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时间:2019-05-13 08:2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篇: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来自教科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教育作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对社会、对国家会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教育对人的培养起什么作用。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教育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实现的。

(一)孔子关于教育对社会、国家作用的思想

孔子把人口、财富、教育当成“立国”的三个要素。“先富后教”的提法也反映了孔子初步意识到教育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经济发展了教育才有可能发展;发展教育是有困难的。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齐约束百姓,百姓只是勉强克制自己避免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

孔子认识到教育不仅和政治、法律一样,是一种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起着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为教育可以感化人们,征服人心,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形成“羞耻之心”,即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这就可以收到德治的效果。孔子主张对百姓要先进行道德教化,教化无效再用刑罚制裁,逐渐造成一种没有犯罪行为的社会局面。

二)孔子关于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的思想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第一,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不论贫富贵贱,人生来就应该是大体平等的,没有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第二,人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不完全是先天命定的。

孔子对人的学习能力做了区分。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还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但他根据教学经验第一次提出人类的智力有高下、有差异,这是可取的,也是他“因材施教”的依据。而且他并非强调“生而知之”,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公开承认自己是勤奋敏捷地追求得来的,这很重要。

孔子还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好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使自己受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狂妄不羁。

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孔子认为如果人们不学习、不接受教育,就不能真正形成仁、智、信、直、勇、刚等各种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人具有以上各种好的品质,但如果不认真学习,不虚心接受教育,那么这些好品质都分别地产生愚、荡、贼、绞、乱、狂等各种不道德的后果。

2.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及影响

(一)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下移。

(二)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与世袭制相对立的原则——“学而优则仕”。

(四)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提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六)创立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七)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3.《大学》三纲领及意思: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把人天生的善性——”明德“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为学做人的第一步。“亲民”:朱熹认为“亲民”应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人,使人们去其“旧污之染”,也臻于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每个人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八条目”: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其他教育家的思想出选择题

5.《学记》——“教育学的雏形”

思孟学派作品。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古代年级制的萌芽

7.教育教学原则中“预时孙摩”意思

“预”: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在前,禁于未发,如果不良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形成,再去禁止,极难矫正。

“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

“孙”:就是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循顺渐进。教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摩”:相互观摩,同学间取长补短。儒家普遍重视师友间的切磋琢磨。把“相观而善:作为一项教育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完全确立。(以儒术取士)

察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完全确立。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9.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地方官学“文翁兴学”课本P99

汉元帝时设立郡国五经百石卒吏,管理地方官学。按行政单位设立学校: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聚设序。

办学目的:一是培养本郡的属吏,同时向朝廷推荐特别优秀的学生;二是定期举行“乡饮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推行道德教化。

10.董仲舒的教育思想(选择)课本P106~113

11.魏晋南北朝:“五经课试法”意思: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者罢遣;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满三岁试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舍人满二岁试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郎中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才叙用。

“九品中正制”意思:魏晋南北朝朝时的主要选士制度,曹丕时期建立,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从而避免他人干预中正事务,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通过“品第人物、按品授官、清定品级”等程序进行。但这样的选拔有失公平,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最终在隋朝被科举制取代。

颜之推:《颜氏家训》

(1)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与环境影响;(2)教育内容:语言、道德、立志;

(3)严与慈相结合,切忌偏宠。

12.唐太宗时,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高宗时,确立为全国官学统一的教材。

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1)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

1.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进士科的正式产生。606年,“始建进士科”。1905年废科举 考生来源:生徒和乡贡、制举

科举考试科目——六科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

考试方法: 帖经、墨义、策问、诗赋

考试内容:秀才,进士和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和明经科后来成为考试的主要科目

13.(唐)韩愈《师说》的教育观点:(其他为选择题P159~165)

《师说》——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学论著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14.宋代文教政策及三次兴学

(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科举取士人数增加,“以文抑武”

(二)三次兴学

1、庆历兴学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改革朝政。教育上,兴学校,立科举。内容主要有: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胡瑗—“分斋教学法”)。

2、熙宁·元丰兴学(重点)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

主要内容:(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3)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4)改革科举。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3、崇宁兴学

崇宁元年,宋徽宗委任蔡京为尚书右仆射,主持“崇宁兴学”。

主要内容:(1)整顿和完善中央官学;

(2)增设和复办画学、道学、书学、算学等专科学校;

(3)创设提举学事司,普设路学。

(4)废止科举,由学校选拔人才。

(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兴文教”——尊孔崇儒

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导致儒、佛、道三家在斗争中逐渐走向融合,最终孕育出“理学”——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思想体系。

