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07、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中国共产党增城市委书记 朱泽君
(2009年4月24日)
两年来,我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坚持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先导性、系统性、基础性的民心工程来抓,进一步明晰教育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两优”(建设优质学校、培育优秀教师)工程,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我市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县、区)督导验收;2008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市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联系点,我们抢抓大好机遇,积极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全市教育呈现新气象。
一、深化认识,从战略高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把教育发展放在一个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才能对教育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只有把教育放在一个区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中来定位,才能真正凸显出教育的价值。当前,增城正大力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力创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点,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10强。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人才和高素质的市民来支撑。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牢固树立“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把教育作为培养建设人才、提升地方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工程,强调“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增城的现代化”、“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努力在全市倡导形成“卖田卖地都要抓教育,再穷再苦都要让孩子读好书”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着眼长远,把教育作为减少未来农民的重要途径,大力抓好基础教育,尽可能让农村子弟都能读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增城大发展。
二、下大决心,确保教育的大投入
在办好教育的实践中,我清楚地看到,教育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事业,教育投入是优先发展教育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发展基础教育;2007、2008两年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切实做到了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学校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2008年起全市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几年来,我们引导民营企业投入20多亿元大办民办教育,并且积极向银行贷款5亿元超前投入发展教育,“借钱也要办教育”,体现了政府办学的大决心。通过政府本级投入、上级拨付、银行借贷、社会捐资等渠道,形成稳定的教育投入体系,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投入保证。
三、狠抓“两优”,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教育事业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面对新的形势要求,联系增城实际,我提出要以抓好“两优”工程作为突破口,努力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优质学校。建立了普及、均衡、优质、协调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学龄儿童都能够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真正让教师安心、学生专心、家长放心。所谓“两优”工程:一是建设一大批优质学校。我积极倡议“教师喜欢在哪里教,学校就在哪里建”,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市逐步形成了农村小学集中办在中心村,农村初中集中办在中心城镇,高中集中办在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的办学新格局,共撤并中小学校177所,新建和扩建学校75所。制定了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及各镇街建设方案,大力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学校80多所,大大提升了办学水平。近三年,我市高考各项成绩排名在广州12个区市的中上游,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4.84%跃升到33.84%,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二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大力支持师资培育和培训,2007年至2008年,全市培训教师、校长3.4万人次,派出39名骨干校长分赴美国、广州、杭州、南京等地考察取经和跟班学习。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每年都组织教师招聘团,提前到全国名牌师范院校招聘本科以上应届优秀毕业生。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2007年落实了教师四大节日补贴;2008年安排了2500万元增加教师的福利津贴,全市教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2009年起已计划安排资金,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两相当”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部解决教师待遇问题。
四、扶贫帮困,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我一直认为,办好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革开放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的最好体现。近年来,我市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把优先发展教育当作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做好教育“普惠”的文章,制定出台了扶贫助学办法,真正让全市人民得实惠。比如在落实扶贫助学政策方面,我市对因学校撤并后上学路途较远的学生,免费接送学生上学,率先在全省实行财政补贴交通费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书费、免杂费,生活补助),对考上大学的特困生也进行扶助,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五、强化责任,为办好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我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亲自挂点增城中学,经常到增城中学现场办公,帮助学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促使增城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达到广州市的一流水平。我十分强调教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应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负总责,尤其是镇街要负起直接责任,发挥主体作用。我十分重视督促抓好各级领导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决策的情况,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和现场办公,过问工作落实进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抓总,各镇街、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发展教育的合力机制。
目前,我市通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教育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实施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争取实现12年一贯制免费教育,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提升增城教育的品位。
