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新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五大机制“建设上,尤其是在培训机制和辐射机制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校自评情况加以汇报。
一、建设规划(总分10分,自评为10分)
学校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较高,并把此建设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学校针对岗位为教师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是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教师是创建专业发展学校的最直接受益者,在五年计划内培养一批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组,培养一批人格魅力足、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因此,能获得教师的理解、认同与配合。
二、组织领导(总分10分,自评为10分)
我校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主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不断学习和研究,并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留有学习笔记,工作思路清晰。学校工作分工明确,有相应的制度和记录。各教研组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开展校本研修。
三、运行保障(总分10分,自评为9分)
1、条件支持
我校具有满足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学校图书室种类教育理论杂志种类多,能有效服务于一线教师。学校宽带接入互联网,并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台电脑,能满足教师备课、学习、交流需要。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专项资金。
3、时间保障
多渠道保障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时间。
四、制度建设(总分30分,自评为23分)
1、继续教育制度
我校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为100%。
2、教研制度
根据我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试图在教师培训机制上进行创新,构建“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形成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共同性、进取性”为组织文化内涵,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校本培训系统,以期实现“课改引发教研,教研推动课改;教研带动师训,师训提升教研;师训启发课改,课改激活课堂,课堂引领师训。”这样就较好解决了教学与培训、科研与实践、现实与发展的矛盾关系。
我们抓住备课组课改课题,以课题项目管理形式,对备课组的项目达成度予以调控。课改有什么问题,就产生了培训课程需要。
3、科研制度
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申请了十二五课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以此课题为切入点,不断研究课改中的问题。此课题现在进行中。
4、导师制度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5、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
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条件。
6、评价奖惩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并将其纳入期末考评,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五、教师专业发展(总分20分,自评为16分)
1、教师队伍情况
我校共有26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我校有两名骨干教师,并起到带头作用。
2、个体发展
我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年度达成率90%以上。
一年来,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收获很多。如,我校教师马玉昆、冯松辅导的作文获华人杯大赛优秀奖。宋维老师、于艳霞老师在学区作示范课,宋维老师、郑利娜老师和齐丽娟老师在县素质大赛中获奖。
此外,还有很多教师超越一般发展速度,提前达到更高专业水平与任职资格,但受单位指标限制而没有晋级职称的机会。
3、团队发展
学校各层次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教职工语言文字测试全部达标。在2010年省督导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六、示范辐射作用(总分20分,自评为13分)
我校与县回民小学和县幼儿园结为帮对学校,两所学校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申请了十二五课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以此课题为切入点,不断研究课改中的问题。此课题现在进行中。
七、特色加分(总分20分,自评为5分)
我校积极实行新课改,尤其是我校的数学课,已形成一种模式,并在全学区推广,还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县示范课。
八、存在不足与今后努力方向
1、我们更多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但对中老年教师的发展关注不够,今后要注意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发相应的研训课程,特别是如何发挥高层次教师引领作用方面,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并为之搭建平台。
2、教科研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3、资金紧张,投入欠缺。
4、虽然有评价机制,但还属于结论性的评价,在诊断性、推动性、调控性方面还做得不够。今后在动态评价管理方面需要下工夫,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师分层发展型评价指标,使教师的自我发展计划与学期计划达成度自动比对,以提醒教师注意,也可以根据实情随时调整、修改。
总之,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几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面对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我们将把这次申报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我校师生在校园里愈加幸福地成长。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序言
为使评估工作有效落实,我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成员组,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评估的意义和主旨,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布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工作的重点和步骤,明确任务,为评估工作做好准备。然后组织校长室、党委、科研处、部主任等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本着不缺不漏、不夸大、不无中生有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自评工作。按照《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审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三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自评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完全符合或达到了上级部门的标准与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基础
一、硬件设施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创办于1986年,后与第六师范学校合并,是上海市唯一一所“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学校,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师范大学、浦东新区共管共建。
学校共有三个校区:中学部、小学部和国际部,其中小学部4个年级、初中部3个年级、高中部三个年级。共54个班级,学生在校总人数1706人,其中住宿生130人。
/ 14
学校占地:73724平方米;建筑面积:29309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实验室为12间,840平方米;电化、语音教室320平方米;阅览室、图书馆13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万册;电脑600台;国际部7123平方米;学生宿舍楼4053平方米,食堂2040平方米。
近年来,我校成为一个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主体的教育集团,学校托管或指导上海市致远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小等学校,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上海最大的办学联合体之一。
以上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为实验学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软件支持
1、校园文化
我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3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在职教师中有中共党员79人;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者1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学历137人,大学专科学历1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1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5%。
