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岗位铸造光辉人生
平凡岗位铸造光辉人生
向吕文强老师学习心得体会夏格庄中心小学王坤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布置,开展了向全国师德标兵吕文强同志学习的教育活动。我们学习了吕文强同志的感人事迹,通过这次学习自己对师德师 风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吕文强同志从教 36 年,担任班主任 20 年,资助学生 70 余人,总额达 12 万多元,前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省级荣誉称号 30 多项。这是一组震撼人心 的数字,一个普通的乡村中学教师,以他对教育最真实朴素的认识,实现了无数 个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作为一名新岗教师,我更加认识到自己身上 肩负的重担和责任。要不断的老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 高自身的师德和人格,提升专业素质,更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我决心做到 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 岗敬业,我才能积极面对自身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 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 新,在升华。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吕文强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歧视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吕文强老 师的字典中没有“差等生”,正是在这种一视同仁,博爱感情基础之上,他才让 许许多多的学生迷途知返,重新找到人生方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 “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在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 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 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教师更要不断转 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时代要求教师要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安贫乐道,树立崇高人格。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 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 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 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好素养的人,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美化他们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铸造不平凡的人生。
第二篇:平凡的岗位_____光辉的人生
平凡的岗位
光辉的人生
——学习龚全珍事迹有感
张功荣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完共产党员、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龚全珍同志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龚全珍同志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她已九十高龄。然而,她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
龚全珍同志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这位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但龚全珍同志却谦逊地说:“我没做什么啊,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党员,我做得还不够。”
是啊,龚全珍同志给这个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老人已经耄耋之年,却让年轻的你我相形见绌;老人的生活固然简谱,但是内心世界却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丰富;老人的话语极其平凡,但是老人的事迹却让人心潮澎湃。
龚全珍同志心系党的事业,情系青少年,在离休以后,毫不犹豫地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她忠诚敬业,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她奉献余热,不为名利,不图回报。这种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可贵胸怀,这种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崇高情操,正是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具体体现。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她一辈子简单俭朴、艰苦朴素。身为将军夫人,她却从不养尊处优。年逾九旬、有着60多年党龄的她,始终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她一辈子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在条件艰苦的乡村中小学任教,却毫无怨言。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学子在她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她一辈子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她与甘祖昌一道捐资出力,支持村里的生产建设,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她先后担任莲花县关工委两届负责人,应邀担任社区辅导员,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关爱下一代的成长。她用自己的爱心影响和激励了一大批人,有的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有的成为自强模范,有的成为优秀教师„„
是什么驱动着龚全珍一尘不染、一向俭朴、一生奉献、一心为民?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信仰。她说:“共产主义不是空话。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这个信念有。”因为共同的信仰,她与甘祖昌相识相知、相悦相守。在相濡以沫的点滴生活中,她的信仰得到升华。她崇敬甘将军的革命本色和高尚情操,倾慕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并以他为精神的丰碑、行动的榜样。
她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她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实干好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2014年4月10日
第三篇:平凡岗位 铸造辉煌
平凡岗位铸造辉煌
——由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引发的思考
作者: 陈述贤
今年4月9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7名大学生长期坚守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执着于生态建设保护事业,积极帮扶当地群众改善民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的先进事迹。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南国都市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各大报纸,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网站媒体纷纷刊登播发相关报道。从此,一个个原本默默无闻、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大学生的鲜活面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个原本很少为人所知发生在大山深处的感人故事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递。他们所处的地方偏僻边远,他们所做的事朴实无华,他们那些人平凡无奇,然而对他们的报道后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报道,前不久又有幸在海南和北京两次现场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每次都让我感动,同时为林业战线能有这样优秀的青年团队感到欣慰和振奋。