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

时间:2019-05-13 08: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

第一篇:《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校本教研实效》讲话稿

尊敬的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是来自福鼎市第十七中学老师,我讲的题目是《创新校本研修形式 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学校自主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教研组建设,为教师成长开辟一片沃土,是校本教研的有力保障。课改以来,我校为了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成绩,从而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2007年春,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启发,在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我校开始策划校本研修项目—叫做“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实践和体会。

一、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1所谓的“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组内有共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合在一起的教研团队,他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共同努力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学习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非常灵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是对教研组工作的一种补充,是对教师教研意识的一种唤醒和激活,教师参加这个项目没有门槛,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参加。我们这个项目构想后很快得到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启动仪式上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龚涛声主任亲自到我们学校作动员报告。接着学院培训处主任特级教师缪剑锋老师带领专家组多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对全体老师做校本教研的全员培训。在专家引领下“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很快步入正轨。那“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与传统的教研组相比有哪些特点?(1)从组织形式上看:传统教研组是由学校行政来划分,“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的。(2)从工作目标指向看:传统教研组主要是落实教学常规,“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主要是开展校本教研研究的。(3)从管理方式上看:传统教研组靠行政命令,工作主要看学校布置什么任务,“要我做”,“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的工作主要出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要做”。(4)从教师教研意识上看:传统教研组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有“惰性”,若有教研也表现为“各自为阵”,“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成员教研“积极”,有“团队精神”,表现出“同荣辱 共奋进”

3、因此我们在2007年6月我校开始组建“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的教研团队,我们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指导小组”,以教研骨干为成员的“核心教研小组”,以及各学科或跨学科“教师教研合作小组”,各教研小组设一名召集人。“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任务和要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定期每月一次听取实验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个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至少一节实验观摩教学,建立实验教师个人档案,对他们的学识水平、创新意识、教研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对其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研究成果及时发现、及时推广,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创新教研组活动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聚焦课堂、关注课例,为教研组研究确立支点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研究主要对象还是关注课堂教学,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 1

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 是目前我校教研组合作研修的核心内容。

我校开展的“课例研究”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课前设计——观摩现场——互动评议——调整改进——再次实践——再次研讨”好的一个案例不是一两次就能成型的,而是需要多轮上课,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这种课例研究与传统的教研组公开课相比,针对性强,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也提高了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后主动找校本教研小组成员商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变个体研究为团体研究。在集体研讨中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骨干教师在传、帮、带中真正得到发挥,他们作用愈发凸显。

2、基于教研组合作下的小课题研究

经过几年的校本教研实践,部分教师产生了“教育科研太深奥”、“教育科研太费时”以及“教育科研不实用”的感觉,从而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我们顶目指导小组对这个问题进深刻反思,认为当前我校迫切需要在教研组内开展“群众性” 的小课题研究,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可以上升为研究课题,它应该是教师在短时期内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或自我经验方可作为课题。比如有一次,一个语文老师在执教《孔乙己》一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方法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孔乙己?学生4人一组七嘴八舌,但都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既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合作小组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在听课中,还发现其他老师组织的很多小组合作也大多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上,而且较大部分流于形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4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而不是“我们小组”。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于是,合作小组就把“如何组织有效合作学习”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象这样的课题我们学校很多,比如数学合作小组《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与有效教学的研究 》,英语合作小组《利用英语扑克牌进行口语训练》等等都是从课堂实际问题中提出的。我们就是通过这样把案例分析和小课题的研究做实做细,从而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成效初现

通过几年的教研摸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在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首期基地校教科研课题评选中,我校有6个学科课题分获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荣获教科研成果团体奖。2008年我校还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验”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称号。这样有参加“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的老师就教科研成果,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没参加的老师现在感到很紧张,纷纷要求参加进来,生怕落后,现在我校形成全员参与“教师教研合作小组”,形成“人人搞研究 组组有项目 科科有课题 年年有成果”良好局面。部分“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领头羊因校本教研而脱颖而出,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他们常被邀请送课下乡,或被邀请做教研报告。这张图片就是我校一位数学老师被福安二中邀请去做校本教研经验介绍。

最后讲一点体会: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是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靠的是行动中的学习和反思:

