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时间:2019-05-13 07: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第一篇:“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7日第5版

“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报告称我国中小学教材难度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中小学教材难度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本报北京5月6日讯(记者 时晓玲 张春铭)“通过比较发现,在10个国家中中国教材的难度大都排在4-6位之间,属中等水平。”在今天举行的《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报告暨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袁振国教授说。该研讨会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长期以来,经常有人把学生课业负担重归结教材难,建议降低教材难度。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到底难不难?课业负担与教材难度到底有没有关系?为了科学严肃地回答这个重大问题,由袁振国担任组长的《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汇集了150多名学科专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对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十个国家,历时两年多时间,对中小学理科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大规模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材的难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研究发现,在10个国家中,我国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初中和高中化学均排在第四位;初中和高中生物均排在第七位;初中和高中地理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四位;小学和初中科学分别排在第七和第六位。小学数学排在第六位,初中和高中数学排在第三位。

“总体来看,我国理科教材并不难,课业负担与教材难度没有直接关系。”袁振国说。

与会专家还提出了改进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编写的五条建议:加强课标与教材的系统设计,注重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优化教材结构,加强知识类型的均衡选择。变革教材呈现方式,增强趣味性。加强本土文化的渗透,融合价值观教育。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原标题: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

第二篇: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心得体会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说到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节课的关系,说实话,好坏各半。

课程标准并不是通过几节课的时间就能够讲清楚的,它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结合,只有通过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才会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更加独特。

当然,如果说你是作为一个新老师去给学生上课,那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对我们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任何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支撑。那我们教学就需要课程标准的指引。不管课程怎么上,学生怎么学,教学的大方向是不能错的。那么我想,学校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课程标准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且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这段时间内,我们能主动去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一个深入的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还得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我们还得关注国际数学时事,做到数学课程标准与国际接轨,不能单一狭隘的解读。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考试大纲

《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45111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以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设计主要研究对象。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将教师教育最新研究成果与师范生从教能力提高相结合,对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考试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现代课程与教学的理念。

2.理解和掌握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面向基础音乐教学实际,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模拟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中。

考试要求:

1.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和教师职业意识。

2.在识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教学设计方法,并能够运用于教育教学实习实践中。

二、考试内容

一章音乐教材分析与使用

1.音乐教材编写 2.音乐教材分析 3.音乐教材使用

二章音乐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原则

.音乐教学模式及其运用.音乐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三章音乐教学程序与过程

.音乐教学程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四章微格教学与音乐教学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概述

.音乐课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 3.音乐课微格教学的提问技能.音乐课微格教学的演示技能.音乐课微格教学的讲解技能.音乐课微格教学的说课技能

五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学

.感受与鉴赏教学.表现教学.创造教学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

六章普通高中教学模块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概述

.“音乐鉴赏”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歌唱”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 .“演奏”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 .“创作”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 .“音乐与舞蹈”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实施要点及课例评析

七章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与训练

八章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的意义.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

九章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础

2.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 3.网络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常用技巧

十章当代国外三种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在中国的运用 1.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2.柯达伊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

十一章音乐教学设计方法、音乐设计与概述

.音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学设计的意义.音乐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流程.音乐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1.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及其意义 2.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设计 3.教学目标设计方法

三、音乐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策略 2.音乐教学策略

3.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与原则 4.音乐教学策略的基本模式

四、音乐教学媒体设计 1.教学媒体 2.教学媒体的作用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五、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流程图的作用意义

六、音乐教学设计评价 1.形成性评价 2.实验测评

七、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1.教学设计方案及其内容 2.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形式及案例

