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时间:2019-05-13 08: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第一篇: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浅谈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如何在构建

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之一。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获、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是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工作主要就是关心关注、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维护实现社会公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一、构建和谐社会人大教科文卫委责无旁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平台,在表达、调整、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与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种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教科文卫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事关教育和科技两个战略重点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

1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教科文卫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和不协调的地方。如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文化市场管理欠规范,文化产业水平低;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欠发达,一些问题仍没得到很好解决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临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都与人大教科文卫依法履职工作密切相关,人大教科文卫毫无疑问,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任务,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大教科文卫委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二、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教科文卫事业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促进政府发展好社会事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的重点。对此,要在注意社会事业的发展的同时,积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实现群众的利益。一是关注社会事业的根本性发展问题。要关注我市社会事业发展长远的、基础性的建设问题,协助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促进我市教科文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一些关系到群众长远利益的大事落到实处。二是关注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教科文卫事业无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时常成为群众关注和反映的热点问题。要根据社会反

映的热点,对教育收费、网吧市场,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听取有关执法部门汇报,督促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要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住关键,才能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热切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关注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农村食品安全、农村科技、农村体育、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问题;要关注“农民工”,督促有关部门保障其平等享受劳动保护和不受职业病危害的权力,保障其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力。要关注广大农村,还要把工作拓展到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领域,依法保障他们在医疗卫生、就业培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对常委会和工作委员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调查研究成为工作委员会一项主要的工作职责。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要围绕教科文卫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

建议对策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确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提供议题,为常委会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搞好服务,当好参谋。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创满意机关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改进调研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用好的作风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要抓住教科文卫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反复抓,抓反复,促进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根据自身的职责,谋实事、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加大工作力度,恪尽职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注重发挥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来自各条战线,代表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又具有广泛性。他们工作生活在群众中,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知道群众所想所忧所需,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代表,特别是教科文卫战线代表的作用。要加强同本战线人大代表的联系,通过邀请参加视察、参与调研、列席会议等多种形式,随时收集他们议政活动的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从中梳理出我们工作的选题,在为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和事务提供议政条件的同时,增强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力量和实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同样担负着重要职责,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学习宪法、法律和业务知识、专业知识。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了解教科文卫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地方人大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毕业论文

浅谈人大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指导老师(导师):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班: 2011年06月

随风去吧

目 录

一、坚持科学立法,完备法律体系,推动社会和谐。

二、合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妥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强化监督,倡导法治,确保社会和谐。

四、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表达落实民意。

内 容 提 要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各项权利,及时反映民意,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和法律赋予了立法、实施法律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重大职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工程中责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负法律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毕业论文

--浅谈人大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随风去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同时也应是一个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各项权利,及时反映民意,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因此,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工程中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应当大有作为。

一、坚持科学立法,完备法律体系,推动社会和谐。

在我国,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事关社会和谐的重大职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把坚持科学立法,完备法律体系,推动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完善立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手段,通过立法活动,从源头和强制的层面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法律秩序,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立法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本着急需先立、条件成熟先立和少而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工作中,应当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重新审视和思考我国的立法工作,改变长期以来重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行使、轻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保障,重公民义务的设定与分配,轻国家权力的制约与规范等错误倾向,实现立法工作从“强化公民义务和政府权力”向“强化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转变。具体的立法过程要把推进民主立法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民主立法体现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作用;要实行利益关系人参与立法制度,保证他们从立法调研阶段起就能够以不同方式关注和参与立法;要实行立法信息公开制度,保证社会公众对立法的了解和监督;要实行法律法规合宪性审查制度,由专门 机关负责对法律法规实施后发现的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同时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遵循“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确保多类别多层次法制的统一。通过立法,科学合理地设定国家机关及各党政团体、社会各基层的权力与责任,把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规定得恰到好处,从而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各就各位,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二、合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妥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

