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课改一起成长
与课改一起成长
十年来,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会。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教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提倡校本教研以来,我们以月反思会诊、教师专题讲座、联片教研、个人研读等方式刷新了教研形式,使得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评价体系,多元实效
(一)课堂教学评价。
(二)教师评价。
(三)学生评价。
三、课题研究,春华秋实
10年来,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针,牢固树立以科研为龙头,以教研促教学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题从教学实践中来,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
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不断改进,提高我校课改工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与课改一起成长
与课改一起成长
——十年课改总结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西峪小学也走过了课改的第十个年头年。十年来,我们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提倡教师多读书,因为只有把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让课改不至于成为盲目的行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与学校优势,努力开发校本课程;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会。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教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以往的进修培训更多地依赖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校本教研则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践研究活动。提倡校本教研以来,我们以学月反思会诊、教师专题讲座、联片教研、班级教研、学科教研、网络教研、个人研读等方式刷新了教研形式,使得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学月反思会诊
如何合理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更加求真务实地学习洋思经验,紧密联系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我校校长、教务主任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听课,评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为“西峪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课堂小结就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复述一遍。
误区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脱离。
误区三:小组合作重形式轻效果
误区四:学具的使用不科学
误区五: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少越好
……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校领导组设计组织本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由教学领导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内容;由全体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发言讨论,进行研究。
从研究活动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在学洋思的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课堂教学上体现了三新理念,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教学反思行为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联片教研
我校依托联校联片教研平台,在前几年学月反思会诊的基础上,开展“同备、同讲一节课,同研一个主题”活动。教学研讨时间根据联校教研时间每月基本固定:联校联片教研活动前一周,周三、周四、周五,三天进行校内公开教学,课题即为联校联片教研公开课课题;下周一学校组织课后反思交流活动,主题即为联校联片教研主题;周二、周四参加联校联片教研活动。
基本的操作流程是:
第一周:
(1)同年级同学科同课题备课。
(2)教师讲课,同学科教师听课(周三、周四、周五)。
(3)做课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怎样围绕主题达成目标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是什么)第二周:
(4)同学科教师(或全体教师)集中评价反思(周一),交流得失(在活动过程中,联校领导张老师、任老师、周老师给予大力帮助与指导)。
(5)带着自己教研活动中的出现的问题、困惑或成功的经验去参加联校联片教研活动,做到有备而来(周二、周四)。
第三周:
(6)组织教师进行二次反思(周一),通过自己亲自备课、上课、主题研讨,与兄弟学校教师进行对比之后,反思自己的不足或长处,使教研层次更深一步,做到学以致用。
(7)借鉴运用自己认为好的启示或方法。
活动贵在坚持。这项系列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一年半,可以感觉到它给学校,给学生,给每位教师带来的全新的改变。新教师摸出课堂教学门道,老教师讲课更有了信心,骨干教师敢于展示自我,智慧型教师琢磨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模。这样的活动虽然给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但也确实更好地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运用八字(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理念的机会,我校李文娥老师的高段语文《读悟式教学模式初探》,在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中品悟,她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反响很好;数学老师宋崇萍老师的《探究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刘会红老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也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吕桂花老师的“四给”教学方法,大大创新发展了我校的教学工作。等等这些,都归功于西峪小学联片教研系列活动这个平台。
(三)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开办小讲座的主要有范基文、李文娥、陈晓星、刘会红、张秋林等老师,范基文老师的《和管理要质量》揭秘成功之道,《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告诫我们功夫要下在平时,想过程要质量;刘会红老师的《功到自然成》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才能走近成功;李文娥老师的《爱心 童心 精心》讲述教学是一门艺术;陈晓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写话》昭示生活中处处学语文,张秋林老师现身说法,做了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阐述。这样的讲座不仅促进骨干教师本人对教学的深入研究,还最大容量地向教师传递教改的新信息。
(四)网络教研
为更有效地引来优秀资源,我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网上教研。学校专门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查阅教学资料、了解教学动态、查阅资料的网址,争取为教师顺利上网提供一切方便。建立了西峪小学教师教研QQ群,中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通过上网学习,我校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动态,明确了教学重点和指导方向;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养成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每天游览郊区教育信息网、联校网站与本校网站,让网络能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整合,让大家勇于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在网络中寻求同伴间的教研支持;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总结,在网上交流,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几年来,我们共有几十篇文章发表或汇编。在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也屡获佳绩。
(五)校本课程
校本教研还带动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西峪风情》课本中,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短文和史实,犹如一道道纯真的家乡美味,弥漫着浓浓的乡情和乡思,让同学们去尽情享受,反复回味;一次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又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绝妙机遇,让学生们去拓展视野,丰富阅历;《让危险远离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更宝贵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应当无私的亲善他们,回报他们;我们的生命又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应当有为的保护生命,健康身体,让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跟我学礼仪》让大家知道了应当把宣传中华礼仪当作自
己的历史使命,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逐步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礼仪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师生共读,春满校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谈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为此,西峪小学长期引导教师读书,并将教师读书列入考评。
我校的读书活动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师生读书也已蔚然成风。除了已成固定活动的“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交流活动”; “师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华魂读书活动”;“师生读书经验交流会”“书香少年”评选等等,还有各班的特色活动,如低年级的“大手拉小手,共读好故事”活动,让低年级的孩子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晨读时间伴着音乐畅游书海二十分钟,让每个清晨从读书开始;每天中午定时播放的“名家名篇朗读”活动,把读书的境界延伸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评价体系,多元实效
