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
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 ——“2013·学术前沿论坛”专家观点摘登
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12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拉开“2013·学术前沿论坛”帷幕。以“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为主题的“2013·学术前沿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和31个学会专场组成。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为主论坛致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梁立新、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曹卫东主持主论坛。钟秉林、韩震、葛延风、郃中林、李宏彬、石中英等专家围绕中国梦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民族素质等重大课题作了精彩演讲并提出许多建议。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摘登如下。
深化综合改革 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以及不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使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更为艰难。
教育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公平问题凸显。我们必须面对三个重大现实问题:一是如何在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如何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期过程中,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如何不断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
教育改革社会关注度极高,政策性很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系统研究,深化综合改革,是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必然选择。
第一,加强政策研究,健全协调机制。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教育改革的协调性和延续性。学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处理好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的合力。第二,加强教育研究,促进科学决策。要引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结合教育和改革发展的实践诉求开展研究,开放统计数据信息,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益。要重视学术教育社团功能的发挥,有计划地将有关管理职能和项目逐步转移下放到教育学术社团。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增强问题意识,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和提炼出真问题,将理论思辨、实证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
第三,加强综合改革,探索协同创新。要重视教育改革项目的顶层设计,加强项目管理的协调性,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和成功案例,引导学校进行综合改革探索。学校要系统谋划内部治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认真研究综合改革的思路,推出综合改革的举措,力争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有所突破。第四,加强舆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公共问责制,建立教育信息发布和质量年报制度,不断提高教育信息的透明度和对称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努力营造教育综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教育与国家认同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韩 震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积极的公民或合格的国民。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希望有什么样的认同。
第一,教育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样式的教育培养国民的共性和民族特性。民族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要在自己管辖的边界内把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生活规范传递下去。法国的学校用法语讲课。加拿大魁北克的双语活动,反映了魁北克讲法语的移民希望能够延续自己的语言和生活样式。英语国家不断地推动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希望更多地培养能够理解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人。
第二,教育可以通过文化传承为国家奠定统一的文化传统。民族国家的教育体系,必定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底色传承文化。教授一种语言不仅是讲授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承载着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凝聚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教育可以通过文化创新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
第三,教育可以通过价值观的教育为国家塑造共同的道德理想和奋斗目标。教育不仅把国家的价值观、荣辱观和道德体系传递下去,为全体国民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而且通过把新的奋斗目标,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传递给未来的国民,把人民引向共同的追求。当前,中国梦的教育就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塑造更加广泛的国家认同,并且为这种认同凝聚更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我们必须认识这些特征对教育及国家认同构成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之道。首先,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建立在先进的、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理念基础上,这样的价值理念才更加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的教育放在国家公民共性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族群认同上。这样的教育,才能在国内团结各民族人民,凝聚国民共性,对外展示我们独特的国民气质和品格,构建基于国家认同的文化认同。最后,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国民的自主自觉意识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国家认同才是内在的可持续的认同。
制定家庭教育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最高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郃中林
我们常讲三代“换血”,更多地是说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而不是文化素质。从未成年人犯罪看,制定家庭教育法十分必要和紧迫。
现在,很多人探讨亲职教育,更多限定在家庭范畴,限制在学龄前1~6岁之间。1~6岁是孩子情感、言语、社会性观念发展和性格形成的过程,所以大家更多重视这个阶段。但亲职教育不能仅限于这一段。我想表达两个概念:一是要把亲职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二是亲职教育要有一些法律上的强制性。比如,孩子犯罪了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父母管教有严重过错时,父母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而且,《未成年人保护法》还特别规定,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单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教育法》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我个人认为,国民教育体系应该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离开校门之后的社会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因对一个人终身具有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所以应该明确其法律地位。建议结