决,指开通水道;导引水流。《孟子〃告子上》中讲:“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权,指秤锤。《汉书〃律历志上》中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决定,《辞海》解释为肯定。决定权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等对特定事项或问题作出决议和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这是我国政体所要求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能。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理直气壮忠实依法履职,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确定 和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项目建设、企业改制、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作出符合地区特点、发挥比较优势、体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各级人大、特别是全国人大,应从财政、税收、福利、救助等方面作出一些规定或制定一些法律,努力缩小解决行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问题,遏制贫富悬殊日益扩大的势头。地方各级人大在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计划安排时,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本地经济状况、人民承受力的关系,凡超越经济承受力、人民承受力,得不到群众支持的工程项目坚决不上;违背民意,损害民利,破坏民主的事坚决不做。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常委会上对“一府两院”提请决定决议的议案,组成人员一定要站高角度,心装广大的人民群众,着眼有助于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宽松软环境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审议,依法审查,不能通过的绝不能顾及情面和关系,违心作出决定(议),充当“表决器”。人大的决定权一方面要依法行使,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行使。

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地方各级人大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进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人们欣喜地看到与之紧紧相伴随的是地方各级人大的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权威日渐增强。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中客观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作为”、“难作为”、“滥作为”、“不规范”的现象还较多存在。因此,各级人大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要深化认识,重视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决定权的行使反映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性质,是人民主权的直接体现,各级人大只有充分行使决定权,才能树立人大权威,才能正真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落在实处。各级人大应该把决定重大事项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放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来。同时要深入调研,提高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水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论证、社会听证、咨询协商、询问、公民旁听参与审议等方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确保所作的决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人大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认真贯彻和领会中央9号文件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事项框架。在确定重大事项范围时应明确具体,力求细化,使其具有规定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 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中的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列入重大事项的范畴,合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妥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强化监督,倡导法治,确保社会和谐

充分履行监督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公平、规范的权力运行环境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依法行使好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大监督的权力源自宪法。首先,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对于人大的监督,监督对象应当服从。其次,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监督行为一经实施,即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再次,人大的监督行为具有国家强制力,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执行。这些特点和优势表明,人大的监督权属于一种国家权力,其对监督对象的制约属于权力对权力的制约。这就是人大监督优于其他机构的监督之所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优势,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于加强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全方位和谐都有重要作用。监督“一府两院”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秉公办案、文明执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自由、安宁的政治和生活环境,让人们安居乐业、心情舒畅,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集中精力投入现代化建设大业,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全面 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检查、调查、纠正、处理的权力。在这方面人大必须有所作为,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运用刚性手段,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严格按法律法规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积极主导,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的法律素质,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在监督中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把好任前提请关、任中审议关和任后监督关,不断推进人事任免工作的公平公正,使人事任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监督工作中一要围绕打造做实事、办好事、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强有力的服务型政府行使监督权。加强政府绩效评估,提高政府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纠正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责不明,违规操作等问题。坚决纠正政府在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事务中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真正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二要围绕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行使监督权。通过人大的监督,不断提高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法律水平,政策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正确判断形势的能 力,正确执行决策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人大的监督使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人大意识、法制意识和群众观点,常怀律已之心,常思公仆之责,常念群众之苦,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行使监督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唱响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主旋律。围绕促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开展工作监督,督促“一府两院”同唱“发展”之歌,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突出经济建设这一根本。四要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安定团结行使监督权。时下,改革开放也进入攻坚级段,各种社会矛盾凸现,企业改革、“三农”问题、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等等都需要一个开放、公正、和谐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向维度的利益诉求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向不同利益的社会主体提供了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使社会各级层都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平台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愿望。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上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司法监督,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引导群众用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利益要求,维护社会安定,创造和谐社会。

