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09: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

第一篇: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

连搭乡土地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连搭乡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连搭乡位于榆中县城西北约1公里,东临城关镇、三角城乡,西接定远镇,南与马坡乡交界,北连金崖镇,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1公里,乡域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平均海拔1900米,年均气温6.6℃,年降雨量450㎜,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辖18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592户,人口3.2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33万亩(其中水浇地3.84万亩,旱地3.49万亩)。近年来,连搭乡土地开发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全乡18个村的田、水、路、村进行了综合整治,全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效显著。

一、土地开发基本情况

三年来,连搭乡按照上级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

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全乡共新修梯田2000亩,完成总投资2275万元,高沿坪土地整理开发4644亩,2010年实施总投资120万元的连搭、朱典营12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近三年来对我乡部分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使项目区形成了土地平整、田地成方、四周林网、路渠成行、灌排分开、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机械操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高效农田,增加和提高了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土地的产出率,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主要做法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当中,乡党委、政府明确要求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竣工验收制来实施,规范运作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发动。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各个项目中,乡政府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乡土地、司法、规划等工作人员以及各相关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土地开发整理最终受益的是农村、农民,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涉及村社、村民范围广,施工场面大、周期长,农民虽然理解土地开发整理的长远利益,但往往受眼前利益限制而出现不配合工作的现

象,容易给全局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此,乡政府广泛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的形式面对面地宣传有关政策,讲解国土知识,分析乡情、村情,有针对性地排除群众思想疑虑,使群众能够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为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营造了较好的氛围。

(二)加大监管力度,推进项目有序进展。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工程等环节,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为此,乡政府积极协调县国土资源局聘请监理公司作为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监督,同时派驻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跟踪检查,一是按照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监督,维护工程规划设计的严肃性;二是按照设计标准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取样检验,凡是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三是对每一项工程都进行随时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实行工程监理月报制、实施单位季报制,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五是实行年度中期、年终综合检查制度;六是推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段工作,否则立即无条件返工,切实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规范操作规程,确保项目质量。乡党委、政府对项目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在规划设计上,规定每个项目都必需经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可行性论证和县国土资源局批准立项,科学设计方案。在政策处理时,坚持教育感化和利益诱导并举,充分利用一些建成区产生良好效益的实例来引导农民统一思想,整理区内的青苗补偿全部参照现行土地征收标准,整理后的地块鼓励承包给种养大户经营,这样一方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项目施工中,除了常规的项目监理,还邀请当地1至2名威望较高的村民担任质量协管员进行现场监督,切实把好工程质量关,彻底消除村民疑虑。在竣工验收上,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即在乡、村自评的基础上,交由县相关部门组织初验认定。在资金拨付上,实行严格的资金直接拨付制度,项目验收后,财政资金直接划交施工单位,减少中间流转环节。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三年来,我乡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是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建设等多行业的综合工程,工作人员还不能全面熟悉各行业技术规范,人员业务素质亟待加强。

二是质量监管的环节有待加强。在实际操作中,个别的工程,尤其是在工程的收尾阶段,监管的环节有些放松,有的甚至影响了工程质量,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完全达到设计标准。

三是整理项目所占比重偏小。我县目前可开发的土地逐

年减少,土地整理项目与开发项目相比重要性更加突出,应加大整理项目的争取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加大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及时申报,按要求进度实施。

二是继续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管工作。重点加强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主要环节的监管,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工程质量达标。

三是加强业务人员技术培训。今后,将重点加大对开发整理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第二篇: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 镇: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做现代农业的开拓者

镇位于临沭县城的西南部5公里,东临县经济开发区,西靠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万人,万亩耕地。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脱水蔬菜、五金搪瓷、化工化肥、建筑材料等传统主导产业,获得“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乡镇”、“平安山东建设基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镇以“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和谐新”为主题,确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农业综合开发为

