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时间:2019-05-13 08:2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

第一篇: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萌芽:《学记》在我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作 学教制 视导制 教育教学原方 师生关 《师说》韩愈我国最早关于教师职业化的著作 独立:《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 适龄特征教制 规定教容 强教职业 反封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教育学列入大学教程的开端)赫尔巴特继承了其并出版《普通教育学》自成体系标志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卢梭《爱弥儿》开拓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河 多样化:斯宾塞《教育论》反对思辨反对形式主义教学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 反映工业生产对教育要求具明显功利性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首次提出 拉伊《实验教育学》忽视人的社会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实际中学习以“经验”为基础行动为中心 狭隘“经验主义”色彩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学》凯洛夫 以马克思观点和方法阐明 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 强调课堂、教室主导 缺:学生主体 对智力重视不够《新教育大纲》李浩吾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深化:1956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 情感 动作技能 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提供评价建立框架 但促进学生心智情感动技不够布鲁纳《教育过程》对于选编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提教质积 忽视学生接受能力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 史料搜集、鉴别、分类 注意(全面分析 正确处理评判与继承 历史分析和阶段分析结合)2调查 全面 重点 抽样 个案3实验 自然、教育(单组 等组 循环)4统计

第二章教育概论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生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为什么教育者是教育的主导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主导因素,活动组织和领导者,掌握教育目的,采用适当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古代学校教育形态:奴隶 学在官府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农 重视军事镇压,对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商发 经营商业和农业间斗争 封建 四书五经 七艺(文法 修辞 辩证法 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七技(骑马 游泳 投枪 击剑 打猎 下棋 吟诗)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发展

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发展过程制约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年龄特征 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具有可塑性)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环境决定论)教育(主导)(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特别是学校教学给人的教育全面系统深刻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老师)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顺序性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阶段性 不同年龄不同方法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身心实际出发提高)人发展的特点1未完成2能动性(①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②人在发展能动自主自觉和自我塑造能动性是人发展与外界变化及生物发展最重要不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在不同社会区域、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动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智力才能实现人生抱负)

重要意义(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稳定社会秩序)

教育对生产力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者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 是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手段 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社经政制度对教育作用(制约教育的性质 宗旨和目的 领导权 目的性质和思想内容)教育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理念 普及生态知识提供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社会活动)教育社会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选择 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基本方式 现代教育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政治功能(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的变革和完善 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的变迁功能 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 使人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文化队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模式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转化活动过程,史继承性 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它的发展也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表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人作用社会 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 具有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第五章教育目

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要培养出的人身心素质作决定 教育要朋友出的人社会价值作出决定 卢梭“儿童自然” 夸美纽斯“主知派”代表人物 杜威学校即社会 只有马克思作了全面科学的解释创立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颁布并不实施的教育宗旨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忠君、尊孔”尚公中学为体“ 尚武、尚实”宗旨

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有可以说是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接班人 要求全面发展 具有独立个性 全面发展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

独立个性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

综上,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普通中小学组成部分 体智德美 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章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根本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状况 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人口状况 依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现代学校经验制度改革的趋势 加强学前经验及与中小学经验的衔接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 终身教育要受到普遍重视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1902“废科举,兴学校”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制定的现代学制 1903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1922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

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幼儿教育学制不宜改动,发展也应量力而行 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 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高等教育走向开放—多层次、多类型 发展成人教育

第七章课程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

学科课程论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 重视教材的逻辑知识 强调训练的价值 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重视学生对知识系统的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课程理论,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科是把一堆死知识分别孤立地交给学生,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应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在他们看来,教育即生活。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 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课程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主题自由,形式多样

重视儿童需要心理组织,活动中教育促进儿童积极学习,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散的知识降低了教育质量

形式教育论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主张中学应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教学等形式学科。以为学校教育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有迁移作用。英国洛克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这种主张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个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重要性,使学校脱离生活。

实质教育论 主张学科应开展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商业法律等具有实用意义的实质学科,以为学校只有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才能为他们以后从事某种职业做好准备,发展智力是无关关紧要的。倡导者斯宾塞竭力反对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他为实验中学的课程实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发展智力。

二者统一于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研究性学习特点: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校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核心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第八章教学

教学意义: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苏格拉底-产婆术 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教学活动和心理活动紧密结合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教育法》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教学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究获得的经验 间: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知识

和信息。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的偏向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二者相互依存、促进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注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使他们思想得到提高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学的偏旧

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 按教育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进行智力活动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必然联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动性的偏向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教师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马克思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务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务过程的清晰表象以使理解所学知识

