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的意义.doc78
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潜件”。所谓“潜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核心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工作内容,但所有这些工作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落实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的整合,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点上来,这是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功能特点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无论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也是闻所未闻的。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建设还缺乏系统的成功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探求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内在规律,并为丰富信息时代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学活动的整合途径、策略和方法;通过 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
课题研究的思路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我们将按照 “设计—— 行动—— 观察——总结”的思路,提出课题研究的目标、观点,同时还要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可行的方案。在研究实践中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第二篇:课题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已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配制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师均掌握了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逐步实现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从我校全体师生的调查显示:我校20名教师中有18名教师家庭安装了宽带网络,教师间可以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工具实现实时交流。而且我校已经创建了校园专题网站,并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师生可以借此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深刻印象,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师生所认可与接受。因此,我校有针对性地申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努力让教师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探索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有效模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适时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更有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代信息素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力。通过研究,努力让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子课题的项目
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四、研究思路、方法(1)研究思路、步骤:
①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每个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包: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图片等。
②加强校本培训,实现学校师资培训进一步信息化。
③努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对策,创造整合的内、外条件策略。
④创建校园网站及学生、教师个人空间、博客、微博。(2)研究方法
①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②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③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如文字录入、文本处理、课件制作、资源收集、学科融合课例)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准备有关研究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方向。
3、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4、收集资料为实验提供信息。
(二)、实施阶段:
1、根据各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2、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3、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的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
1、各子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试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论文。
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课题组成员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并建立个人教育信息资源库。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学校优先考虑,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让研究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解除后顾之忧,有其经济保障。
第三篇: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早期学习中,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早期阅读备受幼教界的关注。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如:阅读环境的创设研究、阅读材料选择研究、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及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等,在不同方面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教育经验。我园过去也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研究,发现幼儿对早期阅读颇有兴趣,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重知识轻能力,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此,从2009年7月起我园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从2——3岁幼儿早期阅读指导为切入点,在分析2——3岁幼儿阅读特点的基础上,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通过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实现家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阅读的水平的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目的:了解教师与家长在2—3岁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的困惑,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收集法、追踪记录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途径:
①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指导的困惑;
②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获得理论上的经验积累;
③ 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不断观察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案例的总结,个案分析;
④ 积累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并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方法;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高本幼儿园上在早期阅读的材料、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细致探讨一下针对2—3岁幼儿的、教师与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的策略,同时让好的图书在幼儿2—3岁这个年龄段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辐射家庭的目的。
三、研究基础
在以前的工作中,进行过有关早期阅读材料和指导的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如2007年6月,梅建宁的教案—
—《小鸟的家》收录在《幼儿园发展课程——教师用书》中,2008年2月,倪雪春的文章《开展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国创建和谐校园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倪雪春图文《虫虫爬》在《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刊登等。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适合2-3岁幼儿的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并搜集了大量的图书(比如……),同时也认识到有些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但要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讨。因为图书只是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它还需要具体指导策略、阅读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前面获得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如果更好地指导和干预幼儿的阅读过程,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并不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第四篇:数控直流电源课题研究意义
第1章绪论
自从人类有了电之后,各行各业都因为有了电而飞速发展,并出现了无数新型产业,直至今日,电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变电站输送给我们用户的是380/220V交流电,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电器都朝微型化发展,随着人类用电量的增加,电器又要功率低,所以将380/220V高压变成较小,并能安全可靠地提供给各类不同小电器的小电源已经受到电器行业的重视。近几年,小电源的市场已经扩大,技术也将慢慢趋于成熟。如今,小电源还介入了单片机,使小电源智能化,数字化。
本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考核我们大学四年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倾心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充分体现了小电源技术的新发展,来设计这个基于现代单片机技术的数控型直流源。重要应用了变压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这个专用电源,就是采用单片微机进行控制,对硬件产生的同步电压进行触发,形成同步触发电压,送达4个可控硅控制输出电压。本文共四章,内容包括概述,电源的发展,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
