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文化产业统计情况汇报
2010年仲恺高新区文化产业
统计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了解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思路和方法,按照省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区委、区管委会的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我局认真组织专人对全区各园区、镇(街道)和辖区内所有文化企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统计,现将统计调查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部署
为把握统计程序和统一思想,局里专门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我区文化产业在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的情况下,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我们积极研究制定方案并转发各有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联络沟通。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统计情况,在5月份,根据市委宣传部和市统计局关于加强文化产业统计有关工作的指示,参加了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布置培训会议,将文化统计工作转入制度布置、网报程序培训和文化法人单位统计数据采集填报的关键阶段,确保圆满顺利完成任务。
二、具体完成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指导有力。5月底认真领会文件精神,1组织指导各专业完成仲恺文化产业200多家法人单位核查登记。在核查工作中,有部分企业法人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下,通过耐心解答,宣传等方式说服他们,为他们解疑答惑,争取他们的支持。
(二)落实制度,仔细采集。在今年9月,全市文化产业采集处理系统操作使用培训工作在市统计局的组织下实施,我区安排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在网报期间,我们通过各个技术层面支持,确保数据采集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数据畅通无阻,并为我区的催、审、督提供业务核技术指导,提高部门数据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完成文化产业法人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表登记,有些单位由于办公条件比较差,没有电脑,我们亲自帮助他们录入数据,保证数据采集工作按时准备完 成。在数据审核阶段,认真细致,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三、仲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10年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6.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251.6亿元)比重为20.9%。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显示,全区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18家,文化产业企业从业人员6.37万人,固定资产43.5亿元。我区文化产业有如下一些特点。
1、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农网改造的阶段性竣工,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
民的收入,刺激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人们的审美兴趣、娱乐休闲活动花样翻新,传统的家用电器已普及千家万户,影碟机、摄像机、家用电脑、健身器材、私家车、手机、宽带接入等步入寻常百姓生活圈。
2、结构以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的生产为主。仲恺是全市数码生产基地,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等文化视听制造企业聚集在此;而且索尼精密、康惠半导体部品等生产相机的企业也涵盖在文化产业范围内,这是惠州文化产业相关层比重大的主要因素。
2、文化产业核心层高速增长,外围层平稳增长,相关层增长较缓。近年仲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索尼精密、TCL王牌、信华精机、惠信精密的核心文化企业高速发展,而且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全区文化产业核心层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外围层增长13.9%,2004-2009年均增长13.8%,总体保持平稳。网吧为代表的娱乐文化服务保持平稳增长,旅游文化服务、广告业公司也保持较快增长。
二、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建设薄弱
当前我区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其突出表现是投入不足,设施简陋,人才缺乏。镇(街道)文化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镇(街道)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区200多家文化产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和镇(街道)政府驻地,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基础薄弱。
(二)文化产业行业分类标准没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文艺演出、工艺美术,及广告、信息、传播、娱乐等文化产业都得到迅猛发展,产业模式呈多元发展态势,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范围更趋多样化,2004年定义的文化产业行业分类仍有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内容范围有局限。新兴文化创意业和特色文化服务未包含在分类中。如知识产权服务小类的延伸层不包括“软件服务”;其他计算机服务仅指网吧服务;娱乐文化服务不包括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业;“其他专业技术服务业”部分划入文化产业但无详细说明。二是行业分类有交叉。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网络游戏的运营与软件服务业的网络游戏软件服务有重叠。三是部分行业标准已经落伍。《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把用于文化活动的设备、用品、产品的销售,以及用于文化活动设备的生产,统称为“相关文化服务”,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品构成和传播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电子书籍、动漫游戏等高附加值产业无法清晰体现在这一标准中。此外,文化创意的本质是非物质的,但目前的分类标准物质色彩过浓;对“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划分也以传统文化条块管理为潜在的参照,处理过于简单。
(三)国家及省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仍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够强,无法满足市、县基层的需要。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家和省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设置目标仍以计算文化产业增加值为中心,对文化产业各行业要求收集过细的财务指标,在非普查年度若没有配套的抽样调查方案,仅由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工作难度较大,数据质量堪虞。根据省统计局制定的《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规定,计算文化产业增加值所需的基础资料涵盖了10多个部门,如体育局,需要提供的是“休闲健身娱乐活动”行业所有经济活动单位的财务指标,具体包括健身馆、棋牌馆、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等健身休闲活动单位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工资、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工商局,需要提供全市所有属于“广告业”经济活动单位的财务指标。对此,大部分部门均表示无法从现成的报表中取得相应的财务指标。如何在常规的国民经济分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基础上建立简便易行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既不增
