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教育法规
2013年教育法规
1.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2.教育法规的特征:①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②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③教育法规的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
3.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判)
4.教育法规的功能:①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②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③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④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5.教育法规的渊源,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在法理学上,惯称教育“法律渊源”或教育法规“形式渊源”。(判)7.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
①宪法1982 ②教育法律 ③教育行政法规 ④教育行政规章 ⑤地方性教育法规
7.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渊源(判)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实行
9.教育行政法规分三种:条例、规定、办法 10.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由于通常是免费的,又称免费教育。
11.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判)
12.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与当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3.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14.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5.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
任务和职能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10.31颁布,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7.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8.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判多)19.义务性规范表述形式上常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育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 20.授权性规范表述常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21.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22.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23.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判
24.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25.教育法律关系特征:①是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②是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③是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或产生总是以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由教育法律规范所决定 26.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①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②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③调整型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教育法律关系。27.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凡是参与到教育法律关系之中享有教育权利并承担教育义务的本国公民,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28.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观化的表现形式。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等
29.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①权利和义务的概念,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其主体的数量上来看不一定是对等的,即可能不是一对一的,③教育权利和教育
义务的关系
30.教育权利的分类: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教育权利,国家的教育权利,学校的教育权利,教师的教育权利。
学生的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31.学校的教育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权;招收学生权;教职工的聘任和奖惩权;事实和经费的管理、使用权;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预的拒绝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民事权利等 32.教师教育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权,获取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权 33.教育义务分类;国家的教育义务,社会的教育义务,社会的教育义务,学校的教育义务,教师的教育义务,学生的教育义务。
34.教师的教育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5.学生的教育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36.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 37.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 38.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终止 39.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 40.教育政策的特征: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权威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41.教育政策的功能: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协
调功能,控制功能。
42.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①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共同作出的决议、决定,④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⑤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43.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①教育体制政策②教育质量政策③教育经费政策④教育人事政策⑤国家学制政策⑥课程与教学政策⑦学历与学位政策⑧教师教育政策⑨考试与评价政策
⑩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
11学校语言文字政策 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4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①联系: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②区别:制定主体不同;执行方式不同;规范效力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45.教育法规制定的原则: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46.教育法规的效力:时间效力,地域效力,人的效力。
47.教育法规执行的原则: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48.与教育守法相对应的概念是教育违法,教育违法有两种形式:一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二是没有做教育法规规定的行为。
49.教育法规的遵守主体;守法的主体一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事业单位;二是所有公民。教育守法的主体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50.教育守法的法;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51.教育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
52.独立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判 53.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54.学校法律地位的特征: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机构公益性。(多)
55.我国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审批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等,包括审核、批准和备案等环节。相对于登记制度,审批制度更为严格
56.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组织机构和章程、教师、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57.《教育法》对第28条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即办学自主权)做了九个方面的规定:
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是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的总体授权;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③招收学校和其他受教育者。招生权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学校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既有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也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⑤对受教育这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8.从事教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六个方面的规定(学校的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以
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
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⑤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
59.以上六项义务,是《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所谓“应当履行”就是必须履行,若不依法履行以上各项义务即为违法,应对行为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0.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几种 61.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2.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机制: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3.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明确与规范作用、约束与激励作用、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64.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是以学校规章制度为核心而构成的一套系统,从形态上看,包括制度系统、制度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
65.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66.教代会依法行使四项职权,即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67.教代会的代表以教研组和行政组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凡本校享有公民醛的正式教职工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代会应与学校各方面的代表,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70%,教代会代表实行责任制,代表可以连任 68.教代会代表有以下权利:1)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有提出议案、方案的权利,有权就代表大会的各项议程充分发表意见,有权参加对学校工作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有权对教代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3)有保留自己的意见及向上级领导反映的权利;4)因召开教代会而占用的工作时间,学校应予承认其工作。69.教代会代表有以下义务:1)自觉学习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及参政议政、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2)自觉维护校长行使职权,在教改中起表率作用3)积极参与教代会的活动,认真宣传,执行教代会的各项决议,完成教代会交给的各项任务4)广泛联系群众、上通下达,向行政领导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维护教职