启发性原则: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思考探究学会分析问题

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善提,引导教育步步深入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在解决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巩固性原则 可接受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方法:讲授 谈话 读书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巩固知识,提取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思考题 教读书法 组织交流读书心得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练习演示(做好演讲前准备 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要求和过程 讲究演示的方法)实验 实习作业 讨论 研究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制比个别教学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相互影响作用 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个别指导注重集体化 同步化 标准化不利于学生发展潜能和特长 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制度 以单位进行教学 便于系统传授各科的系统科学知识 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能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

分组教学制 按能力或成绩分组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后指导工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在动力)解决学生疑难促进他们发展(关键)组织好教学活动(保障)布置好课外作业

教学评价的意义:诊断功能 控制 激励 反馈

教学评价种类:作用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 总结性 方法和标准 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学评价原则:客观性 发展性 指导性 计划性

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 测验 调查 自我评价

教学水平:记忆 理解 探索

第九章德育

德育的功能:即育德,即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道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是其内部品德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品德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个体品德的发展史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或称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 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要有全面型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具有多开端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是提高学生自我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期望 评价 调控)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疏导(以理服人)长善救失(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引导自觉评价自我修养)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 多森塔尔效应)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品德 要求尊重和信赖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因材施教 集体中教育(要求引导关心学生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教育而努力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改变集体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马克连科提出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德育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重要)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班主任工作 心里咨询(有效)校园生活

德育方法:说服,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待人

榜样:选好学习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行为提高修养 锻炼: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主动性 注重检查和坚持

修养:慎独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陶冶:创设良好情境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奖惩: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发扬民主 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十章班主任

教师劳动的特点:强烈的示范性 教师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示范的方法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创造性比一般劳动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只要由教育对象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的。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劳动的创造力的表现-事物的应付能力 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首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热爱学生具体 突出自身道德修养)现代人的素质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基本知识,学科基本结构、发展动向最新研究成果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文化修养多方面兴趣才能)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班主任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 坚定的教育信念 家长的心肠 较强的组织能力 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善于待人接物

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传统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阶段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典型 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做好偶

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最早在教育理论生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和发现模式

我们日常所见人中,十分之九是由教育决定的 洛克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涂尔干

马克思认为造就人才唯一的办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泛智”夸美纽斯

西方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大教学论》

儿童中心论-杜威教师中心-赫尔巴特遗传决定论柏拉图 以尽可能大的效果来促进一般的发展 赞可夫

人类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

双轨-英单轨-美分支-中、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科尔伯格

1985教师节 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

希勒“美育”最早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 泰勒原理 课程评价之父 班级管理-马卡连柯平行管理 皮亚杰德育的认知模式 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中国最早 爱弥儿-卢梭 道尔顿-夸美纽斯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鲁纳-教育过程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环境决定论-洛克&华生 卢梭: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

第二篇:教育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益阳桃江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牢固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改善、大提高、大稳定、大提升”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的促进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发展,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奠定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基础。

一、加大财政主导投入,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促进办学条件“大改善”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桃江县坚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援助为辅,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比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9898万元,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5.7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25675万元,占全县教育经费支出85.87%,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教师工资不仅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还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援助。2008年,该县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呼吁在外乡友、成功人士关心桃江教育、关爱桃江学子,相继成立了桃江县教师奖励基金和育才、开吉、明鸿等助学基金,两年来共争取捐赠受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整改不合格栏杆3.6万米、改造危房面积3.5万平方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大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桃江县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业务精、师风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公开考录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公开考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到2009年,共考录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桃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2009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小学教师为40.6岁,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3岁、3.5岁。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传道”是身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先正其身,后正其人”。教师素质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桃江县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组织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师德标兵评选,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制定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并纳入了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从2005年开始,全县教师队伍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和有损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行为,全县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举办班主任任前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班,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两年共组织6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县城、中心城镇的名牌中小学与农村薄弱学校携手,通过名师送教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差距。2009年,全县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8次,有24所师资雄厚的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引进的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40多名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转变支教模式,变“县内支教”为“乡内支教”,充分调动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支教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来,全县共有4人获“省优秀教师(校长)”称号、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6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40人获“桃江名师”称号,其中农村教师24人。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队伍“大稳定”