平台,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大力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10月,镇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区内,涉及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2800人,农业劳动力7300人。项目总资金107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86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215万元。新建电灌站3座,修复电灌站4个,新打大口井9眼,开挖疏浚渠道71公里,新建桥涵418个,改良土壤10000亩,整修道路58公里,营造农田林网万亩,栽植树苗58000株。在项目实施中,我镇紧紧围绕“开发是基础,发展是目标”的思路,以开发引项目,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标准规划,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科学规划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预期效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高起点规划项目布局,才能避免项目实施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确保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我镇在规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确定了水、土、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以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为主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区。项目区规划建设高产粮田6500亩,油料高产田3000亩,新增蔬菜基地面积3500亩,改善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新建葡萄基地亩。新增种植业产值1134万元。项目完成后人均收入将增加530元,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居4100余户、发展蔬菜5000余亩,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根据实际,确定实施了农田水利和科技培训等多项措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区域合理布局配套机电井、地下管道、灌溉渠系、田间桥涵等设施,通过规划,项目区内形成

了集中连片,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沟、路、渠、桥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模式,为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首先取决于农业基础建设的好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我镇立足实际,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着力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企业自控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蔬菜基地亩,在优质林果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林果6000亩,使原本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菲尔德公司、伊思德公司两家企业还向1100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投资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

农业生产,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我镇还先后在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了道路40公里,渠道8000米,排水沟60000米,桥梁46座,地下管道1米,小口井300眼,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客商投资农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农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成为土面平整化、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

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打造优质精品项目,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一是项目区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条件。我镇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专门聘请和组织农业种植专家,成立了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每个基地都派驻了农技指导员,具体负责对各基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对基地经营操作过程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建立了完备的标准化生产记录,实行农产品和食品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净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二是项目区为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保证。项目区内各企业和合作社基地普遍采用了“六统一”的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共获得了25种果菜产品的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有机食品转化认证。三是项目区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镇把“品牌兴农”作为发展精品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塑造力度。目前,已成功申请注册了“武状元”、“琼浆果”、“御口甜”、“新蔬泥香”

等15个农产品商标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项目区内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四是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项目区内新增8000亩,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方可以放心地从事二、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我镇的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和合作社后,每年除了有固定的每亩620-700元的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到企业打工,一年平均工作6个月,月均收入900元,年打工收入5400元,流转土地的农户年收入可达6000多元,是传统种植收入的8-10倍。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规模经营,提高了科技投入,实现了自主管理,产品达到了客户的要求,亩产值可达5000-7000元,纯收入2500-4000元。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我镇多种优势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的形成,放大了项目区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同时,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着力扶持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其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壮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链。在项目区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1亩,形成了体制健全、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形式,如“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较好地发挥了组织生产、致富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培育新型农民,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

农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只有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普及和实

用技能培训,才能不断增强农民投身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力支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特别注重新型农民培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印发资料与观看录像相结合、能人示范与参观学习相结合、专家指导与信息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测土配方、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栽培及安全越冬管理等技术培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万余人次,使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大幅提高,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

发展的开拓者。

第三篇:某乡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

千年古镇底蕴深厚 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中山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到中山镇检查指导工作,关心帮助中山古镇的发展。下面,我将中山镇的旅游资源情况、保护开发现状、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山古镇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的笋溪河畔,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云贵高原北侧,系大娄山余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22′30″--28°43′28″。中山古镇区位优势明显,北距江津市区57公里,重庆市区104公里;与佛宝国家森林公园、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接壞;距四面山风景名胜区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从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265米至1442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至300天。镇域内森林面积达15万亩,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植被繁茂,生态良好。中山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公元1151年),龙洞场可考历史855年。清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嘉乐乡并入,2004年5月四面山镇高滩村并入。中山镇现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9万。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1586米,有铺面453间。现保存完好1132米,铺面307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剃头铺、打铁铺等传统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并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保历史文化名镇真实遗存,发展旅游,造福乡泽”。

中山古镇地域广阔,山水相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俗习惯,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古墓等古建筑遍布全镇。有以枣子坪庄园为代表的古庄园9处,有以唐代宝刹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10余处,有以明代古寨朝天嘴古寨为代表的古寨古堡3处,有汉、明、清古墓千余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自古以来,中山古镇就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以前笋溪河与长江通航,陆地连接贵州、四川两省,各地物资集散于此。因此,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帮文化历史久远。

昔日繁荣的商贸流通,产生了盐帮、马帮、船帮、木帮、米帮等行业帮派,孕育了世界较早的“WTO规则——吴蜀均沾”、中国较早的“打假公告——禁卖发水米碑”等商业文化,“东方十字架”等宗教文化,“木帮公罚”等行帮文化。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川剧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庙会、灯戏、赛龙舟、烧火龙、唱山歌、漂河灯、打铁水、爬杆杆、舞狮子、舞龙灯、千米长宴等。