 敏于细节:发现的眼睛

 勤于反思:思考的习惯

 勇于探究:自觉的行动

 善于积累:经常的梳理

 乐于交流:积极的对话

各位领导、专家,以上我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校本教研“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的实践和体会。但我校“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的开展也是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做法还很不成熟,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2009年11月9日

第二篇:校本培训的形式创新

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

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

作为一次深刻全面的教育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一次绝佳的锻炼升华的机会,又是一次极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不仅要求他们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且更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人的层面,已然成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打造一支研究型、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了一个务必要完成了重要任务。

这支队伍从整体上看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工作热情较高,但是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二是能够较快地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华而不实;三是虽然这一群体大多是师范专科或者本科学历,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近年来,学校调入了一部分农村教师,其中的青年教师尽管能够扎实工作,但是受制于原有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鉴于此,尽管建设一支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就成为学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而校本培训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针对性、全员性、实践性受到了各学校的青睐。因为校本培训能够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本人的自我反思,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与实践引领,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功能、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全方位地转变教育理念来与之相适应,其中包括教学观念与行为、心智模式等。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重新塑造、定位自己: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经验的传递者;第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习的强制者;第三,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而不是“教书匠”;第四,教师应该成为合作者,而不是单一型的某一学科的教师;第五,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者,而不是旧观念与旧知识的守护者、释放者。而若要实现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教师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校本的教师培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传输理论知识的做法,把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了,使传统的唯书本知识转变为校本探究和体验。因此,本文从校本培训的角度切入进行探讨,对于进一步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进一步丰富校本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开展校本的培训,能够为教师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打造教师学习型团队,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只有以校本实践为基础,才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更加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而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地调整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这一角度而言,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不仅可以有力地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而且也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是对于校本培训在认识上不到位。

因为传统培训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头脑中,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校本培训的领导还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在理解和投入方面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于本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规划和组织;在一线教师方面,由于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校本培训,其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更有甚者视培训为走形式、是一种负担,接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二是校本培训所采取的形式仍然比较单调刻板。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来看,为了切实引导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以期全面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就必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但是,部分学校依旧主要采取讲授理论的方式进行培训,而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此外,在培训中学校过于依赖制度的刚性要求,忽视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导致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模式化问题。

三是校本培训呈现出较为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不注重培训后的反思及下一步的改进。

开展校本培训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持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没有做到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更没有做到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入开展培训,相反却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顺应所谓的新课改潮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不仅没有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反而在客观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有一些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着短视行为,不能很好地组织规划本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而且在开展培训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不能组织引导教师利用培训成果指导教学实践,缺乏相应的跟踪问效,进而也就没有针对问题的反思和改进。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学校对于本校的校本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办讲座,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些学校只是单纯地把教育科研课题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一种手段,或者只是服务于教师评职称,这种现象很明显地违背了校本培训的原本目的,其最终的效也不会好。

四是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校本培训保障机制和体系。

新课程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校必须调动各种校内外的相关教育资源,并全面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和经费来支持校本培训的开展,否则即使有再完美的校本培训计划,也不可能有效地予以落实。同时,校本培训是依托于新课程而开展的,所以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因此从制度层面上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组织,对于校本培训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规划,并加强管理培训的过程。然而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即使有这样的组织,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工作,推动教师队伍专业组织和能力的持续提高。

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现状综述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理论学术界、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以及基层学校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始有意识地把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自我调适与监控,从而不断地对于教学行为进行改善与优化,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中国期刊网”、“全国报刊索引”进行检索,至少可以得到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论文4000余篇和10多种专业论著。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都逐步地对学校这一场所的地位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它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且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有关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逐渐开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就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湖北是较早地开展校本培训的省份,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省通过几年的具体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三种校本培训模式,即“学习—训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而且全国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比较广泛地采用或借鉴了上述校本培训模式。

本论文主要在前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理论和学校校本培训的实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有效解决目前学校校本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旨,积极研究、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策略、新方式和新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关注教师主动发展,以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学校校本培训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加强教研组研修的实践和探索,构建“突出文化引领、倡导教研合作、彰显个性特长”的校本研修体系,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立足课堂与以研促教相结合,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切实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立足校本,创建“教师发展学校”

确立 “三三制”教师培训模式: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学校把教师发展学校作为教师研修的有效载体,大力挖掘、开发学校外部资源,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经验传授和专业引领,激活教师思维,重燃教师对事业的激情,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开展“课题驱动式培训”

