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学习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观看了王立军教授《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的视频,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有些“被逼无奈”。其实,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日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拥有完善的专业特性,要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的去开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让教育科研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听的报告,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就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开展的“茶馆式”教学研究为例,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了4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然后从目标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出发来寻找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归纳确定了“后“茶馆式”教学”为研究的方向。也就是说要从自身的存在的问题出发来选择研究的方向。她们将在教学中发现的“怎样利用混龄活动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一问题立为了教学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找出了一些操作的模式,在实践中一一进行科学的验证。
是的,其实教育科研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特别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目前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的管理中、家校合作中是否有值得关注的点。如角色游戏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如何家校共同管理学生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总而言之,我们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
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哪?这些疑惑,从立军教授的《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的报告中得到解答,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探寻未知的教育规律,并且将它纳入教育科学体系,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教师为什么要从事(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专家们结合“浙江余姚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调查”这一案例进行了研究方法的分析,使我明确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作用。结合“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案例,提出了“带着批判质疑的眼光感悟和分析”的要求,即要求用理论指导和解释实践;要求教师论文
语言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实践,不刻意追求理论性、学术性;要力求平实,流畅,生动,为了理清了研究论文写作的思路。
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培训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第二篇: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虽有难度却是不论成败的。只要潜心地钻研认真地实践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带来的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
周三有幸听了市教育培训中心王玲主任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王主任的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主任首先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课题及课题研究、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以前我也曾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但对课题理解得却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听了王主任的讲座后,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十一五”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接着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其中的反思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反思中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这一点正是我平时最头痛的,王主任用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写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来加以解释。她当时的记录中那仅有的两句话“步入机舱,把生命托付给蓝天;步出机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王主任强调反思非常重要,它是研究过程的一个原始记录与积累,如果真的很忙,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哪怕对当时的情形只做一句话的记录,为以后的评价与解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以后的研究以及整理总结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哦,原来反思就是对自己真实体验的一种归纳和总结,而不必一味地追求一些表面化的东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王主任提倡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组织论文写作、组织成果交流。她强调要注意积累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积累过程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如:会议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调查与分析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数据等。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所缺乏的,所忽视的问题。想想自己对已经过去的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心中深感不安。
王主任的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王主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科研是一项如此有意义的事情。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篇二: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
3月23日和24日两天,我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__年年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两天的时间虽短,却过得紧张而充实。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老师,有参加省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的单位和各人,还有省教科院两位院长,并邀请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智囊团成员中的曾天山教授。通过老师们与专家领导的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开拓了新视野,获得了新策略,提高了新认识,尤其是专家们对教科研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度的讲解和切实有效的指导,对教科研当中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细节甚至一些误区都有精辟而细致的提醒,让我们受益颇多。
记得会议的第一天,年轻的阚智院长代金副厅长作报告时,谦卑而有风度,报告内容大气磅礴,能时时窥见严谨之态。首先他站在全省教科研全局的高度对近几年我省教科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的要求,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随后,张守祥副院长又就当前教育的四个热点问题给我们作了宏观的分析,角度特别,内容新颖。张院长的博识和诚恳显示出大家的风范,让我印象深刻。当天下午,曾天山教授在百忙之中从京城赶来,给我们作了《教育科研的问题与方法》的报告,他从“教育科研是什么”、“教育科研为什么”、“教育科研做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科研”、“怎样做好教育科研”五个方面作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剖析,那种全面性、概括性,真是高屋建瓴,不由地让人顶礼膜拜。第二天,近两年获奖的各地课题负责人带来了优秀的成果和经验。我在分享他们的喜悦的同时,也分明地觉得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不断地涌起。正如曾教授所说:“我们的教育科研正处于摇篮期,任重道远。”
这样的会议,我也参加过几次,但这次会议的内容最充实,最实在,收获也最大。让我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再是神秘而不可攀的东西。专家的报告虽有严要求,但更是一种信心的激励。教育科研虽有难度却是不论成败的。只要潜心地钻研认真地实践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篇三: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
今天薛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后,我不仅深思,要怎样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呢?评价又是为了什?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即评价情境要自然化,要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活动即学习。如果把幼儿从生活、游戏、活动中抽离出来进行评价,无疑会打断幼儿的学习过程,震荡其心理,不容易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而评价情境自然化,能避免惊吓幼儿学习心理或干扰幼儿学习过程。依托幼儿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评价,足以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实现评价的功能,提高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
如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评价的目的呢?那就是对幼儿进行观察。而实际上,有效的、负责任的评价都应当从观察幼儿的行为开始。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各种作品,可以了解他们如何与别人交往,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来说,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好像医生的触觉一样。要随时随刻很好的捕捉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更应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只有他具备了这个先决条件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幼教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过程中,我要随时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育对策,使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我要为每名幼儿设立个案,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等表现并及时的对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我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同时,真心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多向有经验老师去听一听、学一学,不断充实自己,成就自己,成为一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评价的好老师。