这27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执着和坚守、辛勤和汗水、理想和行动,抒写了绚丽的青春赞歌,彰显了当代年轻人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勇于开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值得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一、把理想付诸实践,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每个青年都有美好的人生理想,都有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最有效的训练场。只有积极实践、大胆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人生价值才会真正体现,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喜欢仰望星空,却不肯脚踏实地,结果一事无成,一无所获。鹦哥岭青年团队无疑给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胸怀广大,志存高远,怀揣着守护祖国森林、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立下了“爱上鹦哥岭、建功鹦哥岭、奉献鹦哥岭”的誓言,坚定地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从走进鹦哥岭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化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每个人都成为了实干者、践行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美丽神奇的,但是在这里工作生活却异常艰辛,没有任何美丽神奇可言。对于刚组建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管理、发展,一切都要从头做起。5年来,他们克服了自然考验、生活不便、工作挑战,特别是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等种种困难,用他们的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这片青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和保护着这片绿色的家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海南和祖国的生态建设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叹。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把群众视为亲人,才能孕育出对老百姓无私的爱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一来到保护区,他们就把这里的黎族、苗族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这里的百姓生活十分贫困,毁林开垦、无序生产现象严重。鹦哥岭青年团队走村入户,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帮助他们建立农业示范田,发展林下经济,并与每个村庄签署生态保护共管协议,使当地群众由“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针对黎苗村寨家家户户没有厕所、散养猪、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他们特地请来专家帮助设计建造了舒适的“旱厕”和“松软猪圈”,提高了乡风文明。他们还发动自己的亲人,把家里不穿的衣服、物品运来送给当地村民。这些真情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文明生活的理念。正是因为他们把当地老百姓当成了亲人,并为亲人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当地的老百姓才不再把他们当作外人,而是当作自己的亲人。黎族、苗族兄弟、阿叔阿婶们用最朴素、最隆重的方式敲着鼓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如今在我们机关里,还有很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基层了解很少,与人民群众接触不多。这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我们事业的长远发展。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警示我们,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感受到群众的冷暖,进而对群众产生深厚的感情和亲情。
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迸发出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 有人说,把专业当作事业来做是一种崇高,把事业当作专业来做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当他以丰富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熟练地驾驭和掌控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并能从中收获成功与幸福,专业也就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鹦哥岭青年团队大多毕业于农林院校,他们所学专业面对的对象主要在山区和林区。这就意味着要所学有所用,就要告别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舒适生活,与寂寞清贫相伴,与草木鸟兽为伍。当初,他们也曾犹豫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所学的专业和所爱的事业,走进了这片地处边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大山。鹦哥岭青年团队中的王合升说,选择鹦哥岭就是选择了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有我热爱的事业。团队中的廖长乐和王慧颖是大学情侣,大学里都是学动植物研究的。毕业后,王慧颖原在杭州一家银行工作,但为了能和男朋友在一起,也为了自己能发挥专长,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来到了鹦哥岭。生态保护与科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有些陌生、“边缘”,但却释放了这些年轻人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五年时间里,这些年轻人每个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多天,最多时40天,足迹遍布鹦哥岭的200多座山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完成了对整个保护区详细的资源调查,摸清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家底,建成了数字化保护区,编写了80万字的《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保育》书籍,记录到一大批维管束植物和脊椎动物,发现了鹦哥岭树蛙等科学新物种,有的甚至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正是由于所学有了所用,所学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使鹦哥岭的大学生们心中充满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胸中迸发着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孜孜以求,使得他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他们的事迹再次印证,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把专业当作事业。只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才能有释放不完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四、把奉献作为操守,才能让青春散发出光和热
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闪光。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出卓有成效的事业的。鹦哥岭的大学生们选择了鹦哥岭,也就选择了奉献。他们的奉献,绝不是常人认为的“五加二”、“白加黑”。在这里,他们远离城市和喧嚣,长期住着简易房,生活设施很差,工资收入不高。蚂蟥毒蛇、暴雨山洪经常“来访”,和他们“亲密接触”。由于常年累月在深山老林里工作,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要知道,他们都是一群刚刚走进社会、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同样爱美、爱新鲜、爱时尚、爱发微博玩微信,只是这些对于他们来讲实在太遥远了。当与现实和事业冲突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与取舍。工作上的艰苦、生活上的不便有时候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精神和内心上的折磨常常让他们痛苦不堪、难以承受。有的为了事业不得不与相爱多年的恋人分手,有的家人不理解自己的选择加以无情责备,有的孩子出生时自己没在身边,有的父母生病时不能好好尽孝„„。在这个金子般的青春年华,他们经历了太多,牺牲了太多,付出了太多、奉献了太多。
