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单选题、判断题复习内容
1、整个社会复杂的道德现象分为三类,即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思想关系,它植根于经济关系之中。
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但道德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有有着自己的特点。到的不同于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5、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P15
6、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7、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8、原始社会最高道德原则是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原始社会最重要的规范是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P219、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人身依附(问题)。P2210、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1、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1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4、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5、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职业的出现)
17、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19、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0、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
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3、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简答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则不然,它并不是颁布、制定出来的规范,而是出于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规则。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非强制性)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性)
2、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成分说明了道德内容的职业性。
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职业道德是用来指导工作与劳动行为的,因此,他的一些原则、规范大都表现在具体可行的行为守则,始用于指导人们在工作、劳动中的行为。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爱岗敬业;第二,诚实守信;第三,办事公道;第四,服务群众;第五,奉献社会。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因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依赖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依赖自己的职业生涯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基本途径。比如,我们教师如果自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和道德水平。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能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职业理想、职业热情,促进一个企业单位和社会主业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比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激发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起到推动或者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利于从根本上
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
因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己不仅能身体力行,还能带动我们的学生,众人拾柴比焰高。这样,必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也就维护了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的,同时职业道德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利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单选、判断题
1、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活动的承担者。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3、春秋时期的孔丘,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古代第一个有名的教师。他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这其实是教育民主、平等的起源。
4、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的孔子为最盛(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墨家私学的墨子为首。(墨子教育似乎有些灌输之痕,墨子有侠士之称,他也培养侠士)。
5、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人民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是教师的楷模,1946年去世。
7、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以下几点:A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B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发智力资源。C培育新型劳动者。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传播者、开发者、培育者、创造者)
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10、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表现在: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1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老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2、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简答题:
1、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市场经济内含着道德化,具有道德性。
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在现在社会,国力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较量还是科学技术的、思想文化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第二,开拓创新观念。
第三,增强平等观念。作为道德要求的社会平等实质上是人们的权利平等,平等原则实际上就是权利平等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是教育平等的真正含义。
2、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第一,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
第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权利得到尊重和保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所在,个人权利不是个别人的权利,而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的权利。论述题
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A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自身角度)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会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变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极少数青年教师身上,政治思想虚无化、物质生活享受华、价值取向惟我化、人际关系庸俗化的倾向较严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B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角度)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教师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C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未来角度)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好的要求,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化挑战为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我国教育的进步。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做事时的果断性、自觉性、坚毅性、自制性,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
2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4向师性,就是说,大凡学生都有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5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对象。
6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即教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简答题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第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第二,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第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第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道德判断和评价是高水准的,其次,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体现在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中。
第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第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所谓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第二,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催化剂。通过学生影响;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林立;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教师道德的价值与首要突出的表现在他能激励教师忠于职守、认真执教。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试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调节可以借助于法律、法规、制度,也可以借助于物质刺激因素和精神刺激因素,还可以借助于思想道德的因素。思想道德调节方式与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是最有效的,是其他调节手段不可取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
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运用专长力量、吸引力量、权威力量、奖赏力量等方式方法,体现了教师道德的水平。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利于建立起亲密型的师生关系,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
第二,对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
教师道德要求学校教师之间应团结一致,共同为培养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A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如何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从而百家争鸣。b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号召向他们学习。c正确对待新老教师的关系(关心爱护)e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比如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不能单纯作“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教师,要求教师开阔视野,不能在固守单一的教育观念不放。