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体会3篇
第三篇: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玉环县玉城中学 刘瑞东
引 言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所探索的问题可以分两种类型:即教育事实与教育理论。就学校教育研究层面而言,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科研是少数专家的事情,是教育专家的职责与义务,而与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无缘或是无关紧要。然而近二十年的大量事实证明:教育科学研究离不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九五”国家级立项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由一线教育工作者主持或积极参与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可操作性和良好的推广性。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倍感当前我国教育科研的“高调性”(即理论层面与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层面相脱离)。因而,这就需要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更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其他各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共同建构现代教育科研的多维研究体系。同时,这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在我国由于社会以及历史等客观因素的缘故,人们赋予“教师”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孔子时代,“教师”是先生、是先哲,是智慧的化身;在韩愈时代,人们赋予“教师”的意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时教师更是文化权威的象征。在信息社会的教育里,传统“教师”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迅猛增长,教师原有的知识也在不断的老化,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不仅仅来自学校的教师,学生也是文化资源的拥有者,再次,在提倡教育个体社会化和教育社会个性化的今天,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千差万别个性差异的学生。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改变原有教书匠的刻板形象,并且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去,改革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将经验认识提升到理论层次,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和创新者。
2001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阐
-52-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玉环教育硕士联谊会会刊
明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根据教育学原理不难理解,深化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立足点不是在“学生”、也不是在“教育影响”这两个因素,而重在于“教师”这个因素。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要完成我国的教育改革的任务,就必须要有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的参加。“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正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计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具体到每个中小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2、现代教师职业角色的需要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现代教师除了应该具有传统的职业角色外,社会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教育研究能力。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更是把教师的职业角色上升到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层面,在我国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所接受与认可。因而从这这个层面上讲,教师如何能更好地适应这职业角色的转变,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引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的方向。
从微观层面上讲,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一切工作中,都存在大量的可研究、探讨的教育问题,都迫切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师转换重在“授业解惑”的传统的职业角色。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总体要求,教育理念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为“学习者”;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成为 “教育者”。教育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在这种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就应该且必须转换原有的职业角色,认真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勇于创新、探寻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中来。
3、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制度曾一度地把教师当作传授知识的容器。教师脱离当前的科学倾向,很少甚至没有研究与发现、创新的机会,教学使得教师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没有“教育气”。一个原本是本科毕业的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中学当了几年教师之后,由于缺乏研究、缺乏反思;缺乏研究的态度等,没能及时地把大学时期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头脑中更多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和机械的知识重复。因而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也就不可能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教育者。
-53-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玉环教育硕士联谊会会刊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教师法》(1993年10月)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并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年9月),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专门职业的要求。我国在认定教师资格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第一,教育工作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第二,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教育专业素养。第三,教师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根本特征,教育人的工作是多方力量协调来完成的,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也即是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本质。徐特立先生特别强调经师与人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而,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教书育人”对象素质的高低。
发展教育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共识。什么是当代高素质的教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特别提到“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参与到改革当中去,研究学习、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种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在教育实践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对实践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的策略
1、转变观念 树立教育新理念 ⑴研究并不一定只是负担
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教师的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繁重的教学负担几乎没有为教育科学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⑵教育科研是最有效的学习
教师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学者,要不断地学习以更新自己
-54-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玉环教育硕士联谊会会刊 的知识结构。现代的学习提倡的是“终身学习”、与学生 “交互学习”。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少人将“继续教育”、“继续学习”寄希望于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而进行的教育研究是最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教师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教育理念的新定位,才能够与时俱进,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走近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有二种方式:阅读,即教师自己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著;合作,即与大学教师或教研员结成研究共同体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
2、立足“校本研究”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变的研究活动。
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教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仔细的系统的观察,可以深入地、细致地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可以进行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特别是可以从事“行动研究”。总之可以对学校范围内的各种教育教学现象、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例如,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这一问题的现状如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再如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学习困难学生是怎样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有哪些特点?等等。第二,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课题。例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体现在中学教学中?当前的“素质”与“分数”是统一还是矛盾?等等。第三,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如有的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从不训斥学生师生关系一直很好,所教班级纪律好;有的数学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讲一些趣题、名题,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年兴趣很高,数学成绩也一直很好,所有这些都值得教师研究。