三、试卷结构如下.简答.论述.教学设计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教育不均衡问题,教育部专门出台《意见》,促进中小学教师流动,提出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制度改革。随着国内实践的探索,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受到城乡二元分化格局、校籍管理制度、教师惯习的影响,分别存在场域、制度以及惯习困境,需要从完善制度、资源倾斜、人性关照等方面寻找出无校籍管理的出路。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困境 出路 场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自2013年,我国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国家和教育部出台各项制度和政策来促进教师流动,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随着国家出台各项制度和政策促进教师流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探索中小学教师的“无校籍管理”,例如安徽的“铜陵模式”等等。无校籍管理顺应形势,在促进教师流动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起点分析: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重要理论,总结有三个关键词:场域,资本,惯习。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由关系组成的。其次,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逻辑规则。社会空间中各种各样的场域都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即场域的自主化过程。不同位置的占据者依据其占有资本的不同而不断展开“博弈”。而惯习在布迪厄看来,是一套持续的、可转换的性情倾向系统。具有持久性和可转移性、历史性和生成性的特征。惯习一旦在人体内扎根,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但又可以从一个领域传递到另一个领域。惯习是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经验构成,是一种生成性结构,人们通过内化图示来感知、理解现实世界,不断地产生新的实践。

2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困境

2.1场域困境:城乡二元分化的限制

长期以来采取的集中力量办重点校的学校发展模式,使得优质师资向重点校汇聚,从而造就一批城市名校。之后,名校又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不断地从农村薄弱学校择优选拔少有的优质师资,使之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名校教师队伍中,由此形成了优秀教师过度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严重缺乏优秀教师的城乡二元分化格局。虽然近些年各级政府大力倡导优秀师资优先配置农村学校,但近十年来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走上了重点发展乡镇中心校的轨道,在“撤点并校”的同时,农村学校中的优秀教师不断地向乡镇中心校集中,使得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分化十分严重。基于此,想要城镇优秀教师流动到农村薄弱学校,只会难上加难。

2.2制度困境:校籍管理制度的束缚

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实施校籍管理制度,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有着独立的管理制度、相对稳定清晰的教师队伍。这使得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是某学校的“单位人”,晋升评优、福利待遇等都依靠学校,因而他们只关心本单位的发展和自己在本单位的利益得失,而不会基于全县基础教育发展的视野,来帮助县域内农村教师发展,更不愿意放弃目前对自己有利的城区学校而甘愿调入农村学校,尤其是层次较高的骨干教师等。学校更是将教师视为本单位所有,将名师看作本单位的“金名片”,限制骨干教师的流动。

2.3惯习困境:教师惯习的冲突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校籍管理制度下,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圈以居住地或任教学校所在地为圆心,以就近和便利为半径而形成的,教师所有的职业实践也就在此稳定而熟悉的空间中展开。实施无校籍管理制度之后,教师的家庭居住地不变,而任教所在地变成了不定量,稳定的工作生活圈遭到冲击。另一方面,依靠校籍管理制度形成的个人教学习惯,在“无校籍管理”制度下,使得教师赖以存续的教育场域发生改变,教师业已形成的教学习惯存在与新的学校环境发生紧张冲突的可能,其以职业声誉为核心的相关利益也面临受损的风险。

3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出路

3.1资源倾斜

城乡“场域”内的资本差异,使得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齐全的基础设施,而乡村在此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样的二元结构必然导致教师流动局限在城市当中,乡村缺乏优质教师资源。这也是经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想要教师自愿向乡村流动,就要实施资源倾斜,向乡村倾斜。推进薪酬制度和社会制度改革,统一教师的岗位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约束教师交流的主要障碍。

3.2完善制度

无校籍管理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个突破性政策,使得教师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教师流动更加开放与合理。但是长期的校籍制度的“捆绑”,学校和教师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无校籍管理制度打破了这一常态,给学校以及教师带来了动荡。这一制度的实施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前教师流动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无校籍管理制度,使得教师交流有章可循,方能使其有序的进行。制度的完善也会让教师在科学动态的管理制度下找到方向,重拾依存感。

3.3人性关照

教育政策的实施,既要关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性观照。人性的本质是趋利,趋上和趋情的,对应人的三种需求: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故在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要关注到教师对合理报偿酬劳的诉求,提供政策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的动力,更要关照到教师的心灵需求,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者简介:吴华清(199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篇: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六)--基本理念与教材使用篇

d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

(六)--基本理念与教材使用篇

前言:

为增强理论内涵,提升专业素质,我们中小学英语教研大组在倪丹英老师的带领下,勤读书、勤摘记、多反思、善提炼,努力营造读书学习好氛围。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很多书刊,摘录了其中的精华,并进行了分门别类。为辐射学习氛围,促进共同成长,我们逐一上传我们的读书笔记,敬请全体英语教师分享。同时,我们也殷切期待:暑期中更多的老师会加入我们读书学习的行列。请将您的读书笔记发至ndycn@163.com,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分享,一起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语言学基本理念

一、《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对语言材料的再现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保证重要语言现象有足够的再现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知识的前联后串,灵活地使用教材,更高效率地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瞻前顾后”地组织教学活动。

二、语言的整体性原则:认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也不例外,而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是整体的支柱。

三、全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全语言的倡导者之一Goodman(1986)认为,全语言就是在完整、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尊重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去学习整体的语言。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即对语言的全面体验和感知,对意义与形式的整体理解与学习。

四、社会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旧知识进行结构重组,构建出新的观念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倾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种交流就成为学习者的宝贵资源。

五、抛锚式教学:以有情节的故事影像作为“锚”: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励学生对知识积极进行建构,带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倾向。

六、镶嵌式教学: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镶嵌式教学”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信息,把适当的教学阶段镶嵌于故事中,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辅助信息,即学习支架的搭建。七、三明治故事教学法(Sandwich Story Method):主要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强调词语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兴趣以理解为前提,理解靠母语来支持(纪玉华、许其潮,2002)。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通过故事来调动,而故事的词汇、句子、语篇必须通过符合儿童现时的认知水平,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标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摘自《中小学外语教学》04年第2期

西北师大附中 文亚光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理念体系。教育理念具有民族性、国际性、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等特征教育理念以教育规律为基础,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蕴含着教育发展的思想。

教育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同一教育理念下,可以有多种不 同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培养要通过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实现。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教学形式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与实现课程其他功能的关系

教师应认识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四)传授英语基础知识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首先,语言知识是表情达意的必需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中心,是英语教学的立脚点。

其次,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要具备交际能力必须先获得语言能力。

优化基础知识教学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语言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常规的任务 新课标的理念

浙江江山中学 姜发兵

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比如,听写、提问和讨论等)。虽然这些方法都已被广大教师所熟悉,但要从中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却需要每个教师潜心钻研。立足于这些常规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把常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把常规教学任务提前做

(二)让学生在常规任务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三)换角度,找载体,给常规任务以核心

(四)延伸常规任务,使任务更加生活化

(五)给常规任务提供更明确的信息

(六)让常规任务动起来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对常规教学活动的微小改变都可以使课堂更为愉悦和民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使用篇

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福建三明市教研室 蒋秋阳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 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2.单元内的调整 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 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时中几个部分的顺序。

(二)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内容

(三)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应运用遗忘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此外,教师还应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比如,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引起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

(四)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磁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设计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通过课堂延伸出来的活动更具有活动性、创造性和使用效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

摘自《基础英语教育网》 于润朴

摘要: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小学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英语》(新标准)教材。总结几 年来的使用情况,一线教师大都认为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在“教材使用建议”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按照这个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以下谈谈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适当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适当地删减或补充教材内容。删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强化能力训练,淡化知识点训练,减少对语境性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训练时间;补充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有关内容的学习和操练的时间,科学地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一年级起点教材第三册第六模块Weekend Activities这一课中新授词汇非常多,而且在课文中又出现了有关单数第三人称的问答。这些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笔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出现的所有内容,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一、二人称的问答上。这一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掌握起来不太困难。至于单数第三人称,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语义功能,而不必追究能否正确地把动词变成单数第三人称形式。通过给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初步感知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知识。实际上,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现象曾出现在不同册或同册的不同模块中,教师需要从总体上做好计划,打破年级、模块的界限,把教学难点分散到教材的各册、各个模块中,从而使学生在同一语法现象不断循环反复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语言知识。