第三,对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
在教室方面,应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服从领导,支持领导,体谅领导;从学校领导者来说,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严于律己,尊重和相信教师。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单选、判断题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教师自始到终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应该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居于较低的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
3、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4、在一定意义上说,人道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5、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社会职责。
6、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7、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8、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9、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但在现实情况下,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就成为可能理想,是教育的中期目标。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是现实理想,近斯目标。
10、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 监督是教育法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其中,教育法的制定是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依法治教,首先要有法可依。教育法制定的目的在于实施,在于运用教育法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法的实施使书面的教育法得以在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和落实。同样,教育法的监督是教育法制定和实施的保障。
名词解释
1、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2、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
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根植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就性质而言,他与社会职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维护社会的经济关系服务。首先,尊重人。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对阶级敌人我们不能崇敬,不能爱,但给及最起码的尊重,承认他在人格上的尊严,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要求的。其次,关心人。对根到底就是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和生活,既关心人的需要。再次,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都应当享有的权利。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原则的要求。
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论述题
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须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米那发展提出来的,特别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人的成分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与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成为对教师的一项职业道德来要求。所谓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a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一方面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把每个学生都装在心里,要一视同仁的施教于学生每个学生。另一方面,要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针对高等学校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了人的新的片面发展,即知识狭窄化,能力片面化,情趣单一化,必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全面教育。
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它是指所有大学生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全面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第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追求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用各学科的个性去反映素质教育的共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第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发展学生智力素质,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人品过硬;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具备审美素质等等。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单选、判断题
1、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3、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泛性;三是科学性。
4、“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
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6、所谓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7、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治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进修过程,也是备课过程。治学也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活动。
8、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所谓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9、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育科研能力。
10、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教育劳动既是教师个体的劳动,又是教师集体的劳动。教师集体中的人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师集体中的人际矛盾的调节,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
11、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所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他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
13、爱岗敬业、依法治教在教室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处于基础地位,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14、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15、教育与受教育这一关系是师生关系区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根本特点。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的指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名词解释
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的关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1、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e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次简答)
一是教育劳动独立性、个体性特点,会使教师有忽视统一步调和各环节协作的倾向。二是教师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三是学生评价的差异,会引起教师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四是学校管理中采取的某些措施,会引起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五是“文人相轻”习气的影响也会使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3、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使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的风度仪表具有强烈的职业示范性,它本身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风度仪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威信和魅力,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4、教育法律责任含义?
教育法律责任是由教育法律主体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依法由违法主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依法追究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时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证。
教育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法律责任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如法律规定政府对管理和发展教育应尽的义务,学习、教师以及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等等。二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本节所讲教育法律则分属于后一种情况,既狭义上的教育法律责任。
5、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教育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时指行为人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一)学校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的侵权责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学校权力行使不当,如滥用权力或是越权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学校未能很好地履行法律上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形: 1.学校环境、学校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 2.学校提供饮食、药品、饮用水等导致学生伤害 3.学校侵权学生人身权利 4.学生之间的伤害事故 5.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
(二)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和多样性。(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
(3)与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学校相比,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7、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及种类?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程序裁决社会活动中的有关纠纷,从而使权益受损害的相对人得到法律上的补救。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使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8、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首先,教育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
其次,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行,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再次,教育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9、教育法律救济的种类?
1.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2.司法救济和公法救济 3.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
10、教师权益救济制度?
