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时间:2019-05-13 08: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一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010年07月13日 09:35来源:人民日报

在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中,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结束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再次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号召。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次会议的召开,都将中国的教育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中国教育事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制改革:迎来教育事业的春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文革”十年**的历史。随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教育事业怎样在新形势下发展,提到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领导下,党中央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参加讨论的约有1万人次以上,曾十易其稿。

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600多位代表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研究贯彻执行的步骤和措施。

邓小平出席了会议闭幕式,在短短的13分钟里,他作了题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会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

这次会议和《决定》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促进教育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实行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改革,对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落后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985年到1992年,短短7年间,社会各方面集资办教育就达1062亿多元,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的破旧危房,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完成这些工作则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

优先发展:中国教育走上快车道

如果说第一次全教会使教育战线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么199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教会,使教育事业走上了快车道,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90年代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大因此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战略任务。这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90年代的战略任务,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绘制了90年代和下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会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告诫全党,这一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第二次全教会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1998年,全国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了显著发展,5年来有1.8亿职工和近3亿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岗

位培训与文化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在校生总数已达643万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大提高。

素质教育: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历史进入1999年,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就卓著,但不容回避的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升学竞争不断加剧,使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从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事关教育工作的全局。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从8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单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各地也进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探索。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开始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识。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教育的方向和任务有所改变,更不是否定考试,而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不是否定过去教育的成绩,而是在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为适应21世纪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的改革。

正是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这次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分析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阐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300名代表对他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各地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央决策的拥护、赞同之情。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教会到第二次全教会,再到第三次全教会,从教育体制改革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跨越。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1999年06月23日第5版)

第二篇: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回顾

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回顾

2015-12-16来源:学习时报干部教育专刊

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八大前,中央先后召开过6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对该时期党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三十多年来,党校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全国党校能够在教育培训干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是与历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直接推动分不开的。

第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79年12月25日至1980年1月17日)

定方向——标志着党校复校后,党校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1977年10月,中央党校复校。此后,各级党校渐次恢复。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进一步办好各级党校,党中央批准召开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邓小平、李先念以及中央其他负责同志,接见全体代表。邓小平同志作报告。出席会议的有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负责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党校工作的书记、常委,组织部、宣传部的负责同志,省、市、自治区党委党校的负责同志和部分主持理论教学的负责同志,军事院校、铁道部党校,工、青、妇、政法干校及部分地市委党校的负责同志,共397人。

这次会议交流了党校复校两年多来的办学经验,讨论了党校工作中需要解决好的8项任务。

一是注意发挥党校作用,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强调党校是党委领导下的培训党的干部的学校,是宣传、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

二是切实加强党委对党校的领导。强调党校和各部、委一样是党委领导下的重要部门,在干部配备、参加会议、分发和阅读文件等方面,应和各部、委同样对待。党委要把党校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定期听取汇报,进行检查总结,切实把党校工作抓起来。党委应选派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党性强、作风好,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干部教育经验的同志担任党校的领导工作。党校应有足够的人员编制,教学人员在党校全体工作人员总数中的比例,应占一半左右。

三是党校的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强调党校教学内容要按照四化的任务和当前形势来确定,特别要围绕着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有重点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学习党的重要文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理论研究是教学的基础。必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活动,组织教学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努力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取得理论研究新成果,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要力求编写出有新思想、新内容、新语言的教材。首先是尽快编出一套适合实际需要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

四是各级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和党校应当在党委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轮训和培训理论干部的计划。强调党委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分期分批来党校学习,注意把主要领导干部的轮训和专业部门领导干部的短期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各自治区和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的党校,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轮训和培训。各级党校在完成干部轮训任务的同时,要逐年增加培训干部的比重。

五是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学和理论研究队伍。各级党委要为党校选调适合从事理论工作的干部。实行职称和考核制度,比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评定教学人员的职称,并相应解决好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上级党委的党校应当为下级党委的党校培养师资。中央党校理论班要采取长、短期班相结合的办法,为省、市、自治区党委党校和部分地委党校培训师资。