眼下,在我们身边,很多年轻人论学历、才干、能力一点也不比鹦哥岭青年团队差,甚至还比他们出色,但却没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究其原因,他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凡事动不动就讲条件、谈筹码、图回报。鹦哥岭青年团队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每个年轻人若都能像他们那样,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就会积累得又多又快。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社会不正之风等现象导致了一些人心理失衡,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一些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变的紊乱,思想变的空虚。在这样的形势下,鹦哥岭青年团队精神的出现,无异于为当今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和清新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这种时代精神,对于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各行各业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和长效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喜的是,鹦哥岭青年团队的事迹和精神,正在教育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截至目前,海南省林业厅已经收到几百名大学生来信,其中有290多人报名要去鹦哥岭工作。可以预见,鹦哥岭将在广大年轻人的建设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成为镶嵌在祖国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鹦哥岭青年团队的时代精神也将大放光彩。
第四篇:平凡的岗位 光辉的人生
平凡的岗位
光辉的人生
——学习龚全珍事迹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完共产党员、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龚全珍同志心系党的事业,情系青少年,在离休以后,毫不犹豫地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她忠诚敬业,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她奉献余热,不为名利,不图回报。这种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可贵胸怀,这种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崇高情操,正是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具体体现。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她一辈子简单俭朴、艰苦朴素。身为将军夫人,她却从不养尊处优。年逾九旬、有着60多年党龄的她,始终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她一辈子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在条件艰苦的乡村中小学任教,却毫无怨言。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学子在她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她一辈子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她与甘祖昌一道捐资出力,支持村里的生产建设,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她先后担任莲花县关工委两届负责人,应邀担任社区辅导员,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关爱下一代的成长。她用自己的爱心影响和激励了一大批人,有的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有的成为自强模范,有的成为优秀教师„„
是什么驱动着龚全珍一尘不染、一向俭朴、一生奉献、一心为民?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信仰。她说:“共产主义不是空话。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这个信念有。”因为共同的信仰,她与甘祖昌相识相知、相悦相守。在相濡以沫的点滴生活中,她的信仰得到升华。她崇敬甘将军的革命本色和高尚情操,倾慕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并以他为精神的丰碑、行动的榜样。
她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她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实干好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第五篇:平凡理想铸造伟大人生
平凡理想铸造伟大人生
周进——涨谷小学——***
题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这个词语,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从小老师就问我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理想是科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军人、教师„„”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长城是龙的脊梁,北京是龙的心,黄河是龙的血脉,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在一个作为21世纪的青年,在如今的社会环境,来谈谈理想,我最想说的是——平凡理想铸造伟大人生。
平凡与伟大在字面上理解,似乎总是一组对立的词语。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平凡才造就了伟大。
那还记得那个“两弹一星”的元勋吗?那个美国人宁愿杀死也不愿放回国的学者吗?他,有着为祖国作贡献的志愿,为祖国造出原子弹的理想,他就是钱学森。一个物质、金钱都无法束缚住自己理想的人。他因为理想,产生了无限动力。理想,推动了他人生的机器,点亮了他那灿烂的人生。他曾经说过:“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正因为他这种平凡的理想能回到祖国为人民做点事,成为了我们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在2012 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吴孟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的这种坚持也源于他的理想,是理想推动他在肝胆事业中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是理想在奉献一辈子的肝胆事业中塑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推动了我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在伟大与平凡之间还有这样一位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是平凡的,此时的理想就是恪守孝道,平凡的过着每一个艰苦的日子,但她却也造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儿女学习的榜样,是平凡中的伟大。在当今社会,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对生命的渴望就是理想,可乐男孩薛枭对于一瓶可乐的留念就是理想,读书女孩邓清清对知识的渴望就是理想。在如今炒得最热的钓鱼岛事件上,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就是我们的理想,抵制日本的商品就是我们的理想。
我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理想:就是每天能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容,帮助她们在童年的岁月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刻上必要的科学的知识,为农村的孩子也添上一道生活、学习的风景线,打开她们的心灵,展望未来的理想。
我不求有钱学森般的轰动每一个中国人,也不求吴孟超般的为一个领域你能做出多大的贡献,只求能站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的付出我能教会孩子们的所有东西。这就是我的理想,她很渺小却照亮着我整个人生,是我人生的方向,也是我生活的动力,更是我一生的目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平凡理想铸造伟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