实验学校管理者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关注焦点,骨干和资深老师则将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的成长视为自己的责任,使得实验学校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
/ 14
实验学校成立家校委员会,在与委员会沟通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使学校与家庭问信息畅通,合作高效,为实验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实验学校开展各种专业达标和绩效评估活动,并组织学校专家教师以及聘请专业编程人员共同研究搭建一个受教师欢迎的教师测评系统,对各个教师进行专业标准的评价以及指导,为在校教师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专业成长环境。
实验学校将自主性、实效性、互动性作为课堂教学环境标准,特别是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扩大教学创造空间、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多元文化等方式,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课堂教学环境。
2、教师观念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丰富的情境性,每天都会充满了新的疑惑。在实验学校,面对教学挑战,教师们全校动员,发明创造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博客”、“青年教师研习社”等,专家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还编制了“新教师百问”以便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一年一度的实验学校“拜师会”和“谢师会”,更加体现了全校师生高涨的学习进步精神。
另外,实验学校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双赢发展战略指导下,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赋予教师民主参与与管理的权力,形成自主自律的管理模式,建立开放的、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可持续
/ 14
发展,形成多样化的教科研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实验学校教师普遍拥有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和专业的成就感。
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全局中具有决定影响的重要步骤,在校内获得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高度认同。大家普遍认同并严格恪守着“教师以学生为第一,学校以教师为第一”的信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校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学校教师发展工作。校长在每学期的教师大会上宣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制定的各项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
3、学校目标
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宗旨,实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严格遵循:“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团队学习为手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目标;贯彻执行“加强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育研究氛围,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的具体任务。
第二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举措及成效
一、建设规划
1、发展理念
20多年来,上海市实验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前瞻创新,实验精致领先,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展能成志”。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学校要以创建“教师专业学校”为抓手,通过整体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培训,采取以解决实际
/ 14
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智慧,积极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多种形式,打造一支专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合作学习型”教师队伍。
2、发展目标
教育科研室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的动力之源。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出教师,出学生”,而且要“出校长,出思想”。本着实验学校“创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的办学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具体如下:
首先、以合作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使实验学校教师成为“爱学生、乐学习、善教学、懂实验、会研究、能创新”的卓越教师。
其次、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有效教学能力,打造富有实验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学生内在平衡的发展。
最后,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为学校教师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以此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组织教育研究交流活动:如长江三角地区科研骨干、校长交流会、台湾教师教育发展研讨会、日本TOSS法则化代表团教学展示和互动。
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报告:顾志跃教授的《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研究》报告;IMMEX 报告;王沛、贺雯教授的《教师测评系统及自评研究》报告;
/ 14
安排学校有潜质的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张瑶老师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英语教学竞赛;语、数、英教师参加江浙沪教学展示活动(王海生、张瑶老师代表展示)
3、发展规划
首先,完善校本化教师专业化标准。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包括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这两方面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专业标准方面,我们将主要致力于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培育合作学习型实践者。我校计划采取“合作学习型实践者”的专业发展范式。即教师通过外部专家的帮助,形成自己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并由教师共同体来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育实践。
再者,完善教师发展学校运行机制。为凸显教师专业发展在我校的战略意义,我们计划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体化运行,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最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由我校独特的“实验文化”和使命所决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管理运行
/ 14
1、组织机构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重大决策。同时,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以下工作:
学习与研究资源的开发建设;
培训课程内容的设定——形成我们自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程 遴选培训教师——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校特色教师担任 修订和完善有关培训、研究、评价方式等制度; 培训课程的指导和评估。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机构,建制为:校长、课程部、培训部、学习团队、内部挂牌培训师等,各机构结合《上海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编制工作计划,认真实施计划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按依照《上海实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组织各类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习项目为主要为学科类和教育德育管理类。
学校聘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顾问,聘请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学校的教学骨干为培训师,聘请本校优秀教师为内部培训师,具体办法由学术委员会确定。
2、遴选聘用机制
/ 14
学校关注教师队伍、干部队伍的建设。每年学校会发布招聘信息,岗位公示、竞聘上岗,形成良好的岗位聘任机制。招聘引进教师,需经考评、试讲、面试等程序。对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副职的选拔和任命,都广泛听取民意,注重提高教师的个人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学校还通过“特色教师”等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3、评价机制
