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吉首大学(427000)王 芳
关键词:青少年、廉洁教育
内容提要: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探讨了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青少年廉洁教育,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播种工程有所帮助。
廉洁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廉洁思想影响的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掌握公权者,而应涵盖社会全体公民,也包括在校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能仰仗学校廉洁教育来彻底解决眼前社会上特别是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但是从反腐败的艰巨性、长期性来看,则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播撒廉洁的“种子”,接种预防腐败的“疫苗”。
一、反腐败有必要从娃娃抓起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教育部自2005年9月开始在十省、市启动了大中小学廉洁教育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2007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教思政[2007]4号文件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播种工程,可是却有人认为“反腐败从小抓起”是“大人生病、小孩吃药”,怀疑其价值;也有人认为青少年手中并没有掌握权力,也谈不上腐败,对其开展廉洁教育有这个必要吗?有人质疑当前成人社会的腐败没有遏止前,青少年处在不良风气的包围之中,廉洁教育能有多大效果!还有人担心廉洁教育会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必须走出这一认识误区。
首先,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而言,廉洁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利益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引导、塑造将直接关系着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成长。他们是未来国家公职人员的后备军,也是今后与政府打交道的主体。
他们有无廉洁意识、他们对于社会公共权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将决定着他们未来在国家廉政建设中是成为一支建设性力量还是成为破坏性力量。
其次,从青少年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的现实来看,开展廉洁教育也是培育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由于受社会上腐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耳濡目染着父辈们“迎来送往”、“拉关系走后门”的种种做法,不少孩子的心里已具有腐败意识的萌芽。如班团干部竞选、评优推优中的请客送礼、拉选票,操行考核中学生干部以权谋私,花钱请人代笔做作业、考试递条子等等,青少年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便缺乏了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成功凭实力的意识。如果我们对此缺乏社会敏锐性、警觉性,任凭这些意识生根发芽,并伴随他们的成长不断强化,则在他们走向社会后,状况可想而知。
再次,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也是对国际反腐倡廉成功经验的借鉴。新加坡是亚洲唯一连续十年登上权威的国际透明组织廉洁指数排行榜前十名的国度,这一局面的形成便得益于其从娃娃抓起的廉洁教育,他们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使廉洁、诚实、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娃娃心中,影响着他们成年后的为人处事风格,孕育出新加坡良好的民风、政风。北欧的芬兰等廉洁指数高的国家也都重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同时,这也是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广泛开展国民廉洁教育”义务的需要。所以,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
二、青少年廉洁教育规划
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引导青少年形成诚实守信、正直节俭、敬廉尚洁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校廉洁教育的总目标应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理和培养最基础的道德素养,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念,培养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生操守,使廉洁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抵御诱惑的本性,成为一种人格内容。决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莫贪污、不要受贿行贿。围绕这一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未青少年的身理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分层次确定教育内容和各阶段教育目标,并分别采用不同和教育方法,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一般而言,小学、初中阶段应以知晓、启蒙为目标,主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体验;通过古今中外清正廉明的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为人正直、尽职尽责的优秀事迹的介绍,感染、熏
陶学生,培养讲真话、不贪小便宜、爱惜物品、不攀比、公平公正、守纪守法、善良的品质,进行廉洁意识、廉政法规的启蒙。
高中阶段宜以辨析、养成为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反腐倡廉的意义,正确分析腐败现象及其危害,树立民主、公正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学会关心公共事务、从内心认同廉洁,养成自重、自律的品性。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阶段则以内化、践行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要求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进程中形成发展的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了解国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有益经验,对反腐倡廉形势形成正确估价,积极参与社会廉政文化建设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自觉与腐败文化做斗争。不仅懂得廉洁,而且要把廉洁变成一种信念。重点在励志、慎独、奉公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对腐败“零容忍”的理念,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为走向社会成为优秀公民打下基础,避免“带病上岗”。
三、青少年廉洁教育策略
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渗透式人性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崇廉尚洁的德性、一种抵御诱惑的本性,不同于纯粹课业式的知识教育。因此,廉洁教育不应以独立的课程为形式,不应以增加课时为手段,更不应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它作为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与现有的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党团班队活动、社会实践、兴趣小组活动等等。
首先,应通过德育课程承载廉洁教育。在现有显性德育课程中设立廉洁教育专题或章节。如大学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依托开展廉洁专题教育,中学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依托,安排廉洁教育内容,以此为主渠道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
其次,要通过学科教学融合廉洁教育。如大学阶段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中学阶段在政治、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学科教材挖掘出廉洁教育资源,提炼有关廉政、廉洁品格的教育点。
再次,可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渗透廉洁教育。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要多运用一些主题活动的形式,营造廉洁教育的氛围,突出廉洁文化的建设。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面较广、参与程度较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教育活动。例如:校会、晨会、国旗下的讲话、宣誓活动等;主题班会、《守则》《规范》解读活动等;朗诵会、辩论赛、作品展示、读书活动、格言征集等;社会实践、观看影视片等;专题讲座、案例研究探讨等。
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不要过分渲染错误事例,那样会造成负面影响。多选择健康向上的典型事例引导和教育学生。二要坚持“三贴近”原则。采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成年人的事例离学生太远,学生觉得没有意义。三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反之,学生入眼不入脑,就没有好的效果。四要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廉洁教育中的整体合力。切实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廉洁教育网络。
总之,正如教育部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卫红副部长所指出的:“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是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建立健全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在青少年中开展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廉洁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大中小学廉洁教育区分层次、整体衔接,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诚信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浓厚一笔。
