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报读后感---曹刚
读《中国教师报》后之洗礼
曹刚
一份报,一杯茶,一份祥和平静的心,让自己心慢慢沉静于《中国教师报》中。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时间虽不长,但我很快和《中国教师报》成为了良师益友,我深深地被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舍顿开,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读《中国教师报》带给我的收获和感想实在太多!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读《中国教师报》后的一些感想。
读《中国教师报》让我认识到家长关心学生,多多陪伴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报纸里,有一段关于春节火车站售票大厅的抢劫的报道。报道中三个抢劫人均为十二三岁的学生,当警方把三个学生抓到派出所后,最后警方得到了惊人的答案!三个学生的抢劫竟然是为了相互帮助,抢劫的缘由是抢下自己父母的身份证。而父母少了身份证不能上火车,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当我读完这段报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很多的家长不断拼命的在外面赚钱,常常不在子女的身边,认为只要物质上的充实就能弥补孩子,但是从心理上,孩子觉得缺少关爱,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使父母不爱自己,远离自己。也使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别人的关心和爱。童年在身上的缺爱烙印是无法抹除的。而文中的3个学生不惜通过违法的抢劫来挽留父母的关系和陪伴!也使我看到了学生对家长陪伴的渴望!同时也呼吁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应多多陪伴自己的子女,多多关注学生的成长,给学生充足的爱。读《中国教师报》让我认识到德育——学校教育之灵魂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教育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德育为先,是古今教育发展之根本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中指出:“要把德育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必须一以贯之地将德育作为办好教育的根本理念。现在有不少学校,特别是高中部,学校一味的只抓学生的智力发展,紧抓生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国家需要的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一味的只抓智力,只会让学生发展不全面。其次,德育为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障。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青少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根本方向。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必须紧紧抓住师德风范建设整个前提和基础。最近,有不少学校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作出不断亵渎学生的事情。师者生之楷模也!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如果都没有师德上面的示范如何让学生在德育方面更加出色!读《中国教师报》让我认识到如何重建师生的关系
在教师报中有一篇播撒绿荫的大树----《重建师生关系》的文段。讲的是史金霞老师如何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史金霞老师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面对残酷的升学压力中她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把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关心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不记得他们的分数,我们可以不清楚他们的学号,但是我们不可以不去关心他们的心灵。那是一颗颗敏感而纯洁的心灵,最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需要关心、需要关注”。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对她丢粉笔头:“兴师问罪”时,她没有生气,反而为学生的坦诚和勇敢感到高心,因为她认为信任是师生间最宝贵的东西。是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什么比信任更加重要呢!老师和学生就像一颗大树,老师是树干,学生是树枝。师生相处的融洽,就是一颗绿荫的大树。
读《中国教师报》让我认识到德厚——成长之基方坚实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伦语》、《弟子观》、《三字经》。。这些千百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威风锣鼓、腰鼓、剪纸、京剧、皮影。。。这些充满名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如何让它继续传播和发扬?报道中铁了市的校园让传统文化穿越到现代课堂,构建了国学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营造氛围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这些文化融进学生的心灵,转化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多数的学生都能抛弃不良习惯、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廉耻”。有韧性的小学生李亮,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养成了散漫的习惯。但是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后,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每天放学后,他学会了帮助爸妈整理房间,在父母出差的时候,他还担负起照顾生病的奶奶的任务,每天坚持给奶奶喂饭、梳头、洗脚。在班级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主人”,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同学有困难,他第一个去帮助。他的变化令他的家长倍感欢喜,也带动了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青年”现在这句话在铁岭得到了落实,同时我也更加认定了只有德厚才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块坚定的基石。现在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只抓智力,而常常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发展。万学德为先,我们学校不光是要培养一个智力好的学生,同时也需要一个德智体美全面优秀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光在智力上发展优越而在德智上有缺陷,那么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又会带给社会什么贡献呢!铁岭的德智教育上也让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时刻综合发展学生,让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诗文歌画多多在校园流通!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打下一个坚定的德育基石!
