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与情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儿,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讲述教师的高尚师德与情怀。有人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因为绿叶的事业是平凡的.。在我身边,在我们教育岗位上,有那么多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们年复一年,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的心灵是那么善良,他们的品质是那么朴实,他们的心胸是那么宽广,他们的人格是那么高尚。
人们总爱把教师比作铺路石、比作人梯、比作春蚕、比作蜡烛,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教师二字上面,凝聚着多少无私的爱,多少默默的奉献,多少呕心沥血啊!刚毕业时有人问我想去哪儿工作?我说我想做一名教师,进了学校就一直带着学前班,一教就是八年啊!多少老师告诉我,你不能只带学前班,你要往上跟,因为你的路还很长很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交上了一年级,我高兴得一夜都没睡着。
爱自己职业的人很多,可教师的这一个“爱”字,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更多,让学生们做到的,你首先要做到,你是教师,你就是榜样,你就是楷模,甚至是偶像。当朝阳升起的时候,你踏着晨辉迈进校园;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你披着夕阳的霞光离开学校。
孩子们的口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是我们老师说的。”似乎除此之外,别无真理,除了老师,谁能拥有这种毫无保留的信赖?
电视机前,当一个个优秀的中华儿女面对奖杯、面对国旗的时候,你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个人曾经是我的学生。除了教师,谁能拥有这份财富和成就?
清贫的教师,富有的教师,平凡的教师,神圣的教师啊!你的品德就在每个孩子眼中,就在每个学子心底。
教杆插进泥土,就会变作一片葱绿的树林,课本展开,就是一幅春的画卷,就连你那身上弹出的粉笔末啊,也会变成种子,撒向田间!
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代表爱,只有玫瑰做到了。
并不是所有的山峰都象征着伟大,只有珠穆朗玛做到了。
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被人比作父亲母亲,只有站着三尺讲台、光荣的人民教师做到了。同学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老师吧!
第二篇:高尚师德
高尚师德——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追求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微小中蕴藏着博大,短暂中孕育着永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于意见》指出:“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世纪里,肩负着民族振兴重任的我们,应当怎样去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民教师?本人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与实践:直面不良现象,剖析师德缺失根源;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注重师德实践,做高尚人民教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海南——南中国海上的一座绿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建省的短短十几年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然而在教育事业中师德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说: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缺乏热情与爱心,“道是有情却无情”;有的教师物欲熏心,成了金钱的追逐者;有的教师无法安于山区教师的清贫,放弃了教师的梦想……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与我们的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高尚的师德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追求。
1、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无私奉献、能够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耕耘的敬业者。21世纪不再提倡教师像红烛一样为照亮别人而悲惨地燃尽、消亡,但是,教师职业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始终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只是燃烧中不仅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不过是别人对教师的赞美与评价。身为教师,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无私奉献,不仅敬业勤业,更要精业创业,把这担子挑得好,挑像样。
2、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与信任的教师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无论从敬业奉献到教书育人,从求精探索到面向学生,从模范行为到为人师表,无一例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懂得尊重,不仅仅是禁止野蛮和粗暴的教育,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在教育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仅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家长、单位领导和同事,善于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形成自我的人格魅力。
3、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勤于学习、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必须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讲的那样:“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人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那么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4、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关注人类命运、深怀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名师奖获得者时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温总理的当代“师说”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内容,也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去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二、注重师德实践,塑造大特区高尚师魂
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不难把握师德的内涵。认识的飞跃是行动的先导,师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应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塑造高尚的师魂。
1、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现献身教育的人生价值现。为收获理想之果,广大教师应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我们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我们提倡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但仍然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更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
2、弘扬师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面对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如何处理爱与严的关系?真正的爱,是真诚,是尊重,是信任,但不是迁就;而严,则要有度,有方,还要有恒。尊重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尊重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个宏大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旧社会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今天的许多人追求的是上名牌、读重点,如此这般,难免培育出畸形“人才”,难与时代合拍。
4、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适应科学发展形式。以前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几乎已成为笑谈了:教师的水一定能比学生的水多吗?教师那桶水,有多少年没有更新过了,是否已经变质?诸如此类的质问,的确令教师不得不反问自己,知识量是否严重不足,知识结构是否存在缺失,等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必须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以应对校园里的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命。
5、加强学习,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给教师素质提出全新且全面的要求。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说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总之,我们不少人专得不够,何谈为博?为了拓宽知识面,承担素质教育这副重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补救措施,如开设音乐、美术、普通话、电化教学讲习班,程度不同地改变着教师知识水平的缺胳膊少腿现象,但历史的痼疾非朝夕之间能够痊愈,我们必须有打常规战、持久战的准备。就个人而言,当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一个顽堡一个顽堡的攻克;就主管
