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感悟中国教师报的洗礼
----读报有感
今天在学校突然看到个通知,说《中国教师报》正在举办读报征文活动。很多老师接到通知时一笑而过,并没有太多的触动。但是我却在这一瞬间想起了自己每次读到《中国教师报》时所受到的一次次洗礼及从中得到的感悟。因此情不自禁的想写的什么,与大家一同来分享每次读报时的收获与喜悦。
记得有一期的《中国教师报》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叫做《把班级还给学生》。当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当时一愣。因为不管是我自己的观念也好,还是从小受教育以来,那些教育我的老师们也好,都共同展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课堂和班级是老师主导的,学生只是我们教导的受教育者。我当时抱着“如果班级还给了学生,那班级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乱子啊,那老师还如何去上课呢?”这个疑问,带着怀疑与审视批判的态度将这篇文章仔细的看了一遍。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读完后这篇文章带给了我一次观念的洗礼,让我深有感悟。
记得文章的开头有这么一段话“教育是他育,更是自育。教师除了是教育者的角色外,还要站在他育的位置唤醒孩子的自育。”随后整篇文章都传达了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教育放手理念。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当今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切都严抓死管。让现在的学生丧失了独立处理和面对学习面对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依赖老师。当失去这些依赖时就变得无所适从。
整篇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老师教育观念的缺失,并从各国优秀先进的教育学理论方面分析了这些缺失所导致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让我清晰的知道了以前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的原因所在,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投入了无数的经历去抓学生们的学习,纪律,及生活学习方面的各种事情,但所取得的成效确如此低下,甚至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懂得什么叫放手,什么叫自律,自学,自强。
一篇文章就这样改变了一个错误的教学理念。那么当我们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洗礼后,我们的教育生涯一定能突破当下,取得更加值得自己骄傲的成就。
还记得我刚从学校毕业时,曾梦想做一位不平凡的教师,一定要在教育事业上做出自己的成绩。但当进入教育领域这些年后,我发现梦想离我越来越远,因此曾一度灰心丧气,甚至丧失了进取之心。而在这时又是《中国教师报》的一篇文章点醒了我,洗礼了我。
记得那片文章的标题就是《做一名平凡的教师》文章的开头就指出了台大校长傅斯年先生发表的《几个教育的理
想》,其中文章第一段运用了设问指出了这位敢跷着二郎腿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的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一个教育理念——“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
我们不明白老先生这一观点的深刻和内涵。作为老师我们可能是这样想的:成绩,是不能不要的,即使不辉煌,至少也不能面上无光;一年起码也该上几堂公开课吧,闭门备课,讲台即舞台,自己的本事与精彩不展示也终究有点遗憾;最好写一两篇论文,获奖、发表,给自己添些光彩也是情理中的事„„作为校长我们又可能是这样想的:大凡学期开始,总要在教师大会上言明学校要参加某国家级课题实验,要承办省级现场会,要举办多少区县教学活动,以此表雄心壮志,以此激发师生干劲。期末总结少不了列举辉煌,细数成绩„„总感觉自己是可以创造辉煌的,即使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但是我们总可以精彩的度过。
所有一切看上去那么自然,可是文章用简短的一个词语
“但是”把所有的迷雾拨开,好像有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想法不成熟的我犹如醍醐灌顶,我懂了,我明白了,教育就应该是平淡无奇的。生活呢,有飞流直下的惊喜,有九曲回肠的绵长,但多数时候,像水一样,说不出什么味道。但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人人需要。我们的教育该如此,平淡无奇,白开水般可却是我们最需要的。
平淡无奇的教育会自然得多。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必遭遇这样的尴尬:期末抽查学生唱歌,有学生什么也不会唱,一问,学生很委屈,说音体美这些课都让主课老师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金与奖杯的,最终都将跟真教育南辕北辙。是的,文中的记述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教育苦了 多少人,说的严重点又害了多少人。我是一个在校的师范生,梦想着做个最优秀的老师。可是我差点把我的那自私的梦想理念带进我未来的课堂,我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我始终坚持着自我的梦想将会扼杀多少我们祖国的科学家,发明家,舞蹈家„„我感到很幸运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认真去拜读了傅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懂了,平淡无奇的教育是出自师生的内心,自然到犹如呼吸,我愿做一位平淡无奇的老师,我愿我的学生真的爱上我的教学,真的是根据自身的爱好在学习。
其实平淡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枯燥无味,文中引用了陶行知的“教学合一”。我们怎么生活的,就该怎么教育。陶行知先
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生活即教育。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习,怎么学就怎么。每件事情都踏踏实实去做。你会发现就仅仅是扫地这样的小事也可以很有意义。文中明确的告诉我们扫地的意义当然不只在保持环境整洁,而是“日日新”的意识与实践。这个过程蕴涵的教育价值在于:学习须行动,行动能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须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整洁”焕发的是教育的气息,在这种气息熏染下的人,心灵也会洁净起来,也会纯洁起来。我愿做一位平淡无奇的老师,做好身边的每件事情,我的生活可以平淡中凸显意思。
