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理想的教育范文
追求理想的教育
——生本教育在“幸福”
爱辉区幸福中学肖艳华
幸福中学始建于1974年8月,2008年11月24日搬迁至新址。学校占地面积2003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938平方米,其中宿舍1340平方米、食堂447平方米,可容纳300人食宿。学校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430人,教职工76人。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普通教室均安装了投影设备;学校配备了监控设备、广播系统、电子屏幕;拥有全套的体育健身器材,办学条件比较先进。利用先进的办学条件办出优质教育,是幸福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幸福人需破解的难题。生本教育就是为破解这一难题而走进幸福中学的。
一、为什么开展生本教育研究
“为什么开展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这一年里,不断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教师口耗低质,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却高分低能。究其原因,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打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旗号,却扎扎实实做着“师本”、“本本”、“考本”工作的现象,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天性(主动性、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我曾带领部分教师先后到外地学习了江苏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的教学方法、江苏东庐的导学方式。应该说在借鉴后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学生依然不喜欢学习、不愿学习。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主体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不摒弃压制学生个性发展,最终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摧残的教育,我们怎能办出优质教育?又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孩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9年10月我们开始认识生本教育,并如获至宝。生本教育不正是我们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中苦苦寻求的吗?“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缠绕在我们心中的说不出的思想。它能使教育实现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功能,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真正地把“教”转化为“学”,生本教育让我们又重新审视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朦胧的办学思想变得更加明确和坚定,重新定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像所有追梦人一样,我们开始了对生本教育的热切追踪。我们反复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这三本专著和有关生本教育实践成果的经验资料。在学习中,生本教育全新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特别是“教皈依学的教学观”、“生命的牧者的教师观”、“无为的繁荣的生态观”、“以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的德育观”、“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的评价观”,使我们认识到生本教育是走在中国前沿的科学的尊重生命本源的教育,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教育。2010年5月,在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培训班,亲眼见到真正的生本课堂后,我更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我们还先后亲赴北京、湖南株洲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实地考察,从众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本教育的先进性。通过学习理论、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分析,我们下定了决心。2010年6月,学校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将实施“生本教育”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之策,真正地从课堂教学入手,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并将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
二、扎扎实实地开展生本教育实验
1、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教育改革的步子是艰难的,实施生本教育也不例外。为了让上级领导了解开展生本骄傲与是
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尊重学生生命,追求教育本源的教育,我不断地把自己的教改思路向上级领导汇报,终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2010年7月17日生本实验教师的培训班启动仪式上,来自幸福乡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对我校的生本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领导的重视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之路上,我们开始了坚定不移的跋涉。
学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由科研室主抓此项工作,科研室三人分别担任语、数、外三个学科的负责人。从初一年级开始,重点对语、数、外三科实施生本课堂教学。
2、以培训为突破口,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生本实验的成功,关键在实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如何使实验教师能够正确认识、理解生本理念,是正确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为了在新学期落实生本教育,我们在暑假举办了由“
七、八年级语、数、外教师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为主要人员的“生本教育理论”培训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一是材料学习,主要掌握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二是观摩课堂教学视频。课堂实录成了我们模仿的最直接素材,我们分学科集中观看,看活动设计、看学生表现、看教学效果,一节课反复看几遍,细细地研慢慢地品,“看课”成了集体教研的一部分。三是模拟课堂教学。一个教师设计生本教学学案,其他教师当学生,直接感受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四是分学科组研讨。要求教师谈一谈自己对本学科教学的在认识和观摩课堂教学视频的收获,使每名实验教师真正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并将每位教师的每一次发言都记录在案。分学科组研讨中不乏热火朝天的质疑和各抒己见的真诚,教师们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多方面的培训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在理论上了解了生本教育的意义及内涵,在实践操作上也掌握了一些方法。反复学习,终于使教师认识到,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是解决“教师高耗低质,学生高分低能”的教育。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生本教育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之生命力的神奇和美好。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教师解放了思想,更给教师带来了实际教学的转变。培训使实验教师不断加深对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无限”,“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等理论的理解,认识到要充分地相信、高度尊重和全面的依靠学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要做到“有问题找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分辨是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校本教研为有效载体,确保实验深入实施。