要通过组织开展视察、审议、评议、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 等工作,推动政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和关注民生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积极主导,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的法律素质,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监督并支持“两院”独立自主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强化监督意识、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让“一府两院”公权不滥用,腐败难滋生。通过监督执法,使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通过监督司法,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通过监督守法,鼓励权利主体获得权利,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社会充满活力;通过法律的导向作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四、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表达落实民意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也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以代表为人大工作的主体,认真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广 泛的群众基础。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党和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各地,生活、工作于人民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有天然的联系,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求、愿望有充分的了解,能随时将人民的呼声、要求向党委、人大及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党和政府通过人大代表作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相互沟通。党和政府通过人大代表了解民情民意,了解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了解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及时地加以协调、调节,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以免问题成堆。一定意义上讲,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批评、建议、意见理应成为党委、人大、政府工作的晴雨表和指挥棒。缘于此各级人大一定要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作用,落实好中共中央9号文件精神,一方面通过人大代表的宣传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植群众心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加大代表议案办理力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各级层的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凸显人大代表在人大中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化地发挥 出来,促进各种政治关系的和谐和实现社会政治民主。

信访工作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直接形式,是人大作为民意机关通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群众上门主动向人大反映情况,各级人大应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依法受理他们的申诉、控告和检举,绝不可置之不理或一转了之,使群众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申,憋一肚子怨气,由此埋怨党和政府。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更要认真研究,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应当并且能够解决的问题,真正起到疏通民意、平解民怨的作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摸民情、拓宽和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见,反映愿望的主渠道,让群众有处说话、有处讲理从而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在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带来的各类矛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黄学有 人大工作实务。

第三篇:试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试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 :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室作者 : 李京禄发布日期:2010-08-18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关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获、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做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民生、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何充分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准确定位,充分认识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责任和重要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平台,在表达、调整、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与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种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教科文卫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事关教育和科技两个战略重点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防震减灾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就青岛而言,近年来教科文卫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科技方面:科技研发经费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风险机制不健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不完善;教育方面,由于受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机制、区域内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影响,受教育对象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和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文化方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合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有待加快,文化高端人才缺乏,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等;医疗卫生方面,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自己的业务用房,经费补偿作用发挥不明显,“双向转诊”制度未能有效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与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密切相关。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可谓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二、突出民生,充分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教科文卫工作要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突出民生主题,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是紧紧围绕市委的大局开展工作。积极协助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坚持人大工作与党的工作大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这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人大教科文卫的各项工作,必须与市委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相扣,才能履行好各项法定职权,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05年,青岛市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委员会把创城列为重点工作,按照创

城标准,对全市的部分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等进行了检查,对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2008年的奥帆赛在青岛举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奥帆赛的成功举办,委员会于2007、2008连续两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奥帆赛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奥帆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2008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提出了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委员会于2006年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2008年对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2010年又建议把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情况列入常委会审议议题,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实施。

二是紧紧围绕民生开展工作。如何抓准监督的重点,更好地为常委会提供服务,一直是委员会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工作中,委员会关注热点,注意抓主要问题,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食品卫生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委员会于1989、1996年两次就全市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卫生执法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全市食品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医疗问题是城乡居民最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委员会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建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紧紧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展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全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教科文卫委员会先后于1986、1993、1998、2006、2009年建议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有关我市科技工作方面的报告。此前委员会组织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报告和常委会审议意见中提出的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建议引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市委决定筹建新的高新区工委和管委。为推动高新区的发展,为青岛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2008年委员会对高新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就高新区的规划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较好地推动了高新区的发展。2009年,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四是紧紧围绕修订相关法规开展工作。协助常委会做好立法工作,是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在立法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地方特色。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法规是地方立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在立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如果地方立法仅仅是对国家法律的复制,对其他省市地方性法规的抄袭汇总,那么地方立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在教科文卫方面立法工作中十分注意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力求使所立之法用得上,行的通,落的实。1989年通过的《青岛市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管理办法》,对新建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旧城改造时学校周围环境的要求、教育部门对校舍场地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规颁布实施后,起到了保护中小学校校舍场地、优化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的作用。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小学校校舍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又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积极建议将修订《管理办法》列入常委会2009年立法计划。修订时将《管理办法》题目修改为《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五市农村,对中小学校舍场地的规