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着力新课程评价机制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师评价。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与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一是教师自评,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和优点。二是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三是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评。
(三)学生评价。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
学生评价由单纯注重学业成绩测试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主要内容为:⑴道德品质;⑵公民素养;⑶学习能力;⑷交流与合作;⑸运动与健康;⑹审美与表现。评定实行分项评价、分项鉴定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采取“等级确定+描述性评语鉴定”的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并以《山西省小学生德育指导与评价手册》、《西峪小学学生“我为梦想在行动”目标达成记录表》、《小脚丫》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为载体进行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来源和认定依据:
1、道德品质
(1)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表现、小学生“我为梦想在行动”目标达成记录表和教师教学日记。
(2)小学生《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提供)。
(3)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证据(《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手册》)。
(4)家长的过程性评价、家长平时性监测与家长会集体信息反馈。
2、公民素养
(1)小学生在校日常性行为习惯表现。
(2)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创作活动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3)小学生在家庭、社区的日常行为习惯表现。
3、学习能力
(1)小学生在校平时性学习情况。
(2)小学生在家自主性学习情况。
(3)小学生各学科期末学习考核成绩。
4、交流与合作
(1)课堂上学习与活动的交流与合作。
(2)课外与同学的生活、学习、活动、实践的交流合作
(3)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表现。
(4)与家长和邻居的交流与合作表现。
5、运动与健康
(1)体育课表现(体育教师的平时性考核)。
(2)日常性卫生习惯(班主任教师的晨午检评价、卫生委员的一日检测情况)。
(3)体质表现(班主任与班委的考勤登记情况、劳动表现情况)。
(4)体育成绩(体育教师的学期末与阶段性考核成绩、体育竞赛成绩)。
6、审美与表现
(1)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平时性表现(重点是艺术、美术、音乐课堂的审美表现,有该任课教师进行信息反馈)。
(2)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艺术、美术、音乐教师进行评价)。
(3)参加兴趣小组艺术月活动表现成绩(辅导教师进行评价)。
(4)学生平时仪表礼仪表现(班主任教师提供具体情况)
●《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
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2005年9月,总结几年来的评价改革经验,本着“全、新、实、活”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即《小脚丫》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有效的推进了评价改革,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主页分别设计了 “成长快乐”、“我长高了”、“我又重了”、“我的成长记录”、“我和好书交朋友”、“我的学业成绩情况统计表”、“我的光荣榜”、“成长中美的记忆”等八项内容,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其具体内容。每页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装饰了有助于学生品味和领悟的隐性教育格言和警句,做到了处处面面在育人。5年来,《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成为我校小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中的必要内容,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等方面成长的典型故事,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过程。《小脚丫》的实施应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成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美好情素的红纽带;《小脚丫》的实施应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真实的信息源,能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学生自我欣赏、自我鉴赏、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动力源;《小脚丫》的实施应用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一面镜子,成为我校实施农村优质教育,践行“让每个孩子获得最佳发展”理念的一个窗口。
四、课题研究,春华秋实
10年来,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针,牢固树立以科研为龙头,以教研促教学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题从教学实践中来,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
1、2002年开始,我们利用学校班容量小、班级人数少的优势,学习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实行小班化分组教学,申报研究课题《提升分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个性更能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能和谐发展。我校在杨瑞兰老师的带动下,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能
够运用小班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本课题研究与实施,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小班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等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本课题的研究,引领了广大教师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004年,结合本村实际,为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树立服务“三农”思想,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关于西峪村煤炭资源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水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前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在课后、课外调研,与工厂、煤矿、林业队、菜农、有经验的村民等紧密联系,寻求知识与技术指导和帮助,撰写研究性学习个体小报告,形成了有价值的小论文、小经验、小报告,在课堂上教师组织交流,形成了班级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综合性报告。
3、小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是教学的重要一环。2010年1月,根据我校教学实际,课堂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兴趣不浓,个别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为能使练习更趋于合理、灵活、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真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申报了课题《学科教学中有效训练的研究》。重点进行小学课堂训练中拓展性设计的实践研究;小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反馈、调控及指导的实践研究,小学课堂中有效阅读训练的实践研究,有效设计课堂训练习题的实践研究,进行口语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有效训练方式的实践研究,课堂训练中的创造性作业研究,进而真正提高学科教学中训练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前后有40多人次的教师论文、案例、调查报告等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奖,100多名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2007年6月,杨建桥、杨广杰同学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电子报刊类三等奖;2007年9月,校本教材《让危险远离我们》、《西峪风情》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2009年6月,桑海昇在第24届阳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太空探秘》科幻类三等奖;2008年8月,冯国文的论文《多媒体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获得省级二等奖;李文娥的论文《在学习中探究,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省级二等奖……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欣喜地体会到课改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如:提高教师课改教研成果的档次,发挥好课改教研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建设相结合的优势等。我们将不断改进,提高我校课改工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与课改同成长
我 与 课 改 同 成 长
新课程的理念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怎样、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与旧的学习方式有何异同?怎样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反思。
一、转变学习方式
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边互动、平等交流、积极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同时,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
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二、现在的学习方式不足和缺点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优点: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三、转变教学方式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
