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工作汇报
教育工作汇报万代基业,教育为本;富民强市,教育先行,教育工作汇报。近几年来,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强市战略的正确指引下,经过无数教育人的艰辛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出了全新的工作局面。
一、回首过去,我们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自豪
1、教育观念实现大跨越。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先导。近几年来,我市教育最大的变化是教育观念的变化,发展思想上紧扣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发展的方向感十分明确。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大事,争贡献,比成绩成为教育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教育行为规范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塑造了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目标,一手抓合格学校建设,一手抓品牌学校建设,以品牌学校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整合二三,打造小学教育品牌;新建德雅,打造初中教育品牌;瘦身提质,打造高中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更新教育需求。把教育质量作为最响亮的话题,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抓教育质量。一手抓全面质量的提升,一手抓文化素质的提高,以文化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努力实现科学提质。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抓手,一手抓教育投入,一手抓用人机制的改革。以用人机制的改革为重点。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教育投入实现大跨越。从2008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紧锣密鼓,市委、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2911万元用以保证合格学校建设。10所学校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今年市委、市政府计划再投入1200万元完成3所合格化学校建设。平均每所学校投入在300万元以上,是继“普九”之后,全常德学校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学校面貌变化最大的县市,从全常德办学条件最差一跃而成为全市领先。校安工程顺利推进。纳入中央2009年第三批扩内需项目共11个,建设总投资1090万元,建筑总面积10899平方米。德雅中学建设圆满完成。累计投入1.2亿元。职业教育2007年至2009年,总共投资1553万元,用于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建设和实验实习设备添置。教育的巨额投入,展示的是市委、政府重教兴教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体现的是市委、政府打造教育强市的胆魄与气度。通过合格学校创建、校安工程建设和品牌学校打造,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软硬件环境、条件、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校貌越来越美,设施设备越来越优,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学习生活越来越好。校际差距越来越小,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大跨越。
3、教育质量实现大跨越。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07年至2010年,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四年跨越四大步,合格率从2007年的37.6%提高到2010年的74.6%,在常德市15个单位中排在第五名,提前实现进入常德市第一方阵的目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2008年一、二本上线人数167人,上线率9.6%;2009年一、二本上线人数184人,上线率12.9%,较上年增长3.3%;今年,一、二本上线人数328人,上线率27.5%,较上年增长14.6%。特别是市一中一、二本上线率达40%,高出全省11%。庞人铭同学以688分、全省第22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年,市一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较去年增长16%。职教集团2010年高考重本5人,二本10人,高职专科71人,高考升学率达98%,就业安置呈现良好态势。中小学科技成果、艺术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突出,49人获国家级奖励,13人获省级奖励,多人获常德市级奖励。
4、教育品牌实现大跨越。德雅中学已于今年下学期建成开学。它是我市学校建设史上动员领导力量最多、一次性建设投入最大、部门参与思想最统一、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工程。何书记、尹市长殚精竭虑,倾注心血。何书记先后十多次深入教育实地调研、座谈;尹市长也多次亲临学校,排忧解难,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党政主要领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常委议教及各类协调会议16次,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力度之强、意志之坚,前所未有。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体同仁,特别是贺修双主席、余永贵主任、王兴钊部长、熊斌书记,以学校建设、发展为己任,一年多的时间,建设组、机制组、宣传组三组联动,分工负责,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学校按时间节点顺利开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9年7月6日选址新建到全部完成科教楼、教学楼、食堂、办公楼等主体工程,仅用300多天时间,创造了我市学校建设史上的津市速度。2010年8月3日,《津市市人民政府与长沙雅礼中学共建德雅中学的协议》签署,其政府主办、民营机制、联合办学、共创品牌的办学构想;津市市政府、长沙雅礼中学、益阳高平教育集团三方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办学的全新机制;依托名校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战略,是对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大胆实践,工作汇报《教育工作汇报》。各部门为德雅中学的建设提供了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优质的环境,最无私的支持,是部门单位配合的经典范例,是群策群力的成功版本。回首过去的几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主要体现在:一是得益于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体现了市委、政府的关怀和领导,聚合了部门、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二是得益于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三是得益于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坚定不移解放思想,紧紧依靠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破解体制机制束缚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得益于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既是长远大计,更是当务之急。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谋划教育改革,真正把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代表全市二千多教职工、二万多学生,对我市教育发展过程中倾心尽力的各位领导,对密切配合、无私支持的各部门单位,对充分理解、高度信任的全市人民表达深深的谢意!