六是各级党校的经费应由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妥善安排,予以保证。除行政费用、教学设备费用外,还应有一定数目的科研经费,以及学员的伙食困难补贴费等。

七是上级党委党校和下级党委党校之间要建立一定的业务联系。各级党校应在教学业务、教材资料、理论研究和办学经验上,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密切配合。

八是各级党校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精通业务,加强团结,艰苦奋斗,群策群力,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总的看,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教学在党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基本内容,解决了党校的经费保障、教学人员的职称和待遇、上下级党校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等重要问题,可以说是一次为党校定方向,立章程的会议。会后,1980年2月25日,中宣部、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各级党校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很多进一步办好党校的规划和措施,全国党校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83年2月22日至1983年3月2日)

谋改革——党校教育正规化发展的开始

适应党校教育由短期培训为主向正规化培训为主转变的趋势,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联合召开了这次会议。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宋任穷、胡乔木等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

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强干部培训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干部培训,使干部教育工作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越来越紧迫的任务。要充分重视党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条件,进一步把党校办好,使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真正成为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正规培训干部的学校。

会议对党校正规化建设尤其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布置。强调党校的任务从短期培训为主,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为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党校事业的新发展。为实现这个转变,需要研究解决招生对象、招生办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机构、学制、考试考核办法,以及党校的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坚决而有秩序地改革,全面而系统地改革,有领导有步骤地改革,才能很好地实现党校的正规化。

会议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任务,对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含义作了明确表述:“所谓党校的正规化,就是围绕培养四化建设的党政领导骨干及其后备人员这一目标,以教学为中心,在招生对象、学制、课程设置、考试考核、毕业学历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

这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全国各级党校如何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批准〈中央党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草稿)》,草拟和讨论了《全国党校系统教研人员学术职称暂行条例》《关于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党校系统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国党校系统学位工作的几点意见》,为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会后,198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中发[1983]14号文件)。各级党校普遍设立培训班、理论班和进修班,有效适应了培养干部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85年1月31日至1985年2月8日)

夯基础——完善中国特色党校

教育体系,推进正规化

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和进一步落实中发[1982]53号、[1983]14号文件精神而召开。

习仲勋、宋任穷、邓力群、胡启立、乔石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全体代表。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党校,各省(区)所在地市委党校,部分开放城市党委党校,部分地、县党校,部分大企业党校,工、青、妇干部学校等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和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共一百七十余人。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有关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和胡耀邦同志接见中央党校学员讲话时指出的干部“一要认真读书,二要钻研实际”的意见,在交流和总结党校正规化教育经验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

会议认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实质,就是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及其后备人员,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国有中央、省、地、县四级2700余所党校,它们既有共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分工,上下衔接,互相配合,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一个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体系的党校教育体系。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校,在培养目标、班次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都要结合本地区、本民族需要和特点,对分工承担的培训任务作出具体安排。

第四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94年3月4日至1994年3月7日)

求发展——确立“一个中心,四个结合”教学体系

这次会议,是在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确立“一个中心,四个结合”新教学体系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研究解决在新形势下党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深化党校教育改革,把党校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会议代表,与代表座谈并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作了讲话。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主管党校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和党校校长(或常务副校长),各计划单列市、铁道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校长,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121人。

与会代表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这次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党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出了党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会议强调,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领导骨干需要的教学体系。经过前几年努力,党校系统开始打破按“老五门”设置课程的框框,突出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安排教学,并适当增加了新知识的学习。会议认为这个改革是初步的,今后要处理好主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学习政治理论,同学习经济、科技、现代管理知识的关系。

会后,1994年5月6日,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1995年9月6日,中央又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这次会议和这两个文件,标志着党校教育进入制度化规划化建设新阶段。

第五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00年6月7日至2000年6月9日)

