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来适应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来适应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信息)通过各种传播载体和渠道、采用各种传播方式方法传送给受教育者(受众),以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目的。因此,在传播模式发生变革的情况下,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法和机制。一是强化民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将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成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强化平等意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传受关系由单向变为互动,平等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与受众对话交流。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善于寓教育于服务中,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通过各种媒体反映的问题;坚持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服务中受到教育。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现代网络能克服传统的资料印刷、分发及存档等环节限制+同时,利用网上丰富的软件资源教育内容的信息量也从少变多。特别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软件开发,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觉,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政教育之形式创新
借鉴感官营销模块,充分利用文艺载体,倡导寓教于乐的告知方式,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政治教育方式。此为思政教育之形式创新。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思政工作中是相得益彰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加强调隐性教育的作用,在教育形式上因时制宜地采取多种载体,倡导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特别是寓教于艺的方式,多管齐下,突出实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利用生动有趣的音乐、诗歌、故事等形式,将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好德、乐德的情感,并使其有所感悟和体验,从而在感官方面有所突破。要特别注重借助多种艺术载体,如绘画、摄影、电影、戏剧、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以构筑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情境中,受教育者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文艺活动中产生直觉体验,从而得到思想、认识上的启发和教育以及心灵、情感上的陶冶和净化。
(二)思政教育之内容创新
借鉴情感营销模块,精心设计场景活动,依托实际场景引发受教育者内心真切感受,摒除单一的理论学习模式。此为思政教育之内容创新。
实际场景活动是体验产生的载体和基础,正是在活动的亲历中,个体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把握特定的认知对象,生成独特的感受。感受是体验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而要产生真切的感受,必须以实际场景活动为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受教育者走出狭小的教育课堂,走入社会大舞台,参与各种活动,从做中学,从动中悟,在活动中坦诚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感受。为了获得深刻的感受,必须对生活资源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系统性的场景化设计,使其具有明显的教育导向意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引领受教育者投入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特定角色的换位模拟,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真、善、美,进而培养起受教育者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力。
(三)思政教育之平台创新
借鉴思考营销模块,引导进行自我反思,将认知习惯内化为自我心智模式,摒除被动接受、走马观花的旧有认知弊端。此为思政教育之平台创新。
自我反思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式,发展精神理解能力。为了真正生成领悟,应倡导受教育者经常反思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并对之采取一种探究状态,敏于并善于体验其中的奥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留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受教育者自我反思。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受教育者回顾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尤其是其中蕴含着道德、心理、行为冲突的事件,剖析自己做出选择判断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动因,从特定事件的最终结果反馈中评价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要贯穿于个体成长的整个阶段。因此,教育者应该组织受教育者将思想、行为反思中的真切感触记录下来,作为成长的见证。这种反思记录要求受教育者针对学习生活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表现,把自己的感受、思考以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对自己心灵反观的记录。
(四)思政教育之路径创新
借鉴行动营销模块,激励个体付诸实践,将主观理念与个人践履深入结合,摒除理论背离实际,知行脱节的痼疾。此为思政教育之路径创新。
为了巩固和发展体验,确保思政教育持续有效,需要继续深化个人践履,引导受教育者逐步实现自我体验教育,通过回归生活和付诸实践进一步将隐性经验显性化,使在深化体验中获得的情感价值等逐步升华为自我的态度品质以及个性能力等素质。
情感信念等要变成行为并使行为转化为习惯,是在实际的实践情境中,在不断完成各种相关活动中逐步实现的。一次体验由于实践层面的狭隘性,无法上升为行为习惯,因此,应该抓住时机反复体验,在反复体验中,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真正协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政教育要产生实效,必须反复践履。个体在活动或认知情境中自觉体验、践行某一思想道
德规范的次数越多,所获得的体验就越宽广、越深厚,在这种高度自觉的精神力量支持下,诚心接受教育并寻求进步就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
(五)思政教育之情境创新
借鉴关联营销模块,把握资源创设情境,倡导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摒除为思政而思政、教育游离生活的低效率模式。此为思政教育之情境创新。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截取其中有教育价值的事件,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将其融入个体的生活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让其真实地体验和感悟到诸如自尊自爱、礼貌待人等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转化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情境资源通常包括自然情境和人文情境。清新舒畅、适用得体的校园景观等自然情境会使受教育者更贴近大自然,从而使其愈发热爱生活,而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则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文情境,使受教育者享受如沐春风的润泽。无论是自然情境还是人文情境,都是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的生活体验,当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投身现实情境时,会为其中直观生动的内容所感染,由此引发直接的主体体验和意义感受。优美的自然情境以及和谐的人文情境,对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在对美好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在对和谐人文情境的切身感悟中,个体才更加体悟到生活的真谛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领域中的市场营销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本文之所以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讨论,目的只是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新的思路。要贯彻体验营销的理念,还应从上述五个方面着手,针对各个学校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系统策划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将其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去。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它主要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这种新机制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第二,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第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内校外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校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果;第四,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要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二篇:军队资讯: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军队资讯: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