学校开展了“课题驱动式”的教师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提高认识——回归实践——反思成长——提升内涵”的校本培训工作流程。积极设置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运用政策导向和措施激励,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连接理论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切入点”,鼓励教师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在研究行动中体验“做研究”的成功与快乐。

(三)校长引领,多元培训,实施“全员轮训计划”

学校除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学科辐射作用,努力挖掘优质的培训资源积极为教师争取外出培训机会,不惜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教师的各级培训和学习,力争使教师获得更多外部的资源,校内定期开展校长、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有效带动学校整体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不仅为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储备和前沿的学术意识提供了支架,更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内在潜能的发挥。

(四)搭建平台,分层推进,启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月” 为锻炼青年教师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拓展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广大青年教师彼此沟通,同心协力,精诚合作,认识并挖掘了自身的潜能,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心理惰性和畏难情绪,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也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让青年教师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作用,增进了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达到1+1>2的效果。

二、关注教研文化建设,抓实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秉承“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教研主旨,努力创建一种“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教研文化。

(一)加大力度,提高教研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质量 分期调研,查漏补缺

近年来,学校加大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多渠道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采用点课和抽查、面对面和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期初、期中和期末全校性的级部调研活动。期初调研重在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准备;期中调研重在教师的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期末调研重在教师复习课的实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分管领导还深入各部,和老师们一起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现场诊断,共同寻优查劣,在对各部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反馈的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有力地指导了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调研工作做到了追求教学常规管理的不断优化,达到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会诊,课例研修

学校建立健全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深度研修制度。开设了“教学会诊课”,采用了“鉴赏课例——评说课例——反思课例——实践课例”的螺旋上升的研修方式,使教师们经常将实践行为与理论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理念,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

(二)回归本源,明晰教研组常规教学管理的内涵 从“独白”走向“对话”,开办栏目式集体备课

学校教研活动在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研负责人,由分管领导参与、引领的基础上,结合集体交流备课本的改革,尝试进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变革, 确定每周二下午为全校教师校本研修日,变“随意性的研究”为“栏目式的研究”,设立“教材探微”、“课题视点”、“案例分析”、“学法指导”、“我的疑问”五步式教研格局。组内教师分别承担各栏目的主持人,进行集体备课。栏目式集体备课改变了以往一人一言堂的做法,使教研活动从“独白”走向“对话”。

从“常规”走向“特色”,实行多元化质检策略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的多元化使教师评价方法更灵活了。

从“书本”走向“实践”,开展有效度作业改革

学校针对“作业设置的有效度”进行系列专题研究。通过师生调研,对作业设置、完成时间及批改等方面聆听了一线教师的声音。学校在作业、质检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改良和规范举措,发挥了教学质量检测的激励性,使教学质量检测、作业布置、试卷印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传承特色,延伸教研组有效教学研究的思路 精彩五分钟”让“教研月论坛”重心下移

学校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设立了“精彩五分钟”板块,开展了组内教师的讲演活动,将话语权交给各位一线教师。通过此平台,教师们推荐自己的典型案例、教学心得、为师心语,拓展了集体教研内容的广度与宽度,增强了集体教研内容的实效性。

“精品课例认证”让“学校教研展示”层级上推

为充分展示学校教研成果,推动骨干教师成长步伐,推出学校“精品课例认证”活动。将每学年在各级教学研究中展示的公开教学课例,整理提升后上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进行评选认定,进行隆重的点评及表彰。让骨干教师“先导小组”成为年级“研学做”共同体,在经历了个思、互研、共行的复杂体验之后,教师们行动研究的劲头更足了。

第三篇: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校本教研

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校本教研 夏邑县实验中学

摘要: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夏邑县实验中学依托现有资源,创造性地把原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展了“备—研—听—评”的“三合一”的新型教研活动形式。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紧扣的,都是扎实的,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根植于教师中间,围绕课堂教学,围绕课标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接“地气”。这种形式使各个版块不再割裂开,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个整体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校本教研才真正有意义,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这样的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备课要认真准备,说课要积极参与,讲课要认真听,总结要踏实写。围绕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名师评选”之“说课大赛”和“优质课大赛”;课标学习及测试;学生“评教”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着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引领着我校教师逐渐成长为“名师”。

