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夜喜雨》与青少年学生八荣八耻教育【精品】
《春夜喜雨》与青少年学生八荣八耻教育
邮编:221167
工作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夹河矿校
姓名:李伦勇
电话:0516---85352329
文章摘要:教师应象当春的“好雨”,好在“知时节”,不失教育好时机;教师的教育艺术,要妙在“潜”和“细”,笨拙的方法失之浮与粗;教师要坚定信念,旗帜鲜明,哪怕“云俱黑”,也要敢“火独明”;思想教育的效应,恰似雨夜破晓,繁花吐艳,春色满园。
今年3月“两会”期间,胡锦(论文库)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指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塑造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资料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影响到祖国明天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民教师,我们更有责任与时俱进地抓好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它作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来抓。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体现的教育寓意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也很有启发:
第一、教师应象当春的“好雨”,好在“知时节”,知方法,不失教育好时机。请问大家:盐重要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是没人爱吃的。德国人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进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我们的做法则是: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然后让你吃盐,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你是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这个是德育活动,那个是智育工作,分得很清楚。实际上,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育人的,都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理科,都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精神、唯物史观,不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么?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目前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讲话的发表,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提出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明确是非美丑善恶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课堂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阵地,更是德育渗透的殿堂,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八荣八耻教育素材,这不仅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和引导,力求在最佳时机,最好渗透,取得最优效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德育与教学一路同行。所以在课堂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无疑是好雨知时节,无疑是往汤里放点盐,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教师的教育艺术,要妙在“潜”和“细”,笨拙的方法失之浮与粗。要使教育有成效,“潜”和“细”非常必要,但它的前提首先应是“爱”,“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让青少年学生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该是艺术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其次,我认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无声润物三春雨,有意催花六月风”就可谓之“潜”、谓之“细”,八荣八耻教育既不能讲大道理,也不能空洞地说教,需要我们教师蹲下身子做工作,绞尽脑汁想办法,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
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最后,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的示范带动,都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的标准,学会处世的原则。所以作为教师就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实把握“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楷模,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第三、教师要坚定信念,旗帜鲜明,哪怕“云俱黑”,也要敢“火独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应该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所重视的,教师为人要正,育人要曲。为人,作为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育人,委曲婉转诚挚耐心,如涓涓溪流、如春风化雨,特别是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着是非不明、黑白混淆、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理想的迷茫、道德的彷徨。在一些学校,有少数同学的心灵受到侵蚀,他们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不守校纪,泡网吧、谈恋爱、偷盗钱物、打架斗殴等丑陋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反映出他们人生信念的迷失和价值观的扭曲,作为教师在此时就更应勇敢地站出来,坚持真理,主持正义,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做学生的榜样,世人的楷模。
第四、八荣八耻教育的效应,最终应似雨夜破晓,繁花吐艳,春色满园。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们学校要践行“八荣八耻”,就应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而应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学生以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为荣,以违规违纪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水电为耻;以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为荣,以损害公物、破坏环境为耻,争做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们当前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才会落到实处,才会有理想的收获,才会有真正的实效。
由此可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春夜喜雨》一诗中的“知时”、“润物”、“独明”、“花重”——不正是意味着我们开展八荣八耻教育艺术的四重境界吗?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阳光下最神圣职业的教师,是不是更应立足本职,因材施教,探究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青少年学生八荣八耻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呢?
第二篇: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诗,注意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抓关键字,疏通诗歌大意。
3、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诗文。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难点: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自主
合作
尝试
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切入课题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上新课之前,我首先提问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里有这样的一段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有哪位同学给我接上背,嗯,很好,看来咱们班的学生就是不一般,这位同学背的是这么清晰流利,字正腔圆。朱自清《春》里的这段话很富有诗意,它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同学们说它叫什么(回答:春雨图)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学一首真正写春雨的诗,让我们”轻叩诗歌大门,感受经典魅力“。出示课件 1
二、理解诗题
点画诗眼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2同学们从刚才的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变化,是一个比一个多一个字,还是。。我们来读一下:雨-----春雨------春夜雨-------春夜喜雨,同学们发现哪一个题目最好,为什么呢,我们在读前面三个题目的时候,发现一个比一个让我们了解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前面三个只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而唯独第四个题目加进去了一个“喜”字,则一下子让题目有了灵气,由直接是对“雨”的陈述变成了作者情感的流露。出示课件 3
三、诵读诗文 体味韵律(诵读分为老师范读出示课件4和 5 学生诵读
个体诵读)下面请同学们找到导学案上的预习导学一,我们来听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时候听准字音、注意节奏,并在导学案中用“/”分隔号标出朗读节奏。,(出示课件 6),检查学生节奏划分的情况,然后叫学生单独朗读,指正错误,注意的字有
当
潜
径
重
锦 再全班齐读。
四、疏通文意,感悟意境(出示课件 7)同学们,通过读我们感受了这首诗的韵律之美,那当然下来我们还要感悟这首诗的意境之美,理解诗文的含义,怎么理解呢?其要求是:抓关键字,理解诗意,了解导学案上加粗字的解释,理解诗文意境,并写在导学案上相应的诗文下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好了,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大概内容,通过理解我们感悟了这首诗的意境之美,在此老师有一些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讨论。