15.书院(选择题)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四大书院”(王应麟.《玉海》):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马端临《文献通鉴》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石鼓; 六大书院: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书院(宋代最早出现书院官学化)

16.(1)宋~朱熹论“小学”与“大学”教育

小学:8至15岁。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成长非常重要,“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重在“教事”,在实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圣贤坯璞”。

教学方法:1.先入为主,尽早施教。

2.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3.《童蒙须知》、《训蒙斋规》培养儿童行为习惯

大学:重在“教理”,即探究

“事物之所以然”。对“圣贤坯璞”精雕细琢,“加光饰”,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教学方法:1.重视自学。2.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交流。

(2)鹅湖之会开创了书院讲会制度朱 熹吕祖谦 陆九渊

17.明朝的文教政策(废宰相,实行专政)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一)尊孔崇儒,表彰理学,大兴学校

明朝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

朱元璋:“人材以教导为先”,主要依靠学校培养。

设国子学,后改名国子监;发布兴学令,各地普遍设学。

(二)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明朝选拔人才制度:荐举和科举。明建文、永乐后,科举日重,荐举日轻。

(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1、推荐程朱,删节《孟子》。

编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作为钦定的教材

2、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校议政。

国子监设“绳愆厅”;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

3、屡兴文字狱。例:徐一夔:“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18.东林书院:“合宋元明清四代江苏书院衡之,盖无有过于东林书院者矣。” ——柳贻征《江苏书院志初稿》

杨时——顾宪成推荐程朱,反对王学

讲会制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学内容主要为“四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明代建立科举定式: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立科举定式:

(1)三年大比(宋中朝确立);

(2)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又称童生试,是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也是科举的预备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相公。

乡试:又称乡闱,大比,在省城举行。录取者称举人,俗称孝廉;举人可经吏部铨选授官。会试:京城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次年二月举行,会试中式者为贡士。殿试:又称廷试,由皇帝主持。时间为一天,考试内容为时务策一道,殿试中式为进士,又称甲科、甲榜。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立即授官。

20.王守仁教育思想(选择题P214~220)

21.清代国子监:又称太学,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国子监生根据资格分为两类:贡生和监生;

国子监教职: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

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性理》、《通鉴》等;

教学组织实行积分法和分斋教学法。

22.近代教育制度: 鸦片战争与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第一所正规的教会学校。(1839年11月在澳门成立)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3.近代几个学制

(1)壬寅学制(虽公布,但未实行)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从纵向将学校体系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上分实业学堂、师范学堂。

(2)癸卯学制

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拟定新学制,1904年1月颁定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学制将学校系统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横向设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

第一个由政府颁布且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仿日本学制,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学程最长的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重点)

普通教育分3段4级。学制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小学校、中学校、大学校、专门学校、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特点:

1、在年限上比癸卯学制缩短了3年,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符合普通百姓的教育要求。

2、女子开始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男女平权的观念。

3、废除了学堂的名称,一律改称学校。

4、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教育范畴。

5、重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4)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

(5)国民政府时期:“戊辰学制”(1928年)

2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25.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教育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宗法制的社会结构,这决定了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儒学主的教育思想,以官学、私学、书院为主,以社会教化和家教为辅的半学体制,以科举考试为标志的选士制度

26.庠:古代养老、敬老之地,指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敬养,这些老人自然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养老场所逐渐成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学校。

序:古代养马之地,集习射、武舞于一体,习射比兼习礼,要求射者与观者遵循长幼先后的次序,所以曰“序”

西周大学: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礼记.王制》

西周小学的入学年龄为8~15岁。

辟雍:位置居中,习射练武,举行盛典之所,由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负责,辟雍为最尊贵。

27.西周学校制度的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28.私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1)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解体。

(2)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内部发生了新的分工,即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进一步分工,产生了生产精神财富的单纯的脑力劳动者,出现了“士”的阶层。

(3)这时期由于铁制工具普遍运用于制简和削刻文字以及纺织手工业的进步,使得书写工具有了进一步改革和新发展。

29.私学兴起对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兴起了自由讲学之风。

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学校从宫廷、官府移到民间,向民间开放,教师以私人身份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了较为广泛的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板、远离实际的学风。

(二)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首创“有教无类”并付诸实践,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三)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在教育史上更为出色的贡献,还在于造就了一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私学大师,如孔丘、墨翟、李耳、庄周、孟轲、荀况、商鞅、韩非等等,他们在文化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就,这是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

