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关医学教指委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相关医学教指委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
工作会议纪要
(2009年4月27~29日北京)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贯彻落实3月31日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调整、落实2009年各项工作,更好地履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相关医学教指委于2009年4月27~29日在北京及时组织召开了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相关医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孟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相关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洪净,相关医学教指委秘书长沈彬,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副主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夏泽民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副主任委员洪净主持会议开幕式,相关医学教指委委员及8个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领导共60余名委员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孟群副司长在讲话中明确了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教育部3月31日—4月1日召开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有关要求和精神;落实相关工作任务,根据教育部对教指委工作的要求调整、细化、落实委员会和各分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进度和安排。孟司长首先介绍了国家正在组织制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等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并就《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与卫生职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做了介绍。孟群副司长特别指出《医改方案》提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对于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司长还介绍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卫生服务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为引导,综合考虑医学教育资源等因素,确定总体规模,统筹规划各学科(专业)、1
各层次、各阶段医学教育,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
孟群副司长强调了教育部对教指委2009年的工作要求。特别指出重点工作中认真开展各专业领域内的现状调研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就发挥教指委专家组织的作用,建立高职院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就专业目录调整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工作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各位委员认真完成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及推荐工作,和201O年度拟招生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的审核工作;积极参与评估、教学团队和名师评审工作;要求各分委员会在深入开展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形成“高职高专专业指导性文件”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方案的制定工作。最后希望各位委员、各分委员会切实担当起责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好各项工作
沈彬秘书长传达了2009年3月30日—4月1日在昆明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内容。介绍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处林宇副处长在昆明会议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高职高专处2009年的主要工作以及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的讲话;林宇副处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要求教指委工作要注意处理好行政关注与业务需要之间的关系、官方背景与专家咨询作用之间的关系、内部范围和战线之间的关系、工作的量与质之间的关系,对2009年教指委工作的建议。沈彬秘书长介绍了林业类教指委、土建类教指委、英语类教指委、计算机类教指委、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员和材料类教指委的工作经验。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麦可思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博士、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所长尹洪、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博士所做的《以就业评价为依据的职业教育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关于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和《工程教育改革整体战略及“做中学”的CDIO模式》专题报告。沈彬秘书长要求各位委员、各分委员会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抓住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工作的主要关注点。谋划好今年的工作。夏泽民副总编代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感谢各位专家、委员长期以来对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并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指委的各项工作。
开幕式后,八个分委员会分别就今年已开展的专业现状调研、师资培训等工作进行了汇报。各分委会调研工作进展情况不一,有的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专业遇到一些困难,在部分分委会的工作中仍存在个别委员不能真正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
28日下午,各分委会充分学习讨论了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根据会议传达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的任务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计划讨论、细化、调整了各自的工作安排,并在29日上午大会上再次进行汇报及交流。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相关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巫向前主持了29日上午的会议。在汇报过程中,巫校长组织了委员间的互动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借鉴各分委会相互间的工作安排,并深化了对教育部、卫生部文件精神的理解,对开展下一步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巫校长再次强调了各专业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沈彬秘书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指出,各分委会都抓住了教育部、卫生部就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提出两点提示:一是张尧学司长提出的两个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即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二是关于职业资格证书问题,医药卫生类教育不同于工科类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培养的毕业生面对的是人,需要更严格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此,教指委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并提出政策建议,但需要在我们各专业拿出详尽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沈彬秘书长再次强调了专业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关于专业调研工作,沈彬秘书长建议专业间联合开展工作,分片包干,共同解决调研工作中的难题。