第二篇:2009—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09—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潮南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陈运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我于2010年5月分管教育工作。任职以来,我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改革创新,奋力拼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尽职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我一直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依法治教,尽责尽力办好每一件事。一是抓好教育政策执行和完善。为使教育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更科学合理,我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交流等方式,收集意见,研究措施,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制定中职教育和输送生源到珠三角地区就读方案,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让广大群众得实惠。二是制订切合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制订《潮南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出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于加强潮南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及时办好实事好事。我经常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布局调整、“代转公、代转工”等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向书记、区长汇报,采取措施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如在区职教中心主校区建设、东山中学建
1设用地资金等问题上,书记、区长和我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拍板解决,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一年多来,我走访了全区近一半的学校,给广大教职员工和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调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树立“规范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补短扶弱,力促均衡发展。一是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我组织制订了《潮南区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无证幼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逐个整改,逐个验收,逐个过关。全区清理“黑园”164家,落实整改36家,登记注册150家。并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教研活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二是调整义务教育布局。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采取划片计划招生、重新核定教师编制、调配教学装备等有效措施,以建设红场镇寄宿制学校为示范,抓好其他镇(街道)寄宿制学校的规划,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红场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正抓紧动工建设。三是提升高中教育质量。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增加优质学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使高中学校上档次、创品牌。精心组织高考备考工作,打好高考攻坚战。连年来,我区高考成绩屡创新高,2009年上线率比增
8.61%;2010年上线率93.5%,比增8.26%,列全市第一名。四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按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要求和标准,筹建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200亩的区职教中心。新建
马介璋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区实验楼、师生宿舍楼,优先安排教师20名,完善硬件设备和师资。
三、促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多方面争取支持,多渠道增加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一是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根据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的要求,优先保障教育支出。2009年至2010年,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分别是3.58%和3.59%;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增长
4.32%和15.31%,教育财政拨款分别增长12.02%和16.82%;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二是保证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规定,本级财政应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也能按省要求用于教育。三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和资金管理。我切实加强收费行为和资金管理的督查,全区教育收费一律实行先公示后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推建设,提升教育办学质量
潮南教育学位紧缺、校舍危旧问题比较突出,我千方百计推进校舍建设。一是抓好义务教育校舍安全。制订《潮南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区已完成所有C、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已完成238所学校、面积123万平方米的鉴定,占校舍总面积85%。二是抓好高中校舍建设。我想方设法,加大高中教育投入,解决学位紧缺问题。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了成田高级中学等3所高中,新增高中优质学位
2000多个。三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我十分重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加大投入,狠抓安全责任制落实。全区296所中小学都安装视频监控,没有发生校舍、校园安全事故。四是抓好信息化建设。我积极抓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争取投入资金1163万元,配套中小学科学实验室38间、理化生实验室9间,配设高中教学设备。全区中小学四年起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起开设英语课,镇中心小学以上基本实现“校校通”。
五、固成果,加快教育“普高”进程
坚持把巩固“普九”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普高”进程。一是扎实做好组织入学和防流控辍工作。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有关规定,每学期都亲自召开组织入学会议并动员部署;制订出台《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实施方案》,建立分片包干制度;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健全“防流控辍”工作机制,落实“一帮一”扶贫助学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学生流失,全区“普九”指标逐年提高。二是全力提升高中入学率。在努力抓好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基础上,我争取区主要领导的支持,奖励完成招生任务的8所学校25万元。采取设立分教点和创办“企业校区”试点的形式,超常规开展非全日制中职教育,提升高中阶段入学率,完成市下达45%以上的任务,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我提出把学前教育纳入镇、村建设规划,发展公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度,积极引进外资和本地资金,捐资兴学,集资办学,多元办学。全区现有民办中小学15所、民办幼儿园150所。
六、重师资,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实施“强师兴教”工程,提高教师待遇,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积极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医疗、养老和政策性补贴由区财政按时统一发放,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教师工资平均比公务员工资多3元。每年教师节、春节我还争取区拨专款慰问教职员工,组织全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免费健康检查。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师德教育,亲自参加师德教育动员会,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积极实施“名师工程”,鼓励学校领导、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1.8万多人次。三是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好招考和“代转公、代转工”招录工作,定向定员招考到具体学校,缓解山区老区教师不足问题。两年来,招转代课1142名,招录大专以上学历新教师706名。对新吸收教师的选派,我坚持由区教育局根据各地需要进行调配,并实行“刚毕业青年教师自愿到红场、雷岭任教,且签约满二年后,可自行选择到区内任何镇、街道学校任教”的政策;还给予山区、老区教师每人月增加100元生活补助,外籍教师到山区老区任教、每人月增加100元旅差补助,大力支援老区山区学校。四是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我落实教育部门制订实施《关于加强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的意见》,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考
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两年来,我区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上级认可度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也清醒的看到,潮南教育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我将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鼓实干之劲、再造发展之势、再尽为民之责,努力推动潮南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以上是我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报告,请予审议。谢谢大家!