婚领证之前,要接受3~5天的教育。生孩子之前也要接受一些教育。孩子进幼儿园、小学之前,也应该让家长分阶段地接受一段时间的强制性教育。
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如果父母未尽到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或者有严重不良行为的由所在单位、村委会、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严加管教。如果没有履行呢?没有做到严加管教呢?就没有任何责任追究了。所以,建议参考台湾地区的《少年事件处理法》规定来做强制性规定。台湾《少年事件处理法》特别规定,父母等监护人因为忽视教养,致使未成年人触犯刑律,或者是有严重的违法行为,法院可以裁定家长必须接受8~50小时的亲职教育辅导,如果不接受,或者不按时限完成,处以罚金,并直到接受8~50小时的教育为止。处以三次以上罚金的可以公告,不再考虑保护隐私。这值得我们借鉴。
抓住关键 促进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葛延风
高等教育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变后,我们的培养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调整。比如,实行大众教育了,但大学教育仍过度地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忽视应用技能教育。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和高考问题,还没有真正破题。如何更好地规范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国外有很多的社会力量办学,而且是以非营利为主。学校一方面有很强的支持手段,包括在税收、土地等方面有很强的支持手段,同时在资产处置和剩余分配方面也有很强的约束政策。相比之下,我们这两个方面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
这些年,教育领域出现全过程的恶性竞争。为什么大家都想上好学校?因为,只有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的职业,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相反的,很多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名校毕业生和普通大学毕业生没有太大差别,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发展。
在教育领域,利益的影响也很突出。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方向是清楚的,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思路和改革意见。从目标上,一是促进平等,尤其是教育权的平等;二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就是启迪心智、完善人格与培育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育领域推进改革,一定要区分不同层面。教育体制其实是涉及两个层面的政策体系:一是作为社会政策的制度安排。它的核心是教育领域不同类型教育的属性确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这里面政府承担什么责任,公民有什么权利?政府和家庭、社会之间责任的关系应该怎么划分,这是社会政策的制度体系。二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选择,涉及教学内容、培养方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我们不要把这两个混在一起,应该分开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实都要推进改革,但是我们要分清具体问题。在社会政策层面,核心是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教育的属性。
从劳动力市场看教育改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宏彬
什么叫教育回报率?就是每多读一年书会增加收入的百分比。和我们投资铁路、公路一样,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一种人类资本投资。
教育投资投在哪个环节?教育有很多分类,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哪个教育最划算?中国的大学回报率是16.3%,中专、大专回报率比大学回报率要低百分之十几。相比大学、大专、中专,高中的回报率非常低。投资在哪一个环节的教育回报率最高?一是高等教育,二是职业教育。
中国的教育具有高选择性,读大学多读一年就增加16%的收入,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收入高64%。但这里有个问题,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收入高,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读了大学,而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大学生比没有考上大学的人能力要强、家庭条件更好。就是说,在科学上如何能够把大学教育本身带来的回报和大学考生的能力和家庭条件分离开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工作。我们比较同卵双胞胎,基因是一样的,家庭条件也是一样的,一个是大学毕业生,一个不是大学毕业生,用比较办法估计了各个不同层级教育的回报率,大学教育10%,中专、大专7%—8%。这些数字并不低,和美国、西欧、日本很接近。就是说,中国即使剔除选择性,教育的真实回报率在大学和职业教育这个阶段仍然很高。高中是个选择工具,假如一个孩子在高中训练三年没有考上大学,他这三年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可能是没有回报的。
高考表面上是公平的机制。但随着大学质量的提高会发现,农村考生比重在下降。其结果,并不是因为每个人机会都一样。中国的高等教育扩招是好事,中国确实需要提高人力资本,因为中国劳动力面临短缺,去年劳动力总数已经减少了345万,人口走到顶峰,开始下降。同时,我们的优质生源流向海外。为了看大学教育质量,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院每年做一个调查,连做了四年,发现平均成绩排名靠前的大学生找第一份工作的收入要低于排在后面的学生的收入。如何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是我们下一步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
价值教育与公民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石中英
教育作为价值传承、价值教化、价值引领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不能置身于时代之外。教育的努力,是培养个人良好的价值品格,造就合格的社会公民。
价值是行为的指导,但是作为行为指导的价值原则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发生学的问题。根据对人类行为所依据价值的分析,我们发现价值的来源非常多样而且复杂。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某些价值原则,并依据它来指导我们某个行为。这里,列出人的价值的八个来源:家庭、社区、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社会组织、宗教或历史传统、基于个人生活遭遇的价值反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价值学习领域中,家庭的价值氛围对孩子价值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奠基性作用。
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价值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心灵的失序。价值教育从内涵上说,不同于学术教育,也不同于技术教育,不是要增加人们作为价值课题的有用性,而是有关人们各种行为当中所遵循的正当性原则的教育,是有关培养正直的、真正的和良好价值品格的人的教育。价值教育从最基本的任务到最高级的任务,是唤醒儿童生活的价值或正当性意识,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样做才是对的,怎么样做才是好的,澄清他们日常所信奉和实践的价值原则,形成良好的、稳定的价值品格与健康人格。
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小学校是价值教育的主阵地。一些地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思想指导下,价值教育在中小学是薄弱的。为改变这一状况,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阐明学校教育的价值意蕴。价值教育的缺失或者薄弱,将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必须要明确价值意蕴。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全部目标,加以追求,具体理解。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社会共同价值的建设。第四,促进价值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第五,重视教师的价值品质培养和提升。