正文:

我们先来看一份教研组活动记录——

八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说“屏”》

活动时间:周一上午

活动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八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责任领导:徐伟利

活动过程:

备课组长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及程序,开始活动。

第一阶段:说课。

全体老师把各自准备好的《说“屏”》一课的教案交由备课组长检查并签字,然后在徐主任的监督下,抽出两位老师说课。结果高志伟、李朵两位老师幸运当选。

高志伟老师说课(课件展示)。(略)

李朵老师说课(课件展示)。(略)

第二阶段:磨课。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全体成员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展开研讨:

胡芝侠:我想重点说一下本课的导入。两位老师分别采用诗歌导入法和欣赏图片激趣导入法都能有效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高老师的欣赏图片既直观又有趣,我想加以借用。

刘青:我认为本课已有了前面几课说明文的学习,不必把说明文的几个方面都在本文中加以展现,可以加以取舍。我在设计本课时便是重点抓了语言,尤其是第一段的语言,很能体现科学小品文的特征,我把这个作为了一个教学重点。

张志明: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这样安排,但如果基础不太好的话,还是应该点一点的,像文中的分类别,做引用都很典型。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所以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应作为一个教学重点,高老师这一点设计的比较好!

胡艳秋:文中引用的这几句古诗词是一个重点吧,课后练习设计中有这个内容。但对于它们的意思,学生不大能懂的,要讲一讲吧,像李老师课件中设计的那样,做一个小的知识点的补充,我认为很有必要。

…………

研讨后,各位老师对备课进行修改和补充。然后在徐主任的监督下,进行第二次的抽签以确定接下来讲课的老师。刘青老师光荣当选。

第三阶段:听课。

根据磨课所达成的共识,刘青老师在八(14)班做课。八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以检验磨课成果的具体落实情况和发现尚存在的问题。

刘青老师讲课。(略)

第四阶段:评课。

听课结束后,全体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评课:

高志伟:较好地落实了本课预设的重难点,教材处理得当,特别是对本文语言的赏析比较细腻,较好的做到了“一课一得”。如果对《桥之美》的拓展能进行完就更好了。

徐伟利:如果选取《桥之美》中的一段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就比较容易操作了。胡芝侠:学生活动比较积极,小组合作运用的很成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撰写活动记录上交。活动结束。

这份记录所展现的就是我校正在进行的“备—研—听—评”一体化创新教研形式。它是我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于2010年7月,教师大多来自农村,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教师之间水平差异也较大,可以说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打造名师队伍,创办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力争通过校本教研减小教师之间差距,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培养一批市县级名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有机整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创造性地开展了“备—研—听—评”的“三合一”的新型教研活动形式。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以立体多元的教学实践场景和多彩平台,让校本教研文化无声地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教师的教学心灵和智慧。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教研形式 着眼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效性。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这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良好的运作形式,健全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备—研—听—评”的教研活动如下:

1.备: 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各学科组长提前一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各位教师在课外精心准备自己的教案。

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一种具体设计。但是过去写教案往往成了很多教师不堪承受的重负,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教案还是上完课之后补写,根本没有实用性,更谈不上备出精品教案。杜威说“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最重要的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老师也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认可。因此我校规定在教研活动时组长要检查教案并签字,再抽签确定说课教师。为了能使自己在教研活动时能有好的表现,教师都是认真准备教案,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备课。教案形成过程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把握课标、了解学生,不仅仅要求解决“教什么”还要解决“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这就逼着教师做更深的思考。这样的教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课”,代表着教师最高的水平,这一过程本身对教师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2.研: 各学科组每周集中教研活动时,第一二节课进行集体备课,本组全体教师都要把准备好的教案带到活动办公室,组长和分包领导签字确认。组长先领着学习本部分课程标准,然后再抽签确定2—3名教师进行说课,说课后其他教师进行补充、点评、提建议,即“磨课”。