第三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南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庆生 2007、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教育。作为区长,我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注重提高认识。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是实现南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先决条件。因此,在各种重要会议、重要场合,我经常强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天字号工程”,明确要求全区各级把思想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上来,要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注重科学决策。对发展教育,我时刻记挂在心,在各个层面突出教育,偏爱教育,在决策方面优先考虑和重点安排。我多次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重点解决教育发展急需的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学校设置和人员保障等问题。我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2007、2008年相继推出了“惠民利民十大计划”和“十有工程”,教育设施完善计划和学有所教工程分别成为其中的亮点和重点。本人带头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并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教师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注重队伍建设。我区制定了“教育人才高地战略”,创新了人才奖励的系列机制,率先在深圳市开展了名师工程,设立了奖金总额高达五百万元的“南山教育改革创新奖”,实施了“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每年教师节区委区政府都进行大规模表彰。这些机制的建立,激活了全区教育工作者的潜能,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校长、名教师。此外,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我们及时、足额下达教师编制,配齐课程改革和教育实验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别教师。我区在编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同级公务员基本相当,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优化硬件投入,切实促进均衡发展
一是满足经费需求,优化硬件设施。我区财政收入充足,能够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连续多年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制定了公用经费拨付生均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行政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综合改革方案,加大了软件投入力度,率先建立了民办学校投入机制,实现了教育投资政策的“三个转变”;学校教育装备达到省规定标准,校际设备设施基本均衡;形成了教育经费管理、监督、协调和通报的新机制。2007、2008年,全区没有发生克扣、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事件,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设置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确保均衡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中村、旧城改造中,我区会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规划局合理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发展用地,留足义务教育发展用地及学校改建、扩建用地。近年来,每年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所,切实保障新建住宅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全区就近入学率达到100%。全区学校布局合理,没有超过省、市规定的大班额现象。
三是消灭校舍危房,设施全部达标。我区全面加强学校校舍的建筑质量管理,消防设施全部达到有关规定,所有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建设部规定标准,不存在C、D级危房。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全部按照B级以上标准建设,生活设施完善。全区所有学校均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均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甚至“班班通”。各校功能室配备全部达到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整体实力
一是切实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由于我区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低于2%。我区坚持“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学前教育名入学率达到98%。
二是切实提高办学水平。2007、2008年,我区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的督导评估,接受了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和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开展了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和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评估,对部分幼儿园进行了等级评估。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公办学校优质学位达到100%,民办学校优质学位达到41.7%。普通高考连创佳绩,2007年上线率位居全市首位,2008年高考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到97.63%,22项考核指标在全市名列第一。
三是切实发展职业教育。我区结合深圳市民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调整,全力办好职业教育精品,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余人,为省重点职业学校,其宝玉石鉴定与商贸专业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拥有广东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中等珠宝职业教育模拟珠宝商贸实训中心。我们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规划和措施,与连平县签订了有关协议。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我区积极筹备博伦职业学校迁建工作,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四是切实资助贫困学生。按照《深圳市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就学暂行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我区对享受市民政部门最低生活保障金救助的特殊困难户子女实行免收书杂费等资助,允许其他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从2005年至今,全区共资助贫困学生352人,资助金额为328,051元;共资助其他困难学生208人,资助金额为115,100元。
省考核组在对南山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2005年、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时,提出了三条整改建议。两年来,我区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粤办发〔2007〕9号),县(市、区)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本人对2007、2008年全区基础教育进行认真全面自评,自评结果为:
1、领导与管理工作得30分(满分30分);
2、投入与保障工作得34分(满分35分);
3、改革与发展工作得35分(满分35分),三项指标共得99分(满分100分),自评结果为优秀。
第四篇: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述职报告
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述职报告
(2010年4月)
东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新发
按照县政府工作分工,我于2009年12月起分管教育工作。一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东源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东源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意见》《东源县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为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将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东源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山区县中实现率先崛起,就必须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本人分管教育工作以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一年来,我经常深入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调
查研究,了解教育情况,对学校的用地、规划建设、危房改造、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创建教育强镇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属本人职权范围内的尽快帮助解决,属重大问题的及时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讨论,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作为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副职领导,我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促进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落实政府办学主体责任,保障教育稳步发展。一年来,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投入政策,不断探索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并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两免一补”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二是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2009年、2010年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371元、2820元,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为424元、427元。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坚持实行中小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 2
金现象,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启动教育创强工程,提升办学实力。2010年,我县作出力争在2014年进入广东省教育强县行列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我组织教育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教育创强方案,全面实施创建教育强县工程。仙塘镇率先行动,通过加大投入、布局调整、整合资源、优化队伍,提升了辖区内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分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验收,成为我市第一个“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全县其他乡镇教育创强提供了成功范例,目前,其他乡镇已纷纷启动教育强镇创建工程,全县形成了浓郁的教育创强氛围。