工的合法权益5)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 70.教代会每三年一届,每学期召开一次。偶遇重大事件,应三分之一以上代表的要求,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71.教代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其决议、决定和重要议案都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教代会代表要超过三分之二,表决、选举要过二分之一代表同意方为有效 72.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
73.《教师法》第3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教师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74.教师的法律地位:1)从教师的专业性看教师的法律地位2)从《教师法》对教师身份的定位看教师的法律地位3)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4)从教室与学校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5)从教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看教师的法律地位 75.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76.教师的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权、学生品行评定权、学生成绩评定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7.教师的基本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78.教师的资格条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必须是
中国公民、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79.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的撤销。自撤销之日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核中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80.《教师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81.教师聘任制度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师聘任是聘方和受聘方双方之间的法律行为第二,聘任双方自愿平等,“双向选择”第三,聘任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82.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聘2续聘3辞聘4解聘
83.《教师法》第22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教师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84.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85.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86.教师的法律责任:一是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侵害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当教师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7.《教师法》第35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份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8.《教师法》第36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1)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2)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6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9.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主体应当承担如下法律责任:其一,对拖欠教师工资的责任主
体,政府有关部门或是学校,包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均由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正。其二,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拖欠教师工资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挪用的经费,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90.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付法律责任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付法律责任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付法律责任
91.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1)倡导以师德为先2)强调以学生为本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92.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主动系统学习间接经验的人2)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93.广义的学生的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公民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二是作为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94.受教育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成为各国教育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95.学生的基本权利:
①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②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④享有申诉权⑤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6.高等学校学生另外享有两项权利:1)结社和文体活动权、2)社会实践权 97学生的教育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98.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除四项基本义务外,还有:
(1)学业水平的义务(2)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3)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4)履行获得贷学金和助学金的义务 99.学生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按性质和情节轻重分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100.考试舞弊行为:《教育法》第79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告考试无效——”依情节轻重可能被追究从
行政违法责任直到刑事责任,即使是学校的平
常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也可根据上述法律条文和具体校规校纪,对舞弊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取消其成绩或考试资格,以及给与其一定的行政处分,如记过、留校察看等
101.学生权利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102.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以纠纷存在为基础、以受损为前提、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103.救济的途径有: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其他渠道,主要是本组织或机构内部或者民间渠道。后两种渠道相对于诉讼渠道来说,又称非诉讼渠道 104.从教育申诉的主体来看,是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都可以成为教育申诉的主体
105.从申诉的受理主体看,既包括人民法院,以包括党的纪检委、监察部门、权力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等
106.从申诉的目的看,旨在使当事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补救
107.从教育申诉的类别看,可分为诉讼上的教育申诉和非诉讼上的教育申诉
108.《教育法》和《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的申诉制度即属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
10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110.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育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111.教师申诉范围:一是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二是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上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三是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112.申诉参加人:1)申诉人2)被申诉人3)受理机关
113.教师申诉的程序:1)申诉的提出2)申诉的受理3)申诉的处理
114.学生申诉制度分为:一是校内学生申诉简称校内申诉;二是教育行政申诉;提起教育行政申诉的前提是要先提起校内申诉
115.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其应具有如下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准司法性4)准独立性5)非诉行
116.申诉的范围:一是根据《教育法》第42条“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二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 117.学生申诉的程序:第一,申诉的提出;第二,受理;第三,处理;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法定程序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
118.教育行政复议从其属性上看,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主要有几个基本特征:①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②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③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抽象行政行为④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⑤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119.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
①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②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③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④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⑤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120.《行政复议法》第8条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121.教育行政复议程序基本上分为:申请、受理、决定、执行
教育行政讼诉法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几个特点:主管恒定、诉讼专属、被告举证、不得调解
122.教育行政诉讼的范围
①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②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③申请教育
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④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⑤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123.教育行政申诉的程序:1)起诉和受理2)审理和判决3)执行
124.教育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也有精神方面的赔偿
特征:第一,侵犯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第二,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第三,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第四,教育行政赔偿主体的国家;第五,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124.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组成125.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自测题及答案分享