为保证生本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开展了立足于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评课、设计问题,将生本理念贯彻其中。实验教师在前置行作业的设置上下功夫,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要问,让大多数学生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设计的问题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把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出来。
每周分学科进行评研活动。我们将听课后的评研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每周分学科安排实验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课前集体备课,课后组织研讨,同学科教师集体参与,对事不对人,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发扬优点,修正不足。我们每位实验教师都进行评研展示课,有的一星期进行两到三节,通过反复研讨,我们的实验教师对生本课课型把握得较好,课堂点拨到位,每节课都洋溢着快乐。
外出学习,体会生本世界的精彩。2010年12月8日,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在山东淄博召开。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及负责课改工作的教师共十四人在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山东,走进生本教育,感受生本教育。会上大家聆听了发起人郭教授高屋建瓴的理论以及全国十几
所学校开展生本教育的经验介绍,观摩了十几节生本教育展示课,感受到生本教育独特的魅力。此次山东之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爱上了生本教育,更加了解了生本教育,坚定了将生本教育进行到底的决心。
4、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要求实验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并坚持生本教育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在语文教学方面,以月的为中心,本着“阅读、思考、表达”这一原则,注重以读引读,以读研读,以读引写,达到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比如七年级语文《春》一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师对课文的“低入”设计,促进了课堂的高质高效,我们的生本课堂仅仅用了两课时就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独特的解读。数学教学强调抓住根本,注重教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思想,“小立课程,大做功夫”,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英语教学狠抓活动的形成,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上学生雷人的语言、创新的解读、非凡的见解、忧国忧民之心,让教师为之动容。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实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终生学习的意识,为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终生学习的意识,为他们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本教育的收获
1、学生的收获
七年一班于颖在她的生本感言中说:在小学是老师领着学,到了幸福中学是自己学,组长管理,全班都不会的,老师才帮着学。在小学是老师教,有些问题自己都不动脑,就急匆匆地抄到课本上了,现在好了,自己预习,不会的和同学讨论,老师还让小组互相“评研”,更好地锻炼了自己,我们合作愉快,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习氛围更加浓烈。
七年二班李洪缘在他的生本课堂感受中写道:“在生本课堂上,我们大胆发言、大胆做题、大胆讲题;班级还分了小组,不会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得到真正的道理。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同学们,讲解给他们听,就像一位小老师一样。在生本课堂上,我们是积极活跃的„„”
七年三班程天塑谈他的生本课堂的感受时说:“自从我来到幸福中学,就接受了这里独特的生本教育。通过课堂学习,我感到生本教育能激发我的学习欲望,让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四人小组一起讨论,一起发言,课下一起“评研”,非常快乐。我的课堂我做主。
七年四班吴常胜在他的生本课堂感言中写道:“在我的脑海里,幼儿园和小学从没有过生本教育。来到幸福中学接受生本教育,刚开始时我还不太喜欢,后来我发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交流起来很愉快,我觉得生本教育不仅让我们很开心,而且在开心中也学会了很多知识。学生能有这些收获,源于我们的生本教育,源于我们的教师扎扎实实地实施生本教育。在我们学校,学生不在被看作是需要管教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我们学校,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赋予如此崇高的无可辩驳的主题地位,他们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会了”。在七年级的期末调查中发现,仅仅通过一学期实验,生本班的学生100%都喜欢生本课堂,而且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生本班的学生成绩较非生本班的成绩高,与往年的学生比也较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生本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并能增进同学间的互问互助,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我们的学生在生本教育下,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幸福,收获了进步。这与我校的办学理念“快
乐学习,幸福成长”是一致的,与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2、教师的收获
“我以前上数学课是最擅长写板书的,从定理到解题,写了擦,擦了再写,每节课上完胳膊酸不说,还弄得一身粉笔灰。现在上课,每节课几乎不用写几个字,因为黑板已经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去写定理、学生去做题。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喋喋不休地站在讲坛上在学生的混沌和瞌睡中讲解那些枯燥的定义、定理,因为讲台也交给了学生,由学生来讲,学生来纠错,学生互动提问,我只要认真欣赏,适当点拨就可以。我估计我不会像老教师那样得肩周炎、咽喉炎了。”这是一位教师的体会。
“虽然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我们洒下了许多汗水,但课上我们不必喋喋不休地讲了,我们只需要认真倾听和不露痕迹地指导。生本理念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调皮,尊重学生的质疑,你说,学生们能不喜欢我们吗?生本课堂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了快乐。俗话说:百病源于气。心情好了,有的病就不治而愈了,人就会越来越年轻,所以说生本实验有治病、美容、减肥的功效。我们已经过了学习的年龄了,有时一提起学习就会很倦怠。但生本实验激起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会每天查阅相关资料,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们会每天在床头看书、思考、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改正不足。”这是语文组长在生本教育过程中的收获。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的,我们不能指望生本教育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我们追求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是因为它不回避中考、高考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改革的重大成果。同时,生本教育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比如在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我们反对的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满堂灌”、“题海战术”。成长在前,成绩在后,这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本教育实验,以其思想的解放和实验的突破,让我们幸福人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我们幸福中学会沿着生本教育之路不断地走下去,把生本教育进行到底!
