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说,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教学论》读后感。
虽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的目的是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但是它的内容却不仅仅只涉及教学方法,全书内容丰富,已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该书共计33章。第1章至第7章概述了人生和教育的目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8章至14章说明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突出了设立新式学校的基本原理——遵循自然;第15章到第25章阐述了新式教学理论,提出了教与学的一般原则以及各科的教学法;第26章论述了学校纪律的作用和意义;第27章至第31章,提出了学校制度以及各类学校的基本构想;最后两章,夸美纽斯叙述了实现其教育理想应当具备的条件及各界人士支持教育改革的呼吁。
(一)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第1章可看作是全书的绪论或引言。夸美纽斯开宗明义地断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这反映了它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人的价值的深刻认识,他驱散了中世纪原罪论的阴影,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这是夸美纽斯全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之一。开篇发出此声呐喊后,夸美纽斯紧接着表达了他对“一切教育人的人”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清楚认识到人的价值与尊严,充满对人的尊重与信任,从而“使他们能去领略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使他们能用尽方法去图他们神性的完全实现,读后感《《大教学论》读后感》。”
第2、3、4章中,夸美纽斯从人生的目的出发探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圣经》的《创世纪》和传统的神学的目的论为基础,夸美纽斯指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或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他所经由的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他所经由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他便不再动了,永远歇在那儿。”这个观点虽然对旧思想有所沿袭,但却比中世纪的人生观前进了一大步。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提倡舍弃今生幸福、经受虐待折磨,以期死后进入天堂,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来世。而夸美纽斯则主张热爱生命,珍惜今生的幸福,充分利用现实的人生,这才是最好的为永生做准备。为达到这一人生目的,人必须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从而提出为永生预备的三个阶段:“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归于万物之源的上帝。”与此同时,他用人生的目标论证教育的目的,认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就是相应的在向我们的终极目标前进”,进而提出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某种程度上我们将其该书为智育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
第5、6、7章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夸美纽斯充分信任人的能力,认为人的认识是能够获得关于万物的知识的,因为“我们的心理不独攫取较近的食物,而且也攫取遥远的事物,不论是空间上的遥远,或者时间上的遥远;它能客服困难,发现隐匿,揭穿遮蔽,疲精劳神干考究奇秘难究的事物;它的力量是这么没有限度,没有边际。”他同时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受教育从而认识事物,培养德行都是可能的,但所有这些都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到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列举出当时已发现的狼孩的事例,说明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否则就可能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他指出,因为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在较弱的时候容易屈服,易于形成,这层道理对于人类本身也是适用的,所以教育要及早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并以树苗生长、羊毛染色、木箍弯曲等事例加以论证,说明“在一个人身上,头一次的印象是黏附得非常坚实的,只有奇迹才能消灭它们。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从而强调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瞥三百年前夸美纽斯的教育智慧
1632年,《大教学论》著成。这个时代是欧洲各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崇尚科学的唯实主义思潮,一浪胜过一浪。新的思维方式日益被人们接受,然而旧的封建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占统治地位,夸美纽斯的出现为这一过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里程碑似的地位,无人质疑。夸美纽斯,连同他的《大教学论》,都是时代的产儿。
然而过渡性的时代决定了人们思想的过渡性,即使是夸美纽斯,也难以避免地被时代特点束缚。所以拜读著作的同时,还要加以鉴别地理解,方能有所收获。
本书主要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思想与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展开论述,完整且详细地构建了整个教育系统。夸美纽斯通过对前人的学习还有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使其成为理论体系,成为宝贵的财富,为后人学习借鉴。
面对当时教育环境的封建腐败,亦深受其害的夸美纽斯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一局面。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还有经院主义的方法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改革并非易事。如何使教育的改革顺理成章?夸美纽斯借鉴了“基督”的圣光使其的出现合理而且有说服力。夸美纽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信仰并没有成为他的束缚和禁锢,相反地,他突破性地将信仰化作灯塔,指引万千群众奔向光明。
夸美纽斯首先从宗教的角度肯定人的潜能,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除了生存,人具备别的生物所没有的——活力、感觉与理性,而这些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后通过“等级原则”告诫人们“我们虽则永远在往上爬,爬到较高的一级,但是我们仍旧往前进,绝对没有达到最高的一层”,暗示教育中学问研究的无止境。如果一个人的心思全在智慧上,那么研究便无止境。紧接着基督教中的“三重”又更进一步引出教育就是今生至永生的预备。而这个预备的过程则要做到“熟悉万物;自我约束;皈依上帝”,明智的夸美纽斯就巧妙地将这三件事转化成了“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而这条路必然要通过教育去实现。
夸美纽斯创造性地借“自然法则”类比人类的教育过程,揭露批判了旧教育违背自然的偏差,发现了问题,从而去探索教育和教学应有的正确的理论,把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这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而且是颠覆性地变革。当然,若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讲,以自然为指导是很片面的,因为人有自然属性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部分。
夸美纽斯先进性地给“人”下了一个操作定义,“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完整的,人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只有实现了潜能,表现出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认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着实进步的意义,相当于现代人们常说的“提高人口质量”!与此同时,夸美纽斯还用“狼孩儿”例子引证自己的想法,我不禁暗叹,现代流行的个例研究远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应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了。
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之后,那么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最好呢?夸美纽斯又类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小的时候就要去实行,并且给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几点原因。其一,人生无常,充满变数,生或死,健全或残疾谁都无法预示;其二,行动比学习重要,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上,而非学习;其三,一切事物的本性在较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一旦长硬,就不容易改变了;其四,上帝给了人青春的岁月,那只合于教育之用,别的都不合适;其五,幼儿时期欲望正在沸腾,思想也很迅捷,记忆正很牢固;其六,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来的。夸美纽斯经过一番论证,得出最谨慎的办法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
