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语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跟踪指导服务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跟踪指导服务
外语教育研培部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实施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四年里,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巩固集中培训阶段性成果,促进广大参训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和整体素质的再提高,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决定对参训的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跟踪指导服务,解决教师培训后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外语教育研培部负责黑河和双鸭山两个市区及下辖区县的跟踪指导服务。部门人员组成五个专项工作组同时在各市县开展工作。通过听课、指导、参加校本研修、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立足教师实际需求,为两市的国培学员们提供全程性跟踪指导服务。
一、跟踪指导地市
黑河市:市区、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连池景区)
双鸭山市:市区、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饶河县
二、被跟踪指导人员:
近四年来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担的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所有学科中小学教师。
三、跟踪时间:
2014年6月10日—12日
四、跟踪指导服务项目及内容:
省教育学院调研组在地市(区县)师训部门有关负责人的配合下,主要开展两大项工作:
1、由区县所有学科中小学国培学员参加的座谈会
2、由英语和俄语中小学国培学员参加的学科教研活动
根据当地需求,还可以开展专家讲座、优质观摩课等活动。
(一)座谈活动
1、座谈研讨
内容:国培学员在实践中如何主动落实培训收获和进行教学改进
参加人员:本地区几年来各学科的国培班学员,人数在30人左右。
2、问卷调查
问卷由省教育学院提供。本地区问卷收回率为各学科所有培训学员数量的90%以上。
(二)现场指导服务
1、精品课
精品课以国培学员自愿为主,尽量把国培期间了解和掌握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按照地区公开课水平进行准备。
2、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包括教研员评课、观摩教师议课和专题指导等形式。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要求教研组以日常校本研修规模和形式开展,有主题和具体做法。
4、现场访谈
现场访谈可以在轻松交流的环境中开展,场地不限、时间不限,访谈对象可以包括各学科国培班教师和他们教的学生,话题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生成。
五、联系人及电话:
黑河市:
于钢:省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研培部副主任***
张洪涛: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培训部主任***
李艳萍: 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初中小学英语教研员 ***
双鸭山市:
范伟:省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研培部副主任 ***
马凤刚;双鸭山市教育研究院培训部主任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研培部2014年5月27日
第二篇:国培计划训后跟踪指导
加强训后指导跟踪学员发展
为加强培训后续跟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使教师成为持续、自主的专业学习者,我们确立了本国培研修跟踪指导主题:教学行为的改善。围绕主题,通过多种形式,一方面,加强对学员的跟踪与管理,另一方面,注重与学员的双向沟通,重视对学员的信息传递与学员的信息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全面了解学员在岗研修的全过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进行调整。主要方式与具体措施:
一、组织训后回访
一方面,“面”上了解:通过网络培训满意度调查、开展实地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员回学校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在当地发挥辐射作用的情况。另一方面,“点”上深入:到部分学员所在的课堂,对学员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个体观察和分析。
图一:满意度调查问卷图二:实地调研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参训学员发展势头良好,其完善的知识结构、坚实的学科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老师。
图三:宿州音乐1班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音乐公开课
培训后,我们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课堂,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了音乐公开课,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同,很快成长为当地一名学科教研员,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很好地契合着本次培训的宗旨:基于问题的实践与追问,基于学科的示范与引领,基于行为的矫正与历练。
训后回访的过程中,学员们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境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二、建立训后跟踪服务中心
图四:电话、q群、邮件咨询
我们继续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通过电话、Q群、邮箱等形式主动回访学员,进一步关注参训学员的专业发展。同时,学员的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教师培训
视野,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师远程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三、开放网络研修平台
建立网络研修社区,打造区域、校本、班级三级研修共同体,形成常态化的、与参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修模式。我们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训后继续畅通专家服务通道,为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图五:区域、学校、班级三级网络研修社区
四、畅通信息沟通体系
我们纵横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学员创设适宜、宽松的训后研修环境和条件。
1、加强与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增强对学员培训后研修的重视,采取各种形式联合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
2、加强与学员所在学校的沟通,希望各学校对学员的训后学习、课题研究给予配合和支持,为学员的训后研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篇:国培计划2012-教师教育学院
2012年11月11日,现任中国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南京艺术学院的施咏教授为我们作了《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和《乐理与文化》两个主题的讲座。在“民族音乐离我们究竟有多远”的呼声中,分别从汉族北方民歌的流行化、南方民歌的流行化、其他地区民歌的流行化、少数民族民歌的流行化、佛教音乐的流行化、民族器乐的流行化、戏曲流行化等七个方面,例举了大量的作品为例并进行详细分析,使我们明白流行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民族化是流行音乐的根,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在现阶段是互融的,民族化的流行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是大势所趋。在其“乐理与文化”的讲座中,以独到的视角,十年磨一剑的功力于国内首次对基本乐理的科学划分、课程内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提出创新的观点与教学方法研究模式,对我们启发很大。他的讲授中反对将乐理一味划归技术理论的观点,提出乐理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为内涵的课程,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乐理应是音乐艺术之普遍原理,是技术理论和音乐文化理论的总合;将课程的教学目的提升到开发音乐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的高度,使得乐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体现多学科综合理念。他认为基本乐理中涉及到文学、美学、律学、乐学、史学、声学等学科相关知识的渗透,要加强对音乐文化的全面考察与深层认识;要重视母语教育,加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体现中华民族乐理特色;要体现规范性、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施咏教授的讲座使我们明白在当代多元文化视野下乐理教学应具备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技术性与文化性、科学性与逻辑性高度统一。
(编辑整理
王海涛)
第四篇:“国培计划(2014)”初中生物教师培训
“国培计划(2014)”初中生物教师培训
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国培计划(2014)”初中生物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我们团体开展团队趣味游戏、组建学习小组和班委会以及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四个方面内容,目的在于打破人际坚冰,相互结识沟通,组建学习家庭,感受团队力量,激发思维潜能,鼓舞学员士气,增进团队凝聚力。
在团队趣味游戏热身单元,按照活动计划,全班学员活动分成了六个小团队,展开团内和团间的竞争与合作游戏,包括“抢座位”、“团队履带战车竞速”等肢体游戏。在何荣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认真、有序的组织和全体学员积极参与下,热身活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随后,活动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组建了6个“学习小组”,并由各小组在本组内分别推选出了1名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协商组名和标识,商议小组组训,确定组歌,最后各小组分别作小组展示,留下了难忘的团队合影。
紧接着,指导老师组织班级全体学员完成了班委会的成立和班委成员分工工作,并引导大家讨论、制定了《班级公约》。最后,指导老师对本次前来参训的全体学员表示了真挚的欢迎,并希望全体学员在本次国培研修中,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人人参与,都有收获!
第五篇: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理念更新了,思考问题也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极其改革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他们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老师们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六个方面向名师靠近,促进自己向大师方向发展,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我们以前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听了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在上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为后来开展的讲课比赛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关心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精神,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及敬佩的心情,心中不由联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古诗句的深深意境;深深地感受到身为一名教育者的魅力所在;在聆听他讲述自己放下自己的头衔,在武汉市偏远中学当老师的报告后,我的头脑中产生了无限思绪,似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我们要热爱我们的职业,真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高家店中学:王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