一般来说,解决教师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11、教师申诉制度的主要环节和程序?(1)提出申诉(2)受理申诉(3)处理申诉
(二)教师行政复议制度
(三)教师行政诉讼制度
(四)教师行政赔偿
三、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学生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出现纠纷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学生申诉制度
(三)学生行政诉讼制度 结束语
教育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根据违法中提到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行政和危害程度,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伴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频发,高校民事责任承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已引起高校的关注。
根据不同标准,教育法律就可分为不同种类;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救济和公法救济。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
论述题
1、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P154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而且它还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使教育规律的要求。
第一、师爱的教育意义。
师爱寓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寓于科学的学生管理中。第二、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
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都全面的深入了解,就为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热爱所有学生。教师要做到“爱无差等”,热爱全体学生,首先注意那些存在着各种缺点的后进生,不能嫌弃和歧视,而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给他们真诚的爱,引导他们上进。再次,严格要求学生。老是热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致的。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要做到做到①严而有爱,要让学生从教师的严格要求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心,这样严格要求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②严而有格,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标准要适度。③严而有方,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善于找出最适合他们个性的方法。④严而有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持之以恒,不该时严时松。
第六章 教师道德范畴
单选、判断题
1、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鹏最早提出,义务并非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使自己“心安”。
2、基本义务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自然义务(自然人)。第二类是社会义务(社会人)。
3、良心做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的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A内在性B综合性C稳定性D广泛性
良心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4、荣誉,一方面是客观评价,另一方面是主观感受。
5、教师职业荣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
6、对幸福范畴的解释,归结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禁欲主义,一类是纵欲主义。
1、教师道德范畴和教师道
德原则、规范共同构建起教师道德的规范体系,教师道德原则和教师道德规范制约着教师道德范畴,教师道德范畴则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借以把握教师道德本质的重要手段。
2、义务或道德义务,完全是 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3、在教师诸种工作中,居于
核心地位的工作就是贯彻教育方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书育人活动的基础,也是激励学生学生奋发向上、朝着教育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教师为社会负责的关键,就是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10、《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11、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2、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志中的有机统一。P195
3、教师职业荣誉――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含的自尊、自爱。
职业荣誉和职业义务是紧密联系的,不履行职业义务,也就谈不上职业荣誉。4、教师职业幸福范畴――它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5、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绉缎使命。
6、受教育者:一般是指通过学习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就广义而言,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切人;就狭义而言,受教育者仅指在正规学校接受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并取得一定学历的人。
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简答
1、教师道德义务在调节教师的行为和道德选择中的特点有哪些?(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
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
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2、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教师良心的判断其实是自我解剖或自我审判,他深藏于内心,集主、客体为一身,表现出内心的平静或不安。教师良心是教师到的自我完善所需要的重要内省力量,没有它,人们就不能认识和评价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也不能从道义上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教师职业道德良心是教师行为的隐藏的却最有力量的调节器,它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精神潜力,重视的守护着教师人格。3、教师职业幸福的内容。
A、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B、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C、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创造与享受的统一。4、教师职业荣誉的内容。
A、教师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B、教师的“春蚕”自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C、教师以“人梯”、“红烛”自喻。
5、我国教育的性质及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教育必须遵循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国教育的方针
教育的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分向,是教育基本指导的总概况。它主要解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两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规定着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的教育方针确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6、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
2、教育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
3、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4、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5、教育终身化原则
6、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7、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8、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只要包括以下内容: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其他教育制度
7、我国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是什么?
答: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结束语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其法律地位是由其制定机关、性质、特点及其特定作用等各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章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
单选、判断题
1、所谓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也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的行为。其不具有道德意义。
3、道德行为依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善行和恶行。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选择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叫做恶行,也叫不道德行为。
4、道德容许行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行为,其善恶性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道德容许行为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独立的道德行为。
6、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
7、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8、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内心信念可分为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哲学信念、宗教信念。
9、所有的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只有通过教师道德行为的才起作用,而一切教师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也只有立足于教师道德行为而生效。
10、价值冲突表现在:一种是同一价值体系内部的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大善到小善,另一种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对立。
1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名词解释
1、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P226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志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自愿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简答
1、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P231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要必须面对多种可能性,而且在加之冲突中进行,在不同的价值准则之间作出取舍,非此即彼。价值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
(2)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
(3)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
2、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1)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我们说教师道德评价在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理论到实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其这中介和杠杆作用。
(2)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教师道德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3)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的裁决作用。首先,教师道德评价是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行性质的裁决;其次,教师道德评价也包括对教师道德行为量的分析;最后,教师道德评价中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定性、定量分析,都必须坚持裁决的审美原则。(4)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3、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有那些?
