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时间:2019-05-13 08:3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第一篇: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易公教育小编解读,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质,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科目。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内涵:技术与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教育技术发展

1、视觉教学

2、试听教学

3、试听传播

4、教育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二、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一)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媒体

1、媒体与教学媒体

2、教学媒体的类型

3、教学媒体的发展

4、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2、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二)网络教学资源

1、网络教学资源开发

2、社会性软件教育应用(Blog、Wiki、QQ)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洗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态

1、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

2、作为创设情景和自主探究的工具

3、作为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

4、作为构建知识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Webquest

附录:必读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教师资格证条例

4、《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精选)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

7、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二篇:特岗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大纲

特岗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大纲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1.教育技术内涵。

.2.教育技术发展。3.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4.教育技术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一)教学设计 1.需求分析。2.学习者分析。3.内容分析。4.目标分析。5.教学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1.教育技术基本观念。

2.教育技术基本要素与过程。‘ 3.教育技术中的教师。4。教育技术中的学生。5.教育技术中的知识与资源。6.教育技术应用与角色。

(三)教学媒体理论 1.媒体与教学媒体。2.演示型教学媒体。3.交互型教学媒体。4.过程型教学媒体。5.评价型教学媒体。6.教学媒体发展。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一)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特征。2.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3.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开发。4.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4.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二)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特征。2.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3.交互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三)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1.社会性支持软件类型及教育应用特征。2.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四、教育技术应用

1.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教育技术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3.教育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4.教育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h改育技术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特岗教师班主任工作常识复习大纲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与角色冲突 1.班主任是学岁产—.山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4.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四)班主任的素质与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内容

(一)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班集体的教育价值。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三)班级日常管理 1.个别教育。2.建立学生档案。3.操行评定。+一

4.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级危机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集体教育原则。4.民主公正原则。5.严慈相济原则。6.以身作则的原则。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2.激励法。3.榜样示范法。4.角色模拟法。5.暗示法。6.契约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内涵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

(三)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1.生命化原则。2.民主化原则。3.个性化原则。4.开放化原则-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

(五)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特岗教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复习大纲

一、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念。

果程类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4.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内涵。2.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f三,课程资源 „„:上-1.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的选择。2.课程组织。3。课程设计模式。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内涵。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4.迈向成功的课程实施。

(六)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3.课程管理。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2.教学的基本任务。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2.教学过程的本质。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四)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2.个别教学。3.分组教学。

(五)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内涵。2.常见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3.教学评价的类型。4.教学评价的原则p

四、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技能。—-一„ 2.提问技能。3.讲授技能。4.板书技能。5.结课技能。6.“三笔字”技能。

(二)说课 1.说课的类型。2.说课的内容。3.说课的评价。

(三)教学智慧

五、课程与教学研究

(一)教育论文的写作。1.教育论文的含义。2.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3.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二)教育叙事的写作 1.教育叙事的概念。2.教育叙事的特点。3。教育叙事的分类。4.教育叙事的标准。5.教育叙事的写作。

(三)教育随笔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随笔。2.教育随笔的特点。3.教育随笔的结构。4.教育随笔的写作。—

(四)教育刘》叫”

(四)教育案例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案例。2.写教育案例的作用。3.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4.教育案例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反思的写作 1.什么是教学反思。

鸾。移什么。

2.“教学反思”思什么。3.如何写好教学反思。4.教学反思的内容。5.写好教学严/6l: 5.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6.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六)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 1.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2.教学工作计划的分类。3.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4.教学工作计划的结构。

(七)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 1.教学工作总结的概念。2.教学工作总结的结构。3.教学工作总结的撰写要点。

特岗教师德育和师德教育复习大纲

一、德育范畴、功能、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范畴 1.小德育与大德育。

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2.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德目教育。4.民主与法制教育。5.理想教育。6.心理品质教育。

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品德要素的发展 1.道德认识的发展。2.道德情感的发展。3.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4.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

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性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灵活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说服法。2.陶冶法。3.榜样法。4.锻炼法。,5.奖惩法。

四、师德与师德规范

(一)师德概念

.1.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2.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二)师德规范

1.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

2.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3.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五、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2.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3.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4.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

