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全区教师的一封信》有感
读《致全区教师的一封信》有感
认真拜读了《致全区教师的一封信》深刻认识到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要认清事件的真相,看清暴力恐怖分子的凶残面目,深刻揭露“三股势力”的险恶用心和罪恶本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本职工作。信中对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重要领域。当前学校,建立教师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长效机制,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关键时刻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
同时,广大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二.广大教师要做立德树人的模范。教师这一职业特殊于其他职业,是因为其工作对象是鲜活、独具个性的学生,教师正像一面镜子,其言行举止、人格修养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成长,因此教师独具魅力、具有高尚师德越发显得重要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高尚的师德包括敬业爱岗、高度负责、教学精专、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恪守高尚的师德、人为已任,做学生的楷模,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和心智信托给了教师,师。
第三.要充分认教育战线是。抵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实质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教师不得信教和从事宗教活动是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的体现,是法律的规定。教师信教、传教,从事宗教活动是背离国家办学宗旨的行为,在校园内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非法的。因此教师要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提高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明确自己的职责,要以对党、对国家、对
人民、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确保社会的一方平安,确保学校的一块净土,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边疆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广大教师要做践行现代文化的模范。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应意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坚持弘的精神;的发展方向上,走在社会的前列。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生活、他人和自己,划清是非、荣辱、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确实把学生培养成为用台。
第二篇:致教师一封信
宝清县教育局热烈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
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
全体老师:
你们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中悄然而至。值此喜庆之日,谨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我们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牢固树立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社会赞誉度不断提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我们拥有一支攻坚克难、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是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青春,无怨无悔地将汗水挥洒在教育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是你们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创造了宝清教育欣欣向荣的今天!你们是时代最可敬的人!
发展无止境,奋斗未有期。今年是宝清教育“十一五”规划中的关键一年,迎接省政府“双高普九”初检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历史机遇,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民教师的光辉楷模孟二冬、谭千秋等同志为榜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钻研、教书育人,同心协力、恪尽职守,不忘发展重任,毋负人民重托,携手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为宝清教育的发展再立新功,共同书写宝清教育浓墨重彩的明天!
再次祝愿全体老师们节日愉快,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合家欢乐!
第三篇:致教师有感[模版]
读《致教师》有感
“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提到的,让我甚是喜欢。前言中有一首诗:“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道出了我的心声,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书中这样写到:“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这种感觉让我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13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至今还有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每年的教师节她都会记得发一张贺卡给我,写着祝我节日快乐,我是感动的,幸福的。我想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了。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只因为我们具有足以让一代代人传承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精神,只因我们具有勤学、乐施、向善的品德,只因我们对学生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
第四篇:《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有感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一朵绽放的花儿!”
最近,《中国教育报》推荐了一本书,书名是《致教师》,该书作者是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寻着牟琳老师的介绍,我迫不及待的找来品读。
该书以书信的形式呈现,通过46封书信解答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读这本书,就如和作者朱永新面对面对话,娓娓到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我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收获一:把教育当事业来追求
读了《致教师》一书让我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见智、见理想。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朱教授在书中开头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天职是什么?
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是一朵绽放的花儿,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阐释教育之美;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累死讲台为代价,也不应以这种方式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般的作茧自缚,固步自封,而要尽享四季的五彩斑斓;教师就是教师,与工程师没有一点关系,“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所以,一名真正的好教师,真正的阳光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健康之心。做到用自己散发魅力的理想、文化、爱心、才艺滋润孩子的心灵世界。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频繁的应付各项检查、疲惫地填报各种计划、报表,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富有朝气,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乐此不疲;精彩纷呈,魅力无限。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作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作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教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收获二:在教育中遇见幸福
朱老师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奇异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朱教授认为,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第一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与物的关系是生命的常态,人首先活在物质中,衣食无忧,财富积累的越多,人当然会感到幸福。但财富最终是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多有钱人过得并不幸福;第二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一个社会的人,受到尊重、收到信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当然幸福。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喜欢,这个老师肯定很幸福;第三种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是人和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没有?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自己对自己就不满意,何来幸福?自己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满意,这才叫幸福。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收获三: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收获四: 教师要做读书人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对一名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一座图书馆。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收获五:教师可以影响整个世界
朱老师说:“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作为教师,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绽放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
“你是你自己教室的国王,你强大了,整个世界都会向你低头。” 他在书中分析了甘肃庆阳市原实验小学李建忠校长如何把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初中办成一所名校的故事。他坚决地说,一个人就可以影响一个区域,更何况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新教育人有句名言: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一个老师如果真正用心扎根教室,把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和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此而精彩起来,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他点赞。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
第五篇:《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有感
房村镇乡城小学焦念全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题记
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中开头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起初没那么多的考虑,书中说,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天生、不安分,会做梦,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我也希望我能把这个梦实现,就让我这样一直不安分下去吧!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这一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了30多年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省厅领导来检查,今天市区领导来检查。我们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很重要。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易,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