第二篇:追求理想教育文档
追求理想教育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一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新教育之梦》的“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作者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它是合理的。至于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作者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作者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作者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没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一股“理想旋风”正在中国教育界兴起。作者成功实践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文体——“教育理想”文体,而且“教育理想”的“专利”也不再属于朱永新,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将这种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在教育在线网站上,我就读到了许多教师写就的教育理想:理想的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教师、理想的班主任、理想的教育科研等等。这种理想是建设的,也是批判的。我们坚信,当整个教育被理想的光泽和批判的锋芒照耀时,那将是多么美丽和纯洁!每一位教师都将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正是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选择!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作者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我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新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
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 朱亚军
第三篇: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
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
■通讯员 侯宏强
2000年,太仓职业教育处于最低谷。这一年,周新源走上太仓中专校长这一岗位。在他的带领下,曾经深陷困境的太仓中专,成功地进行了“双元制”本土化办学实践,并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周新源——
“2000年,学校正和德企商谈建立培训中心的事情,但就培训中心放在学校还是企业争执不下。其实这是中国和德国在教育理念方面的不同认识,但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哪种形式建培训中心又有什么关系呢?”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新源回忆说,他当校长后第一时间敲定了建设培训中心的事宜。2001年8月,学校与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慧鱼(太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开始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本土化探索。
“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服务的,‘双元制’的学生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生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省去了毕业后适应社会这一环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周新源说,在谈判中,一位德方负责人说“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企业氛围中成长”,正是这句话,让他坚定了进行“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决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太仓德资企业越来越多,需要大量具备高技能操作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周新源依托地方经济,以专业建设为主抓手,结合太仓实际,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自2001年以来,太仓中专先后与1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形成融会太仓特色的“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合的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不是职业的教育,而是职业人的教育,故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周新源认为,“职业教育曾被称作为‘断头教育’,固然有人们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教育体系设计不完善的问题。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离不开职业教育,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更离不开职业教育,随着体系的构建和‘立交桥’的沟通,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而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
借鉴德国建设“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周新源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目前,太仓中专数控技术、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成为2014年江苏省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模具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6个专业成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3”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除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外,学校还有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高职学院注册入学等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渠道。