而以上的种种,只是我一次次阅读《中国教师报》时所获得的无数次感悟中的几点而已。有那么多的感悟在心,我无法件件说出,同样有那么多的感谢,我无法亲口感谢。因此我只能将深深的祝福汇成一句话“谢谢你《中国教师报》,谢谢你对我的洗礼与帮助。我真诚的祝你越办越好,让更多像我一样需要你的广大教师从你那收获更多更多的感悟”
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
教师:张桂英
第二篇:就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我与中国教师报的一文
------我愿做一位平淡无奇的教师
前几天偶然看到我们的中国教师报在征文,脑袋中就如放映机一样闪过某个时候在中国教师报的一篇文章,记得文章的标题是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这个给我这个希望在教师行业大展拳脚的人来说有很大的震撼,但同时给了我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文章的开头指出了台大校长发表的《几个教育的理想》,其中文章第一段运用了设问指出了这位敢跷着二郎腿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的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一个教育理念——“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这个观点一出来急性的我就脱口而出:我一定要在教师行业做的轰轰烈烈,一定要做个最优秀的老师,过着丰富精彩的教师生活。我想作者也和我一样震惊的吧,他用2个问句引出了台大校长傅斯年先生这一观点的震惊的程度。是!我想震惊的不止我和作者,还有很多很多的我们。我们不明白老先生这一观点的深刻和内涵。作为老师我们可能是这样想的:成绩,是不能不要的,即使不辉煌,至少也不能面上无光;一年起码也该上几堂公开课吧,闭门备课,讲台即舞台,自己的本事与精彩不展示
也终究有点遗憾;最好写一两篇论文,获奖、发表,给自己添些光彩也是情理中的事……作为校长我们又可能是这样想的:大凡学期开始,总要在教师大会上言明学校要参加某国家级课题实验,要承办省级现场会,要举办多少区县教学活动,以此表雄心壮志,以此激发师生干劲。期末总结少不了列举辉煌,细数成绩……总感觉自己是可以创造辉煌的,即使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但是我们总可以精彩的度过。
所有一切看上去那么自然,可是文章用简短的一个词语——但是把所有的迷雾拨开,好像有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想法不成熟的我犹如醍醐灌顶,我懂了,我明白了,教育就应该是平淡无奇的。生活呢,有飞流直下的惊喜,有九曲回肠的绵长,但多数时候,像水一样,说不出什么味道。但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人人需要。我们的教育该如此,平淡无奇,白开水般可却是我们最需要的。
平淡无奇的教育会自然得多。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必遭遇这样的尴尬:期末抽查学生唱歌,有学生什么也不会唱,一问,学生很委屈,说音体美这些课都让主课老师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
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金与奖杯的,最终都将跟真教育南辕北辙。是的,文中的记述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教育苦了 多少人,说的严重点又害了多少人。我是一个在校的师范生,梦想着做个最优秀的老师。可是我差点把我的那自私的梦想理念带进我未来的课堂,我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我始终坚持着自我的梦想将会扼杀多少我们祖国的科学家,发明家,舞蹈家……我感到很幸运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认真去拜读了傅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懂了,平淡无奇的教育是出自师生的内心,自然到犹如呼吸,我愿做一位平淡无奇的老师,我愿我的学生真的爱上我的教学,真的是根据自身的爱好在学习。
其实平淡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枯燥无味,文中引用了陶行知的“教学合一”。我们怎么生活的,就该怎么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生活即教育。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习,怎么学就怎么。每件事情都踏踏实实去做。你会发现就仅仅是扫地这样的小事也可以很有意义。文中明确的告诉我们扫地的意义当然不只在保持环境整洁,而是“日日新”的意识与实践。这个过程蕴涵的教育价值在于:学习须行动,行动能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须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整洁”焕发的是教育的气息,在这种气息熏染下的人,心灵也会洁
净起来,也会纯洁起来。我愿做一位平淡无奇的老师,做好身边的每件事情,我的生活可以平淡中凸显意思。
平淡无奇的教育是一份好心态,也能多些人的味道,更多关注人的情感和人的需求。这才是今日教育最紧缺的。我愿一位平淡无奇的老师,不去苛求教育,尽心尽力做好——我这个未来老师的心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三篇:教师报读后感
今天在《教师报》上不经意看到一篇报道:某学校每年都有近14天的勤工俭学劳动,在这14天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早出晚归,教师报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帮学生劳动,一边与学生聊天,与他们沟通,处理一些劳动中的事,与学生慢慢地熟悉起来。结果一上课,所带的劳动班级课堂气氛、成绩都比其他班要好的多。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除了学科本身以外,和教师也有很大关系。学生喜欢教师,同样也会喜欢这门学科。一个班级里只要有超过50%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就提高了,课堂管理、交作业等情况就容易多了。从这篇真实的报道中我在思索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学生也不例外,处在于有感情,内心深处需要别人去关心、理解、包容或是难过时有人倾诉,读后感《教师报读后感》。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因此课里课外都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会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会突显出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基础差,而是教师抓不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喜欢上这门课。这样改变这个局面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的沟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是一个不受任何条件、场所限制的过程,只要教师有心,随时可以做到。比如在学校食堂碰到学生,问问他们学习能不能跟上、听不听得懂、感觉怎么样-----虽然大部分学生拘束,当时只是简单地回答,但他们内心深处指导老师对他好、关心她,无形之中也会把这种感情带到学习中去。只有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把握好每次交流的机会,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教学就能很好地开展了。
