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培训与教研的心得
校本培训与教研的心得
乡村学校地处偏僻山区,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条件极为落后,正因为如此,乡村学校抓好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要求就极其迫切,同时,所面临各种软硬件的问题也极其严峻。因此乡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应本着“从小从细入手,力求取得实效”的指导思想,遵照“少时间,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的培训原则,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帮助教师个人成长,努力创建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工作。
一、强化过程管理,落实教研培训有效性
由于乡村学校老教师较多,专业结构不合理,观念方法落后,这些现状又一时难以改变,所以为使学校的教研工作与培训工作能得到有效地落实,使教师教研、培训的质量得到较高的保证,就必须加强对教研、培训过程的管理,重视制度的改善和强有力的落实,力求培训有实效,教师有提高。
1、领导充分关注,落实制度有力。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应高度重视教研工作,亲历教研一线,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教研培训的认识,教师的教研素质也会领导的带领下渐渐地发生质的变化。校领导首先要从调查入手,抓管理,建制度,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评价考核方案和教研组考核方案等,将培训和教研与教师个人以及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联系起来,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质量。
2、严格制度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是否能行之有效地得以落实,重要的一条还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校本教研培训上,首先落实的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一次培训或者教研活动的开
展,应要求教师准备专用笔记本,提高个人档案管理意识,分门别类,做好各种活动的笔记以及资料保管工作。根据当前的学校工作实际与特点,学校应制定对教师、教研组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对教师个人的义务与权利作相关规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探索教研培训新模式
乡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所以要做好教学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就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培训模式。
1、小处细处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教研不应搞大而无当的空架子,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做较大的课题研究不切实际,而是从小处细处入手,一次力求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两个难点问题,例如一篇课文中的难点如何突破、一次命题作文如何指导等。
2、形式多样灵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几个教研组进行活动。但是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灵活,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小组业务学习、教师自学等多种形式。从规模上来说有全校性的、分年级的、分学段的、分教研组的、个人的。
3、深化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生命所在,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为了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学校校本教研应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教师共同参与、深入讨论、不断反思。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安排远程教育室课表,每位老师每个星期安排一到两节课在远程教育室上,并做好详细记录;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远程教育
设备使用培训,如开展中老年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手把手教会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三是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学校应开展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以活跃教研培训氛围,提高教师教研培训的积极性。
5、有条件的学校应接入互联网,组建校园局域网,学校有关工作、资料(如通知、课件、影音等各种教学资源)都传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自由交流。
三、创新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热门话题。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
1、教学反思。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为此,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在教研组中将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如:课后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通过这些方式,促进教师多思考,多发现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创设和谐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为此,学校应就青年教师的发展制定相关的策略:
一、发挥教研组的团体力量,带动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通过组内常规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以及优秀教师示范课等方式,为年轻教师提供众多的锻炼机会;
二、优先提供学习机会。学校在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教研活动的安排上,将机会更多地倾向于青年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尽快地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三、实施“帮扶工程”,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
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
四、宽容与激励。刚刚进入到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他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缺点,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同时,年轻人的个性是比较明显的,应当采用激励的手段,挖掘该教师个性中的良性资源,量体裁衣,创设和谐的氛围,促进其自主发现,自主提高。
总而言之,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关注的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关注的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要学校在制度的制定、资源的选择利用、培训主体(教师)的管理等方面,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人文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不断探索与实践当中,必将摸索出更多的符合教师与学校发展需求的途径,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校本教研培训心得
校本教研培训心得 西宁回中 刘鸿武
2017年7月3日,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我们一行人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扬州大学关于西宁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培训活动。按事先的计划,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校长们的介绍,参观学习了各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与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一些好的做法,感受很深,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感悟。