每年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期中、期末考试后全校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分析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每年年终成立考核小组,由校长室、中层部门、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学校实行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建立教师教育科研业务档案,它是评价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事实依据。同时,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在政策上采取措施,依据教育发展需要不断修订《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对教职工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保障机制
我们建立了《上海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章程》、《上海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上海实验学校科研奖励条例》、《上海实验学校教师发展评价与奖惩办法》,在保证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按照章程开展的同时,也对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培训课程、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给予充分的保障。另外,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教育技术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 14
5、校本研修:
目标定位: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和校园研修文化制度建设;利用课题研究,将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
行动研究:成立上海市实验学校创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校校本研修主要工作的开展。组织优秀的导师队伍。组织两支教师教育队伍:一支为“教师教育导师”,由资深教育专家组成,主要是结合新的教育改革背景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新的发展动向;另一支为“专业发展导师”,主要是通过与教育科研紧密合作,与教师一起发现教育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并通过手把手的方式带动教科研发展。每年将投入3个百分点的固定经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主要用来奖励学科带头人,资助“教师专业发展月”、“四课”展示以及教师出访考察和参与署、区、市进修等活动。
成果展示:
《我的团队我的团》2008学年教师专业发展成果集 《第九届青年教师展能课教案集锦》2009 学年 《第九届青年教师展能课演讲稿集锦》2009学年 《第四届资深教师精授教学文本集》2010年
/ 14
走向未来集册(实验教师论文汇总)
各校区校本教材
三、教师发展
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上海市实验学校认识到: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展,要使实验学校持续发展,就要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要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学校就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障。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要“出学生,出教师”,而且要“出校长,出思想”,使每一个教师不仅成为各门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人格和才能的培养者,而且能够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为此,实验学校设计了新的“三维一体”的教师专业学习方式结构,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和交流分享性学习为基础,带动接受习得性学习的进行,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
1、个体发展
首先,新教师博客,带领新教师扬帆起航。实验学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在学校网站上开发平台:教育博客“新教师之友”,目的是帮助新教师走好专业生涯的第一步。在这里,每次成长都是一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一段故事,故事里有着教师独特的成长体验,有来自教师内心的成长之声。
其次,作为上海市实验学校校本培训教材,《新教师百问》,为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导航。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因
/ 14
此每天都充满了新的疑惑。上海市实验学校通过网络向全体教师征集关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新教师遇到的,也有些是资深老师们遇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新教师百问》理解成一个动态的资源库、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在这个资源库中,我们可以随时提取资源。
最后,青年教师研习社,带领青年教师破浪远航。上海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研习社,又名佳群研习社,是上海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自发组织的专业学术性团体,是个学习型组织。它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教育实验,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实施科教兴国为己任,以献身中国教育事业为原则。
2、团队发展
首先,“四课制”引领,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四课制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制活动,就是让每一个教师均能在“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自我的持续发展。“新到教师汇报课”,汇报他们一年来,将理论知识转为实战经验的成果;“青年教师展能课”侧重于“一课、一专、一特”的展示活动,网上评课浏览量近两万次;“中年教师特色课”,堂堂课有亮点,彰显教学个性;“资深教师示范课”,他们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中青年教师们分享,并就教学问题讨论,教师们就教材、教法、教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中出现的 11 / 14
新问题等各抒己见。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示,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功效感。
其次,“课题引领”,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学校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创“教师专业学校”的特色道路:建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胜任模型、开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探寻教师能力发展规律建构个性化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前期的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现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模型,并且也初步行程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为将来个性化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做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的准备。
最后,合作学习,打造“精教精研”团队。提出团队合作概念,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精教、精研团队。
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开展主题讨论来达到理论学校、实践探索的“学科发展月”活动是实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科研组层面上实现个体专业发展和群体专业发展的统一。实验学校认为学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最直接的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学科发展月”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仅仅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校也尤其注意让教师们拥有更多的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如在2009年,中青年教师特色展示第一次尝试“同课共构”的方式,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接力上课、乘热点评、及时改进、促使反思、形成文本。整个流程教研组成员通力合作,不分彼此,不求胜负,只求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大家的热情以及团体的力量。
/ 14
四、示范辐射
1、区学科基地
当我校整体入驻浦东新区后,市教委和新区领导希望实验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浦东新区,自2003年起,我校的语文、物理和信息技术正式挂牌为基地,全方位为培养新区青年教师服务。在6年的过程,在学科基地得到学习成长的教师一批又一批,其中许多教师成长为新区骨干教师,有的还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学科基地还每年接受新区的专家考核,不断的改进培训的形式与方法,为新区青年教师提供了多元培训的选择。
2、上实教育集团
我校受政府委托,目前管理5所学校,其中浦东3所: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上海市致远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徐汇区1所: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闵行区1所: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创造性地运用上实的办学成果和经验,对委托学校进行实验理念的渗透、管理模式和文化的植入、课程和教材的引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联动、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的连通。并且和委托学校之间开着“三多、三合、三活动”,其中三多指:共同问题多探讨、特色亮点多交流、经验成果多分享。三合指: 学校发展与校本课程整合;学校发展与教育技术整合;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整合。三活动指:管理层研讨活动、教师教学交流活动、学生交流活动。
