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解读关于
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
主讲人:杨银付
主讲人简介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曾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出版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等多部著作,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参与了“我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抽样调查”、“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素质教育”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课程简介
本课程解读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和整体结构,并对《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重点讲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法律意志,它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之中,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责任,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在新时期领导教育的能力,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有利于人才多样化成长的宏观教育结构,实现从相互封闭体系到相互沟通体系、从刚性学制到弹性学制、从一次学习到终身学习的转变。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
宁陕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
结对帮扶活动促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建设步伐,宁陕县教体局安排城区学校与偏远乡镇学校结对,从五处着力开展帮扶活动。
一、从学校管理上着力帮扶。帮助受援学校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结对学校每学期互派1名管理人员到对方挂职交流学习;结对双方领导班子在每学期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1-2次。
二、从教育教学上着力帮扶。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工作常规,健全教学档案;指导受援学校定期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建好实验室、功能部室、图书室,开好信息技术课,用好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受援学校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每年不少于1项课题立项;结对双方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相互交流优秀教案、教学课件和研训活动等。
三、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着力帮扶。通过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随班听课、评
课、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和“结对子”等形式,对受援学校教师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四、从校园文化建设上着力帮扶。帮助受援学校加强“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指导受援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从改善办学条件上着力帮扶。支援学校力所能及地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资金和物质方面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目前,县局确定的第一批7个支援学校和11个受援学校都已开始帮扶,针对受援学校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活动方案和学年“结对帮扶”计划,县教体局将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部署及发展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教育均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舍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准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地位首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陕西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强调,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以县为主,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建立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配置、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保障机制。
其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法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平等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义务教育的责任。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农村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解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一)城乡办学条件均衡改善。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现象;食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合理配置,宿舍、桌椅、活动场地、安保设备满足需求;按教学要求配备学生电脑,班班通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全覆盖;初中学校配备实验室,村小建设综合科学实验室。
(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到2016年,学校教职工编制数达到省定配备标准,并按规定配齐中小学必需的专兼职管理人员,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初中教师本科化比例及专业对口任教比例达95%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学校之间教师学科结构、学历水平、职务结构无明显差异。制定鼓励政策,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
(三)经费投入满足发展需要。做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省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部用于中小学校建设。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和财务公开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贴。
(四)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缩小,不任意增减课时、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校园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
(五)基本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9%、97%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妥善解决;适龄三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0%。
五、均衡发展评估内容和指标。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重要参考和几个一票否决。
(一)一个门槛。就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评估,包括校舍建筑面积等10项指标都有基本标准,要求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标后,才能申请评估,如果有1所不达标,国家不进行评估验收,这是基本前提。
1.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十项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5㎡、初中:6㎡(不含体育馆面积、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面积)。
(2)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6㎡、初中:8㎡(中心城区小学4㎡、中心城区初中6㎡。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包括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学校要有单独的跑道,不能以道路代替跑道。在达到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基础上,还要确保至少有一个直道,小学不短于60米,初中不短于100米。不一定是塑胶跑道。至少要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3)生均图书册数。小学:20册;初中:30册(电子图书不计入图书册数。新增图书每年不少于1%)。
