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的历史考察
教育科研的历史考察
曾天山
有句古老的格言:我们在表面上所看到的清楚而简单的东西,在实际上却并非那么清楚和简单。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当我们总结教育科研的发展史时,这句格言显然是恰如其分的。人类的教育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科学体系只有短暂的现在,它主要使人类如何了解教育现象和认识教育问题。从教育科学的历史考察,丰富的教育活动为教育科学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源泉。应当把科学视为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作为复杂科学系统的教育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为人类认识深化。教育科学研究之所以进步至今,这个历史脉络需要回顾,以便总结经验,持续发展。
经验型的教育研究上升为科学型的教育学,从依附性教育进步为独立教育研究,从分散的教育研究活动进步为集中的教育研究,从民间自发的教育研究上升为国家的教育研究,从国家的教育研究发展为国际间的合作。有目的和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不是教育科学,但它为教育科学的胚胎孕育提供了理论养料。
一、自然状态的教育研究活动
基本特点是表现为有意无意的零散研究活动,研究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初步运用辨证法思想以及朴素的系统论。
1.直觉阶段的教育科研
自然状态的教育科研首先表现为直觉反映的教育研究,它混杂在自然状态的教育活动中,夹杂在其他著作中,闪现出教育思想的火花,尚未分化独立。
2.经验阶段的教育研究
它基于个体实践的经验,强调种群经验的传统和传承,但个体的经验并不一定可靠,特别是当它与众人的约定俗成的知识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的主观经验大有可能在众议下认输,而种群经验中的先贤认识形成为专门的作品而得到传承,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学记》。如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思想。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荀子认为主张“性恶沦”,注重“化性起伪”,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有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洛克提出“白板说”,创术语“观念的联结”,即“联想”。
二、自为状态的教育科学事业
基本特点是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不仅描述教育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历程,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与认识论糅合,并初步形成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和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1.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科
形成教育学科应当是教育科研独立的标志。从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看,从17世纪开始到l9世纪末的200多年里,挣脱了中世纪精神奴役的西方世界,致力于发展新的科技文化。经过文艺复兴和大工业生产洗礼的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人,对独立形态的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夸美纽斯教育理论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在《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学的概念。9年以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加上后期发表的《学校课程》、《祖国语言》等教育著作,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学校教育理论,登上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科学的顶峰。在教育学历史上,夸美纽斯既是教育理论领域的拓荒者,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启蒙者。他运用感觉、观察、归纳和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了复杂的教育现象,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称得上为近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为今后的教育科学播下了第一颗生命的种子。
(2)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不仅发表了《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教育学讲授纲要》等教育名著,其历史性贡献在于提出了“教育学的心理学化”的主张,将教育学法则根基在心理学理论的坚实基础之上,从而为教育学的学科独立、体系的构建和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教育学历史上最大贡献在于,是赫尔巴特是第一位对教育学进行自觉的理论研究的教育学家,他既克服了培根将教育学置身于哲学门下的偏见,也不赞成夸美纽斯将教育学根基在经验之上的短视,为教育学开拓了新的认识视野,奠定了新的理论体系,激发了新的研究兴趣,提出了新的范畴领域,因此一百多年来的“赫尔巴特”热高潮迭起,一百多年来的“教育学分化”新论竞出,这与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有关。因此,赫尔巴特既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显性”第一人,又是促进教育学发展,加速教育分化的“隐性''第一人。
2.形成教育科学体系
在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基础上,激发了人们对教育学理论的深入思考,特别是赫尔巴特学派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科学从理论孕育向学科发展的转化,形成了独立门户、自成系统、学派分呈、学科林立的发展状况。
在形成和确立教育科学体系时代,起止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在百年多的历史里,一方面,因为社会发展和大工业生产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教育需求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育科学的整体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第三方面,科学的分化组合为教育科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科学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1)新兴学科的相继问世
《大教学论》和《普通教育学》还是一个整体和混沌形象的教育科学概念,在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科学的带动和影响下,出现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社会学、实验教育学等新兴学科,特别是实验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崛起,试图用观察、实验、统计、测量、比较的方法研究儿重身心发展和教育,打破了教育学”一枝独秀“的沉静局面。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也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心理学比教育学更早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882年,普赖尔的《儿童心灵》出版,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较系统的著作。1890年前后,卡特尔制成了他的测验量表。1904年,斯皮尔曼发表著名论文”一般智力“,首次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1905年,比奈.西蒙制作的量表问世,它并不是测量学校中成长着的学生的智力,而是测量受家庭及社会环境制约的基本的潜能,即形成了智商(IO)的概念。191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提出练习律和效果率。1947年,韦克斯勒发表儿童智力量表。