(二)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2.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

特岗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复习大纲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教育法的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特征、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主性教育法规。6.教育行政规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适用。

5.教育法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3.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一 4.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5.教育行政诉讼: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教育。2.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预防。3.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政策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2.教育政策的执行。3.教育政策的评估。4.教育政策的监控。

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2020年)》(摘要)

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2.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2.认知能力差异。3.认知结构差异。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3.性格差异的鉴定。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2.特殊儿童的类型。3。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遗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2.操作条件作用。3.社会学习论。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论。

2.现代认知学习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f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L原则。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智慧技能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成、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1.认知策略的性质。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4.认知馋伞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动作技能的含义。2.动作技能的分类。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豳匡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方法的影响、示范。2.练习: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

婪干扰效应。

3.反馈: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日医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

1.问题及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问题解决的策略。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概述。2.传统迁移理论。

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办、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2.需要层次说。3.自我效能感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成就动机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

十、学习的测评

(一)测评理论概述 1.测评中的基本概念。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篇: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材大纲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材·大纲

易公教育:

为继续做好我省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定于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举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组织管理

各设区市教育局要根据《关于做好2010年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0〕7号)精神,按照有关建立健全考试管理体制、考点和考场设置、考点和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五项要求做好考试组织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原则上在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点安排考试,如需调整,应当在开考前30天向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小组办公室申报,检查验收合格后再予以实施。

二、考试对象

(一)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2015年拟申请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人员应当报名参加考试。

(二)2010年前已备案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有关事项的通知》(赣教师字〔2011〕07号)规定,学前教育专业2015年应届毕业生,2015年拟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幼儿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职两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进入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

上饶、九江、吉安三地级市将于2月7号-12号开为期6天6晚的《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课程!满10人即开班!定价为1.680。不包住宿。优惠只有团报优惠,3人或以上优惠80元,5人或以上优惠180元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5年应届毕业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如教育部出台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三)继续按照《关于组织2012届普通大专以上毕业生参加“国培计划”辅修学前教育专业转岗培训的通知》(赣教师字〔2011〕45号)、《关于组织“国培计划(2013)”——幼儿园教师(园长)参加远程培训的通知》(赣教师字〔2013〕41号)和《关于下达“国培计划(2014)”江西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赣教师字〔2014〕22号)精神,2014年参加“幼师国培”普通大专以上转岗培训的毕业生或参加其他幼师国培项目,学历符合要求,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农村幼儿教师,可报名小学(幼儿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取得远程培训合格证,学业测试与教师资格考试结合计分,成绩合格进入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四)已认定某一层次或种类教师资格,现申请认定另一层次或种类教师资格,不论是否属于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均应参加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

免考的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是指将于2015年6月底7月初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①所学专业列入省教育厅公布的《江西省高校涉及师范教育专业名单》(赣教高字〔2010〕39号)或属职业教育本科师资班、中等师范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②在校学习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技术等课程列入师范教育专业类教学计划,且为必修课程,考试成绩均合格;③学校有组织地安排师范毕业班学生对口教学实习3个月以上,且取得实习单位证明,并经学校鉴定合格。全面符合以上三项要求的学生,可认定为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有一项以上不符合条件,不认定为免考的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必须参加全省教师资格考试,否则,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请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及教师资格认定指导机构,各高等学校,有关的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的考试对象,做好考试报名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申请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以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的《教育学考试大纲》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准;申请中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教师资格以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的《教育学考试大纲》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准。

“中职两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为教育部中职立项规划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小组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不举办也不得委托任何社会中介机构举办考前辅导培训班。社会上举办的考前辅导培训班,与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无关。

易公教育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辅导课程

精讲班 教育学 24课时 400元

第一期9月20日-21日(2天2晚)

第二期 10月1日-3日(3白天)

第三期 10月18日-19日(2天2晚)

第四期 11月1日-2日(2天2晚)

第五期 11月15日-16日(2天2晚)

精讲班 教育心理学 24课时 400元

第一期 9月27日-28日(2天2晚)

第二期 10月4日-6日(3白天)

第三期 10月25日-26日(2天2晚)

第四期 11月8日-9日(2天2晚)

第五期11月22日-23日(2天2晚)