(问这首诗的体裁)
五、互动质疑、品味精彩出示课件 8
首联: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板书:首联:拟人---评雨盼)
颔联;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板书:颔联:听觉---听雨)
颈联:从视觉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板书 颈联:视觉----看雨)
尾联: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板书 尾联:想象----想雨)
同学们,通过我们上面对这首诗的共同讨论,我们明白了(出示课件 9)
六、主题归纳
书写板书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板书 四联合起来:喜雨)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场春雨情有独钟,喜爱有加呢?请学生读导学案上的背景介绍,所以作者才在题目中刻意的加进去一“喜”字来达到统摄全篇的目的。可是,在这儿老师便有了疑问。出示课件 10。
七、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1、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诗。全诗八句,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请问:诗题中“喜”字,在四联中是怎样体现的?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喜欢今夜的春雨呢? 幻灯片展示喜的内容 出示课件 11 春雨及时,善解人意,喜。春雨夜至,不扰人而滋润万物,喜。春雨下得透彻,喜。
经春雨滋润后,花色更艳,喜。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百花园中一枝秀丽的奇葩,我们应该多学一些中国的诗歌,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堂课到底有没有收获呢?我们当堂检测一下,请看大屏幕:
八、(当堂检测,展示交流)出示课件 12
1、用你们的声音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春》的写法将本诗改写成散文。
九、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搜集积累有关描写雨得诗句,并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大冶四小
景方方
《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学习诗歌,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材分析:《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细”的特点展开描写。本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教学目的:
1、熟读及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词的意思,并能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3、体会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自由诵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说到雨,你看过怎样的雨?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没有什么情感,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
师:在诗人杜甫的眼里,他看到的又会是一场怎样的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3 板书课题及作者,介绍作者。
请生读题--师:从题目中你读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预设)春雨 好雨 夜雨 喜雨
二、读古诗,读正确,读出韵味。
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师配乐范读
师:古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有韵味。
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读出意境
1、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许多诗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打开课本,借助注释,和赏析材料。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师生交流。(随机朗读)(随机板书:赞--听--看--想)
4、师:赞了听,听了看,看了又想,怎不让人欣喜若狂呢?诗人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及时雨。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字值得我们品味。5.论诗句,品诗情。讨论一
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 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这两个字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生练习书写。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四、人诗合一 师: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诗人如此欣喜?(补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他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
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师:杜甫为什么而喜?
生:为民而喜。师:再次吟诵,读出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生读--好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面对那从天而降的喜雨,他不禁即兴吟诵道--(指导背诵)
5、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齐读)
五、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却无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飘泊潦倒。读他的诗总有一种郁闷沉重之感。而像《春夜喜雨》这样欢快的诗少之又少。杜甫诗中有两首”快”诗,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板书设计: 春 夜 喜 雨(唐)杜甫 赞--听--看--想
因雨而喜 为民而喜
第四篇:《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
2.领会诗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3.学习诗词语言运用的技巧。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设想
1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写作本诗词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便于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运用的技巧。教学重点
理解《春夜喜雨》的语句,领会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以及这首诗中诗人写作情感思路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本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走进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许多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也写了许多描绘祖国山河景物、写景抒情的诗。本诗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3.指定学生朗读诗篇。
要求读音正确,注意节奏
(一)生字注音
雨(yǔ)潜(qián)润(rùn)重(zhòng)
锦(jǐn)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解题: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提问:同学们看题目,题目中那个字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答:“喜“字
那作者因何而喜?因雨而来。
(1)杜甫曾离开长安回陕西探亲,却不料爆发战乱,她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应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逸之后喜悦心情。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获的歉雨丰;杜甫是一位关心农民疾苦的人们诗人,这首诗是显示他的这种纯朴的爱国爱民思想。2重点词语理解
乃:就,于是。潜:暗暗的,悄悄的。野径:乡间小路。发生:促发植物生长。润物:是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俱:全,都。
晓:早晨。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而显得饱满和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国管理锦之官驻地,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本诗大意: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到了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地降临大地,如丝如缕,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显。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二).指导学生看注解,分析句意 ①诗的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
开头两句是总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开头就用“好”字来赞美雨,并把它拟人化,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当春乃发生”,好在“润物”。一个“好”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②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特点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上句写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间悄悄到来;下句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细无声”既呼应上句“潜入夜”,又与首句“好雨”和诗题中的“喜雨”相呼应。③第五、六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野径天空黑云密布,江船上灯火明;“火独明”则他物不见,说明江面上也布满了黑云,雨意正浓。④最后两句写什么?