部门来说,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予以必要的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扎实有效地补好这一课。
6、投身课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三年,课改中广大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已在课程改革中被永远地摈弃。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要恰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依托校本研训,创新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各种教师教育都依托校本研训得到深入的开展。2002年,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督导团检查组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进行检查,对九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基于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普通的小学里,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前任校长、党的十五大代表韩玉玲,现任校长、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素秋。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接连走出两位党代表!这两位校长,堪称海岛教师的代表,她们不仅自己树立了绿岛师德楷模形象,同时在校长岗位上建立健全了校本研训制度,结合形势需要把师德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对新的时期里师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做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引导价值取向,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努力克服只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重思想道德的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价值取向上,提高教师对自我从事职业的崇高性认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激励机制上,加强对教师少德水平的考核,并严格落实到对喜师的学考核之中,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激励和监督。
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铸师魂、重师德、练师功、正师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教师在新世纪里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系列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教师向社会承诺,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教育行为多方位接受监督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开向家长社会承诺办学方向,公开教师行为“十不准”、用语“十不准”和“十提倡”,承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校外监督委员会,发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听诊会,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共商办学大计。在学校工作中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五爱”、“五心”、“五小公民”的良好品质。
2、运用案例评说,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在师德校本研训中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积极开展“以案谈理,明辨是非”师德教育大讨论。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让教少们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谈认识浏体会、谈做法,并开展组内和校内合交流活动,剖析案例,认识危害,从而激励教师“强自身素质,创九小名牌”。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剖析案例,寻找根源,认识危害,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同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们还以持续性研讨会,互助培训指导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抓住计划、行动、观察、反馈四个环节,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促进师德的内化。
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拓师德教育新天地
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拓展了师德教育的空间。在网上开展在线学习、组织在线观看教育影片,围绕师德问题开展在线讨论,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
校本培训模式中师德培养配研究和探索,造就了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无论是在美丽的海岛上,还是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高尚的师德都是一个人民教师永恒的追求。作为21世纪的教
师,将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人才而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赋予师德丰富的内涵,再造历史的辉煌。
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已在课程改革中被永远地摈弃。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要恰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依托校本研训,创新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各种教师教育都依托校本研训得到深入的开展。2002年,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督导团检查组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进行检查,对九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基于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普通的小学里,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前任校长、党的十五大代表韩玉玲,现任校长、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素秋。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接连走出两位党代表!这两位校长,堪称海岛教师的代表,她们不仅自己树立了绿岛师德楷模形象,同时在校长岗位上建立健全了校本研训制度,结合形势需要把师德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对新的时期里师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做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引导价值取向,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努力克服只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重思想道德的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价值取向上,提高教师对自我从事职业的崇高性认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激励机制上,加强对教师少德水平的考核,并严格落实到对喜师的学考核之中,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激励和监督。
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铸师魂、重师德、练师功、正师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教师在新世纪里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系列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教师向社会承诺,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教育行为多方位接受监督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开向家长社会承诺办学方向,公开教师行为“十不准”、用语“十不准”和“十提倡”,承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校外监督委员会,发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听诊会,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共商办学大计。在学校工作中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五爱”、“五心”、“五小公民”的良好品质。
2、运用案例评说,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在师德校本研训中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积极开展“以案谈理,明辨是非”师德教育大讨论。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让教少们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谈认识浏体会、谈做法,并开展组内和校内合交流活动,剖析案例,认识危害,从而激励教师“强自身素质,创九小名牌”。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剖析案例,寻找根源,认识危害,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同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们还以持续性研讨会,互助培训指导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抓住计划、行动、观察、反馈四个环节,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促进师德的内化。