两个班次联报价680元 学生价480元

封闭集训班

(特别推荐:此班通过率几乎达到100%)

共15天课程,分三阶段上课,第一阶段上精讲班(6天),第二阶段封闭集训(6天),第三阶段真题预测(3天),封闭集训的时间为:11月17日-21日,仅在南昌开,满10人开班

教育学和心理学集训,单科费用980元,联报价1580元,学生价1500元。

真题预测班

(历年原题命中率30%以上)

仅此一期 考前第二周的周末(2天2晚)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单科费用280元,联报价460元,学生价300元

两学“保过班”

(签订协议,两门不过全退,往年通过率几乎达到100%)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20课时 与封闭集训班课程相同 3000元

(只报一门1500元,不过全退)

精讲班+真题班联报:880;学生价:580。团报优惠:5人及以上团报优惠30,,10人及以上团报优惠80。最后一次省考机会,请好好把握

咨询电话:079,188,505,232

联系人:刘老师136,470,038,50

地 点:南昌市洪都大道208号南昌一职内

第四篇:2012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外文学

(一)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

2,《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楚辞的特点; 3,《论语》、《孟子》的说理性;

4,《左传》的叙事特点; 5,司马迁《史记》艺术成就;汉乐府的特点;

6,古诗十九首的诗意美;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

7,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8,南北朝民歌的风格;王勃的《滕王阁序》; 9,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

10,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 11,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1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3,杜甫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风格;

14,韩愈、李贺诗歌的创新性; 15,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特色;

16,自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 17,杜牧诗的历史感和华美风格;

18,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 19,贾岛诗的炼字炼句特点;

20,柳永词的婉约风格; 21,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22,王安石诗歌的韵味深永; 23,苏轼的豪放词,散文风格的多样性;

24,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格; 25,李清照词的独特性;陆游诗的风格;

26,范成大田园诗的创新; 27,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28,文天祥诗的特点;

29,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成就;

30,王实甫《西厢记》的社会影响; 31,马致远《汉宫秋》的特点;

32,元代散曲的成就; 33,《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

34,《三国演义》的历史内容与艺术成就; 35,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企艺术特色; 36,《西游记》的寓意; 37,《金瓶梅》的艺术创新;

38,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 39,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0,曹雪芹《红楼梦》的伟大成就。附:重点背诵篇目 先唐部分: 1,《诗经-关雎》

2,屈原《湘夫人》 3,《汉乐府-陌上桑》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曹操《短歌行》

6,曹植《白马篇》 7,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

8,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9,《饮酒》(结庐在人境)

10,谢灵运《登池上楼》 11,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12,南朝乐府《西曲》 13,北朝乐府《木兰诗》 唐宋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张九龄《望月怀远》

4,王之涣《凉州词》

5,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6,王昌龄《荚蓉楼送辛渐》 7,王维《山居秋暝》

8,高适《燕歌行》 9,岑参《白雪歌判官归京》

10,崔颢《黄鹤楼》

11,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杜甫《蜀相》

《春望》

《望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孟郊《游子吟》 1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琵琶行》

17,刘禹锡《鸟衣巷》

18,柳宗元《渔翁》《江雪》 19,李贺《雁门太守行》

20,杜牧《赤壁》《泊秦淮》 21,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

22,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23,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2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淘沙》(帘外雨潺潺)26,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27,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28,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9,王安石《北陂杏花》 30,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定**》(莫听穿林)31,黄庭坚《登快阁》

32,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3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4,周邦彦《苏幕遮》c燎沉香 35,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声声慢》(寻寻觅觅)36,陆游《书愤》《诉衷情》(当年万里)

37,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3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9,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40,文天祥《过零丁洋》 元明清部分: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王冕《墨梅》

4,于谦《石灰吟》、5,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6,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

1,鲁迅的《狂人日记》的主题,《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以及创作特色; 2,郭沫若《女神》的划时代精神的意义; 3,徐志摩诗歌形式美的特色;

4,闻一多《死水》的寓言性及新格律诗的理论;

5,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 6,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创作特色; 7,巴金《家》的人物性格塑造; 8,老舍《骆驼祥子》、《茶馆》浓郁的北平地方色彩; 9,曹禺《雷雨》的艺术成就;