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走形式,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使其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研活动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自身的教法能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当前改革课堂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的主题;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落实课标的有益探索,进行有助于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磨课”活动。可能有的人会看不上眼说这样做太过于肤浅,不够深入。但作为刚刚起步的我们学校来说,落实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备成精品课,这一件事做好做细做实就已经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围绕这一条主线磨课时会有课标的解读,会有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等更高层次教研的落实。由于事先每位教师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抽到讲课的签,在活动的时候都很认真,参与也很积极。在活动时遇到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有助于问题的明朗,促进了每位教师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教师的争论也是各不相让,谁来仲裁呢?我们就搬出“课程标准”这位法官来评判。直到每位教师对这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去落实学习目标都了然于胸。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教师心存疑虑,如果有时间就接着讨论,没有时间就当作下一次活动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留下思考。可能有的人认为你们讨论的太没有价值了,都是一些小问题,我们认为在还不能解决大问题的时候解决小问题,日积月累也是一种进步。

3.听: 说课结束后,在分包领导的监督下进行第二次抽签确定一名讲课教师讲课,其他教师第三节听课。

陈大伟先生把“听课”称之为“观课”,他强调以观课议课的方式来讨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以观课议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讨论,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要认真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在听课的时候,由于每位教师都参与了本节课的设计,他们想看到的是自己的设想在课堂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能不能进行更好的改进;我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看别人是怎样处理的对我有什么启发;我的课堂还能进行哪些改进等等。每位教师都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听课,并且各人的问题可能并不相同,看课堂的观察点并不同,难道不是很好地落实了陈大伟先生的“观课”了吗?

4.评: 听课结束后,各组先由讲课教师谈谈教学反思,其他教师进行评课,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本次活动成果,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措施,形成一份书面材料上交教务处。

有人开出了教师成长的方法就是写教育随笔。成为专家固然是我们的追求,但专家毕竟只是少数,我们强调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在公开课后要求老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教学反思也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即“学会教学”,鼓励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各位教师根据听课情况多提问题,多提看法,重点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科组长根据大家的发言及时总结并提出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活动结束,组长要把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写入“活动总结”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分发到各个组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这种活动形式,时间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一周至少四节课,甚至还要把活动的时间拓展到课外、休息日;内容上紧紧围绕课堂做文章,大到课标的研究,课堂学习目标的落实,小到课堂微观问题的呈现、分析研究,可以说包罗很多,没有假、大、空,都是真实的具体的问题;从参与度上,这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备课要认真准备,说课要积极参与,讲课要认真听,总结要踏实写。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紧扣的,都是扎实的,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根植于教师中间,围绕课堂教学,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接“地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很好地整合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使各个版块不再割裂开,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个整体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校本教研才真正有意义,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这项活动的优点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实践检验效果、反思总结提高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二、完善规章制度 护航教育教研

领导的重视是活动开展好的保障,我校除领导组成员分包学科组并全程参与活动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实施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和学科组的网络化管理。管理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校长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负总责,学科组负责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活动,教务处指导并管理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分管年级领导组织并全程参与管理。

学校制定有《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和《教研活动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保驾护航。制度确立了活动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指出了教师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体,强化了教师活动的责任意识;指出了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制度对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一提前”,学科组长务必提前安排好备课讲课的内容。

2.“两抽签”:说课顺序要抽签;讲课人员要抽签。并有领导组成员监督落实。

3、“三不准”:不准走过场或唱独角戏;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不准无教案参加活动。

4、“四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

三、立足校本教研 推动纵深发展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进行,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为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为巩固教研活动的成果,我们开展了“首届名师”评选一系列的活动:第一学期召开了全体教师参与的“说课大赛”;第二学期举行了“优质课大赛”。两次活动都对获奖教师进行了隆重的表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引导更多的教师钻研课标,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有高度,少走弯路,我们开展了“课标知识大赛”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标的学习。为了让教师在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体现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全体学生中间进行了“评教活动”和“我最尊敬的教师”的评选。许多教师都是流着泪到前台接受自己学生的颁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让我们的特色教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夏邑县实验中学

2013年12月

第四篇:创新德育形式 提高教育实效

创新德育形式

提高教育实效

[摘要]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工作实效,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事情。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创新形式

活动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教育逐步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细微处入手,从最简单的事情抓起,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开展主题教育

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并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利用主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德育教育

可利用“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清明节”、“五四”、“七一”等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的庆祝教育活动。

(三)开展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如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和争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学道德纲要,塑良好品德”的读书和征文活动

为了使学生深刻领会德育的内容和深刻内涵,可指导学生阅读一系列的书籍,指导学生与书交友,与大师对话,净化他们的心灵,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还可开展读书竞赛、知识竞赛、问卷考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开展道德评议活动