首次分享者:缘梦点点 已被分享22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教育政策法规自测题及答案
第1题 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情形是____D ____。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第2题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____A _____规定的任教资格。
A、国家
B、学校
C、审批机关
D、教育行政部门
第3题林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林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林某在职学习。林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A ____。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第4题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A ____,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5题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准确的是___B_____。
A、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C、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6题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___A____。
A、学费、杂费
B、杂费、书费
C、学费、书费
D、杂费、住宿费
第7题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马来西亚人,他是否享有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___A____。
A、是
B、否
第8题 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是否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____A_____。
A、是
B、否
第9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_____C____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 D、劣迹
第10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C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个性差异
第11题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____A___学年以上。
A、1
B、2
C、3
D、4
第12题 ____B___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A、校长
B、班主任
C、辅导员
D、政教主任
第13题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___B____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学生自己负责
D、前三者都有责任
第14题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____C___。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②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④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⑤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⑥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第15题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___C____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谈话式
B、游戏式
C、启发式
D、讲授式
第16题新《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____B___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不高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
第17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__A_____。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18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___C____。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第19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___B____。
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第20题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___C____。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
第21题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____C___。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第22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__C_____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第23题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______A________,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培训和流动
B、沟通和合作
C、学习和培训
D、交流和互访
第24题下列哪种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______A________。
A、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但仍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B、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C、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D、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第25题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_____D____项是学校必须承担事故责任的。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C、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D、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第26题《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_____B____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A、个体性
B、公益性
C、民营性
D、社会性
第27题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___A____。
A、不合法,班主任没有权利私自开拆他人的信件
B、合法,班主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C、跟法律没什么关系,看班主任的自觉性
D、只要不影响学生拿到信件,无所谓
第28题《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____B____。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29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___C____和青春期教育。
A、职业辅导
B、安全辅导
C、心理健康辅导
D、特长辅导
第30题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___D____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A、应用能力
B、适应社会能力
C、交际能力
D、创新能力
第31题小张(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的父亲做法是否合法?___B____ A、合法
B、违法
C、难以界定
第32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_____C_________,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A、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B、规则意识、班级意识和责任意识
C、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班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33题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______B________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①年龄②认知能力③法律行为能力④性别⑤智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④
第34题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_____B____日内完成调解。
A、50 B、60 C、30
D、40
第35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____C_____中小学生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A、要求
B、安排
C、鼓励
D、指示
第36题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的材料包括_____D____。①筹设批准书②筹设情况报告③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④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⑤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第37题教师王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某宗教。王某的行为违背了____C____。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第38题 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B____。
A、客观、公开、即时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实效、合理
D、公开、公平、公正
第39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国家对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的态度是____B____。
A、不主张
B、鼓励
C、没有明确规定
D、要求
第40题凡年满____B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_周岁。
A、5,6 B、6,7
C、7,8
D、8,9
第41题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或补课的同志校长有权让其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___B____。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师守则》
第42题 根据新《义务教育法》,学校应当把__C_____放在首位。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第43题义务教育实行____A___领导,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第44题 下列关于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政策不正确的是____C_____。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B、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C、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但民办学校的教育用地在必要时可以由政府决定用于其他用途。
D、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第45题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___D____。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46题 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__D_____。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学校董事会
第47题 班主任工作量应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____B___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三分之一
B、一半
C、一倍
D、四分之一
第48题 我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___D____开始实施。
A、2007年7月1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第4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_____C___起开始实行。
A、1996年9月1日
B、1995年7月1日 C、1995年9月1日
D、1996年7月1日
第5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C_____时间修订的。
A、2005年10月1日
B、2006年9月1日
C、2006年6月29日
第三篇:教育法规
2013年4月教育法规自考
学制:
行政申诉:
法律适用:
教育法制:
学生申诉:
我国宪法对教育法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的教育经费有哪些途径?