10,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浓郁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 11,戴望舒《雨巷》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感;

12,茅盾的小说成就;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13,赵树理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

14,孙犁小说的就;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15,赵树理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 16,孙犁小说的艺术成就;

17,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18,谌容《人到中年》的形象及意义;

19,蒋子龙、高晓声、陆文夫的小说的现实性; 20,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意识手法的借鉴; 21,张贤亮创作的特色; 22,贾平凹小说的成就; 23,莫言小说的特色; 24,余华、苏童为代表的先锋小说; 25,刘恒、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 26,王安忆的《长恨歌》;

27,铁凝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女性主义写作; 28,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的艺术探索; 29,以舒婷、海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等。

(三)外国文学部分 1,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3,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4,但丁《神曲》中新旧思想的矛盾;

5,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及反映现实的意义; 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的思想与艺术; 7,莫里哀《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8,歌德《浮士德》的形象与思想意义;

9,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风格; 10,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1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成就; 12,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义思想;

13,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及“多余人”形象系列; 14,果戈理《死魂灵》对农奴制的揭露;

1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6,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17,托尔斯泰的思想与创作,《战争与和平》《复活》的艺术成就,《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18,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英雄”主题; 19,海明威《老人与海》及“硬汉”精神及创作风格; 20,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悲剧的意义; 21,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22,艾略特《荒野》所表现的荒原意识; 23,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 24,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雪国》的艺术特色等。

(四)文学理论部分

文学,文学的性质,文学创造,艺术构思,文学作品的类型、体裁,文学形象、典型,意境,意象,叙事作品,文学风格和流派,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期待视野,共鸣,文学批评及标准,批评家的态度及素养等。

(五)儿童文学部分

1,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特征;

2,儿歌、儿童诗的异同; 3,童话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4,寓言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5,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

6,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7,儿童戏剧的特点递舞台呈现特点及基本类型; 8,儿童欣赏方式的特殊性; 9,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意义与标准;

10,中外儿童文学的特点; 11,儿童文学的作者;

12,儿童文学创作的三大母题等。

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变调、造字法、语素、义项、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类、短语、句类、辞格等。

(二)现代汉语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l。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3.掌握普通话的科学定义及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特点。4.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5.熟练掌握每一个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进行声母:r.韵母的辩正训练。6.正确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读准“四声”。,7.了解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形态、结构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正确掌握音节的拼读和拼写。8.掌握普通话中变调、轻声、儿化、“啊”音变等语流音变规律及词的轻重格式。9.了解音位的概念、归纳方法和音位变体情况,掌握普通话语音音位。10.了解语音规范化的含义,掌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1.理解朗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12.了解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13.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总体趋势。14.初步掌握汉字的构造及传统造字法。

15.理解并初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熟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6.熟练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7.理解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改革发展趋势,熟悉《简化字总表》。18.掌握语汇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及其形成与发展。19.掌握语素的概念、分类及辨别方法。20.掌握词的概念、分类及构造。

21.了解词义的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握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和词义的派生方式、同义词的作用及辨析、反义词餉作用及特点。

22.了解熟语的概念、种类,掌握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各自l特点及应用。

23.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含义。

24.掌握实词f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的意义、种类及各自主要语法特点。

25.掌握虚词(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共同特点及其各(,摹的不同用法。注意理解词的兼类现象。

26.了解并掌握短语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短语的多义性及多义短语形成的原因。能熟练掌握短语的层次()析。27.理解单句的性质、语气类型和句法成分(尤其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掌握单句的结构特征类型。能发现并纠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28.了解复句的性质。掌握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能掌握分析复句、多重复句和复句紧缩形式的方法。

29.了解句群的性质,理解句群同复句、段落的关系,掌握句群的类型,句群和多重句群的分析方法,熟悉句群在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30.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1.掌握修辞的概念、要求和原则。

32.了解语音修辞、语汇修辞、句子修辞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修辞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

33.掌握常见的修辞格,弄清其定义、基本格式、主要特点及其区别和联系,并能够进行正确分析和运用。

附:20种常见修辞格式:

常见修辞格式:比喻、比拟、夸张、移就、通感、借代、双关、拈连、设问夕—问、对偶、对比、衬托、反复、排比、层递、仿似、顶真、回环、反语。

三、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包括: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隶变、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本字、借字、本义、借义、通假字、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主要包括:

1,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 2,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 3,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4,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5,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6,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7,宾语

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 8,判断句、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9,否定句、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1.了解汉语的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

2,了解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主要方法,熟练掌握按音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两种方法。

3.了解汉语字(词)典在古代的几种注音方法。掌握现代拼音专母注音法。

4.理解字典辞书的几种主要释义方式。

5.了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六书”的概念及其造字、用字方L法。

6.能用“六书”理论分析常见字,尤其是对形声字进行结构分析

7.理解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的相关知识,并能在读.古文时辨认、归纳。

8.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及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9.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的概念,学习掌握词的本义的方法和分析词的引申义的方法。10.了解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1.掌握判断句的特点和基本形式,了解其表达功能。,12.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类型,掌握“于”字句、“为”字句、“见”字I句、“被”字句和“为„„所„„”句的句式特点。

13.了解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掌握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掌握动量表示法和句子成份省略的几种情况。

14.了解词类活用的情况,掌握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名词活用的几种情况,能准确识别词类的活用。

15.了解代词的分类,掌握各类代词《尤其是重点代词,的基本用法。:

16.了解副词的分类,掌握各类副词的不同用法。

17.了解介词的语法特点,掌握于(乎)、以、因、为、与等介词的主要用法。

18.理解连词与介词的区别,掌握与、以、而、则、虽、然等连词的主要用法。

19.学习并掌握常见句末、句首和句中词气词的用法。

20.了解古书的注释体例及注释术语,理解古代汉语常见的修辞表达方式,掌握古书断句的基本要求以及古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1.能将古汉语修辞、注释、标点、翻译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一般难度的古书阅读和古文翻译之中。

22.了解古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23.正确理解古今语音的不同,掌握古音通假的概念及其规律。

24.了解学习古音通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掌握古汉语中古音通假的辨析方法,能较熟练地在古书阅读中分辨出常见的通假字(:,25.了解古汉语诗律与词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近体诗(格律诗)、词调、词牌、词谱、平仄、押韵、对仗等。

四、写作

(一)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写作能力结构,材料,主题,构思,谋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比兴、对比、衬托、渲染、白描和细描、通感、象征、气势等表达技巧等。

(二)常用文体写作

主要包含新闻文体: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文学文体:散文、诗歌、小说;跨类文体:杂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科学小品;论说文体:评论、学术论文;应用文体:计划、总结、简报等。

第二部分 学科课标与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一)汉语拼音

主要:3500个常用汉字的准确标注拼音及音变。

(二)汉字 主要有:

1.3500个常用汉字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

2.词句中错别字的辨别和改正。

3.同音字、多音字、近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4.正确使用字典。

(三)词语

主要包括:

1.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2.常用词语(意义、感情色彩等)的准确理解。

3.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关联词语等)的正确运用。

4.短语及搭配运用。

(四)句子

主要包括:

1.句子形式根据表达需要的变换。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修饰句子常用方法的准确掌握和运用(常用方法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4.常见类型病句的病因查找并正确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指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形容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5.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书名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

(五)阅读

1.课文段落和层次的划分。

2.段落大意和文章中心的概括。

3.古诗文阅读。

4.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把握。

5.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理解、小.1,学语文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

主要包括:

1.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包括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规范地加以表述,确定教学内容—诜柽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计课堂导人语、课堂结束语、板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

2.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f识字与写L字、阅读、写作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小学语文考试的设计与评价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1.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2.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方法指导为主。

3.从结果为主转向过程为主。

4.从单一讲解转向组合优化。

5.从课内为中心转向课内外结合。

(四)常见的教学方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等; 《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五)语文课的教案 一般包括的内容

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时间。5.教具准备。

(六)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1.总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2.具体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七)教发音的方法

