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

时间:2019-05-13 08:3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

第一篇: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

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吸

——读《守望教育》有感

滕州市墨子中学颜雯

曾读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教育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星空,他们能更多地为教育的前途和未来去思考和奋斗。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而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我常常看到了这样的人。《守望教育》一书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暂且不去介绍作者,首先想谈谈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思考和领悟。《守望教育》既讲述了教育的理论知识,又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情感。这本书总共有六辑,每一辑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他独到的见解,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用心做教育的好老师,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好校长。从他一次次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中,从他匆匆忙碌的身影里,我知道了什么是敬业,我读懂了什么是教育。

在这本书里,对教育,作者不是在高瞻,亦不是在远瞩,而是躬身耕耘于教育的田野,漫谈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中一个教育者的所得,所惑,所窘。用心做教育,用心审视教育,每一言都植根于鲜活的教育现实,浸透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育本真的深度思考和冷静剖析,拿到这本书时,有一种心情;读完这本书时,有了一种心事:我们也

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但此“耕耘”非彼“耕耘”也!

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是要充满爱心。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一个个扣动心弦的真实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爱与教育的关系,并在《用心做教育》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总结:“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唯有爱才能唤起学生的爱,用爱构筑起来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教育,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了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其实哪一个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呢?尤其是那些家庭特殊的学生,缺失了爱,更容易造成性格的偏颇。所以说要做好学生工作,就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只有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爱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希望,才能开启学生稚嫩的心扉。

教育是一方净土,教育事业是宁静的,其效果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平常心,多一份坚持,潜心于其中静待花开。书中指出,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好高骛远,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不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世界中独守一份心灵的宁静,正确对待生活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用平常之心守望教育,多一份坚持,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坚持,就多一种机遇,多一份坚持,就多成就一个孩子。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有关于这两方面的论述书中讲的很生动,而作为满建宇校长身边的一名普通老师,我在现实中一同见证着这一切。作为一校之长,经营着一所有两千多师生的市直中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极其繁杂的,每天有应接不暇的检查、参观、培训、会议等事务,但这并不耽误他走上讲台,站在教学的第一线亲自主讲一门校本课程——《墨学》;并不耽误他去课堂上听课,并与各科教师一同参与学科研讨;并不耽误他走进餐厅和学生们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不耽误他走进宿舍帮孩子们扯扯滑落的被子;并不耽误他亲自阅读每一封学生来信,用心回复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并不耽误他无数个夜晚坐在电脑前,审视一天的所作所为„„

教育是一次次弯下身子躬行,是无数次前行中的憧憬;教育是每一次失败过后的重新站起,教育是每一次成功过后的新起点再度远眺;教育是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教育是深度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教育是面对学生犯错时的耐心教诲,教育是面对学生成功后的真诚激励;„„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诠释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守望,守望教育这片芳草地,守望教育这份宁静的心田,站在教育的田野上努力地播种、耕耘、收获,如满校长希望的那样:“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有这样致力于教育的人,这样融深于教育,孜孜不倦,一面耕耘,一面端详,一面慎思,我们还怕孩子没有未来?学校没有明天?教育没有方向吗?

第二篇:人类学家在田野上(推荐)

学习人类学家在田野上的感想

我在2011—2012下半学年选修了《人类学家在田野上》。刚开始选课时,只是一时新鲜,并没有多想。当时没上课还是一头雾水,人类学家在田野上?这是什么课程?会教些什么呢?这课程会让我了解到全新的一个方面,还是浪费一个学期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这个课程的学习。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领略了另外一片风光,原来学问还可以这样玩的。原来田野这么有意义。

田野调查大致概念: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早期的人类学家的确不情愿进行实地调查,大多根据阅读大量的文本、史料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因此,后人将早期的人类学者称为“摇椅上的人类学家”。美国传统上第一次田野调查,是由号称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Franz Boas)于19 世纪末在爱斯基摩腹地的巴芬岛(Baffin Land)完成的,这次调查的意义非常重大,博厄斯创立了一个传统,使参与观察成为美国人类学的基本要素。在20 世纪60 年代末,马林诺斯基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田野工作的新局面,这是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田野考察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既然我们大致了解了田野的定义及历程,那它到底是如何进行呢?田野调查的过程田野调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这是一段艰苦但又充满快乐的行程,在进行调查之前要规划好调查的步骤,不可任意为之。田野调查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前的准备、调查阶段、撰写调查报告、回访调查阶段、回访调查报告形成论文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前五个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确定调查主题