2013年,太仓中专首届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踏入社会,立刻成为市场的“香馍馍”,不少企业主动到学校来要人,这一专业也成为太仓中专各专业中就业形势最好、起薪工资最高的专业。为什么会率先想到设立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原来,2008年太仓中专建立多功能活动中心,并与一家公司合作,在活动中心建立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全年对社会开放,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周新源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2010年开设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为深入推进“双元制”本土化应用实践,在周新源的带领下,太仓中专把全位性校企合作和高效的教学工厂建设、“双师型”工作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作为工作的主抓手,先后实施了“103001工程”和“203002工程”。“203002工程”即每个专业要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合作做成2件有创新性的事。周新源要求校企合作必须做到“七结合”,即校企合作必须与课程改革结合、与教师下企业锻炼结合、与学生就业推荐结合、与订单招生结合、与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与职业培训结合、与职教各类大赛结合。
在“双元制”本土化应用实践中,太仓中专着力推进并形成“双元制”本土化运作整合构建框架,走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全位性校企合作之路。通过聘请专业辅导员,引进生产课题、生产线和国际考证项目,安排中间实习、企业研修,推广学业管理,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形成培养形式多元化、教学体系模块化、课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化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并升华成为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体系。
今年4月,周新源被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第四篇:追求理想
我们组认为追求理想,志存高远。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他们就是因为志存高远,追求理想,才取得了成功。
花再小也要怒放
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姑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姑姑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棵蚂蚁菜花,说:“孩子,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你记住,花再小,也要怒放。”
后来,在姑姑的帮助下,他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一天,姑姑送给他一本诗集,他坐在路边认真地看着,被里面优美的句子打动了,竟大声朗读起来。
这时,一个马车夫路过,见矮小丑陋的他正在念诗,不禁大笑起来,说:“嗨,你这身材更适合赶马车。”
他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小凳子砸了过去,马车夫急忙躲开。谁知,他愣是一路狂追,追到马车夫家,大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我的诗念给你听,并且让你喜欢。”从此,他在学习之余开始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天,他在一个诗歌大会上动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虽然出于尊重,大家没有笑出来,但从别人捂着嘴巴的动作和表情里,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他沮丧极了,下了台就躲在角落痛哭。这时,姑妈温暖的手臂抱住了他,轻轻安慰他:“孩子,记住姑妈的话,花再小,也要怒放。”那一刻,他再次感到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7岁那年,已在诗歌界小有名气。
他叫亚历山大·蒲柏,英国18世纪伟大的诗人。
精彩何止一瞬间
有这样一首诗:“没有不下台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总在无声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读了总给人很多感悟。
人生的路很长,可也不是长得不合实际,中间可分化为许许多多的区间,不可能一直上升,也不可能一直递减,而总是在精彩与失落或者平淡中交替着,等待每个人自己去将它走向改变。
所以我说:精彩不止一瞬间,就等自己去创造。
为人们熟知的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就是典例,十五岁有名气,十七岁辉煌,她处于人生中的巅峰一直到二十五岁,掌声、鲜花、赞许让她一路往上走,几乎她去的每个赛场观众席都是爆满的,人们为的是一睹她优雅的身姿,为她呐喊,为她加油。然而辉煌终究不能长久,二十五岁她终于退役了,再没有欢呼与呐喊,再没有她爱的音乐伴她在台上腾跃,人生的精彩似乎消失了,可她没这样认为,仍然快乐地投入到体操协会的指导工作中去,认真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每一个崭新日子,她说:“我认真地走着,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可是依然很快乐。”
是啊,我们真的应该像霍尔金娜一样,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不以过去为傲,更不能因为失去了过去而感到失落与沮丧,因为人生就应该丰富多彩,就应该是酸甜苦辣,就应该是好好地过这一秒激情澎湃地进入下一秒!那么人生何须言短,何须言乏味,何须言失望。
一首歌词说的好:“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是啊,每当我们过完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一天,就为自己拍手鼓掌,那么幸福精彩何止一瞬间?
