既需要行政部门的主动作为,也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积极推进,让教师能够静心从教、潜心育人。

第一,通过营造氛围为教师减负。为教师减负,化解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与疲劳感,要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

首先,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带来正能量,让教师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对教师办公室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打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工作空间,缓解教师工作的紧张感。

其次,学校要坚持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学校领导要融入教师,关心教师,经常深入各个教研组,了解教师的需求,倾听教师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学校要理解教师,信任教师,真正将教师视为真实、完整、独立的个体,认识到教师的精力和热情是有限的,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自主权。重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让教师安心、静心、舒心地开展工作。

再其次,要创设宽松的家校环境。教师长期生活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德期望中,一言一语受到社会的监督。学校要通过开设家长课堂,组织家长沙龙、家庭专题教育讲座,开通家长心理专访热线等途径,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指导家长给予教师尊重、理解、信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配合、支持教师的工作,还教师宽松的社会环境。

第二,通过提高效率为教师减负。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有效落实教师减负,需要学校以适切化、科学化、素养化为标准,着力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节省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他们的工作总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做好创新,做好传承,指导教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发挥学科教研、年级教研等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要重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打破时间、空间、学科的局限,通过教学联盟、教学沙龙、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实现学科、知识、教师之间的广泛融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要成立导师团队,聘请德行兼备、教学出众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兼领路人,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成立学科同盟团队,同盟之间通过上示范课、汇报课,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全面切磋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第三,通过管理增效为教师减负。讲究方式方法、艺术地开展教师减负工作,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在落实教师减负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勇于担当,有所作为,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精简、高效的管理制度,让教师释放更多活力。

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注重科学合理,不面面俱到,不超常拔高,专注于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彰显学校教育的温度,保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保障教师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昂扬向上。在布置各项工作时,要注重实效性。少开会、开短会;统筹安排,有机整合,尽可能减少各种通知、要求的随意发布;减少各种工作群的数量,减少对教师的无关打扰;减少各种形式的加班,让教师能够有闲适的心情、闲暇的时间,用于学习、阅读、思考、研究、积累,用于自我修炼与提升,安稳、从容地教书育人。在实施学校管理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强化保护教师的意识,有效缓冲不合理的外部干扰。在非教学事务上,学校要为教师撑开“保护伞”,校长要勇于向有关部门安排的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说不;建立、健全教师减负相关规章制度,对于不允许进入校内的事项做好协调,对于允许进入校内的事项做好合并归类、精简优化。

第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师减负。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创造各种条件,为教师调节、排压、减负。

学校可调动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到学校与学生交流互动,开设兴趣课程,实现课后服务的立体化。学校还可利用周边的资源,以实践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为基础,融合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需求,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此外,要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如可在开学、期末策划迎新仪式、表彰活动,把集体的关爱送达每一位教师。学校还可组建教师社团,如聘请专业教练,开设骑行、瑜伽等社团,开展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教师在工作之余,通过运动等缓解压力,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发现自己独特的光芒,提升幸福指数。

为教师减负是国家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作为学校,要有理性的教师负担观:不是说教师不要工作任务和压力,而是要保持适度、合理,并尊重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学校要在统筹做好学生减负、家长减负的同时,努力实现教师减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专业发展,将职业追求转化为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的内在力量,让教育教学的生态越来越好,让教育回归初心。

下载教师为什么要读书(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为什么要读书(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看风景。来到又要离开这个世界,唯一能带走的就是你的精神财富。风景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风景,一种是精神的风景。看自然的风......

    与书为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与书为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陈二中心小学王辛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生涯离不开读书。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而培养出一代代爱读书,乐于读书......

    为——读书 演讲稿

    1.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有一片辽阔无限的土地,这片土地是我的第二个母亲——中国!而这方土地上,有一群坚韧顽强的人们,我们有一个共......

    为读书喝彩

    为读书喝彩 徐水二中二三三班 杨云晰 我是喜爱读书的。 书籍,像一片森林,清新而空灵;书籍,像一片汪洋,宽阔而深沉。书籍,像那天空中扑扇着翅膀的雏鸟,可爱而多情;又像这屹立于群山之......

    教师为什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5篇范文

    教师为什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我觉得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经常读书,以书籍为友,不但能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充实人的思想河流。 读书使人充......

    我要读书作文

    读书改变人生教育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茂名考察,他在深入农村检查教育工作时走上讲台、拿起教鞭,向孩子们讲述了读书......

    《我要读书教案》

    《我要读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了解高宝玉为什么想读书却又不能读书。 2、会认课文12个生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 4、通过学习......

    为什么要读书演讲稿

    《我们为何而读书》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何而读书》。曾经有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回答老师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