(三)自然景观资源

境内拥有森林1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绿色覆盖率达98%,是针叶阔叶林混生的典型地带。在1500多种植物中,有以桫椤、银杏、楠木等为代表的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上百种动物中,有以豹、猴、金鸡、白鹭、毒蛇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几十种。镇内溪河密布,竹海连绵,翠绿成荫,瀑布湖泊众多,奇山怪石无数。在林溪相间中,溪、瀑、岩、崖、洞、柱、滩混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景色与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

(四)特色旅游商品资源

传承至今的民间小吃有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咂酒、蜘蛛粑、黄糕粑、浑水粑以及各种腌制咸菜等。近年挖掘开的特色旅游商品有手工绣品、木制品、竹编、草编、藤编、印染工艺品以及各种土特产品等。

二、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中山古镇保护开发成效显著

2000年6月,中山镇组建古镇旅游保护开发领导班子,开始筹划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2001年9月测设规划,制作申报国家立项的保护文本资料,月底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保护与规划》。2004年3月被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9月16日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化旅游成为江津一大品牌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江津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旅游兴市”战略,为全市的旅游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山镇抢抓机遇,开始作手开发旅游,使待闺深山千年的古镇开始揭开神秘面纱。特别是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思路,吹响了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号角。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镇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全

面启动。随即,市委、市政府将中山古镇的开发列入全市38个重点项目之一,明确由市旅游局牵头,市文广新局协助,中山镇组织实施,重点打造文化古镇,完成进镇道路改造及场镇环境整治。江津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组成工作组,负责督促检查,市委副书记杨盛华牵头,政协副主席余泳海主抓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两次主持召开了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市级部门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四面山、中山旅游开发,结合自身职能,为旅游发展每年干好一件实事,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市旅游局、规划局、交通局等10多个部门立即牵头落实相关任务,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中山镇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保护开发措施扎实

中山镇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是传统的农业镇,基础条件差,无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唯有发挥古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目的。因此,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全镇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性,全镇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一系列古镇保护开发举措出台,并得以顺利实施。

1、保护管理机构。2002年9月,中山镇党委、政府抽调三名机关干部在古镇老街设立“江津市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办公室”及旅游接待处,负责古镇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古镇建设、环境和食品卫生、地质灾害、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2005年,中山镇设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充实旅游办公室工作人员,成立了古镇保护管理的城管监察大队,抽调5名机关干部专职负责,制定出台了《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2、保护管理体制。中山镇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上级文物、规划、建设、旅游部门主管,镇内文物实行义务保护员保护制度。同时,镇政府严格按照《文物法》、《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规定》、《中山古镇保护与规划》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3、危房改造。中山古镇老街年久失修的居民危房,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现场勘察、鉴定、设计、申报、完善一切手续并批准后,按照原有空间大小和风貌,本着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实施改造。严禁一切乱搭乱建和破坏古镇风貌的行为发生。

4、消防安全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值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登记台帐,增添消防设施器材,认真做好消防安全预防工作。并组建了专职消防队、义务扑火队、城管监察大队等专门机构,负责古镇消防和安全事故的救助工作。

5、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2005年3月,市领导牵头组建了中山保护开发调研组,重点围绕保护古镇设施、保持古镇风貌,提炼古镇形象、挖掘古镇潜力,展示古镇形象、打造古镇品牌,保障古镇开发、实现提质增效等主要内容,深入中山古镇进行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并先后在《中国旅游报》、《中国西部周刊》、《重庆政协报》和《江津调研》等发表。7月调研组提出了《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的课题方案》,围绕中山古镇遗存,对巴人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楹联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查、研究,调研成果将以出版《中山古镇导游词》、《中山风光》、《中山文物古迹》、《中山文化丛书》等进行运用和展示。

(二)全方位宣传推介,中山古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先后到古镇制作节目的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搜寻天下》、《绵绣梨园》等栏目组;重庆、四川、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深圳、辽宁、陕西、福建等省级电视台。在古镇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周杰主演)、《龙虎人生》(王志文主演)。重庆电视台拍摄了《雾都夜话》栏目剧《古镇人家》、《人间真情》,纪录片《深山望远》、《桫椤树下》,以及《古镇马娃》、《目击者》等电视短剧。

