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

时间:2019-05-13 08: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

第一篇:《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

读《心灵的轨迹》有感姬长江

《心灵的轨迹》是魏书生日记选,其选文是魏书生学习、工作、生活体验的精华,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及其相关的做法等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源头,并由此联想到魏书生为什么提倡学生写日记,提倡教师写日记。魏书生把写日记叫道德长跑,那么这个长跑是怎样体现出它的结果呢?那就是人的感悟生活和认识生活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写日记的人受益终生,而这才是写日记目的之所在。应该这样来看日记问题,写日记是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人能长久地坚持写下去,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便会不断升华,由点到面,由面到体,最终形成动态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要把魏书生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学到手,不但要宏观把握其教育思路,而且要找到各部分的结合点,善于去观察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小事。教育中的每一个很普通的小事,当我们用心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从中得到从来没有过的教育灵感,关键是我们是否作为一个有心人去思考了没有。“爱”,是魏书生老师所反复强调的“教育制高点”,在他看来,爱生至上。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花朵的美丽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在塑造大地上最美、最崇高的东西— —人的过程中,单调的、使人疲劳不堪而且往往是令人不快的劳动,是不能与那种只是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劳动相提并论的。自古学者皆有师。在我们面前有许多一代代教育大师,他们用平凡或不平凡的教育故事感动、激励着我们,并可能改变着我们的行走方式。魏书生老师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心灵的轨迹》更让人充分领略了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大家风范。自古以来,书生们靠书本求生存、求发展,终日以书为伴。天长日久,相沿成习,言行之间,谈吐之中,未免有酸腐之气,书生之气。而魏书生的书生气却让人耳目一新,不觉之间让我仰慕不已,首先是那书生似的诚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为师从教老老实实,不欺不骗;做人更是坦坦荡荡;遇事在理论之余,总以诚待之,且每每“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和他相处过的人无为此而折服。二是他的“痴迷”不仅指埋头书案,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家而著称的书呆子,而更加表现在他对教学改革实践孜孜不倦的探索,早在八十代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上取得了成功,令世人为之振奋。三是“豁达”他豁达而不狭隘,乐观而不悲观,幽默而呆板,风趣而不乏味。自己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始终思考、学习、进取。保持内心的广阔,实为高人。四是“慈善”这慈善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责任上,他关爱健康,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关注人类,那些自私自利,阴险毒辣,坑蒙拐骗与这位书生毫不沾边。五是“文雅”。他谦恭有礼,谈吐文静,态度温和,讲究文明,讲求民主。他在为师从教的数载里,遇事,善于商量。饱受家长和教师管教多年的学生心目中,一个商量无疑最大限度使他们得到心里的解放。这是他在教育改革中对教育做出的不可低估的贡献。

近来课比以前少了,突然想起我还是上进的,早就该读一些书了,借了一些教育名著,其中魏书生老师的《心灵的轨迹》,读后心灵触动很大。他写都是写平平凡凡的一些小事,因为是同行,所以这些小事虽平凡,可特别的真切,有些篇章读后,也曾产生心灵的震撼。觉得平凡,琐碎的小事,魏老师却能把它每天都真真切切都记录下来,却是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正如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我也没什么,只不过和大家一样吃饭、睡觉、工作,只不过我是把每件小事都做好了。

对这本书感触最深,最深的是,原来我也可以写一些东西,如果坚持我也可以出书的,呵呵。

2012-8-2 8

第二篇:《心灵轨迹》读后感

教师应有“三心”

——读《心灵的轨迹》有感

魏书生老师是一位用心生活的人,更是一位用心教学的好老师。《心灵的轨迹》一书,收集了魏书生老师1981年至1995年十五年间的330余篇日记,事例生动丰富、语言平实流畅、情感真挚淳朴、形式篇幅不拘一格,润物无声,流露出一个用心的教育者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情感痕迹,给我这个教学二十几年的人上了撼动心灵的一课,那就是教书育人要“用心”。

教书育人要用心。“教师的着重点不应该仅像食品厂的推销员那样,仅以把食品卖出去为己任,而应当像保姆,以考虑学生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非常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停下繁忙的脚步思考一下,我们的方法和方式学生是否从心底里喜欢?我们的教学真的摆脱了“填鸭式”吗?我们反复强调的诸多道理是否真正到达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是否仅仅是充当了推销员的角色,自以为是地念着朗朗上口的政治口号?往往,学生没做好,我们会说学生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用心,而我们自己呢?