为何该社会问题屡次发生?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业或者个人受利益驱使,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缺失,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与社会诚信缺失的发生大有关系。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国上下已经形成狠抓诚信问题的良好氛围,但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主要还是在义与法两方面下功夫,让道义和法律结合起来,方能遏制住诚信体系崩溃的趋势。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为秦国的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感动中国人物信义兄弟弟弟孙东林在哥哥孙水林一家车祸死亡后,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让农民兄弟凭着良心来领钱,他们感动了中国。由此观之,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诚信都被视为高尚的美德,为社会带来正能量,激励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部分民众诚信的丧失与社会道德建设的不足有很大关系,政府对此类问题的监管力度不足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小部分执法者个人思想觉悟不高,利益至上,另一个原因就是无法可依。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必须内以道德教化,外以法律威慑,相辅相成。
首先,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对诚信体系立法工作的研究,使诚信体系管理有法可依。同时我们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对这些法律解释宣传,让民众明白守法。
然后,在全国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可以是专家学者举办全国巡回讲座。今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大视察的时候说:教育就像是扣扣子,第一个扣子扣不好,以后的每个扣子都扣不对。而青年教育就是人生教育的第一个扣子,青少年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候,因此做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另外商业上的诚信问题也不容忽视,可以专门为商业人士开展诚信教育,同时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总体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反邪教教育活动
邪教是当今世界精神污染的毒瘤,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邪教驱使下的种种暴徒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对开展反邪教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邪教教育
在当代的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包含其中的政治、宗教、文化总少不了交叉碰撞。一些落后的社会力量并不甘心苟延残喘,他们总是寻机祸乱人间,法轮功、藏青会、东突等非法组织,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邪教组织,给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和谐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向学生讲清楚邪教反人类、反历史、反科学的本质及其重大危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已经成为保证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学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反邪教斗争,国家非常重视,作为学校来说,也应该把学校作为反邪教教育及其斗争的重要阵地,自觉担当起反邪教教育的重大责任。反邪教教育,从何入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们正确答案。邪教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不两立的,只有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它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邪教才没有藏身之处。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弘扬社会正气,打压歪风邪气。因此,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指导反邪教工作,是防范、打击邪教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遏制、根除邪教组织的治本之举。
从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到昆明火车站的砍人事件,再到新疆暴徒的冲撞事件,一次次的邪教暴徒行为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紧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全校师生的心中构建起一座精神长城,从而有效地抑制邪教的滋生蔓延,构建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治邪教的良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反邪教教育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短短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邪教所宣扬的那一套与这些内容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反邪教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学生进行反邪教教育,既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从而从正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从反面认清邪教的本质和危害,这样一正一反,相得益彰,从而让学生自觉远离邪教,抵制邪教的侵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邪教描绘的空想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邪教往往会描述一个空想的美好蓝图,形成末世论,增强欺骗性,麻痹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陷入邪教精心组织的陷阱,误入空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国家总体目标的周围,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铲除邪教产生和传播的土壤。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提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一定社会人群中出现了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同邪教散布的“社会下滑论”和“人类堕落论”有某种契合之处,从而为邪教歪理邪说在社会中蔓延铺垫了社会心理基础,迎合了弱势民众的心理。因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自由、平等、公正、法”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一种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奋斗的热情。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下,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道德素质不强的人很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做出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暴力倾向,严重破坏了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这除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模糊以及邪教的欺骗性相关之外,与公众的基本道德素质低下密不可分,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尤为必要。社会道德规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教育,能够从个体层面增强对邪教的免疫力,压缩邪教的传播空间。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望和追求,为多元化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治理邪教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反邪教工作思路,共同维护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我校反邪教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一贯高度重视反邪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切实按照各级有关反邪教通知要求,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的原则,广泛开展了以“崇尚科学、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充分认识到了邪教、迷信等活动的本质及危害性,为培养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校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六五普法”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弘扬科学精神,认清邪教本质,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制邪教为主题,以广大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党团组织为载体,通过全面、持续、深入地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反邪斗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防范意识,提高抵制邪教和与邪教作斗争的能力,有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健全反邪教预防教育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监控报告制度。通过在处室设立安全负责人,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建立反邪监控报告制度,做到一旦发现师生中有从事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的行为或资料,能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教育、早处理,有效防止扩散、减少影响。
2、健全学校随访教育制度。学校采取问卷调查、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开展反邪宣传,了解有关教育效果和动态,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堵塞反邪教育中的漏洞。