3、教材推广
/ 14
我们自编了11种58册教材、辐射全国。其中,语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在全国推荐的实验性教材。目前全国使用我校12学制教材的学校共有35所,遍布9个省。我们还制作了网络版《教材网》与使用实验教材的学校进行交流、互动。每学期为使用试验教材的所有学校老师提供培训服务。
第三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思考
一、当前问题
我校早在2003年就成为上海第一所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2009年,有被评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师范生实习基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瓶颈。
1、在岗位设置、定编定岗的大背景下,如何激励青年教师的突破性发展。
2、在制度化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的培训。
二、今后对策
1、制订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时,要尽可能为青年教师的发展留有空间。
2、在市级课题《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系统与校本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把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与培训涉及作为重点突破内容。
总之,我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年检要求,完成了此次自评,我们将以这次年检为契机,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更新观念,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上海市实验学校成为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一片沃土!
/ 14
第三篇:学校发展自评报告
华峰示范小学工作自评报告
(2015-2016)
2015-2016学年,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落实垣曲县教育科技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为主、安全为重、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高目标定位,高质量追求,高强度推进。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以德立校
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德育。我校一直特别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和学生品德教育。
我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开展师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各类规范要求和政策法规,增强全体教职员工依法从教的意识,强调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通过业务学习,增强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努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个别谈话、督促帮助等途径,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重视后进生的辅导帮助,关爱每一位学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校以活动为抓手,围绕传统主题教育创造性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如9月份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国庆的“唱红歌”比赛,11月份的“感恩励志”活动,“敬廉崇洁”活动以及一直开展的“争当文明好少年”系列教育活动等。
二、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兴校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重视教研组建设。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着重于过程,不留于形式,做到了有目标、有教学设计、有专题研究成果,学期结束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交流,表彰奖励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与共同体、中心校教研安排的活动有机结合,认真学习,重点进行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3.关注教学质量。本学年,我校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认真落实转化措施,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依托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以“练内功,促提高”为动力,以中心校“有效课堂达标”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1、强化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过程性考核。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心校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了考核细则。强化考核,认真记载,留下教师工作情况的原始资料。在中心校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中期检查中,我校的做法受到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2、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以“青蓝工程”为载体,重点抓好新教师教学常规和课改理念的运用,及时做好跟踪、培训、提高,使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功。坚持传艺树人并重,在师徒之间大力倡导互动意识、合作意识和共进意识,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抓常规管理要遵循教学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要规范,要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齐、上好每一节课;二要细节,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三要过程,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我们坚持做到,每月不定期检查二次,加强随机检查,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与教师岗位目标考评紧密挂钩。
(四)深化课题研究,优化教研过程
坚持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重视校本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强化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和个别辅导等五个环节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努力做到“四个一”,即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积累一套资料,写好一篇论文,上好一堂公开课。
第二,重视课题研究。遵循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原则,抓好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第三,深化课堂改革。正确处理好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坚决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有效辅导、有效测试。
三、抓好体卫艺工作,提高素质
学校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实施体艺“2+1”工程,开齐上足体卫艺课程,进一步规范学校体卫艺工作,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体育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体育课,提高“课间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加强课余体育训练,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春学段,我校举办了体育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强化学校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继续坚持重大疫情报告制度,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抓好常见并传染病防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控制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尤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广播台的优势,开辟了心理专栏,正常开放心理咨询室,保证“心语”信箱畅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抓好学校艺术教育。贯彻艺术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艺术课,抓好文娱训练,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精心打造书香校园,彰显特色
“让校园弥散书香,书声朗朗;让师生共同阅读,共享阅读”是我校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