(2)交叉学科的相继产生
二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学科大分化和大融合的趋势,其他科学相继”侵入“教育学的领域,产生了诸多的”混学儿“--交叉学科。如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未来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等,出现第二轮学科空前活跃发展局面。
(3)范畴学科的相继独立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降生于”教育学“母体的教育研究日益扩大进步为学科群,各色人等都可以在教育研究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教育工作体系,可以细化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分支学科。按照教育学科内部分化,出现了教学论、课程论、教材论、德育论、体育论、美育论、评价论等专门领域研究。
三、教育科学的嬗变和整合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演绎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与降生于”母体“的范畴学科,”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一种统一的理论认识背景,缺乏一种有机的相互联系“,虽然空前繁荣,但大都热衷于概念论辩和”跑马占地“,实际发展有限,因此需要重建和整合体系。
1.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
法国冈城大学教育学教授米亚拉雷认为,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就是”在历史、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背景下研究教育事实和情境的学科总合“。在他的构想中,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应当分为两大类别:
1、研究与学校教育有关的社会因素的学科,有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人口统计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规划、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
2、直接研究教育活动的学科,有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小群体社会心理学、交流科学、教育论和课程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技术以及评价科学。
2.为了教育的科学
英语国家不大承认”教育科学“存在,而认为是教育领域的研究活动。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较关注教育科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如英国教育家卡尔提出了建立一门能够真正扎根于教育之中的”教育科学“的构想,认为它应当具有”批判的“、”教育的“、”科学的“特性,这不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科学,而是为了教育的科学“。美国教育学者斯坦纳建议用”教理学“来”指称整个教育学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教育科学(或)教育哲学,它还包括'关于教育的定性知识'、'关于教育的操作知识'和'关于教育的定量知识'“。
3.教育科学体系的重建
日本积极探索教育科学分化后的重建问题,以松岛钧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将各门分支学科”统一起来重新构成一门完整的教育学“,分为三个领域:一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指导过程的研究,如教育方法学、教育内容学、学科教育学等;二是确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地位时,各种社会条件的研究,如教育制度、教育行政、教育法规、教育经营等学科;三是关于整个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如教育哲学、教育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派以村井实等为代表,他们主张建立一门”关于教育问题的科学“来统一各门分支学科,按照”研究领域“的区别,将各门分支学科划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
1987年,叶澜提出按照三个活动层次(社会、学校、师生)、一种相互关系(理论与实践)、一个学科群(元学科群)的思路,构建教育科学的内部学科体系。1990年,张诗亚、王伟廉提出按照”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喻立森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分类划分教育科学结构......总之,教育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一总结一再实践的过程;其次,教育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一部分一再整体的发展过程,第三,各门学科内部非均衡发展,有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的显然是拔苗助长,反而欲速则不达。第四,各门学科发展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逐渐形成科学的分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变化不是人工预先设计的结果,而是实践的结果。
第二篇:实业教育历史考察
晚清实业教育历史考察
刘娜
(吉林,长春)
摘要: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清朝末年。以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后,近代职业教育日趋完善。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晚清;实业教育;历史考察
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清朝末年。以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后,近代职业教育日趋完善。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变迁
(一)洋务时期的海防军事教育
鸦片战争前期,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明确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但并未引起当朝统治者的注意。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沉重打击,清政府终于从唯我独尊的梦幻中醒来。于是,在中央形成了以恭亲王奕,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左中堂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一方面,洋务派大量翻译科技书籍,引进科技知识,另一方面举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洋务派又创办了一批近代实业学校,开设了一些中国最早的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大批“西艺”人才。
这些学堂虽然数量不多,有些学堂存在的时间比较短,甚至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仍保留很多封建教育的特点。但这些学堂课程内容都是围绕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这就跟中国传统的以科举为中心的学堂有着根本不同。它们已经属于近代职业教育的范畴。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
戊戌维新时期,实业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前,一些改良主义思想家们认为中国落后贫弱的根源在于工商业不发达。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洋务运动也宣布失败。国人重新开始苦寻救国之路。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将改革的目光转向教育,“广开学校,振兴实学”。遂百日维新期间,清廷下诏要求各地筹设农务、茶务、蚕桑,乃至铁路、矿物等实业学堂。
(三)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