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他们能安心农村工作,倾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子,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桃江县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稳定了农村教师群体。一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农村绩效工资差异性补贴,按照地域远近,合理调剂绩效工资,把全县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分为7档,县城教师与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在收入差距上每月最高可相差300元,最低为40元。二是加大评先评优晋级倾斜力度。对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在评先评优和晋级指标分配上,农村教师每年的名额数量都超过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职称晋级不受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晋级条件均可获得晋升。2009年,有80人次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有353人次农村教师晋级,与城镇教师相比分别超出68人次、269人次。

四、统筹教育整体发展,突出教育发展重点,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统筹教育整体发展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县教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对桃江来说,统筹教育整体发展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桃江的莘莘学子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成长、成才的光明途径。一是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积极实施“双线五步劝学法”、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健全完善保额控流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到92.3%;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以内。普高教育注重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近两年高考全县本

一、本二上线创历史新高,达到3443人,高考成绩在益阳市领先。二是积极壮大职业教育。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就业本领的重要途径。县教育、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着力打造以县职业中专为重点的职教品牌。2009年,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与湖南省女子职业大学成功“联姻”,正式挂牌成立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桃江教学基地”。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桃江教育特色鲜明,空军招飞、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充分发挥桃江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校一特”的特色教育品牌。桃江一中和桃江四中被确定为国家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9年全县共有18名考生被录入空军飞行学院;桃江一中和桃江七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人才;桃江中学生定向体育运动在全国领先,近两年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桃江、定向世界”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定向越野媒体精英赛”,着力打造了桃江定向越野活动品牌。

城乡教育发展三大不均衡 影响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发言的题目是《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张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张平指出,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时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人民网-时政频道)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仍偏多;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代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现象严重。——教育论坛

我国初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的状况也不理想,存在着大量的民办、以工代干、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要忙于农活,“田里土里一把抓”,最后往往荒废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近年来,国家对于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使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重大转换时期,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和补偿的利益群体很多,国家财政不可能对教育给予过多的倾斜力度。因而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投资短缺带来的并发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的短缺,造成了种种配置过程中对各个地区、各个利益群体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了往往需要义务教育的地方而实际中却“不义务”的境地,也是导致贫困地区大量适龄儿童留学务农的动因。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平性,要特别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当然,我们在强调教育投资的公平性的同时,不能以完全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既要注重教育投资的近期利益,又要注重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既要强化教育的社会利益与整体利益,又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操作呢?一方面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倡和引导社会渠道的投资,增大教育投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此外,为了使贫困地区教育摆脱困境,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生均经费标准。当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达到该标准时,国家和省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予以补足。保证公平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在资金分配上力求缩小已有的种种差别,至少不应加剧原已存在的不平等。我们应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大程度上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摘自《现代教育科学》

第三篇:教育学

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

——走进影片《小孩不笨》

看完了影片《小孩不笨》后,百感交集。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很滑稽搞笑的,但更多的是反映了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这一个过程主要有三大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在我就这影片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说到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影片里的一切就是现实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缩影。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便出现了好几个问题,例如:孩子长大了,怎么教?我们真的会教孩子吗?是不是有教不好的孩子?勤劳和努力就不笨吗?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很容易回答,在行动上却很难与说法一致。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教导呢?

影片中的“Tom”说到“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其实它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多么深刻地揭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本点在于: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影片里的话说得好“大人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二、父母只看重成绩,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如影片中的Jeery,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妈妈”就不再允许他去参加班级上的活动;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们做得对,挨骂,做错,更加挨骂,即使做得好也不会没得到半句的赞赏。影片中的Tom是写博客的高手,得了大奖,“妈妈”不但没有赞扬,还骂了Tom。影片里中的Jerry说了“说什么都会被骂,慢慢变成哑巴。”

四、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在影片中,Jerry送给他的爸爸的生日礼物竟然是爸爸在黑夜中的身影,因为看到“爸爸”的时候总是在晚上。有一天,问题都陆续出现了。Jeery偷钱,Tom因为涉及抢劫被勒索而去偷弟弟的钱。其实Jeery偷钱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他的演出。与“Tom和Jeery”物质丰富相对的,生活上贫苦的“成才”也有其不幸,从小就被他父亲打,试问,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成长能不受影响吗?答案很显然了。但实际上,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因为“成才”被学校开除了,他为了求别的学校接收“成才”,连ABC都写不好的成才的父亲写了163封英文信给新加坡大大小小的中学,只是为了求其它学校愿意给成才上学的机会。