沈彬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及时传达了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4月28日下午发出的2009年第一期简报的内容,张尧学司长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分析国当前我国高职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张司长强调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用开放的观念、通过开放的管理制度,解决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使基础课程由优秀的专职教师讲授、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承担的格局;再次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此外,张司长还
强调了专业建设“双证书”制度和“培训机制”的建设。沈彬秘书长要求各位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张司长的讲话精神并体现在每项工作中。
为组织好2009年我委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审工作,提高相关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会议邀请了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胡颂恩教授为与会委员做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审》的专题讲座。
委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及时了解到教育部近期工作的主要精神,研究了问题、交流了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会议开的及时、必要,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次会议在教育部、卫生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委员专家的共同参与下,达到预期效果,会议紧凑高效,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2012-1全国MBA教指委四届九次会议纪要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
MBA委[2012]1号
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
第九次全体会议纪要
2012年1月5日,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包国宪、陈收、陈晓红、李新春、梁樑、陆雄文、苏敬勤、仝允桓、汪戎、王方华、王洪卫、王重鸣、吴世农、吴照云、徐建国、伊志宏、尤建新、于渤、于立、张金隆、张维迎、张宗益、赵纯均等委员参加了会议。国务院学位办黄宝印同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林梦泉处长出席了会议。
黄宝印同志首先介绍了2011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情况。黄宝印同志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强调了四条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在两处提到“加快发展”,一是加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一是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国务院学位办的工作重点,现在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于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2011年是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许多中央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也有一些重要文件出台,这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部即将出台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的高等教育改革30条,另一个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她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大专业学位设置力度,创新培养
模式,加强专业实践环节,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紧密结合。”
杜占元部长在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质量,切实推进MBA教育高水平发展是我国MBA教育发展的核心。杜部长在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以授权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二是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并重。
黄宝印同志分析了目前MBA教育面临的形势:一方面MBA教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学校的MBA教育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办学质量问题、招生管理问题、学费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
(1)办学质量问题:学位教育长期以来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着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被边缘化的倾向。一些学校按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学生,没有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另外,这几年专业学位教育迅速发展,而相关政策还没有到位,很多举措没有跟上,内外部环境、微观宏观管理还不能适应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声誉。
(2)招生管理问题:全国MBA教指委在推动招生改革、规范招生管理、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强调规范MBA招生管理,杜绝MBA院校与中介合作招生及办学的现象。
(3)学费问题:社会舆论非常关注一些学校MBA、EMBA学费过快上涨。首先,学费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学校要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明MBA、EMBA为什么按这个价格收取学费;另一方面要有协调机制,避免各个学校相互攀比。
黄宝印同志高度肯定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希望教指委就以下四个方面研究今后如何开展工作:
(1)加强协调机制。教指委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加强各个培养院校之间以及培养院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各院校希望在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可以通过教指委进行沟通和协调,让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情况,以便统一政策标准,有效推进改革。
(2)完善教学合格评估。教指委要通过制定和推行教学合格评估的基本规
范,帮助和促进新增院校的MBA培养项目达到基本标准。
(3)启动MBA教育认证工作。教指委要通过MBA教育认证为已经通过教学合格评估的院校提供一种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建立一套MBA教学合格评估和质量认证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4)做好宣传工作,教指委要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MBA教育的宣传工作,定期通过相关渠道将MBA教育进行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绩向媒体公布。
仝允桓秘书长介绍了第七批MBA培养院校评估的整体情况。