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拓师德教育新天地
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拓展了师德教育的空间。在网上开展在线学习、
第三篇:高尚师德
塑高尚师德
教师被喻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十多年前,以自己执教之日起,心里就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贡献在从事的教育事业,无论何时,我都会对自己说:投身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而在这一行业,我深深的感受到师德对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言行为范,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同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语都会深深的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为人师表,为人表率,工作中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上课时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情绪带进教室,更不能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教师,否则,学生会有样学样,并且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的形象.正人先正自己,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知识可以后天弥补,但如果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上了几书课,学生能认几个字.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二、开拓创新,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是培养一批批建设祖国的主人翁,祖国的繁荣、富强需要依靠广大的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用知识进行高效率的建设,而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不能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授课,不但要非常熟练的驾驭课本教材,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教学时不能是一成不变,千人一面,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没有一点激情,没有一点乐趣,课堂气氛像一谭泓水,微风吹过也不见一丝波纹。要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一点,生动一点,要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业少一点,游戏多一点,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爱生如子,教书育人
当代的教育是爱心教育,陶知行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视,实际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一味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而是你有没有用心去教。爱的力量是无穷,教师要用爱的教育,学生
要沐浴在师爱下轻松学习,生活,即使他们在生活中违反了纪律,老师在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学生才不会在严师面前产生逆反心里或歧视情绪,反过来会慢慢理解老师的苦心,进一步他们会变得听话了,变好了。当老师的要用行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便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这是爱的教育所收成效,爱的教育真正体现了是成功教育的法宝。
四、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
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自己成为受欢迎,受尊重的教师,你必须要知识渊博,有过硬而精湛的教学艺术。那样,教师要不断地随时代的变迁,不断的拓宽自己知识视野,除熟悉本学科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的学识,并积极进取,继续深造,参加各类型的培训班,到兄弟学校、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探究,吸收别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增长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我们要有高尚的师德,用真诚的师爱去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尺讲台,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为学生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之火而燃烧,更无愧于人名教师这一称号!
第四篇:高尚师德
高尚师德——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追求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微小中蕴藏着博大,短暂中孕育着永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于意见》指出:“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世纪里,肩负着民族振兴重任的我们,应当怎样去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民教师?本人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与实践:直面不良现象,剖析师德缺失根源;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注重师德实践,做高尚人民教师。
[b]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b]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海南——南中国海上的一座绿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建省的短短十几年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然而在教育事业中师德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说: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缺乏热情与爱心,“道是有情却无情”;有的教师物欲熏心,成了金钱的追逐者;有的教师无法安于山区教师的清贫,放弃了教师的梦想……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与我们的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高尚的师德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追求。
1、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无私奉献、能够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耕耘的敬业者。21世纪不再提倡教师像红烛一样为照亮别人而悲惨地燃尽、消亡,但是,教师职业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始终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只是燃烧中不仅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不过是别人对教师的赞美与评价。身为教师,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无私奉献,不仅敬业勤业,更要精业创业,把这担子挑得好,挑像样。
2、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与信任的教师。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无论从敬业奉献到教书育人,从求精探索到面向学生,从模范行为到为人师表,无一例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懂得尊重,不仅仅是禁止野蛮和粗暴的教育,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在教育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仅尊重
学生,还要尊重家长、单位领导和同事,善于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形成自我的人格魅力。
3、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勤于学习、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
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必须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讲的那样:“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人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那么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4、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关注人类命运、深怀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名师奖获得者时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温总理的当代“师说”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内容,也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去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b]
二、注重师德实践,塑造大特区高尚师魂[/b]
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不难把握师德的内涵。认识的飞跃是行动的先导,师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应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塑造高尚的师魂。