试述我国教育法对高等教育有哪些规定?
材料分析:三个学生考试,教育局给的答案有误,三个学生就因为这一分没能考进县重点中学.。问 侵犯学生什么权利?学生家长应该可以通过什么法律救济来维权?
申诉的被告是谁?学校侵犯了学生什么权利?是谁侵犯学生权利?
第四篇:教育法规
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科学研究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管理学生权教师享有知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获取报酬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暑假期间带薪
休假”权利。这是教师基本的物质保障权利,按时获取工资的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6,进修培训权教师有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列入计划的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其他培训的权利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使教师认识到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法律规范。
5,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作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自然更负有此项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的法律责任
《教师法》第35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侮辱教师,是指公然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名誉的违法行为
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部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我国《教育法》从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发,认定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既有受教育的权利又有受教育的义务
公民受教育权就是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国家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予以保障的,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接受各种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权利。
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示资料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住生生活费。3,享有公正贫家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在雪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既是义务教育公益性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义务性的要求。
第五篇:教育法规复习题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基本法律)范畴.2.《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6周岁)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4.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5.辞聘是(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8.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9.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1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13.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教育法律关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法人)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1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1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厅与王某)。
20.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教师张某)。
2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教育法律救济).2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5.《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26.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规)。27.《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他教育机构从(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起取得法人资格。
2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基本原则。
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3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2.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3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3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35.(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36.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16周岁).37.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某市教育局)。
38.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局)。
39.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0.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2.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44.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45.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6.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4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48.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49.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50.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
51.《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52.《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
5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54.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决定的。
5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强制)作用。56.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宪法)。
5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职责。5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 59.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臵设臵(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60.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61.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顿)。
6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63.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臵设臵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罚)。64.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65.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
66.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7、《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6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70.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臵(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7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7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7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73.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7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7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7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77.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7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7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80.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1.教师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82.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
83.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84.《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85.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责任。86.《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87.在我国,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
二、双项选择题:
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1.教育法的执行 2.教育法的遵守)。
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1入学 2升学)等方而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1.宪法2.教育法)制定本法。
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1实施初等义务教育2.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1.学费 2.杂费)。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1.靠教师2.靠法制)来保障。
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1.职业道德教育 2.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1.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1.表彰
2.奖励)。
12.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1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2.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13.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1.及时救助小民 2.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14.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1.安全教育 2.自护自救教育)。1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1.劝诫 2.制止)。
16.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17.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18.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1.法律法规的制定权 2.法律法规的执行权)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19.我国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为(1.内容体现上 2.根本任务上)的相同。
20.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1.规范性 2.概括性)。21.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1.义务教育法 2.民办教育促进法)。
22.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1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2.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23.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24.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将可能会被(1.行政处分或解聘2.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1.歧视 2.开除)
26.因追查犯罪需要,有权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
27.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1.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2.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28.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1.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职务制度)
29.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1.记过 2.留校察看)3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
(×)1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1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与解聘)
(×)1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8.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19.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0.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21.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
(√)22.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23.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24.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25.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制裁与强制倒过来即可)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27.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8.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0.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3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32.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3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34.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3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