可在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学校的教育,更别提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了。学校是富人权贵的专利,贫穷的广大人民无权进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夸美纽斯对这样的情况深感痛心,他坚持,被排斥的人当中一定有极优秀的人被糟蹋、被扼杀,这不是个人的损失,而是国家的损失!所以他提出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不分贵贱,还大力号召群众一道说服当权者实施普及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民主主义精神。
除了地位的不平等,夸美纽斯还指出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不科学,并提出了具体严谨的改革措施。在学校,青年人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所实施的教育不用鞭笞,无须严酷或强迫,要尽量温和轻快自然;教育绝不是虚伪的、表面的,而是真实的、彻底的。夸美纽斯对教育体系的阐释近乎完美,是一种纯粹的教育理念,没有世俗,没有功利,这是现代教育急需学习的地方。片面最求升学率、美化学校名声,让教育掺杂了太多的虚伪和浮躁,教育不再是纯粹为了智慧、德行,而是利益。举个例子,小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临近期末考试,班主任(语文老师)就会频繁占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统统让位,进行考前“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班级取得好成绩,不难猜到,这和老师的年终奖金也许是直接挂钩的。这明显就是对科目的不平等看待,自然和品德的提高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可是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灌输了这种副科不重要的想法,导致后来越发地对此类科目的不重视。社会经常感叹年轻一代品德素质差,究其原因,上述的这种情况可能首当其冲吧。
有了教育的基本框架,夸美纽斯接下来阐述了几个教育理论——自然适应性原则、教学量力性原则、直观法则等等,在此我只谈谈对“教学量力性原则”的体会。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理论,是因为我曾经一直对于现代教育的一个现象非常不解,那就是,在全球性的奥数比赛中,中国经常是无悬念夺冠的国家,但在全球性的学术研究(数学方面)中,经常活跃的却是美国等本被甩在身后的国家;考完“雅思”准备出国的学生,也常讶异其中数学部分的难度之低,之后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当我看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似乎有些明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出自“不自量力”。
夸美纽斯在这一部分明确指出,教学工作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有其承受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可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学进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使他们负担过重;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教学来得“容易”“轻快”;教学科目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其实现在发展心理学很大程度也是围绕“适宜”这个发展程度展开的,但夸美纽斯能在那个时代做出这样的近乎科学的安排实在难能可贵。我的理解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生理发展作为基础,儿童时期从生理心理两方面都是发育的初始阶段,更多应该进行的是抽象能力如想象力还有性格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还没有成熟接受能力的儿童。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拿中美两国对比来说,中国的初等教育一直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缺乏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而美国却恰恰相反,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什么比赛中国行,而研究却不及美国的原因。现在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但决心大于成效,我们也应该秉承夸美纽斯用于革新的精神,发现了问题就要毫不迟疑地去解决问题,即使要排除万难,也必须将教育革命进行地彻底才行。
读完《大教学论》,我在感叹夸美纽斯伟大的成就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德行的培养、行动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不只是存在于学校,它还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是人类能够使用从教育中获得的东西。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还有很多,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分科教学法、纪律教育、统一的学校制度及教学计划等,甚至还涉及了学校经费如此细致的问题。我想,写到这里不是结束,而是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开始,真正的开始。
第三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
【摘要】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的专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合理借鉴、吸收其中的和谐教育思想,无疑也对我国的和谐教育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所体现出的和谐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并集中体现在其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的认识上。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教育现实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目的,树立以启发智慧为目的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天性发展的需要;教育节奏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节律相统一,实现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关键词】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和谐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村庄里,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又是近代最初的一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生活的17世纪正值欧洲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各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新旧思想文化的碰撞,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反封建制度的思想,一方面严厉抨击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抱着以教育拯救人的心灵的美好愿望,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探索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启迪了现代世界教育革新运动,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它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被教育理论界看作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所以夸美纽斯又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中,和谐教育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夸美纽斯力求使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倡导建立一种和谐的教育思想,通过教育来达到救赎人类、改造社会,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世界的目的。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控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就是和谐教育思想,即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因素(种子)真正得以发展。夸美纽斯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2]因此,夸美纽斯提出要通过教育给一切人以一切事物的知识,使其知道自己并知万物;借助于教育使人的心灵变高贵,从而能够管束万物和自己;使他们得到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和谐发展的、幸福的人,从而使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成为能实现幸福的天堂。
