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教师角色建设高效课堂
转变教师角色建设高效课堂
相信学生是最高师德,解放学生是第一使命,利用学生是第一专业,发展学生是最终目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完成“角色”转变,即变“二传手”为放手发动“一传”的那个人;所谓二传,是指传统课堂上教师扮演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所谓一传,是指课堂学习形式,即让学生和学习直接对话,教师不再乐于充当“传递者”。
教师角色能否转变到位,是决定课堂能否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不敢完全彻底地一放到底,就不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无法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威力,高效课堂其实就是从“自主、合作、探究”6个字中生发出具体的操作技术,而前提必须是“学权”归属于学生。教师不是讲师,但教师一定是“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重要他人。
教师是一个学习“环境者”,或者说教师即生态,他是为学习的发生构建环境、提供条件、触发动机、创造可能的人。
讲的课堂、表演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那么,教师如何能上出高效的课?简单来说,第一,要编制一张导学案,即指导学习的设计,简称“导学案”,导学案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导学”性,因此导学案要承载着学习的规律和知识的规律,而不能是习题集。第二,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即同质结对,异质同组,让学生有困难找组织。第三,给学生一个学法指导,即先独学,再对学,然后群学。第四,要有一个课堂流程,即自学、展示、反馈。尤其是展示,展示即暴露,不暴露问题又如何反馈?反馈要做到有的放矢。展示是教师做学情调查最主要的方式,千万别轻视展示,高效课堂还有个别名,叫展示课堂。第五,明确一个基本任务,即学会不会的。教师千万记住“学会不会的”这句话,知识无限、生命有限,以人为本就是要珍惜学生的学习时间,准许学生不在已经会的知识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然高效课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性系统,既然是系统则不止以上5条,但这5条真的是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
第二篇:转变师生角色,创建高效课堂2
转变师生角色 创建高效课堂
——吴兴小学争创“轻负担 高质量”实施方案 吴兴小学是一所由六个自然村联办的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六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立足课堂,大力开展了“三小”教学研究,着力解决了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能力不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的转变,为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轻负担 高质量”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潍坊市推进“轻负担 高质量”工作实施意见》有关精神,积极推进“轻负高质”的教育特色,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吴兴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 “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创造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快乐课堂;创造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快乐校园。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学生敢问、会问,敢说、会说为目标,提出了以“三小”教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创造性地
构建了“三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中学,在“探索”中学,在“教”中学,激发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目标
1、构建“轻负担 高质量”的机制,制定轻负高质的教育教学措施。
2、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增强轻负高质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
3、以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特色为契机,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把健康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活泼还给学生”为宗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4、强化个人钻研和团队合作式教科研活动,促进教与学的效率和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特色教师,在全县做经验交流报告,开展“三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5、深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三小”优质高效课堂。把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精彩问题收集整理成“精彩问题集锦”,教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装订
成册。
三、“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一)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三小”课堂教学 “三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当“小问号”、“小工兵”和“小先生”,让学生在“问”中学,在“探索”中学,在“教”中学,最终成为一个学习者、探索者和合作者的一种角色教学。
1、引导学生当“三小”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让学生明白“问题”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做不了一流的工作”(李政道语)。(2)让学生明白自己是问题的提出者。具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地提出问题。
其次,营造和谐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主要是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克服惧怕、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三,激发学生兴趣。(1)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开展比赛活动。(2)吊学生“胃口”。如设置问题锦囊,教师把预设的问题写好,放在信封里,看谁跟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或超过老
师。
第四,要让学生明确“问”的内容、方法。
第五,教会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提问题。教师要示例,让学生明白怎样依据学科特点提出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一石三鸟”。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三是让学生学习怎样根据学科特点正确地提出问题。第六,教会学生正确地表述问题。做到语句通顺、连贯,简洁,能清晰地表达所要表示的内容。
第七,教会学生筛选问题。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筛选问题。
1、明确问题类型。明白哪些问题属于一般性问题,哪些问题属于疑难性问题,哪些问题属于创新性问题。
2、看能否独立解决。
3、小组筛选。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解决。
4、全班筛选。在教师的主持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筛选出需要全班讨论的问题。
2、引导学生当“小工兵”
首先,用名人引导,使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用一些名人的事例教育学生。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教师合理运用教材有目的引导,也可以运用课外一些典型的思维实例进行引导。二是引导学生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教师用示例法对学生进行“有据有理”的训练。
再次,引导学生在当小工兵的过程中还要当小问号。一个问题的解决预示着新的问题的来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是小问号,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此时提出的问题往往更有价值。
3、引导学生当“小先生”
首先,培养学生当“小先生”的心态。一是学生在学习时抱着教别人、给人当先生的心态去学习,即“为教而学”。二是当别的同学请教自己时,能以高尚的心态去教别人,既当先生,“因教而学”,在“教”中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并获得一种帮助的享受,自动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具有“双赢”的心态。
