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考散文阅读复习备考训练策略
2013年高考散文阅读复习备考训练策略
散文阅读,由于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在2013届高考复习培训中,许多专家指出散文阅读应该引起我们师生的重视。那么散文阅读的复习怎样才能做好呢?通过我们学校老师近几年高考复习的亲身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博读之
‚博读之‛意谓散文首先要广泛的阅读,培养充沛而旺盛的阅读欲。阅读欲丧失了,答题的欲望也会随之而消亡,博读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广博和宽容。惟有广博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明确散文的共性和个性,答题才更有针对性,因此博读乃能成为散文阅读的第一阶段。
(一)读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读近三年各地高考题中的散文类文本阅读
了解各地的散文类文本阅读题涉及的内容、形式等,特别关注近三年来四川卷散文类文本阅读题,让学生心中有数。以近三年四川高考题为例:
理解类:
2011年16题‚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2012年的14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2012年的16题要求考生回答‚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2011年15题‚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2年的17题‚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2010年16题‚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11年14题‚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
内容、结构类:2012年的15题要求考生回答‚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2011年17题‚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010年17题‚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2010年14题‚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分析、探究类:2010年15题‚第三段写到: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读出线索、读明思路
我们阅读时,要首先解决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1.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2.历史文化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是记述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的一种散文。它或记游踪,或绘山水,或指人情,或赏名胜古迹,点点入画,绮丽多姿,使人领略异地风光,广闻博识,接受美的陶冶。游记散文大多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自然知识,有时作者也将个人的遭遇和整个心灵注入进去,注重融情于景。高考一般选以名胜古迹为游览对象,抒发历史、文化方面思考和情感的历史、文化散文。如2009年高考江苏选的《上善若水》、2010年高考江西选的《饮一口汨罗江》、2010年高考湖北选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等。
3.写人叙事散文
此类散文重在写人叙事。高考考这类散文,重点考记人散文。如2011年高考湖北选的《才子赵树理》、2009年高考广东选的《耕作的诗人》等。阅读这类散文,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
A.人物形象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写人散文的素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具有片段、局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B.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写人则如见其人,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写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所以就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C.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秀的写人散文都能‚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叩开读者的心扉。
二要关注其结构模式:
A.开头:(1)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该人。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2)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B.中间:(1)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2)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C.结尾:(1)重申特质,照应开头。(2)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4.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涵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与一般的写景状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议论性散文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这种散文。阅读这种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在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
二.审问之
‚审问‛为第二阶段,看了试题提出的问题后,有所不明就要‚刨根究底‛,要对所读所看加以怀疑。学而时疑立,于无疑处而有疑,学以进矣。针对问题,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审问‛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题干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阅读区间、解题指向、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审问‛题目,确定好思考角度,不能文不对题,答不对问。2010年福建卷《春风》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审题要关注三点:
①句段位臵,②答题方向,③提示或暗示性语言。
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上作答。
另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
如2009年全国卷Ⅱ《岳桦》第14题: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插入。由此自然明白‚插入‛起到‚补充或解释‛的作用。
三.慎答之
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问题,最终形成答案,谨慎落笔,是为‚慎答‛。
(一)答题误区
从平时上课和阅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分析作用题。
普遍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况:一是知道‚作用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但未能准确判定该句(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只知道记一些术语往题上靠,且没有具体分析,比如答‚铺垫‛,只说到‚为下文铺垫‛,却说不出如何铺垫,为谁铺垫;二是答题时,遗漏要点,这与理解肤浅、归纳不全有关。
建议考生规范作答:回答‚内容‛作用,主要看这句(段)话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回答‚结构‛作用,无非是引起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或深化、升华)主旨,总结上文等,要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事实上,内容和结构作用往往需要结合在一起回答。
2.分析概括题。
概括题要点全从文中来,但不是照抄原句,而是需要加以整合。如何整合?