最后两句从想象的角度,写雨后的景色:“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清晨雨晴,朝阳升起,经过一夜春雨滋润,花朵绽开,花枝低垂,锦官城的春色更浓。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本首诗写作思路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三)把握诗歌中 “好雨”的具体表现: “知时节”写出其充满灵性,了解人们心思; “乃发生”写出其来得适时,如期而至;
“潜入夜”写出其来而无声,不影响人白天劳作,不惊扰人良宵佳梦; “润物”写出春风化雨,滋润大地;“细无声”写出和风细雨,默默无闻。
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春夜喜雨”,“喜”是诗歌情感基调,最直接点出在这美好春天,作者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之情;前两联作者对雨的评价和尾联中,作者想象出雨后锦官城红花沾雨的美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春雨的赞美之情,确实令人“喜”上眉头。
(四)《春夜喜雨》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抓住春天细雨濛 濛的特点,对春夜雨景作了细腻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了喜悦之情。
1拟人化手法。作者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应客观需要,因而称赞它是“好雨”、“喜雨”。
2.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像诗中的“知”、“潜”、“细”、“重”等字对事物特征作了形象的概括。
(五)小结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春夜喜雨”,的“喜”是诗歌情感基调,最直接点出在这美好春天,作者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之情;前两联作者对雨的评价和尾联中,作者想象出雨后锦官城红花沾雨的美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春雨的赞美之情,确实令人“喜”上眉头。
(六)布置作业 1.诵读、默写《春夜喜雨》
2.完成课后的作业。
第五篇: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并能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体会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欣赏雨景,雨声。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还看过怎样的雨? 2 师:在诗人杜甫的眼里,又看到一场怎样的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及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杜甫的资料)4 请生读题--师: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5过渡:几百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描写雨景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策略说明:通过让学生观看雨景,听听雨声,开门见山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为下面古诗文的学习渲染环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整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读古诗,读正确,读出韵味。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练习2 师配乐范读 师:古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吟诗的方法。有兴趣吗? 复习近平仄规律。四声调-→古诗中的平声、仄声-→平长仄短规律 5 生尝试说诗句的平仄规律。(学生练习)生试读、指名读。6 师:相信你们也能读好整首诗。齐读。
(策略说明:通过知音、明意、悟情三步学习阶梯的构建,使学生在多次与文本接触,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层次,读出情致。回归语文简单教学本位。在读准古诗的停顿与平仄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读诗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请学生来亮亮自己的本领。致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三 读出意境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许多诗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拿起你手中的材料,借助注释,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画面。2 生默读。3 师生交流。第一联
(1)师: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 好在何处?(板书盼)
(2)“当春乃发生”什么意思? 第二联
(1)第二联承接上文,前文点明了“春”和“雨”,这一联就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夜”)这一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
(2)春雨是怎样来的呢? 随着春风悄悄地进入夜中,怎样的滋润万物? 细细地滋润万物。(板书听)第三联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和“喜雨”这个主题有关系吗?(板书看)
(2)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意浓厚呢? 第四联
(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是什么意思,诗人想象明天早晨将会是什么样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这一联不写雨了,写花的美丽了,还和喜雨主题有关系吗?
(2)这一联你认为作者哪个字用得贴切,生动?
整个锦官城都是花的海洋一般,展开联想吧,田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木呢?所有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板书想)(随机朗读)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盼了听,听了看,看了又想,怎不让人欣喜若狂呢?作者因什么而喜? 生:因雨而喜。
5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诗人如此欣喜?(补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6师:杜甫为什么而喜? 生:为民而喜。
师:再次吟诵,读出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生读--好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面对那从天而降的喜雨,他不禁即兴吟诵道--(指导背诵)
8师:此时你们已是人诗合一了。喜极而至的诗人此时多半还会用唱一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播放歌曲)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策略说明:以“景”为切入点,通过听、自由读、讨论、读等方式使学生全心融入文本。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活动中对于诗人所描绘的雨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最后也能如诗人一般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对“好”“知”“重”等字的推敲时,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即解决了诗文中的难点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然后,通过介绍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学会古诗。最后,请学生带着感受读读古诗,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五 总结拓展
1拓展学习:有关描写雨的其他诗句
(策略说明: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通过运用已得的方法,请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己的诵读感受诗人描写春雨的精彩,体会诗文当中的语言文字,形成了感悟语言的能力,发展了思维,同时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 布置作业:
尝试用上今天所学读古诗的方法,选择杜甫的其他作品品读品读,走近作者。板书设计:
春 夜 喜 雨(唐)杜甫
盼--听--看--想
因雨而喜 为民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