第二篇:中国梦 教育梦
乘着“中国梦”的东风
扬起“教育梦”的风帆
-------仁和区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仁和区东风小学
薛高华
一、小学教育现状
二、目前出现的问题
1、城区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2、教学和德育发展不均衡
3、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4、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5、家校互动教育发展不均衡
6、学校特色发展不均衡
7、学校管理团队水平
8、三、发展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决定指出了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措施: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并随着财力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度,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贴等方式,扩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教师“县管校用”改革,推进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持续开展“百村支教”、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五是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六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七是发展壮大职业教育,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八是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教育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构建“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自主办教育、社会监督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九是强化教育督导,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制度,实施市、县级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仁和区属于城郊地区,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相当部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在在偏远的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其着力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可以从几方面来开展:
1、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办学条件的完善如: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
2、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在配备师资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其次,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长期在偏远和民族地区的教师。再次,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研修力度和强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争取在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3、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协同发展。建立薄弱学校和优质资源学校携同发展的共同体,全方位合作,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涉及教育管理、党群团建设、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德育活动、后勤建设等各方面,达到齐头并进,力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4、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打破以前单一化模式,创建更加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制度,采取师资力量全区域化,每位教师不再固定于某所学校,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按需调配师资,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全区教育水平和谐、均衡发展。
二、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
城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是我区的教育优质资源,继续加强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不但可以更好的树立仁和区教育形象,同时将城区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后,建立教育品牌,采取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这时的优质资源就像一个动力十足的源泉,向农村或薄弱学校输送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携同全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同时可以留住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人才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不仅是为仁和区教育输送人才,同时可以提升仁和区的城市形象,推动我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
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
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转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
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
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中国梦、教育梦
音乐快板
中国梦,教育梦 第一部分
(齐)红五月、五月红,五月的胡集暖融融。莘莘学子聚一堂,载歌载舞唱辉煌。徒骇河畔我家乡 经济繁荣好风光 人杰地灵胡集镇 远近闻名传四方 寄宿学校新局面 全新生活新空间 食堂香飘讲营养 学生健康得成长 橱窗校训记心间 勤奋务实讲奉献 学校班子领头雁 制度创新优势显,奖惩机制活力现 干群一心勇争先 质量强校刮目看 二中学子不平凡 各项工作走在前 众人划桨开大船,教学环境齐改善,师生共唱欢乐歌 对,对,对,师生共唱欢乐歌!
唱: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分 春回大地不觉晓,处处花开闻啼鸟。习总放飞中国梦,中国梦想知多少。习总放飞中国梦,中国梦想知多少。知-多-少!
(女齐)青少年 有前程梦,学有所成,盼成功
(男齐)工人梦,(女齐)劳有所得享公正。(男齐)农民梦,(女齐)年年丰收价格升。(男齐)商人梦,(女齐)买卖兴隆财源旺。(男齐)军人梦,(女齐)保家卫国保和平。(男齐)百姓梦,(女齐)安居乐业享太平。(男齐)政府梦,(女齐)政通人和万事兴!你的梦,我的梦 各行各业都有梦 都-有-梦!第三部分
(男单)什么梦,是关键的梦
(女单)什么梦,是根本的梦
(男单)什么梦,是发展的梦
(女单)什么梦,是未来的梦
(齐)对!就是中国教育梦!
(女齐)教育梦,是播种的梦,(女齐)教育梦,是育苗的梦,(女齐)教育梦,是开花的梦,(女齐)教育梦,是放飞的梦,(男齐)
老师们,有梦想: 培桃李,育栋梁,传递激发正能量。激情梦想干劲足,家庭事业两不误 领导满意家长赞,百年树人大于天 花蕾朵朵竟灿烂,桃李芬芳香满园
(女齐)
教书育人德为首,文明校园写春秋。甘做蜡烛孺子牛,和谐社会数风流。法制教育促思想,党的教育记心上 服务社会当自强,报效祖国勇担当 合:对对对,报效祖国勇担当!
(齐)东风吹,战鼓擂,中华民族要腾飞。(女齐)青少年,有梦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男齐)德智体美劳,素质要提高。自主与合作、探究和创造,本领要高超。
(齐)教育托起中国梦,民族复兴看行动。(男单)转变旧观念,(女单)改革新课程,(男单)全面提素质,(女单)资源享公平,(齐)科学发展人为本,教育振兴百业兴。(男齐)中国教育梦,(女齐)最美中国梦。(男齐)胡集教育梦,(女齐)最美胡集梦!