30.“有教无类”意思: 所谓“类”,即指按政治地位划分的贵贱、庶鄙等种类。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有教无类”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31.稷下学宫:公元前4世纪60年代,齐桓公田午当政时期创立,是私学的联合体,历时约150年,齐宣王、缗王时达到鼎盛。

性质:(1)官家出资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看,是官学;但在学术和教学活动中,带有私学性质。

(2)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特点;(1)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平等自由)(2)礼贤下士,待遇优厚

32.墨子社会政治观点核心:兼相爱,交相利。(选择)

33.孔子“启发诱导”教育思想(书本P33)

这一原则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方向,即“开其意”、“达其辞”。

第二篇: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简明中国教育史

4.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P422)

陈鹤琴受陶行知的思想影响,批判传统教育是脱离实际的死教育。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要研究‚怎样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怎样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批评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认为这种教育的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希望大家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直接经验是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所以,活教育的课程本质上是活动课程。‚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教育

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延安大学(P450)

1941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延安大学。1943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也并入。1944年,行政学院再并入。

延安大学下设:

(1)行政学院,分设行政、财经、教育、司法四系,学制两年;(2)鲁迅文艺学院,分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系,学制两年;(3)自然科学院,分设机工、农学、化工三系,学制三年;(4)医学系,学制一至二年。

这是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第一所具有工、农、文、理、医、艺等科的综合性的高等学校。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资料 【重点提示】

·马克思主义再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激烈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被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

·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共一大和二大的决议和纲领,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基本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下掀起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具有现代意义、正规有序的黄埔军校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和教育改造国民军与国民革命军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建立农民协会普及政治教育方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民教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也形成了处于萌芽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开始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长征精神”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是对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抗战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新概括。

·党把培养干部同夺取抗战胜利结合起来,明确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战略地位。·延安整风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形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层连队工作和瓦解敌军方面有许多创造。

·解放战争的党内教育统一了全党思想,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为迎接执政考验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战线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制定了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围绕新中国各项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中国各条战线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过程中呈现出两种趋势。·20世纪6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新尝试取得重要进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挫折,教训十分深刻。·思想政治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阶级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现时代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学校、农村、企业等各条战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对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端正党风、密切党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目标是实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规范。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继续发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方向。

三、名词解释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通过了30多个决议案,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为正副委员长。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在它的领导下,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罢工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

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在武昌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由邓演达负责,毛泽东主持,周以粟担任教务长。800多名学员来自17个省,学习时间4个月,开设29门课程。毛泽东给学员们讲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专题,著名共产党人澎湃、方志敏等也在这里授课。农讲所把大批革命的种子撒向全国,极大地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它是农民运动的大本营,是要训练一般能领导农民革命的人才出来,对农民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详细的研究,正确的方法,更锻炼着农运的信心。)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增选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在危难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成熟阶段的起点。

长征精神

长征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红军以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写下了政治工作史上最光彩的一页,铸造了被世人称道的“长征精神”。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共在河北华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正确分析了党内出现的新情况,决定了面向新阶段的新任务,强调必须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并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党顺利走上执政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不仅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 1927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在武昌创办的,由邓演达负责,毛泽东主持,周以粟担任教务长。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推动下,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把大批革命的种子撒向全国,极大地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1925年2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成立的,它以共产党员为骨干、黄埔军校为基地,是中共广东军委领导下的团结各部队进步军人的革命团体。1926年4月15日,在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强行勒令下,由于党内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采取妥协政策,被迫宣布解散。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是1924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在黄埔军校秘密建立的,有周恩来、聂荣臻和挥代英负责指导支部工作。它是党在军队中的第一个基层,直属中共两广区委领导。

政治工作三大民主:三湾改编奠定了政治工作三大民主的基础。三大民民主是中共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其中,政治民主思想是三大民主的核心。

“团结——批评——团结”: 是我们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是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14、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三把钥 匙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展的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这是一场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运动,体现了思想领先和自愿性、民主性的原则,对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启发阶级觉悟,加强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打通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钥匙。

三反运动:三反是指反贪污、反浪费、发官僚主义。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也是以邓小平为领导的党中的务实派和以华国锋为领导的党内毛主席的忠实支持者之间的辩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的阶级和政治团体,为凸显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思想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行为。

长征精神:人民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的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四门科学”?】以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及人的思想行为规律为基础;作为一门科学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涉及多种科学知识;具有一种独特的科学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

【简述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内容:第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然要不断地拓展。

基本特征:第一,鲜明的时代性。第二,突出的务实性。第三,科学的创造性。第四,很强的民主性

12、《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科学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的理论,阐明了形而上学的和唯物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对立,教育党的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不能采取主观的、唯心的、表面的方法看待问题。第二、精辟的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批判党内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一点,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三、论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第四、论述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理解和开展党内斗争。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

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3、《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人们的认识必须将从实践中所得到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然后把理性认识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又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第三,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3 社会的实践,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16、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时期相比有哪些特点?