1、推进“每天阅读30分”活动,培养“学习型”教师。一年来,我校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争创学习型学校”为目标,重视并强化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保证教师的日常读书时间,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周三下午1个小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举行以“读书、教书、做人、为师”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报告会”。
2、推进“读书伴成长”工程,培育“学习型”学生。我校借“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的创建活动,继续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①保证读书时间。继续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在校读书时间:早读20分钟自由朗读;午饭后20分钟的自由默读,下午放学前20分钟阅读。②确保有书可读。各班继续建立并完善“班级图书角”,保证图书角存书量生均2本以上,保证图书角的随时开放。③保证每学期的读书量。要求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不少于1-2本;按照县教研室要求积极背诵古诗文。各班在板报专栏里书写本周必背的诗文,积极创设学习古诗的氛围。④规划好学生的读书活动。全体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每个班的语文教师要结合专题教育定期组织年级阅读活动,学校教导处适时组织校级读书活动。活动内容突出主题化,活动形式突出全员化,以活动带动学生的读书热情,以活动检测学生的读书成效。⑤“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评选“阅读之星”;在全校开展“群体阅读争优活动”,评选“书香班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⑥编印富有特色的学生阅读摘记本,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营造环境
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大力营造健康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
1、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山西省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广泛开展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增强安全防范的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制度,全面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2、开展专项整治。我校积极主动配合乡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室、无证经营小摊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强化安全管理。做好学校消防、家长接送学生的管理。
六、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效益优先
1、不断完善配置,提高办学条件。
2014年9月,我校迁建至华峰初中院内,办学条件有了根本上的好转。王县长、赵局长等领导多次来我校视察、调研,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结合标准化学校验收、均衡验收工作,我校配备了27台学生机、17台教师机和6套多媒体电教设备,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加强档案管理,增强档案意识。学校所有教育教学资料实行学期归档制,确保档案资料无流失。质量评估档案实行专人负责、专人归类、集中整理的方法,确保质量评估档案齐全、厚实、精细。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垣曲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垣曲县学生基本素养展评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我们有理由相信,华峰示范小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四篇:小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小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和基础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位于长江口畔,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前身是XX县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XX中心国民学校、XX小学等,1993年命名为XX市XX区实验小学,XX年与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拆二建一成立新实验小学,分为东、西部两个校区,成为目前区内办学规模较大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之一。
XX区实验小学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崭新面貌。近年来,学校在“文化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理念的引领下,以两校合并为契机,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启动“XX教师行动工程”,铸造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EPD项目试验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及师训基地、全国“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教育部“新校长”培训基地,XX市文明单位、XX市素质教育实验校、XX市名师名校长实验基地、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市“三八”红旗集体、XX市雏鹰大队、XX市安全文明校园、XX市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区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能力起点的师资队伍,虽规模较大,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成熟教师多,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4人,其中在岗教师107人,50岁以上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五年内新教师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30岁至49岁的中青年成熟教师9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其中31人是近五年内从外区、外校调入本校的原各级骨干教师,占目前中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显而易见,学校中青年成熟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目前拥有各级骨干40人次(其中XX市特级校长1人、市名师后备人选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3人、校级骨干31人),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生班结业(含在读)8人,本科学历66人,大专学历(含本科在读)3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X%、X%、X%;教师中高级职称4人,小高职称78人、小一职称25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X%、X%、X%。
总体分析,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提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教师队伍成熟稳定,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近年来社会、家长对师德的满意度为100%,学校是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区德育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获得市、区园丁奖、金爱心奖、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学校也每年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袁希涛金爱心教师进行表彰。在专业素养和能力上看,我校教师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经验丰富,部分骨干教师已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上100%的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同时胜任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的教学;X%的教师教学实践课能对外省市区县兄弟学校开放、展示;学校在接受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展示、督导活动中,教学课均受好评或优质课达标,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内保持前列。十一五期间,我校数学大组、语文大组、音乐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体育、自然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居于区领先水平。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实施研(科研)训(师训)一体,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连续两届获区科研先进单位,现学校教师承担区级及以上级别立项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形成了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教科研网。
二.教师培养目标和举措
近年来,我们将校本师训工作作为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整合点,通过有效地师训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不断探索建设研修团队的生长点,促进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培训中我校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举措。
(一)目标定向,内在驱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修订规划,启动“XX教师行动工程”。