二、展望未来,我们为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而奋发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说,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强国之基,市委、政府对办好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做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二是随着国家和省、市、县经济实力和财力不断壮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将为我市教育发展给予强有力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三是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我市教育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四是人民群众对教育非常关心和重视,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不竭动力。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城乡、区域、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均衡化发展任重道远;二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津市一中高中教育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三是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不强,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缺乏竞争力,办学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四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学前教育总体上比较薄弱;五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有待突破,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分析局势,冷静面对挑战,认真听取各方意见,自我加压,努力拼搏,开创我市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1、以学前教育为主攻,突破薄弱点。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纳入到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之中,近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作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是:三年之内,基本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以示范园为主导、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基础、以火花幼儿园为龙头的公、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新格局。率先成为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区,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2、以品牌建设为主导,找准兴奋点。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强化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品牌,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市教育培育不同类型品牌学校,对津市的教育发展,必将起到一校促一段,以一校带一片的效应,从而拉动全市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市品牌学校建设战略的主要思路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抓好火花幼儿园的建设,使之成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形成学前教育品牌。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市二小设施设备现代化改造,培育小学教育品牌。使二小成为“管理一流有品位;师资一流有品格;质量一流有品牌;设施一流有品质”的全省知名小学。在初中教育阶段,全面植入雅礼文化,全面学习雅礼管理,全面共享雅礼资源,全面开展师生交流,打造德雅初中教育品牌。高中教育阶段主要是巩固提升津市一中,走内涵式发展、“瘦身提质”之路,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初中毕业生的25%以内。使之成为高中教育品牌。职业教育主要培育津市职业中专,联系津市企业,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使之成为职业教育品牌。
3、以内涵发展为主题,抓住关键点。今后几年,我市教育发展的主题和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本质属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重规模和量的扩张到重效益和质的提升的转变,向着以质量优异、队伍优化、管理优良、校园优美、装备优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现代化不断前进,教育综合实力、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常德市第一方阵。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学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学校管理关键在校长、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不断提升校长的履职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推进几项重点工程。德雅中学要全面植入雅礼文化,成为我市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中最炫目的一张名片;津市一中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验收;职教集团迎接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验收,申报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三是突出办学特色,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文化立校作为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坚定选择。全面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全面提升教育品位。着力增强区域教育实力和学校竞争实力。
4、以提升质量为主线,把握核心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追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建设教育强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的话题作为教育最响亮的话题,把质量的标杆作为一切工作的标杆,把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抓住质量评价主杠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办法》,用均量值、曲线图、柱状图等方法动态直观反映各校质量状况,科学进行监测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开展教学视导活动。组织教学业务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研究制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包干到校的经费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与教师利益紧密挂钩,激励教师责任心与创造力。实施“四名工程”,评选“十佳百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坚持“逢进必考”,从本科院校引进和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冻结农村教师向城区的流动,安排城区青年教师下乡支教,招聘、引进教师原则上优先补员到农村学校任教。教育强则人才强,人才强则津市强。我们相信,有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科学跨越,昂首阔步迈进常德市先进行列!