1901年,清政府颁布变法上谕。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大力倡导下,清政府于1902年2月14日,令各省设立农务、工艺等专门实业学堂。1904年,在京师设立
①①高等实业学堂,还接管了盛宣怀在上海设立的实业学堂,商部的兴学为各地树立了榜样,① 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2.带动了各地实业学堂的发展。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年底为规范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学部正式成立,又颁布了“崇实”宗旨,确立了大力发展实业教育的方针。1906年7月12日,学部通行各省举办实业学堂,限6个月内将筹办情况咨部门立案,②实业学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实业学堂和学生数目逐年稳步增长,尤以直隶、江苏、湖北、湖南最为突出。
二、晚清时期实业教育的价值
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为中国新的教育制度的产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维系了社会价值观的延续
晚清实业教育,尤其是洋务时期的职业教育,虽然以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为重点,但是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在中央制定的学制还是各个实业学堂自己所制定的章程或开设的课程中规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实业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反映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带有浓重的传统中国色彩。这种对中华文化学习的强调是晚清职业教育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中国近代职业课程,维护了政治的统一,传承了社会价值观。
(二)近代西学的课程内容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晚清实业教育以学习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和主要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实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中国向来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做事为耻”。晚清实业教育则以兴“实学”、“实利、生利、实用”为课程内容,使大众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随着实业教育的发展,农、工、商在人们心目中也逐渐将其视为一种职业,人们不断认识到工商业在近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三)实业教育课程为近代企业培养大批人才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缺乏问题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洋务企业,还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急需一大批既懂得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又具有近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才。而实业教育中大量实业课程的开设有效得解决了这一问题。晚清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实业学堂,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许多人毕业后服务于农工商各项实业,为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1906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堂附设测绘特班,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水利人才。这些人帮助张謇日后规划全国水利工作。
(四)实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晚清实业教育的课程从癸卯学制开始逐步形成体系,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后期历次实业教育政策的修订都是在清末学制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清末设立的部分实业学堂在民国后继续发展。民国初年统计的实业学堂基本上是晚清实业学堂的延续,一些实力较强的学堂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民国实业学堂的佼佼者,许多学堂还是后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前身。
诚然,近代中国实业教育存在学堂质量不高、学生专业素质较低、学用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而且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经历了始而学习西方,继而模仿日本,后又转向欧美,企图探求一套符合中国实情的职业教育制度,但中国化的过程和结果不尽人意。然而,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沉重的情况下,实业教育顺应时代的需要,冲破传统教育的重重包围,把各种技艺的传习引进教育领域,破除了封建学校教育中没有技艺传授的立足之地和技艺传播的家族、师徒的局限性,培养了许多实用技术人才,为近代实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功不可没。①
② 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2.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3.参考文献:
[1] 张兰馨.张謇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朱寿明.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版.[3]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 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 王文涛.简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6).[7] 吴祖鲲,刘小新.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兴起及其特点[J].长白学刊,2003.[8] 张求会.略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几个特征[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9] 李霞.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历史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王文涛.试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9.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硕士
电话:***
邮编:130024
邮箱:liuna309@126.com
第三篇:历史遗迹考察
历史遗迹考察
——杭州篇
一、历史遗迹考察概述
27日中午,我们一行4人,在范师兄的带领下,结束苏州之行来到了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进行学习考察。在来杭州之前我们已经对考察的地点进行了先期的了解,鉴于杭州的历史遗迹比较集中于西湖的现实,我们初步确定了环绕西湖的历史遗迹的考察方案,主要安排如下:27日主要考察雷峰塔、东坡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墓和盖叫天遗址;28日主要考察岳王庙、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和南宋御街;29日主要考察有于谦祠、惠因高丽僧寺、武状元坊和胡雪岩故居等。现将以上各个遗迹按人物、历史、文化等分类报告,由于对各个遗迹的分布与考察无法进行严格的分类,在此只能粗略的进行分类以便报告。
二、历史遗迹考察细说