教育目的的阐释—实现个体、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在《大教学论》的开篇卷首,夸美纽斯已明确指出:“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式、和平与宁静”。由此可见,他要通过改良学校,培养更多的和谐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从而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植物的、动物的和智性的或精神的,而智性的生活受到了植物的和动物的生活的阻碍,人必须要突破这种阻碍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人的这种完善应该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是一种人实现自身和谐发展的永无止境的不懈追求,是超然于今生之外的终极目标。组成人的心灵的三种能力—智性、意志与良心是不能拆开的,同样心灵的三种装演—博学、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但它们的发展则全赖和谐的教育。他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3]即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原则的思考—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脱胎于他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其自然教育思想其实就是和谐教育思想的集中及经典体现。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自然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适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性;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他首先提出一条自然规律,然后指出人类活动是如何遵循这一规律的,接着批评了教学中违反这一规律的活动,后提出正确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他指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4],认为教育要在各方面与自然相适应,秩序是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事物存在着一种自然的秩序(即规律或法则),这一秩序就叫做事物的灵魂,无论在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引申到教育领域,和谐教育就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教育,即要求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其自然的规律去发展。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要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夸美纽斯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的成长是一个顺乎自然和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接受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按照自然、和谐的成长规律和人自身特点有序进行的过程。夸美纽斯认为:“这些不同的学校不是要去研究不同的学科,而是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同样的学科,教导一切可以产生真人、真基督教徒和真学者的事;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按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观点,教育目的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发展学生的智慧。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因素,要尊重人、注意人的个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发展。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弊端甚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教育目的认识狭隘,甚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致使其工作效率不高、效果较低。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环节都还有待改进,好多还是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素质不高,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现代教育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始终以宽容、关爱、尊重、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依据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顺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尊重他们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使教育成为愉快、创造、成功、生动、激励以及主动发展的引导人、改变人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范围内,更应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护和关怀,从而通过潜在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断追求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才是现代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学生的前途才是光明的,教育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社会需要由和谐因子构成,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正是致力于对这些和谐因子的培育。在实施教育改革、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大教学论》中倡导的遵循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推行和谐教育的思想正是我们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理想。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向前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之加以发展、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杨汉麟,《外国教育名家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4]肖朗,《中外教育名家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要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首先,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步自然的后尘,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 “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艺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
夸美纽斯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机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机械原理安排的,是有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一切秩序良好的东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在他看来,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座组合得很巧妙的钟一样,有自己的秩序。这正如我们中国提倡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是有益的。
四、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这个复合世界是按照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设计的,比较而言,学生学到的知识浅显但却复杂,不太规范但却鲜活、生动,带着强烈的个人体验性。这个世界中,学校、教师、教材与现实生活同等重要。
千方法万方法,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体育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相信在体育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只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育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就必然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第五篇:教学论读后感
《教学论》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翟广顺主编的《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一书,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探究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在教学内容一章中,作者讲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首先勾画出和设计课堂中师生交往借以展开的内容,没有预设的内容的师生交往只能是一般性交往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开展的活动、要讲授的知识,决定了学生是以专心致志的方式还是心不在焉的方式学习。因此,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也因此成为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话题。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教育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有这几个:
一、从学科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三、从儿童经验和兴趣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依据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庞大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和筛选的过程。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中,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取舍,绝非仅仅依据上述标准就可以完成,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