读《中国教师报》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思想为之一振,犹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不断地享受在带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中国教师报》的帮助下我茁壮成长,也努力使自己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师报读后感
今天在《教师报》上不经意看到一篇报道:某学校每年都有近14天的勤工俭学劳动,在这14天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早出晚归,教师报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帮学生劳动,一边与学生聊天,与他们沟通,处理一些劳动中的事,与学生慢慢地熟悉起来。结果一上课,所带的劳动班级课堂气氛、成绩都比其他班要好的多。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除了学科本身以外,和教师也有很大关系。学生喜欢教师,同样也会喜欢这门学科。一个班级里只要有超过50%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就提高了,课堂管理、交作业等情况就容易多了。从这篇真实的报道中我在思索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学生也不例外,处在于有感情,内心深处需要别人去关心、理解、包容或是难过时有人倾诉,读后感《教师报读后感》。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因此课里课外都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会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会突显出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基础差,而是教师抓不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喜欢上这门课。这样改变这个局面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的沟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是一个不受任何条件、场所限制的过程,只要教师有心,随时可以做到。比如在学校食堂碰到学生,问问他们学习能不能跟上、听不听得懂、感觉怎么样-----虽然大部分学生拘束,当时只是简单地回答,但他们内心深处指导老师对他好、关心她,无形之中也会把这种感情带到学习中去。只有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把握好每次交流的机会,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教学就能很好地开展了。
第三篇:教师报读后感
教师报读后感
(一)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教师报读后感
(二)“书能香我无需花,诗能醉人何须酒?”上学时,成天泡在图书馆里,遨游书海,魂飞天际,在柳絮飘飞的夕阳里等待传书的鸿雁,在朦胧的灯光下抒写缠绵的诗句,那美好的一切,随着脚踏三尺讲台,将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今年在我们的教学校长于校长的推荐下,读了《中国教师报》。没想到,捧在手中,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
在报纸上我认识了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的校长,王国辉。他积聚“幸福因子”办学校,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不要有太多的复杂、喧嚣,名利的东西裹进其中,从做幸福的人开始,一切返璞归真。他很爱学生,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陪在学生的身边。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
在报纸上,我还认识了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黄埔区学科带头人,李学文。她提倡“有本有序的诗意语文”。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生命素养,应该循序渐进,这是“教学有本” 的意义。课程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她坚持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达到“教学有序”的境界。主张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合理有序的推荐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在学习《窃读记》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们介绍作者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以及初一将要学习的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这样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杯清茗,一份报纸,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带来了教育的智慧,教学的启迪,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更快地成长。
教师报读后感
(三)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第四篇:曹刚教学实录
曹刚/执教、整理
一、介绍墨子,引入课文
师: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战国的初期,这是一个乱世。诸侯们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欲,彼此间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弄得民不聊生,墨子深切地同情老百姓的遭遇,并四处为他们奔走呼号。今天这篇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上一堂课我们疏通了文句,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把课文一起读一遍,力求读得自然一些,流畅一些。
(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2—5自然段,理解“吾义固不杀人”
师:把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读。)
师:楚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生1: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文中写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你能通过语言文字看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很好。公输盘就在帮助楚王积极地准备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然而表面上,他是怎么标榜自己为人的?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生2:“吾义固不杀人”。
师:这个“义”是什么意思?
生3:崇尚仁义。
师:很好。这个“固”呢?
生4:从来。
师:对!“固”,从来。说明我崇尚仁义,从来都不杀人,我是坚守这样一个做人的原则的。读这句话的时候,“义”和“固”要加强语气,突出公输盘那种一本正经的口气。前文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和“请献十金”,就是为了引公输盘说这句“吾义固不杀人”。因此,读墨子的话,要注意用一种恳请的语气。公输盘是从不悦到断然拒绝,所以他的语气一本正经中还略带有一种怒气,请同学们读读第2到第5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生读2-5自然段。)
三、研读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感悟墨子的论辩艺术及兼爱非攻的思想
师: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了“吾义固不杀人”。围绕这句话,我们来思考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联系课文,我们想一想:①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②五句“不可谓”又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③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盘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感悟批注在书上。
(生默读、思考、批注;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1.感悟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这三个问题。先看第一个,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但是,他是怎么指出公输盘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
生1:从这一句话,“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攻宋”就是要去攻打宋国,那么受害的就肯定是百姓了,但是公输盘又说“吾义固不杀人”,那就和他的行为形成了矛盾。
师:对!你的发言抓住一个“攻”字,一针见血地指出公输盘行为和语言之间产生了矛盾,他讲这句话是虚伪的。有没有补充的?