第二篇: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我中心于20*年6月组建,承担了对中南大学基础教育的管理与工作指导的任务,党政工团实行“3113”管理模式:三个支部,一个行政(普教中心),一个部门工会(2006年下半年组建),三个团总支的模式;下辖三所中学(含二所小学),现有教职工238人,离退休教职工227人,合格学历227人,占94。6%,中高级职称192人,占80%,其中副高76人,占31。6%;中共党员77人,占32%;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00多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347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7。24%,除教职工工资与部分岗位津贴(占80%)外,校拨公用办学经费50万元/年。生均公用经费为111元。
一、普教中心组建以来取得的成绩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下辖三校由于种种原因办学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普教的同志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据不完全统计,普教中心组建六年来,累计投入经费117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增了中南大学的资产),占总投入的73。5%,极大地促进办学环境的优化,形成了三校建校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普教中心组建时,三校在校学生仅有2740人,而2007年上学期在校学生为4512人,净增2288人,年均增长率为9%以上,各校的生源质量与收入有了较明显的好转,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办学经费紧张与教职工待遇偏低提供了支持。
3、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我们普教整体规模较大,但三校分散,相对而言,各校又较小,如何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基础教育激烈竞争中立足,是普教人值得深思并为之奋斗的重大难题,我们提出了“团结建校,素质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经过近些年来普教人的艰苦奋斗,已形成了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绿色环保教育、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体育传统项目、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步入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基础教育的先进行列。
4、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普教部门被戏称为“家属大院”。由此可见,普教的师资队伍何等地堪忧!并校后,中南大学领导高瞻远瞩,同意了我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请求,近些年来,我中心在中南大学纪委、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60多名)优秀教师进入了我普教的行列,较好地改变了师资结构,为中南大学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特色的彰显、师资队伍的优化,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经过普教人的努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进入市区的前列,中考成绩成为了长沙市的排头兵(前三位),高考上线率(94。3%)、本科上线率(53。2%)、录取率(96。2%)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学科竞赛获奖层次提高,获奖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2006年达1800多人次,在长沙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被长沙市教育局、湖南省教育厅认为“进步快、来势好的单位”之一。
6、声誉与实力进一步好转
普教中心组建以来,各校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共获得上级授予的荣誉称号173项,其中国家级荣誉称号16项,省级44项,市级(含中大级)61项,区级52项; 教职工开展课题研究36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级8项,省级17项,市级1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各级教学比武获奖340多人次,办学规模年均增长率突破了两位数;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1%,教职工幅利年均增加20%,年均投入建设经费在150万元以上,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成为了各校取得成果最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二、普教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普教定位问题
普教中心作为中南大学直属的副处级二级单位(全校仅五个)已明确规定了,但其作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教学单位的性质始终不明确,特别是普教末列入《中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将对普教的建设、生存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对基础教育始终列入优先发展的地位,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均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建议中南大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普教工作与纳入中南大学整体发展的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普教事业发展。
2、普教编制问题
普教理应是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基本教学单位,理应遵照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编委的定编政策(省编委省教育厅[2002]44号文件),结合三校分散的实际,确定合理的编制,确保普教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的情况是:若不考虑三校分散的情节,按上述文件精神,应配教职员工3*人,实际缺编63 人,缺编率26。5%,造成了人平均超工作量为25%以上,教学骨干的教学工作量为正常工作量的1。5倍以上的人员就达到30%以上,而外请教师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教职工待遇下降日益突出,更让人担心的是对教学质量的严峻考验。
3、普教经费问题
作为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是构建和谐的公平教育之基石,国家对此实行的是强制保障标准,依法保障,处于优先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教育为本。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是考察各级政府和领导是否重视教育工作的试金石。而目前我中心的年公用经费为50万元,生均公用经费仅为111元,低于全国最低生均公用经费250元的一半以上,甚至低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最低生均经费189元的标准,更为严峻的是:每年我中心需自筹(20%)的岗位津贴总额就达到73。3万元;国家对收费标准与收费行为的严格管理,严禁教育乱收费,加之,我中心从中南大学的利益出发,减免了中南大学教职工的第三代子女以及为中南大学服务的临聘人员子女的部分办学费(分别为减免25%和10%),我中心又无经济实体,既要保障教职工福利的增长和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又要推进学校的发展(目前我中心负债200多万元),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领导干部拖入“抓质量、抓经济”无可奈何境地。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长沙市将对辖区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全免费,而我中心义务教育阶段3476名学生被减免的费用如何补助到位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中南大学组成专门机构和组织专人负责依法与省、市、区人民政府协商来处理此问题,否则,我中心将无法运转!
