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读后感-曲宝丛
读《新教育》有感
之前读过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现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阅读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一个国家不能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人口素质,只有重视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阅读,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他认为,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李沧区实验小学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我们已经上路了!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
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二篇:曲宝丛 《方程的认识》一人一课教案
《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东川路小学 曲宝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的操作活动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在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
对,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请看情境图,饲养员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蕴含着那些数学信息?
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大熊猫入手引入研究,既对学生参透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构新知 1.借助天平,理解等式。(1)出示课件:天平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中饲养员叔叔用什么来称米粉的质量? 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或者说天平有什么作用?)
(预测:天平可以测物体质量;天平可以用来比较物体重量„„)那比较谁重谁轻时,会有哪几种情况?我们来用手比划比划。生比划。(预测:三种情况,一种是平衡,两种是不平衡。)
【设计意图】学生借此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称重可能出现的情况分为平衡和不平衡,为后面学习不等式和等式埋下伏笔。
(2)理解相等的式子
出示课件,师:看,老师在天平左边放一个碗,右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发现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说明什么?(两边物体一样重)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一个碗的重量=20g)继续出示课件,如果老师在天平的左边再放一包米粉,右边换成1个70g的砝码,天平怎么样?(还是平衡的)
你还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那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呢?板书(20+50=70)我们把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同学们谁愿意起来说一个等式?生举例说,师板书在板贴上。提示:除了加法还有其他运算吗?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等式,我们发现“=”不但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3)理解不相等的关系
如果我把天平左边的米粉拿下来,天平会怎样?(不平衡了)哪边重了?(右边下沉)
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板书(20<70或者是70>20),同学们这是两个不相等的式子,我们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谁愿意再说几个不等式?生举例,师板书在板贴上。
师:老师想来说一个:40+50<50,你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生继续举例,师板书在板贴上。
师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号表示相等的关系,那“<”“>”号可以表示?(两边不相等的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天平课件学生清晰地建立“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4)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课件演示,现在我将碗中倒入一些米粉,这时候的天平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一个碗的重量+一些米粉的重量>50)
那米粉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什么代替?(字母)
数学上,我们一般把未知的数用字母X表示,那你现在能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一下这个天平现象吗?板书(20+X>50),天平右边放100g的砝码,天平不平衡,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20+X<100)。急需更换砝码为70g,用式子表示?(20+X=70)
(5)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课件出示两个天平,你能用等式表示上面天平两遍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尝试做)(预测:2X=150
3X+10=100)教师适当讲解。强调2X与X平方的不同。
【设计意图】继续借助天平学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既有助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前后贯通,又便于学生的前后比较。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的符号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简洁方式表达生活现象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方程的表现形式,更渗透了建模思想。
2.引导分类,建构方程的意义(1)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师:现在黑板上这么多式子,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小组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录。(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看来同学们都分完了,哪位同学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预设:方法一:所有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再将不等式和等式按照有字母和没字母的分开,一共分成两大类,四小类。
方法二:所有式子按照加减乘除分成四类,具体可以再分成等式和不等式。方法三:所有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含有字母的为一类。)
全班交流分法:明确所有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即含有“=”和“<”、“>”两种。找分的比较不错的一组到黑板前分,其他同学看分的过程,留下组长说说这样分的原因。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来梳理一下这些式子:首先是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因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等式,所以把等式分成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有未知数的。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方程的认识(板书课题)。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全班齐读方程的定义。
在方程的概念里哪几点很重要?(未知数和等式)
师小结:等式和未知数是判断方程的重要依据,看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2)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看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等式包含着方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肯定是等式。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较、概括,让学生找到方程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同时,通过寻找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学生判断,并说出依据。
师小结:同学们刚刚做这些题,都紧紧抓住了方程的两个必备条件来判断,这点非常好。含有未知数的是等式就是方程,这里的未知数我们通常用X来表示,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2.出示课件,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动物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学生尝试口头表达动物的等量关系,指生列式。3.列出天平所要表达的方程。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自主练习第三题的第一幅和第四幅图。学生试做,把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我们发现,刚才在列方程的时候,都是按照上面的等量关系式完成的,所以碰到这种题目,我们只要思考等量关系将数依次代入就可以了。
5.出示两个方程,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方程。
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描述下列方程吗?(教师可以适当举
例,学生仿照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层次清晰地两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方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既有收获,又有困惑,谁愿意起来和同学分享一下?
