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研,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
网络教研,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
一、网络教研的目的网络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只有将网络教研所取得的成果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体现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达到网络教研活动的目的。
二、网络教研的优势
无论是网络教研,还是传统教研,教研我觉得不仅是交流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交流我们的思想。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信息查询更简单,编辑资料更方便,发表个人观点更容易,相互交流更快捷。可以通过网络将我的教学设计及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由其他老师对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讨论,相当于过去的集体备课,探讨好的教学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完课在进行反思,也可以发表在网络中,大家集思广益,通过这么一节课,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我还将平时教学中好的做法和教学困惑、案例随时发表在博客里,征求他们的意见,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多。但是网络教研并不是教研的全部,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教研方式,网络教研不可能取代传统教研,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既要依靠网络教研,也离不开传统教研。
三、网络教研的工作重点
1、课程资源建设:
首先要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资源类型、适用范围、获取方式、使用事项等方面加强资源管理。比如:网络平台板块设计为:试题研究、精品课件、名师丰采、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说课评课、他山之石、教材解读、个性课堂、生活随笔。之后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教师、教研人员上传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如个人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课件、学案、试题等学科教学资料。
2、在线交流研讨:
利用教研论坛,组织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思考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进行交流、评析,各抒己见,形成案例;同时,由学科核心组推荐热点、前沿、有价值的教师日志,组织大家交流探讨。
3、教师专业化发展:
组织交流读书、学习心得,介绍自己正在品读、研读的书目,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同时,推广教育教学前沿知识,鼓励广大教师链接或转发其他网站的比较前沿的文章、观点等。
四、目前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1、教师由于日常琐碎的事物缠身,对网络教研缺乏充分的认识,有效的深层次的教研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
2、参与论坛发帖的使用方法还不够娴熟,还有替别人发帖子的现象,网络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需加强培训。
3、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之间还缺乏思想火花的碰撞,争鸣不够。
4、研讨局限在组内教师的横向交流,缺乏与它校老师的纵向交流。
5、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从别的网站复制一下教案,然后通过粘贴变成自己的教案;有的老师草草了事,两言三语完成任务;应付检查,我行我素,自上自的课。如此种种,我认为,老师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备课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那只是穿新鞋走老路,从一种复制改成另一种复制。而且从人力还是物力
上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五、网络教研采取的措施
1、制度先立、形式创新是教师参与教研的前提,内容需求是吸引教师参与教研的核心。
2、积极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对于部分老教师,安排懂技术的年轻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指导。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硬性规定所有的一线教师必须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首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储存,把自己每天的心得体会,好的做法和教学困惑、案例随时放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或者是教育随笔中,将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及时进行交流。时间越长所积累的资料越多,经验也就越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相信大家坚持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2、每次参与的主题,不仅仅是量的制约还应该有质的内涵,不能是为了完成每个主题发两个帖子的任务,而要真正的参与进来,只要用心思考,进而才会有收获。把网络教研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纳入常规考核之中,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网络教研的有序开展。
3、好的教学设计都要付于实践,要把每个活动想细了,不能走过场,不能为了讲花哨,看似热闹的一节课,学生究竟能力能得到哪方面的提高还有待于思考。要针对不同的学情来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4、每次网络教研活动要提前看主备帖,积极上传发言。
第二篇:网络教研
走,网络教研去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网络教研的推进仍需必备条件之一是观念,即是对网络教研的认同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如今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青睐,它不是网站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网络教研需要的是发挥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广域地开展教学研究,拓开思路,碰撞思想,激发教育智慧,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状态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材料 网络教研 [正 文]:
一、同课异构,预热网络教研。
网络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同时网络平台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了网络,许多人都习惯到网上去找资料,但往往迷失了方向,成了东拼西凑的“杂家”。因此在迷失自我前要先有自己的思想,“同课异构”就成了网络教研前很好的一种预备形式。例如在:《统计》教学一课,这课看似简单的课例,在各自独立备课时有了各自的思考,“1.统计的前后关联知识系统在本节课的渗入。
2、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现实意义。
3、统计教学的课堂引导及组织教学。
4、统计的作用拓展。
5、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是灌输式,是引导式,还是体验式等等,如果更加有效的融合?在大家对教材的理解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利用网络平台互相研讨,这时的网络教研就不会只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了。
二、更新教研模式,网络教研渗入常规教研
每学期学校都有一个教学计划,每个教研组首先要根据学校的计划做好教研组计划,教研组计划有教研组的特点。每学期计划中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同小异,除了部分是学校的工作布置外,我校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主要是:
1、个人理论学习,学习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专业学习等;
2、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开展“教研组展示课观摩活动”;
3、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一般分年级进行“校内教研组小组展示课”活动。