一是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并且要突出它。二是避免疏漏要点,对此,一定要找准答题的区间(答案所在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别提取。三是要防止过度概括,有些同学答题唯恐要点不全,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要点不明确,答案不简明,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增强因分赋点意识,一般来说,6分题至少要有三个答题点。
3.理解句意题。
理解语句的含意,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人为地拔高,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的优美文词往上加;二是理解的角度单一,往往就句论句,忽视语境,忽视它和全文主旨的联系。
4.内容技巧题。
不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对技巧作出分析,是很多同学的通病。因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分析。鉴赏语言最忌讳用‚生动形象‛这一类的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而应结合语境的具体内容说出如何生动、如何形象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技巧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而不能就技巧论技巧。二是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无论是鉴赏艺术技巧,还是评价文章主旨,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5.鉴赏形象题。
a.在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文体判断力。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文体判断是第一位的。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
(2)缺乏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是同学们的通病。把握形象特点,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的准确判断。同时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3)对形象分析笼统空泛,主观臆测。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水过地皮湿‛,粗浅笼统,断然把握不了形象的特征。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学生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于是分析形象只能凭主观臆测,随意拔高或贬低,有失偏颇。
b.在赏析作品内涵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内涵的赏析常常是顾此失彼,以偏赅全。分析内涵时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忽视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6.探究题。
a.要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由于回答这类题目字数要求不多,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还必须具有探究意味,这样,才能让观点站得高,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化阅读所得的意义。探究意味的得来,就是通过个性化阅读,对作品丰富意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b.不能脱离文本而一味地强调个性化阅读
任何个性化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在论证时,让有个性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
c.言之有理
这一步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形式,更要考虑内容。在作答时,不能脱离原文去谈,所有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针对原文的某一方面来谈,可以对从原文摘
取的重要语句加以合理的‚加工‛‚整合‛,最大限度地‚踩上得分点‛,确保多得分,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理‛,这四个字是得分的要点。‚理‛在于:考虑原文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性格、遭遇;联系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既有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同时还要照顾到阅读理解的共同性。这样就不会突发奇想,写出让人匪夷所思的答案来。
(二)答题方法:
A.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
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④.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B.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臵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C.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1.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2.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D.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E.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
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散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散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沉醉其中;散文是意境深远的画卷,让人惊叹不已。而我们品尝、欣赏、描绘散文,道阻且长,最后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在座的语文人共勉,力争明年的辉煌!谢谢!
第二篇:高三散文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散文复习备考策略
杨春霞
长葛市一高
语文
摘要:散文品类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考查考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想必在未来几年又会成为命题人的新宠。高三散文复习备考从三个方面入手:掌握散文的基本类型,牢记散文的常考题型,无法替代的散文阅读。
关键词:散文
题型
阅读
散文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文体。但是从课标卷2007至2016年的高考命题中看,全选的是小说文本,没有散文文本。根据这一考情,近几年各地对散文教学及复习采用淡化处理。可是2017年新课标二卷选的是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散文版图将会进一步的扩大,那些关注人,关注现实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散文佳作会成为考察重点。在高三最后一百天的复习中,如何弥补散文教学的缺失,进行有效的散文复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散文的基本类型
散文是在叙述描述时,融进自己的感动、感想、感情,熔事、情、理于一炉,体现出时空的流动,体现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历史、文化、文明等的深刻思考。散文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例如: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
2.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例如:范烟桥的《太湖碎锦》,熊久红的《湖殇》。