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7个评估小组,于2011年11月1日至11月25日,对第七批31所试点单位以及第五批未通过评估的2所院校进行了教学合格评估。各评估小组均由3人组成,每组考察4~5个学校。现场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听取被评估学校汇报并进行质询;查阅教学文件;考察教学环境;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专家组内部交流及与学校主管领导座谈。对每个单位进行考察后,由每位专家根据评估标准,独立就各项评估指标打分。在专家组内部交流的基础上,由专家组长执笔对被评单位填写《MBA教学合格评估考察意见表》,指出被评估单位MBA教育项目的优点与特色、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评估表明,通过几年的努力,多数被评估院校形成了自己的项目特色,办学理念、目标定位清晰;多数被评估院校制度比较健全,教学过程中管理严格规范;多数被评估院校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一支胜任MBA教育的师资队伍,学生对办学效果比较满意。
评估中也发现,各个院校MBA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学校需要进行整改,归纳起来,本次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部分学校的领导对MBA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对MBA教育与其他研究生教育、MBA教育与其他专业学位教育的区别不够了解;
(2)部分学校MBA项目缺乏整体设计,项目定位、培养目标、生源指向、课程设计、培养方案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3)部分学校相对缺乏熟悉MBA教学特点并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部分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不够到位,对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
(4)个别学校的教学评估、成绩管理、考勤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教学管
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5)部分院校招生偏少,达不到支撑MBA教育的基本规模。根据专家评分,个别学校达不到MBA教学合格标准。
各评估小组的组长介绍了本小组评估的具体情况,委员们对本次评估的相关政策和评分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了秘书处起草的评估报告。委员会要求评估不合格的院校以及评估总体合格但是部分指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院校提交整改报告。
赵纯均副主任委员介绍了2011年12月举行的第八批、第九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会的情况。赵纯均教授提醒委员会注意,虽然部分第八批MBA培养院校进步明显,但第八批、第九批培养院校普遍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师资力量弱、办学经验不足、管理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一部分学校对MBA招生指标有较大限制。第九批培养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MBA教育,对MBA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通过中介招生和异地招生的现象。有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与教指委秘书处的正常联系。
仝允桓秘书长介绍了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检查的情况。
委员们通过了仝允桓秘书长所做的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的确定的工作计划,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举办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是中国开展MBA教育20周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了中国MBA教育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1年9月2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协办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凯同志,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等出席大会,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现任全体委员、部分往届委员以及近600位来自全国200多
所MBA培养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大会。来自三家国际著名教育机构的代表——GMAC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Wilson先生、EFMD总干事兼 Eric Cornuel先生和AACSB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Eileen Peacock 女士出席大会并分别致辞。杜占元副部长和马凯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
29日下午,大会分别就“管理教育的未来”、“MBA教育改革与创新”和“MBA教育认证及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体系建设”三个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国内外的19位代表发表了演讲,与会的各院校代表参加了研讨。
2.推进MBA教育项目认证准备工作
评估与认证分委员会在借鉴AACSB和EQUIS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既要适合中国国情,又要有创新和特色,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检查表、参评资格、自评报告指导手册、组织结构与流程等5份工作文件。2011年9月28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四届八次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该认证项目的文件。
2011年9月29日,在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凯同志亲自宣布启动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试点工作。
3.继续开展MBA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
2011年由王方华教授牵头,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分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新版的《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新版《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中包括了面向MBA、IMBA和EMBA等不同类别学生的1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2011年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资助,苏敬勤、席酉民、陈剑、陈荣秋、张新民、赵曙明、钱小军、王方华、贾建民、仝允桓、张新民、王重鸣等牵头,分别举行了13次MBA课程教学及师资培训活动,其中包括7次重点课程研讨及师资培训和5次案例教学法及案例编写师资培训。
(1)2011年4月22-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承办“管理学院院长卓越计划”,60人左右参加会议;
(2)2011年5月9-13日暨南大学承办第六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在广州召开,70位老师参加培训;
(3)2011年6月4日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承办《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训,94人参加培训;
(4)2011年6月21-22日吉林大学承办第十三届全国MBA《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和学术研讨会,160多名教师参加会议;
(5)2011年7月4-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毅伟商学院联合承办“第十三期案例教学与编写研讨班”,59人参加会议;
(6)2011年7月10日浙江大学承办“全国MBA培养院校《市场营销》师资教学研讨会”;
(7)2011年7月16-17日北京工商大学承办全国MBA《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126名教师参加会议;
(8)2011年7月17-19日郑州大学承办全国第十一届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及新教师培训,134人参加会议
(9)2011年9月1-2日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第七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117名专家学者参加培训会;
(10)2011年12月8-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全国MBA院校《会计学》教学研讨会;