(二)分散语言知识点,提高再现率

针对部分模块中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分散语言知识点,然后适时地循环反复地呈现这些语言知识。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在通过一次讲解和一次活动后就完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该在不断地反复、循环地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也不必要把一个单元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而应该适当地分散重点和难点。对于以前出现过多次并在本课需要归纳的语言点,可以适当地重点讲解和训练;对于新近出现的语言点,则只要求学生理解其在本课的最基本的语义功能,能初步运用即可。

另外,针对语言知识起点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早渗透,重积累。早渗透是指在进行某些词语或某项语法正式教学之前,先有意识地在前面的课文中少量地、重复性地出现,使学生对其有所接触和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积累就是把已学过的词语或语法与新授内容结合起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积累,循序渐进。例如,在第五册教材第11模块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表示月份的词汇,如果放在一起集中学习,难度肯定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教师把语言点分散开,提早渗透这些词语,以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在把语言点分散开来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能孤立地以模块为单位去备课,而要在通览几册书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比较、研究,再决定哪些模块的知识点比较集中,而且是可以分散的,分散到哪些模块中去,以及以什么方式去加以渗透。

(三)联系实际生活,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在讲到教材第五册第2模块中“Let’s do something for somebody.”这一句子的时候,正值教师节的前几天。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 “Let’s do something for our teachers!”的小组活动,以替代活动用书中的练习。先为学生列出学过的相关动词短语,然后要他们用英语提出建议。每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了“Let’s make some tea for our teacher!” “Let’s make a card for our teacher!” “Let’s sing a song for our teacher!”等等。此类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常规的“Act it out”的活动,教师可以改换活动方式。例如,在第一册第11模块Location一课中,笔者改换了通常的朗读活动,将其设计为“猜一猜”的活动:由学生把一些学过其英语单词的学习用品藏在教室内,用“Where is the...?”提问,其余学生则用“Is it in the...?/ Is it on the...?/ Is it under the...?”等句型来猜,以达到巩固和应用in,on,under三个介词的目的。

(四)扩展教学步骤,创造发展空间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学完10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英语数字表达的规律,进而掌握100—1000以内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各自深入商场、超市调查并记录指定的几件物品的价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比较。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表达方法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歌曲是延伸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除了教授《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中编排的歌曲和歌谣外,还另外引入了一些歌曲来学习“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在结束Family和Jobs 这两课内容之后,笔者又教学生唱“Finger Family”和“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两首歌来巩固相关的词汇。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接受语言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调整教学顺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处理主题为Festival的这一模块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体验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意将本部分教学内容调整至圣诞节前一天进行教授。在这一天,学生们自己简单地布臵了教室,教师扮成圣诞老人,给他们分发礼物,并向他们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风俗习惯,然后请他们比较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空前地高涨起来,原本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都感兴趣、愿意学习的内容,使本课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第一册中的英文数字时,在大多数学生已熟练掌握了1—10英文单词认读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安排在第四册的11—100的数字,而没有必要一定要等用到第四册的时候再去教学这些数字。通过这样的调整,适当地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可以补充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六)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利用 《英语》(新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活动手册、教学挂图和词汇卡片等,这些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信息。插图、挂图和卡片都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让它们动起来。例如,教材所配的教学挂图没有文字,教师就可以把它用于课前,让学生看图,或者通过老师提问,或者让学生看图说话、猜想、联想、推断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教学做一些 适当的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出示挂图,并板书对话或故事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尝试看着图上的不同情景及板书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在学习“Make a Milkshake”,“Make Some Tea”,“Tree Planting”等内容顺序性比较强的课文时,可以把整张的挂图剪开使用,让学生通过排序的练习来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小幅的图片进行塑封,用水性的记号笔书写相应的注释内容,以便反复使用和书写不同的内容。

活动手册的使用也是如此。在低年级有很多听音涂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录音一般较快,而涂色完成起来却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教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听力练习内容先画一点,当时校对,等课后再完成其余的涂色任务。在每次的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重放录音,给学生多留一点思考解题的时间,保证他们听懂了录音内容。有些时候,教师还可以把录音材料重新组织,编成新的录音,这样原本已经做完的练习就变成了新题。

《课标》倡导教师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

摘自《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11期 李雪芹

(一)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教”