感召力
关键词:张为臻 军转 思想政治教育 军队转业 辅导
近日,总政治部印发《2014年全军思想政治教育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示要求,聚焦强军目标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是着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更好地发挥中心环节作用的实际步骤,是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同志讲:“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些年,全军部队在抓思想政治教育上下了很大气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形势任务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官兵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说不到官兵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没有找准穴位,敲鼓没有敲到点子上。
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代共进、与官兵同行,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当前,影响官兵思想的积极因素很多,但也面临不少无法回避的挑战。比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能不能筑牢官兵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能不能打牢官兵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能不能汇聚起拥护支持改革的磅礴力量,等等。这些都为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课题。
思想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所说的“彻底”就是“真”的力量——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思想教育最讲究心口如一。要让别人相信你讲的东西,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相反,你搞一些假大空的东西,无论形式上多么花哨,讲起来多么热闹,都不可能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只有了解官兵的思想,才能接通地气、聚起人气;只有拨动官兵的心弦,才能净化思想、触及灵魂。古人说:“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往深里想、深里做,才能帮助官兵释疑解惑,引导官兵成长成才。否则,就会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大路货,就会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
现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各种信息满天飞,有些歪理邪说不胫而走,一些庸俗关系学的东西很有市场,对官兵思想的侵蚀和危害不可低估。正气不盈,邪气必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强说理性和战斗性,既理直气壮讲大道理、讲正道理、讲实道理,也有理有据批驳和揭露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既讲清为什么,也告诉怎么办,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功效,确保正确的东西真正立住立牢,确保官兵的思想纯洁巩固。
第三篇:积极适应青年官兵特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积极适应青年官兵特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青年官兵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一、青年官兵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挖掘和运用官兵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现在官兵的民主意识增强,他们对教育者所讲的道理、阐述的观点不简单盲从,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教育课程的设置、形式的安排,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参与其中,体现他们的意愿;对讲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敢于评头论足,甚至提出质疑。对些,一些同志感到困惑和不适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甚至简单的加以排斥和否定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思想难以合拍,影响了教育的感召力和实际效果。这是当前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主体”和“主角”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角”,教育对象是教育的“主体”。要端正教育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教育主体至上的观念,紧紧围绕“主体”唱好“主角”。设置教育课程、安排教育内容、选定教育形式、组织配合活动,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官兵的需求。二是要正确处理“单向灌输”与“官兵互教”的关系。官兵的生活经历、体会感受和实际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要克服教育组织者跳“光杆舞”、唱“独角戏”的现象,充分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群众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官兵登台现身说法,开展民主讨论,使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在集思广益中启动教育对象的“内需”,提高官兵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扬弃、自我升华的能力。三是要正确处理“积极适应”与“加强引导”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台,不是自由论坛。强调尊重“主体”、“积极适应”,不等于迎合消极的东西。在发扬政治民主,鼓励官兵参与教育、发表意见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严格把关。对不讲政治,违背党性原则的言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防止个别同志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格调。
二、青年官兵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身做人”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官兵把革命理想与人生追求、部队建设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官兵在立身做人、生存发展上遇到的疑难和困难,才能与官兵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教育才能抓住人、打动人,从而更好的起到引导作用。一是要正确看待官兵重视自我发展,关注自身价值的实际。重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价值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扬我军政治工作尊重个人利益、关心官兵成长进步的优良传统,对正当合理的个人追求和实际利益,应当予以关心和帮助。当然,对那些危害革命利益、损人利已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行为,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坚决予以抵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如何做人,怎样立身”这个基本问题,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深。把大道理讲实,就是把革命道理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讲。比如,讲理想信念。既要教育官兵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又要引导他们从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讲爱国主义,就要讲清“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卫国”与“保家”的关系。把小道理讲深,就要引导青年官兵跳出个人主义有圈子,看清个人的成长进步、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通过教育,使官兵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看到长远利益,自觉把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个人追求秘革命理想一致起来。三是要热忱关心官兵的生存发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对官兵的思想行为影响日益深刻。教育者要成为青年官兵的良师益友,就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帮助官兵搞好自我设计,廓清思想迷雾,校正人生航向,确立正确的工作、生活目标。要大力改善官兵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鼓励和帮助他们求知成才。对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不仅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而且要想方设法为他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