拓思路——开启新世纪新阶段的党校教育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0号文件)精神,在新世纪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同志分别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党校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党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党中央对党校工作寄予殷切希望。各级党校,首先是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一定要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提高办好党校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会议提出四条要求:一是适应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要求,加大培训轮训干部力度,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布局,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适应新形势对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三是适应党校改革和发展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教师和干部队伍,加强管理,从严治校。四是借鉴现代教育中的有益经验,突出党校特点,发挥党校优势,不断完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校教育体系。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为此,一是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三是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四是要大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一个中心、四个全面”的党校教学新布局,各级党校尝试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党校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第六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08年10月2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识规律——不断提高党校教育科学化水平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总结改革开放30年党校工作的宝贵经验,全面把握党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不断提高党校办学水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会议代表座谈并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作工作报告。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党委党校校长、常务副校长,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武警总部等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力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不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

会议强调党校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五是充分发挥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强调各级党校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纪律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还总结出“三个适应、三个促进”的党校教育基本规律,即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必须适应党的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在新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六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深深感到党中央对全国党校系统是那么的关怀,把党校作用看得那么重,对于党校事业那么地寄予厚望,这些都是党校工作者奋发有为的重要动力。每次党校工作会议,都对党校工作进行回顾,对党校规律深化认识,对党校任务提出要求,对党校建设作出部署,党校事业由此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新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关键阶段召开,必将以新的认识、新的要求、新的部署,推动全国党校系统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财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财富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财富大洗牌,正在经历第三次财富大洗牌:

第一次是胆大的对胆小的进行洗牌,所以,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并不是有多大学识的,而是胆大的。在此过程中,配合改革开放以后的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依靠工资积累的人士,突然感觉到财富相对贬值得越来越厉害。这也是东南沿海一带财富崛起,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财富地位急剧衰的原因。

第二次大洗牌是有知识、有见解的人士对知识和见解缺乏的人士大洗牌,这种洗牌发生在15年前,突出表现在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的崛起,包括华为、腾讯、TCL等,而那些所谓的“投机倒把”分子的没落。

目前正在上演的第三次财富大洗牌将是新思维方式者对旧思维方式者的洗牌,在过去三年和未来10年都将不断上演这一曲大戏。

为什么过去3年和未来10年,都将不断上演第三次财富大洗牌呢?为什么是30年来最大的一次财富大洗牌?

这就要从过去30年这些富人为什么赚钱,现在赚钱的基础是否存在?如果不再存在,财富的洗牌就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事件。

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是什么?

1、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第三次财富洗牌的赢家,并成为未来10年仅有的能够对抗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的投资工具 去年,时代伯乐股权投资团队曾经在中国首先提出“人无股权不富”、“未来8年,中国最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股权”的观点,并深入人心。

资本市场上演的财富梦想,新股财富神话与熊市无关,正在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房地产价格超越工资收入的大幅度上涨就是一种典型的财富大洗牌,它并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同样也是资金的横向流动而已。在这种模式的财富转移中,一线大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动成为财富转移的受益者,而全国其他地方居民的财富却在浑然不觉中悄然缩水。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增长发动机不断灭火,少数城市的繁荣掩盖了大部分城市的萧条。

房地产投资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三次财富洗牌的赢家,存在几个核心原因:

第一 中国仍然存在资产荒,发行的大量货币(中国的GDP远小于美国,但是货币发行量远大于美国),并没有去处。大众创业,股权投资,并不是很多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第二 中国房价成为全球第一是必然趋势。中国房价已经涨幅巨大,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10年左右的时间又有可能成为全球GDP最大的国家,同时,也会是全球财富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喜欢大城市,喜欢教育、医疗好的城市,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过多的钱去追逐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不可避免。一旦中国GDP成为全球第一,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就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周边国家和地区就会不断边沿化。不排除再过20年时间,日本都可能成为边沿地带。再现大唐盛世,房价全球第一,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的是,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虽然相对较低,反而存在巨大的泡沫,因为泡沫本身是相对于需求和购买能力而言的。

2、财富在亲力亲为和使用杠杆中消失

我们时代伯乐股权投资团队发现,去年发生的股灾,很多所有走向失败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主要缘于亲力亲为和使用杠杆,过去30年实业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的成功经验,让很多财富拥有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包打天下。