教师应该有保姆精神,那就是学会投学生所好,教师应该有保姆精神,无微不至却又恰到好处。比如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课文编排成小短剧,在表演短剧过程中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学会互相合作交流;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很多实物道具,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道具,将艰涩、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直观的实物联系起来;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著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好莱坞经典大片放映给学生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丰富多彩的英语口语;美术教学可以将课堂搬到春天的田野,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魏老师还尝试过设立“高效学习周”“治病救人周”等方法,在学生中形成各种高潮,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书育人要有真心,“教书育人,要紧的都是深入学生的内心,找到教师的助手,同时我们也是学生的助手,真心诚意地和学生形成互助关系,和学生形成共振、共鸣”。关心了解学生身心冷暖,特别是给予学生心田润物无声的滋润,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是躯体的健康,无形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媒体信息爆炸的时代,看得多懂得多,难免想得多。从前几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害舍友案件到“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杀人案”等事例,让我们不禁反思,一个风华正茂、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中国的教育怎么了?甚至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升学率的压力往往使我们追求显而易见的分数而忽视了无形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抓起,而并非等到学生进了大学才引起重视。魏书生老师在很早的教学实践中就设立“治病救人周”,每个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有一本“心理病历”,让学生自己自查心理病原,并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魏书生老师还提到是否可以搞一些“发现新我周”“扶植长处周”“开阔胸怀周”“增强信心周”等,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思考、借鉴。“真心胜过口号”,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真心实意去了解学生的心,用心去探索,方法总是有的,用心

去尝试,道路虽然曲折但会达到目的地。

教书育人要有耐心。魏书生老师说“育人好比开矿”。大家都知道开采一座矿藏是系统工程,需要智慧的眼光选矿、科学的方法采矿,不是一蹴而就的。育人也是系统工程,教学不仅仅需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而且需要在教育战线长期坚持不懈付出,这时候教学工作考验着教师的“耐心”。《心灵的轨迹》中,魏书生老师日记中的每个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从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到魏老师对教学工作多年如一日的耐心。小学教育教陶淑范有名言:“教师要有耐心,要有20岁的尽头,60岁的修养”20岁的时候,教师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思维活跃,对教学事业充满热忱,对学生怀有耐心,然而时间常常会消磨人的热情和意志,教学变为了轻车熟路,教师好像很容易凭借经验驾驭一切,其实不然,教师的经验对于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往往是主观臆断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教师以20岁刚走上讲坛时的严谨精神和热情态度对待教学事业。60岁的修养,我认为是对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提高的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总结改善,甚至是完善自己的脾气性格,在岁月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每一批学生都是新的,教师的知识宝库也必须及时更新、补充才能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说起来简单,这同样是一辈子的工程。

“同一块地,不同的农民种,结的果实的数量和质量,有时差吧大的惊人。

同一类种,撒在不同的地上,或虽撒在同一块地,但由于不同的人

来催芽育苗,那苗的壮、弱也能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类苗,植在不同的地上,或地虽同而园丁不同,最终开的花、结的果绝不是相同的。有的等不到开会就枯萎了,有的则结出极丰硕的果。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不管是农民还是园丁,要想培育出好果子,都应用心、真心、耐心。

像书中所说的一样用心去“挖掘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使学生动情”。“用心”应该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一辈子孜孜以求的教学态度和境界。

第三篇:心灵的轨迹

心灵的轨迹

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康德

每日睁开眼你会思索什么?每夜合上眼你会想到什么?

大学已经过了许久,我们心中可曾还有自己的目标。终日匆匆地脚步,凌乱的不是人影,而是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梦想。

上高中时我们都是怀着上大学的梦想而终日战斗着,今日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上大学的呢?