(11)2011年12月10-11日浙江大学承办全国MBA“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研讨会
(12)2011年12月20-21日武汉大学承办第八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
(13)2011年12月24-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九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
4.推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和案例共享中心建设
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推动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建设和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2011年3月,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案例共享中心承办,举行了第二届“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活动。本届评选共收到98所MBA培养院校提交的317篇案例,由110位专家进行匿名函审后再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历时6个月,最终确定92篇案例入选第二届“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此次入选的优秀案例继续由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推荐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合作出版,为中国优秀本
土案例的国际化运作提供良好的通道。
为进一步提高案例科研水平,搭建高水平的案例研究交流平台,2011年1月21-22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收录107篇稿件进入论文集,包括案例研究论文13篇,教学案例70篇,商业案例20篇,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论4篇,其中10余篇文章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和《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学术支持期刊上,教学案例全部收录到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中。论坛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多名代表参会。
针对MBA院校批次增加,培训需求差异化的特点,本共举办四届案例师资培训班,受培训教师来自150余所院校近400人。
中国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也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11月底,申请成为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会员教师已经达到2516人,网站浏览量超过67万人次,较2010年增加了25%;案例库方面,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收录716个案例(含视频案例28个),此外还有150多个案例在审稿中待入库,案例总数较2010年同期翻一番。新增案例的来源涵盖了各地区、各批次的院校。
学术期刊“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全年共收稿679篇,稿件来源于全国70余所授权院校。目前已经出版发行24期,收录各类案例文章193篇,其中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占47%。2011年全年共发表46篇稿件,其中案例研究论文31篇、教学案例9篇、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论论文5篇、其他1篇。2011年正式出版了《首届全国百优案例集》,并向相关院校、教师赠送300余套。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案例采编、案例库管理之系列丛书正在策划出版中。
5.继续帮助中西部院校提高MBA项目办学能力
2011年3月29日,“中国西部MBA院校师资开发和能力建设计划”第三次院长培训会及第四次项目检查会在重庆召开,各校分别总结了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出了对第二期项目发展的建议。2011年5月项目举行了在京进修教师的座谈会,交流沟通在京进修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2011年9月29日,“中国西部MBA院校师资开发和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一期的总结大会召开。项目截止到2011年8月,西部受援院校分六个学期共派出教师90名、职员37
名到东部院校进修,近20位院长参与了院长培训,这些院校普遍反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巨大,学院的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一期项目本还遴选西部进修教师编写的优秀案例,出版了《亚洲企业实践--中国西部MBA案例建设集萃》,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为扩大受益面,为更多的西部院校提供向高水平院校学习的机会,由淡马锡基金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以及各西部院校配套共同资助的第二期项目于2011年9月29日正式启动,项目命名为“中国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二期项目共有22所院校参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5所国内支援院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国立新加坡大学2所支援院校,山东大学、江苏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15所院校为受援院校。计划将有135名教师和30位教师分别到国内高水平院校及新加坡两所大学进修,23名院长将接受1次赴新加坡的培训和3次国内培训。
6.帮助新增试点院校提高MBA教育水平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商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八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第八批53所MBA培养院校近100位代表参加会议。参会院校代表采用分组汇报的形式,就目前的招生情况,MBA办学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苏大学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代表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吴世农、陈收、仝允桓听取汇报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1年12月5日,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九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与会培养院校代表就MBA招生、项目定位与发展思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MBA培养工作自查情况、本项目建设进展状况、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方面分组进行了汇报。云南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云南大学分别从校领导、院领导和MBA项目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经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仝允桓、梁樑听取汇报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处长对当前第九
批培养院校在MBA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
7.开展第七批MBA教育试点院校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分7个小组,对第七批31所MBA培养单位及第五批2所MBA培养单位进行了教学合格评估。参加此次评估的有21位专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提问答辩、实地考察、学生及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被评估单位在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教学支持、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办学效果和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被评估院校的MBA培养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8.开展MBA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1年中国案例共享中心与加拿大毅伟商学院签署了案例合作备忘录,共享中心将首届“百篇优秀案例”推荐至毅伟商学院,经过审查、筛选、翻译、再审查,目前已有5篇案例正式收录至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有10余篇案例正在翻译过程中。