划问题也作出了规范。二是注重求实创新。地方立法只要不违背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精神,就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在内容和体例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2003年,在制定《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规定》时,根据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的意见,对法规草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原来照抄上位法的部分内容,法规条文从原来的35条缩减为20条,题目也由原来的《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改为《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规定》。最后通过的法规内容精练、特色鲜明,是我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中的一次尝试和改革。三是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作用和价值在于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法规的形式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并规范社会行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市民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制定的《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中,具体规定了对无偿献血者的奖励标准,增大了对无偿献血者的还血优惠幅度,扩大了优惠范围,进一步激发了无偿献血的热情,壮大了无偿献血者队伍。四是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地方性法规是国家法律的细化和补充,它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法规的可操作性问题,制定的《青岛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由于规定的比较具体、操作性较强,颁布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方法,确保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成效

教科文卫工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把发展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工作方法创新,始终把推动教科文卫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抓不放。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政治性强,要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自觉性,准确站位,自觉融入,看准方向,科学运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基本国策,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

二是强化监督手段,确保监督工作的实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门委员会如何充分履行职责也需要不断探索。教科文卫委员会要结合工作特点和本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践,依法履职,自觉探索,努力创新,确保工作中始终保持不竭动力。在监督主体上,既要确保集体行使职权,也要发挥好专门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方面人大代表个人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日常调研和监督工作中的专家作用。在监督手段上,既要坚持用好用足法定手段,又要在法定权限内不断创新监督形式。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抓好跟踪监督,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正确处理好依法促进与依法规范的关系,在促进的同时不断规范,在规范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监督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执行教科文卫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是强化调查研究,提高立法和监督的质量。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履职之先。《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对专门委员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调查研究成为委员会一项主要的工作职责。在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委员会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围绕教科文卫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对策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提供参考。

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委员和工作室的同志,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人大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兄弟地市的经验,不断提高掌握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能力。二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了解教科文卫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良好作用。

第四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广泛,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就在群众中间,警民关系直接影响党群关系。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努力营造“四个环境”,为打造平安梅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一、一、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是稳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去审视现阶段公安工作,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更深更新的认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当定位于消解社会对立,缓解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使其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从公安职能来看,维护稳定的工作内容既有对敌斗争,也有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攻势,以解决梅州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全力维护梅州的社会政治稳定,保稳定树形象,以稳定促和谐。积极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侦破命案、打恶治烂和打击“六合彩”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做到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形成气候。消解社会对立和推进社会和谐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尽管公安机关处于社会对立的漩涡中心,其职能、职责和职权的价值取向仍然要定位于建设和谐社会。公安机关要坚持在党 1 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要坚持“三慎”原则,在处置群体性不安定事件中,把握用警时机,在坚决防止因举措失当而激化矛盾的同时,严厉打击挑头者、幕后者、操纵者。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考核制度,细化执法考核内容,制定执法质量应达到的目标和计划,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定期组织执法大检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文明的执法环境,把其当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首要任务,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各级公安机关乃至全体民警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心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市公安局制定的公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近期内要结合各自部门的业务实际,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开通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快车通道,开通宾至如归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通过开设上述“三条通道”,推动各项便民措施的完善和落实,言之有信,兑现承诺,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以贯彻新《信访条例》为契机,努力做好“大接访”工作。认真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近期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坚持每月1日、15日局长接访日制度,面对群 2 众,敞开大门,确保群众上访、信访渠道畅通。切实改变信访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富有成效的信访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公安机关据此要积极实施人文警务,倡导道德治安。要改变以往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冷硬横作风,严禁刑讯逼供,要更多地将人文精神注入警务活动和警务行为之中,更多地发挥道德的力量去开展治安工作,率先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的和谐。

近期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千警连千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即要求:每位联系民警帮扶一户困难户,如期实现脱贫;每位联系民警要物建一名治安情报信息员,及时掌握治安动态,并以此作为全市情报信息网络构成的要素之一;每位联系民警要帮助当地组建一支义务巡逻队、护村队或调解小组,做到社区警民共建,确保一方平安;每位联系民警年内要帮助当地解决一个突出治安问题,使群众直接感受到警民共建带来的社会效果;每位联系民警要建立一本工作联系记事簿,接受群众监督和意见建议,拓宽渠道加强沟通。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对征求收集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析研究,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 3 效。通过教育学习,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同时,要全面推动大练兵活动的巩固、规范、深化和提高,全面落实“三个必训”,组织开展评“八个十佳”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民警克敌制胜、服务人民的本领。