加市、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负担,又能满足各级文化产业统计信息的需求仍任重道远。
四、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区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仲恺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第二篇:文化产业汇报材料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资源,增加经济收入。山亭区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林木葱郁,特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奇峰与溶洞交汇,平湖与青山辉映的天然景色,被誉为齐鲁大地的“天然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熊耳山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黄龙洞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是一处“山东仅有、全国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奇观;另外,岩马湖、抱犊平湖、龙床水库常年碧波荡漾、景色怡人;莲青山、翼云山、龙牙山、雪山气势磅礴、风景如画;岩马溶洞鬼斧神工、天然妙成。山亭特有的自然生态风貌,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另外,做大做强节庆文化,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烟花灯火晚会、梨花节、大枣节、樱桃采摘节、大豆文化节等等,为宣传山亭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三是本着“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培育文化市常山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美术装裱、古玩收藏、艺术品制作等市场,具有很广阔的潜力。对演出、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等市场,我们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轨道。目前,文化产品已经开始越来越丰富,报刊、书籍、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书画展、旅游观光等,纷纷走进山亭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四是鼓励社团组织,宣传文化,发展文化组织。现在我区文化社团有10多个,象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山花皮影艺术研究所、伏里土陶艺术研究所等群众性文化团体,引导群众文化消费,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支持和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五是立足资源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立足汉诺庄园的产业优势和鲁南民俗文化的底蕴,做好二者结合文章,将葡萄产业文化做亮、做强,在葡萄园中建成鲁南民俗艺术馆、文化馆、汉画像石馆,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欧洲酒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园。进一步将翼云山石板房影视基地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实验范围,加大投入,打造原生态石板房部落,推动影视业的发展。六是立足地方文化素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山亭区依托独特有的小邾国文化,传统的柳琴戏、皮影戏等文化遗产,以及115师、苏鲁豫皖抗日培训班等红色革命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影视、戏曲、小说等文化精品工程。目前,我区打造的电视剧剧本《伏里传》上卷已经出版,皮影戏《二十四考》第一集已经公演,《八路军115师在抱犊》一书也即将今年9月份结集出版。篇二:某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深挖特色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全力以赴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
——**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日)尊敬的**组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阳春三月,**组长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文化发展工作,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县文化建设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县情 **县位于**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4个民族,总人口110.4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2%。
321、326国道纵横交错,贵毕公路、**至四川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已经建成通航的**机场距县城20公里,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建成通车。**县城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臵顺元宣抚司,明领**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府,民国三年废府设**县,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建立了**革命委员会。1958年更名为**县,1987年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宣慰使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奖励耕织,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被朱元璋誉为“得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并加封为“顺德夫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灯谜、诗 词、楹联、木雕、农民画、漆器工艺独树一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漆器之乡”,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县委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主要做法
(一)党政重视,建强机构“引”人才。在省文化厅的亲切关怀下,我县自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县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县文化旅游工作成果及理论研究作品奖励办法(试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文件,立足于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坚持把建设文化强县作为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来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对相关项目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涉及税费减免等工作落实到位。自获批“全国文化先进县”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先后成立了副县级文化事业单位慕俄格古城管理处和油杉河风景区管委会;将**县文物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文化遗产管理局;将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升格为副科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将**县广播电视台由副科级升格为正科级单位。新成立了副科级单位文改文产办、**县农民画研究院、**县漆器研究院、**县奢香文化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各类文化产业特殊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近200余名。