进行田野调查要有明确的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制定总体的调查计划,确保田野调查的顺利进行。

(二)调查前的准备 1.确定调查地点

选点对于成功进行田野调查至关重要,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即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本民族的其他地区差异较大。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三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可以了解该地的文化变迁,也可重新审视前人调查的资料是否可靠、准确。

2.查阅相关文献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熟悉当地的情况,熟悉该民族的历史、地理、部落或民族支系、天地系统、人文系统等各方面的情况。

3.制订调查方案,调查计划

在确定了调查主题和地点以后,在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订调查方案。调查法案主要包括:选题依据与价值、调查地点和对象、选点依据、调查点的基本情况、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跨度、主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调查路线等。

4.组成调查队伍,购置装备一项研究很难一个人独自完成,需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完成,这样才能全方位的考虑问题,调查小组最好有女性参加,便于调查婚姻或与妇女有关的问题。

调查的装备主要包括:地图、摄影录音设备、记录本、相关介绍证件、药品、生活用品等。

(三)调查过程

1.联系相关单位,取得当地政府支持进入调查地点。

2.查阅地方文献,采集基本信息进入调查点后要进一步的了解当地的状况。

3.试点调查,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后,要在当地典型的乡或村庄进行试点调查。4.正式调查,有了最终的调查方案,就要开始进行正式调查。在正式调查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法,在田野调查中,一般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即调查者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带着问题身临其中,去观察研究对象的生活。访谈法,访谈有两种类型,一是结构性访谈,即有严密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严格按照访谈提纲进行。另一种是非结构性访谈,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完成一系列艰苦的调查之后,要完成调查报告,详细的记录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在参考他人优秀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

(五)回访调查

在民族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几年之后要进行回访。有些事件是延续性的,一次两次的调查并不能把事件完全的记录下来,也有一些活动有了一些变化,需要在回访调查中予以补充。在回访调查中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改变一些旧有的观念,使自己的调查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田野调查的步骤看上去有些繁琐,执行起来又有它的难度,但是其意义确实意料之外的。田野调查能够让人类了解到最本真的文化。原汁原味,没有经过商业化的侵蚀,没有经过多次辗转,是第一手珍贵的资料。田野调查能够让我们寻到文化的根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文化飘摇的社会之中,没有重视自己传统文化,文化根基被人们淡忘。“哈韩哈日”风尚流行,没有自己信仰。因此,田野调查让我们了解我们的文化渊源,了解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让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近流行起来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能属于宽泛田野调查之列。《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这似乎让我们寻找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因此,这样火也就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啦。

但是实际上,田野调查并非总是美好的。田野调查有着它本身的道德问题。田野Robert M.Merson 曾将田野工作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研究者的假装与欺骗;另一方面是对被调查者的不良后果或伤害。

另外田野调查有其矛盾与困境,矛盾:其一, 调查时间的“长”与“短”;其二, 调查地点的“生”与“熟”;其三, 参与观察的“入”与“出”;其四, 深度访谈的可信性与有效性;其五, 研究预设的“悬置”与“利用”;其六, 研究目的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困境:客位研究和主位研究的困境人类学田野调查, 就像钟摆一样, 总是摇摆于上述矛盾关系的对立两极之间。追根究底, 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是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田野调查中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 成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论着重讨论的焦点所在。

通过人类学家在田野上的学习,我学习到了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及其意义。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感受了另一片科学的天地。衷心感谢老师给的这次学习机会。