1、高等教育的法律形态
2、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
3、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继续教育制度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
4、设立高等学校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条件
符合以下原则: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基本条件:有组织结果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5、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
(1)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也是高校在校生的核心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受教育过程平等两方面的权利。
(2)学习保障权,指高等学校学生的人身权和物质财产权依法获得保护的一种权利。(3)获得物质帮助权,指学生享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的权利。
(4)获得公正评价权,重视受教育结果平等的体现,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老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成绩档案中,在完成相应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民主管理权,指高校学生作为主体对学校行政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公共据测工作享有的民主平等的参与权。
(6)社团组织活动权,指高雄县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可以自主组织学生团体并开展有关活动的权利。
(7)课外生活方式选择权,是指高校学生在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8)救济权,这是对学生程序性权利的一种规定,是指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有权通过正当的途径请求保护。
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义务包括以下几方面: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努力学习,完成规定作业;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论述
1、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P251
一个完整的教师道德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教师道德行为评价首先是对行为的动机、效果和过程的考察和判断,只有在对行为的动机、效果和过程的性质、价值有准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师道德行为整体进行完整的道德评价。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自觉追求的一定的目的愿望或意图。效果是指行为主体的个别的或一系列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1)动机效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a、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B、动机和效果的差异和矛盾。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的善的效果;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2)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考察和判断
既然动机和效果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的统一,那么在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和判断时,既不能看动机,也不能只看效果。必须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立足于动机看效果,通过效果看动机。
a注重行为动机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
重视行为的动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在道德评价中把行为的动机当做重要的依据,是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显著区别。善良的动机表现在行为全过程中。善的动机表现在教师对动机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上慎重和认真;表现在行为进行中的积极态度;表现在在对待已经发生的坏效果的态度上。在判明行动的动机时,不仅要考察行动者一时一地的行动及效果,而且要考察行动者一系列的行动表现及行动的个性特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等。
b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切善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善的效果。是否有善的效果,是判断行为善恶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动机善恶的重要依据。第一,效果是客观的,其善恶性质对于动机而言更明确、更直接。第二,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动机和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只有弄清了效果的好坏,才能进一步考察动机的善恶。第三,马克思主义重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用发展的、全面地、联系的观点,考察与行为效果相关的各种因素。
C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
因为,动机和效果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检验行为的善恶。
2、论述高等学校的自主权?
从《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规定看,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有七个方面;(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自主权是高等学校享有独立自治权的一个基本表
现。
(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3)教学自主权。
(4)(5)(6)(7)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机构设置和人事权。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第八章教师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
单选、判断题
1、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3、教师道德内化的三阶段(一般经历):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4、教师道德认识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a认识教师道德关系b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c认识教育教学的规律。
5、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6、道德品质一方面,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另一方面,道德品质实质上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意志和行动中的具体体现。名词解释
1、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 的师德境界。
2、教师道德品质――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位置也得到的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行动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道德觉悟水平、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修养境界。简答:
1、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1)理论学习的方法(2)实践锻炼的方法(3)“慎独”的方法
2、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次简答)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
(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3、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道德 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论述题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P272-27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三,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最充分、最科学的注释,正因为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道德修养。A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只有到的主体通过自我锻炼和改造,才能提高自身的道的能力,认识社会历史必要性及道德必然性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促进社会的发展。b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提出一系列的道德原则、规范,教师道德修养提高才能使自己得行动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C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并且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品质,就要不断地进行修养
(2)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A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具备辨别善恶、以善抑恶的能力,这就为道德修养提供了可能。b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C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23、《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教师法》的立法目的。《教师法》的立法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2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资格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教师资格的构成要件包括国籍、品德、业务、学历和认定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单选题、判断题复习内容
1、整个社会复杂的道德现象分为三类,即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思想关系,它植根于经济关系之中。
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但道德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有有着自己的特点。到的不同于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5、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P15
6、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7、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8、原始社会最高道德原则是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原始社会最重要的规范是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P219、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人身依附(问题)。P2210、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1、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1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4、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5、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职业的出现)
17、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19、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0、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
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3、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简答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则不然,它并不是颁布、制定出来的规范,而是出于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规则。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非强制性)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性)
2、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成分说明了道德内容的职业性。
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职业道德是用来指导工作与劳动行为的,因此,他的一些原则、规范大都表现在具体可行的行为守则,始用于指导人们在工作、劳动中的行为。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爱岗敬业;第二,诚实守信;第三,办事公道;第四,服务群众;第五,奉献社会。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因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依赖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依赖自己的职业生涯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基本途径。比如,我们教师如果自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和道德水平。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能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职业理想、职业热情,促进一个企业单位和社会主业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比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激发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起到推动或者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利于从根本上