其次,引导学生当“检查”小先生。在教师的明确要求下,学生“一对一”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检查独立学习内容。
第三,引导学生当“互教”小先生。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在本小组内请先生。
第四,引导学生当好“交流”先生。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或者说是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在“交流”中学习。
第五,引导优秀生当好“主持”小先生。优秀生是小组内的核心人物,教师要教给他们管理小组的方法。
(二)从根本抓起,创新教学常规,严格实施新课标。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上好每一门学科,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每天的课程中,除考试科目外就是一些非考科目。只要上足课时,考试科目的时间就少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学生的作业也相应少了,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生还是喜欢非考科目。非考科目上足了课时,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考试科目也就有劲了。
2、创新教学规范,做到备有实用。首先搞好教研组日常研讨,每周至少抽出一次为全校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组织交流,互相听评课,及时查漏补缺,各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其次学生是教师备课的主体,教师的备课中要对学生的预设问题备齐、备全,展现新型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真正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转化。把“三小”课堂教学逼真地展现于我们的备课。(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备课)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轻负担 高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起关键作用,让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1、让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熟悉新课标、把握教材。能够以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分析教材、教法和学法,从整体课堂上对整堂课、整单元、整册、整个小学教材进行掌握。
学校指定教师专门学习《做最好的教师》、《陶行知名篇精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及一些名人教育专著,教师要及时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用专家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课堂。
组织本校的“三小”骨干教师讲示范课,请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指导、点评,及时改正不当之处,并且利用示范课培养带动部分年轻教师对“三小”课堂教学的理解、运用,随堂听取部分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使新老教师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充实、成长,年轻教师更要创出自己的“三小”英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让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成立学科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每小组要制定出实验计划、措施及配档,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根据“三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构建新型的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教育理论、新课标指导下,不断探索研究,学校定时组织教师对“三小”教学的研究(并请有关专家或名师指导)相关教师汇报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三小”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教师要不断打造出适合自己口味的新课堂,树立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三小”特色课堂。激励教师争优创先意识,人人争当“三小”课堂教学的能手,做全镇、县举行课堂教学的特色教师。
(四)、家校联合,共同探讨“轻负担、高质量”之路 在每学期的家长课程开课中,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班主任与
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历程,要求家长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为此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各班主任向家长汇报我校“轻负担,高质量”开展“三小”课堂教学情况,并且对孩子在开展这一活动中的变化,以及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及时写出反馈意见及建议,学校再认真讨论整改,一些好的做法及时表扬鼓励。
老师的课堂对家长开放,随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校参观我们的“三小”课堂,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享受体会愉快学习的乐趣,家长在活动中提高了认识,彻底让孩子放下包袱,快乐学习。学生们喊出了“我们不再是笼中鸟,家中是自由的天空,校园是我们驰骋的天地,我们在‘三小’课堂里快乐地成长”。
(五)把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教育课题研究相整合,对学生开展身心健康、感恩等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同乐艺术节活动,让师生在艺术中感受和体验学校文化生活的快乐。
(七)遵循教育规律,加强规范管理,利用快乐大课间和体育课,开展师生同参与的多项目阳光体育活动比赛,培养健
康的争先意识,增强师生的体能素质,进一步培养和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已初步取得的成效 1、2009年3月,“三小”教学推介会在我校成功召开,并在全县推广。(附件1)
2、我校年轻教师郝志坤积极开展“三小”数学教学研究,被评为临朐县首批特色教师。她进行的“一课多讲”课堂教学,在全县巡回观摩。(附件2)3、2010年2月,我校被评为临朐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先进学校。4、2010年3月25日,赵明玲老师在全县特色教学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附件3)
5、精彩问题回放集锦(附件4)
6、教研室安排我校骨干教师将在全县进行“三小”课堂教学展示。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精彩问题回顾)
老板为什么偏要用旗子去换面包?是不是想有意侮辱中国人?
龙岗镇吴兴小学 赵明玲
这节课学习的是《一面五星红旗》,同学们正在汇报交流老板态度的变化,吴若愚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老板为什么偏要用旗子去换面包?是不是想有意侮辱中国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是呀,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换的。可 这个老板却偏要用国旗来交换面包。难怪学生们,有这样的想法。但必须让同学们明白,老板未必是有意的。
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当小工兵再认真的读一读课文,讨论讨论,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的非常的热烈。在交流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张凯月(一组):我们认为,那个外国人是有意侮辱中国人。因为大衣要比红旗值钱的多,他为什么不用大衣换?
张浩(四组):我们认为你们这个想法不对。红旗和大衣的区别根本不在价值的多少。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代表着中国的尊严,是不能用来交换的。
吴健斌(三组):我们认为,那个外国人不是有意侮辱中国人。如果他有意侮辱中国人,最后他的态度也不会变得那么好。
张雪晴(一组):也许是那个外国人有意要考验一下文章里的“我”是否爱国。
张文敏(四组):我们认为那个外国人不可能是有意侮辱中国人。课本上说:“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从这里看那个外国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我们的国旗,又因为这面五星红旗做工精致,他可能只是好奇。才做了那样的决定。
这个小组的同学在用心读课文了,他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问题迎忍而解。
师:同学们说了好多种可能,但你对以上的说法,进行比较之后,你现在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哪一种? 生:我们同意最后这种说法。
师:这一小组的学习方法,对你们有启发吗?