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党面对新的政治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要求。1把整军运动和部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2开展新的形式的思想方法,学习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诉苦追根,开展“三整”、“三查”运动。3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策略性。4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理论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深度和广度。

21、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目标方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2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斗争哲学”、“形式主义”、“空头政治”、“立竿见影”等错误的原则和方法,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循循善诱、正确疏导、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3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化进程。

五、论述题

.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初步确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第一: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第二:提出了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第三:提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领导的措施。第四:培养和吸收工人骨干入党。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起点,它所作出的一系列决定,使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后来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北伐战争中对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工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一:向工人做“文字口头上宣传”。二:加强对工人运动的具体指导。三:发挥共产党员得骨干带头作用。四:结合武装斗争展开思想政治教育。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实地考察后,于1927年3月发表的,主要内容有一:农民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农民引导到革命中来。二: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篇著作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运动的科学总结,它有力的驳斥了种种对农民运动的攻击。污蔑,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同盟军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理论问题的重大发展。.党的八大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基本思想

中共八大上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建主要有三反方面⑴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⑵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⑶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宗派主义。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是党的 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8.榜样的作用

在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一:榜样教育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舞力,它幻想了中国亿万人民的自主意识。二:榜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榜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四:榜样教育对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10.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基础,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巨轮。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届六中全会,党中央多次强调,必须“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能否实现

5、简述党在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加强思想理论宣传。2加强对工人运动的具体指导。3发挥共产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4结合武装斗争开展思政教育。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北伐战争顺利进军,也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6)、简述党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大革命时期,党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制定了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一些政策,推动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2为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培养农民运动人才。3北伐战争期间,党广泛发动农民的思政教育,推动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农民革命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4抵制关于农民运动的错误思想,促进农民运动健康发展。

第四篇: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1.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3.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是(“庠”),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1.4.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在(西周)时期。

1.5.我国教育历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计划的记录出自(《礼记·内则》)。1.6.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计划性,但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年龄划分,比如《(礼记·内则》)以10岁前为学前教育期,而《大戴礼·保傅》中是8岁,《尚书·大传》中是13岁。(8岁)岁入小学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1.7.“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和(太傅)。

1.8.“三母”是指(子师)、(慈母)和(保母),除三母之外,当时宫廷内还置有(乳母)。1.9.(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1.10.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养胎》一篇中,提出(外象内感)胎教理论。1.1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1.12.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1.13.北齐医生徐之才的(《胎产书》)中提出的“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1.14.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仪”)。(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5.我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1.16.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

1.17.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三者简称“(三、百、千)”。

1.18.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1.19.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宋代)以后。

1.20.我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体罚)。

1.21.我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1.2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明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1.23.最早记载胎教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1.24.儿童诗歌的类别有(识字类)、(训诫类)、(知识掌故类)。1.25.(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提出(孕妇对外界事物要“慎所感”的)理论,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奠定基础。

1.26.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儿童图画有(《养正图解》)、(《蒙养图说》)、(《养蒙图说》),都处于(明代)。

1.27.影响比较大的儿童故事有(《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说》)等。1.28.胎教的目的、作用有(才德过人)、(健康长寿)、(形貌端正)、(选择男女)。1.29.知识掌故类的蒙学读物,以(《蒙求》)最为流传。

1.30.胎教的方法有(监督法)、(瘦身法)、(小劳法)。

1.31.用儿童口语编辑成的训诫类儿童诗歌中(《小儿语》)是一部影响极大的蒙学读物。2.1.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理论的著作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2.2.贾谊把太子整个教育分为四个阶段:(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

皮亚杰认为,儿童教育的根本和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9.2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

名词解释题

1.1.胎教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的和外部的措施,有意识地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以便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是一种早期教育措施。

1.2.三母制度。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在宫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1.3.保傅制度。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身体、道德和知识的训练。师、保、傅,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称“三公”和“三少”。太保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