首先,人物为主的考察主要有东坡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盖叫天遗址、胡雪岩故居等。由于各个历史人物不同的贡献各有侧重,东坡纪念馆主要考察苏轼通判杭州的治绩与其大量的书法作品碑刻;章太炎纪念馆坐落在南山深处,面朝风景宜人的西湖,清幽安静而更加让人敬畏学术,太炎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句对联说的好“维新真学问,革命大文章”,还有幸看见了先生遗容的照片,在纪念馆里感受到了先生在学术以及革命的杰出贡献,最后拜谒了先生之墓;盖叫天遗址起初不太了解,后来和师兄讨论才得知是为了纪念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的;胡雪岩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其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被称为“红顶商人”,也许这就是其一生对于民族国家最重要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其次,历史遗址主要有“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和张苍水)墓、南宋御街等。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不因历史而淡忘,岳飞、于谦和张苍水等都致力于民族国家的福祉而被人们称为三杰以示纪念,秦桧等因为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而遭人们的唾骂,至今关于秦桧是不是应该站起来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于历史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但对于对民族的普遍的关怀是永恒的主题。南宋御街的历史记忆已经比较模糊,充满了现代性的商业因素,能看见的遗迹已是点点滴滴,不免心中惆怅。
最后,文化为主的考察主要有雷峰塔、西泠印社、惠因高丽僧寺与武状元坊等。雷峰塔与西湖交相辉映,以白蛇和许仙的爱情传说故事而闻名,与爱情有不解之缘,至今在西湖边上有许多青年男女拍摄婚纱照和举办婚礼。西泠印社是中国最早的全国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团体,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为我国的金石印学以及篆刻的保护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惠因高丽僧寺属中国佛教华严宗一派,也成为考察中国古代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遗址。武状元坊是南宋曾设的比武露台,这座高大庄严的宋式牌坊显示了不凡的气派,成为功成名就的宝地,后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来此凭吊先人,以期自己金榜题名。
三、收获与反思
历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感受,通过这次的考察学习,我真正体会了老师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我收获了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比如碑刻的东西,不仅要有释读繁简字的功力还要对不同的书法书体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神道上的马、虎、羊、狗等动物分别代表的忠、孝、节、义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以前课本上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诸如此类尤多,无法一一枚举;其次,需要反思的一点就是现代人对历史遗迹错误解释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缺乏历史的知识,比如官制的问题,繁简字的问题,错别字的问题等等;期间令我影响最深的是文革对于历史遗迹的破坏,记得有一张文革前后“于谦墓”对比的照片,感触很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好多历史遗迹都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破坏后来重修的,可想而知,和文革“破四旧”不无关系。我们的历史需要总结,对历史需要有一种敬畏,而不仅仅是把历史遗迹放在市场化的旅游大环境中的供人们观赏放松的另类景致„„
第四篇:历史考察作业
历史考察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2)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商业(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海外贸易(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2)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3)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第五篇:广州历史考察
广州历史考察报告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穿市而过的珠江与白云山遥相辉映,共同见证了广州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到改革开放前沿地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对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考察,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六月份,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以广州为中心,对广州及其附近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等进行了考察。
第一天,我们首先考察近代五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看完南越王墓,我们来到的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堂始建于1888年,1894年落成,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第二天,我们首先来到中山市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其次,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的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及孙中山在翠亨村的其他历史遗迹;翠亨民居展示区展示了翠亨村清末民初各阶层的民宅和生活状况,再现了孙中山出生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翠亨农业展示区展示水稻耕作、瓜果蔬菜种植、桑基鱼塘、家禽饲养、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种植等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态。最后参观的是黄埔军校,其全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最后一天,我们参观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和华侨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建设对于增添广州市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1-
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广东华侨博物馆则是一所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展现具有广东特色,全面系统展示广东华侨华人发展史,向世人传播、展示华侨华人和广东侨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专业华侨博物馆。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以其多元性和多样性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都离不开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这次广州考察让我对专业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我影响是非常大的,让我对我们平时所学的专业进行了一次温故,也让我在实地考察中体会到了平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种手段,实践才是脑力和行动的考验,也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增加自己实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