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缺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我想是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方式。所谓开放式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对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组织教学我想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方面、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第二方面、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必须确立:
1,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2,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
3,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第三方面、开放教学方法,激趣导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比如《有理数的的加法一》中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那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
分组讨论,由小组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想法。
(答案包括了全部可能的四种分类情况)
①先向东走20m,再向东走30m;②先向东走20m,再向西走30m;
③先向西走20m,再向东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
[B]、组织交流、共享发现
讨论如何根据实际意义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通过讨论,很快有四位同学说出下面四个等式:
(+20)+(+30)=+50(+20)+(-30)=-10
(-20)+(+30)=+10(-20)+(-30)=-50
设置上面的问题和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C]、探究本质,统一认识
观察上述四个算式,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并总结归纳。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指导学生看书上的黑体字,比较一下书上的表达方式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并集体讨论,以加深印象。
[D]、能力展示
联系生活算一算,并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2)+(—3)=(—2)+3 = 2+(—3)=
(+2)+(+3)= 2+(—2)=
运用法则计算4+(—5)=?并用其他方法验证运算的正确性。
活动说明:鼓励学生用数轴和生活的实际经验来解释4+(—5)的现实意义,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方面、开放教学内容,“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数学是人类的活动。如果课堂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活动过程就会显得更加有意义,他们投入的程度也就会更加强烈。如大米蒸成米饭后质量有所增加的问题,通过设计问题、合作讨论、探究和解决,不仅使得同学们在合作中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和方法,还使得他们在探讨中学到了一些生活常识,懂得爱妈妈和如何做一些家务活。
第五方面、开放教学手段,连接Internet,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但是,在具体操作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限入困惑,常无法达到应有尽有的效果。在这里也敬请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给予指正。当然对这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在以后的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学习、反思、探索和解决,使我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汪洋里再一次的茁壮成长。
第四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 让我们一起飞翔》
姜娟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让我们一起飞翔》。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我记得在一次的培训中有一个学者他到一所学校去,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0,这时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妈妈的眼睛,这是圆圆的苹果,这是圆圆的皮球,这是大大的鸡蛋等等„„由于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零!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啊,听到这里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
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记得那是参加课改不久,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张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教研主任的指导点拨下,在和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不断更新观念。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我和学生们在互相激励中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我的教育论文《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在全国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论文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虽然这些成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我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也让我感悟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正视课改,坚持课改,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的舞台。让我们高扬课改的风帆,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同体验创新的乐趣,一起用爱编织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并享受课改带来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演 讲 稿
让我们一起飞翔
姜
娟
娟
玉峰实验小学
二零一一年一月
第五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的朋友,但有些教师并不了解,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总以为课程标准那是专家的事,研究好教案就足以应对日常的教学了,就这样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教案,渐渐发现自己越教越不自信,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教才是对的。通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听课我才渐渐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对新课标的认识。
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将来的就业环境不同,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社会也不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习他们适合的数学,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也正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话。具体的来说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收获并且乐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分数来衡量自己。知道不同的孩子需要什么了,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而不再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对学生提出不适合的要求,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由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让我体会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味。由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问题解决,每次提法的改变都体现了我们教育研究者对小学数学中生活味的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中设计好的问题。具体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就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去提炼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使之为我们所用。在这样的素材下学习,我们的学生学习的就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生活。
教育,从古到今,只有不断研习和深化优秀的教育大师的理念精髓,才使得现今的教育多彩纷呈,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冲击着我们,我们彷徨过,矛盾过,也困惑过„„我们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我们也知道,有一些东西必须放弃,而又有许多,我们又必须融会贯通后再传承下去。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是我们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改革的新教育思想使我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人性多元的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旧有单一的“机械生产线”上解救出来。然而,这种“以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战略,不由得让我感到似曾相识„„这使我想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六大解放”的著名教育理论来,其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解放他的眼、脑、口、手以及参与各种活动的时间、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充分重视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创造力以及自主独立学习力的锻炼和发展,不正是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这一教育真理的内涵吗?