(二)强化投入,全力以赴“建”文化。将各级文化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为2159万元,2012年为2560万元,2013年为2770万元。同时,我县还不断增加零机预算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的拨付,2011年,县财政拨款1200万元作为承办毕节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奢香文化节资金;2012年,划拨了协办**省第七节旅 在县级财政大力倾资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我县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实现了“企业买单、群众看戏”的目的。近三年来,**火电厂、五凤煤矿、华屹房地产开发公司、久桓房地产开发公司、大西南煤业公司等20余家企业以冠名支持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式,累计出资600余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学校教学资源,乡镇(行政村)文化广场、农
家书屋工程等实现了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形成了县、乡、村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
(四)创新机制,贴近群众“送”文化。积极组织以文化部门、文化企业为主体的“三下乡”和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五进”活动,把文艺节目、科技和法律知识等送到基层、学校、企业和群众中去。积极扶持农村、学校和企业业余文艺队伍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和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组织乡村文艺队、花灯队、舞龙队、腰鼓队、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等65支民间文艺队伍深入村寨进行文艺演出,广泛送文化下乡。县财政按照每场补贴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仅2012年,我县文化部门就组织了文艺下乡进村活动850场次,文化企业组织的下乡文艺演出120场次,**“**宣慰府”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篝火文艺晚会60场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214场次。2013年完成三下乡、四进社区、同步小康驻村文化巡演80余场;每年都精心组织“春之声”大型文艺晚会、奢香文化节、新春团拜会、“两代会”文艺专场、独生子女才艺展、灯谜竞猜、“多彩**”歌唱大赛和舞蹈大赛选拔系列活动、乡镇文艺调演、全民健身展示、秋之韵音乐会以及连续二十六届的国庆歌咏比赛。邀请**索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奢香梦〃**情》和大型音舞史诗《九驿长歌》,在全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奢香文化节期间公演,反响强烈。2012年,举办了“中国〃**首届(国际)彝族文化节暨第四届奢香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大地之美,方圆之秀油杉河景区首游仪式”、“慕俄格古城二期工程开工典礼暨开游仪式”、“**省彝学年会”、“中国〃**(国际)彝族文化论坛”、“羊场坝航空历史文化旅游区开游仪式”、“全省现代民间绘画理论研修班”、“**杜鹃花节第十八届围棋邀请赛”、“彝文书法展”、“支嘎啊鲁湖祭水仪式”等10个系列活动。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又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和相关的活动补充,每项活动都丰富多彩。
(五)高位谋划,立足实际“种”文化。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
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县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整合和利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以奢香古彝文化为主线,以旅游、民俗、休闲、饮食、工艺品五大文化产业为主的“一线五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聘请了深圳建筑设计总院、复旦大学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单位,对水西文化产业园、**彝族漆器产业园、**农民画产业园、羊场坝航空历史文化产业园、油杉河生态旅游区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进行高端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慕俄格古城从开放至今,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仅2013年,就接待旅游人次70万左右,实现旅游收入1430万元。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荣膺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24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优秀电视剧、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殊荣。
二是强化对古彝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创办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基地,对**彝族漆器进行传承开发。大力发展**漆器、农民画、根雕以及影视附加产品的生产、销售。由专业团队开发设计漆器工艺品、根雕工艺品、刺绣品、农民画,丰富了旅游文化产品,基本实现了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市场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将顺德路规划为文化一条街,对文化产品集中展示销售。
三是设立县级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高起点启动文化产品开发。到目前为止,县财政已累计投入了1000多万元,编排了大型民族音乐史诗《九驿长歌》、大型民族歌舞史诗《古彝魂〃现代风》等相继投放市场,收到不菲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我县拍摄的以反映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题材的电影《莫道君行早》已拍摄完毕,即将在全国上映,以反映我国航空事业艰苦历程为主题的电影《志在冲天》即将进入拍摄,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正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篇三:文化产业工作汇报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
尊敬的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政协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政协长期以来给予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体局基本情况介绍
文体局局机关共有人员编制10人,现在岗9人,其中
工勤人员1人。设四个科室:文化科、体育科、市场管理科和办公室。
文体局有六个所属基层单位,分别是:图书馆、文化宫、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少儿业余体育学校四个事业单位和新华书店、近海艺术团两个企业。
二、文化体育工作情况介绍
在县委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
及各部门积极推进文体事业改革,大力加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呈现了文体事业与文体产业珠联璧合的文体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2009年我县的体育工作荣获了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殊荣,2010年获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5年荣获沈阳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并成功迈入市级文化先进县的行列。今年上半年,在全市绩效考评中,文化、体育共四项指标中,有三项排序第一。几年来的励精
