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子仪读后感
读杜威的《经验与自然》有感
赵湾初中华子仪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人员来说,研究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教育家的原著,从他们的著作中去发现他们教育理论的精髓,今年我重点阅读的著作者是约翰〃杜威。对于他,大家都很熟悉,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今天我要谈的是他的《经验与自然》一书,我之所以要认真阅读这本书,而不是去简单的思索经验与教育的问题,原因是在近代掀起杜威热潮中,我们国家吸收引进了他的先进理念,推动了一次次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次改革在理论上完美无缺,是对传统死板教育的批判与挑战,实践中却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美好。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本质上却是从教者对教育家思想内涵缺乏深入的挖掘,所以每次教学改革到了最后成了一种盲目的效仿或者虎头蛇尾式的不了了之,而不是用一种有效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推进。《经验与自然》一书是在杜威1938年完成,代表了他在教育研究最成熟时期的思想哲学,也反映了他所提出的教育理念的哲学依据。本书的核心归纳如下:
1、经验与自然的关系。杜威认为经验与自然和谐存在,经验乃是达到自然、揭露自然的一种而且是唯一的一种方法。在阐述二者关系上,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发现史中的大量史实作为论证基础。比如原文中提到“首先,没有实证,甚至于连检验与核对也无从着力。第二,尤其不好的是: 通常经验的事物没有像它们通过科学原则与推理的媒介而被探讨时那样获得 在意义方面的扩大和丰富。第三,由于缺少了这样一种功能,便回过来在哲学 题材本身产生一种反应。这种题材,由于没有被用来观察它在通常经验中所 导致的结果,以及它所提供的新的意义从而经受到检验,于是就变成专断的和 凌空的一亦即所谓“抽象的”厂而这个字实在是一种不好的意义中用来指某种完全局限于它自己的领域,不与日常经验的事物相接触的东西而言。从作者这段论述中体现了他没有把经验的自然简单对立,而是批判了经验中的假象也可以对自然和内在规律导致的误导。
2、对存在的界定:他认为存在是动荡的、稳定的。认为界定事物的内在特征,必须要从其本质所蕴含的自身存在的特征出发,而不是违背事物内在规律性人为的更改,或者否认。作者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其哲学思想的亮点,相反他认
可人类在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中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提出“实在”即马克思原理中的客观事实。指出对经验的研究需要把历史、艺术、教育、社会乃至宗教普遍联系进行分析处理。而不是凭借感觉认知外在的表现,作者甚至提出绝对经验在现实中的缺陷性。充分认可必然性中的动荡性和偶然性,得出要抓住事物本质内在规律性,应该从反省作为基本的研究手段,剖去外在表皮,还原“存在”的本来面目。
3、自然、终结和历史的核心:他认为没有任何事物的发展有终结,不具有绝对性,是具有时间性的概念,不是每个开端都是一个新的进步。作者在论述的始终没有截然抛开心灵的作用而去阐述自然、终结和历史的关系,把任何一种自然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是为了另一种存在和发展而存在,作者所理解的终结是自然的终结,不需要人类的任何参与才是完美的终结。自然的终结人类可以预见,但不可以去人为的改变,否则就是否认了其合理性。
这部著作的思想很丰富,以上只是本人对部分核心简单的归纳,但也足以指导本人在从事教育工作中给予启迪:
1、明白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诞生的理论渊源,即《经验与自然》在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它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2、他的理论提出的不足:实验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只不过是教育学多样化发展情景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教育理论的不成熟性及教育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实际上,除了实验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之外,还有很多的教育理论流派,如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等。这一时期,教育学不仅仅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存在很多争议,在教育研究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教育主张方面也存在很多分歧。没有哪种理论能够做到一统天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的局面。教育学就是在这种不绝于耳的喧嚣中缓缓前行,按照不同的逻辑体系和框架结构进行建构。
实用主义的教育作用论各派不同的教育学说,对于教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
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这种不同的看法中反映出了对於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上的唯心的或唯物的看法。夸大教育的作用,以为教育可以决定经济和政治,这是肯定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谬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教育是上层建筑,它是决定于经济基础,反映着经济基础,并为经济以及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的政治服务的。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文化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指示,对教育是完全适用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成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於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总之。他的这本著作的亮点不简单局限于思维的闪光,更在于他对哲学的探索和对教育的新思索进行的各类尝试,教给了教师一种教育研究的精神与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反思,才能真正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点,这才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篇:优秀学生代表宋子仪
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六(1)班的宋子仪。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更代表了我们城小所有学生。如果没有好老师的教育,没有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帮助,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生的心声:
一、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追求进步。
当代学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我想,人不一定追求完美,但一定要做一名品德高尚、志存高远,一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用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尤其需要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努力学习。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从哪里来,人才从学校培养而来;人才在哪里,就在我们中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学好基础知识,自觉养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努力用科学精神培育自己。
三、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
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健全的人格,是人生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应当发扬不怕磨难,不怕吃苦,不
怕吃亏,自觉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包容大度的胸怀和愈挫弥坚的锐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四、知恩图报,不忘学校、祖国的培养之恩。
今天,我们所取得成绩和学到的知识,除了有我们个人努力外,更多的是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离不开祖国为我们营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为了美好明天努力拼搏。我们在各方面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教诲,为谱写中华的辉煌而共同努力吧!为实现中国梦而携手并肩吧!