2011年6月,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年会举办中国管理教育专场,由伊志宏委员牵头,5所中国MBA培养院校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中国MBA教育情况,并与各国商学院代表进行交流。此后,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代表团应邀访问了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总部,并分别与EFMD和AACSB达成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向。借2011年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的契机,2011年9月29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分别与这两家国际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致同意通过数据分享、共同研究以及国际会议等开展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管理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9.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检查
2011年12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召开会议对18所开展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院校进行了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试点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及执行情况;地方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试点院校在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双导师制、教师聘任与评价、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学生评价及学位论文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经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18所试点院校分别就检查内容作了汇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仝允桓、梁樑听取汇报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处长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根据马凯同志在纪念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的大会上提出的中国MBA教育的发展思路、重要原则和重点工作,委员会对指导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委员们重点讨论了EMBA教育的发展和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启动工作安排。
关于EMBA教育的发展,委员们的主要意见是:(1)应该进一步推动EMBA教育的发展,按照现行规则增加EMBA培养院校的数量;(2)培养院校间要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避免学费互相攀比;(3)EMBA教育要加强管理和自律,EMBA项目招生要严格审查考生资格,EMBA入学考试要符合EMBA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陆雄文副主任委员介绍了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启动工作安排:第一项工作是要分别建立认证顾问委员会、认证工作委员会和认证申诉委员会;第二项工作是要建立一个专家库,现任的全国MBA教指委委员、已通过AACSB及EQUIS认证的国内学校的主管认证工作的院长或副院长、有过认证经验的海外华人院长可作为专家或者顾问人选;第三项工作是选择参与认证的试点院校。计划在2012年4月份由参与认证的院校提出申请报告,争取到8月底对第一批认证单位进行讨论表决,12月份可以对第一轮的认证工作进行小结。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就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工作发表了意见。
李军同志指出,目前,开展和参与认证是全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通行做法。参与认证是被认证学校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过程,也是让同行认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建立了良性的交流网络,给社会(包括学生和用人单位)展现出值得信赖的正面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国际交流的能力和竞争力。
认证工作涉及到认证对象、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方法和认证的时间进度等五个方面:认证对象目前主要针对MBA项目;认证标准和认证方法要强调本土特点和国际标准相结合;认证程序和时间上要按照“繁简得当”的原则,让做得比较好的项目,特别是已经通过国际认证的项目能够成为其他院校的标杆。
全国MBA教指委在MBA质量认证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也愿意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目前学位中心正在做内部结构和工作职责的调整,也在筹备建立有关的教育认证部
门。开展教育认证工作,准备从专业学位教育开始探索,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项目,将来建立与国际上相关认证机构并驾齐驱我们国家自己的教育认证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愿意同全国MBA教指委共同来做这项工作。
委员会通过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的工作计划: 1.开展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试点工作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点工作是落实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试点工作。2012年上半年要成立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顾问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并完成第一批试点院校的申请和试认证工作;2012年下半年对第一批试点院校认证工作的具体认证标准和过程进行总结和修订,完善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体系。
2.继续开展MBA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
作为提高MBA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和师资的建设仍旧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分委员会牵头,各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负责人将参考新版《MBA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组织师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将继续组织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法培训及研讨活动。
3.继续推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和案例共享中心建设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案例教学与研究基地为目标,继续扩大案例库的专业覆盖范围,提高案例质量,继续开展全国“百篇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并将更多的优秀案例收录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4.帮助中西部院校提高MBA项目办学能力
2012年,将按计划推进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资助的“中国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二期项目,并启动由福建新华都基金会资助的以西部院校MBA师资开发为内容的三期项目。
5.帮助新增试点院校提高MBA教育水平
2012年要分别召开第八、第九批培养院校MBA教育工作交流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新增培养院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新增院校面临的主
要问题,加强在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过程管理等方面指导。