3.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例如:迟子建的《谁说春色不忧伤》,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龙应台的《目送》。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例如: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林清玄的《柔软心》
5.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例如:祝勇的《水乡戏台》,冯骥才的《四堡雕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在这些散文类型中,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如:2017年新课标2卷选的是林徽因的哲理散文《窗子以外》,2015年山东高考卷选的是冯骥才的文化散文《四堡雕版》,2013年天津高考卷选的是刘之薇的叙事散文《胡杨人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重视这些散文类型。
二、牢记散文的常考题型
散文是高考第二大题,分值14分,有1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组成。第1小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2、3小题重点围绕散文在主旨、语言、写作手法等散文文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考查。
现在散文一般具有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情文并茂的特点,考点非常多,每个考点又对应很多题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总结了散文主观题中常考的三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理解(赏析)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
理解(赏析)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是高考散文常考的题型,也是2017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考点要求。
1.理解(赏析)文中重要词语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语境义(手法,修辞等)+在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作用。
例如:2017年新课标2卷选的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第5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参考答案:窗子既是指具体的窗子,可以是铁纱窗,或者是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窗子又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2.理解(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答题格式:表达形式(手法、结构)+表达内容(情感)+表达效果,即:抓技巧+析内容+明效果
例如:2018年许昌第三次模拟考试选的是迟子建的《听海的心》,第5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的含意。(5分)参考答案: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3 分)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1 分)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1 分)
理解(赏析)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要牢牢的掌握一种方法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
第二种题型:结构线索题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把握好散文的结构线索,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立意。
寻找线索的方法:(1)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者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2)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3)是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4)是要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分析线索的作用:(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揭示主题;(4)使行文富于变化。其实作用题主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
例如:2015年江苏高考卷选的王安忆的《比邻而居》,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⑴线索:气味。⑵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第三种题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题是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题型,高三最近两次考试中都出现这种题型,让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答题步骤。
1.标题含义类答题步骤
①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②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③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④提炼整合答案。
2.标题作用类答题步骤:
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
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 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例如:迟子建《听海的心》第6题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3)“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三、无法替代的散文阅读
牢记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些并不能保证拿高分。唯有读懂散文才是根本。
1.关注散文中常考主题。2018年的考生应该关注以下十个话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中西文化、经济发展与精神境界、传承文化精华、反思自我和忧患意识、关注弱势群体、抱负与成就事业、价值观和个人精神。这些话题也是散文经常涉及的主题。
2.关注散文名家的作品。高三备课组给学生推荐散文名家的作品,每天课前阅读一篇散文,培养“散文感”。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梁衡散文》、冯骥才的《冯骥才散文》、林清玄的《心美,一切皆美》、史铁生的《史铁生散文》,尤其是女性作家,例如:迟子建、张抗抗、林徽因、毕淑敏、赵玫、张晓风、韩小蕙、卢岚、龙应台、三毛等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名家的作品经常在中高考的试卷中出现。
3.阅读时要有分层意识。阅读现代文最好的方法是分层并概括内容。尤其是“形散神聚”的散文,分层便于把握散文结构和主旨,而且能够准确答题。例如:九校联考选的蒋方舟的《人活在世上的品相》第6题“文中写了哪几类人的不同生活品相?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如果学生有分层意识,这道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4.阅读时重点关注议论、抒情的句子。散文是熔事、情、理于一体的作品,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理才是归宿。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是散文的线索,把握了议论、抒情的句子,也就把握住了线索和主题。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散文品类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考查考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想必在未来几年又会成为命题人的新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共读散文,去品读美、鉴赏美、创造美!