生2:“宋无罪而攻之”,说明宋国是没有罪的。“无罪而攻之”是不符合道义的。
师:对,讲得好。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从“吾从北方闻子为梯”读到“宋何罪之有”,体会一下墨子的质问口气。(生2读。生齐读。)
2.感悟墨子“先发制人,全面出击”的论辩艺术。
师:对,质问得非常有力!但是墨子也考虑到公输盘会提出很多狡辩的理由,从五句“不可谓”来看,他实际上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
生3:墨子说“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他预计公输盘可能会说,打这场战争对我们楚国有利,我们楚国的土地又可以多那么多,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是对楚国没有利的,因为楚国土地很多,人民很少,如果发动这场战争,那是得不偿失的,弊大于利,所以墨子就说“不可谓智”,封杀了公输盘的一个狡辩理由。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假想到公输盘的一个狡辩理由,而且抓住了文中的“杀所不足”和“争所有余”,指出了这场战争是得不偿失的!我觉得你刚才有一个词还用得不太确切,不是“封杀”,换一个词更准确一点。
生4:反驳。
师:“反驳”比较好,或者“驳斥”,行不行?你能把这句话给大家读读吗?读时,“杀”、“争”、“智”要加强语气。
(生读。师指导生齐读。)
师:还可能会抓住他什么狡辩理由?
生5:公输盘可能会说,宋国是有罪的,我们是代表正义去攻打它。墨子说“宋无罪而攻之”堵住了公输盘的狡辩理由。
师:对,抓住一个“无罪”堵住他发动战争的借口。
生6:墨子反驳说:“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墨子料到,公输盘可能会说:楚王重金聘请我,我必须忠诚于楚王。
师:对。墨子是怎么反驳他的? 生7:“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你知道楚国地大,但是人少,这是得不偿失的一场战争,而且从道义上来说,是不仁义的战争,却不告诉楚王,还要去攻打,这不是忠于楚王的表现。
师:好!指出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得不偿失的结果,这就让他没有办法推卸战争的责任。
生8:“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盘会狡辩说:我向楚王劝说过,但是楚王不听。然后墨子就可以说,“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你虽然劝说过楚王,但是楚王不听,就说明你没有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
师:对,你刚才强调没有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联系前面的话,他正好跟公输盘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照应起来了?
生8:“固”。因为他说自己从来不杀人,然而实际上是在做杀人的勾当。
师:我在你的发言中再加一句话,不仅没有劝说成功,甚至还在帮助楚王做什么?
生8:造云梯。
师:我们一开始就读到,“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你是一个刚强的人吗?你坚守做人的原则吗?
生8:没有。
师:请坐,这个发言,把“强”字和前面的“固”字联系起来,很好!最后你注意到公输盘一个什么狡辩理由?
生9:“义不杀少而杀众”。就是说公输盘会装糊涂,说自己不知道杀一个人与攻宋是一回事。
师:对。“不”“知类”就是不懂类推的道理。事实上,杀一个人和攻宋是一回事。这样就让公输盘更加无言以对。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整合起来,就会发现,墨子行十日十夜,这一路,他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预计到了公输盘可能的一些狡辩理由,所以他用了五句“不可谓”,先发制人。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分角色来读这段话,我说公输盘狡辩的理由,这位同学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语气要有力。“吾义固不杀人”,然而这场战争能给我们楚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生1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宋国有罪,我们的讨伐是正义的。
生10:“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师:我必须忠于楚王。
生10:“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师:我说了,楚王不听。
生10:“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师:我不知道杀一个人和攻宋是一回事。
生1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师:非常好,驳斥得很有力!我们一起读。像刚才一样,我来说公输盘的狡辩理由,大家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语气要有力!
(师生配合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把五句“不可谓”连起来,会发现公输盘始终都没有插话的可能,墨子是重重否定,层层进逼,一气呵成,最后逼得公输盘理屈词穷。我们把这五句“不可谓”连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语言的气势。
(生齐读。)
师:读到这儿,同学们,我们还原整个思维过程会发现:墨子先引诱公输盘说出了“吾义固不杀人”。接下来,指出他行为和观点上的矛盾。然后先发制人,堵住了他可能的狡辩理由。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在整个驳斥过程中,态度非常谦恭,“起,再拜”,用词尖锐但又很有分寸,尊称对方为“子”,说话时用“请”。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墨子高超的辩论艺术。我们把第2到第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下,感受一下这个辩论的过程。(生齐读2-7自然段。)
3.研读第1自然段,感悟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师:好。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盘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生1:从墨子“行十日十夜”可以看出墨子崇尚仁义是表现在行动上,而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只是停留在嘴上。
师:你把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文中写“行十日十夜”,为什么要强调“十日”呢?