(4)生机比。12:1(教学用计算机包括电脑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里面的计算机)。
(5)接入互联网带宽≥10M。
(6)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80%。
(7)实验室配备。小学:1个科学实验室(探究室)初中:1个物理实验室、1个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体现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是实验室的面积(小学科学实验室每个不少于76㎡、理化生实验室每个不少于90㎡)。
(8)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9)多媒体教室。1个(学校如无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配备“班班通”,可视为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10)课程方案实施情况。按照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
备注:以上10项中至少有8项达到,方可认为学校达到办学基本标准;除了以上提到的实验室、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包括藏书室、阅览室)外,还要有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统称“八室”。
2、除了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外,学校辐射的教学点也必须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主要包括14项内容:
(1)是否存在D级危房;
(2.是否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
(3)寄宿学生是否一人一床位;
(4)是否有安全饮用水;
(5)食堂是否满足就餐需要;
(6)厕所是否满足师生需要;(7)教室和寝室门窗是否完好;
(8)是否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
(9)学生上下学是否存在突出安全隐患;
(1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1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是否享受生活补助;
(12)是否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3)是否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
(14)是否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除此之外,教学点还补充以下要求:
(1)“四室”:独立教室、教师办公室、多功能室(兼多媒体教室)、图书室。
(2)图书不少于200册,学生较多(100人以上)的按生均20册配备。每年更新率≥10%。
(3)有大屏幕电视和计算机。
(4)有60米直跑道和100平方米游戏区。
(5)不足100人按100人核拨公用经费。
(二)两项内容
1、第一个是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均衡状况的评估。评估县级政府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数量、学历、职称和教学仪器设备金额、图书册数、计算机台数以及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8项指标差异系数的平均值,是评估验收的核心内容。注意:
(1)要求县域内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差异系数是单所学校的某项指标与全县所有同类学校该项指标的平均值的差异。系数越大,均衡水平越低;系数越小,均衡水平越高。
(2)纳入差异系数测算范围的包括:小学、一贯制学校、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包括省(市)直属、高校附属、企业办学和县级以上经济功能区等办学主体非本区政府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
(3)法定数据。基础数据源均来源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财政预决算报表、教育人事报表。
(4)综合系数是八个单项指标加权平均值。允许有一至数项单项指标不达标,但综合系数值必须达标。
2、第二个是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评估。包括组织领导、机会均等、保障机制、师资配置、管理与质量5大内容共21项指标。总分100分,85分以上才能通过。
(三)一个重要参考。就是把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作为重要参,考它是评估验收的重要内容。评估组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随机询问、随机实地走访等。公众满意率太低,就是办学条件再好、差异系数再小、档案资料再完备,评估仍然不能过关。
(四)九个一票否决。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申报,实行一票否决:
1.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
2.未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的;
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有编不补同时又新增代课人员的;
4.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
5.教育乱收费问题严重且整改不力,造成很大社会影响的;6.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存在不达标情况的; 7.截留、调控、克扣、挪用和套取义保经费的;
8.教育系统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出现严重违纪违规违法事件的;
9.县域内出现超大校额、超大班额的。
六、评估认定程序: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七、当前形势。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
几年前在北京,每到义务教育入学季,找门路、拼关系、托人情,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从去年开始,“择校”这个词已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条子生”“共建生”等曾经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也逐渐降温,被“信息采集”“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名额分配”等新词所取代。
变化源于2014年初开始的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决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要通过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一般均衡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使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北京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说:“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择校、共建等焦点问题,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助长了教育腐败的蔓延,损害了教育的公正,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这些顽疾,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果断解决。”
就近入学:机会均等、过程透明,向特权说“不”
2014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先生得知孩子可以升入陈经纶中学读书,喜出望外,“我们孩子成绩一般,对于她上哪所学校全家人都心态平和,也没找过关系,没想孩子被随机派位到陈经纶中学,太棒了!”孙先生的喜悦得益于就近划片入学政策。
李女士的孩子去年幼升小,本希望去朝阳实验小学,为此托了不少关系,但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严格实施,李女士未能如愿。她的孩子被派位到白家庄小学,当得知白家庄小学可以对口直升优质中学80中时,李女士转忧为喜,“原以为是坏消息,没想到是喜事一桩。”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开始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向特权说“不”。为保证过程透明,首次正式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标定属性,每个孩子按照政策就近该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能够进行监控,有据可查。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在监控当中,校领导不能再私招“借读生”了。
在严格落实下,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约为93%,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为6.3%。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6.82%,特长生入学比例为6.75%,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16.43%。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两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力度比较大,‘钱权交易’的择校现象越来越少,这从制度层面给予了教育公平保障。”