反思最近两年发生的事件:高利贷的破产和股灾的发生,导致千家万户一夜回到解放前。主要原因:

亲力亲为:房地产投资的成功不需要多大的专业,主要缘于整个房地产过去10年,平均房价上涨超过10倍,而且只涨不跌,就好比股市连续10年一样。散户都会成为股神。但是股市看似简单,其实无比复杂,专业选手未必赚钱,更何况业务人员。

使用杠杆:在一个单边上涨的行情中,是可以使用杠杆的,但是,中国股市与赌博并无二异,使用杠杆,等于赌博。从未见过赌徒借钱去赌博的,而且,一旦使用杠杆,即使赌对100次,只要有一次失误,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一夜回到解放前。为什么炒股不能使用杠杆,而房地产投资就可以呢呢?房地产使用杠杆,即使房价下跌,也不需要增加抵押品,但是,股市一旦下跌,是一定需要增加保证金的。

3、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成功,而没有看到失败的来临。突出表现在:许多企业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陷入资金链的困境。

盲目直接介入陌生行业:典型案例就是湘鄂情。

盲目扩大产能,在产能上做死主业:山西鑫海、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四川长虹后任董事长赵勇的等离子项目。

急于赚快钱而陷入高利贷或者房地产:今天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小房地产商陷入资金链的困境,浙江温州等地区高利贷破灭。

4、难以适应互联网文明和空间文明时代的来临,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业的思路,梦想传统产业继续复苏

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人类进入空间文明时代。智能化、非现场、不接触、无纸化,这是互联网文明和空间文明的典型标志,而这些标志性产物对应的标志性产业都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并形成致命打击:

非现场买卖将逐渐超越现场买卖,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非现场买卖将彻底击败百货商超。原有商业业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年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是前十大百货商超的总和。

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取代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渠道。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消费终端,为无纸化时代和非现场行为的空间文明准备扎实的物质基础。

虚拟消费逐渐超越实物消费,精神消费逐渐超越物质消费,以腾讯为代表,虚拟消费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不仅消费食

品和饮料,住房和衣服,更需要精神层次的虚拟消费。

3D打印技术改变人类的制造业状态。打印出机器零件、食品服装,这将是制造业领域的最大革命。

以电动汽车、页岩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成为影响和改变人类能源格局的核心推动力。这一事件,使得煤炭等传统能源走

向衰落成为必然。

5、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的趋势和赢家

财富大洗牌的趋势和方向之一:知识和企业家精神成为财富创造的主流方式

根据《国富论》和所有经典经济学理论,财富的产生来源于劳动和资源。财富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对应角度,全世界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只有香港和大陆与学历基本无关。与学历无关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持续的。当容易赚钱的时代过去时,中国将回到真正依靠技术进步和诚实经营赚取财富的时代。

财富大洗牌的趋势和方向之二:简单的“钱生钱”的时代终将过去,长期的低利率时代将彻底毁灭那些高利息成本者

简单的“钱生钱”的时代过去:过去10年中国创造财富的主流方式不是依靠诚实劳动、不是依靠智慧和辛苦经营,而是依靠资产的泡沫,依靠钱生钱,这种泡沫贯穿整个社会:大宗矿产品泡沫、收藏品泡沫、奢侈品泡沫等等,很多人几乎一夜暴富:2015年,全社会的财富水平几乎是2000年的40倍,但是,实际GDP只是增长了300%而已,泡沫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财富大洗牌的趋势和方向之三: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将被品牌拥有者和核心技术拥有者替代

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低端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但是中高端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低廉,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出局或者转移,而转向品牌+技术的拥有者,因此他们将是财富大洗牌的最终赢家。典型案例是华为。

财富大洗牌的趋势和方向之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局面将结束

根据赢家通吃的原则,行业的剩者往往不超过5家。这意味着中国将有千千万万的企业或者倒闭或者被购并。

中国人喜欢自己当老板,并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水平、资源,在过去30年的野蛮生长阶段,草莽英雄时代,这是可行的,今天,能够成为胜者的必将是那些拥有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人员。