4、学校对外公开课、学校内青年老师比赛课;
5、学习相关教育著作,研究名师的成长。
6、老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老师到外校参观学习;
7、写出总结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从上计划中体现教研活动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行事历做好各项计划、布置任务与要求——集体备课——科组内听、评课活动——外出交流、区、校及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常规检查——考后情况分析——总结反思。学校教研计划中
有“教学常规工作突出体现在“备——教——改——辅——测——研”等环节”,在具体实施中,教研活动内容、形式与时俱进不够,活动缺乏新意。大部分教研活动属于常规教研模式,全员集中听课、评课,部分老师“唱戏”,另一部分老师“听戏”,时间到结束完成任务。
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开展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哪些活动移植到网络教研中去呢?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网络优势来开展网络教研呢?
我们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安排,老师可以从学校科组的网页中去浏览;教育教学的信息和教学文件、教学材料等网上传输或查找;各种活动的通知和获奖公告和学科活动等在网上公布;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整理后网上发布达到共享;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可通过网络讨论;利用网上资源共享能节约备课时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和专家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专业指导对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作用;考试的信息、专题研究、小学数学研讨材料等多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发挥作用。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发出最及时的教学研究信息,真正体现了网络为教学为教师服务的功能。
学校对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视的。学校的计划中突出表示多种形式地开展教研活动,不但校内备课组为主的听评课的开展,还有近期的全县优质课、送课等几项较大型的教研活动,另外就是外校的公开课活动日的教研活动。出发点和用意都是为了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能力。主要教研形式是:备课、磨课、试课、公开课、听课、评课、课程资源和研究材料的传输等基本形式。以上课为中心、备课准备为前提、课后研讨是提炼,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为目的。
在问卷中对问题的提出:“参加区、市级教研活动(研究课、比赛课等)热情”是积极的、“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热情”是愿意参加的;“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感受(本项可多选)”是“能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对进步或成长有较大帮助的”;“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内容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各类公开课上课、备课、教材分析、研讨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参加理论培训”;“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形式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课、备课组集中听、评课、网络教研”。在近期开展的“汉丰二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很多老师踊跃参加初赛,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打破了学校预设名额,教研热情很高。
如果把各种类型的研究课作用一个课例研究,常规教研中渗透网络教研,变更教研模式,变集中交流为异地教研共享集体智慧,打破时间限制,扩大资源容量,增加教研空间,省时省力省经费,灵活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不离研究一举两得双丰收。
三、改变供给不足,做强做大教研。
网络教研是网络与教研的有机组合,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网站归网站,教研归教研,不是网络教研,也不会有理想的常规教研。网络教研是日常教研的支持、放大和创新
改造。独木不成林,拆除区域、校际壁垒,人人参与,是教师提高的途径,也是网络教研的源头活水。
网络教研的平台非常丰富,门槛其实也很低。在多年前,我们会为找一件有独特要求的素材而绞尽脑汁,现在自己没有的,只要在QQ群中、论坛上一呼,就有不少热心人会来帮忙,相信没多长时间就会解决问题。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网络教研。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网络教研改变了各自单兵作战的困惑,为做强做大教研提供了可能。
四、合理分工,保证网络教研顺利开展。
网络教研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在做教研,而且在创造着团结合作、平等对话、催人奋发、促人反思的教研文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从而可以保证网络教研的有序性、有效性。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这些都是日常网络教研的形式,特别是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调动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快,可以说是跳跃性的思维,往往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一问题有来了,问题比较散,随意性大。而更有针对性的就是专题的教研,这种形式在现在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中较为常见。这就需要一个组织者或发起者,大家就一个主题进行专项研究,队员们就各自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先一起进行教材的梳理、分析,然后分工,有的主要进行课题的总体流程设计,有的进行相关课件设计,有的进行资源的收集整合,有的进行课例设计的预设及反思等。正因为有了合理的分工才发挥出网络教研的最大功效,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五、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网络教研是教学研究的又一新的课题,网络教研是一个有别于常规教研的教学研究方式,网络教研势在必行。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利用各种传输功能(如网页、QQ、人人通、博客等)达到教研目的。网络教研优势在于:
1、跨越时空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近两年来县、学校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比赛课、优质课、“一课二上”研究课、对外公开课等课型的听、评课活动,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要求年级老师参加,但由于加上课时负担较重教学压力大,一些老师们对此类活动有不情愿参加的看法。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
2、信息容量大和方便快捷。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老师们平时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信息,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靠原始的传递方式发送教学设计、各种试卷、课件、课程录像以及各地各校的各种教学信息,不但传输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3、异地交流达到群研聚合,共享集体智慧。
由于受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交通条件、经费支出等限制,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开展教研活动,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基层教学教研情况。
通过网络教研,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可以在异地参与讨论并指导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通过网络教研,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普通的教师、学生之间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提高老师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六、个性发展,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