走人少的路,离成功更近
我大学毕业时,同学小刘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他不找工作,一个人租了个小屋子,默默地从事网络翻译的工作。在我们这一帮同窗好友眼里,这样的行为显得很出格,几乎没有人看好他。我们认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菜鸟,最好的路子就是找一个好的单位,老老实实地学本领、长经验,然后才可能有好出路。很多亲朋好友都苦苦相劝,但小刘谢绝了。
参加工作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东家,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围着工作打转,将其伺候好,然后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家,领着微薄的薪水度日。在这一个房价飞涨的时代,我们多数工薪族都是过着勤俭持家的日子。偶尔在网上或电话里闲聊时,都忍不住拿小刘同学调侃一番。
3年时间一眨眼过去了,虽然我们很多人毕业时都信誓旦旦地说,一旦在单位里学到本领,积累够经验,马上离开,跳出去打拼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大多数人在单位这个避风港里,已经失去了面对大风浪和新环境的勇气。辞职创业逐渐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不是以金融危机、市场不景气为借口,就是以失业率高、好工作难找为理由,有了家庭和职务的人,更是彻底地放弃了这一种念头。
不过,我们班上还是有一位同学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了知名的经营主,他就是小刘。
在一次同学会上,小刘说出了他的“秘密”,成功往往取决于你敢不敢往人少的地方走。可能会有未知的风险,但因为没人或少人来过,留给你的才有可能硕果累累。大家都惧怕风险和危险,都宁愿选择往那些最多人走过的路前行,在别人开辟和挖掘出来的老路上行走,虽然看起来很安全,但因为走的人太多,所有的财富与资源早就被人占有。即使幸运地新发现了一小部分,也必然会被蜂拥的人群争抢与瓜分。走这样的路,又怎么会有大收获呢? 真正的站立
有一人,不幸患了小儿麻痹。他的腿一点都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是,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便晚上一个人偷偷地练习独立行走。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级一级艰难地爬上楼梯。
一次,他母亲发现他用这种方式爬楼梯,就心痛地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他却回答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我必须自己帮自己‘站’起来!”
这个自己帮自己“站”起来的人,就是罗斯福。后来,他就是靠着这种自己帮自己“站”起来的精神,最后“站”到了美国总统的位置上。
面对人生的痛苦、不幸、失败和挫折,如果自己躺倒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站起来,还有谁能帮你站起来呢?自立,才是一种真正的站立。
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约翰逊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托·富勒
第五篇:追求理想
追求理想
理想是生命的顶端,执着追求理想即是为生命创造永不褪去的痕迹。光阴的沙漏漏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带走了我们的美好光阴,只有记忆的醇香让我们记得在时间的背后那抹执著追求理想的痕迹。
追求理想,点缀人生。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这是一条充满寂寞,充满荆棘的路。因为选择了远方,就必须选择荒芜,纵观历史的沟渠,那些瞬间闪现在我们脑海里的生命英雄。他们拥有着钢铁般的顽强意志,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他们可以功成名就,成帝王之伟业,成古今之圣贤志士,他们载入了历史的史册,他们流传千古,定格为一段段的不朽传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一生执著于唤醒沉睡的楚国;王昭君在夕阳的余晖里,怀抱琵琶,心怀愁绪,却毅然踏上了那条漫长而曲折的古道,让所有的青春在风沙中度过,让所有的年华在琵琶声逝去。为的就是能够让民族能够团结,百姓安居乐业。这种信念让她所有的泪光在天生的明月中定格,让自己的一生在塞北完结。为什么?因为那是荒芜赋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赋予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开辟自己的道路是人生的意义,碌碌无为的人,就不能说上帝遗忘了你。为了毕生的理想而执著奋发,这才是真正的永恒。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俗话说飞翔是要靠翅膀,破土要靠脊梁。不经礁石,难以击起美丽的浪花;不经攀登,是难以触及到雄伟的山峰。记得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加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凭借着这样一种信念,即便是在国外受冷落,处处碰壁,可是马云最终开拓了自己的一片疆土。创建了阿里巴巴,跻身于商业领袖之林。或许雨水冲刷了曾经美好的回忆,可是有彩虹的天空会印证昨天的美丽。
朝朝暮暮,漫漫成功路。看世间轮回似弱水三千,我唯独饮其一瓢。这条路上我们会摔倒,会痛苦,会流泪,会煎熬,但是绝对不能有放弃,认输。带着最初的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心中依然涌起那“自古少年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和执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切如同岁月的樊篱挡不住对理想的渴望,对成功的向往。草木一秋,人生几何?岁月匆匆,理想如歌。不要在被动的等待中徘徊,时不我待。主动与世界接触,挥洒人生,世界将珍藏我们追求理想,享受生命的绝美姿态。多愁伤感的日子不属于这个时代,只有迎接雷雨,忘却周围的风雨交加,一路呐喊,寻找青鸟的足迹,仰望繁星,迎接黎明的曙光。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生命响起梦想的舞曲,烙下执著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