四、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者,对公安民警执法形象、服务态度十分关注,在服务形式上是否更加亲民、爱民,在管理方式上是否更加规范、便民,仍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要注重沟通和宣传的效能作用。通过沟通,使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群众能够互相了解,消除隔阂,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使民警可以了解群众的情感和需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的积极作用,借助外力宣传自我,弘扬新时期的警察精神,不仅使群众了解公安,调动群众的力量,使社会和群众产生对公安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支持公安工作的开展,也使警民之间增进了解,互相鞭策。如市公安局开展“警察开放日”等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良性互动的新型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改善就是成功一例。为此,我们要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营造浓厚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平安梅州的氛围,开展“我为警徽添光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辟电视和公安专版宣传专栏,要努力做到每周有宣传活动内容,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字,社会有识之士有建言献策。要树立全警公关意识,推动和促进 4 公安机关警察形象战略的有效开展,警民互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平安梅州,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推进公安工作不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各级公安机关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五篇:关于海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的几点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将长期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

势、新特点,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海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以促进和谐社会建立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充分履行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试就海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谈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海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发挥作用的法理思考

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对国家法律的执行是海关最根本的职责,通过法律的实施,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而通过这种调整,一方面维护和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化解和协调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不断地追求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实现两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为此,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对现行海关的执法理念及其制度进行完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首先,要强化“公共服务”的法律观念。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利益协调的社会,但在现实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既相一致又相冲突。与利益关系的一致与冲突相对应,海关与相对人之间的行为分别呈现出“服务与合作”的互相信任关系和“命令与服从”的斗争或对抗关系两种不同的状态。既然我们应当倡导和促进利益关系的一致性,就决定着海关与相对人之间关系应当是一种服务与合作的相互信任关系,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命令与服从的对抗关系。即强调海关行使职权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管理”,而是使海关能够更有效地为相对人和整个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就要求海关应当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观念;不要把自己手里的职权看作一种绝对的命令和强制,而要看作是为相对人服务的职责;不要把相对人当作敌人或罪犯来防范和对待,而要充分信任我们的相对人,诚实地对待相对人,把相对人当作海关行政的主人或参与者,切实履行“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与相对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一致的良好关系。

其次,要倡导“利益均衡”的法律原则。尽管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但是利益关系的冲突与矛盾在现实中却总是不可避免的。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发挥其平衡利益冲突的功能,遵循“利益均衡”的法律原则。在均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时,必须遵循禁止过度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前者要求海关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行权衡,即把握好“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以选择一种既为实现公共利益所绝对必要,也为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少的手段;后者要求海关在其实施的行政行为对相对人产生了值得保护的信赖利益时,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该行政行为,否则应当必须给予相对人合理的信赖补偿或赔偿,以均衡协调个人的信赖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建立“利益沟通”的法律机制。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法律机制的理性建构。要将“公共服务”法律观念付诸于法律实践,将“利益均衡”的法律原则具体化为制度保障,必须在海关和相对人之间建立各种“利益沟通”的法律机制。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机制,海关与相对人间才能取得协调一致、彼此信任,从而增进相互间的尊重与合作,避免相互间的误会和磨擦。比如,关务、警务公开就是这样一种沟通机制,它通过海关的坦诚布公与行政的持久开放、相对人对海关信息的了解与对海关行政活动的参与,以及双方积极的协商、交流与对话,使双方对事实与法律的认识得以交融。当前我们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各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以及申诉、和解、平等协商、专家咨询、新闻媒体等各种非制度化的沟通机制。相应地,行政执法的方式应尽量避免采用传统强制性的方法,而更多地采用指导、建议、讨论、服务、合作、激励等容易沟通的说服性方法。

二、海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第一,切实履行“把关”职责,做维护和谐社会经济秩序的守护神。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处于激烈的改革变动之中,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海关要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切入点,认真履行好各项“把关”职责,在执法工作中努力提高打击走私规范秩序的

下载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