谢谢大家!(六一班:宋子仪)
第三篇:公孙仪吃鱼读后感
【范文一】
今天,我在收拾书桌时,无意间发现一本旧书。随便一翻,就被书中《公孙仪吃鱼》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故事讲的是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爱吃鱼。但他从不收别人送他的鱼。公孙仪的学生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公孙仪说:“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别人的鱼。如果收了别人的鱼,就要照别人的意思办事。这样,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规、法纪。这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该做的。犯了法,就会身败名裂,也就吃不成鱼了。现在,我爱鱼,可以自己买,就可以一直吃到鱼。”
是啊,如果收了别人的礼,就要帮别人办事,就要违反法纪。我作为班长,也遇到过公孙仪与鱼的事。记得一天下课,我在座位上看书,一抬头看见邻座的同学在抄作业,我身为班长,当然要阻止这件事。我问:“郭亚斌,你在干嘛?”听我这样一问,他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随即在文具盒里拿出一支崭新的钢笔,笑嘻嘻地说:“班长大人,你让我抄完了吧,就剩一点点了。你就假装没看见,这支钢笔就是你的了。”我动心了,正缺钢笔用呢,接过钢笔,抛下一句话:“下不为例。”便继续看我的书。谁知这事被一边的学习委员看到了,告到了老师那里。崭新的钢笔在我手里还没有捂热,就被“收缴”了。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意识到因为蝇头小利,而失去了一个班干部的做人原则,实在是不值。我要学习公孙仪不为鱼所动的高贵品质。
【范文二】
今天,我无意中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旧书,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公孙仪吃鱼》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中讲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但从来不收别人送给他的鱼。他的学生很奇怪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有才不收别人送的鱼。如收了人家送的,就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纪。这不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做的。犯了法,就身败名裂,鱼也就吃不成了。现在,我爱吃鱼就自己去买,倒是一直可以吃到鱼的。
看了这段话,我想:是呀!现在有些人,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便眛着良心按人家的意见办事,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不晓得已触犯了国家的法纪。终有一日,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也就像公孙仪吃鱼说的那样:“鱼也就吃不成了!”
第四篇:子仪中学2012年学雷锋活动计划
子仪中学2012年学雷锋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
今年是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50周年,为了纪念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培养青少年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上级团委和校委会要求,将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
二、活动主题
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奉献社会。
三、活动内容1、3月5日升旗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拉开“学雷锋活动月”帷幕。
2、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展开宣传造势。校团委出一期宣传橱窗,同时举行“雷锋精神伴我成长”黑板报比赛,各班团支部围绕这一主题出一期黑板报,11日前集中评比。
3、校广播站播读雷锋日记、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播放学雷锋歌曲,营造活动氛围。
4、各班团支部利用班会举行“学习雷锋我进步”讨论会,通过对“什么是雷锋精神,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如何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等话题的讨论,引导同学在学雷锋的同时,自省修身。挖掘自身优点,剖析个性不足。特别是要结合自身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
5、开展爱心互助活动。学习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生活和思想品德上互相影响,共同提高。
6、组织团员骨干举办“我和雷锋的距离”图片展。在展出雷锋精神图片的同时,展出同学们中的不文明照片,让同学们在对比中找差不足、添措施。
7、配合学雷锋活动,3月底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我为子仪作贡献”演讲比赛。
8、开展“我为城市洗把脸”活动,组织高一二年级团员青年到县城主要街道,清除卫生死角,打扫环境卫生,为我县创卫工作作贡献。
9、组织“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获奖者,到敬老院、社区为群众送爱心、送温暖,弘扬文明新风。
10、将学雷锋与卫生监督岗、班级卫生打扫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为子仪做贡献。
四、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各班团支部要制定详细、有特色的活动计划,活动月末写好总结。
2、力求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不仅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又要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和探讨,教育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立足校园,持之以恒。各班团支部要立足班级、立足实际、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将学雷锋活动贯穿全期,持之以恒。
4、做好资料收集、信息反馈工作。各班要将好人好事作好记录,收集好各类资料,及时上报。
子仪中学团委
2012年3月3日
第五篇:关于子衿读后感[推荐]
《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子衿读后感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关于子衿读后感【一】