3、关注教育科研信息 走“教”“研”相结合之路
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的优势,尤其是以“校本研究”为平台的行动研究的教育科学研究。这是由于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最能了解教育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等等。然而教师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短处,教师整天忙于直接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以及学生练习的批改等等。教师缺
-55-浅谈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玉环教育硕士联谊会会刊
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尤其是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缺乏应有的了解。譬如,有很多教学经验很丰富的一线教师,不知布鲁纳、布卢姆、皮亚杰等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是谁?他们是研究什么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概不知,更不用说这些著名学者各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了。基于教师以上种种的缺陷,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不可能有什么自己的主见及创新,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模式往往主要表现为:“教育措施的描述——教育效果的反映”的简单模式,仅此而已。而对教育措施导致效果的内在过程缺乏深入的分析。因此,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培训,积极主动地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新信息,走“教”“研”相结合的教育之路。
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必须进行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沉下心来、下定决心,认认真真地研读几本现代教学、心理学等有关方面的书籍,对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思想、理念等有一个自己内化的过程,从而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其次,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可以凭借图书馆、阅览室及网络等渠道获得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主要是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进行研读,汲取他人教育、教学成果中的精华,把握当前教育科研的方向,从中去领悟、去发现、去创新。第三,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用教育理论知识去评价、批判和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教”“研”结合的螺旋式研究方式的教学,既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能为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应用的方法和技术。
第四篇: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具体有下面几方面。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这样就能逐渐转变人们的观念,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使教师工作和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一种专业,受到人们的尊敬。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科学,历来不很发展,长期都是引用外国的教育学,没有自己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学,创建我国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学,是我国教育界先驱历来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要有教育科研的专职研究人员辛勤工作,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另外,谈到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及专业水平,存在这样的误区:在一般人眼里,教小学生是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只要不是文盲,似乎就可以去教小学生读、写、算。甚至在一些教师眼里,教小学生也确实不需要很高的学问,只要懂得一些教学的技艺,谁都可以当老师,谁都可以上讲台。而且外界对教育和教师的指责也比较多,谁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谁都有资格批评教师,这种状况使得教师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
殊不知,儿童年龄越小,对他们进行教学就越难,单纯从传递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而抛弃教育艺术的层面,明显地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是对教育规律的极不尊重,更是对小学教师劳动的不公正评价。从这个角度看,教师也必须进行教育科研。
再者,教育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大量的应用性研究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实情本身就存在不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最有发言权。而且,教育科研成果一旦形成还必须得到教育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就更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那种由专家教授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一方面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得出,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科研成果焉能有生命力;束之高阁,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也影响了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和发展,制约教育理论自身的发展。而教师则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当教师把教学与研究交融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才具有了教育哲学的意义,教师的行为也才有了更富理性的内涵。可以说,教师正是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进而增强教育科研意识的。而教育科研也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才能发展更快,更充满灵性。显然,教育科研与教师及其能力有相互相承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
第五篇: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孟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于含
科研学习和研究在我们孟村中学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青年教师,我是伴随着新课标不断成长的,而在新课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教育科研的研究又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几年的科研探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科性,我们的工作如此的负有责任,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教师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谈话艺术》等等。许多个在学校制定课题下的子课题被我在这几年的研究中探究出了一些成果,同时更有许多的体会:
一、转变思想,投身科研。
以前,在我印象中,科研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不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学工作者或一般人就能进行的。但通过学习我校的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我才知道和认识到原来科研也并非如我自己想象般的高不可攀,其实只是平时的我们缺乏对科研概念、科研方法的认识罢了。科研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我校的课题领导小组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所找的科研课题与科研方法都十分好。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我知道了其实“校本行动研究”是一种立足于学校、充分利用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它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科研方法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探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是我步入高年级后一直探究的内容,在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的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在物理的阅读教学中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物理不是一门理论学科而是一门技能学科,它担负着情操、习惯、智力、技能、知识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虽不能说它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但是必须坚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在教育局开展的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那么“读”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呢?
1、初读要实。
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语感相对不高,读书时易不认真,理解能力较弱。
2、精读要悟。
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只有学生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做适当的点拨和讲解。精读中最需要闪亮登场的是教师点拨下的学生的感悟。我们知道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
一、接受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然而现代的阅读教学则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这种学习方式。如: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并注重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以及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等。学生还是那个空空的玻璃瓶,但是教师再也不能做那个只懂得硬塞的人了。
我觉得物理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上是我在教育科研中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三、继续教育科研,做发展性教师
今天的老师应该具有发展性,创造性。教育科研正是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探究的内容和方向。经过我们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的研究,我决心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上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