三、青年官兵现代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形成与时代发展相
适应的多种教育方法和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格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的代创新进步,使广大官兵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形式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育形式,势在必行。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改革课堂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教学。近年来,一些单位把学习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声音、图像、文字并茂,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概念直观化。官兵普遍反映,这样搞教育不仅新鲜有趣,而且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教育,重视建设和运用好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团队要逐步建立局域网,开展“网上政工”,实现教育资源网上共享,扩大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时效性,要注视发挥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像设备和VCD影碟库的作用,办了军营电视、广播新闻节目,结合教育播放电影、电视,使现代科技手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倍增器”。二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搞好搞活部队政治教育,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广阔的舞台,要深入加以挖掘和利用。经验表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最实际、最丰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三是要充分发挥军营文化的教育功能实行“启发式”教学。官兵正确思想的确立,高尚情操的培养、美好心灵的塑造,不仅需要课堂教育,而且需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军营文化环境布置和政治环境建设。要在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突出军营特色、地域特色和团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业余演出、读书演讲等到活动,寓教于乐。
总装二十九基地第四研究所针对科技干部思想变化搞好政治教育
最近,总装备部第二十九基地政治部就如何搞好科技干部的政治教育问题,到第四研究所进行了调查,感到只要针对科技干部思想变化特点搞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针对转变适应期科技干部容易产生迷茫心态的特点,必须着力引导大家校正人生
坐标,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转变适应期是指科技干部从院校毕业跨入军营到基本适应岗位需要这一时期,一般为三、四年时间,年龄在26岁以上。这类干部往往抱负远大,充满朝气,但经历实践少,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在个人追求与现实条件出现矛盾时,往往容易地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怀疑,对今后的人和生道路产生迷茫,甚至动摇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部分同志来所后,看到研究所地处山沟、偏僻闭塞,便产生了“艰苦环境下能否实现人生理想”的疑惑;看到所里的科研设施不够先进,就产生了“简陋条件下能否增长才干出成果”的疑惑;看到部队组织管理严格,就产生了“严格约束下能否发挥聪明才智”的疑惑,等等。所有的这些表明,处在转变适应期的科技干部人生观并未定型,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因此,必须加强革命人生观教育,打牢他们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思想根基,迈好军营第一步,顺利走好从普通老百姓到革命军人、从青年学生到技术干部的人生转折关口。该所近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对科技干部进行引
导和教育,从而使他们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力,坚定献身国防事业的信念。近4年入伍的120名科技干部能够以苦为乐,以所为家,勤奋钻研,勇挑重担。在国家863工程的重点项目“压力恢复系统”的课题组成人员中,不满26岁的年轻科技干部就占48%。有50多名青年科技干部在“杀手锏”武器研制或预研任务中在大展身手。
二、针对成家立业期的科技干部容易产生逐得心态的特点,必须引导大家调整价值取
向,立足军营建功成才。成家立业是指科技干部由适应期到成熟这一时期,年龄在27岁到35岁之间。这些同志心理比较成熟,大多有家庭,并在科研上崭露头角,多数已成为科技骨干。但是,随着家庭生活加重、个人成就欲增强,这些同志往往产生单纯用物质利益来证明人生价值的心态。尤其是面对社会的引力,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成为大款、大腕时,总感到自身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想凭本事“到地方捞钱,”;面对家庭的拉力,特别是遇到夫妻团聚难、子女教育难、孝敬父母难等实际困难时,就觉得吃亏了,产生了“转业挣大钱”的念头;面对事业压力,嫌弃科研工作难出成果,无名无利,想“跳槽”,干点“既得名,又得利的事”。受些驱动,有的同志工作中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只想站前台、不想在幕后,在涉及到成果荣誉、职级待遇等问题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些逐得心态的产生,表面上看来来源个人成家立业的实际压力,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价值观受到社会消极影响的冲击。为些,必须加强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科技干部正确处理个人志向与组织需要、家庭与事业、红与专的关系。自觉做到面对社会压力不动心,安心军营,建功立业;面对家庭压力不分心,重家庭更重事业;面对工作压力有信心,刻苦学习,掌握报效国家的过硬本领。同时,还需要实行“暖心工程”,积极营造拴人留心的环境。该所筹集经费100多万元,支持科技干部开展前沿课题研究,积极为他们干事业、长才干、出成果创造条件;采取随军安置、特招入伍等多种方式,解决了9名科技干部两地分居的困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使17名科技干部的家属实现在就业。这些措施,激发了科技干部立足军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针对相对稳定期科技干部容易产生的满足心态的特点,必须着力引导大家强化使
命意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相对稳定期限是指科技干部思想相对稳定、科研经验丰富的时期,年龄在36岁至50多岁之间。这部分科技干部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国防科技事业感情深厚,但是,由于已经获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查,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具备了较深和科研造诣,承担主要课题的牵头工作,一些同志产生民自我满足的心态。科技干部这种安于现状、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心态的产生,是使命意识淡化的集中表现。因此必须加强使命意识教育,让科技干部始终保持高昂的科研热情和旺盛的拼搏斗志。该所近半年来通过抓“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着力引导科技干部认清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主清本所在我军武器装备发展中承担的新使命,增强把武器装备抽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年来,该所承担的各项重点科研任务有8 个项目获得了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一的奖励,其中“气动高能灭火枪”,不仅荣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在宁波国际发明博览会获得金奖的大会唯一的“美国发明家协会金奖”。返回
第四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文化模式——以贵州为例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文化模式
----以贵州为例