4、普教场地问题
我中心下辖三校占地面积67亩,合44666平方米,生均面积9。9平方米,与国家最低标准的生均面积15平方米相比,相差了50%以上,不足总面积22950平方米,合34。42亩;总建筑面积为2446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5。44平方米,低于国家最低生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的标准,生均不足建筑面积率32%,不足部分的总建筑面积为11520平方米;加之三校分散,场地利用率降低等,可见,以上三项造成了学生活动与教学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5、扶持政策问题
基础教育是需要扶持的公益性事业,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普教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国家百年大计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南大学的普教人,担负着为全校教职工服务,培养好他们的子女,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的重任,我们将不负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期望,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请求中南大学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能采取积极政策与措施,切实从政策上保障普教的合理定位、经费支持、场地与基本建设、编制落实、教职工待遇、招生政策扶助等,并将普教的发展纳入中南大学整体发展规划,使中南大学基础教育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三篇: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我中心于20*年6月组建,承担了对中南大学基础教育的管理与工作指导的任务,党政工团实行“3113”管理模式:三个支部,一个行政(普教中心),一个部门工会(2006年下半年组建),三个团总支的模式;下辖三所中学(含二所小学),现有教职工238人,离退休教职工227人,合格学历227人,占94。6%,中高级职称192人,占80%,其中副高76人,占31。6%;中共党员77人,占32%;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00多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347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7。24%,除教职工工资与部分岗位津贴(占80%)外,校拨公用办学经费50万元/年。生均公用经费为111元。
一、普教中心组建以来取得的成绩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下辖三校由于种种原因办学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普教的同志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据不完全统计,普教中心组建六年来,累计投入经费117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增了中南大学的资产),占总投入的73。5%,极大地促进办学环境的优化,形成了三校建校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3、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我们普教整体规模较大,但三校分散,相对而言,各校又较小,如何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基础教育激烈竞争中立足,是普教人值得深思并为之奋斗的重大难题,我们提出了“团结建校,素质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经过近些年来普教人的艰苦奋斗,已形成了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绿色环保教育、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体育传统项目、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步入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基础教育的先进行列。
4、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普教部门被戏称为“家属大院”。由此可见,普教的师资队伍何等地堪忧!并校后,中南大学领导高瞻远瞩,同意了我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请求,近些年来,我中心在中南大学纪委、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60多名)优秀教师进入了我普教的行列,较好地改变了师资结构,为中南大学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6、声誉与实力进一步好转
普教中心组建以来,各校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共获得上级授予的荣誉称号173项,其中国家级荣誉称号16项,省级44项,市级(含中大级)61项,区级52项; 教职工开展课题研究36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级8项,省级17项,市级1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各级教学比武获奖340多人次,办学规模年均增长率突破了两位数;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1%,教职工幅利年均增加20%,年均投入建设经费在150万元以上,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成为了各校取得成果最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二、普教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普教定位问题
普教中心作为中南大学直属的副处级二级单位(全校仅五个)已明确规定了,但其作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教学单位的性质始终不明确,特别是普教末列入《中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将对普教的建设、生存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对基础教育始终列入优先发展的地位,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均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建议中南大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普教工作与纳入中南大学整体发展的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普教事业发展。
2、普教编制问题 普教理应是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基本教学单位,理应遵照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编委的定编政策(省编委省教育厅[2002]44号文件),结合三校分散的实际,确定合理的编制,确保普教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的情况是:若不考虑三校分散的情节,按上述文件精神,应配教职员工3*人,实际缺编63 人,缺编率26。5%,造成了人平均超工作量为25%以上,教学骨干的教学工作量为正常工作量的1。5倍以上的人员就达到30%以上,而外请教师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教职工待遇下降日益突出,更让人担心的是对教学质量的严峻考验。
3、普教经费问题
作为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是构建和谐的公平教育之基石,国家对此实行的是强制保障标准,依法保障,处于优先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教育为本。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是考察各级政府和领导是否重视教育工作的试金石。而目前我中心的年公用经费为50万元,生均公用经费仅为111元,低于全国最低生均公用经费250元的一半以上,甚至低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最低生均经费189元的标准,更为严峻的是:每年我中心需自筹(20%)的岗位津贴总额就达到73。3万元;国家对收费标准与收费行为的严格管理,严禁教育乱收费,加之,我中心从中南大学的利益出发,减免了中南大学教职工的第三代子女以及为中南大学服务的临聘人员子女的部分办学费(分别为减免25%和10%),我中心又无经济实体,既要保障教职工福利的增长和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又要推进学校的发展(目前我中心负债200多万元),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领导干部拖入“抓质量、抓经济”无可奈何境地。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长沙市将对辖区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全免费,而我中心义务教育阶段3476名学生被减免的费用如何补助到位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中南大学组成专门机构和组织专人负责依法与省、市、区人民政府协商来处理此问题,否则,我中心将无法运转!