今天的欧洲、日本和美国已经10年不见创业潮了。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老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思考过去30年富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和因素(为什么是他们富起来),这是理解今天发生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的前提

过去30年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其实是与当时的环境高度相关,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现在必须进行深入分析,这些环境的要素是否继续存在,如果不在存在,财富是否必须洗牌。

目前国内现货天*然*气,铜,白*银,原油等投资火热,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关注分析师薇信(lcx0699)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1、3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极为有利于中国富人投资成功的外在环境,到处都充斥着创富的机会

全球化红利: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融入全球,配合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的一体化,使得中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要素红利:三十年改革开放,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不断增长,春风从东南沿海吹向内地,形成梯次转移。

制度红利:制度是联系要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幅度提升要素效率关键所在。30年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

消费升级红利:三次消费升级和出口高速增长成就一批富有者。

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全面增长,各行各业从百废待兴变成全面欣欣向荣,以三次消费升级和出口的高速增长。

第一次消费升级:八十年代,从百元级迈向千元级,表现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取代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衣食住行。

第二次消费升级:九十年代,从千元级迈向万元级,表现为电脑、手机走入千家万户,成就了比尔·盖茨和微软,联想和柳传志。

第三次消费升级:2000年后,从万元级迈向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级别,表现为以汽车、房地产为代表,进入寻常百姓,成就了大量房地产老板和矿老板。

2、30年来,中国主流投资者对政府监管和法制缺失的利用是取得成功的内在基础和条件

低廉地获取政策信息和优势:只有东南沿海和大城市。

廉价的劳动力:低工资、低福利、高强度。

低廉的土地成本。

低廉的环境破坏成本。

技术和产品的低成本仿制和抄袭。

低廉和无控制状态的资源获取。

不断攀升的资产价格。

法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监管的不到位。

为什么30年后的中国,一定会发生财富大洗牌——变化的环境和背景、不变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必然导致财富大洗牌,有以下原因:

1、世易时移,变化已经发生,但是更多的人在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思想和思维没有发生变化,甚至连危险已经出现都不知道。

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一批创业成功的50岁以上的成功人士,他们仍然坚守原来的成功经验,故步自封,仍然不愿意承认现实的来临。

我们时代伯乐在股权投资的项目企业中确实发现,他们很难改变。面临一个全球的环境,如果企业10年做不大,必然存在致命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企业领军人物的保守和僵化。

2、现有财富者80%以上并不具备掌握和驾驭这笔财富的能力: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视野范围、道德品质等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现在已经取得财富的人,并不意味着其能力和品德比别人强。

很多人的知识和能力、视野范围等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

3、30年所积累的问题,不可能没有人买单:中国金融资产的大泡沫;中国房地产的全面泡沫;中国过度重化工业。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最终一定会有一次买单机会,即使我们认为中国的房价会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价格的巨幅下滑,即使是香港的房价也是经过几次大幅度下滑之后,才大幅度上涨的。

我们积累的如此巨大的金融资产,使得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无比巨大。如果中国的贸易不断取得顺差,那么,结合人民币接下去放水的速度下降的话,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会得到缓解,否则,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过度重工业化,使得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中国几乎全部占据全球第一。接下去,去产能将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是一个财富不断重新洗牌的过程。

4、变化的环境和背景、不变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必然导致财富大洗牌。

以下情况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财富大洗牌正式来临:

中国重化工业基本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量占据全球的70%以上,使得行业的空间几乎不再存在。

出口成为全球第一之后,普遍出现困难,2016年全年的进出口量估计增长率不会超过7%。

用工荒的大面积出现,标志着中国人口红利阶段性结束,依靠现有的二胎政策,人口红利至少要在15年才能有所体现。

三次消费升级最终导致资产的严重泡沫和中国环境的严重恶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的富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财富洗牌不可避免:

信息优势无存,全国基本上都已经形成改革开放局面。

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今后劳动用工将越来越难,一般加工制造业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出现大面积破产倒