教师的研修培训是一项前瞻性极强的工作,培训中,目标定向和内在驱动是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始终有着前瞻、清晰、具体的培养规划。早在“十五”末期,我校制定的“教师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近年,随着原XX实小和进修附小的合并,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共同愿景,联合联动加强校本师训基地建设,促进内驱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目标。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内在动力是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08年初,我校在特级校长余慧斌的引领下,在长期研究现代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上,拓展到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研究。并富有创意地提出了“XX教师行动工程”的设想。经过半年的酝酿完善,08年9月,我校正式启动了XX教师行动工程。结合“世博600天”活动,在XX工程的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以培养现代化都市所需要的现代型教师为目标,学校和全体教师制定出二年发展规划。经过三次教代会的集中研讨,在学校制定的XX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在今后2年中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静心教书育人。
(2)铸新愿景谋新发展。
(3)打造实小新的教师文化。
XX行动规划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及各层次教师(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而教师们则能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师德修养、文化学历、专业素质、学科技能、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作出一个二年内的总体目标定位。如此上下联动,在实践中,学校、组队和教师个人就形成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相互联结的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XX行动计划的落实。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
我校的师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在目标定向、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始终把教研、科研、师训三者合一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口,让教师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核心价值,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
(1)营造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学习。例如:教师节,学校总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校内设摊让教师买书,为了鼓励教师学习,学校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给教师买书;工会活动组织教师去XX博物馆、XX图书馆等让教师开阔眼界;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外省市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及支教送教。又如:在08年学校的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教师论坛,就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邀请了兄弟学校: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区三中心的骨干教师来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展开研讨,我校X%的教师参与论坛发言,100%的教师参加专题讨论;每年九月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袁希涛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研讨,让教师学习身边的好老师,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成为师德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力求创办成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研究中工作。我校中青年教师100%双休日都在读书、进修。以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教师良好的学习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学校被光荣的评为XX市文明单位,教师培养的有关经验总结发表于《XX教育》、《XX教育》等刊物。
(2)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为此,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例如:在XX年学校特地举行了“XX区实验小学师训科研年会”,在年会上,有教师交流她们近几年如何默默地在实践中探寻的经历,有教师交流她们的科研成果,也有科研室向大家发布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正在进行全国、市级课题信息发布等,多种声音汇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汇成一种推动力,促进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又如:在XX年第一学期教代会上,学校提出了“持续推进校本研修,打造现代型学习组织”的主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及实践,获得理论与实践上的提升。在实小的文化,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是: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与校本研修接轨,而这载体必定是行动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校本研修是基于课题研究之中的,为此,学校确定了每周五下午1:45-2:45作为校本研修沙龙时间,在这时间里关注教学,关注研究,关注专业引领,引发教师共鸣,引发教师行动。学校还对每位教师提出每日一思,每周一评,每课一思,每月一例的要求,使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使教育文化成为实验小学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3)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形成骨干团队。
素质培养素质,人格塑造人格。我校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抓好骨干队伍,落实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培养的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教师发展分层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科研室、教工委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管理框架。校长室党支部负责制定教师培养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及对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师训处做好教师发展培养工作、管理过程;学校各处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管理。
完善骨干教师选拔机制。按照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建立定期选拔制度,跟踪培养,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其中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根据区教育局有关要求进行选拔与推荐,每三年一届;校级骨干教师由校骨干选拔考评领导小组组织选拔,每年一届。
组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沙龙。在师训处牵头下,组织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学科教学沙龙,建立学科教学中心组,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区、本学科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接轨XX区、XX市、国家级的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要求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要求、XX市“双名工程”、“优青工程”等工作接轨,积极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后备干部)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培训与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
加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力度。关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教师、新教师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组室作用,设计符合青年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与培养项目,组织骨干导师团,采用益友制、师徒结对等形式“传、帮、带、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稳步发展。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上一级骨干带教下一级骨干或青年教师的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带教作用;建立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邀请部分区级以上层面名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智囊团成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举办骨干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承担或主持课题;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干部教师培训,开发自培课程;分层面、分学科、分组室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教师发展考核评价。完善师训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明确各层面教师得职责、任务与要求,建立分层考核;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与激励奖惩挂钩;严格骨干教师管理,对违反师德要求一票否决、未履行职责的实行动态调整,取消相应称号。