(√)36.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四、单项选择题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D)。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A)。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D)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D)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A.15 B.20 C.30 D.60 6.(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A)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8.学校(B)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C)内作出处理。A.15 日 B.20 日 C.30 日 D.60 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C)。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五、多项选择题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ABCD)。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BCD)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 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6.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在校学生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资助权 C、获得公正评价权 D、申诉、诉讼权
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ABC)A.公益性
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 C.财产的受限性 D.盈利性
8.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权利的实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有:(ABCD)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BCD)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六、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有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2.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品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违法了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具体权利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或其他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题要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是基于学校的宗旨和任务以及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学生具有管理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如果教师不公正,学生有权向学校要求更正。
8.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答题要点: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其特征有: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教师的申诉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9.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内容上的一致性,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还表现在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还有重要的区别:一是两者制定主体不同;而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四是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有时还会发生政策与法律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情况。我们应该依照法律程序,在政策的指导下,及时总结经验,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将政策和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既不能以政策排斥法律,也不能以法律完全代替政策。10.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他与其他社会责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而是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三是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来承担责任;四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11.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最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类型有运动伤害、课余伤害和校外事故伤害等三种类型。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一般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等。
12.简述当前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题要点:一是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三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四是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五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13.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另外还享有申诉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4.简要说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基本条件为: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
15.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是什么(简单解释各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有: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诉权专属——法律只赋予行政相对人(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诉权,而没有赋予行政机关以诉权,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诉讼中都是原告,而教育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标的明确——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而非其他;被告举证——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职责;不得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时,不得采取调解作为审理程序和结案方式。
七、论述题:(12分)
1.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答题要点: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阐述在依法治教的意义下,正确的师生关系特征是什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平等的关系);阐释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几种途径。
2.为什么说《教育法》为全面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答题要点:一是《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结束;二是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教育法》为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方针、体制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制度、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利义务,规定了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保护等措施。未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规范 ;四是按照《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性原则以及教育法制统一原则。
4.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答题要点: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列举;阐述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一方面通过改革课程设臵、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渠道营造良好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5.什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当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表现为:两者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义务,就应该有相应的权利;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权利人权利的享有依赖于义务人义务的履行;两者还是相一致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有关义务,也就丧失了相应的权利。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1、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石。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保证了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高效运作,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主要包括:(1)教代会制度。高度重视教代会,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意愿能够决定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的去留,贯彻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制度,领导要谦虚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采纳各种合理化建议,保证了学校工作健康发展。(2)民主生活会制度。要贯彻民主决策的理念,防止领导恣意独裁;(3)师生申诉制度。学校重视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畅通了申诉渠道,师生均可以通过一定程序,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级向上质询、申诉,也支持、鼓励师生对学校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4)多渠道评教制度,最好能够让学生公开评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5)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是防止腐败行为的有效举措;(6)要贯彻“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思想,领导要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气氛。
2、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注重教师教育人生、生活品味的提升。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坚持帮扶弱势群体,在家属与子女就业、入学等问题上提供便利,实行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进修培训制度,关心慰问教师红白喜事,为教师排优解难。使教师生存有保障、生活有质量、发展有平台、事业有追求。
(2)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倡导“法”就是常规,“法”就是生活的观点,要求领导、教师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的贯彻具体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在教学中,要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思想,学校领导要融入教师、融入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每个教师要融入学生、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构建一个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与学生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
八、案例分析:(20分)
1.某中学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又接受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试分析该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阐述法律依据.答题要点:该中学“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的做法是错误的;此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七条“不得开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对品德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的规定。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胁迫或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童失学、辍学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有关规定,对该中学予以行政处罚。
2.2000年5月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李某,怀疑该班一女生与一男生关系亲密,于是将双方家长请到学校,在办公室当着其他人大谈其早恋问题,并当众翻查该女生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第二天,该女生没有到校上课,并离家出走,其家人后来在南京寻回.2000年8月1日,该女生对李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李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2001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李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通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法院为什么判该女生胜诉?法院对此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答题要点:教师李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并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损害结果与违法事实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法院判该女生胜诉。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2000年12月25日,安徽淮南市某小学六.四班班主任张某,认为其班上的9个同学挤进会议室观看演讲比赛,给班级丢了脸,“脸皮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止.事发后,学校对张某作出了停职检查决定.2001年8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1年12月淮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张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6名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淮南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慰金各3000元.此案中民事赔偿部分为什么由淮南某小学承担,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师张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是学校和学生,张某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应由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在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过失的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行政诉讼法》)。
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答题要点:吴老师的做法(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当众宣读学生信件)是不正确的。其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吴老师的解释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虽然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谢某是初一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学生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待谢某回校后再予批评教育,第二天下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题要点: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形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启示: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