模仿法;听辨法;演示法;游戏和活动法;歌诀助记法;故事激趣法。

(八)识字教学的方法

提出生字——教学生字一复习巩固——运用生字。

(九)阅读教学的理念

1.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强调个性化的阅读。

3.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综合能力。

(十)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三个阶段。

(十一)理解词义的方法

直观法;结合语境法;以熟词解新词法;分解合成词法。

(十二)句子教学的方法

建立句子的概念;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联系语境及背景知识,理解句子含义;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句子含义。

(十三)朗读的要求

包括三个层次: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L读。

(十四)写作教学的理念

1.重视写作情感态度的培养。

2.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重视发展个性,提高思想认识。

5。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十五)一次写作教学的过程

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

学生一般要经过“准备—表达一修改—总结”这么四个环节。

教师必须经历“了解—准备一作前指导上—批改—讲评”这五个环节。(十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最新)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8.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 和标准)10.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

9、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对学习进行“调节”的意识。(对)

10、电子邮件调查法属于被动调查法。(对)

11、情景模拟直接教学生一些规则和程序。(错)

12、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提问与回答,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回答活动的互动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

13、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对)

14、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对)

15、1996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现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现“校校通工程”(错)

16、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考虑社会、学生、家长以及课程四个因素。(错)

17、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时,合理的教师专业知识是T结构,它是一种复合的立体的知识结构,横线表示学科知识之外的知识要宽泛,竖线表示精深的学科知识,是“博”和“专”的统一。(错)

18、帕金斯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是问题、疑问、议题、案例或者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对话/合作工具、社会性的/情境性的支持系统。(错)

19、在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明确所要整合的是什么类型的课程。比如,从课程功能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错)

20、多学科主题整合的特点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地活动或形成所需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等。(错)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四个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错)

22、图形、色彩和声响能增强操练和练习能力的吸引力。例如,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程序随机放一段低沉的乐曲,或随机呈现一幅鬼脸图,这样能提高答题效率。(错)

23、“小整合论”比较理论化、宏观化一些,“大整合论”比较接近教学实际、微观一些。(错)

24、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对)

25、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锯齿模式认为应将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它的假设是:在整合中提高技术。(错)

26、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案例,但与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相比,在可操作性上还欠缺较多。(对)

27、教育研究最根本的不在于形式上遵循某些规矩,而在于对“研究”之内在精神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

28、教师是整合的主体,对教师的评价是整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

29、在小学语文古诗《鹅》的教学目标中,“能用自己的话将各诗句的意义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属于操作技能。(错)30、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对)

31、地理、历史、思想与品德都属于自然科学。(错)

32、计算机操练和练习反馈的设计是关系到操练与练习软件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任何计算机操练与练习的反馈,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

(对)

33、整合的教学情境是指使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

(错)

3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的简单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错)

35、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型和创新型。(错)

36、整合课程实现的是学生的经验整合、社会整合和知识整合。(对)

37、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主义教学模式。(错)

38、将气旋与反气旋运动过程设计成三维立体图与二维平面图结合运用的表现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气旋中心气流以及反气旋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导致凝云雨或晴朗天气的全过程。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气旋与反气旋。(对)

39、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对)40、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正式的课程是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错)

三、单项选择题

1(A)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相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 A、部分整合B、全程整合C、完善整合D、创新整合

2、数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D)

A、硬件摆放、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B、课堂氛围、课堂管理、硬件摆放 B、课堂氛围、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D、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

3、学校在教师培训组织工作上可以实施(A)的策略。A、以点带面、分层推进B、从面到点、从上到下 C、从上到下、逐层推进D、以点带面、逐层推进

4、(A)的功能是把浏览器的窗口分割成几个区域,可在各区中显示不同的网页。A、框架页B、导航页C、视图D、备注

6、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认为“教学思想和计算机技术两维应互相交替进行的”是(C)A、分离模式B、整合模式C、锯齿模式D、交替模式

7、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可以(A)A、操作几何画板等相关软件,探索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B、操作相应课件,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C、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数据库来记录、处理和交流他们的发现 D、就困惑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并使用word写作综合课题研究报告

8、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要求学生掌握(C)

A、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B、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C、多媒体作品的编辑,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D、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9、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0、(A)是学校情景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