1.4.宫廷儿童教育。宫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上。

2.1.小学。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纂《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2.2.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位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3.1.武昌蒙养院。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即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湖北幼稚园的教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户野美知慧,是日本来华的最早幼教工作者。她拟定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重养不重学”的原则。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知识,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课程有行仪、日语等。

3.2.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其内容包括:①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指出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②蒙养院的设置: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③蒙养院的保教要旨:对儿童教育,包含德智体美的内容,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④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⑤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⑥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19.5.克鲁普斯卡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著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重视学前教育,参与主持制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发表了论述学前教育的文章,为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对苏联学前教育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6.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19.7.结构。皮亚杰认为,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

简答题

1.1.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答: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包括:①生产劳动教育;②生活习俗教育;③原始的宗教教育;④原始的艺术教育;⑤体格和军事训练。1.2.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目的。答: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君主。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渐下移民问,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1.3.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答:原则:①教儿宜早;②教子义方;③信儿勿诳;④潜移默化;⑤量资循序;⑥有教有爱。方法:①游戏;②讲故事;③体罚。

1.4.古代初步(学前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答:包括:①培养志向;②教以孝悌;③诚实无欺;④行善积德;⑤礼貌谦让;⑥勤俭耐劳。

1.5.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答:①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②获取功名,光耀门楣;③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1.6.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婴幼儿身体的养护;②童生活常规的培养;③初步的道德教育;④早期的知识教育

1.7.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及其评价。答: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胎教的方法:①监督法;②小劳法;③瘦身法。评价:中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其实践与理论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论断可以借鉴,其片面的、不科学的内容应予以批判。

1.8.古代儿童诗歌有哪些种类?答:古代儿童诗歌有:①识字类;②知识掌故类;③诫类。2.1.试析贾谊”早喻教“的主张。答: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胎教:(1)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2)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3)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学前教育:(1)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2)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3)宫廷中,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4)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左右前后皆正人”(5)学前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包含体德智的要求。......19.5.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答: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蒙台梭利创建的“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1)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应加强适当的教育,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这种观点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2)在教育实践中,她设计了一套“感官练习材料”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这些材料是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感官训练活动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3)但是,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她的感觉训练是孤立地进行的,割裂了各种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感官教育的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倾向,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9.6.简述克鲁斯普卡娅关于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答:克鲁普斯卡娅主要是从三方面阐述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1)她把发展学前社会教育同国家的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她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妇女也参加生产劳动,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儿童的照顾,而设立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2)她从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儿童的教育应及早开始,儿童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使儿童终身受益。(3)她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角度,强调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她认为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需要借助于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来进行。

19.7.简述皮亚杰理论的思想基础。答:皮亚杰理论的形成受到很多人的影响。(1)在哲学上,皮亚杰受康德影响较深。他的“图式”概念渊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2)在自然科学上,皮亚杰早年受生物学的影响很深。如达尔文的“适应”概念,成为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他将达尔文的被动的适应发展为主动的调整与同化。(3)在心理学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家中霍尔的复演说,瓦隆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谈话诊断法等都对皮亚杰有所影响。(4)在教育学上,皮亚杰深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内发论、儿童中心论、活动教学等观点对他影响很大。

19.8.评价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答:关于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皮亚杰在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创造性的贡献。(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一他律~自律一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3)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个重要方面。(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①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②忽视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第五篇:《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教育学统考网《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一、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一。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7、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8、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9、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下载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来自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 天子所设大学, 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 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精心总结

    陈鹤琴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资料[小编整理]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资料 【重点提示】 ·马克思主义再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激烈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被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 ·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群众中宣传......

    104班3月份工作总结

    104班3月份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个月过去了。现将三月份的班主任工作作一总结回顾。 首先还是做好一些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到教室后,先看看学生是否到齐,如果没有,就及时查......

    104班运动会解说词

    迎着灿烂的朝阳,踏着整齐的步伐走来的这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方队,是一年级四班 的方队。一年级四班是一个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团结进取的集体。别看他们的年纪小, 个个都有着鲜明的......

    104班美丽班级创建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创建优秀班集体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通过情绪感染、价值导向和行为制约来统一行动。要......

    104班家长学校学习感悟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我们一班周一涵小朋友的妈妈。今天我能代表家长发言感到非常荣幸, 首先非常感谢班主任占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与大......

    104班升旗演讲稿[5篇材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带上意志,做一名强者》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有坚韧不拔之志。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成为一名强者。 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