以校、年级、班级为单位,成立道德评议会,设定评议标准,明确评议内容,开展谈心式、引导式、参与互动式等多种形式的评议活动,对学生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进行评议,使学生明辨是非,分辨善恶,不做不道德的事,不做不文明的事,而做讲公共道德的人,讲社会文明的人。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每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钻研教材,按照学科的性质、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把道德教育有机的贯穿在自己的教学中。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

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训基地、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二)对德育教学方法实施有效创新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度来源于老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要变牧羊策略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我打你通为思想沟通,变思想凿洞式刚性教育为开启心扉式柔性教育,变板脸式教育为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因此,德育学科教师应当好课堂的导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爱学。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尝试,将引导自学、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引进德育课教学在教学中。

(三)对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德育课效果的有效手段。形象教育媒体具有鲜明生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震撼力。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配合教材的内容,播放录像,在课堂教学中用具体实物来讲课。如在《中专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播放模范人物的事迹,如“李素丽报告会”,要求学生在对模范人物有所了解之后,找出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对“平凡岗位造就不平凡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每次看完录像后,应要求学生讨论或写出书面观后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的教育,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

德育用闭卷考试方法,容易产生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引起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等弊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如选题演讲,写调查报告,写学习心得,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

(五)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按照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当中。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此外,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学生自我完善

(一)参与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

(二)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

(三)布置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

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班主任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力求在德育作业中充分体现出来。

(四)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

四、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表扬道德标兵,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开展学校文艺活动,通过舞蹈、唱歌、小品、诗朗诵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内外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以及开展爱护学校花草树木、校园景点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五、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进行有效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途径上不仅相似,甚至有些地方是相通的。除了教学活动、团队活动、开设心理讲座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更具特色的途径――心理咨询。可以说,心理咨询为德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德育途径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一些不良行为或抑制不良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德育规律或原则。个体道德品质是在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准与外界环境的不断矛盾和冲突中形成的,疏导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有效原则。心理咨询则在遵循聆听和疏导的原则基础上又超越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德育中的疏导原则更注意说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价值判断暗示给了学生,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顺从的听从心理咨询一贯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善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改进的能力。所以,咨询者的任务主要是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很需要通过他们积极和自我教育来实现。因此,德育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之长以补已之短,在说服教育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六、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德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所有领域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德育工作形成很大冲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主动去占领。要办好德育网站,做到网上网下对接;德育教师要学会网上聊天,做到网上网下“两栖”全能。扬长避短,使网络这一利器为我所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德育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一种仿真的、独特的德育环境中,开展道德实践,感悟道德力量,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相对的真实性。

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如“毒品的危害”“青少年能否早恋”“道德警戒线”“知法守法”“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这样,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都能够得以解决。

七、扩展空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育人模式

学校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家长进行广泛联系,努力构建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德育教育网络。

(一)呼吁社会支持,净化育人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各异,加上各种媒体的影响,往往是“校内一周功(正效应),校外一分钟(负效应)”,使德育陷入困境和尴尬。针对这种现象,可经常利用广播、电视、书信等方式对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社会效应。

(二)重视家长培训,提高家长育人水平

一方面,学校定期召集各种领域有一定威信、负有正义感,同时号召力强,又乐意服务于学校发展的优秀家长代表进行座谈,互通情况,由家长代表学校做宣传,发展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一至二次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全员培训,推荐育子有方的家长现场交流、实话实说,并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使学生德育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三)家访信访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50%的家访,与家长及时沟通教育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校内外德育教育评估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防止学生“两面人格”不良心理的形成,同时学校每学期还要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训练内容以公开信的形式致全体家长,取得家长配合。以此,充分调动了社会、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面对这样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着眼整体构建,不断创新,加强实践活动,坚持情感激励,施以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取得优化的教育效果,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 [J].中国教育,2009(2)[ 3]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 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04)

第五篇:自主研修--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范文]

自主研修: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

郑春梅

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方式的历史选择。自主研修是实施校本培训最主要、最基本的操作切入点。自主研修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自主性,强调教师在培训中的自主参与,自定专业发展计划,开展目主合作学习,因而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二是全员性,主张基于学校,以校为本,又因人而异,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并因其全面开放,简便易行,所以更能够吸纳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三是实践性,坚持以学校发展中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问题为中心,再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培训主线,把学习、反思与实践融为一体,引导教师设计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计划,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因此中小学校本培训必须牢牢抓住自主研修这个抓手和第一着力点。