闭。

大宗原材料价格将是一个持续不涨的时代,绝大多数原材料价格将长期徘徊不前。

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和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开放,新的竞争对手的形成:更为廉价的劳动、土地成本。

法制日益完善,违法成本越来越高。

人民币可能存在一个较大幅度地贬值:金融资产的比值中可以发现,中长期而言人民币贬值是一个大趋势。

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同时,原有主业又基本上没有多达的发展空间。存银行,每年贬值7%左右,买股票又天天跌。

牺牲者已经出现,先烈们的鲜血估计会是白流。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完全可能被最近中国一、二线房地产的疯狂所掩盖。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 力。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一)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地位空前提高,高等教育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的成果,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变与创新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1)从高等教育单一属性论向双重属性论转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各方面受前苏联影响较大,把教育当作上层建筑范畴,把高等教育属性定为上层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受“左”的思潮影响,从反右斗争到“文化大革命”,高等学校都是重灾区,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把高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当作上层建筑,除了不断遭到“阶级斗争”外,还把教育当作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消费部门。既然是消费部门、福利事业,因此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只注重钢铁、粮食、煤炭、交通等物质生产,把教育列入另类,因而有“一 1

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给文教”之说。教育经费长期徘徊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把高等教育定为单一的上层建筑属性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理论上的误导,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流毒,邓小平首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强调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在制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尽管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但各级政府、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教育优先的地位确立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从到1978年的598所、在校生132.19万人、毛入学率1.56%,发展到2010年的3155所、在校生3000万人、毛入学率25%。国家有力支持和实施了“985 工程”“211 工程”等一系列计划,在高校中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差距。

(2)从高等教育体制一元化向一主多元化转变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三大特性,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三大优越性。1956年,伴随工业、农业、手工业私有经济体制的改造,全国各类学校全部变为国有化的公立学校。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所有高校归国家所有,纳入国家计划,政府对学校是“统、包、管”,学校对政府是“等、靠、要”,一切按政府部门的计划、指令办事。学校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办事效率不高,办学效益不高。二是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计划经济是条条专政、条块分割的经济,高等学校也分割为教育部直属学校、中央部委属学校、地方(省市级)所属学校、企业所属学校等。导致大学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学校及专业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高校的行业性、单科性过强,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学校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三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是集权经济,一切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高校没有什么办学自主权。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全面展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于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等多种经济体制蓬勃发展起来。市场经济和一主多元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促进了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和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改变一元化的国家办学体制;第二,改变“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第三,改变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第四,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

(3)从认定高等教育是事业性单位向事业性产业性单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树立了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的观点,把高等教育当作产业来办、来经营,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强了高等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了4-5倍,而政府投入增加甚少,仅提高一点几个百分点,至今仍未达到GDP的4%。巨大的经费缺口,主要靠发挥了高等教育产业性的巨大作用。

(4)从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别和不同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程式化的、“工厂化”的培养方式,强调个性化、人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5.04万所,在园幼儿2976.67万人;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学生9940.7万人;普通初级中学54890所,在校生5279.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4058万所,在校生2427.3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在校生42.56万人。

(1)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家还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的幼教专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幼儿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

(2)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7%,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8.7%。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8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三)职业技术教育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三级职业教育体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高职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等职业教育学科门类齐全,进一步贴近市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充满发展活力,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 方面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上升,本科院校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则下降。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形成了“国务院领 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得到了 进一步落实,公办和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A]

2.张秀兰:《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3

3.王梦奎:《中国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7

4.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5.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下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历程。一年来,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培养了数百万的外语人才。但是,冷......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召开 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4月3日在上海市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对会议批示要求,全国环境监测战线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再接再厉、开......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12月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得失,对“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做了全面分析,并研究部署了201......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李克强对会议作重要批示 强调满足群众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 陈竺出席并讲话 1月10日,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它分布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交通、城市公......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简报 济南九中 石建军 2012年12月14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非常荣幸的作为全国唯一的心理教师代表出席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14年十方面重点工作 姜伟新作报告 仇保兴主持 陈大卫齐骥王宁杜鹃出席 12月24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