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内比教学感悟2
全员练兵实现师生双收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程双凤
通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课内比教学”全员练兵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乐学敬业,与时俱进的同事。“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健康、有效开展让教师和学生取得了“双收”.现在结合我校工作中的实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吃透了精神,提高了认识。
“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所以,全校把“课内比教学”活动当作一件政治任务认真对待。深刻领悟精神,教师们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对于促进教学基本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老师们互相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的最佳平台。
二、及时总结综合评议。
在学校组织的二十堂研讨课里,及时汇总情况,人人发言,个个评议,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处理到效果的评价都作出了客观而善意的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也指出每个人课堂上的不足。
三,精心设计,精彩呈现。
1.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在孙亚玲教师的《小小推销员》,聂燕教师的《比尾巴》课中得到体现。
2.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综合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节优质课的关键,课堂中青年教师杨新梅教师上的《风筝》周菊平教师的《巨人的花园》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精彩的表演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身临其境。
3.教学媒体的妙用。在课堂教学中张丽新,刘晓春老师能灵活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使广大教师扎扎实实学课标,钻教材,研教法,重效率,强合作,塑形象,铸师魂,促使自己的课讲得有效,赛得精彩,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获得发展。
我是一名老教师,工作20多年,虽然有一些教学经验,但与这次“课堂比教学”活动中的精彩课比还有差距,但听课、赛课让我大开眼界,有许多值得我欣赏、学习和借鉴的教法。我认识到作为老教师,不能倚老卖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
第二篇:“课内比教学”活动感悟
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的一点感悟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刘金顺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本学期已成为我校的常规工作,这一活动除了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理科综合教研组也举行了讲课比赛,参赛教师都运用我们学校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精心备课,特别是精心设计和准备了每堂课的各种实验,由于教学中合理的安排了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之“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使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老师感触很多,特别是体会到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我听了所有参赛教师讲的课,对这一点体会更深。化学教学中实验的设计、准备和完成直接影响着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学生探究性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理论教学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甚至有的教师以“黑板实验”代替动手操作。这样仅仅为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改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做好演示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上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例如,探究常见的金属铁生锈的条件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例如,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发质的影响时,就可以作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协同实验。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思维流畅,信息沟通,反馈畅通,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的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在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的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训练和加强,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竹子里有什么气体”。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物质,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对鸡蛋壳的成分的进行探究;学校也可以创造条件全面适当地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发展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度大、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实施, 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性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 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片和动画的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例如,溶质溶解于水的两个微观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图片和动画的功能来直观、形象、生动地加以模拟和展示,较之语言的讲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决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来代替实际动手实验操作,否则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在学生亲历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兴奋与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与伤感,这些感受和体验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注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使多数探究活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让他们体验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三篇:课内比教学感悟6
“课内比教学”体会
吴铺中心小学
周菊平
金秋10月,“课内比教学”活动已悄然落下了帷幕,两周多时间来,我利用空堂听了二十几节课,老师们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无穷。有的课波澜迭起,层层递进:有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有的课平淡中见功底;有的课稳重中显素质,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比武,我解开了心中很多的困惑、疑问,同时也有很多的收获。
一、灵活处理生成与预设