2003年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山古镇》一书和古镇人文风景名信片一套。作家、记者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今日重庆》《新女性》等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古镇文章数十万字,200余篇次。通过光碟、网络、广告、挂历、年画宣传,以及举办摄影展、招商会、研讨会等方式宣传推销古镇,2005年的中山古镇楹联征集活动和2006年的“千年中山、千米长宴、千人团年”活动,分别得到近百家媒体、网站宣传,古镇知名度美誉度更加提升,基本实现了享誉国内的目标。

(三)古镇旅游一年一个台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1、加大保护开发经费投入

从2000年开始,中山镇用于古镇危岩整治,旅游公路、公厕修建,古镇规划,老街路面整治,消防安全设施,人员和宣传等保护经费投入近1000万元,每年均在100万元以上。主要是镇政府财政和江津市级政府投入,均属于临时性投入,古镇没有固定保护经费来源。

2、经济社会效益

古镇的保护开发,政府投入活激活了民间资本投入旅游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民间投入达1500多万元,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入,旅游房地产大幅增值,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旅游人次以20%的幅度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共接待50多万人次,他们来自国内各大省市以及30多个国家。旅游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了部份富余劳动力,场镇居民80%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时,促进了社会稳定。随着旅游的业的不断发展,中山镇群众眼界得到拓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为镇域的农副产品加工提供了

第四篇:某乡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

千年古镇底蕴深厚 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中山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到中山镇检查指导工作,关心帮助中山古镇的发展。下面,我将中山镇的旅游资源情况、保护开发现状、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历史遗存丰厚,自

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山古镇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的笋溪河畔,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云贵高原北侧,系大娄山余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22′30″--28°43′28″。中山古镇区位优势明显,北距江津市区57公里,重庆市区104公里;与佛宝国家森林公园、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接壞;距四面山风景名胜区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从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265米至1442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至300天。镇域内森林面积达15万亩,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植被繁茂,生态良好。中山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公元1151年),龙洞场可考历史855年。清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嘉乐乡并入,2004年5月四面山镇高滩村并入。中山镇现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9万。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1586米,有铺面453间。现保存完好1132米,铺面307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剃头铺、打铁铺等传统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并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保历史文化名镇真实遗存,发展旅游,造福乡泽”。

中山古镇地域广阔,山水相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俗习惯,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古墓等古建筑遍布全镇。有以枣子坪庄园为代表的古庄园9处,有以唐代宝刹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10余处,有以明代古寨朝天嘴古寨为代表的古寨古堡3处,有汉、明、清古墓千余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自古以来,中山古镇就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以前笋溪河与长江通航,陆地连接贵州、四川两省,各地物资集散于此。因此,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帮文化历史久远。

昔日繁荣的商贸流通,产生了盐帮、马帮、船帮、木帮、米帮等行业帮派,孕育了世界较早的“WTO规则——吴蜀均沾”、中国较早的“打假公告——禁卖发水米碑”等商业文化,“东方十字架”等宗教文化,“木帮公罚”等行帮文化。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川剧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庙会、灯戏、赛龙舟、烧火龙、唱山歌、漂河灯、打铁水、爬杆杆、舞狮子、舞龙灯、千米长宴等。

(三)自然景观资源

境内拥有森林1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绿色覆盖率达98,是针叶阔叶林混生的典型地带。在1500多种植物中,有以桫椤、银杏、楠木等为代表的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上百种动物中,有以豹、猴、金鸡、白鹭、毒蛇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几十种。镇内溪河密布,竹海连绵,翠绿成荫,瀑布湖泊众多,奇山怪石无数。在林溪相间中,溪、瀑、岩、崖、洞、柱、滩混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景色与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

(四)特色旅游商品资源

传承至今的民间小吃有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咂酒、蜘蛛粑、黄糕粑、浑水粑以及各种腌制咸菜等。近年挖掘开的特色旅游商品有手工绣品、木制品、竹编、草编、藤编、印染工艺品以及各种土特产品等。

二、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中山古镇保护开发成效显著

2000年6月,中山镇组建古镇旅游保护开发领导班子,开始筹划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2001年9月测设规划,制作申报国家立项的保护文本资料,月底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保护与规划》。2004年3月被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9月16日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化旅游成为江津一大品牌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江津市委