4、普教场地问题
我中心下辖三校占地面积67亩,合44666平方米,生均面积9。9平方米,与国家最低标准的生均面积15平方米相比,相差了50%以上,不足总面积22950平方米,合34。42亩;总建筑面积为2446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5。44平方米,低于国家最低生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的标准,生均不足建筑面积率32%,不足部分的总建筑面积为11520平方米;加之三校分散,场地利用率降低等,可见,以上三项造成了学生活动与教学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5、扶持政策问题
基础教育是需要扶持的公益性事业,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普教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国家百年大计的重要基础。
第四篇:2012教育工作汇报
2012年教育工作汇报
○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2390人,在岗教师176人。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滦阳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教育系统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发展纲要,积极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体干部教师发奋图强,凝心聚力,创先争优,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以教学为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镇教育办始终把抓好教学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考评机制,细化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了教育办领导包校制,力求在强化管理中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能够优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细化奖惩机制,全体教职工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镇中小学都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成绩,镇中学在今年的中考中,创历史新高,被县一中正取57人,年级教学总成绩名列全县初级中学第一名,再一次被县政府命名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截至今年,滦阳镇中学已经连续十年被县政府评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镇各小学也是成绩斐然,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在全县名列前茅,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教育办的精心管理,得益于拥有一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校长队伍,得益于全体教师的求真务实、勇于争先的奉献精神。
二、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它牵涉到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平安,牵涉到学生、家长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滦阳镇教育办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镇教育办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总校长任组长,由一名视导员任副组长,主抓各校的安全工作,同时要求各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2.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镇教育办与各学校、各学校与教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将安全工作责任到人。3.要求各校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经常性开展安全演练。4.加强安全教育,各校及时发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防溺水等致家长的一封信,与每一位学生家长签订承诺书,做到了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安全的齐抓共管。5.认真落实了安全月报制度,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6.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法制教育活动,保障了全镇各校都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一系列努力,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师生人身伤亡责任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使全镇各校秩序井然,争创平安和谐校园。
三、加强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唐山市中小学教师十忌》和《迁西县教育系统六条禁令》,规范教师言行,各校经常性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并通过开展师德演讲、争创师德标兵等活动,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打造了一支行风正、教风浓的教师队伍。
四、加快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滦阳寄宿制小学附属设施建设。滦阳寄宿制小学于2011 年10月投入使用,因为是老教学楼改建的学生宿舍楼,密封效果差,住宿学生冬天冷,今年暑假,我们投入资金4万元,将宿舍楼的走廊进行了密封,保证了今冬学生能在温暖的环境里生活;又投入资金近两万元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2、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是全县重点项目,我们竭尽全力配合县局及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不误工期。现在已经有近30户双职工教师喜迁新居,生活在整洁、温暖的教师宿舍里,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铁门关幼儿园建设:教育办积极协调,在镇、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高标准的铁门关幼儿园,该园投资350万元,占地6.3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现在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明年暑假后投入使用,届时准备将该园打造成省级农村示范园,将使我镇的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有大幅提高。
五 以艺体教育为抓手,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镇各中小学普遍实施了“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五月中旬,镇教育办统一组织了滦阳镇中小学艺术节文艺汇演,取得了理想效果;派出代表队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均获得了突破性成绩。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校生活,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了镇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建有标准的成人教育基地,实现了村村有成人学校、村民学校。一年内,有效地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社区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涉农专业培训,2012年,滦阳镇又招收学员60人,使全镇涉农培训学员达到224人。这些学员学习积极性高,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对滦阳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滦阳镇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镇教育办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做到了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有五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网络研修之星”,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继续教育工作者。