第三篇:田野上的诗歌

以鱼虾为伴

用汗水滋养

素心一颗香人心

扮成人形吓雀鸟

剩下一株可救命

不要轻视她的一片叶

物尽其用仅有此物

远离流水

只爱雪花

在冰雪中成长

在高温中蜕变

把东西方不同的文明承载

馒头包子健康

面包汉堡可能致癌

不是逗你玩

绿豆

黄豆

红豆

黑豆

妙用不同

豆豆精彩

荞麦

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

淡出视线只是人们不识宝

没有看到她艳丽的花朵蝶舞蜂绕

玉米

青纱帐

排着整齐队伍把侵略的豺狼阻挡

背着孩子戴着花帽英勇顽强

击退敌人

奉献干粮

小康今天

我们也不会忘记玉米饼的纯香

五谷杂粮

各取所需

各取所爱

唯有珍惜粮食不能忘怀

第四篇:《田野上的白发》读后感

心而生一种微妙情絮,大千世界,我们理应感恩的事物不胜枚举。感恩窗外的阳光明媚;感恩友人的热情洋溢,感恩风铃的叮当作响,感恩。我以为,仅以我的一支拙笔是写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的,所以我仅想表达对于感恩母情的一番薄见。我想,人到暮年,两鬓斑白已不多见。但为爱染白的双鬓更值得我们感恩。

因此,每每读至“她的青丝是白发,是岁月所染。”我都会深思,如若没有母亲付出青丝,又如何能有我们的幸福?岁月无情,母亲飘逸肩后的黑发已无法挽回,唯一能够留驻,也应留住的是我们感恩的心。感恩“以廋的皮包骨头”的母亲,感恩“脸上任是慈祥的微笑”的母亲,感恩“被汗水湿透”的母亲,感恩母亲为自己付出的一切。“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浮,漂浮出我一脸泪花,漂浮出我一段回忆,”亦“飘拂”出我不尽的思绪。仍记得过往与母亲一起背诵《三字经》。

那时候,我是不识字的,母亲念一遍,我就附和一遍,读了不少知识懂得并不多。因此,每每读到动情处,母亲总不失时机地教育我。尤其是在“香九龄,能温席”那处,母亲流泪了,我问母亲这是很感人的故事么,母亲说是,她还告诉我,小学一年级时,她学着《三字经》上,为生病的母亲暖暖窝,可后来,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便偷偷地钻进母亲的被窝,想用体温驱赶寒冷,结果反倒让母亲为我暖冰冷的身体。母亲笑我傻,可眼角却分明含着泪珠。我仍是不解,却并没有多问,因为我不知道,以后我会懂得。

回忆至此,再读“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漂浮吗?”才终于领会,感恩即是要珍惜他人为自己付出的爱,也应努力付出自己的爱。正如歌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莫要待到失去才恍然,仍未来得及感恩。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不知是否与题相关,但我仅是想告诉大家,用剩余的每一分每一秒感恩吧!那是一位残疾的母亲,孩子总不愿亲近外貌丑陋的生母,虽然母亲一次次维护自己,关爱自己使孩子有些许感动,但这仅有的感动却因孩子的转学而化为乌。相隔千里,母亲对孩子的爱却丝毫未减。于是,母亲一瘸一拐,带着她从数十米高的树上采摘的野果,去隔着几座山的学校为孩子送去“爱的温暖”。孩子感动了,也才开始感恩母亲,但却不知早已来不及,母亲在第二次前来的路上坠下深渊,手里,还紧握着被鲜血染红的果子。是啊,“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一“吐着”满心的爱,我们应用一生一世去感恩的爱。

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自己一直都在感恩中成长,同样也在成长中感恩最重要的人——母亲。如果现在让我说什么是感恩。我会说:感恩就是珍惜爱,付出爱,为爱我的人。

第五篇:田野上走出了人生路

1995中国农技推广优秀征文二等奖文章

田野上走出了人生路

蔡亚港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54年4月18日出生在九龙江畔的一个村庄。童年时代,家乡贫穷落后,一直吃国家的返销粮。我当时就想,怎样使家乡的农田变得更加肥沃?怎样使父老乡亲们丰衣足食?将来能当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好了。

时光流逝到1972年1月,我离开了龙海二中,回家后有幸被党支部安排到团支部担任副书记,到青年农科所担任副所长,开始在1公顷多的实验地上钻研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调整生育期.改进肥水促控技术和病虫防治方法,全村粮食产量提高很快,1981年实现了“吨粮”。青年农科所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团支部被授予全国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队称号。