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教师的良好发展,其专业的成长何尝不是需要做到“解放”呢?教师只有放开了束缚于自身在脑、眼、口、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真正的超越。教师的成长也是我们实践、以及实现学生“人本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教师的成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解放:
一、观念的解放
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使自己从旧有的“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思想中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教材、老师、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也让老师们将自己从狭小的课堂中引了出来,教学思想不再局限,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这不能不说是由于教师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轨道,观念偏离了,行动也会出轨。在新课程实践中,老师对教育理念的全面接受与正确领悟极其重要。教师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关键。教师职业的神圣并不意味着教师服务意识有丝毫淡薄,不断变化的时代,将许多新的领域打开,新的事物呈现,教师和学生许多时候是同步在接受着,并不断更新自己。教师必须用自己善思的大脑去突破陈旧的观念的重围,去领悟,去判断。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更先进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在我校,大家都深刻的学习过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观念,改变方法,使学校的学习气氛是渐浓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绩得到稳步提高自己
二、言论的解放
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试验的实施者,所以也是最有发言权力的人,正是在改革进程之始,有着一批敢想、敢为,更重要的是敢于从实践教学中大胆找寻问题,并进行质疑和努力解惑的教师,才会使大家在迷茫无措中不迷失自己,去渐渐领悟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精神和理念,才会使大家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新教学之路来。试想,如果当初对课程实施中一些偏离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没有人胆敢出来提出异议和进行理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会呈现异彩,而只能是一潭死水了。陶行知先生尚有“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的言论。更何况,我们的教师更应该如此了,所以说,新课程改革需要听到是教师们不同的声音,正如“新课堂需要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一样”,在不同的教育领悟的言论中,老师们才会对新思想新教学行为有更深的认识。而此时,老师不应该只是个教育教学任务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是个肯思考,会创造的教育引领者和创造者。无论在平时工作之余或是教研会中,我校老师对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都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因而总能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之道
三、实践的解放
我们对新的教育方法既不迷信也拒绝,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实践即真知”。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很多富有经验的名师,无一不是在反反复复,年年月月的教学实践锤炼出来的。“实践也即学习”同时,也是手脑的合一。因为似乎单
一、重复的教学实践工作,在一个满具学习力和思考力的教师面前,会变得多元而生动,因为他可以看到可以提供自己实践和思考的对象其实有很多。能动去参与其中,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处我提升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劳务上劳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创造教育。可喜的是,我们学校教师正渐渐地从点滴、琐碎的实践工作开始了,从听课到教案,从学生作业到教态等等
四、成长环境的解放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有言到“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对于教师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教师的创造力,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应当为创设这样一个宽广而富有活力的舞台而努力。陶先生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我们也不难从中得出:创造型教师成长首先要为教师争取时间之的解放,是我们教师有时间从容地思考并领悟所学的教育新理念,有时间去整理教学实践中宝贵的教学点滴经验与教训,以积极地去创新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丰富的成长因素,如:丰富的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开阔的教学交流认知平台,充分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些对于一位教师发挥其教学内在的创造力非常重要。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当善于自主赢得利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教育之路上“双脚踏空”。而我县定期的各种轮训正在进行,网络的连接也使得这一切正在完善中。
教育永远会不断适应社会,不断和谐发展。不论我们现在的脚步是轻还是重,是大还是小,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要认真地学习教育新知、审视教学思想和实践教育行为,努力成长为一名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者,为学生、为中国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