按《新课标》要求编写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制上有很多突出特点,更便于学生自学,也有利于教师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轻松的学习模式。教材内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非常有利于教师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为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想,表述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应该从下列两个方面做起:

1.以“本”为线,精心“编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应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资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任何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最终都要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来实现,并且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的。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体裁多为应用文和记叙文,但题材更为广泛,有通知、求职信、日记、校园变化、目击报告等。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类似的写作文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教材所提供的情景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对这类写作言之有物、充满热情。通过日积月累的针对性写作训练,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成就感逐渐增强。

2.优化手段,“粉饰”登场。创设语言环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手势、表情、流畅的口语、多媒体演示、舞台剧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日常交流时注意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很有必要。编排课本剧也是实现“双赢”的很好形式,学生自己研究角色、组织演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相关的英语知识。

(二)因“学”施教,落实有效的“学”

“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为师者要巧妙地找到“导”的时机,及时发现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局面。

1.以“学”为本,精心“导演”。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英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教学,以自己的兴奋情绪去激励学生,以自己的主动性去唤醒学生,以自己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把课堂带入乐思乐学、愉快和谐的境界。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靠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的最佳状态。

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对成功的渴望和需求,激励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产生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且能促进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勉励,并继续鼓励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以学定教,重在实效。新课标要求,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提问、分享观点、合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或性格原因所导致的偏差。

总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目标。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和乐趣。只有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将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将学习方法进行“再创造”,让师生情感进行“再体验”,实施“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新课程标准下外语文化导入的思考

摘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而发展和传播本国文化、尊重和接纳异国文化也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难以回避的 内容。着 就要求语言教学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以开明的 态度冲 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把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

首先,教师要将文化列为教学目的与内容,制定出分阶段目标,使文化教学能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这样,教授就可以运用各种途径渗透文化内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渗透的途径有:

(一)词汇渗透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典故、习语的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

(二)对话渗透 让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了解应用本族语者的思维方式与表达习惯,培养跨文化交接意识,懂得什么时间、地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以增强表达能力。

(三)阅读渗透 阅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懂得包含一定文化背景的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去获得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以填补学生在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中的空白。

(四)听力渗透 扫除听力中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如提供有关历史、地理、思维方式、禁忌、幽默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其次,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具体操作方法有:

(一)注解发 对一些特殊的语言描写以及某些语言表达的特定含义加以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就诠释到哪里。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列如,对于有关历史的课文教师应补充一定的时间、地点、政治背景内容。

(二)融合法

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列如,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讲的是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从而导入新课。课前几分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

(三)实践法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话剧进行表演。新课标Unit 14 Festiual讲述的是不同国家庆祝节日的风俗,在处理本单元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在课堂上表演美国人是如何庆祝鬼节的。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也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程度。

(四)比较法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列如,在学习新教材Unit 21 Body Language这一课时本人通过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五)专门讲解法 教师对历史剧、文学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及性格描写应专门进行讲解,否则学生就很难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主人翁的心理变化过程。

五、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浙江省诸暨实验小学荷花校区 徐华燕

关键词:教材 内容 体系 结构 改编 激发 利用

摘要: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堂教学一般都使用固定的教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对已使用的教科书作出相宜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综合多种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儿童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对一位有心的教师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我们若能对它们适当地“移花接木”一下,也许就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来。

(二)打破原有体系,重新调整结构。Cambridge Young Learners English 该教材中语法点多,词汇量大,对能力的要法语也较高,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三)改编平淡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歌曲、童谣、动作,这样即能提高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其英语语感和节奏感,还能帮助其理解意义,促进记忆。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它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不能静止地和绝对地看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量力而行,这个“力”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行”就是增、减、改、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

六、例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 第一轮使用小结 湖北省南漳县李庙中学 于秀娟

有些内容纷繁、杂乱,需调整;有些内容零散、不系统,需归纳;有些内容量较多、枯燥无味,需删减或分解;有些内容学生吃不饱,需补充。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若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的语法项目,教师将相关的语法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连续性或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从而更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范”的现象,可理解性语言和知识信息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及其它技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

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不应受限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

下载“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指出课业负担与中小学教材难度无直接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