指生说。
这节课我们借助天平的平衡现象认识了方程,但方程的知识不仅仅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再查阅一些关于方程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这是老师找到的关于方程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到老师这里看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会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让学生后继学习有动力。最后,让学生拓展视野,到课下寻找方程的知识,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第三篇:丛飞读后感
[丛飞读后感]丛飞读后感丛飞读后感
1.去年在电视上认识到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便有这篇文的主要内容:
丛飞是位著名的歌手,丛飞读后感。如果按他每场商业演出纯挣上万元,他早已过上了富有的生活。但他却在10余年来对178个来自十多个少数民族的贫困生进行捐助。丛飞的做法使妻子接受不了,因而和他离了婚;年幼的女儿也抛给了他,过度工作劳累,让他得了晚期胃癌。他却因住院贵,而选择只吃药物控制病情;他有时借遍了所有人,也没人愿借给他这个“借钱鬼”„„但丛飞从没想过放弃,也从没拖欠过一个孩子的学费。尽管他的固执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他仍拖着病去演出挣钱„„ 我想这才是丛飞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2.丛飞是深圳的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丛飞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当他得知自己身患晚期癌症,癌症细胞已经扩散的情况下,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别人,他把自己有用的器官和遗体都捐了出去。
他这样奉献爱心给别人和社会,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身边有些同学不尊重老师,不爱护公共卫生,不互相帮助,和丛飞叔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相比,真应该觉得羞愧。我们应该向丛飞叔叔学习,时时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在别人有困难时行个方便;在公交车上给老幼让个座;在与人相处时多一份谦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像丛飞叔叔那样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社会就会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我为人,明天我为人’’的良好氛围。
丛飞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读后感《丛飞读后感》。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④禁止写成流水账!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四篇:《寂寞丛书楼》读后感
好久没有拜读韦明铧伯伯的文章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到了一篇《寂寞丛书楼》。我没有想到作为扬州人的我竟然不曾知晓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丛书楼。更不用说其他人了。现在的我们只关心韩国,日本等国的流行资讯,而忽略了本国的历史文化。丛书楼坐落在扬州个园的东南角,一个人迹罕至的小院里。一座貌不惊人的小楼,上下两层,左右三间,正面朝阳,背倚山石。上下都是木雕的原始结构,显得古朴而冷清。即使是这样的一座小楼,在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史上,曾经有过他的辉煌。他是小玲珑山馆十二景之一,是其灵魂所在;他经历了4位主人的转手交接;他曾是扬州八怪以及名人政客(厉鹗、郑燮……)的聚会地;他也是清时全国最有名的藏书胜地;他更是清代著名文人马氏兄弟的心血之造。历史的变迁早已将一切磨净,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面对寂寞的永远。经过岁月洗礼的丛书楼是时间的车轮,历史的见证。他的破旧与斑迹是现代工业所模仿不来的。他见证了盐商的没落、扬州的没落、甚至大清帝国的没落。但他终究逃脱不了现代社会所附加给他的文明因素。他默默的承受着一切,曾经深藏腹中的十万卷名书,早已失去踪迹。曾经为《四库全书》的编撰而贡献过很大力的他,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他流泪了,就象一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他找不到自己的路,母亲已同白鹤一起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他一人独自面对下个,下下个世纪的到来。他想不通,为什么母亲不带他走?却要留下他见证沧海变桑田,人性善恶转变的悲伤。如今的他虽已面貌一新,但用失去当年的万卷藏书的代价换来的象征现代文明的小卖部和接待处,无法让他快乐。他不开心,他怀念过往的一切,珍惜岁月、历史遗留在他身上的印记。他的不开心也印证了我们的不开心。《寂寞丛书楼》一文的出现将我们内心深藏的脆落揭露的无处可躲。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再刻意逃避,学会去过自己的本能生活而非时代强加给我们的所谓的快乐生活。他需要同母亲的交流,需要同时代的交流。可是现实没有赋予他这样的机会。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成长在世界和平,经济发达的21世纪的地球,我们喜欢边听歌边聊天的生活方式,喜欢哈韩哈日的奇装异服,喜欢KTV、网吧,喜欢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们是这个社会上自私的一代,堕落的一代,我们没有机会和父母交流。而他们也只会一味的给予我们所想要的生活或是他们心中的幸福生活,我们学会去不断的索求,学会去不断的遗忘历史,学会去不断的接受外来国度带给我们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同化。我们逆来顺受,隐藏着内心的那份脆落,心灵的空虚,寂寞。同丛书楼一样的寂寞,不,他不寂寞,因为他还有远方的我们在看着他,关心着他,还有一大批学者注视着他,研究着他。但是却没有人来了解我们,因为连我们自己都不曾真正了解过自己。走在大街上,穿的很哈,很时尚的小妹妹们眉飞色舞,她们真的开心吗?她们只是想用表面的快乐来掩饰她们真实内心的惟恐和空虚寂寞罢了。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民族气节,可是昨天的我重新看到了我们的伟大的民族气节终于重现了。也许我们不久就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了吧,可以过真正属于我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了吧。可是丛书搂却没有办法畅所欲言,他只能够期待下一位名主的早日降临。他会想念他的马氏之主,我们会怀念那个曾经单纯的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去探望他,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寂寞与痛楚,同他交流,对他倾诉,就象一对爷孙一样的亲密——心中的丛书楼,不再寂寞的丛书楼,永远的丛书楼!