语文教学,学案的优化设计是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学案中问题的预设,既要兼顾到课文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思维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课堂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动态生成为“精彩”,学生能否充分地在体验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教师对教学动态生成的驾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只要善于引导,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一瞬。
二、正确认识“课文”与“语文”
这次活动,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三年级杨新梅的一节语文课,通过她的学案设计、上课、课后的说课和反思,让我对怎样从“课文”走向“语文”有了一些感悟。课上的她,紧扣“幸福”教学,在孩子们展示交流时,教者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对写作方法的引导与有机渗透,田校长的课就这样在看似平淡中,却诠释了手里有“课文”,心中有“语文”;给学生“自由”,领学生“自如”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我想:教学生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文”,语文课堂中的教育既要轻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品尝到了语文的美与甘甜,整堂课真正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激烈开展起来,我深深感触到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这么简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仅是压力,更重要的是前进的动力。我在其中也勤钻苦研、敬业乐业。“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妙不可言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不再沉闷,经历了风雨就能收获彩虹,经历了磨砺就能收获幸福,经历了“课内比教学”就能收获进步的喜悦。同时更多的感想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渐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以收获新的精彩。
第四篇:课内比教学心得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武汉九中 张昱
课内比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师掌握新技能为重要抓手的活动,也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增强使命紧迫感的一次活动。全体教师参与比课堂教学效果,比课题研究成果,不走过场,在“比”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推进以“教、学、练、评”为载体的“四合一”课堂教学改革。我有许多感受,想与大家共勉勉。
一、课内比教学,比教师的业务素质功底有多少。每个老师站在同一舞台上,把自己平生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也展现给观课的老师们,让观课教师身临同感,取长补短。彭琳老师的点拨启发,蔡静老师的声情并茂,唐菊花老师的合作探究,刘莉莉的循循善诱,都展现了各自笃厚的业务功底和教学风采,值得我学习。
二、课内比教学,比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多少。老师们广泛采用以“教、学、练、评”为核心的导学案方式,其中包括课前预习、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目标的设置与完成、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练评活动的程序、课堂训练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授课中,老师们突出“五环节”:学生交流,分享成果——学生自主交流,分享预习过程中的已知与未知,以诊断性评价为载
体;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生共同探讨,对话、修正、完善,以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或活动为载体;自主反思,独立小结——学生在探讨新知环节结束后,自我静思,思所得,思所疑;释疑、解疑、共享新知——生与生对话,师与生对话,解决遗留问题,共同分享学习所得;评价反馈,巩固新知——完成训练,巩固所得,以形成性评价为载体。
课堂教学教师落实“六必”:该由学生看(读)的必须让学生看(读),该由学生做(练)的必须让学生做(练),该由学生想的必须让学生想,该由学生说的必须让学生说,该由学生听的必须让学生听,该由学生记的必须让学生记。
在“课内比教学”中,我们贯彻了区教研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想,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课内比教学,比对听评课的迁移认知有多少。以往,上公开课时,是先上课听课,再说课评课,现在是先说课,看学案,让观课教师了解研究课的内容、设计思路和各种预设情况,再授课、观课、议课。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写出了很多优秀学案,未授课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的情况把学案加工为我所用。同时,议课、评课又是一次集体备课的过程,大家在集思广益中收获了集体的智慧,将这种心得体会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内比教学,让我真正地认识了自己。这次赛课活动,我经历了磨课、再上课几次教学活动的阅查,让我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一次又一次的备课、授课中,使我懂得了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体现智力发展、智慧发挥、情感体验。也使我觉得课堂教学一定不能急功求利,一个教师如果平时不注重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教学艺术,关注学情、校情,是绝对不可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促进学生有益发展的。
第五篇: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2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让孩子快乐地享受学习蚌湖小学陈侃
近段时期以来,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我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老师的课,收获颇多。听了这么多课,让我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教学,一定是要让学生快乐的享受学习。
在听过前辈们的讲课后,我自己也将前辈们的好方法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中。课堂的一个片段是这样:“下面,我们来玩游戏——„我说句子,你加标点‟,就是让一名学生来说一句话,让另一名学生来听语气,加标点。”我的话音刚落,几只小手已在干净利落的“咚咚”声里,如春笋般冒了出来,小嘴巴里还在很认真地嘀咕着。接下来,游戏进行的很顺利。让学生在游戏中组织锻炼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了说话的语气,并让他们学会了正确地使用标点,即“。”“?”“!”。看来这个目标达成的效果已经很显著、很满意了,除了其中的一个小组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其他的几个组都很流畅。我迅速走回到讲台上,准备叫停。但抬眼之间,忽然发现刚才还高举的小手一下子心有不甘地垂了下去,我甚至还听到一些学生“唉!”“唉”的叹气声。刚才挺得直直的背似乎一下子垮塌了许多,刚才闪亮的眼睛也似乎一下子暗了许多。应该说,学生对我的每个动作都是熟悉的,尽管我还没叫停。那一瞬间,我心里有些不忍了,“孩子们是多么希望能表现自己啊!”毕竟,他们也还是孩子。我轻轻地笑了,“谁接着玩啊?”很快,小手又雀跃了,游戏又继续了……
可想而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每个人都展示了自我,也让他们拥有了那种展示都的兴奋与自豪。然而,因为时间的挤占,这也导致我本节课后面预设的朗读诗歌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今天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就语文知识的落实、能力的训练而言,这样做似乎是一种多余,因为明明知道大家都会了,却仍花时间去继续,这无疑是对教学时间的一种浪费、挥霍。但换个角度,从孩子们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里,从孩子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里,我却读到了更多的东西:那是一种学习语文课的快乐与自信,那是一种展示自我的幸福与激动。就情感的达成而言,就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与培养而言,这无疑是有益的。
很多时候,教师也需要进行取舍,但我觉得,或许我们取舍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快乐地享受学习!让孩子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