回顾过去,尽管我们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是学校布局还相对分散,整合教育资源尚有空间。二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未能真正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今后工作设想:
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服务于教学;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专心上课,向45分钟要质量;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到唐山、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授业水平;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提高教学成绩赋分比重,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发挥奖励和激励的作用。
二、继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充分调动村两委的建园积极性,将原黄石哨小学和亮家峪小学改建成独立幼儿园,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四、加大成人教育投入,致力于改善成人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要加强镇成人学校建设,添臵教学仪器、图书等设备,使办学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二是要加强村成人学校建设,使“六有”成人学校达到半数以上。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展好各项工作,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再谱滦阳教育的新篇章。
第五篇: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迎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我校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本着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现将我校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XX位于XXXXX,坐落在风景优美的XXXX,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我校是一所单轨制完全小学,承担着周边四个自然村的普及小学教育任务。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积极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教育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工作普及程度
1、我校辖区共有小学阶段适龄儿童294名,入学294名,入学率100%。
2、学年初在校学生284名,学年末284名,巩固率100%。学年内无辍学现象,年辍学率为0。
(二)师资队伍
1、全校共有教师14名,学历达标14名,达标率100%。
2、所有教师均具备教师资格,全部达到任职要求。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各类教学用房符合省规定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
2、全校共有图书:7800册,生均 26.54 册。
3、学校各类教学仪器配备达到一类标准,能够满足教学正常需要。
(四)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做到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管理有序。治理校园环境上,做到了学校周围安静,无噪音干扰,无污染源,校门前和两侧无小卖部,无堆放杂物,无网吧。校园内实现了美化、净化、绿化。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安全责任管理,确保不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五)教育教学质量
1、我校全面贯彻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全开齐 课程。全校学生都能遵守法律法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法违纪现象。
2、一年来,教育成果喜人。2011年,我校毕业班毕业率100%,学生综合考核成绩名列全乡前茅。被乡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我校按照市、县教育局的部署,广泛开展“十个一进课堂”、“双爱好”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了。我校有多名学生在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和学生征文活动中获奖。
三、主要做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普及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证,事关教育的振兴、民族的兴衰、国家的繁荣。为此,我校坚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位教师政治理论过硬、教学理念先进,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办学条件 我校在学区正确领导下,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争取资金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2010年我校改建了厕所,更换了学校大门。新建4个教学专用教室。学校环境的改善,办学条件的提高受到群众的欢迎,增强了我校的竞争实力。
3、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全开齐 课程;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织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主题明确,活动记录齐全。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做到做到“五严”“一改”,抓评价、促发展。
“五严”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以“教学六认真”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规范,推行领导推门听课制。严格常规的督查、指导、反馈、整改制度,对备、教、改工作进行周、月度检查;严格实施学科抽测制度,抓好教学各阶段的质量监控。
“一改”即改革学生素质评价方法,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期末设立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表彰项目。
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提升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保证教学工作扎实有效。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性办学思路,推进教育改革。长期的实践证明,封闭办学只会把学校带劲狭隘的死胡同,坚持开放性办学,学校才会越办越活。我校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抓住“高效课堂建设”的契机,组织我校优秀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到先进地区、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到杜郎口、矿区学习,同时,请先进学校的优秀教师到我校讲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这一系列的举措,更快、更好的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探索与展望: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就我校教学工作下一步发展方向展望如下。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办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集中有限的资金,分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学校教学设施滞后问题。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上来。
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实践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教学监控的作用,促使教师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师备、教、改、导、检、析、研等各个环节的落实,夯实教学基础。
以上是我校的工作汇报,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XXXXX学校
迎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