岁月流走,苍老了沧海桑田。季节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听秋雨呢喃,如同你对我细语未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像是一场梦。你我新婚燕尔,只不过短短几日,你就要随军出征。你我是千万般的不愿,可圣命难违,你只好撇下我这个新婚的妻子。那时,你对我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一定要等我!”说完,狠心的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泪眼朦胧中,只看到你那青青的衣袂……
门前那棵垂柳青了黄,黄了青;池塘里的莲谢了开,开了谢。大雁再次排成“一”字,从北方回来。连大雁都知道要回家,而你呢?三年了,你何时才能回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秋末的风,瑟瑟的。黑暗把夜衬的是那样静,月色清凉朦胧,洒在地上,像是镀了一层白银。树影摇曳生姿,与楼阁的一角被照射到地上,如同我的心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轻轻打开梳妆的匣子,里面是一块玉佩,那是你送给我的定情信物。玉佩碧绿清透,柔柔的,如水般。上面的字,是我们一起刻的:“不离不弃”。那时候,你对我说,你要用它拴住我,再也跑不掉。可,我还没跑掉,你就不见了。你明知道女子不能擅闯军营,你怎么不捎封书信来报平安?
云卷云舒,冬去春来。泪已经流尽了,青丝亦变成半头白发了,他们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不会去执着了,我累了。轻轻阖上眼,便再也没醒来,梦里,还是那个地方,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你还是对我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青青子佩,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从此,不再思,不再念,亦不再笑靥如花……
关于子衿读后感【二】
《子衿》是诗经里的名篇,从其内容上来讲,用来表达思念的千古名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出自此诗;从其写作手法来讲,短短数字,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从而把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此后心理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子衿一词,最早追溯于此诗,意思是“你的衣领”,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成为了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只要源于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用子衿来形容自己渴求贤才的心情。而子衿最初表达的是热恋中的姑娘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难以忘记你的青色的衣领,那样的整洁干净,它时时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你的样子和衣着我还依稀的记得。“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主动去找你,难道你就此隔断音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知出于什么缘由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男子未来看她而又些许的埋怨。而女子出于矜持和羞怯没有去找他,在她自己看来似乎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忘你青色的佩带,上次相见时,它是那么的干净整洁,现在不知它还是否紧贴在你的身旁。“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主动去会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看到这句,不由的笑了,女孩儿的心思你千万别去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女人都是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念人家,就是嘴上不说,潜台词就是都和你在一起了,我心里怎么想你都不知道吗?哈,有时候女孩就是太矜持了,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嘛,你不说他怎么知道啊,你不知道男孩都是直线逻辑吗?你那曲曲折折的小想法他可猜不透呢。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左等右等,你就是,你还是不来,我又不能去找你,只好每天吃力的登上城门两边那高高的观楼眺望远方,期望有天可以看到你熟悉的身影。思念至深,一天不见,怎么感觉隔了三个月那么久啊。
全诗共分为三节,每节短短四句,每句四言,用区区四十九个字便把女子的思念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全靠作者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挖掘。如果说前两段重点是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的话,那么最后一段则是情感的升华,寥寥几笔就把女子焦急难耐等待恋人的心情刻画的如印眼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也成为男女之间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唯美诗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关于子衿读后感【三】
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都详细地描写他们的外貌。但也有人独辟蹊径,例如: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写小龙女时,这样写道“那白衣少女一进来,众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只字未提容貌,但读者已能领悟到白衣少女的美貌了。
同样,《子衿》(注:《子衿》这首诗出自《诗经》)里这样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中未写出女子心仪的男子容貌如何,而是说“你青青的衣领,牵动着我的心;你青青的佩带,寄托着我的情”。不写容貌而写着装的独特写法,使这首诗传唱至今。
为什么诗中只写“子衿”,不写容貌呢?首先,这个男子的容貌必是女子心中想过千万遍的。此时不把他明晰地展示出来,更表明了女子已将这容貌牢牢刻在心里。无形中提升了男子在女子心中的分量,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古时女子娇羞矜持,也不愿把心上人的容貌大胆表述出来,加以赞扬。这样写,女子的可爱腼腆又多了一分。
为何作者会选择写“子衿”与“子佩”呢?女子心细如发,观察心上人就更是细致。专挑一些细节来写,也衬托出这对情侣感情的亲密。那个有青青衣领的人,应该就是女子心中对男子的代称。那衣领是否是男子临走时女子缝补过或是整理过的呢?那带子上系着的佩玉,又是否为女子赠予的定情之物?这些由衣领与佩带产生的联想,不但丰富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增添其浪漫色彩,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衣领离脸不远,女子念念不忘的是男子的衣领,想的其实是男子的脸庞。那佩玉的带子又怎么解释呢?古时候的人很注重步态、身形美。男子走路时,佩带会随步伐节奏轻轻摇摆。女子想的并不是佩玉的带子,而是男子的身形及步态。是否她会在心中暗自希望心仪的男子迈着优雅的步子向她走来呢?