11、网上写作实验室是因特网上一类重要的写作资源,下面的(D)不是它的写作辅导方式。A、实时性的聊天

B、电子邮件

C、BBS

D、在线练习

12、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C)。

A、热现象

B、光的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简单电路

13、下面(D)是综合应用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的内容标准。A、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B、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C、能根据给出的在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D、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14、(A)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A、基于问题学习

B、有意义的学习

C、资源型学习

D、网上合作学习

15、(A)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学习者通过核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自我调控

B、自我监察

C、自我管理

D、自我评价

16、关于操练与练习型软件的教学反馈,说法正确的是(C)。A、反馈时直接指出正误

B、采用图像和声响形式的反馈效果比文字反馈好。C、要提供即时的反馈

E、整个操练和练习的教学活动完成以后,不必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出反馈与分析

17、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A)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A、“信息高速公路” B、“2016战略”

C、“全国学习网”

D、“国家高速信息网”

1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设计指导原则不包括(B)。A、接近性原则

B、定向与回忆

C、反馈原则

D、强化原则

19、下面的(D)是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

A、过去性

B、具体性

C、多样性

D、时空跨度大

20、Powerpoint所提供的(B)功能,可对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对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结构。

A、自定义动画

B、动作设置

C、预设动画

D、自定义放映

21、与“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的软件导航是(B)。A、有线性的横向导航 B、线性的纵向导航

C、非线性的树状导航 D、非线性的网状导航

2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属于原有观念属于(B)。A、上位关系

B、下位关系

C、组合关系

D、并列关系

23、在教学目标表述中,“发展态度和观念”的要求属于情感领域的(A)层次。A、形成价值观念

B、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C、反应

D、价值体系个性化。

24、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麦收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C)。A、运用数学符号使用ICT交流运算结果

B、使用软件来考察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图形性质的转化和它们的效果 C、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数据库来记录、处理和交流他们的发现 D、使用WORD写作综合课研究报告

25、[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三—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D)。A、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适当性、全面性、倾向性、个别性 B、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全面性、倾向性、差异性 C、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倾向性、整合性 E、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全面性、倾向性

26、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网络的简单应用方面建议学生应学会(B)。A、各种网络搜索技巧、使用电子邮件

B、用浏览器收集材料、使用电子邮件 C、各种网络搜索技巧、电子论坛使用方法

D、用浏览器收集材料、网页制作

27、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D)三个层面。

A、知识素养、信息素养、计算机技能

B、文化素养、文化意识、信息技能 C、文化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机技能

D、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28、我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之一是:(A)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A、2010

B、2015

C、2008

D、2005

29、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A)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师生互动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过程 30.在交流与讨论中,(D)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四、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答:

1、辅助学习式,辅助学习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交互对话的形式,完成对某个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学习。

2、模拟环境式 对不容易在一般条件下实现的实验操作、技能等内容,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及外部设备模拟、仿真实验环境或物理现象来创造实践条件。

2.现在教学中大量的运用各种丰富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请简述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答:1、有利于教学标准化

不同的教师在讲授相同的课程内容时常常选取不同素材使用不同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往往因人而异。使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设计和组织过的相同的信息传递给所有的学生,供他们进一步学习、联系和应用,上面那种课程教学组织的“无序”将会大为减少。这对于规范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标准化是大有益处的。、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

教学媒体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例如,生动的画面和形象、动画、特技效果、声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大部分媒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丰富的信息,并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应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3.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

答案: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

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4.简述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

1、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为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1)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2)网络教学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学内容。

3、教育技的应用促使教学手段现代化,进而也加速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5.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课堂教学应用、远程教育应用、自主学习应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应用、学习反思与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的应用、知识管理应用。

6.简述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的特征?

答案:

1、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内

2、超大容量以及超链接性

3、提供交流沟通的交互平台

4、共享丰富资源以及个性化学习。

7.什么是社会性软件?说说社会性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答: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应用形式有:

1、Blog教育应用

2、WIKI教育应用

3、QQ教育应用。

8.QQ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通过群聊功能进行集体讨论答疑,建立匿名心理咨询热线QQ,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建立班级QQ群进行班级管理,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9.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教育技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教学内容上看,教育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教育技术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

10.教育技术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

1、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变流方式,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广阔的学习空间。

3、教育技术提供了多媒体学习资源。

4、教育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1.教育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具体有哪些?