市政府就出台了“旅游兴市”战略,为全市的旅游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山镇抢抓机遇,开始作手开发旅游,使待闺深山千年的古镇开始揭开神秘面纱。特别是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思路,吹响了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号角。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镇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启动。随即,市委、市政府将中山古镇的开发列入

全市38个重点项目之一,明确由市旅游局牵头,市文广新局协助,中山镇组织实施,重点打造文化古镇,完成进镇道路改造及场镇环境整治。江津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组成工作组,负责督促检查,市委副书记杨盛华牵头,政协副主席余泳海主抓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两次主持召开了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市级部门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四面山、中山旅游开发,结合自身职能,为旅游发展每年干好一件实事,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市旅游局、规划局、交通局等10多个部门立即牵头落实相关任务,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中山镇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保护开发措施扎实

中山镇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是传统的农业镇,基础条件差,无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唯有发挥古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目的。因此,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全镇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性,全镇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一系列古镇保护开发举措出台,并得以顺利实施。

1、保护管理机构。2002年9月,中山镇党委、政府抽调三名机关干部在古镇老街设立“江津市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办公室”及旅游接待处,负责古镇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古镇建设、环境和食品卫生、地质灾害、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2005年,中山镇设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充实旅游办公室工作人员,成立了古镇保护管理的城管监察大队,抽调5名机关干部专职负责,制定出台了《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2、保护管理体制。中山镇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上级文物、规划、建设、旅游部门主管,镇内文物实行义务保护员保护制度。同时,镇政府严格按照《文物法》、《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规定》、《中山古镇保护与规划》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3、危房改造。中山古镇老街年久失修的居民危房,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现场勘察、鉴定、设计、申报、完善一切手续并批准后,按照原有空间大小和风貌,本着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实施改造。严禁一切乱搭乱建和破坏古镇风貌的行为发生。

4、消防安全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值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登记台帐,增添消防设施器材,认真做好消防安全预防工作。并组建了专职消防队、义务扑火队、城管监察大队等专门机构,负责古镇消防和安全事故的救助工作。

5、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2005年3月,市领导牵头组建了中山保护开发调研组,重点围绕保护古镇设施、保持古镇风貌,提炼古镇形象、挖掘古镇潜力,展示古镇形象、打造古镇品牌,保障古镇开发、实现提质增效等主要内容,深入中山古镇进行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并先后在《中国旅游报》、《中国西部周刊》、《重庆政协报》和《江津调研》等发表。7月调研组提出了《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的课题方案》,围绕中山古镇遗存,对巴人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楹联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查、研究,调研成果将以出版《中山古镇导游词》、《中山风光》、《中山文物古迹》、《中山文化丛书》等进行运用和展示。

(二)全方位宣传推介,中山古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先后到古镇制作节目的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搜寻天下》、《绵绣梨园》等栏目组;重庆、四川、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深圳、辽宁、陕西、福建等省级电视台。在古镇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周杰主演)、《龙虎人生》(王志文主演)。重庆电视台拍摄了《雾都夜话》栏目剧《古镇人家》、《人间真情》,纪录片《深山望远》、《桫椤树下》,以及《古镇马娃》、《目击者》等电视短剧。

2003年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山古镇》一书和古镇人文风景名信片一套。作家、记者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今日重庆》《新女性》等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古镇文章数十万字,200余篇次。通过光碟、网络、广告、挂历、年画宣传,以及举办摄影展、招商会、研讨会等方式宣传推销古镇,2005年的中山古镇楹联征集活动和2006年的“千年中山、千米长宴、千人团年”活动,分别得到近百家媒体、网站宣传,古镇知名度美誉度更加提升,基本实现了享誉国内的目标。

(三)古镇旅游一年一个台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1、加大保护开发经费投入

从2000年开始,中山镇用于古镇危岩整治,旅游公路、公厕修建,古镇规划,老街路面整治,消防安全设施,人员和宣传等保护经费投入近1000万元,每年均在100万元以上。主要是镇政府财政和江津市级政府投入,均属于临时性投入,古镇没有固定保护经费来源。