国家课程贯彻了课程的统一性要求,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化特征。当前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外在形式追求较多,对内在涵养的打通体现不足,从局部实现课程的变革不是一种成功的课程创造,唯有让课程的外延和内涵成为统一的共同体,课程才具有生长于学校建设进程中的活力和魅力。因而,任何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都应立足学校的办学愿景、文化背景、地域资源、师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糅合生长而成。校本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在学校办学愿景的统领下,对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一个具体化落实行为。学校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程度。故而校本课程的规划,要能够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设计课程体系。校本特色的课程究竟是作为一种学科知识的延伸,还是另起炉灶,指向更丰富的兴趣拓展?对于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学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当下,现在的学生学科知识学得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挤占了培养兴趣、掌握生活技能的时间。校园里,可能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正确系鞋带,面对一颗掉落的纽扣,可能十多岁的高年级学生也会束手无策。每个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生活,都该拥有发展多种兴趣的权利。因此,学校将课程内容定向于:培养多元兴趣,增长实践技能。缺什么便可以补什么,爱什么便可以学什么。所有课程有开展,有评价。国家课程的评价以各学科《新课标》为参照。校本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一支。但它的评价往往多元,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呈送学生作品、展现教学照片、整台节目展示,具体说来,可以是魔方技能展示,可以是拉奏一支曲子,画一幅作品,捏一个形象,跳一套操,不同科目,评价不同,因科目而异,有的甚至可以是一次访谈,一份调查问卷,一切以学生的快乐参与,收获成长为标准。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科目的深度推进,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学有所专,另一方面可能学生在试探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不排除一部分人一学期尝试一个社团,这样深度与广度很可能在实施时结果相左。另外,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真正能服务于师生,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科目会积淀一些,也会淘汰一些,这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感悟之一:校本教研应真正落实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开展研究。
校本教研众所周知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是基于学校最根本的问题的研究。而我认为学校根本问题研究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扬州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智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论是科研课题的研究、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或校本教研的开展都紧紧地围绕怎样使学生有好的发展,制定细化了学生行为规范,为学生将来有高品质的生活能力而做准备。我想开发校本课程,拓展研究空间,正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为学生的一切着想的。
感悟之二:校本教研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生长点。
应该说校本教研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诞生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校本教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不是为了构建宏观教育理论,而是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再次,这种研究是教师全员参与的,不是个别教师研究,不是特级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热情投入,而不仅是少数骨干教师的事。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把校本教研看作是自己应有的职责,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而主动进行教学研究。这次参观的竹西中学、梅岭小学就真正地把老师的专业成长落实在校本研修中,把老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生长点。
感悟之三:校本教研要聚焦每一个课堂更要把研究的视点集中于教学的价值取向上。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我们许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什么因素可以促进教学,什么因素阻碍教学,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多人忽略的。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看起来不被人重视,好像和教学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教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说到学生,现在的新课程更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新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因为新课程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感,或是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生活目的,他自然会乐于学习。这种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育教学就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一节课可以使教师感到劳累,但更能够使教师得到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总之,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是学习者自己发生改变。真正的学习不可能完全由教师的“教”发生,也不可能完全由学生的“合作”发生。开展校本教研,对于师生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第三篇:校本教研培训心得
今天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培训,颇有收获。
今天上午观看了三碟光盘,分别是李振村的《语文教育的八大细节》、贾志敏的《小学教师作文怎么教》、杨献荣的《打造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老师的《打造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杨老师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强化预习,提高教和学的起点;另一方面是强化联系,提高读和写的效益。对于预习杨老师讲了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他说我们老师经常会布置学生在预习是要查资料,但试问,有几个学生有去查。查资料要有时要动用到电脑、图书室、书店,这对于大部会学生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说这种布置对学生来说是不适度的。反过来,杨老师并不是反对布置预习,而是让我们明白布置预习要求要明确适度。
再说说贾志敏老师的《小学教师作文怎么教》,他的讲座让我们领悟到,作文课就应该上得像作文课。作文课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学会说话和写文章,即教学生“学表达”。
我还知道了作文首先要抓两个字“规范”,要引导学生做到页面整洁、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聆听了贾老师的讲座,我还知道今后在训练学生习作时,可以采用的一些方式,比如抄。课文中优美的段落可以让学生抄,从而让学生在抄中养成规范。有时也可以采用听写一段话,有时了可以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进行续写。我想,这些方法今后我都可以试一试,从而提高自己作文教学水平。
细节决定成败。李振村老师从八个细节进行讲述。其中这几个细节,我觉得说到我们的心坎上。细节之一: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吗?细节之二: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真情实感,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感才是真实的?细节之三:作文,一定要用好词好句吗?