第四篇:教师报读后感
教师报读后感
(一)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教师报读后感
(二)“书能香我无需花,诗能醉人何须酒?”上学时,成天泡在图书馆里,遨游书海,魂飞天际,在柳絮飘飞的夕阳里等待传书的鸿雁,在朦胧的灯光下抒写缠绵的诗句,那美好的一切,随着脚踏三尺讲台,将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今年在我们的教学校长于校长的推荐下,读了《中国教师报》。没想到,捧在手中,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
在报纸上我认识了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的校长,王国辉。他积聚“幸福因子”办学校,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不要有太多的复杂、喧嚣,名利的东西裹进其中,从做幸福的人开始,一切返璞归真。他很爱学生,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陪在学生的身边。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
在报纸上,我还认识了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黄埔区学科带头人,李学文。她提倡“有本有序的诗意语文”。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生命素养,应该循序渐进,这是“教学有本” 的意义。课程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她坚持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达到“教学有序”的境界。主张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合理有序的推荐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在学习《窃读记》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们介绍作者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以及初一将要学习的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这样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杯清茗,一份报纸,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带来了教育的智慧,教学的启迪,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更快地成长。
教师报读后感
(三)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第五篇: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上栗镇中学梁松灵
前一段时间阅读了《中国教师报》,发现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校长和主任的精彩发言,同时还有好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诠释。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中追溯到原因,也都必须经过课堂去解决。中国教师报里的《做高效课堂的智慧引导者》一文。给我的感触颇深。文中说“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有人都参与学习,所有人都参与讨论,所有人都得到收获。”我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学习还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精彩。我在农村中学从事多年英语教学工作,在做高效课堂的智慧引导者方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和想法:
一、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例如,在讲job这个话题时,教师就可以充分信任、利用学生这个资源库。开讲时,教师提问: “Do you know my job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teacher”。教师把job 写在黑板上,并把这个单词圈起来。“Do you know more jobs?”教师请学生把他们知道的职业写在“job”这个词的周围。
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词汇的丰富和多样。教师可将
学生总结出的多种职业进行归纳,并趁机对个人或班级进行适度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1.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教师尽可能地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课堂中可以展开学生间的提问辩论,也可展开师生间的提问辩论;
3.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学生;
4.安排好课堂节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一味地追着学生要答案。
三、给学生成功的希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所激起的学习自然是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预期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内在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会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顺利开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处于舒展状态,他们的自主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高效与智慧是共存的。高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高效。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充满智慧的引导者,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让学生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