如果网络教研只是一味强调共建共享,那出来的成品将会有局限性的,或者会被共性所定势。就拿美术课来说,让所有孩子依葫芦画瓢所画出来的画是没有活力的,定势的线条和色彩也会禁锢孩子的想像力。所以各学科的教研都是要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一个人也应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要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帮助他们构建有自身特点的个性知识结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在共性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升华,为我所用。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教师们共同研究了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但是在作业及展示活动这一环节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共享动画。在条件有限的学校用老式画画和手背凹凸的的形式同样也能生成动画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网络教研正在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时代魅力,它不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而且还把一部分积极上进但苦于无学习机会的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了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让不了解网络优势的教师接受了新事物,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进而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相信每一个深入参与到网络教研之中的老师们都会深有感触。
第三篇: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小论文
张雷夏
网络跨越时空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教研不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影响,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得到了提升。我与网络亲密接触,从此,网络让我领略到新课程的广阔天空。网络教研给了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用的教育经验。
网络确实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交流的途径。自从接触网络之后,在那里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有关教学资源。通过参加论坛教研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动力大增。网络教研是我们教师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精神滋养最好、最便捷的平台,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抛却现实工作中被动的、被管制的拘束,在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让思想飞翔、使精神充实。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结交心灵的伙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留下自己的心声。讲课前我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设计,择其优者纳为己有,揉和各家所长设计出我的教学设计,拿到课堂中试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讲课很投入,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热情高涨,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活动,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网络教学研究带给我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正在不断地提升着我的教学水平。网络教研让我学到了一招。
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利工具。开展博客教研,不仅可以解决困惑,满足欲望。而且在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启发了教学思维。博客教研确实让我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总之,在这一学期中,由于教研教改,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比如教学上与学生交流较少,致使个别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网络教研”小论文
赵春燕
教研工作无论在个人的教学中,还是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搞好教研工作是提升个人素质的保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走教科研之路,走出自己的特色,真正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研究的教科研课题,坚持不懈的研究,才能使自己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博客让我富有,让我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试着对别的老师的文章进行点评,虽然只是寥寥无几的几个字,但它让我找到写博的自信。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一线老师,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我将网上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个不断转换的过程中,我逐渐成长起来。我养成了经常看拜读别人的博文,也试着去评论别人博文的习惯。由于每个教师所处区域、阅历和水平的差异,所撰写的文章也就不同。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积极挖掘教学与训练中的素材,通过提炼加工成为撰写博文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组稿上传到博客里及时得到圈友的点评,从中得到指导和帮助,也为后来的写博做好铺垫。通过博客教研,定时间参与一些圈子学术和话题交流,使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难问题得到专家的解答,即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回应育质疑,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实践表明,教研博客的建立,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网络上记录和发布着个人的工作、思想历程;教学研究、记录个案、反思教育和讨论问题,在网络教研互动中,可以不受地域界限进行探讨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实现深度沟通与碰撞,使教师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去转变。
“网络教研”小论文
高世芳
从教二十年,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比较多了,很少去钻研、去学习了。刚刚接触到电脑,觉得很新鲜,常常玩一些虚拟的游戏,偶尔也看看新闻,查查资料,但慢慢的觉得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很是不理解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自从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后,我才真正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歌词的含义。
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在各个教育网站上,在我们的成长博客上,集结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线教师,教学骨干、教研员,甚至教育专家一切研究都是为了应用。网络教研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一门新开设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其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积极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
说真的,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和那些天南地北热爱教育的朋友们倾心交往。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我在这里获益匪浅!网络教研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