第五篇:丛飞事迹读后感
丛飞事迹读后感
读了《丛飞的事迹》,我特别感动,这篇文章主要写丛飞所做的所有好事,丛飞事迹读后感。他多次在山区举办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好让他们上学。就连自己患了严重的胃癌,需要许多钱治疗的时候,也没停止过给贫困灾区的儿童捐款。
丛飞的行为令我认为他十分有爱心,在他患有胃癌,需要钱,生命有危险的时候还会捐助很多钱给灾区儿童。他还收养了那么多的孤儿。在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恶化后又勇敢地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好让失明的孩子重新恢复光明,看到美好的世界。
“在山区里,我看到那些孩子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特别难受,而当我听到那些孩子有书读的时候我就特别高兴。”丛飞说的这句话一定感动了许多人,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丛飞的爱心是那么执着,他多么希望人们能够快乐的生活,他期盼贫苦的孩子们有书读,让社会上多几个有文化、懂知识的人。
丛飞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他也是一位普通的人,但他就可以这么有爱心,帮助这么多的孩子,让他们幸福成长。
我希望大家向丛飞学习,学习他关注贫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得是一位病人的人生经历,你肯定会问我:“一名病人有什么好说的”,读后感《丛飞事迹读后感》。其实,他的名字叫丛飞,他也是一名普通的歌手,还是一名“爱心大使”。丛飞同志演出的出场费最高达到xx-xx元,本来丛飞可以和其他歌手一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丛飞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在丛飞5xx-xx平方米的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服都是三、五十元的便宜货,最值钱的只有一台19寸的黑白电视机。为了给17xx-xx“孩子”缴上学费以及资助几十名残疾人和孤儿,丛飞入不敷出,他只能马不停蹄地靠演出来支付这些费用。今年四月,丛飞因过度疲劳患上了绝症,他各地的“儿女们”都鼓励丛飞要好好的战胜病魔,他的感人事迹也随即被报道出来。一位给丛飞捐款的小伙子说:“丛飞用爱心感动了我们,我们也要用爱心来温暖丛飞”。这就是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深圳市优秀青年丛飞的感人事迹。
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想到了一首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丛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爱的奉献》,同时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也正是像丛飞这样优秀的中华儿女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不仅包含着崇高的境界,又蕴藏着不同的层次。董存瑞为坚持正义而献身,周总理为国家事业而努力毕生精力,孙中山为追求真理而捐躯,是一种奉献;徐悲鸿逝世前捐赠了毕生的遗物,纺织女工杜芸芸把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雷锋将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任长霞为保一方平安而付出了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她的“向我看齐”也是一种奉献。去年,在“SARS”狂扫炎黄大地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奔赴抗战第一线,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兢兢业业,而他们仅为了一个信念:“一切为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群众”,他们的行动也是一种奉献。在今天,丛飞为了10xx-xx名失学儿童能够上学,十年如一日马不停蹄地靠演出来支付这些费用,他那种执着也是一种奉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一群爱奉献、善奉献的人;千千万万的人向灾区献一份爱心;千千万万的人为环境尽一份微力;千千万万的人为老幼让一次座位;千千万万的人……。
奉献,不是痛苦,不是丧失,不是剥夺,而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唱响奉献者之歌,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吧!因为,生命因奉献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