(安顺.代从祥)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重要工作,将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贵州是我国民族文化都较为丰富的省份,充分发挥贵州的民族文化价值,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力量。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讨,就贵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 民族文化 贵州 思想政治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性、灵活性的教育过程,各个地区所具有由的教育资源不同,因此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州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荟萃,为贵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结合贵州实际开展教育是当前贵州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
一、贵州民族文化概述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 大的影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等17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由于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多种类型的生存环境,既使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如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经历600年的历史变迁,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形成了现 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民族的活化石。此外,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空间,其文化也相互影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根源。
贵州民族文化是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反过来又为推动和发展社会生活服务,贵州很早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贵州百万以上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百万以下五十万以上的有彝族;五十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十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蒙古族、满族;一万以下一千以上的有羌族,以上十五个少数民族连同汉族,都在贵州定居至少在百年以上。此外,还有部分属于全国32个少数民族和极少数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口,他们都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出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国家建设的发展,才从全国各地进入贵州。贵州少数民族成分之多,仅次于云南、新疆与广西并列居全国第三,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则仅次于广西、云南、新疆,居全国第四位。中华民族的各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几十万年到三四千年以前,贵州原始人类。就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初步开发了省境的某些地区,创造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爱好和平、崇尚友谊,民族节日是多方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每年的民族节就达千余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族的“四月八”、“鼓社节”,布依族的“六月六”、“查白歌节”,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水族的“端节”、“卯节”,侗族的“祭牛神”、“赶坪节”,仡佬族的“吃新节”、“八月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等等。按其内容大体可分几个方面:一是祭祀性的节,二是生产性的节日,三是社交性的节日,这些节日文化作为物质文明的反映形式,依其较好独立的方式,以各种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较强的礼仪、风俗等庆典娱乐活动为载体,沿袭了几千年。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民族民间的丰韵。每至节日,各族人民身穿节盛装,举行唱歌、跳舞、吹芦笙。
二、、贵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青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的成长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看,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失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相反,他们的经济意识、个人意识不断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十分突出。他们无论是政治观点、还是价值选择都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
2.公德失范。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缺点和问题。比如: 在思想上:享乐思想至上、诚信意识淡薄、集体观念不强等;在生活上:文明行为失范、相互攀比抬头、铺张浪费惊人等;在学习上:迟到早退严重、考试作弊时有、不思进取泛滥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
3.心理失态 随着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一切事情以我为中心、自由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又因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鉴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的社会竞争、严重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他们过早地染上了急功近利、轻率浮躁的不良习气,心理严重失衡,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
从客观上看,高校方面也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不足
一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大学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思想素质教育;重教书,轻育人。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很模糊。导致教学与管理脱节,授业与传道脱节。二是高校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在当下,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军事、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文化多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及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负面影响,西方腐朽文化的乘虚而入,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出现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交错的矛盾状况。
2.措施不力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滞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或回答的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产生了模糊的认识。
3.环境不佳
一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有限的活动大学生参 与的广度、力度、效度都不够。二是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既不能有效利用校内资源,更不用说校外资源了。
二、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把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结合来,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产生巨大的有利作用,对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群体,是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能够把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深入宣传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的,使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使之更具有大众化,进而把贵州民族文化推向更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贵州民族文化进入高校能够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大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责任感,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是大学生心灵之根本,用贵州民族文化来完善和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能够促进相互发展和提高。