由师资与课程分委员会负责,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对第九批新增院校的院长、项目主任进行新版《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培训,帮助新增院校提升MBA课程教学质量。
6.继续推动MBA教育改革与创新
MBA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不断提升MBA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在广泛征集培养院校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推进包括招生、考试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同时总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
7.继续推进EMBA教育发展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EMB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 “关于EMBA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工作,督促EMBA培养院校加强EMBA入学资格审查工作,规范EMBA教育项目的管理。协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适合EMBA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启动已通过教学合格评估的第四、五、六批MBA培养院校申请试办EMBA项目的工作。一旦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配合国务院学位办完成对申请单位的审议工作。
8.进一步推动MBA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企业的合作
2010年,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及合作与交流分委员会将继续支持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案例中心的实质性合作,继续支持开展与企业合作的案例大赛。在MBA课程改革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及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数据分享、共同研究以及举办国际会议与EFMD、AACSB及GMAC等国际组织开展实质性合作。
吴世农副主任委员对本次会议作了简要的总结,强调要加强与学位中心的沟通和合作,一起将认证工作开展起来。
全体与会人员对承办这次会议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委会会议纪要
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委会会议纪要
(2006年7月1日天 津)
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6月28日—7月1日在天津召开。教指委主任委员、卫生部科教司孟群副司长、天津市卫生局田惠光副局长、科教处苑淑玲处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王小兵教授以及天津市教委、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教育部高职高专协调与联络办公室等领导出席开幕仪式。教指委委员、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部分委员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天津市卫生局田惠光副局长代表天津市卫生局致欢迎辞并做了讲话。
主任委员孟群宣布教指委成立,并和天津市卫生局田惠光副局长为到会委员颁发聘书。孟群主任传达了周济部长在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和成立大会精神,以及教指委的工作任务。参加会议的教指委委员和行指委委员认真学习了周济部长的讲话并对教指委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委员们讨论并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认真研究了教指委2006—2010年的工作规划和工作目标,并对2006年将要开展的专业目录调整、专业规范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教材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并议定:
一、关于工作组织形式。会议决定成立四个工作小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确定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个学校作为工作小组的牵头学校,负责小组工作的安排。
二、关于专业目录调整工作。教指委秘书处将根据各位委员填写的《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目录设置调查问卷》和有关建议,整理出相关医学类专业目录调整意见,上报教育部协联办。
三、关于制定专业规范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工作。四个牵头学校分别负责组织完成制定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规范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工作,确定了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如期高质完成。
四、关于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会议议定相关医学类教指委今年举办校长研修班,通过研修与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校长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该研修班由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五、关于建立专家库。为便于今后各专业工作的开展,会议议定教指委建立各专业专家库。会议讨论确定了推荐专家的推荐程序,并决定教指委今年建立四个主体专业的专家库。
六、关于课题研究。会议决定教指委开展《“十一五”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对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对高职高专层次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并争取作为教育部和卫生部的立项课题。
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研究基金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和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会议确定教指委的工作应多以课题研究和立项的形式完成,以争取教育部、研究基金及其他部委的资金支持。
主任委员孟群进行会议总结,他指出第一次全委会在参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效完成了计划的多项工作任务,并分工安排了会后的大量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教指委将成为教育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靠力量,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希望各位委员不负重任,为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同时肯定了秘书处前期组织的精品课程评审等工作;感谢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对教指委工作的支持;感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会议的筹备,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希望今后的工作能得到各位委员所在单位的支持。会议期间,委员们对教指委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委员们希望教育部应加大对教指委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对教指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应明确具体,并应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支持;对因工作单位调动等原因不能参加教指委工作的委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在教育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委员的共同参与下,教指委第一次全委会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篇: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豫政办〔2005〕18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18号 【发布日期】2005-03-09 【生效日期】2005-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