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
因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己不仅能身体力行,还能带动我们的学生,众人拾柴比焰高。这样,必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也就维护了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的,同时职业道德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利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单选、判断题
1、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活动的承担者。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3、春秋时期的孔丘,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古代第一个有名的教师。他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这其实是教育民主、平等的起源。
4、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的孔子为最盛(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墨家私学的墨子为首。(墨子教育似乎有些灌输之痕,墨子有侠士之称,他也培养侠士)。
5、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人民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是教师的楷模,1946年去世。
7、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以下几点:A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B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发智力资源。C培育新型劳动者。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传播者、开发者、培育者、创造者)
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10、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表现在: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1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老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2、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简答题:
1、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市场经济内含着道德化,具有道德性。
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在现在社会,国力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较量还是科学技术的、思想文化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第二,开拓创新观念。
第三,增强平等观念。作为道德要求的社会平等实质上是人们的权利平等,平等原则实际上就是权利平等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是教育平等的真正含义。
2、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第一,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
第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权利得到尊重和保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所在,个人权利不是个别人的权利,而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的权利。论述题
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A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自身角度)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会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变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极少数青年教师身上,政治思想虚无化、物质生活享受华、价值取向惟我化、人际关系庸俗化的倾向较严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B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角度)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教师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C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未来角度)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好的要求,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化挑战为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我国教育的进步。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
容分析及学习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义,它不仅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这一本质特性,还同时指出,教师除“授业”“解惑”外,还应履行好“传道”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人格、道德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一直以“传道、授业和解惑”作为行动准则。但是,却不曾系统学习和研究过相关教育理论。今借此培训之机,有幸拜读了由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写的高等院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感触颇多。现就其中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阅读心得及各章重点内容阐述如下:
一、各章主要内容总结
第一章 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本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开篇之章,它一开始就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这一高度入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包括二者的制约和统一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章在阐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最终指出,教师应当首先处理好方方面的“人伦”关系,在和谐的教育伦理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并内化和升华自身职业操守,高效履行教师职业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本章从道德的一般定义,引出职业道德概念,接着阐述了教师职业的产生及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并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具体的说,主要内容就是从教师职业劳动内容及劳动对象的特殊性,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在实现其社会功能中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和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促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应。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本章从高校教师职业的任务的特殊性阐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这种职业道德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教师应当在良好教师职业道德条件下,练就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定程度的表现,不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也无从体现。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本章从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教学各种关系协调等各项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具体说包括: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从高校三项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阐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始终坚持和遵循的各项职业道德原则,指出,只有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才能真正扮演好教师职业的社会角色,履行好教师职责。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本章主要阐述高等学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各项具体教育管理事务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不管是宏观(国家层面)还是微观(一所高校)方面,都存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协调的问题,要有效开展这项工作。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到的道德规范,比如高校领导、辅导员、教务工作者等,各自从事的分工不同,但遵循的道德规范应统一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履行好高校三大功能上。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和怎样遵循,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问题。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高效履行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的全面基础。教师为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应当做到诲人不倦、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积极主动探索教学规律,变通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主动提高师生和谐关系等,这些即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规范。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当前学术研究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遵循的正确的学术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出现的某些学术道德异端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指出学术异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从方法上给出学术得到规范应当遵循而不能丢弃。指出正确的学术行为规范是: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本章阐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的职业行为。并与社会其它职业相比,指出教师职业行为的特殊性,即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选择中应处理的主要行为是:如何处理好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以及道德选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关系。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本章主要内容是阐述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如何培养自身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具体说,就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规律、发展直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的过程及阶段入手,阐述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获得。
第十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本章是第九章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其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培养和获得这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即通过道德和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三个基本途径着手培养、形成和内化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指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特性及其时代特征。