大学前进的道路上分出了多条路,我们又一次站到了路口前,我们需要做出选择,我们的步伐需要航标的指引。星途茫茫,我们的前方是未知的;灯火点点,我们的前方是神秘的。我们真的很需要一个人,来告诉我们,未来在何方?该何去何从?我们可能没有遇到一位良师,也可能没有碰到一个益友,但是我们可以告诉自己:顺着心灵的轨迹,前行。我的目标便是做最好的自己,不一定完美,但一定做到自己满意。

做最好的自己,要从规划开始。首先是人生规划,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心中又有何种梦想?明白了,就照着大目标设定一个近期的小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大学四年的,也可能只是近期的。接着,再按照小目标设计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可以朝着目标前行。

这里有两种方法或许可以帮助你:

第一,每日醒来后默默地问自己:

1、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核心大目标是什么?

3、今天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什么?

4、今天准备学到哪些东西?

5、今天准备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

6、今天如何更快乐一些?每晚睡前想一下:

1、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

2、今天是否接近了大目标?

3、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

4、今天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5、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明天的计划。

第二,养成好习惯的方法:第一阶段(1-7):特点“刻意,不自然”这段时间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改变。第二阶段(7-21):特点“刻意,自然”此时的你已经比较自然,舒服了,但是一不小心还会回到从前。第三阶段(21-90):特点“不经意,自然”这时候就是习惯性稳定期。90天后习惯就养成了。

大学和高中生活的节奏是不同的,许多人没有调整好。有的人天天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有的人天天致力于各种知识的学习。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忙碌也只能是徒劳的。有的人报了校会,有的人报了社团。有的人报的多,有的人报的少,或是纯粹没有报。大学生活需要自己打点,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需要锻炼能力,但也不能超出能力极限。

目前各种组织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的人报的多了,忙不过来;有的人报的少了,闲着没事干。忙碌只是没有计划的借口。第一类人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目前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现在参加了哪些,这些事中哪些是最重要的,那些事次要一些,然后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规划出最佳的处理顺序,制定出日程表,有条不紊的生活。第二类人最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干什么,现在的我最需要在哪些知识层次做出努力,我最需要在哪些方面能力做出提升。做明白自己的人。

绚丽的黎明即将来临,暗淡的夜空即将消退,未来在向我们招手,过去逐渐被时间遗忘,点亮自己的心灯,赏着清空的星儿,朝着远方的月儿,勇敢前行。

请追随心灵的轨迹,前行。

希望大家在大学四年都能有所得,有所获,离理想更近一步。

2012级金融工程二班刘云鹏

第四篇:速写——画出心灵的轨迹

速写——画出心灵的轨迹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王宗良

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都知道速写在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我们浦东对速写教学非常重视,前不久教研员瞿老师指导我设计的《我给保洁阿姨画张像》一节美术课,获得上海市美术教学比赛二等奖。之后我对速写教学十分有兴趣,尝试了一系列教学形式。慢慢发现,过去对速写的认识并不很清晰,速写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新意,学生画出的作品缺乏鲜活的内容,很少出现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学生们无意识的线条机械组合着,好象速写仅仅是为了练线条,为了练技术。这是什么原因呢?

推开艺术史的大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们那闪烁光彩的速写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灵性的,安格尔的严谨笔触、德拉克洛瓦的浪漫笔触、毕加索的多变笔触、米勒笨拙的笔触,蒙克呐喊般的笔触,门采尔结实的笔触,德库宁粗旷的笔触„„一件件作品无不叩动着欣赏者的心灵,让人从他们的速写中感悟到艺术家的情感方向。记得一位现代艺术家说过,“速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做画者的心灵轨迹”。我似乎找到了速写的真谛。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各种速写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力图把学生心灵的轨迹呈现在画纸上。

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好适合的速写材料。

对速写作品大小的认识。在速写教学中应该建立这样一个观念——作品的优劣不以大小决定。现在众多的展览中,大画、大作品充斥着展厅,这往往会导致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既学生们认为速写是艺术作品中的“小弟弟”:一张纸、一支笔很简单,教师和学生多数不够重视。其实不然,小作品往往使人容易专心致志地在方寸之间经营画面,在集中的状态下完成作品,作品的个性特点能够显现得更加清晰。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小幅作品能够充分完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必留在下周再画后面的部分。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作品的“大小”判断,不以研究表层的面积为目的,而应该研究人与作品的深层空间和表现内容为目