(三)落实各项保障,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2010年,是我县的“普高”年,我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决定,精心部署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东江中学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工期在2010年8月份竣工,新增学位3800个。同时,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继续完善东源中学、扩建高级中学和灵通职校,增加优质学位,有效解决了提前一年“普高”新增学位问题。二是增加教师编制。2010年,我县再次增加80名教师编制解决高中教师不足问题。三是加大高中资源整合力度。撤销灯塔中学、船塘中学高中部,基本实现了高中进城目标,县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达1万余人。四是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的招生责任,签订 “普高”责任书,多次主持召开全县“普高”工作会议,2010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33%,提前一年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以建设规范化学校为抓手,把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与校安工程建设、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强镇创建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初小就近入学、高小相对集中,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思路规划并积极实施和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提前安排生活设施和校安工程建设项目,解决好学生上学、住宿、交通问题,2010年撤并义务教育学校26所,在县城新建县特殊学校,并将原特殊学校搬迁至县城,高中基本实现了高中进城目标,全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综合实力逐年提升,为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教育强县(镇)创建奠定良好基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乡镇党政、教育部门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全县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部实施、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2010年选择整体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完善办学条件,开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创建,2010年,完成了4所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任务,使全县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总数达到16所。
(五)推进学前教育试点县工作,实现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我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
园体制,全面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我亲自担任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加快实施和推进学前三年教育试点县工作,通过新建和改造一批幼儿园,逐步建立了以县城为依托,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乡村幼儿园为补充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2010年我县学前教育在园人数10337人,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达65%。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按照“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校长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大规模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分批次、分学科、分阶段开展全员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达5390人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七)规范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高度重视抓好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多次到学校、到教育局开展教育调研,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抓实教育综合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教育部门和学校狠抓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通过全县教职工的共同努力,2010年我县中考、高考成绩稳步提升。高考入围人数1399人,入围率69.71%,本科上线再创新高,达418人。语文、文科数学高考单科最高分荣居全市第一名。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工作职责,推动和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起步较迟,教育发展受经济的约束仍然较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县城与农村、乡镇与乡镇间教育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三是教育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和教育强县(镇)创建有待进一步加快。今后,我将继续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为目标,扎扎实实抓好我县的基础教育工作,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努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09、2010履行基础教育
工作责任的述职报告
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丽娇
(2011年5月)
本人于2007年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势推进,全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本人2009-2010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勇于担当,切实负起分管责任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发展的根本所在,“抓教育就是抓发展”。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肩负着全市600多万父老乡亲的重托,凝聚着千万个家庭的期望,我深知自已身上责任之重大。为更加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我着力从两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从学习上下功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学习掌握政治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教育业务知识,并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勤思善学,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二
是从调研上下功夫。为掌握第一手材料,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思路,我经常带领教育部门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思路,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
两年来,我先后主持召开10场次以上专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并对教育大势进行分析、判断,为教育部门在扩增学位、防流控辍、教师队伍建设、中职招生等重点工作把好方向,督促、指导教育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地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为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职尽力,受到广泛好评。
二、强势推进,实现教育初步振兴
(一)保障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上,我始终坚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理念,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广辟筹资门路,组织和引导部门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争取省的支持,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手段进行教育融资,发挥政府资金的扩张效应。三是进一步理顺教育经费附加、转移支付用于教育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机制,确保专款用在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建设发展上。四是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和乡贤捐资兴学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海内外同胞、侨胞积极捐资兴学。五是创新办学体制和机
在职研究生,每一位在职研究生政府给予奖励3万元。四是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教育行政部门迅速对全市代课教师进行全面摸查,并制定和实施《揭阳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方案》,妥善地解决我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2009年至2011年,全市共有1445名代课教师被招录为公办教师,有610名代课教师顺利转岗,剩余代课教师已全面完成辞退和解除劳动关系工作。
(三)统筹兼顾,力促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助学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同时加强监督,促使中小学校将公用经费全部用于学校日常公用支出和一般修缮,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二是大力推进校舍建设。一方面是推进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在全市157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新扩建校舍,完成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另方面是抓好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设。2009年至2010年,全市新建扩建高中43所,完成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三是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每年制定春秋两季组织入学、防流控辍、巩固提高“普九”指导性文件,对全市各校组织入学和招生工作做出周密部署,并开展督查,确保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初中毛入学率、初中三年保留率、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流动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率均符合上
组织相关部门对无证办园进行清理,对不合格教师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清理和培训,抓好办园的管理和幼师队伍的提升。
(二)抓好特殊教育。一是协调和推进市特殊学校建设。在东山区兴建一所主体建设投入21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并设立揭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榕城分校,去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有学生150多人。二是推动各县(市、区)特殊学校建设。引导各县(市、区)按省政府要求,在3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建设1所特殊学校。
四、强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一)打造“平安校园”。我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学校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校园安全。同时,指导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教育部门规范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出面商请、协调公安、司法、文化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近两年,全市没有出现学生安全事故。
(二)狠抓校安工程建设。一是组织教育部门做好全市1648所中小学、5804栋单位建筑物、730多万平方米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鉴定工作。二是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分实施计划及每一栋单体建筑改造方案的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10间,其中:市级档案室1间,县(市、区)9间的配备工作。
步调整和优化。二是经费投入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尚存较大差距。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四是教育现状与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还较明显。
今后,我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事业心及使命感,在分管的职位上尽职尽力,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指导相关部门修订揭阳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是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根本上的保障。
三是全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市新核定的教师编制争取配足配齐教师,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进一步改善教师学科结构,为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同时,争取多方支持,多渠道、多形式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资金和用地困难,有效地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