第三篇: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人们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这话说得很有道理。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加之考生的心理压力大,身心疲倦,因此这阶段讲求复习的策略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跟同学们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第三轮的高考物理复习。
第三轮的复习要求:在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回归课本及第一轮复习资料,回归已做试卷,提高 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考二十天左右,以模拟训练及其讲评为主要形式,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应试能力和训练良好的竞技状态,进一步强化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对题型、题量、难度的控制通过不同层次要求的试卷来训练;使同学们有多种心理准备,从而能从容地走进高考考场。
一、夯实基础知识、凸现主干知识、兼顾新增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 的基点。从考试的角度看,它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要求同学们在备考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有: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牛顿运动定律;
3、动量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
4、动能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
7、串联、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
8、安培力、左手定则;
9、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0、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知识,近几年高考要求变化比较大,虽然有新增内容,却删去了难度大的内容,总体难度呈下降趋势,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有关题目变化小,自然比较容易,要争取得满分,建议同学们采用回忆式复习法,回归课本和已发的知识提炼,能够整理知识,使之网络化。
对新增知识点,应用性较强,与新课标的理念更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增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多普勒效应,热力学定律,示波器及其应用,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光电效应及其方程,粒子物理等等。
二、强化审题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训练,规范解题习惯。
1、审好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下面介绍几种物理审题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1),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粗读”再“细读”,即先粗略将题文浏览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概况,如描述了何种物理现象,何种物理过程,需要求解什么物理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和图象的关键之处,要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附图中挖掘,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至多”,“至少”,“恰好”,“缓慢”,“迅速”,“瞬间”,“变化”,“光滑”,“轻绳”等等。审题时就边读过想,读到关键词语处,作好标记,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3)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 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识设置的干扰因素,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跟平时做过的相似题进行简单类比,而不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抓住物理模型的特点,大胆地摒弃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4)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含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等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物理情景,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现实生活常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
(5)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境,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物理问题只要画出了示意图,待求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2、规范解题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表述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性,这是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物理解题表述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解题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公式。
(1)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
A、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B、对物理 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C、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
D、说明作出判断或列出方程的依据,这是展示 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E、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
F、对题目所所求、所问的答复或说明结论或对结果的讨论。
(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A、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B、要写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C、要写方程,不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要备注);
(3)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A、注意延用习惯用法 ;
B、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
C、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D、用好脚标;
(4)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A、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B、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
C、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5)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
A、文字式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
B、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的系数是可以的),注意带单位;
C、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到3位有效数字;
D、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3、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做练习与看课本的关系,强调同学们必须重视课本和第一轮复习资料。
(2)、处理好做新 练习与看原来练习的关系,一方面要做一定量的新练习,另一方面要重温以往练习、考试做过的题,做错的固然要再订正,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要求再重新熟悉思路;
(3)高考的热点与冷点,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的科技问题的动态。如与2005年诺 贝尔物理奖、“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相关的物理问题等;
(4)、注意总结前面考试的经验教训,调整好考前情绪,不要急躁、扎扎实实地复习,有关知识要加强记忆,考前不做过难的题,要有平静的心情、稳定的情绪。
三、高考临场应试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和较强的解题能力,固然是取得高考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但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临场发挥,也是在高考中能否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自己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同学们应该做到: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尽管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进行处理和讨论,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仍是中、低档居多,占到全卷的百分之八以上,高难度题目仅仅是少数,所以应相信自己的实力,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必胜的信念。