合班并校要实现 胡集教育谱新篇 对对对
合班并校要实现 胡集教育谱新篇 第五部分
(男齐)中国梦,靠劳动,劳动创造最光荣。
(女齐)教育梦,靠实践,实践能让梦实现。我们大家齐努力,胡集教育大发展。
(齐)教育梦,靠实践,实践能让梦实现。桃李芬芳香满天
使命光荣任务坚,矢志不渝永向前 胡集二中美名传 对
胡集二中美名传
第四篇:教育梦,中国梦
教育梦.中国梦
实验中学李岗
敲响历史的钟声,我们听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梦想
穿过岁月的河流,我们看到了龙族实现梦想的力量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赋予我们智慧的双眸
五千年的坚守传承,赐予我们钢铁的脊梁
六十四年前,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庄严的宣告在长城内外回响六十四年后,一个民族巍然屹立,蓬勃的生机在天地之间飞扬五千年的蕴涵积淀,六十四载的奋斗自强
一天天实现的,是国富民强的梦想,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是一个激情飞扬,绽放梦想的时代。
我们听到了一声触及心灵的召唤:
同心共筑“中国梦”
刹那间,我满腔的热血在沸腾,我满怀的豪情在唱响
我在这东方的热土中快乐着。我说着中国话;我写着方块字;我学着中国史;我食着中国菜;我听着东方红……我抚摸着中国的气息,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梦
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
我有一个红色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鲜艳的五星红旗定会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我有一个橙色的梦想,冰冷的心灵变得温暖,漠然的面孔变得灿
烂,孤寂的角落有了光明,盛开的鲜花取代了硝烟
我有一个黄色的梦想,实中学子学校热情,如黄河之水奔流激荡,我有一个绿色的梦想,秀美的实中如诗如画,绿色校园永续发展我有一个青色的梦想,年轻的实中青春激荡,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我有一个蓝色的梦想,实中的天空一片蔚蓝,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有一个紫色的梦想,实验中学,紫气东来,再创辉煌!这是我的梦
这是你我的梦
这是我们的七彩梦——
中——国——梦
中国方少年,意气风发,矢志不渝,将与天地共存
少年中国梦,雄奇瑰丽,亘古不变,定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行动实现你我的梦!实现我们的七彩梦!实现-----中国梦!
李岗,男,子洲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六班,联系电话:***,电子邮箱:282603205@qq.com,指导老师:梁新艳
第五篇:中国梦-教育梦(本站推荐)
中国梦——教育梦
中国是个伟大的民族,每个中国人都有个梦,一个美丽的梦,而我在教育这个行业,也有一个梦。梦,好像都是很难实现的,我的这个梦也不是那么简单,也不那么容易,它有点曲折,有点艰难。一心抱着优秀教师的梦,在不懈努力下,终于进入了教育行业。当我望着孩子们童真的脸,我的梦开始的慢慢发芽了。我的教育梦就是,用知识去浇灌孩子,用爱心去疼惜孩子,用言行去引导孩子。
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我,我缺少实践,更缺乏经验,这个经验不仅是教学经验,更加是社会经验。因此,在我的教育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个人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是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山,陌生的水,陌生的人,陌生的教学楼,陌生的操场,陌生的教室,还有陌生的孩子。可是,没有时间给我熟悉这一切,我需要很快进入角色,我需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已经是一名老师,我的责任很重,我没时间考虑太多。我用最快的时间来爱上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这里的教学楼和操场。
第一次走进教室,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小孩,我想,这就是我的孩子,我能带给他们什么呢?我要带给他们什么呢?望着这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心中那个梦在“吱吱”的生长,对,我是他们的老师,我要用我的知识去浇灌他们,我要用我的爱心去疼惜他们,我要用我的言行去引导他们。我带着一个美妙的梦,投入这份不简单的工作,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可是,在接触中发现,我的梦并不那么容易,相反,还很困难。我想用知识去浇灌他们,可是他们没我想象中认真;我想用爱心去疼惜他们,可是他们没我想象中乖巧;我想用言行去引导他们,可是他们没我想象中懂事。一切都没那么简单,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梦是不是错了,思考之后,我发现不是我的教育梦错了,而且我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想用知识去浇灌孩子,但我的方法不够正确,我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我想用爱心去疼惜孩子,但在孩子调皮时,我却缺乏耐心,没有慢慢的去指正他们的错误。我想用言行去引导孩子,但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何让孩子们做得尽善尽美呢?
我的中国梦,也是我最大的梦,就是让我和孩子学有所获,我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孩子也得到他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