的。我一般采用较小的纸张进行速写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研究,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交流时,很有成就感。

对速写工具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在速写教学中一支铅笔是远远满足不了视觉感受需要的。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作品的多样式、效果的多样性,这就是“金刚钻与瓷器活儿”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圆珠笔的线条粗细均匀,毛笔的表现产生干湿浓淡焦,铅笔的笔触有深浅的变化„„一次我问学生什么东西可以代替铅笔画速写,学生一口气说出30多种工具,甚至说到用手指沾着刚擦下的粉笔末来画速写。当材料的表现能力和需要表现的内容产生合理的碰撞时,会出现不同凡响的作品。

二.“看”出真实的速写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意味这学会“看”。速写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直接“看”的能力,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不是借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看”就是要看到未受他人影响的东西,因而意味着一切未经自己的“看”所产生的观念必须放在一边,不作真假、好坏的判断。要将一切权威之言放在脑后,用自我意识去完成作品。其次就是看出趣味点,用心体验。有一些大师写生数量并不太多,但传世的几幅作品画得生动而传神,这是什么原因呢,全靠平时的乐于观察和勤于思索,它们的速写充分记录了它们看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经常带学生在教室外写生或在多媒体上展示大幅有趣味的照片,“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学生如要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必须自己主动地“看”,教师对观察仔细或观察独到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在同伴中形成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用自己的原始状态“看”的问题。“看”让学生回到事物本身去,从而产生真实的联想和创作动机。

还有就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中外艺术家优秀的速写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每一幅作品中都有“生动”之处,这些生动之处也正是他们独到观察的地方。学生在“看”与分析中认识到艺术家的不凡,进一步增加了观察的角度,同时坚定了自己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三.“写”出自然的速写线条

速写的表现,要练就“写”的功夫。速写作品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作品成了时间的痕迹。时间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这个痕迹自然而然体现画家对线条流动的视觉感受,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产生无数个当下连接、重叠、交错的线,形成自然的速写形式。“写”和“画”从相对角度而言,“画”有描摹、再现的感觉,“写”就强调表达主观的东西,从再现对象的形,到表达主观的意。

这犹如书法之写字,是对形象熟烂于胸后的一挥而就,是临场的随机应变和驾驭,它不同与那种看一眼画一笔的画速写,表现出的是其稚嫩,缺少主线。

“写”的训练其实很容易。我一直认为学生个个是天才,就看老师如何引领。学生在拿起画笔的瞬间就已经在笔端注入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个性,这是学生原创的动力,只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大胆落笔”。作品写的成分就不断增多。但在画速写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在脑海中闪现着优秀和不优秀的前人作品的影子,他们会不自觉地被前人作品影响,时左时右,总认为“自己画不好,还没有学会”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样的速写作品也就没有了自主,缺少灵魂,千篇一律。这不能怪学生,他们年龄小,缺少分析和鉴别能力。教师应该以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在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劲儿、打气,学生会自然地沿着自己认为理想的效果画下去。

中学生对速写原来并不陌生,小学的用笔用线对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些影响和训练是否对路,对中学的速写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当今又广泛流行各类漫画、卡通画,这些作品中不乏有精湛的技艺,但更多的是粗制滥造缺少审美价值的概念性作品。由于故事情节吸引中学生,所以部分学生们爱屋及乌,经

常把卡通画当作速写中的最高境界,误将其当作速写的“范本”。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强调写生,美在大自然中,“美就是生活。”只有踩遍青山寻觅貔貅 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让速写有“写”的意蕴。

我认为在掌握了“看”、“写”的本领后。速写应该自然、灵活、生动、富有作画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的作品。我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直接进行速写,学生的每一笔都流动着他们的情绪,每一笔都对后面的画面效果有影响。有很多学生习惯了用橡皮擦掉不满意的线条,这样擦掉的是真实的行动,改过来的是更多的矫饰。只要学生专注、主动,他所画的每一笔都是真性情。正如音乐家舒曼所说:“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让我们在速写作品的“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间漫步。