1、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现献身教育的人生价值现。为收获理想之果,广大教师应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我们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我们提倡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但仍然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更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
2、弘扬师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面对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如何处理爱与严的关系?真正的爱,是真诚,是尊重,是信任,但不是迁就;而严,则要有度,有方,还要有恒。尊重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尊重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个宏大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旧社会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今天的许多人追求的是上名牌、读重点,如此这般,难免培育出畸形“人才”,难与时代合拍。
4.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适应科学发展形式。以前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
就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几乎已成为笑谈了:教师的水一定能比学生的水多吗?教师那桶水,有多少年没有更新过了,是否已经变质?诸如此类的质问,的确令教师不得不反问自己,知识量是否严重不足,知识结构是否存在缺失,等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必须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以应对校园里的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命。
5.加强学习,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给教师素质提出全新且全面的要求。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说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总之,我们不少人专得不够,何谈为博?为了拓宽知识面,承担素质教育这副重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补救措施,如开设音乐、美术、普通话、电化教学讲习班,程度不同地改变着教师知识水平的缺胳膊少腿现象,但历史的痼疾非朝夕之间能够痊愈,我们必须有打常规战、持久战的准备。就个人而言,当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一个顽堡一个顽堡的攻克;就主管部门来说,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予以必要的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扎实有效地补好这一课。
6.投身课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三年,课改中广大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已在课程改革中被永远地摈弃。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要恰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b]
三、依托校本研训,创新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b]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各种教师教育都依托校本研训得到深入的开展。2002年,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督导团检查组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进行检查,对九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基于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普通的小学里,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前任校长、党的十五大代表韩玉玲,现任校长、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素秋。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接连走出两位党代表!这两位校长,堪称海岛教师的代表,她们不仅自己树立了绿岛师德楷模形象,同时在校长岗位上建立健全了校本研训制度,结合形势需要把师德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对新的时期里师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做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引导价值取向,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努力克服只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重思想道德的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价值取向上,提高教师对自我从事职业的崇高性认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激励机制上,加强对教师少德水平的考核,并严格落实到对喜师的学考核之中,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激励和监督。
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铸师魂、重师德、练师功、正师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教师在新世纪里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系列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教师向社会承诺,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教育行为多方位接受监督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开向家长社会承诺办学方向,公开教师行为“十不准”、用语“十不准”和“十提倡”,承诺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校外监督委员会,发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听诊会,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共商办学大计。在学校工作中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五爱”、“五心”、“五小公民”的良好品质。
2、运用案例评说,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在师德校本研训中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积极开展“以案谈理,明辨是非”师德教育大讨论。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让教少们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谈认识浏体会、谈做法,并开展组内和校内合交流活动,剖析案例,认识危害,从而激励教师“强自身素质,创九小名牌”。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剖析案例,寻找根源,认识危害,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同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们还以持续性研讨会,互助培训指导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抓住计划、行动、观察、反馈四个环节,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促进师德的内化。
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拓师德教育新天地。
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拓展了师德教育的空间。在网上开展在线学习、组织在线观看教育影片,围绕师德问题开展在线讨论,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
校本培训模式中师德培养配研究和探索,造就了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无论是在美丽的海岛上,还是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高尚的师德都是一个人民教师永恒的追求。作为21世纪的教师,将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人才而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赋予师德丰富的内涵,再造历史的辉煌。
第五篇:舍己救人师德高尚专题
舍己救人师德高尚
2013年5月17日晚,周巷教育中心校王政威老师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在自家门口的马路上散步,被突如其来电瓶车从后身撞倒在地,他本能地用手一摸腿脚,发现有黏糊糊的血液,知道自己受伤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现自己身后倒在地上电瓶车旁边躺着一个中年女人在低声呻吟,简单问了几句,王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掏出手机请熟人的小车赶快来救人,车子很快到了,立即把受伤的女子送到人民医院急救。该女子骑车摔下时,脾破裂出血,由于送院抢救即时才保住了性命。
第二天受伤女子的家人、亲朋向王老师千恩万谢:“好老师,救命恩人啊,你不但不怪罪撞你的人,还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她人,真不愧是人民的好老师!”。王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在社会上传开后,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为周巷教师在人民心目树立起“舍己救人,师德高尚”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