以前我的学习总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我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我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我经常访问别人的博客主页,并且认真阅读同行们的文章,领会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同时也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这样,经过阅读、分析、思考,我的教学思想不时地与各地的朋友得以碰撞,教学研究的兴趣和习惯也慢慢的养成了。在这里,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
“网络教研”小论文
项智敏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教学这些科目的教师来说,知识的局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最快途径就是集体备课。新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集体备课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集体备课只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感情等等。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已势在必行。
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单调和枯燥的生活,解决了以往教师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困难,由过去那种“独学无友”封闭成长状态,进入了“自主开放、协作创新”发展境界,我自己的能动教研意识得到加强,业余时间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和同组人共同研讨问题,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了。网络教研改变了我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到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咫尺天涯的成长在跨越时空的环境中启航,困惑与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产生了闪光。
网络教研在我区虽然是才刚刚起步,但通过启开的这扇窗口,我们已看到了那秀色可餐局面,它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景将是明朗璀璨。
总之,与网络教研为伍,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与网络教研为伍,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网络教研为伍,我顿悟我们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与网络教研为伍,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谛,一天天实现我的追求。我明白,要走的路还很长,要解决的教学困惑还很多。但我有信心在这种和谐、共同研讨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学科理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愿与网络教研共成长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闫俊美
怀揣着一种感恩的心境,肩负着一份厚重的责任,我静下心来,细细想想,网络教研的产生,它如一股春风,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感谢网络,是网络让我把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回想过去,自己走过了一条忙碌而充满收获的路,这其中有成功的欣喜、有挫折后的困惑、也有峰回路转的激动。
当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屏弃陈旧的教育观念迫在眉睫。这时,网络成了我补充能量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教育新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一些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更会给我以深刻启发。当然,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自己撰写论文的一种参考。这是我与网络的初次碰撞,我与网络有距离,仅仅是在学习网络。我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我不断地汲取营养,伴随着知识的丰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心间,每当我置身于网络教研的汪洋大海时,我感受到了不老的激情,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教研热土。觉得自己才真正走进了课改的深处,教研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通过网络教研,我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提高。我想,我还要更多的参与网络教研,让它真正成为我专业成长的沃土。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
网络教学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作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在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成果。真正完善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习的诱导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的辅助者、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的激励者„„ 同时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和创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亲兄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会有思维的创新,也就不会有教学的高效益。
在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的过程中,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篇:网络教研
口语交际课程的开设,让学生除了在阅读教学的学习中能借助老师的问题有效发言,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外,又是一个专门的练习说话,学会说话的课程。
同时,这样专门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为老师们提出了教学上的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怎样给学生创设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课程的环境。有时候,老师给学生一个可以说话的环境引导,有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跑题了,和我们预设的主题不符。也就是不会围绕中心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在我们教学中普遍发生,希望通过解决好这个问题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们作为低年级老师,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在此简单的交流一下,也希望得到教研员老师和其他学校老师的指正和建议。
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最初培养的是学生说话时的态度、表情要大方、手放身体两侧、有正确的站姿再讲话。其次,要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二年级的口语交际,除了这一专设的课程外,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伺机在提出的问题中,巧设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利用阅读环境练习交际和说话。乃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借助每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交际,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在学生说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正确表达方法。比如,我们学生有一些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上有各自的特点。有一个东北来的学生,学习很优秀,可是在说到中午的午餐是不是都吃完的时候,总会说:“老师,今天的饭我都吃liao(三声)了”。其实是因为她总是吃的很少,老师每次都给她盛的不多,但要求她都吃了。都吃完了她就会和老师这么报告。其实,她是想说“老师,今天的饭我都吃完了。”这样好的教学机会就能在生活中得到好的实施,这个时候的纠正能让她在下次的说话中得到练习。不是能很好地让学生深刻记忆,并学以致用吗?