提供教师学习发展经费支持。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按照基本津贴、考核津贴、工作津贴三个类别,分月考核后进行发放;总结推广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落实学科沙龙研讨经费,根据工作任务与带教工作情况,核拨专项经费。
(二)、构建现代型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教学课题,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把教研组建设为一个协作共进的团队,骨干教师在其中起到中心引导人作用,普通教师则能互助分享,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的发挥个体的作用,实现教师之间的“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以下尝试:、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构建行动型教学研究。
我们倡导行动研究,倡导两案(教案和个案)的反思与积累。我们认为教学案例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更应该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通过研讨教学案例,促进每个教师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用由组长创设案例情景,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讨、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间的互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深入教师人心,大家协力行动,合作研究,共享成果。她们对教科研热情与投入引发学校科研室对这种“研训一体”科研形式的思考,2、开展“变问题为课题”主题活动,构建科研型教学研究。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体性,鼓励教师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遇到的难点问题、棘手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团队研修中提出,进行探讨,激活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资源和探索动力,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提出实验设想,着手撰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创生型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是因校而定,因生而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生成的过程。例如:祁利国老师带领体育组的青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着手编写各年级段的篮球校本课程,边编边实践,于今年完成论文《学校体育篮球特色校本化课程的探索与思考》,获XX年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又如: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们依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等特点,遵循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操作化的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了深化的编排,数学组成员共同商讨1至5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并以一个内容为载体,协商教学框架、编排形式、学生需要、学生能力培养,确定了教学环节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寻宝”,主要是复习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生探究知识作铺垫。二是“探密”,运用已学的教学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是“摘明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让相应的教师承担相关内容的开发工作,各自完成后,再在大组教研活动中进行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课程内容是否既有知识传递、操作、创造,又有多种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这种分工又合作的办法,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5年级校本课程的编制工作。在数学教研组中,教师们合作互利、发挥潜能、双赢共进,形成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团队精神,为此,数学组被光荣地评为XX区优秀教研组。
(三)、塑造教师现代人格,打造开放真实有效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师的行为塑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校长提出:我们不光要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名师;不光要为教师培养提供机会,更要为教师发展筑建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教师培养的主阵地落在课堂实践中。
、开发课程,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课程开发过程实质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帮助教师在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不断重组,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思考。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我们特别注重运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校本课程。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编写了om(头脑奥林匹克)校本教材,正在编写EPD(环境教育)教材《地球村》。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批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正如校长所说:“课程的变革与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且是变革人,促进人。”
2、聚焦课堂教学,建立现代教学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现代教学理念。这里包括课堂教学最高目标是人格发展,知识、能力和人格的统一。要帮助老师树立大课程大课堂的观念,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对关系:一对是学与教,要把教尽可能转化为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学。我们明确提出教是为了学,教要转化为学;另一对是师与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就要热爱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活力与创造。
为了学习和体现新课程理念,我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节,明确要求把备课改为现代教学设计,体现在现代教学(学科)理念指导下教学要素(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我们提出了五要素与三板块的整合。五要素是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三板块是学与教、技术与策略、教学反思。光这一件事我们整整做了一年半,开了两次教代会,完成了实验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微机化个性化备课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我们认为,每一教学课时的完成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新的创造的开始。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的案例和教后随笔。
3、实现全面开放,注重生命体验。
我们以为,现代型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只有“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承载知识,辅弼人生,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才经得起社会对教育的多维的评价和检验。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要求。仅07学年一学年,我校就接待外省市来参观学习的教师60人以上;希望小学教师500名;全国各级级各类教育代表团10多个,经受多次相关督导。而在历次的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得到好评,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师训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这次回顾自查,我们总体感觉以往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具备了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条件,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对照市、区相关要求,我们还有值得继续努力改进和探索的方面,在此提出与各位领导、专家商榷,也恳望您们的指点和帮助。
(一)区级及以上级别的骨干教师人数及职称评定的比例不能与学校规模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适应。