2、经济社会效益

古镇的保护开发,政府投入活激活了民间资本投入旅游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民间投入达1500多万元,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入,旅游房地产大幅增值,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旅游人次以20的幅度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共接待50多万人次,他们来自国内各大省市以及30多个国家。旅游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了部份富余劳动力,场镇居民80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时,促进了社会稳定。随着旅游的业的不断发展,中山镇群众眼界得到拓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为镇域的农副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镇内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旅游开发前,场镇居民享受低保的近70,2005年下降到38,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2939元,比开发旅游前增加近1000元,财政收入2005年完成36.2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18。2004年、2005年中山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保持在江津市南部山区前三位。在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山镇在国内的知名度处于全江津市第一,美誉度不断攀升,在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中一举成功,为江津市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明确思路,准确定位,增添措施,推动古镇跨越式发展

中山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相得溢彰,是重庆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线的重要景区,是渝川黔金三角区域旅游的重要组成,是江津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序幕。坚持保护性开发,中山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发展旅游是中山群众之盼、中山出路所在。中山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确定了建设旅游重镇的目标,推进“特色小镇、旅游扶贫”的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体制、强化领导。一是建立中山古镇开发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兼任领导小组负责人;二是实施古镇保护和开发的人才战略;三是营造中山古镇保护和开发环境,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建设旅游重镇;四是将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继续列入市委、市政府较长时期的重点工程,举全市之力,进行开发。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高起点做好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一是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实施抢救性保护;二是继续做好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三是按照策划先行,规划发展的原则,完成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

(三)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招商引资的突破。一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动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运作;二是市政府出台加快中山开发的优惠政策,促进招商引资见成效;三是采取多渠道投融资,推进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

(四)持续不断的进行投入,加快中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开发,严格实施保护性规划,开展系统保护,展开系列宣传,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改造老街管网建设,实施“三线”入地,增加消防必备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治理环境污染。四是建设中山至四面山水口寺的公路,打造四面山与中山古镇的旅游环线,实现四面山旅游与古镇旅游的整合。

(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一是旅游开发项目征用地的各项费用均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执行。二是使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凡江津收取部分全免。三是应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业主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产业,从开始获利的起,地方所得税免征6年,减半征收6年,在免征期内不再实行“先征后返”各项办法。五是从事旅游产业开发的,免征房产税和地方其它附加。六是凡在本镇投资的项目,行政性规费全额返还给业主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性规费按国家标准1/3收取。七是投资者同时还享受国家,重庆市出台的当相应投资优惠政策。

第五篇:土地开发协议

土地开发协议

甲方:

乙方: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为明确土地开发的相关责任,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的原则,特签订本协议,共同恪守。

第一条

开发项目及地址

1.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城中村改造工程; 2.用地范围: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开发规划区在县城东至民乐四中,西至洪水榨油厂、南至北环路,北至世纪嘉园。

第二条

项目用地性质

1.建设用地按实际测量面积核算相应经济及数量指标,全部为甲方开发用地。

2.乙方土地性质现为集体土地,由乙方负责协助甲方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土地使用权为甲方。

3.甲方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及红线进行建设。第三条

合作方式

1.乙方提供建设用地,甲方修建。2.项目建成后,甲方给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84户农户。经双方协议,每户补偿标准为115平方米住宅一套(三室两厅)。每户带10平方米地下室一间,差额部分由农户找补差价。84户农户共补偿商铺84间(每间为上下屋结构,共计85平方米,宽度不大于3.2米),按规划设计而定。具体位置如下:沿北环路面南商铺不够则向中巷道及靠四中巷道由南向北安排(除克延伟和何新文两户的门面之外)。

3.安置房面积(以房产局核定面积为准)不小于115平方米,互不找差价:地下室每平方米按1000元相互找补,门面房每平方米按市场销售价找补。

4.甲方交于乙方整栋房屋后由乙方自行负责分配,甲方概不参与。居民安置楼交付时间甲方根据乙方交付土地时间而定,土地交付之日起9个月之内交付安置楼,乙方交付土地时间而定,土地交付之日起9个月之内交付安置楼,乙方必须在2014年3月30日之前交付土地,乙方必须在规定时间拆除本宗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如不能按规定交付每推迟一天向甲方支付10000元违约金。安置房于2014年11月15日之前交付,若不能按规定交付,每推迟一月则向乙方支付每户每月500元房租租赁费。