希望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程能在老师们的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第五篇: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邵主任在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重大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校本教研会议邵主任讲话ppt.ppt)
来源:课题办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在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邵水潮
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及学科负责人:
大家好!今年5月初,省教研室召开了校本教研实验校工作的启动会议,时隔半年之后,我们再次相聚郑州,又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我心里非常高兴。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的开题报告和专家讲评;二是分组交流,每个参会的实验校都将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三是典型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及专家的点评。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将围绕校本教研这一专题,交流经验、澄清问题、启发思想、明确方向、谋划未来。按照我们的工作计划,未来半年内,每个实验学校都将参与申报和实施子课题的研究,每个学科共同体都要组织一次区域性的校本教研交流会;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的教研格局。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将举行一次全省性的经验交流会。因此,希望每位参会的同志都能认真开会,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贡献智慧,通过对开题报告的分析、对兄弟学校经验的学习,梳理出本学校、本区域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来。
为了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并为本次会议作准备,从上个月开始,省教研室各个学科的教研员陆续到实验学校做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既收集到了许多典型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很多学校对于什么是校本教研弄不清楚,汇报的内容和提交的材料与学校的工作总结没有什么区别——“校本教研成了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鉴于这种情况,以下我从课题开题和研究实施的角度讲四个问题:(PPT第2页)
1.为什么要申报省厅的重大课题 2.校本教研是什么 3.校本教研有哪些形式
4.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预期成果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欢迎专家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我们为什么要把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工作并申报省厅的重大课题?(PPT第3页)
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在其“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同年12月,教育部在上海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并在全国确立了80余个校本教研建设基地。自此,校本教研迅速成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和课改推进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2012年8月,国务院在其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再次强调“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培训的一条重要路径。用原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的话说,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举,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基础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二)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教研工作品质和效能的需要
近几年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直把校本教研作为全室的工作重点之一。2010年出台了《关于申报河南省中小学校本教研实验学校的通知》(豫基教研字[2010]20号);2012年2月公布了61所“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并出台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建设管理办法》(豫基教研字【2012】3号);2012年5月召开了全省校本教研实验校工作启动会议。
在两年的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对校本教研的概念理解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没做好;(2)缺乏有效的校本教研的交流机制,闭门造车,经验的再生能力差;(3)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论文、课题做了不少,但是课堂中的真正问题却没有解决;(4)部分学校工作不力,重点培育学科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基础薄弱;(5)校本教研的本土化不强,没有基于本校的资源展开;(6)缺乏专业引领,萝卜炒萝卜,研究的品质很难提升等。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工作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效能,2012年6月,我室申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9月份,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教教科(2012)844号],该课题被批准为重大课题。这更坚定了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实验学校为“支点”,借助重点培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等策略构建全省校本教研网络,提升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水平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本课题的顺利展开,对探索校本教研的省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校本教研是什么?(PPT第4页)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对校本教研的定义,它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它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并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而言,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校本教研是扎根于学校的。它不是发生在学术研究机构中的书斋式研究,而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研究,是扎根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性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实践性、参与式研究。其研究的问题在学校、研究的主体在学校、研究的重心也在学校。
第二,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虽然大学教师和各级教研机构的人员也会介入其中,甚至起到重要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但是,他们只能是辅助的作用,而一线教师和校长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校本教研的主角。以学校的社团活动为例,如果我们仅仅介绍学校里有哪些社团,开展了哪些活动,还算不上校本教研;只有把着力点放在教师是如何指导社团活动的,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才称得上是校本教研。
第三,校本教研的对象应是教师在教学中感知发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正如在座的刘良华教授所说:“校本教研的基本精神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校本教研属于应用性研究,它关注的不是宏观的原理性问题,而是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和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三、校本教研有哪些形式?(PPT第5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校本教研的实践形式分为三个层面。