(豫政办 〔2005〕1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三月九日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
2005年3月1日上午,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成玉主持召开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去年特别是开展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后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研究建立艾滋病防治和帮扶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副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菊梅和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在听取省卫生厅及有关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后,李成玉省长和王菊梅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现纪要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艾滋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预防控制艾滋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深入基层看望慰问艾滋病病人。今年春节,温家宝总理专程到我省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驻马店上蔡县与艾滋病患者和致孤人员共度春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责任,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得更加细致,成效更加突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认真总结近年防治工作经验
近年来,我省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发现文楼村艾滋病疫情后,省委、省政府顶住外界舆论压力,下定决心,当年就投入1400万元防治专项经费,千方百计挽救病人生命,控制疫情。二是2003年抗击“非典”后,加大了防治力度,开始系统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卫生部门较好地组织开展了疫情监测和对疫情相对集中的38个村的全面检测,按照省政府要求向社会公布了疫情。逐步加大防治专项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免费救治,向38个村派出工作队和医疗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去年开展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以来,摸清了疫情底数,科学指导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建立了有效的防治工作机制、帮扶救助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治工作规范和较好的社会环境,各项救治救助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和卫生部对我省的防治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还仅仅是初步的,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不断提高救治救助水平。
三、完善救治救助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一)搞好规范救治。抓好三个重点:一是确保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救治对象;二是全面开展母婴阻断,对婚检妇女实行单项HIV免费检测,对阳性孕产妇要加强随访,全部适时实行阻断措施,防止二代传播;三是积极发挥我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办法,对抗病毒药物副反应明显的病人要积极实施中医药治疗。
(二)认真落实救助政策。我省结合实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对艾滋病病人的救助政策,对艾滋病致孤人员采取收养、家庭寄养、集中供养“三种途径”进行安置;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大中专阶段比照特困学生给予救助;向致孤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30元、抚养服务费30元;对艾滋病单亲家庭儿童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生活救助;对农村艾滋病特困家庭给予最低生活补助等。这些具体政策都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外,教育部门要对致孤儿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省民政厅要把艾滋病特困家庭纳入低保人群给予定月补助。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除38个防治帮扶村卫生室外,其他159个HIV感染者相对集中村卫生室建设也要抓紧建好。对于HIV感染者相对集中的乡卫生院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实施国债项目,将其纳入近期改造计划,尽快改善基础医疗设施条件。
(四)加强村卫生人员培训。省卫生厅要制定统一标准,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加强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今年再对村医务人员全部培训一遍,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切实解决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五)严格药品采购管理。省卫生厅、财政厅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凡能通过政府采购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从而降低医药成本。各地可学习借鉴上蔡县对艾滋病患者医疗费实行个人账户和节约奖励的办法,在保证基本用药的前提下,探索鼓励艾滋病患者节约开支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浪费,节约资金。同时,省科技厅、卫生厅等部门要加强配合,认真开展防治项目研究,争取尽快有所进展。
(六)建立由当地政府负责的长效工作机制。尤其是县、乡政府要履行职责,落实政策,搞好防治工作的服务和协调。38个村的驻村帮扶工作再延续一年,坚持各厅局联系点不变、搞好各项防治帮扶任务的巩固和完善。省直机关厅级干部不再驻村,各厅局派驻人员减半,分管厅级干部要定期过问,负起责任。各厅局要选派适合做农村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驻村队员,认真督促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当地的和谐稳定。其他感染者相对集中的村帮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县、乡政府予以统筹考虑。
在防治投入方面,要坚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机制,省财政要逐步增加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各市、县必须按照分级负责的救治救助机制,落实配套经费。享受中央和省艾滋病专项经费补助的县(市、区),匹配资金不得少于省补助经费的20%。要坚决落实这个机制,以体现当地政府的责任。
(七)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好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是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各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督导,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尽职尽责地把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凡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当、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纪要(豫政办〔2007〕129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29号 【发布日期】2007-12-28 【生效日期】2007-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纪要
(豫政办 〔2007〕12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纪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纪要