5.本合作项目开发,甲方应承担双方商定的各项费用,乙方保证不产生钉子户等任何影响小区正常规划建设及正常施工的现象发生;并在双方限定的期限内搬迁出所有居住区内的住户,以确保工程按期开工建设和居民正常回迁,若发生有个别住户不按时搬迁或钉子户影响小区的正常规划建设,则甲方的施工工期顺延;此开发项目涉及到遮阳问题影响正常施工的事件由乙方负责协助解决,由此产生施工工期延后的责任由甲乙双方协调承担。

6.小区的居民安置楼具体位置在小区的中巷以东,小区内的绿化和地面硬化具体方案由甲方决定,乙方不得对此予干涉。

7.甲方在进驻现场后,乙方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甲方有关人员的工作,不得妨碍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

8.甲方给乙方的安置楼的土地转换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其他相关费用根据有关“城中村改造”的政策,由甲方承担。

9.办理所分配的安置楼,安置户的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维修基金由开发企业承担。

10.农户搬迁出以后,剩余的残墙由甲方及时雇用铲车推倒,确保安全,搬迁当中的一切安全问题由乙方负责,费用由甲方负责。

第四条

前期资金支付安排

甲方支付乙方78户居民拆迁安置补偿款858万元(安置补偿款按78户计算,每户11万元,6户为空地,没有安置补偿费)。安置补偿款在所有合同签订后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公共用地暂未测量,待拆迁结束后按实测面积每亩10万元补偿给乙方。

前期工作安排:

1.乙方协助甲方办理该项目建设占地的出让手续,且土地使用权为甲方,土地使用不附第三者的利益限制。

2.乙方协助甲方困理规划报建等各项工作,以便使工程能按时开工建设。该项目争取到的危旧房改造等各项资金为甲方所有及使用,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乙方必须配合办理领取手续。

3.乙方需协助甲方办理对项目开发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暖通讯、电视等的各项手续,以上各项施工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负责协调污水管道、供暖管道及设备占用的土地,并确保甲方正常的施工,产生的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4.施工过程中若出现第三方干涉,涉及到的树木等由拆迁小组和农户协调解决,不得影响施工。若产生费用甲方概不承担。

5.甲方所支付乐民村一组路北的补助款均需转放乐民村路北村民拆迁小组账户,由乐民村一组路北拆迁小组负责分配发放,同时开具往来收据。

6.协议生效后,乙方保证于2014年3月15日前拆清本宗54亩土地,即地上房屋、树木等附着物。

第五条

工程管理 1.本协议签署后,施工招标及施工管理由甲方独立组织,甲方向乙方公布张贴安置楼户型图经确认即可,甲方按乙方确认的户型布置图开始施工图设计,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甲方的施工招标及管理工作。

2.乙方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现场,乙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须经甲方工程部管理人员同意方可,乙方并为进入施工现场内的人员办理相关的安全责任保险并承担保险费用,并对产生的意外伤害承担一切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

3.乙方人员不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劝阻强行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内发生意外伤害,由此产生的安全责任事故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

4.乙方进入施工现场不得干预正常的施工工作,亦不得影响正常 的人施工工期,并对期干扰行为承担工期延后责任。

5.甲方商品楼房的开发行为与乙方无关。第六条

规划与物业管理

1.根据城市规划及今后的物业管理,乙方的安置楼须在划定的专属区内规划,并与开发的商品楼分开,安置楼物业必须由小区物业管理,属于安置楼下面的停车位由安置户免费使用,其余停车位收费按小区停车费全年的50%收取。(只限于每户一个停车位)

2.商品房开发区内的前期物业管理由甲方负责,后期物业管理按照国家物业管理办法执行。

3.乙方须按正常物业管理规定,足额缴纳采暖费、水电费等其他相关费用,由于乙方应缴纳的费用不按期正常缴纳造成的停暖、停电、停水等相关责任,均由乙方自己承担,与甲方无关,并不得采取任何过激行为。