(一)个体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而在我们看来,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可以说,名师无不是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师德楷模于漪老师就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她教《春》这篇课文,连续3年用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每次都在教学之后记录下授课的得与失,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她的教学技艺就是这样“炼”成的。叶澜教授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校本教研又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平等性和协作性。但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之间往往壁垒分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说,缺乏密切的同伴互助和有效的专业引领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因素。研究证明,一项职业成为一种专业有七个标志,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强有力的、联系紧密的专业组织。医学专业有会诊制度,法学专业有合议制度,我们教师当然也不应该只做“孤独的舞者”。
(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从学校层面来看,校本教研可以分为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等三种形式。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其实践形式包括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界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载体,其内容包括读书、读图、读人。而在我们看来,这三种形式其实就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一样,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课例研究是一个核心抓手,课题研究和阅读都是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服务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本来打算在这次会议上安排一次听评课活动,考虑时间和场地所限,最后决定在课题启动后组织专门的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希望大家在这一献计献策。
(三)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在区域层面推进校本教研方面,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领衔的教育部重大项目——“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取得了许多经验,他们在四个区建立了一批校本教研的实验性示范性扎根学校,根据教研任务的需要探讨了校本教研的多种组织形式。应该说,这些经验已经触及到了校本教研的核心问题,其经验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可惜的是,尽管这些成果在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甚至全国各地的项目单位也没有真正认真彻底地消化和吸收这些成果。之后召开的几次全国性的项目研讨会,其议题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游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项目成果的影响力。
而除了上海之外,由省级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实施的经验极为少见,省级教研部门大多将自己的功能定位于管理和驱动,还没有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的功能,教研员的研究能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就此而言,我们在座的各位所进行的这项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和工作推进的思路、方法和预期成果
(一)推进思路(PPT第6页)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有力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在整体的研究思路需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处理好两种关系、遵循两条研究路线、利用三种研究方法。
“把握一个抓手”指的是组织好子课题的研究。为了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我们确定在总课题下设立若干子课题,本次会议提供的子课题研究题目的指南仅仅是一个提示和参考,正如我们所强调的,校本教研不是别人让我做什么研究,而是我们在教学遇到了问题,需要提供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鼓励大家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实际自主确定研究的专题。子课题被批准立项之后,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研究任务,省教研室将会颁发结题证书。明天上午,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做具体的安排。希望各个学科教研员和实验学校认真研究开题报告和课题指南,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积极申报子课题。“处理好两个关系”指的是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平衡兼顾好重点培育学科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校内研究和校际交流的关系。为了便于指导和联络,在过去两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实施了重点培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策略。每个学校确定了一个重点培育学科,这次参会的就是校长和重点学科的负责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校的所有工作就是仅仅围绕这个学科而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其他学科置于校本教研之外,那样必然会造成重点培育的孤立,“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实施重点培育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用重点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让重点学科成为整个实验校校本教研的急先锋和领头雁。请在座的校长、学科负责人和省教研员务必理解这一点,在立足本学科研究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
如上所述,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研究。因此,实验校内部自身的发展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时候,我们学校内部遇到的问题,可能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与兄弟学校联合攻关、形成合力。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彼此鼓励,这样在跋涉的路上才不会觉得孤独。这就是组织学科共同体的价值所在。但我们不能把组织学科共同体作为研究的目的,它只能是促进实验校建设的一种手段。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梳理出两条研究思路来,其一是实验校内部的问题解决路线,其大致思路如下:(PPT第7页)
其二是学科共同体的研究路线,(PPT第8页)
其大致思路如下:
(二)研究方法(PPT第9页)
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已有的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探讨校本教研的本质并确定推进的策略;用行动研究法进入学校现场、深度参与到研究中;用多案例研究法实施并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PPT第10页)
1.开发出一套从省教研室到实验学校的一系列有效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2.利用各级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作用,培育一批优秀的校本教研实验校和区域性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3.建立全省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4.形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
5.形成若干套优秀的校本教研课例集和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安排(PPT第11页)1.前期调研
这一内容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
2.第一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开题报告会
任务描述:组织第一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课题的开题报告会。议程包括:课题开题报告会;校本教研典型经验展示;以学科组或地域为单位分组讨论研究计划;发布子课题。
预期成果:课题开题报告书;课例光盘;论文集;修订各个学科研究共同体的研究计划。
负责人:李海龙