2、优化顺序,发挥潜能;
接到试卷后,勿忙于做题,应快速通览试卷,大体了解试卷的概况;
(1)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即解题时应从易到难;先熟后生,即解题时要先些内容、题型熟悉的题 目,再做陌生的题目;先高后低,即在浏览试卷中,若发现两题都会做,解题时先做赋分高的题目,再做赋分低的题目。
(2)坚持“两快两慢”,保证万无一失: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但要工
整),计算要慢且要细心。
3、仔细审题,把握信息;
审题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阅读题文和题图,观察分析图象图表,弄清题中的物理情境,明确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应用哪些物理规律,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
4、规范答题,稳中求快;
物理解题的规范化前文已谈。解题时要稳中求快,切勿前松后紧,对容易题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对较难题要知难而进,力争做前面的一、二问,尽量多得分。
5、一次成功,重视复查;
高考时间一般不会很充裕,解题后不可能做到大量而细致的复查,所以要立足一次成功,如果有时间,应复查解答疑难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有误以及简单问题解答中有无粗心大意和笔误现象。
总之高考第三轮复习,就是应试能力的复习,在最后冲刺的二十几天中,要紧扣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走向,通过连续多次的实战模拟考试,强化规范答卷,提升解题速度,调配应试心理,从而增强综合变通能力和应试能力。
第四篇:2010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总结2007-2009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热学:分子动理论、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理想气体的性质、能量分析的综合;光学: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综合;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的综合。要注意多普勒效应、热力学第二定律、光的偏振的考查。
2、突出学科内的综合的考查
碰撞、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力的观点、能的观点
电磁感应:电路、力的观点、能量的观点
3、突出能力的考查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多放在计算题中:如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对于圆的数学性质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碰撞类的动量和能量守恒问题也是历年反复考查,不仅在考查碰撞的能量问题,还在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利用图像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和得出物理规律,在高考命题中,特别突出了这点(简谐波的波形图与振动图像的转换、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发生改变的图象,是近年反复考查的题型,这也是与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图像知识有关)。
4、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实验探究技巧。(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2)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连接电路。
6、高考试题并不回避陈.题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7、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二、备考策略,谈2009年备考得失
在学习中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能力提高的唯一有效途径,强调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从题海中走出来,重视物理方法的归纳、比较,能够用物理的思想、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目标并非死记物理概念、公式、题型,而在于能够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重点知识重点复习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老师讲&同学练
进入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时,教辅书上以及老师布置的题目都比较多,有的同学因做不完而与老师所讲的内容脱节,这样复习效果很差。为保证复习的效果,建议基础较差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先做单数题,后做双数题,或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练习,这样即使时间不够只做完了单数题,对于本专题各种题型也进行了有效训练。
第二轮复习精选习题,认真讲评,突出科学方法的指导。第二轮复习尽量做到自编专题和练习题,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是订购的第二轮资料,要认真分析、筛选其精要部分,不要跟着资料走。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编制试题时要做到:①习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少单科独进的深、难、繁的习题。②适当渗透一些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相联系的习题。③编拟的习题有利于物理思想的培养,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讲评试卷要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做到“四讲四评”,四讲:①讲共性与个性,②讲思路与规律,③讲题型和技巧,④讲发散和变化。四评:①评错误解答、防止重蹈覆辙,②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③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④评陈题新做、提高忧患意识。
在临近高考的复习中,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另外也不适宜无目的地选择一些参考资料和外地的成套试卷来练习和模考。尽量减少学生手中资料,适当增加教师手中资料。老师精选习题,学生做经典习题。
2.教材&教辅书
进入高三,各科都有相应的教辅书,有的同学将课本抛到一边,通过看教辅书和做题来复习,实践证明这样复习效果不好(学生缺乏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材是体现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最好载体,学生每复习一个章节,都要认真阅读教材,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在认真阅读教材后再使用教辅书。同时,要处理好教辅书与教材的关系,将教辅书中的知识点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比较,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们,应当在阅读教材和认真听课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看书&做题
许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往往以做题代替复习(以题代纲),这是不可取的。一味做大量的题,而不系统认真地看书,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看书与做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看书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通过做题熟悉其应用,看而不做不知其运用,做而不看效率低下。很多高考题都源于教材,真正懂得学物理的同学每做一道题都能反思其考查的是教材上的哪些概念和规律,以及题目所用的物理方法。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总结,通过做题反思,能加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通过做题反思,能掌握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4.规范答题&平时训练
物理答题的总体要求是: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且具有学科特色,文字要简洁,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也要符合学科规范,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不能连续写下去,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只有这样做
题才能效率最高。平时训练,要有计划性,限时限量,要以考试的状态做题,不要一题一对答案,一题一反思,而是全部做完后将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 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写成“a=3m/s”;洛伦兹力“f=qvB”写成“F=BIL”、“F=BLV”;“向心力F=mv/R”写成“向心力F=mv/R”;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
“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准确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2222
第五篇:策略复习参考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07年成功的物理复习备考
在07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会上,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郑老师一再强调:物理复习备考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落实,强调规范,提高效率。通过高三复习备考会,郑老师亲自把关,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这种复习备考意识已成为每一位高三教师的共识。07年物理复习备考成功地把握高考复习备考的方向。在枝江一中举行的物理复习备考会中,郑老师推出了三节示范课,其中夷陵中学陈发锐老师主讲《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与07年高考物理第24题具有相似性。郑老师强调对示波器的考查,也正是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之一。