4.商品房开发区的物业管理与乙方无关。

5.安置楼建设时,为确保工程质量,乙方可派员进行义务监工。第七条产权确认与过户

1.乙方的安置楼竣工验收后,甲方将城建部门备案后的竣工报告交与乙方一份,甲方的工作即告结束。

2.安置楼工程竣工后,53户房屋按照整栋单元交付乙方,由乙方统一分配,甲方不参与任何意见。

3.安置楼交付时,乙方领导小组必须负责清空地面上的所建临时房屋,若不及时清理,暂扣楼房钥匙,待全部清理后,交付使用。

第八条质量与装饰

1.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

2.甲方交予乙方的安置楼的装饰除外墙面、楼梯间、地下室及地下室走廊外,外墙必须有保温材料室内装修均为毛坯房(包括卫生间和厨房均为毛坯房,墙体为砂浆抹平),其中室外装饰为外墙涂料(由甲方决定且符合规划要求),楼梯间、地下室及走廊的墙面和顶棚为白色涂料,楼梯扶手为不锈钢扶手,楼梯踏步为大力石踏步,分户门为钢制进户门,单元门为对讲门且与商品房一致,窗户

为优质铝合金真空双玻平开窗,铺面外墙为瓷砖,铺面门为大玻璃门,铺面室内为毛坯房。

第九条

违约责任

协议签订后乙方不按协议履行义务、拒绝拆迁,不协助办理土地转让手续,甲方可视为乙方单方毁约,甲方有权延迟或解除协议。由此造成甲方的一切直接和间接地全部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均由乙方承担,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200万元,若甲方中途退场,也向乙方支付违约金200万元。

第十条

工程变更

除非设计原因引起的变更,甲、乙双方均不得对工程提出任何形式的变理更请求,若乙方强行提出变理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方可,否则变更无效。变更后所产生的费用,由提出变更的一方承担。

第十一条

不可抗力、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在不可抗力事件,否则无效。

第十二条

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协议。本协议的附件和补充协议均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协议生效与终止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工程竣工交付乙方后,除有关物业条款仍生效外,其他条款即可终止。

第十四条

协议争议处理

本协议履行期间,双方如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解决。

第十五条

协议分数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双方各持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洪水镇政府作签证人持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签证人(盖章):

乙方领导小组签字(捺印):

二○一四年

土地出让拆迁补偿协议

甲方:乐民本一组克家庄路北拆迁组 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甲乙双方在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订立本协议。

一、房屋坐落:

1.每户补偿:每户补偿标准为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住宅一套(三室两厅)。每户带10平方米地下室一间,差额部分由农户找补差价。84户农户共补偿商铺84间(每间为上下层结构,共计建筑面积85

平方米),按规划设计而定。商铺具体位置如下:北环路沿边商铺不够则向中巷道及靠四中巷道由南向北安排(除克延伟和何新文两户门面之外)84间,商铺面积出现差异时每平方米双方按市场销售价找补。

2.每户宅基地按拆迁小组评估的标准进行补偿。

三、交付期限

1.协议签订后,乙方必须在2014年3月30日前,拆迁出让地的所有建筑,否则一切后果自负。按期不拆除每推迟一天每户每天向甲方支付500元违约金。

2.甲方付给乙方的拆迁安置费,安置费按拆迁小组的发放计划进行发放。

3.乙方出让给甲方土地,因权属不清与他人发生纠纷时,由乙方负责处理。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应协助甲方办理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手续。

五、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约,则赔偿对方人民币20万元。

六、在拆迁过程中,每户拆迁户随叫随到,按考勤制度办,一次不到扣除500元。

七、本合同未反应事项按拆迁小组与开发企业签订的合同执行。

八、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村委会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2014年

下载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土地开发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活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土地开发整理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报告

    我国西部某场二连等6个连队 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项目初步验收报告西部某场土地整治项目初步验收组 2012年 9 月 28 日一、 初步验收工作情况 1、 参加验收有关单位 项目初步验......

    土地开发协议书

    土地开发协议书协议双方: 甲方: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现就在地块征用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特签订本协议,以......

    土地开发协议

    土地一级开发协议书 (征地拆迁部分)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 二○○年月日 第一章 协议各方 第一条、 协议各方当事人: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姓......

    土地开发协议书

    甲 方:_________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国家和_________市有关法律、法规......

    土地开发合同

    土地联合开发合同甲方(供地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投资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

    土地开发意向书

    土地开发意向书 土地开发意向书1 甲方:乙方:甲乙双方就甲方位于 的土地开发事项进行协商,甲方因筹 集开发资金困难至今没有开发该地,现为了让村民从发展中尽快获利。根 据国家及......

    土地开发程序

    第一步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设立第二步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法律程序 1、选定项目,签定合作意向书 2、初步确定开发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