写背影同样有很独特的效果,为何不写背影呢?首先,背影过于朦胧,而女子对于爱情、爱人都不希望有抓不牢的感觉。太模糊就会像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让女子感觉心里不踏实。第二,女子总希望心爱之人朝自己走来,而不是离自己远去,所以写背影也不是一个好兆头。
衣领和佩玉的带子既不像容貌那样直白,又不似背影那样隐晦。它既暗含女子对男子的情意,又似一根女子拿来拴住男子的红线,牵牵绊绊,虽然细,却无法割舍断。
关于子衿读后感【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望数十里扬州路,春风吹过谁白头。
待风灯凌乱后,寂寞,便似那长亭树,自江花瞑后,柳花又攀上枝头,重觅幽香却无处。横幅小窗谁又住,自牡丹从画阁谢后,翠禽又在谁家枝上宿。
芦花开遍汀洲路,寒沙对浅流,卷带一片秋,黄鹤飞过烟雨后,故人,于清明,嗅桂花又载酒,日日沉醉,长记少年游。
当春风吹过小园瘦,荞菜花黄蝶乱后,红杏香,萧鼓秀,绿杨影中,谁把谁看透。待冷月欺花后,为何,又将疏烟困倦柳。
把河桥春香嗅不够,夜泊扁舟,待温柔入了深乡后,词韵谱成新短曲,酒杯漏尽长更残,剪掉蜡花,流尽烛泪,壶箭淡去相思意,凌波的长风拂过,旧日情与孤烟冷,瞬时似欲了无痕,连棹的荷塘中,依依青莲,又似把十年一梦的凄凉开尽。
西湖燕啼尽台苑的春情,吴馆中亦少了浣纱的人,溪雨急东行,岸花怒争春,昏鸦飞上枯藤,老树浓荫,掩住小桥下.流水后.深闭的门庭。苍茫黄昏,故人楼上,凭谁又痛,斜阳立于芳草中。
断桥带离恨,秋水裹芙蓉,凄凉谁又问,荒台东,醉酒盘马踏画屏,有东篱月影,照素笺旧墨痕,叹林花谢了太匆匆,未待理清旧日情,便来了寒雨与凄风,这荒凉的时光里,凭谁为尔歌《长恨》,凭谁又把朱颜痛。
寂寞梧桐深锁庭,是谁负了春盟,又谢了春红,让多少往事皆成空,多少相思一梦中。叹只叹,秋镜照憔悴,鬓上白发生,至今犹自念,素骨凝做冰,柔指蘸雪,把清樽洗净,让残泪于梦中沾湿那远行的云。
夜冷中庭,水仙开在月光中,清铅素靥,蜂黄偷的轻晕,任他更苦凄风紧,待晓色惊回心,才知是一场花梦,一场过堂风。谁人,又笑它,湘娥凌波化幽芬,云沙古岸空遗恨。唯犹念,临窗彻疏影,寒香乱纷纷,冻梅藏尽苦诗韵。
重门旧游,隔花深梦,无言夕阳燕匆匆,香动小帘风,落絮又无声,春花含羞月行云,东风临阁卷愁云,念此情如水轩后,小径香残翠微冷。
斗草对溪根,自怜两袖风,一年寒食冷,谁人又深处云山中,昼闲度,不惜春,望绿暗长亭,风絮携归梦,待轻雨转成浓阴,情花绽尽狂心,莺声啼过门前径,冷月伴着孤吟,剩下那一杯浊酒,需满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