生2:“十日”说明路途遥远、耗时很长。
师:文中已写“行十日”,为什么还要加上“十夜”?
生3:“行十日十夜”说明他一直在走,走得很急,因为前文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这个“将”字说明,战争迫在眉睫,百姓危在旦夕,他没有睡觉,他走得很急,为救宋国百姓,不辞辛劳。
师:好。“行十日十夜”足见墨子心系宋国百姓之安危,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后人所说的“墨突不黔”、“墨子无暖席”,正是反映了这种精神境界。但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也思考到了一个问题,写了“十日”、“十夜”,为什么还要强调一个“行”字?
生4:可以看出墨子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只能通过走路这种方式到达楚国。
师:你体会到“行”的意思是走路,说明墨子的身份是平民。很好,若将他的身份与所做的事情相联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5:墨子只是一介平民,但能担负起阻止战争的责任,很了不得。
师:这种精神境界真让人感到了不得!同学们要注意,好的作品,惜墨如金。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对语言文字的咀嚼要细一点,“十日”、“十日十夜”、“行十日十夜”,我们一字一字地咀嚼,联系上下文,再跟公输盘的言行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墨子这人了不起!老师还想问一下,你们读文章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把“行十日十夜”和“起于齐”联系起来,你有点启发吗?写文章的人为什么还要强调他是从齐国出发的呢?
生6:我觉得,这就说明,楚国攻打宋国,跟墨子没有关系,没有伤害到墨子的利益。但是他为宋国人着想,所以从齐国出发,到楚国去,劝说公输盘和楚王。他这样做是无私的。
师:讲得很好啊。有没有补充的?
生7:这场战争是不会关系到墨子自己的利益的,但是他能为其他国家的百姓着想,能看出他的爱是博大的。
师:讲得好。这两位同学读文章读得很细,而且很善于思考。从“起于齐”三个字的背后能感受到墨子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叫什么呢?可能同学们还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浓缩了墨家的一个主要思想——兼爱。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8:就是所有东西都要爱。
师:还不够准确。
生9:就是要平等地爱天下所有的百姓。
师:你的发言中“平等”这个词用得很好。关键在于“兼”字的理解。“兼”这个字,它原来的古代字形是这样的(边板书边解释):这是一根禾苗,这是第二根禾苗,这是一只手。“兼”的原义是,一只手握着两根禾苗,引申为整体的、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兼爱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的爱,它并不因为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也不因为人的身份有高低贵贱之分,是没有功利心的,是真正的大爱!而这种爱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是非攻。兼爱和非攻是墨家的主要思想。通过这篇课文,通过“起于齐,行十日十夜”我们能够咀嚼出来。一段看似平淡的叙述语言,如果细细地嚼,结合墨子的人物身份,并且和公输盘一作比较,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墨子的精神境界是那么高!我们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生齐读。)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这堂课,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和兼爱、非攻的思想,在文中,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一个极具有平民情怀的思想家。最后,我们把全文一起读一遍,记住,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贤圣人。
(生齐读全文。)
师:最后留两个作业。
(1)上网查资料,解释两句话:①“墨突不黔。”②“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有兴趣的同学借助注释与译文阅读《公输》的后半部分或阅读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非攻》。
第五篇: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上栗镇中学梁松灵
前一段时间阅读了《中国教师报》,发现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校长和主任的精彩发言,同时还有好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诠释。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中追溯到原因,也都必须经过课堂去解决。中国教师报里的《做高效课堂的智慧引导者》一文。给我的感触颇深。文中说“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有人都参与学习,所有人都参与讨论,所有人都得到收获。”我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学习还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精彩。我在农村中学从事多年英语教学工作,在做高效课堂的智慧引导者方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和想法:
一、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例如,在讲job这个话题时,教师就可以充分信任、利用学生这个资源库。开讲时,教师提问: “Do you know my job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teacher”。教师把job 写在黑板上,并把这个单词圈起来。“Do you know more jobs?”教师请学生把他们知道的职业写在“job”这个词的周围。
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词汇的丰富和多样。教师可将
学生总结出的多种职业进行归纳,并趁机对个人或班级进行适度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1.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教师尽可能地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课堂中可以展开学生间的提问辩论,也可展开师生间的提问辩论;
3.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学生;
4.安排好课堂节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一味地追着学生要答案。
三、给学生成功的希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所激起的学习自然是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预期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内在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会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顺利开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处于舒展状态,他们的自主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高效与智慧是共存的。高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高效。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充满智慧的引导者,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让学生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