二、学习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现就本教材学习后的一点感想表述如下。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材的系统学习,本人觉得这本教材堪称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范本,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遵循哪些原则,恪守什么道德规范和原则,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坚持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进行自身的行为和道德选择,怎样才算真正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等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基本上做到了,但经过通读培训教材,发现自身与这些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去改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尤其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如果问我,这本教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问我如何争当当代高校教书育人的道德楷模,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这四个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一个人只要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就会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不畏辛苦的去干好它,也只有热爱他的职业,他才会真正全身心投入他的事业。一个人只要热爱他的职业,他就会采取具体行动去干好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全部职业道德都可体现在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程度。一名真正热爱教育的教师,他的热爱体现在他会主动搞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在他会认真备好每一次讲稿,体现在他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要为人师表,体现在他为上好一堂课,总是事先查阅许多资料去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在他所树立的“终身学习”的信条,体现在他会以不断学来的新知识所构建的高端知识体系框架去感染学生,体现在他会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去教化学生和感染社会,体现在他会兢兢业业修改每一篇论文、创新他的专业,体现在他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体现在他会和同事协作,干好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
总之,本人觉得,作为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他懂得如何以自身高尚人格魅力去影响他的学生,懂得以高超的教学技能传授他的知识,懂得以继承、创新和批判的眼光对待他的专业,他会以优质的教书、育人成果服务于社会。这些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体现,他的基础就是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必定是过硬的,值得信赖和肯定的。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学校: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姓名:胡军
该门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的,当时院领导汤宇华书记、卢凤鹏处长等分别作了讲话。结合教材,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现在就笔记上的内容还原当时的情景。
1,课内、课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有的老师,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拖鞋、短裤就去上课了,这是很差的表现。如此教师,如何能感染学生,教书育人?
2,一个极具代表的例子:去年的培训,某人请学生代其考试;汤书记表示,这种人应该终身禁止任教;因为他在起点就严重偏离了教师正直高尚的形象。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要诚实,不要作弊,但是他自己就作弊了。
3,作为教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坐有坐相,要求尊重教师; 4,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人只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关爱学生。
5,只会进出教室,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6,作为班主任,自然要懂得关爱别人。人都是需要管理的。要有爱心,要自觉地学很多东西。要关注学生,关注社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关的事物。
7,要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才能驾熟就轻。要有教学科研的能力。8,在硬指标上要求的很多,但是柔性的一面,软的一面,我们并无法具体要求教师怎么做到。只有具有爱心的人,爱护学生,才会自觉的去做,去学习。9,如果作为教师能够迅速融入学生,那么你会喜欢上这个职业。10,新教师的道路很漫长。
11,考试这东西,一辈子都在考。但是不是一本书、一堂课能解决问题的。12,职业道德不是教条。
13,一个国家的灵气不在政府不在学校,而在民间。
14,有职业道德的劳动才是高尚的劳动。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带着高校教师这个紧箍咒,你得时时提醒自己,处处提醒自己。
15,师生恋: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恋,但是有一点你是逃不了的:别人会拷问你的动机。
16,天地君亲师:教师上了人家的神龛牌位。你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受得起人家的一跪一拜。
17,有教无类。如果某天在课堂上你只把眼光盯在局长的儿子,县长的女儿,市长的侄儿……从那一刻,你作为教师高尚的灵魂会打折。
18,热爱教育,终身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坚决反对滥用教育资源。办公室的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国家财产,禁止滥用教学资源。20,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1,人死了,文章还在。你要想到,不要抄袭,因为你死了,但是你的文章还要被千千万万的专家学者所研究所引用。若果某天某人发现你的文章是抄袭的,那你一是清明就毁了。有的人不敢拿他的文章来我们学校领奖,因为他怕路出破绽。
第五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答题)
教师职业道德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
(一)职业正义感;
(二)职业责任感;
(三)职业义务感;
(四)职业良心感;
(五)职业荣誉感;
(六)职业幸福感。
1.如何正确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答:
(一)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二)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三)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四)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五)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答:
(一)坚持知行统一;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努力做到“慎独”;
(四)学习先进人物。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答:
(一)社会舆论;
(二)内心信念;
(三)传统习惯。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中锐意创新的基本要求。答: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二)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三)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
(四)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5.简述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
(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三)以身作则,注重身教。6.简述为人师表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为人师表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对教师整体素质和行为趋向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二)为人师表是由我国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三)为人师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7.简述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
(二)刻苦钻研业务;
(三)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8.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规范确据立的依。答:
(一)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事业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三)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四)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9.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答:
(一)教师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三)教师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四)教师职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答:
(一)动力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评价功能。11.为什么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
(一)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
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答:
(一)教书育人;
(二)为人师表;三)献身教育。
1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14.简述依法执教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二)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三)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15.简述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廉洁从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定的;
(二)廉洁从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16.简述教师热爱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答:
(一)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工整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17.简述教师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尊重家长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特点所决定的;
(二)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成长环境的需要;
(三)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18.简述尊重家长规范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二)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
(三)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四)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
(五)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
(六)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19.简述爱岗敬业规范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
(四)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20.21、教师职业为什么需要高尚的道德?答:
(一)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三)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
业道德;
(四)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五)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六)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七)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八)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2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答:
(一)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二)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三)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四)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23.简述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贯彻和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四)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24.简述教师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发扬奉献精神;
(三)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