成因分析:学校目前拥有全国骨干校长1人(余XX中高职称)、区学科带头人3人(祁XX体育学科中高;李XX音乐学科小高;许XX数学学科小高),区教学能手3人(罗XX品社学科中高;张XX语文学科小高;曹XX语文学科小高),以上区级及以上骨干仅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而我校目前有中高教师4名,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以上这个比例显然与我校目前的规模和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两校合并,引进大量外校优秀教师,这些引进的教师在原来学校大都是骨干、名师,然而进入实小后,因为上级部门对各校骨干名额的限制而变成普通教师,这与实际上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及在全区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部门对各校职称评定的比例有规定,两校合并后,小高教师的比例骤增,这样无疑限制了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评小高的几率。造成我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拿一等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也评不上小高职称的状况。
认识及建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骨干的引领。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搭设平台,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因此我们在有序推出名师、品牌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推进,更好地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从工作中、心理上予以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酌情进行相关名额的调配。
(二)学校在结对、支教活动方面的资料积累有待完善。
成因分析:对照教师发展学校评比相关指标,我校在结对、支教及培养外省市区县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师范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得也很出色。例如:我校多年来与福建邵武市实验小学结对,每年派教师送教、展示,并异地带徒。但由于这只是两校自发结对,支教工作并没有上级部门的相关认证文件证书,资料保存也不够完善。又如:每年我校要接待外省市来校观摩、学习的干部、教师不下十几批,然而大多数组织部门并不发放带教、培训证明,造成资料积累难的问题。
认识及措施:作为一所窗口学校,理应为兄弟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做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共享,帮助周边薄弱学校,为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培训干部、教师,今后我们会将支教、结对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资料积累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职责,经验总结,使这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XX市XX区实验小学
XX年3月
第五篇:石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石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
根据《涞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整理。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方案。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努力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学校成立了石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包学科,组织学习,共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三、目标管理
学校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以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指针,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教师也有符合自身实际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和计划。
学校还制定了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学期初或学年末学校、教师都要对自己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实施跟踪记录,建立全体教师的《教师成长记录袋》实施规范管理。以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群体水平,促进整体优化。
四、具体做法
(一)校本培训
1、名师引领
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代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教学模式。
2、骨干带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表率作用。骨干教师每年写读书笔记一万字以上,每学期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在本校上一节示范课,并且骨干教师要和青年教师结对子,通过一带一的方式,并在每学期指导该教师上课优质课,使这些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对象、研究伙伴。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主题论坛活动。如:说课、课题研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每年都有学科骨干教师在县以上进行经验交流。
4、校际交流
为借助校外教学资源,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每学期都派出大批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与镇内的板城小学建立了联谊校,互相听评课,进行资源共享,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
5、读书活动
以学习促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形成了领导示范带头学,教师内自觉学的风气。学校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教师每人每学期要有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给教师的生命融入知识,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6、教学开放
通过学校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接受了社会各界的检验,上级领导的点评、家长会的开展,教师的互评、自身的反思,使石小教师开阔了视野,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校本研究
1、校本教研模式不断丰富,形式多样。
自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以来,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在骨干教师群体的引领下,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研究氛围。
(1)整理了教师反思记录。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级的主题研讨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张欢、成文静、郭爱芹老师代表学区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活动。
(3)张娜、张欢老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素质大赛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
2、常规教学
坚持不懈地抓课堂教学评价,督促教师上好每节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开展领导教师分组听课、评课;并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做为本学期课堂教学等级的考评依据。领导、教师听课记录真实、详细,有指导性意见,均能完成或超过上级的要求。
(1)全体教师每人都有小课题研究项目,且抓得紧落得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并有定期的研讨活动。
(2)今年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我校的《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参加评选,进行了县级申报。
4、加强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及非考试科目的考查,重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对音、体、美课等非考试科目进行考查,以此推动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追求课程特色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使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具有实用价值,凸显学校特色,同时又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发了以我县著名名胜古迹和市级名人为学校的校本教材。教师在编写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课改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特色是“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培养多种艺术型人才”。今年4月,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验收,我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学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引下,我们石亭小学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工作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石亭小学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