答:

1、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自主获取学习资源。

2、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获得广泛的导师指导。

3、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咨询、讨论。

4、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交流、讨论经、合作。

5、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模拟与实验。

6、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记录和交流学习过程及经验。

7、网络技术促进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发布、展示和交流以。

12.教育技术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通过提交电子作业评价学习

2、通过BLOG评价学习

3、通过跟踪学习过程评价学习

4、通过记录网络学习论坛、网络协作学习过程来评价学习

5、通过概念地图评价学习

6、通过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

7、通过电子学档评价学习。

五、论述题

1.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教育技术革命,请问是哪四次?请论述这四次革命确立了教学媒体的哪四个发展历史阶段。

答案: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从家庭转移到专职教师和学校,它发生于原始生产方式解体、物质财富丰富到某些人足以离开物质生活资料方式过程之时;第二次革命以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出现为前提,采用文字和书写作为与言语口授同样重要的教育手段;第三次革命是普遍采用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发生于17、18世纪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兴起时期;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现代新型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大约始于20世纪初,至今方兴未艾。

四个发展历史阶段如下: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2.根据你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取其中某一堂课的内容,对其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难点分析和媒体的选择等方面的分析。答案:

一、分析学习需要

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是找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所希望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

二、分析学习者特性)

分析学习者特性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系统能够提供适当的内容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者特性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起点能力分析、一般特点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三、编写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用来描述学生行为或表现的。行为目标是关于课程而不是教学的。将行为目标混同于教学目标或课堂目标是不对的。行为目标是学习的目标,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以此来证明学习的发生。因为学习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确定学习是否发生。行为目标如果编写恰当,是能够为教师提供参考的。

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而不是表达理想的愿望。目标的描述要以行为变化为依据,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四、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是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期望水平以及如何将学习者的实际水平转化为这一期望水平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内容的详细剖析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

1、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这与“教什么”有关。

2、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这与“如何教”有关。

五、选择教学媒体

(含媒体选择的依据)

注:关于个人专业方面的知识请在相关要点后进行扩展 3.论述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答案:A.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教育技术将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发挥独特的作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与方法论探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B.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教育技术将以其特有的观念、思路、手段和方法而发挥独特的作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与方法论探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C.教育技术着重研究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媒体,二是教学资源。

D.教育技术着重研究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过程,二是教学资源。

E.在信息社会中,优化的教学过程,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也是教育技术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之所在。

F.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运用到信息社会中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

G.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可以运用到信息社会中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

H.在解决教育与信息社会总需求的不协调时,教育技术可以对这些要求是什么,差距在哪里,要满足这些要求,教育系统要投入的人、财、物是多少以及如何进行配置等作出诊断,并进而作出整体发展的规划来实现信息社会教育的价值。

I.在解决信息社会中教育的人才质量指标体系和教育内容与科技、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矛盾时,应用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就可以对教育目标进行设计,对课程体系和专业内容进行开发,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J.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等方面,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技术和方法,如教学媒体、学习资源、传播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就能使相应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4.写出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所包含的成分及顺序,并说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所包含的成分是:

答案:A.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

B.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订;

C.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 D.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订;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E.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开始,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的初始能力进行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

F.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学习需要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G.其次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的初始能力进行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

H.其次应从学习需要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I.然后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接下来再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途径,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J.然后对教与学的行为做出评价,根据评价提供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

K.最后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接下来再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途径,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L.最后对教与学的行为做出评价,根据评价提供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

下载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范文合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借助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学理论的基础,学习理论为教学的一般原理提供了最切实的起点。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法律 一、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2013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 2

    2013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共60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 冯特 B. 桑代克 C......

    2013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2013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共60分)1、1879年,( A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 冯特 B. 桑代......

    2012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外文学 (一)古代文学部分 《诗经》的艺术特点;《左传》的叙事特点;《论语》、《孟子》的说理性;《庄子》哲学思想的诗......

    综合实践大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综合实践大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显示需要:回归生活,强调综合P1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1、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18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教育综合知识)

    阜阳分部 推荐阅读:阜阳公务员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2018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教育综合知识) 2018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尚未发布,根据往年考试时间来看,公告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