截止日期:2012年11月30日 3.各学科共同体的第一次交流研讨
任务描述:各个学科分别组织校本教研的交流研讨会,原则上至少本学科的实验校都应参与,汇报交流校本教研的经验或子课题推进的。研讨会可邀请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到场观摩。
预期成果:会议报告、课例、论文 负责人:赵阳
截止日期:2013年5月
4.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任务描述:组织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内容包括:典型经验展示;分片区的交流研讨,展示子课题成果、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推进的思路和方向。
预期成果:中期研究报告、课例、论文 负责人:杨伟东
截止日期:2013年10月20日 5.各学科共同体的第二次交流研讨
任务描述:各个学科分别组织校本教研的交流研讨会,本学科的实验校都应参与,汇报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或子课题成果。研讨会可邀请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到场观摩。
预期成果:会议报告、课例 负责人:李海龙
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 6.第三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任务描述:组织各学科校本教研共同体第三次集体交流,内容包括:典型经验展示;分片区的交流研讨,总结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各个学科校本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报告、课例集、论文 负责人:邵水潮
截止日期:2014年3月31日 7.接受结题鉴定
任务描述:讨论并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 负责人:申宣成
截止日期:2014年4月30日
同志们,以上我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着重介绍了校本教研的理论观点、发展现状及实践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安排。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的必要性,希望同志们在会议之后,根据工作要求和课题研究步骤,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积极行动,深入研究,加强交流,使我省的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实现工作和研究的双丰收。
谢谢大家!(PPT第12页)
学校教研工作浅谈
(2009-10-02 11:28:11)转载▼
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研究课标,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活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吃透了课标,读懂了学生,正确的理解了新课改理念,学生才能得到全里面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可见,教研工作非常重要。它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并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依赖与教研而提升,没有好的教研,也就没有好的教学成绩。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学校应把教研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与教学共同发展。而当前学校的教研工作还存在两个“认识”问题。
一、学校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
各校对教研工作认识不同,以至于各校教研工作开展情况不同。有的对教研工作认识十分充分,深知它的重要性,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特色,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教研工作认识不足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没有一个长期教研计划,教研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是一团死水。
二、教师认识不足,是开展的关键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直接的受益者。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大部分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足,恩师只是听听课而已,有的连这也不愿意参加。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啃啃课本,抄抄题学生做做,其他的就没有。要讲一堂公开课,得费很大的劲。我们若不去好好学习,又怎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讲课非常精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只有一位学生低头看自己的东西。课后,老师问那位学生为什么不听讲。那位学生说:“我爸爸是你的学生,你讲的内容和所举的事例,他都做了笔记,我看他的笔记就行了。”老师哑然。这位教师尽管课讲得精彩,但他的知识已经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因而算不是一个好老师。老师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的潮流,及时充电,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怎么能培养新一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以教研为新的突破口,开展好教研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开展好教研活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激发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要想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完善的知道来督促二胺彩虹。各校可以根据新课改,“岗位大练兵,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校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来保证它的完成。首先要确定适合本校的校本研训的内容和课题研究的课题,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其次,学校应改变评价教师的标准,通过评价,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能单一的以教学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学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教学成绩短期难见成效,关键是否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新型的教师,不仅教学成绩要好,更要看他的教研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是否有新的突破,形成的教学理念。教研能力更是一位教师内在综合素质的体现。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知道来保证教研工作的开展,服务于教学,把教研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开展好教研工作,打造学校工作的新亮点,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的提升。
二、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全员积极参与
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教研氛围,在学校工作中认真落实好学校的教研计划,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为这项工作的一员—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学校教研活动中。这并不是为了学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特别我们正处于课改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必须认真的学习、研究我们的教学,不然就会被这场革命淘汰。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教死书,这样不会有什么效果,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我们每位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认真的研究。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校本研训,听课评课,听课反思,教学反思,读后感,课题研究,网络交流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在活动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教研型教师,从而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教研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落实好。学校要高度的重视,突出这项工作,这是开创现代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点,新的亮点,是打造学校品牌的着力点,确实提升教师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