一、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为教师终身发展奠基

自主学习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学校为培训单位,自主参与,自选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协作小组,通过教师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培训。一是要明确学习目标。校本研修自主学习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 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为主要目标。其具体目标有:①建立共同愿景,促使教师由被动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创新型学习”转变,引领教师步入专业发展之 路;②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在集体、协作交流中学习成长,分享成果,实现自我超越;③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要制定学习计划。在遵循总体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校长要根据校本情况和不同类型教师个人成长过程与发展方向,提出教师自主学习的总体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自修学习计划。教师可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个人发展需要,自选学习内容,自订学习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要在学习计划的指导下,努力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相伴终身的学习能力。三是自选学习方法。始终坚持把教师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会学习,让他们在不离职、不离校、不离岗的前提下自定目标,自选书目,自做笔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并由教师自己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灵活选定学习内容,灵活选用学习方法,即可以是个人自修式、小组合作式,也可以是“沙龙式”,以师带徒式等等,由于教师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得以激发,个性得到张扬,从而真正实现了由外在的“要我学”向内在的“我要学”的转变。

二、以自觉实践为基点,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因此,自主研修校本培训必须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的,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服务教学,服务教改,服务管理,服务育人。具体地说:一是要自觉服务教学与 教改的实践。当今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校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校本研修,让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自觉实践者,通过新课标教案比赛、新课标优课展评、综合实践活动 课观摩、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各种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模式、新评价模式的实践研究,努力把新的教学价值观转变为教学行为,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中,促进教师在自觉实践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提升能力。二是要自觉服务 于育人实践。通过自主研修培训,帮助每个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形成关爱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获取成功的人格魅力,养成知行统一的行为规范,进而全面提高教师开展德育指导、教育心理咨询、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指

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教育能力和艺术。三是要自觉服务于管理实践。以师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新理念,体现了教师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自主研修作为校本培训的切入环节,它不可能脱离学校管理的大环境,而且只有主动融入、自觉服务于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最终才能全面发挥自主研修的作用。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中均应以教师为本来设计和安排,以充分体现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自主研修培训过程中,要自觉参与、积极营造主动创新、善于合 作、乐于学习的文化环境。并主动融进学校管理实践中,争做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人,在积极的管理活动中创新方法,提升能力。

三、以自我反思为重点,为教师能力提升接力

自我反思是自主研修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反思并不是自我检讨,而是引导教师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反思”的过程比最终的实践成果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反思反省、反刍消化,能够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的积极反思,认真审察大方向对不对,针对性强不强,实效性好不好。特别是通过反思自主学习的过程与状况,及时找出问题,吸取教训,调整目标,寻求改进办法;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及时发现不足,找出自己的行为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策略与方法,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发展。由于教师是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思考,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上述反思的过程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行动改进过程,又是一个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反思是教师获得终身发展能力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反省,总结经验,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水平。参训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自觉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根据自己最为关注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开展研究,取得成果,加以推广。通过这种不断的反思,在反思感悟后进一步实践,不断进行反馈调节,不断总结经验,建立起教师个体“成长档案盒”。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成果交流与展评,大家在集体交流中共享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巧用 它山之石,不断激发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新飞跃。进而推动一定区域内教师自主研修学习风气的形成,构建学习型共同愿景,使培训真正变成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让每个人都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知识的创造者。

(郑春梅,盐城市登瀛小学)

下载《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研修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 ——洪蓝中学语文组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主题】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是在继承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修方式,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教......

    2015校本研修材料

    校本研修 一 校本研修是什么? “ 校本”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理解 “以校为本”的内涵。“为了学校”,是从......

    校本研修

    南里岳中学2009-2010学年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围绕课程改革,扎实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

    校本研修

    浅谈语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计划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

    校本研修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

    校本研修材料

    校本研修材料 –––化学作业的批改 单位:东庄初级中学 姓名:周飞燕 2014年6月17日 校本研修材料 一、课题名称 学生化学作业的批改 二、课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总结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就是为了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与同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制定了适合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