12月24日下午,河南省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成玉主持召开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总结2007年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分析疫情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副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菊梅,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副秘书长李建庄和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总体情况和促进艾滋病疫情高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方案的汇报,听取了有关省辖市艾滋病防治及“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副省长王菊梅就下一阶段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省长李成玉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绩,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政策,全面落实各项救治救助措施,不断开创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新局面,让每一位艾滋病患者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现纪要如下。
一、充分肯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绩,坚定做好防治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项要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疫情监测检测深入扎实,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疫情传播情况;防治策略积极主动,关闭了所有单采血浆站,大力推广无偿献血,持续保持临床用血100%源于无偿献血、100%合格,2005年和2007年两度被评定为全国唯一的无偿献血先进省,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已从根本上阻断。开展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母婴阻断成功率达94%以上,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积极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启动了娱乐场所安全套推广项目和男性同性恋人群免费咨询检测服务等宣传和行为干预活动。救治救助体系完善,全省所有现症病人都可以得到及时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病死率逐年下降。10万余名艾滋病感染者家属全部纳入了低保救济范围,采取四种途径将3384名艾滋病致孤人员妥善安置,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河南实际、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模式。
二、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前,我省艾滋病疫情总体仍呈上升趋势,感染渠道呈现多样化,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因素不断增加,艾滋病患者的耐药性普遍存在,防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本着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认真研究防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以赴,扎实工作,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措施,把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要继续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凡是有艾滋病疫情的地方,政府的“一把手”在防治救助方面负全面责任,决不可疏忽轻视。要开展经常性的走访调研,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吃透政策,掌握实情,防止工作一般化、走过场,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救助政策措施。艾滋病患者少的地方也必须措施跟上,工作抓紧,防患于未然。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一)精心实施救治,提高救治工作水平。加强艾滋病防治人才培养,坚持集中培训与专家巡诊相结合,继续强化基层从事一线救治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救治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定点机构救治条件,加强253所定点村卫生室、577所定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定点机构运转保障经费。从2008年起,对38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卫生室、215个艾滋病定点村卫生室和577所艾滋病定点乡镇卫生院,每年分别补助经费10000元、5000元和20000元,用于业务运转、房屋维修和设备更新维护,所需资金由各有关县(市、区)财政列入预算。加强宣传教育、服药督导和病人依从性教育,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加强医疗救治信息管理,确保信息录入及时,资料完整,内容准确。完善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耐药监测,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艾滋病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积极发挥我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坚持把中医药治疗纳入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艾滋病相关临床、基础和救治政策等软科学研究,将我省有明显疗效、有开发前景的药品制剂开发为新药,为艾滋病临床救治提供疗效好、价格低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范围。
(二)认真落实对艾滋病感染者、因艾滋病致孤人员的救助政策。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制定的有关对艾滋病患者、因艾滋病致孤人员的救助政策,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要以省辖市为单位制定统一的对艾滋病患者、因艾滋病致孤人员的救助标准,有条件的可适当调高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人员的救助标准。要将城区的艾滋病感染者纳入农村艾滋病救治救助统一政策,享受同农村感染者同等的救治救助政策,对城区艾滋病困难家庭的补助也要纳入统一救助政策。
(三)不断改善艾滋病疫情高发区生产生活条件。鉴于疫情高发村的耕地多属中低产田,为提高粮食产量,带动农民增收,将38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和67个疫情重点村统一安排,加大开发力度,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省财政厅、农开办等部门要对项目进行整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支持,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配套。制定扶持标准,由政府拿一部分资金专门补贴,鼓励帮助疫情高发村尤其是艾滋病人家庭发展养殖业。为解决艾滋病疫情高发村群众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外出务工困难的实际问题,鼓励和支持疫情高发村所在县(市、区)在县城举办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吸纳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就业。鼓励企业吸纳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就业。吸纳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省财政将给予补贴。
(四)认真落实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的补助。目前在253个艾滋病定点村卫生室从事艾滋病救治防治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有1400人,在省财政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所在县(市、区)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补助,确保他们每人每月的生活补助不低于600元;在577所定点乡镇卫生院从事艾滋病救治防治工作的1930名医务人员,从2008年起,每人每月按3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所在县(市、区)财政列入预算。各地要切实承担政府责任,确保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的补助,维持防治工作队伍的稳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