再次说到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师们的教育。影片中的学校将学生们分成两类班次,一类是快捷班,剩下的是普通工艺班。显而易见,快捷班的肯定是被看好的,有前途的;而工艺班的是无可救药的了。学校是一个教育基地,其主体就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其实工艺班的不是笨小孩,而是老师们认为他们是笨的,放弃了他们。在家里没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也挨老师骂为“烂苹果”。校长一味地重申“According to the law”,冠冕堂皇地在礼堂公开鞭打学生,在媒体前公然说校长有鞭打学生的权利。被鞭打的学生在皮肉上受到的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受到了摧残。学校是借着“校规”这个幌子对学生采取极端的惩罚手段。影片中教华文的老师大骂学生是“烂苹果”。“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是谁让我们烂的?”学生的回答不得不让作为老师的深思。其实华文老师是爱学生的,他自己出钱给学生买字典,希望学生能把华文学好;华文老师还经常帮学生们补课。可为什么在老师付出爱的实际行动时还是没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呢?是因为老师从来没肯定过学生们,成绩进步了没被表扬,成绩不好就会被骂。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鼓励学生不断向前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老师的教育目的是对的,影片中的华文老师一再强调对学生这个个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是在对待采取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对应学生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中从一个小角度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影片中的“成才”和Tom因为凑不够钱给勒索的两个冒牌警察,想到了去抢老奶奶的项链,当他们拿着抢到的项链奔跑时他们迷途知返了,以为回头把项链还给老奶奶就没事了。岂料引起老奶奶身边的群众的一致质疑“还了就不叫打劫吗?抢了就是抢了,把他们抓起来,交给警察”。我们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群众们能够宽容一点,宽容两个已经知错的孩子,就不会引起慌乱,就不会在慌乱中有一人死去。血的教训是如此深刻,可这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有个性化。”孩子们承受着太多大人施加的压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回到家里还是成绩。在成人看来成绩好才是王道。如此一来,很多的孩子并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只认为学习是对他们的一种束缚,所以会使孩子们产生厌恶学习。作为学生,厌恶学习意味着恶性循环要诞生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父母不喜欢,所以厌学;因为厌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更加看不起,父母变本加厉地指责,所以厌学……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影片的后来,家长们醒悟了,懂得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沟通和关爱。老师也醒悟了,懂得学生需要什么—肯定和鼓励。影片中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很好地说明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去挖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师赐教。

第四篇:教育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

1、普通高校

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中小学校

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

3、出版社、报社

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4、政府单位

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级学校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信息化时代下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和方法问题、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际课程教学理论及流派的系统梳理和介绍等内容的研究。该学科重点培养高层次的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与管理、以及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包含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社会学、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的传统与变革等研究方向。

第五篇: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5.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它是当时建立的一所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机构。

8.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9.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0.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11.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12.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全部改为学堂,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终结。13.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4.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年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5.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16.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18.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为德国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威廉 冯 洪堡,1801年创办时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确定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为办学方针,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1877年将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合并创办东京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

20.高等教师专业化: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1.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和设想。2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2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25.1989年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7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7.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10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28.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9: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所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各有其特殊的任务,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几

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整体作用的有机结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为智育、体育、美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与提供发展的动力,智力是核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体育卫生、审美感受和艺术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体育为其他诸育的实现提供健康的生理条件,美育则起着协调身心发展,把德、智、体诸方面引向和谐的精神境界,按照美的原则来发展人的素质,使人享受人生的乐趣。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自由的发展.31.高等学校课程分类:P128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2.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P13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3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34.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学历)

35.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

36.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37.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P149教学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38.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P161: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9.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方法

40.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相关的器材和场地、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1.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优异

42.诊断性评价: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43.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44.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45.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P188: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46.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整体素质要求: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等。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48.如何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P224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9.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50.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构成51.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52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P25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

53.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54.高校校园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55.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

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

56.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7.精神文化的特性:P273品格特性: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性: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性: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58P277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2)以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3)以传统道德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1)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校园设施的现代化(2)努力营造,提高软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文化组织具有两个层次: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组织机构

59.高等教育国际化: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60.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与构成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

61.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既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62.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307:(1)高等教育的国家化:跨国家、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主体构成多样化、筹措资金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高等教育的终身化(5)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63.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316:(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重构---素质教育观(2)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更新---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下载教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教育学的发......

    教育学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 2.17世纪队班级授课制给予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教师应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

    教育学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

    整理教育学

    2010级2班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要努......

    教育学

    教育学 1、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点: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产生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

    教育学

    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历史性、永恒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2.教育的现代特征 答: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

    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教学机智教师反思 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课程隐性课程 整合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合作学习学习迁移 教育法......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广义: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