3、建立定期考核督查制度。学校反邪教育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布置、有安排、有总结、有奖罚,将其纳入学校日常重要工作之一,并作为集体、个人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反邪教育网络
1、为扎实开展和深入推进反邪教警示教育,学校不断健全、完善了以王大军校长为组长,金城派出所所长、法制副校长陈强,政教主任蒋晨曦为副组长,其余行政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职工组长为成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既各负其责,又协同配合,并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学校反邪教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积极主动与综治委、政法委、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掌握反邪的最新动态和政策资料,全面促进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
2、高度重视学生反邪预防教育工作。学校把学生的反邪预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政教处、教务处把反邪工作摆到突出地位,注重资料的收集和实际教育效果,使“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形成常态化、正规化、制度化。
(四)多渠道多途径多举措开展反邪教育
为保障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下列活动:
1、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简报等形式对师生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
如为配合“六五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今年三月,学校专门印发了《关于系统学习反邪教法制教育学习资料的通知》,供师生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了邪教是摧残人的身心,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破坏人类文明的世界性的公害和毒瘤。
2、利用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反邪教专题图片展等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学校每期都要举办1-2期法制安全专题讲座。我校先后邀请了县法院毛聪熙庭长,金城派出所陈强所长、杜明全教导员,金城司法所的谯所长等到校上了法制教育课,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邪教的本质,为牢固树立“崇尚科学,远离邪教”信念打下了坚实基础。
3、利用三月综治宣传月和“
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开展反邪教知识竞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4、利用政治课、法制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对学生开展反邪教专题教育。为让反邪教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学校政治老师坚持做到详定计划,精心编写教案,将反邪教育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班主任则定期开展反邪教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写反邪教心得体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坚定相信科学,远离邪教、反对邪教的信心。
5、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校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让学生向家长揭露邪教的罪恶行径,从而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邪教的反动性,形成全社会反邪教、反迷信的良好风尚。
6、开展心理减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抵制邪教的侵蚀,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疾苦,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排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以健康、愉悦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对我校反邪教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我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崇尚科学、珍爱生命、反对邪教”这一教育主题,把反邪教警示教育与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实现了“无邪教校园”的目标,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的反邪教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没有与国家现在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没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由于缺乏正面的引导,学生对邪教的认识是模糊的,对反邪教活动的参与是被动的。他们知道邪教这条路是不能走的,但不知道该走的路又是什么。因此,为了深入开展反邪教教育活动,并取得更大的实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的国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国民,知道了这些,并逐步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学生自然会跟邪教划清界限。
在今后我校的反邪教的宣传教育中,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反邪教宣传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警示教育、无邪教创建活动等各个方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反邪教宣传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要善于运用生动的事例、丰富的内容、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可接受性,切实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结合反邪教文化建设,积极探索运用艺术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强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感染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充分发挥“一墙一窗”、法制教育基地等阵地的作用,持之以恒地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要善于挖掘、宣扬反邪教工作者、已转化人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促进更多的涉邪人员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我们要清醒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仍然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反邪教警示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继续深入持久地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的学习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竖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二0一五年十月十二日
第四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为积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以每个居民都应遵守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入手,努力将当前的社区实际情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社区宣传橱窗全方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利用党员会议、居民小组长会议、逢四说事等活动大办开展宣传,组织开展交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社区通过新人新事评选和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典型,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第五篇: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在青少年中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紧要任务之一,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如何立足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为他们的行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价值合理性依据,指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建构。
这次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文化建设当中,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已成为社会重大的理论课题。青少年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冲突中,显得无所适从,难以抉择。如何立足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为他们的行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现在的这代青少年,从出生开始就一帆风顺,在优越里长大,看到的都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习惯于单向思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尽管对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媒体报道、周围人谈论、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都会让青少年们有所感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对孩子们了解国情、增长见识、从社会现实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目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要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成效,需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心理规律,并反思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途径展开:
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加强全民道德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当前,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受。作为社会,全社会要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支持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尽快确立新形势下的人生价值新标准,为青少年提供切实可行的价值观目标新时期青少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价值观的标准。人的价值观形成有着从选择到接受再到行动的发展过程。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个体的内在接受机制。实践也表明,在价值观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于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个体的需要,再“外化”为个体的行为。而这种“内化”和“外化”是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的心理过程。客观评价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效果欠佳不容漠视。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青少年的主体性,忽视了青少年的内化接受与自觉体悟。这样,就会把激发青少年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搁置一边,把这最充满生机的力量抑制下去,最终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形成阻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少教育工作者仍沿袭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模式,仅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给青少年,而未深刻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知识体系、生活经验等身心发展状况,从而使理论的深刻性、新颖性与表达的通俗性、生动性相脱离。由此,有效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关注青少年的主体性。由于青少年人生阅历的有限和辩证思维的发展,他们就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评论和见解,但不免陷入片面化;他们对事对物的评判标准是两极的“黑白分明”,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协助、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认识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扮演成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易于青少年接受的通俗形式的大师和演员,他们要将宏大的、抽象的、理论的,甚至空洞的观点和思想转化为青少年切实需要、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从而使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落实,形成其主流价值观。
三、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在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所宣扬的道德价值、观念等常常给青少年“假、大、空”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只抓住了最高的一个层次,要求青少年“大公无私”、“公而无私”等,好像在培养道德家、培养圣人。然而,这种过于完美的期望目标会导致青少年或因目标的高不可攀而丧失追逐的勇气,或因理论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而陷入怀疑和迷惘。毕竟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能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所有普通人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由此,有效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需求,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包括情感发展、自我了解和社会理解、道德发展等方向。
可以说,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有殊途同归之处。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性发展中的亲社会行为就不谋而合。所以,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一改往日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姿态,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四、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丰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人的价值观形成,与人们在一定社会政治、文化、舆论、教育、传统等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下的进程相联系。而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智慧性的、精神性的。知识只是手段,提升精神才是实质。价值观教育试图解决的不是“记忆知识”的问题,而是心灵感悟的问题。它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与信念,还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评价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这些特点使其容易为全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然而,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信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对理论进行深加工,而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灌输给青少年,那么就可能使他们感觉科学精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由此,有效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解读理论的精神内涵,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更需要深刻分析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青少年正是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少时期,他们反感空洞的说教、老套的故事、久远的榜样,但并不代表他们对崇高、奋斗、奉献心存鄙夷。所以,蕴含着人类优秀品质与永恒价值的事物,只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无不震撼其心灵,启迪其心智。如红色经典剧《士兵突击》、《亮剑》等,诸如此类的青春励志作品都有利于青少年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构建,从而获得积极的“文化滋润”。除了这些迎合青少年喜好的流行文化外,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一样备受青睐,如于丹的《庄子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正所谓:“物无定用,适事者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社会生活中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并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把那些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纳入到教育中,从而使青少年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心灵受到激荡,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
五、丰富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而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情感、意志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认识和调节着行为,行为又对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由此,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重视认知环节,也要重视情感的沟通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实现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否则,就会陷入空洞说教的尴尬局面。所以,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工作者应丰富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运用灵活多样式的教学。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现实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在学业上有极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价值观要求却不甚重视,还不时向孩子灌输些与学校德育格格不入的错误观念。注意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家长以良好的价值观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作为学校,要发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和优势,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内容、目标、方法、途径诸方面均进行改革,以求提高其实效性。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营造保持学校德育效果的大环境。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学校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青少年感受最深、并能发挥直接影响的文化。时间表明,校园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要大力开展科学精神的教育,使青少年自觉热爱科学,立志用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倡导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青少年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在教育青少年工作中,要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自觉把个人的抱负、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青少年的人生价值。
逯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