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福建农业大学组织福建山区中低产田协作攻关,1984年3月,我受聘派驻连城县隔口基点。当时我刚到而立之年,背井离乡单枪匹马从沿海到山区。我克服思家之苦,硬是凭着一股钻劲和热情,与当地农民.农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一道,开展量大面广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推广一套利用暖地气候资源的熟制.生育期.品种类型布局及克服沙漏田主要障碍因素的改良培肥措施,综合防治稻瘟病,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对策,114公顷示范田1984.1985两年累计增产粮食72.75万公斤。

1986年我从连城调派到武夷山,先后在北部的稍屯,南部的马埠头.溪洲.黄村蹲点,研究推广泠浸田垄畦栽培,中低产田改良增产技术和暖地温地交接地带单季稻田蓄养再生稻。1986-1988年中低产田规范化改良增产技术示范片,每公顷平均年递增877.5公斤,1987-1989年垄畦栽培示范片,每公顷平均年递增642公斤,再生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示范片连续4年每公顷产量超过1.2吨。我们总结的一套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我和大家一样,有可爱的小孩和知我疼我的妻子,可我给她们的太少了,我牺牲了天伦之乐,把天平倾向于事业。我自己患胃肠炎,1994年4月6日又跌交踝骨脱臼,我克服了难以承受的痛苦。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建设得富庶美丽,我的月薪只有家乡“三资”企业工人的1/2,我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人,但是我更爱自己的事业,独自一人在他乡异地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巡山汉子,在闽西北山区田野上寻寻觅觅了十一年。而且还接受了硕士研究生和大中专院校实习生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并为当地培养了不少“田秀才”和“土专家”。

武夷山为充实和加强农业科研队伍,鼓励自学成才, 要求引进,于1989年5月31日将我聘用为市农技站国家干部,1992年1月25日破格晋升为农艺师,同年9月调到星村镇农技站先任副站长,后任站长兼任经作站长。我立足岗位成才,经过山区十一年苦苦追求和探索,终于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参与的福建山区水稻中低产田配套增产技术研究,中低产田规范化改良增产技术研究和水稻垄畦栽培及其稻萍鱼体系技术开发,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牧鱼业丰收一等奖.省政府星火科技二等奖和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主持完成的再生稻生育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再生稻吨粮田示范等项目获地区科技兴农二三等奖和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福建农科院学报福建农业科技等刊物上发表39篇论文,先后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和地市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995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六部委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6月12日录用为国家干部。被南平市授予闽北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这些成果和荣誉记录了我在闽西北山区十一年的奔波与辛劳。

回顾往事,我深深体会到:人生只有不断地拼搏才会闪光;只有勇于奋斗才会发展。我没有上过大学,全靠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如果没有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是难以坚持的。

下载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站在教育的田野上深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田野上的青春舞姿

    田野上的青春舞姿 ——万州区龙驹镇太吉村村官张倩在村办公楼一个角落里,一位衣着朴实的带着眼镜的小姑娘正拿着针线缝缝补补些什么,地上还散落着一些稻草、塑料袋、光碟、五......

    在书香的田野上

    在书香的田野上 孩提时代便常常以书为伴,像伴着亲密的挚友。因此,我爱书,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满满一橱好书,是我心灵深处一片茫茫的原野,我自信那里面每一张书页,都拥有丰富的价......

    《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课”研讨教案: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设计之一 大福小学 郑俊芳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 (二)联系上下文,......

    《田野上的白发》教学设计

    《田野上的白发》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感悟亲情,理解母亲。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的线索 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合集]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

    田野上的白发阅读答案[大全]

    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田野上的白发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田野上的......

    青春和梦想,在田野上绽放

    青春和梦想,在田野上绽放 ——记石棉县丰乐乡蜡树村村主任助理黄小平文/范美佳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 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后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后感 假期里,我闲着没事,忽然想起假期作业,要让每个教师认真的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读过几篇后,就被同行的一句句朴实而真心的话语所吸引,甚至被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