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提纲
衾(qīn):被子。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相关材料】
1、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背景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3、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是由元入明者。他们经历了社会**,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自学导航】
1、诊断测试
常言道:“,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说明了。
2、参读“阅读提示”,诵读全文
3、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把遇到的问题写在下面。
4、弄清下列实词的形、音、义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ú):越过、超过。俟(sì):等待。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5、试着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落实不了的字做好标记。(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无从致书以观。
(3)益慕圣贤之道。
(4)弗之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8)同舍生皆被绮绣。
6、设计一个问题,看谁设计得最有价值。【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作者好学的情况?
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3、区别虚词“以”的用法(1)以.
衾拥覆(2)生以.
乡人子谒余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俯身倾耳以.请(5)以.中有足乐者(6)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 【竞技台】
你还知道哪些与课文相同道理的故事?看谁讲的最好。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讲,讲得好的给予表扬鼓励。)【主题阅读】
(一)粗茶淡饭砺意志
宋代大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立志报国,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一家僧舍中去读书。冬天的晚上,他用粗米煮一盆稀饭,第二天粥冻了以后,用刀划成几块,早晚食一块;没有菜,就用盐水泡野荠菜,切上十几块佐餐。一朋友的儿子见他太苦,就送去好酒佳肴,再去看他时,送去的食物都原封不动。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但既立志报国,就要准备吃苦,现在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去吃苦呢?”
思考:读了本文,写出你的感想。
(二)俭啬老(汉)邯郸淳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疏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以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瞩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饿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思考: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弗之怠.尝趋.百里外稍降.辞色俟.其欣悦卒.
获有所闻烨然..
若神人
3、翻译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课后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宋濂艰苦的学习条件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肯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请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稿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执笔教师:李素叶时间:2013年3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文体常识;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3、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法指导:
此文篇幅比较长,所以必须反复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一、回顾旧知识
1、注音:
嗜()逾()布衾()皲裂()媵人()容臭()负箧()缊袍()绮绣()
2、解词释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录毕,走()送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了解新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
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序:作为一种专门的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讨论)
1、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2、哪些句子写了:得书之难-----------------,结果是----------------。
3、哪些句子写了从师之艰------------------,结果是-----------------。
4、哪些句子写了求学之苦-----------------,预想结果是-----------------。
四、拓展延伸
1、说出一些刻苦学习的故事。
2、说出一些刻苦学习取得成绩的诗句或名言。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吃苦耐劳没条件创造条件读书,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能不好好学习吗?套用某位诗人的话: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挥鞭从此起程,去赶赴那美好的锦绣前程。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一二题
第三篇:2019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第二课时
锁定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2、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思考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2、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课文多出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5、你还知道哪些勤学小故事和劝学名句?
中考链接:
(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启示。
(二)(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______ ②礼愈至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三)(1)解释下列语划横线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 ②援疑质理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句子:①
感悟:②
(四)(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日再食______
②恒出觅食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②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4)(甲)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
(5)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 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横线的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甲】文主要讲的是自己
和勤奋、用心之专。【乙】文主要讲的是为学者必须做到
,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设计人:郭仪言 审核人:王晓燕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
1、给下列加黑体字注音:
嗜 学 弗之怠 加冠 叱 咄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 人 容臭 烨 然
缊 袍廪 稍
裘 葛 之遗 冻馁 谒 以为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尝趋百里()(5)或遇其叱咄()(6)卒...获有所闻()(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腰白玉之环()..3.重点词句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无从致书以观。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难点:①对比手法。② 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文章思路清晰,自学时,诵读全文,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自读课文注释①。)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
【课内探究】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6.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17.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5)、写借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和语言有什么异同?(4(6)、写抄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7)、写还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分)
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写衣食简陋的句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讲练册》
三、思考探究、结构脉络: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课外延伸】
阅读《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15~14题。(15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5.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字。(4分)
①知其必有合也()
②风俗与化移易()③ 而观于其市()
④ 为我谢曰()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①段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
《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课文导读
《送东阳马生序》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比较,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刻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学习条件关系不大。在我们的学习中,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同时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二、文化积累
【作者在线】
宋濂:(1310—1381),字,号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背景投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学点整合】
1、生字注音
嗜()学 砚()硕()师 叱()咄()俟()忻()箧()
曳()屣()
皲()裂
媵()人
衾()被()绮绣
臭()烨()然
缊()袍
耄()老 谬(称
廪()
裘()葛()之遗()
谒()撰()贽()僵劲()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
(3)日在食(“食”通)
(4)与之辨论(“辨”通)
3、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
今义为)
走送之。(走:古义为
今义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
今:
;
假:古义,今义)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
今义为)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
今义:)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
今义:)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
今义为)
寓逆旅(逆:古义为
今义为)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
今义指)
日再食(再:古义为
今义为)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
今义:(chòu))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
今义:)
三、阅读思考
1、默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再次读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一:开篇点出文言的句子是哪句?
问题二:文中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问题三:文中将自己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同舍生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自己的求学态度进行比较,请你作简要分析。
问题四: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四、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