单片机的物理含义是把CPU、存储器和各种各样外围设备的接口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形成单片级的计算机。当前我国用得较多的是MCS-
48、MCS-
51、MCS-96系列。每种系列各有10多种型号。单片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单片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同时,电气行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机革命。其带动了各类家电和仪器仪表的微型化、智能化,现在流行的所谓人性化科技,就是在单片微机的控制上,形成的远程控制、现场总线实时控制等新技术。而电源技术在经历了电气时代的风风雨雨的大半年头后,终于迎来了工业控制技术蓬勃发展的春天,使新型电源的发展有了更广的更美好的前景[4]。
本文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文中有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正。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教材后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开始研究此课题已考核学习成果以及锻炼动手能力。此次设计的系统主要是用单片机来实际的控制。因此这次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此次毕业设计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现在和将来以及它在现实的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的选择所用器件的型号,等等这些工作都将是我们今后在实际的工作
中所要遇到的非常实际的问题。
本次课题就是基于单片机为主体所设计的微机数字触发式直流稳压电源,相比其他以往的电源设计,此次的课题更新颖,更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设计中,对整体电源进行了硬件、软件总体设计,从两方面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对整个微机控制的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运用单片机技术来完成以往有大量硬件电路来完成的工作,软件编程方面学到了许多技巧,并对微机指令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第1章绪论
本章节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课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它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理论,以及本人在这之中所做的工作。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揉的经济活动已经到了已经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并正在转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时期。直流稳压电源是电子技术常用的仪器设备之一,广泛的应用于教学、科研等领域,是电子实验员、电子设计人员及电路开发部门进行实验作和科学研究所不可缺少的电子仪器。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来供电[1]。而整个稳压过程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等四部分组成。然而这种传统的直流稳压电源功能简单、不好控制、可靠性低、干扰大、精度低且体积大、复杂度高。普通的直流稳压电源品种有很多, 但均存在以下二个问题: 1)输出电压是通过粗调(波段开关)及细调(电位器)来调节。这样, 当输出电压需要精确输出, 或需要在一个小范围内改变时,困难就较大。另外,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波段开关及电位器难免接触不良, 对输出会有影响。2)稳压方式均是采用串联型稳压电路, 对过载进行限流或截流型保护, 电路构成复杂,稳压精度也不高[2]。
从上面我们能看出传统的直流稳压电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要,但是在各类电子设备和一些家用电器中,通常又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电源往往都是由220V 的交流电网供电,那么这就需要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其中滤波器用于滤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传统电路由滤波扼流圈和电容器组成,若由晶体管滤波器来替代,则可缩小直流电源的体积,减轻其重量,且晶体管滤波直流电源不需直流稳压器就能用作家用电器的电源,这既降低了家用电器的成本,又缩小了其体积,使家用电器小型化。然而传统的直流稳压电源通常采用电位器和波段开关来实现电压的调节,并由电压表指示电压值的大小.因此,电压的调整精度不高,读数欠直观,电位器也易磨
损。而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稳压电源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传统稳压电源的不足,并且数控直流电源与传统稳压电源相比,具有作方便、电压稳定度高的特点。它的纹波电压低,电压调节精确,输出电压大小采用数字显示,直观易读。电路大部分使用集成电路,从而使调试简单、性能优良、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也越来越来高,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电源——作为当今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便迅速发展。随着对系统更高效率和更低功耗的需求,电信与数据通讯设备的技术更新推动电源行业中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向更高灵活性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80年代的第一代分布式供电系统开始转向到20世纪末更为先进的第四代分布式供电结构以及中间母线结构,直流/直流电源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在现有系统加入嵌入式电源智能系统和数字控制
[4]。
然而,早在90年代中,半导体生产商们就开发出了数控电源管理技术,而在当时,这种方案的性价比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模拟控制方案相比处与劣势,因而无法被广泛采用。由于板载电源管理的更广泛应用和行业能源节约和运行最优化的关注,电源行业和半导体生产商们便开始共同开发这种名为“数控电源”的新产品。而如今随着直流电源技术的飞跃发展, 整流系统由以前的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控制发展为微机控制, 从而使直流电源智能化, 具有遥测、遥信、遥控的三遥功能, 基本实现了直流电源的无人值守。并且,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模块化是直流电源的发展趋势,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设计N+1冗余电源系统,实现容量扩展,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缩短维修、维护时间,从而使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如:扬州鼎华公司近年来结合美国Sorensen Amrel等公司的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单机最大功率120KW智能模块电源,可以并联32台(可扩展到64台),使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7600kW以上。智能模块电源采用电流型控制模式,集中式散热技术,实时多任务监控,具有高效、高可靠、超低辐射,维护快捷等优点,机箱结构紧凑,防腐与散热也作了多方面的加强。它的应用将会克服大功率电源的制造、运输及维修等困难。而且和传统可控硅电源相比节电20%-30%节能优势,奠定了它将是未来大功率直流电源的首选[5]。
1.3课题的主要内容
1.如何实现对电源的输出控制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要用微处理器来替代传统直流稳压电源中手动旋转电位器,实现输出电压的连续可调,精度要求高。实现的途径很多,可以用DAC的模拟输出控制电源的基准电压或分压电阻,或者用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数控直流电源功能的完备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要实现电压的键盘化输出控制,同时要具备输出、过压过流保护及数组存贮与预置等功能。另外,根据要求电源还应该可以通过按键选择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何有效的实现这些功能也是课题所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3.性能指标
输出最大电压:30V
输出最大电流:2A
电压步进:0.1V
电流步进:2mA
纹波和噪声:≤5mVrms
电压分辨率:20mV
1.4论文的总体结构
第一章简要介绍课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课题研究的目的、技术,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提出了数控直流电源的总的设计思路和几种实现方案论证,意义,及相关系统功能,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系统的数控直流电源的方案,并对直流稳压电源的基
本设计思想与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模块化详细阐述了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系统整体结构和设计框图,包括数据单片机控制模块、电压控制模块、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电源模块及人机交互接口。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数控直流电源的软件系统和软件设计流程。
第五章对数控直流电源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与评估,以及抗干扰措施进行了介绍。
第六章对本数控直流电源的给出了本课题的测试结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第五篇: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对我们老师提出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身为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地处理各类问题,有些容易解决,有些不易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不尽人意,问题众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科研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教科研课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教科研课题的问题应具备哪些特点。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我们进行了“识字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作文难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课题研究,用于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1.所选的课题是否可行
搞教育科研的选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可行,是否具备条件进行科研。比如研究者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是否对科研中的主要问题起到突破的作用。另外还要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
2.所选课题是否结合教学实际
现在搞科研的人多了,很多工作者总是喜欢搞“办公室科研”。研究的时候查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可就是忽视了身边最实实在在的教学事例,最后弄出来的成果对实际工作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3.所选课题是否具有创造精神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