(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5.简述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关心集体,服从领导;
(二)谦虚谨慎,尊重同志;
(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四)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26.简述教师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
(二)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
(三)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
27.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28.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2、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
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29.教育法的特点:
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
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
4、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30.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2、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3、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31.教育法律关系的结构:是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所构成的。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32.教育法产生和发展(影响因素)的历史启示:
1、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2、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4、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因素。33.教育执法的特点:
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
2、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3、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4、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5、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34.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起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35.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6.学校的权力(9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37.学校的义务(6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取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38.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攻活动,适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9.教师申诉的范围(情况):
1、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4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41.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42.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
43.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
44.简述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45.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和
学社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6.简述师爱的表现形式:关还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学生 4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和课外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48.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社会性;学习动机职业化 49.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
50.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51.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种有消的记忆方法
52.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景;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3.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5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景控制原则。
5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合理的行为;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6.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57.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地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59.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择业心态。2.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求职技巧指导。
60.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教有以下特点:
1、执教主体的特定性
2、执教依据的专门性
3、执教性质的特殊性
4、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61.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2、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
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62.教育法的特点:
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
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
4、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6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五方面):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64.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效力等级应遵循的原则: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后定法优于前定法、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
65.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
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3、两者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方式不同
4、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66.教育立法程序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30民以上代表)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案的通过(过半数人员、宪法要2/3以上多数)
4、教育法律的公布
67.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行政机关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4、社会监督
5、党的监督
68.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
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起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69.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0.学校的法律地位特点:
1、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
2、依法自主办学
3、享有法人财产权
4、具有公益性质 71.学校的权力(9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72.学校的义务(6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取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73.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攻活动,适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4.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损害事
实存在、职务行为主体确定、职务行为违法、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75.教育执法的特点:
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
2、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3、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4、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5、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76.高校思想政治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学生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7.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科学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78.大学教学方法的趋势: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79.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思路;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复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与讲授法不同是双向的
80.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81.备课:
1、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了解最新动向;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因材施
82.课程建设的要求:
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2、教材要合适
3、教学资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83.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 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入增长率的贡献35%。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91.教学过程的属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84.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①的过程,同时离不开直接知识的帮助;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为精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神和道德风貌②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③未来社会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④未来社会要程。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85.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由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包括:①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②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③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④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广⑤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⑥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86.建立良好高校教师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87.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88.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89.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9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行业机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和区域结构等。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斯特鲁米林的研究 占国民收入的30%。丹尼森的研究 国民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