二、从高考阅卷看高考物理答题的能力要求与应试技巧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明显难于去年,平均分肯定有所降低。今年高考物理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我在阅卷中明显感受到阅卷老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坚持按得分点给分的原则,工作规范、严谨、公平、细致。根据阅卷情况,结合考生所犯错误,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如第22题(实验题)中,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 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
2“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写成“a=3m/s”;洛伦兹力“f=qvB”写成“F=BIL”、“F=BLV”;
“向心力F=mv2/R”写成“向心力F=mv2/R2”;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物理第25题共22分,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第二问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13分,其中根据题设已知条件求出带电粒子在两种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得2分,共4分;求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所对应的圆心角共得4分;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轴上得2分;再根据对称性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2a的直线上得3分。而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这13分能够得全分的考生几乎没有。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直白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物理第25题第1问中带电粒子打到竖直荧光屏上发亮的范围是从0到2a,而有的考生则描述为发亮光的长度为2a,不具备唯一性;有的考生描述为发亮光的范围为2a,2a可以理解为(2a,0)这样一个点,而不是范围。物理第22题第2问利用验证碰撞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题中需要判断P、M、N三点分别是两小球碰前还是碰后落点的平均位置。很多考生描述不清,读后让人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22题第1问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高考物理第24题需要应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求解,在求最后的结果中,利用对数的方法求碰撞次数比较困难,该题又巧妙地应用特殊值法求解。得到通项公式和临界条件之后,求出经过3次碰撞符合题设要求。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物理第22题第2问要判断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与实验所用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正确解答应是“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很多考生笼统回答为“有关”或“无关”导致错误。第1问中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一个完整的频率为900Hz正弦波形需要调节“1K”挡位旋钮,有的考生回答为“1000”则是错误的,因为示波器面板上也没有这个旋钮。可见,得出正确结论后还应该紧扣题意回答问题。
三、近年来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上面(1)和(2)两部分的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均在70%以上。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内综合3.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运动和力、能量观点
(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这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4.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试题的立意与定位较好,一方面可以引导在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切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的实验教学与复习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较高。
7.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学习潜能、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之一是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近两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8.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9.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四、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造成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复习资料辅助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2.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又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又必须做到覆盖全面.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3.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4.把握好复习的难度与进度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的难度和进度,复习过难,复习进度缓慢;复习过于简单,达不到高考要求。
5.落实双基,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物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是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首要任务.理解能力是理科综合五种能力的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习题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重要的是做题后的总结,归纳和强化,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要切实弄清其确切含义,侧重似是而非的概念间的辨析,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场强和电势、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等;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要注意其适用条件,相关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其本质.6.研究高考试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题型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各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7.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1)信息来源:周边兄弟学校的复习思路、资料、对高考的把握;高考试题;物理专业杂志;网上及交流资料;复习备考会资料等等。
(2)对信息一定要加工整理,否则信息太多,打乱仗。
(3)重在平时,重在过程,不要指望摸到高考试题。特别是临近高考,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不要让信息泛滥。
(4)保证加强外出交流,学习.8.重视物理实验(实验专题复习)
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
(1)独立完成实验
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测量为中心展开,当然,还应注意新增实验,如电表改装、导体的伏安特性等.备考建议:1.实验放到章节中复习。2.第二轮复习做专题复习,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9.重视非重点知识,回归课本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难度大大降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这部分内容加深理解.10.重视综合模拟训练,回归试卷
对每一次训练试卷都要认真分析,讲评落实.(1)评讲要有“辐射性”,评讲不能单纯就题讲题,要从一道题出发,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评讲要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一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如何尽快上手,求解一道题目过程怎样才算完整的叙述,规范的表述。使一道题在解题过程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使人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3)评讲要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非智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