四.说出自己的速写特点

画面的表现往往不能全面学生速写时的绘画动机,需要有自我的讲解和阐述,通过对作品的自我评述,加强学生们的速写表现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我常常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专门安排一节《告诉你我的速写诀窍》同学们对这一节课非常感兴趣,表达自己的作品优点时,是那样的坚定和自豪。观众们从不同角度各取所需,就连教师也从学生的讲解中了解了学生的绘画心理和速写特点。教学相长,教师在速写艺术的认识上也得到提高。正如毕加索曾说过的:“我过去常画拉斐尔那样的画,但后来学习儿童式绘画却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创造出新绘画方式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他的色彩绘画创作也是从儿童画中撷取了对比的原色,以及形体系统化的特点为其画风。他曾经说过:“人们必须能从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丧失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丧失每一个独创性的表现”。这就告

诉我们,学生速写的可贵价值,如果这些大师能够听听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里体验,那就会有更多的艺术灵感了。

还有一节课是《和艺术大师的速写作品手拉手》,通过教师和同学们收集大量的中外艺术家的速写作品,请同学们分别找出与之相似的地方,如构图、笔触、造型、明暗等,只要学生发现有一处与自己的作业相似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分享和评述,当学生们发言时表现的是自信的面容与严肃的艺术表达。不自觉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有艺术大师的“范儿”。教师在课堂上的技法指导和示范是不可少的,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速写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再提高一步。体现速写课堂教学的作用。

总之,中国人有“以无法胜有法”、“以无招胜有招”的说法。“无”的境界,何尝不是一种高的境界,这也是速写的最高境界。当我们教学生速写时,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画得好不好,一切凭天性而为,材料在画纸上留下的时间痕迹,记忆、当下与期待在画面上重叠,渐渐觉得在一堆笔触中隐含着显现出什么,学生就开始边画边琢磨,觉得与画面共进共退,渐渐从“无”中看到了“有”,通过一段时间的速写训练,渐渐知道了自己要画什么,怎样画,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这就是我们速写教学的追求,画出心灵的轨迹。

第五篇: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

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无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执政

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运昌盛,繁荣富强,以致使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

国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等等成了国内外学者、经济学家热门研究的话题。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3个重大

党史问题,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

何能屡创奇迹?个人认为体现在创新二字上。

在革命方式选择上,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选择,按照中国国情创造了农民为主力军的农村根据地斗争,引导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在政党制度上,它既不同于苏联等国实行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

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而是采用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在经

济体制的方面,集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精华,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将市场经济有效的同社会主义进行结合;在对待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上,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绝妙构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

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践行,才能产生新思维,实

现新跨越、新突破。

我认为工作也是一样,如何将工作做好,做的更加出色,同样必须践行创新

思维。只有不断创新,给工作添加新的元素,才能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保持对

工作的新鲜感;只有不断创新,践行新想法、新思路,才能解放思想,破除思维

束缚,更好的指导工作。

下载《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灵的轨迹》读后感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灵读后感

    星期天下午,太阳暖暖的,很惬意,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茶,从书橱里取下《心灵在歌唱》这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当读到《一只左脚写人生》这篇文章时,我彻底被......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五篇模版)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最近翻阅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后,从心底升腾的无限自豪感更是随着血液激荡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读后感

    用爱心感受生命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读后感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是一本将教育理论和教学案例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学书籍,作者齐健教授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和关......

    美丽心灵读后感

    谈《美丽心灵》中蕴含的心理学知识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有人称它为心理学的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但始终没有去看,因为以前也曾......

    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 这是另一场比赛,今天终于可以挥舞胜利的棕榈枝 人类的爱心孕育了这一切,我们生活在其中 感受它的和善、快乐和柔弱 微风中,最平庸的小花给带给我无尽的沉思......

    《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 15级护理2班-1506122-董飞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影,《美丽心灵》很好的挖掘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些隐秘的情感,并将心理学和人性学融入其中,很好的揭示了人的......

    《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纳什在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论,并以此蜚声国际,但此后他却因为精神分裂症被世事排挤,深......

    心灵驿站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都有所得,也有所失;无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于是在7月上旬我读了《心灵驿站》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写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