三、贵州民族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利用贵州民族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修养和道德,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贵州优秀民族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文化的传承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远离传统。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机制,没有民族文化就不会有教育,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承认民族文化对人类的作用,从而根据民族文化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向下一代提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范型和参照系。因此,进行新文化建设,都不可能脱离本地民族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要根植于民族文化,汲取其中的优秀养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杨奇红.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4 .
[2] 李义军.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3]谢红岭,王晓芳.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J].华 章,2012,(12)
第五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我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其解决的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我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时吸收当前理论界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根据国内外实际和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育实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教育;
2、制定大学生理论 学习制度,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讨论,抓好在校大学生理论学习提高班学习活动;
3、以优秀理论社团为平台,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定期举办报告会,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广大学员讲授最为详实的理论知识;集中精力抓好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二、注重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始终坚持做到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要重视社会理想,又要重视个人理想。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我校坚持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用社会理想来整合、引导和统率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使大学生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推动整个社会理想的实现。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弘扬、培育、强化民族意识,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爱校、爱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2、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对社会消极现象的抵御能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导向教育、志向教育和去向教育;
3、以立志成才为落脚点,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学校开设《社会礼仪》、《应聘要点》、《先做人后做事》专项课程,针对如何面对社会投身社会进行专门的教育。今年上 半年,学校分七期对2300余名实习同学进行了实习前教育。为广开就业门路,学校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主动出击,积极外联,保内地,拓沿海,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军的共青团员、作为学生领袖的学生干部,其思想道德素质无一不对青年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校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重点的分层次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机制。(1)依托党校、团校及各学生理论学习团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先进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他们的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把对学生的普遍教育与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重点教育相结合,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形成良好的校风,进而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提高;(3)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做法和优秀典型。学校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严格考核发展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评选出“十佳学生”、“学习标兵”和“优秀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向性和有效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我校开展了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
1、通过开展“红色之旅”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科技创新和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4、通过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环保普法宣传、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在对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根本提高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了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双重目的。
五、注重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中具有的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的独特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奠定基础。我校坚持建设精品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工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4 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才艺展示、成人宣誓仪式、广播体操比赛、春季长跑比赛、“三相读书月”、“人生、理想、奉献”演讲会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寝室文化节”、“天使文明月”活动的开展更是深受学生的喜爱,既增强了学校凝集力,展示了师生的风采,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营造了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文化环境和育人氛围;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设立了“忘忧草”心理信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开展心理科普宣传,并成功举办“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教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了心理培训工作,构建了三级心理干预体系;为打造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开设广播站,创办校报,编印《实习之声》,建立校园网站,巩固壮大宣传阵地,形成宣传教育工作的合力,真正做好了正确的舆论向导。在坚持党的新闻报道原则基础上,把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结合起来,根据新闻媒体的自身特色,在及时报道新闻的同时,还分别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窗、学习园地、业余党校、校园风采、时事直击、求是专栏等,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我校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注重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注重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了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了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实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的。
二0一0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