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

时间:2019-05-13 08: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

第一篇: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

一、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备考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二.新中国前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备考中教育学发展阶段及著作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倡导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以儿童 经验 活动为中心

5、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三、新中国后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备考中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

3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

4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至今)

四、安微教师编制备考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的体现

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2、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

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

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第二篇:2013安徽教师编制备考关于教育知识重点补充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3安徽教师编制备考关于教育知识重点补充

一、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 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 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

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 形式多样性 连贯性 自主性

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 美国单轨制 前苏联型学制(Y兴学制)

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

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二、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关于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普遍性 免费性

三、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关于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 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

发展特征:1重视学前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 发展继续教育

四、2013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关于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

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2学校教育类型的组织多样化,富于灵活性3依靠群众办学

第三篇: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

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德育的特殊形式是班主任工作。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主要有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3、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

4、“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朱熹的语言。

5、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

6、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7、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8、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和近代的前学校、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

9、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它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也是很具体的。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集中反映了教育性质。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

10、聘任教师的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11、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将课分为传授新知识(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民主的、权威的和放任的。

14、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始于他的《大教学论》。属于现代教育学派。赫尔巴特主张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他的《普通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学派。

15、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6、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不同水平能够分辨的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难易程度;效度是指有效性,能测量出一种事物的属性或特点。

17、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

18、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教育应“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19、“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态度。

2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1、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2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有主观法、客观法、实验法、经验法和活动分析法。

24、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其确定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25、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26、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27、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28、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29、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0、教育先行,意味着教育可以在生产力许可的范围内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31、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32、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33、教育工作中的“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3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品德是个体现象。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3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英国。

36、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37、教学目标的特征有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具有灵活性。

38、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其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学生文化的特征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39、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40、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4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上课、作业、练习和辅导。

4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课程类型。

4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4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区别于他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所在)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46、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和事实进行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4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和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和一定的活动节律。

班集体正常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正确的班级舆论、优良的班级传统。(待补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比较常用的两种领导方式,一是“教学中心”;二是“集体中心”。教师可以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和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要做好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和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我国当前班级管理中,采用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组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48、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泰勒原理包括: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

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么确定这些目标正在的得到实现。课程评价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四阶段: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评价课程。CIPP评价模式是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在诸多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中。

49、班级管理常用的方法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

50、在教育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5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2、个别差异性是性别差异、同龄人群内部差异、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和个体

53、教学进度计划的制定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5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55、“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56、学科专家的建议课程目标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57、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的理想是发展个性,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58、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儿童。

59、自然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杜威、60、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剩余产品、有一部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61、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学校的教育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62、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

管理。

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要达到规定的学历、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6364、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有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征和教学的时空条件。65、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66、夸美纽斯的观点:(1)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3)泛智论;(4)教育普及的理想;(5)百科全书式的课程;(6)自然主义思想

杜威的观点:(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4)学校即社会;(5)儿童中心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6)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思想

赫尔巴特的观点:(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2)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强调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权威;

(4)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论

6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的表现。

68、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697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德育。

71、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7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和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有关。

73、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74、学校的教育基础是课程;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7677、问答形式的谈话法是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7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讨论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79、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80、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争论。

81、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8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83、在教育史上有两种对立的学派:一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西方的卢梭和裴斯泰洛奇;二是社会本位教学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图和康德。

84、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85、“教师节”始于1985年。

86、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87、教师地位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

88、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89、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90、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91、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92、教育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改进功能和管理功能。

9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积极提倡目标教学,内容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

94、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95、我国新课改提出的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9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劳伦兹首先提出发展发展关键期。

9798、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99、教育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100、我国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

第四篇: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

(一)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

江苏省教师招考是一项测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竞争性考试。

近几年,江苏省各类教师招聘提供的岗位数基本稳定,但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竞争热度不亚于公考。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目前还未实行统考,除南京六城区外,各地大多是由各区县教育局或学校自行组织。为了帮助备战2014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的广大考生更好的应对最难就业季,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会及时为大家发布最新的各地区教师招聘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

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 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篇:2011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整理笔记

2011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整理笔记(根据最新考试大纲)

一、教育及其发展:

广义上: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上: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怒率社会教育与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影响)

1、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中介要素,包括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和教育手段(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二)关系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受教者不仅仅作为学习者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教育影响(措施)是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于联系的中介要素。教育过程并不是上述三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教育过程正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几种要素像话作用所构成的特殊矛盾运动。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1、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1、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

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关系 首先,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其实,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第三,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首先,教育能否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第三,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首先,文化传统直接影响着教育内容的构成和教育目的的确定 其次,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学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三,社会文化本身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反作用(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首先,教育对社会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其次,对社会文化创造、更新功能 第三,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

四、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

(2)智力发展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3)道德发展理论(4)需要层次理论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

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三,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2)环境

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陈述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教育

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必须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东西,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由国家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体要求,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从狭义上来看,教育目的就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为教育者指明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受教育者确定了努力的方向;教育目的的选择作用,为选择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为教育效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题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在如何确定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一直存在两种理论的争锋: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前者认为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应该是人的本性,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目的应该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的个性。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目的在于促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把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与充分的发展。

4、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发展人的个性,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体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者。

5、素质教育

(1)内涵:指个体在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主观努力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素质教育则是指学校中以发展学说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一方面发展,把以淘汰、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变为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教育。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组成:

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

6、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

⑴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⑵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⑶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⑷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⑸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⑹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⑺ 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归纳以下八个要点: ① 公民意识; ② 价值观念; ③ 社会责任感; ④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⑥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⑦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⑧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第一: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第二: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第三: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第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六、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一般说来,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处理,以特定的方式传给年轻一代,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4)管理者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5)父母与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成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人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愁,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地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创新。

2、教师的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P38(1)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

ü 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敬业乐业(基础);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基本规范)团结协作、关心集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ü 知识素养。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其次,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再次,教师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ü 能力素质。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应有以下几种基本能力:第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讲课能力,掌握教学的基本功。第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的能力。第三,作为教师,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能力的一项基本内容。(2)教师观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再次,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占有者,而应该成为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成为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另一种版本:

一、教师应该是服务者;

二、教师应该是促进者: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三、教师应该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必须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他(她)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综合各种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教师应该是研究者,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走研究型的道路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研究;另外,教学行为的科学化需要教师的研究)

3、学生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特点P34 ü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ü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ü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现代学生观

ü 学生及时教育过程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l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

l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者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ü 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

l 首先,中小学生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都具有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l 其次,中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都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尊重学生发展中的独立个性。

4、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式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P41 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3)加强自身修养。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基础教育学P66)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造融合、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1)J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师生关系由“操纵——依附式”转变为“平等——合作式”,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合作关系,以达到统统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2)新教材使用下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与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注重实践知识、生活知识的教授。新教材使用下的师生关系应实现有“本本——理论式”到“体验——实践式”的转变

3)新学习方式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发展发展的空间。表现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就是要使师生关系实现从“灌输——接受式”到“指导——探究式”的转变。

下载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安徽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

    2011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练习题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练习题(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考试重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

    教育学考试重点

    如何理解网络教育: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学不在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

    2016年安徽教师编制考试流程

    2016年教师考编流程 一:概念 教师编制考试,简称考编。 师范专业可以报考教师招聘的编制。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2012年开始全国统考,笔试必须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

    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_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六】

    201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_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六】 (博恩教育内部整理) 第六章课程1、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

    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五)[合集五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五) 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 江苏省教师招考是一项测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