张大超(一组):有。要用心去读课文。吴若愚(二组):解决问题不能游离课文之外。
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统一了认识,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启发同学们解决问题离不开课本,一定要把课文读深读透。
人教版第七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赵明玲
这节课我们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对同学们说:“我见过石拱桥,也见过用木头搭建的小桥,却没见过生命桥,不知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都在静静地思考。有的小组在小声的交流。张雪晴:“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吴若愚:为什么叫“生命桥”?
张文敏:“生命桥”是用什么搭建起来的? 吴健斌:题目里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 张大超:怎样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同学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开始当小工兵探索。
人教版第一册《借生日》
王桂芳
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后,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提出问题:
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激烈地讨论,有的小组内分角色展开讨论,现身说法:
张慧琳:假如我是小云,我会想妈妈为什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今天女儿也给妈妈过一次生日。
武家骏:妈妈不是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故意把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
张正海:妈妈生了我,还不给自己过生日,我应该感谢妈妈 吴秀梅:我不应该只接受妈妈的爱,我也把小布熊给妈妈,给妈妈补上一个生日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懂得了妈妈不是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女,子女也应该给母亲一份爱。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晏子使楚》
安凤花
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很想知道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快速拿起笔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
(教室里很静,每个同学都在专心的读书,解答问题。五分钟后教室里热闹起来,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张洁: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洞里进去。
张小燕: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他还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刘倩:楚王笑嘻嘻的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
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同学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人教版第十一册《青山不老》
安凤花
今天我们学习《青山不老》这一课在讲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在讲到这里时我们班的武旋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于天洋:“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们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张昌浩:“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田学明:“与日月同辉”就是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辉。师: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和月亮一样发出光辉吗?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武敏:我认为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与老人共存。陈伟:我认为是老农创造青山的这种精神永远流传.张骞:老农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永远发光。刘倩: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
了这山沟里的人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老农所做的这一切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呀!
师:老农不仅留下的是这片青山,而更宝贵的是老农与环境作斗争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人教版第七册《母鸡》
赵明玲
学完《母鸡》一课,孩子们都被母鸡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孩子都在动情地朗读。我看到张凯月同学眉头紧皱着,我走到她身边,她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母鸡前后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我叫同学们停下来,要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在低声的交流。这时张文敏同学站起来说:“我来给他当小先生解决这个问题。母鸡在没有做妈妈之前,她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但在做了母亲后,她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要把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要教给孩子生活的本领。就像我们的母亲抚养我们一样很辛苦的。这就是母鸡性格前后变化的原因。我这样解答不知吴若愚同学满意不满意?”张文敏同学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个小先生当得实在是很有水平。
假如爸爸妈妈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
人教版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王桂芳
我班自从开展“三小”教学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学生在当“小问号”的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的提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执教的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假如爸爸妈妈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会怎么样?
具体过程如下:
师:看到题目,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
张晓晴:题目中为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了引号? 徐晓艺:精彩和糟糕是什么意思? [生读课文,交流] 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吴秀雪:假如爸爸妈妈都说“精彩极了”或者“糟糕透了”会怎么样?
[这时,我让同学们展开小组大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讨论一:
假如爸爸妈妈都说“糟糕透了”?
田青:孩子听到父母都说这样丧气的话,会很失望,认为自
己确实写得不好
张志颖:孩子从此失掉信心,一蹶不振
田强:孩子没有勇气再写下去,他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著名作家
讨论二:
假如爸爸妈妈都说“精彩极了”?
张振:听到父母都这样说,“我”肯定认为自己的作品确实十全十美,无可挑剔了,会不再努力。
赵文赢: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名作家 张慧敏:所以只有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两种不同的爱结合起来,激发、鼓励孩子成了作家,孩子是幸运的,他拥有的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评价,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爱,在这两种爱的鼓舞下,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师:好,同学们理解的真好,我们在享受作者幸福的同时,以后也应弄懂父母或老师、同学不同方式的爱,努力前行,成为有用人才。
[经过半个小时的精彩讨论,同学们弄懂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背后隐藏着的两种爱的伟大意义。]
第三篇: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
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打破学科知识界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综合知识,做到驾驭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观的转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尊重学生创造性,强调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的状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行为转变:
传授向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统一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封闭向开发转变,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师生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教学手段向课件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第四篇: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物理教师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心理氛围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的物理实验,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学生带到物理实验室中,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为学生创设良好实验环境氛围,使师生相互交流,同学之间相互探讨。
三、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激发潜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联电路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这个结论,就是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引导,没有任何包办代替的言行,很好地发挥了参与角色的作用,积极创设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愉快地学习知识。在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不断激发了学生潜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五篇: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概括起来为: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
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