是啊,李老师讲得好,让作文少一些说教,少一些意义,少一些正统,少一些庄严,让作文更像小伙伴间说悄悄话,让作文变得好玩一点——让孩子学会表达自我!想象怎能够合理?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词好句,当词语脱离了特定的文本,就好比鱼儿离开了大海,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抽象的符号而已。同样的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文章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让孩子一味追求所谓的好词好句,会影响孩子童心的发育。
期初的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校本教研心得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校本教研心得
闵书林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教研的作用。学校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本学期组织了新进教师教学展示课、校内公开课教学展示、镇内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区教研员对教学作指导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在校长的督促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校各种研修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得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一系列的专业化学习,可以说是我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炼。期间,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的教学方式。我积极反思实践,积累撰写论文和案例的素材。一学期下来,感悟颇多。
一、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从写教学反思随笔开始,教学反思来自日常教学生活。因为教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实践是反思的根本源泉。若没有教学实践,反思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从备课难点中挖掘教学反思论题。
一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或总结,都是源于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问题,撰写教研论文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我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总结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论题”源泉。备好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从备课中寻找论题也是教师积累教学实践知识和积蓄教研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佳途径。
(二)从教学疑点中发现教学反思论题。
问题意识培养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从学术争鸣问题中选取写作素材,更可以活跃研究气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研究中要培养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等良好习惯。如针对教学中疏忽点或错误观点,提出自己见解或发表商榷,是教师选择论题的一个有效着眼点。
(三)从学生学情中寻找教学反思论题。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代新的教学观念。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跟不上,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的辅助手段,它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这当中处处都有论题值得研究、探讨、挖掘。例如针对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论述如何转变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懂得如何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会学”。
四、加强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容量,以及业务现状,我校今后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资源特别是农远设施,加强校本研修,多渠道进行教师校本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应加快步伐,跟随时代的脚步,让自己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创新模式,使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累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
第五篇:校本教研心得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放到学校,依据学校实际,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使教学专业人员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经验的总结、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的教学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有三个主要方面:专业教师的个人教学实践、教师集体合作互助和专家的有效引领。其中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教师集体合作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专家的有效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添加剂”,三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习、工作和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校本教研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校本教研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如何发挥教师的个体能动性,如何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之间的合作互助,在专业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指导下将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集体智慧,促使校本教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校本教研面临的紧迫问题。校本教研的模式制约着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学英语校本教研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个人教学实践及反思
1、学习新课程理论,明确教学方向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任务和目标,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进行评价、开展课程活动等都有要求。教师只有熟悉新课程的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行为都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现。同时,教师也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撰写教学日志,反思教学过程
每节课后,教师要对课堂的导入、活动的安排、提问的艺术及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有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设法弥补,尽量避免低水平教学行为的重复。通过反思教学活动能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积累校本教研的经验。
3、认真听课评课,反思教学案例
听课评课是学校最普遍的教研活动之一,广大教师要详细的记录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或示范课的教学过程,吸取他人的长处,并写出案例分析,这对于提高听课效果、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教师忙于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无暇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新方向,缺乏反思和研讨,使得教研活动中的备课、听课都流于形式,不能灵活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这种教师个体被动的校本教研的参与严重地影响了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必须设法解决。
4、创新作业布置,反思教学效果
学生的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布置作业,尽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在对作业的批阅中会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直接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为学服务。
5、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研论文
课堂教学不能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来加以总结和升华,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形成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教师应该加强业务学习,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撰写教研论文,探索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提高个人业务水平都是有益的。
二、教师间合作互助,发挥群体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校本教研也要求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交流、互动和对话。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行政命令式的教研活动效果表层化,教师的集体力量难以得到发挥,广大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教材的分析、学案的设计等重要的教研活动都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助和相互支持,只有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机制才能促进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作为校本教研的标志,同伴合作互助有以下几种模式: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主要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学案的设计、评价的标准等进行讨论和协商,各备课组一般每周集中一到两次。传统的备课只是简单的将任务分割成几块交给每位教师单独完成,而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和对话,定期定点会面讨论个人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共同促进,开发校本教学资源。
2、师徒结对
学校要组织三年(有些学校规定六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同备课组或者教研组内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双方在学期初制定结对计划和目标,每周新老教师都相互听课。导师通过观察新教师的授课和讲示范课,给新教师经验上的支持和帮助。每学期新教师也要向教研组上公开课至少一次,并接受集体评议;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一到两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来更好的检查新教师的教学情况,激励他们更快的成长。师徒结对子的组织形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师徒之间也容易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就教学问题坦诚对话、共同进步、教学相长,为校本教研打好基础。
3、听课评课
传统的教学观摩和评议活动也经常采用这种模式。不少学校通过行权命令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10-15节或者更多并且备有听课记录,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均有评课活动并记录在册,因此听课评课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之外的一项工作。校本教研要求将听课评课作为案例研究,依执教者本人意见为主,备课组内商讨课题、确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研究主题,突破缺陷和不足,借群体优势打造精品课,使执教者快速成长;在听课前要发放有明确研究主题的听课表册,使执教者和听课者研究目标一致,话题对应,听课者有的放矢的观察和记录;在评课过程中,执教者和评课者联系课堂实际发表意见,促使执教者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执教者和听课者都要撰写教学心得,总结成功和不足,并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再次实践,促进经验的内化,为校本教研做好准备。
4、课题研究
在教研组内选择适当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校的教研水平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的选择要结合教师个人或集体反思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解决本校英语教育教学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推动学校的有效教学。
5、实现专业引领,推广校本教研
专业引领主要指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参与,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促使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校本教研提供平台。学校要鼓励教师自学教学理论和专业书籍,以继续教育、参观学习、出国留学等方式构建隐性的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邀请专家进行专题系列学术讲座,或者点评教师的英语公开课,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本校校本教研顺利开展,进而打造本校的“教学精英”并推广校本教研成果。
总之,在中学英语校本教研中,教师个人应该主动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备课组和教研组要努力构建稳定的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机制,使师徒对子、备课组和全校英语教师在合作中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加强专家引领,重视理论研究,在聘请专家指导的同时打造自己的专家队伍,为本校的校本教研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