高位均衡:不仅要近,还要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要想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就近入学政策,基础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这就需要政府想办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从横、纵两个维度,努力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横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主要举措,包括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积极扩展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纵向主要是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今年2月,北京市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公布。打开“北京教育新地图”,与2014年版相比,2015年版的教育地图从平面变得更加立体——在2014年强调学区制、集团化、薄弱校与优质校联盟等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初中校与小学九年一贯、对口直升,让小学与中学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同口径对接的举措,在纵向上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途径。“这种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学衔接的‘快车道’,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高中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加快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获益。”线联平介绍。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市还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等优质资源参与小学体育、美育教育,大面积推进高校建设附属中学、小学,帮助薄弱中小学形成特色,提升质量。
不久前,“北京市万寿寺中学”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王焱红老师说:“原来学校特色不够鲜明,现在由于有了北外资源的输入,学校不仅重新定位,与大学一道探索十二年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突出的特点,找到了方向。如今,学校里上上下下,老师和学生的精气神都与原来不一样了。”
“改革思路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横向是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治理与应用,纵向是尊重学生成长的连贯性,修补原有培养链条的阻断性。”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
达成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需要啃硬骨头。
北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60%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占地不到10%的城六区,同时,不断激增的外来人口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仅2014年小学新生入学学位缺口就达6万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如何做大教育蛋糕、分好教育蛋糕,需要拿出大智慧、真举措。
取消共建、限制择校,推进名额分配、九年一贯对口直升„„2014年以来,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而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势必会触动一些固有的利益。为此,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促进公平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改革政策是否出台太快、推进操之过急;对于外来人口的入学条件是否过于苛刻,令非京籍人口受到了排挤;“名额分配”是否让普通中学尖子生受益,对示范校的中上游学生不利,以及绝对的公平是否导致全面的平庸,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这个关口无论怎样艰难也必须得过,否则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苟仲文强调,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明确把谁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准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教育管理者、校长还是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改革各方利益主体的共识。因此,教育改革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从本校的利益、本区县的利益出发,也不是从校长和教师的利益出发。
经过改革与探索,如今在北京市,绝大多数的教育一线工作人员已然达成改革的共识。
一位示范高中的校长说:“通过优质高中指标分配拉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是北京市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校的生源结构与布局,但为了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标,就需要各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的配合和支持。”
一位小学老师说:“致力于学生的实际获得,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均衡,一定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分为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现象,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让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美其美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汇报材料
推进均衡发展
提升教育内涵
——陈集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职责,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办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下面就本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校园面积42221平方米,建筑面积931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262平方米,有10951平方米运动场地。全校现有38个教学班,1753名学生,教职工110名,其中专任教师97名。
二、达标情况
1、场地达标。我校生均占地面积24.0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32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6.25平方米,有3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
2、图书、仪器设备及功能室达标。学校有藏书室1个,藏书35400册,生均20.19册,阅览室1个,室内有报刊杂志24种;网络教室4个,室内有179台计算机,普通教室有多媒体19套,学生用机共计198台,生均计算机0.11台;音乐教室2个,有钢琴、电钢琴各1架;实验室2个,美术教室2个,舞蹈室1个,各功能室内器材设备齐全,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I类)》。
3、办学规模达标。我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人,仅占学校生源的0.6%,1753名学生编班38个,平均班额46人。
教师配备达标。我校有专任教师97人,师生比1:18,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86人,占88.66%,有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9人,占9.3%。
5、安全保障达标。学校设立安保处,专人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学校有保安2名,配备钢叉、警棍等安保设备。灭火器、防护栏等安全设施齐全。学校食堂安全卫生,饭菜可口,有安全卫生饮用水。学校有205平方米的水冲厕所一间。
6、管理与质量达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学生就近免试入学,无择校生,均衡编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腰鼓、武术操、书法等社团活动参与人数足,达到8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6%,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
三、办学特色
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也创出了自己的特色。500人书法表演队、600人腰鼓队和800人武术操队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和才华的舞台;从学校、班级、教师和家庭4个层面推进“双语”阅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优化学法、教法,推行“5×5”新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2014年获县局“学法优化合格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