图治、开拓进取,几年来的多措并举、创先争优,取得了前所未有、令人振奋的非凡业绩,谱写了我县文体工作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新篇章。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投入800多万元改建成面积为4700平方米的文化馆,使文化馆进入国家一级馆行列。馆内设有大小型演出、展览、培训、辅导、教学等多功能厅。
投入 260多万元建成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少儿业余体
校。
投入近百万元购进图书、电子阅览设备及桌椅,使图书
馆实现了电子化借阅、阅读、分类、注录等现代化管理。目前馆藏图书总量达9万册,6万多种。声像资料2000件。
建成“海之帆、海之门、海之韵”等7处县级标准文体
休闲广场,为市民娱乐健身搭建平台。农村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全县17个镇,其中
有3个镇建成800㎡以上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有10个镇建成面积300㎡以上的标准综合文化站,镇级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设基本达到全设臵,凡是有广场的村都配备了健身器材,健身路径达1500多件。建成5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百分之百全覆盖。
——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普及 我们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普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作
为工作重点,坚持每年都开展节庆文体活动、校园文体活动、企业文体活动、乡村文体活动、社区文体活动,除常规的秧歌展演、美术、书法展览、声乐大赛、健身表演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了幸福歌潮大合唱、家庭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迎春长跑等多种类、多项目、多种形式,老百姓参与性强、门槛低的文体活动,形成了广场活动天天有,县级大型赛事活动月月不断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连续成功举办五届近海文化节,规模大、影响广、效果佳。全县30多万人次参与到活动当中,并在自娱自乐中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文明素质。我们提出一年抓普及、二年抓提升、三年树品牌的工作目标。目前,普及已经达到,从县到镇到村,每晚都有活动。9月开始进行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工程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偏堡子汉代遗址进行确
认,正是辽东郡十八县中辽阳县遗址。我们及时提请了保护和抢救发掘。完成了馆藏文物的命名、定级、特征描述等数据库建设工作,正在编辑《历史遗珠》一书,年内可正式出版。我县的邢帅鼓乐、杨英会剪纸等五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年来,我们不断在打造文化精品上下功夫,目前,我县已被省命名为书法大县。“蒲水斋”农民书画研究会在省
内外小有名气,风华歌舞团在艺术惠民双百万活动中,获得市里奖励,成为靓丽的文化名片,冷子堡镇摄影、刘二堡镇书法、茨于坨镇书画等六个镇被市命名为市级艺术基地。老观坨镇的高跷、杨士岗镇的狮舞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
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跨跃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书记、县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这项工作写进县委全会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县经济工作会报告中,提出要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做强文化产业,建设全省文化强县。
正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县文化产业突飞猛进、成果显著。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五大版块。版块一:以蒲河廊道为轴心的文化产业带已经形成。
蒲河是我县的内河、母亲河,也是辽宁省的重要河流,借助沈阳市蒲河廊道的开发建设,通过将蒲河旅游景观带打造成“一条腾飞在我县平原的出海巨龙”,在廊道两侧十公里范围内设臵休闲旅游项目,供游人游赏。打造城市绿廊。2011年6月,我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的验收,成为目前东北唯一生态县,我县借势而为,借力而行,借机而上,依据
得天独厚的蒲河两岸的“万顷湿地”资源,提出以打造“北国水乡〃关外江南”为目标,以珍珠湖为龙头,以蒲河廊道为龙身,依托蒲河两岸的万顷湿地,全力开发“万顷蒲河湿地、百里水韵长廊”旅游带。
2011年9月4日,我们在湿地公园成功举办了中国沈阳 首届城市湿地旅游文化节,并实现蒲河首家航道。率先在沈阳市打响了“赏万顷蒲河湿地、游百里水韵长廊”主题的湿地旅游。今年的8月8日举办了第二届湿地旅游文化节。
板块二:以庄园经济为支撑的休闲观光度假产业方兴未
艾。
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
与自然和谐的大众文化旅游产品。是一种正在迅速崛起的旅游形式。生态庄园经济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合理配臵、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系统工程。我县有发展生态庄园的地理、区域、经济优势,有现代农业基础,大力开发生态庄园,加快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生态庄园开发力求高品位、高档次、布局合理科学。目前全县共有庄园项目31个,其中在建项目11个,有旅游元素的7个。政府在产业经营模式给予指导,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文化内涵上深入挖掘,在旅游项目上科学包装,县级财政拿出1000万资金用于鼓励资金,同时加大向外界推篇四:文化创意产业汇报材料1 安宁市温泉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1日)
尊敬的陆副主席、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温泉管委会、温泉镇党委、政府欢迎和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调研和指导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社会各界和全镇人民的共同支持,2005年8月温泉镇被列入全省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60个小镇之一。2005年11月1日召开的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温泉镇又被列为昆明市重点建设的6大景区之一,安宁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建设现代新昆明后花园为目标,以温泉旅游小镇建设为关键和突破口,推动安宁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十一五”期间安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通过产业调整和战略重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我就温泉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现存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温泉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打造温泉旅游小镇,我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方针,紧紧依托温泉景区内丰富的地热水、森林、人文景观等资源,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 1 准进行“保护提升”建设,以高水平规划为先导,以理顺管理体制和整合资源为重点,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提高组织程度,优化产业布局,注重规模特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推广,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改造提升现有施设,优化布局,扩大规模,重振“天下第一汤”文化品牌,把温泉打造成为集康体休闲、会务会展、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山水园林旅游小镇。
(一)提高认识,充分挖掘温泉优势资源
温泉镇位于安宁城北7公里的螳螂川畔,距昆明市区35公里,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貌而闻名于世。境内交通便利,成昆铁路、安富公路横贯南北;森林繁茂,覆盖率达80.11%,具有可饮用、沐浴、理疗等功能的地热水资源,日均产量达2000m3。温泉镇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其自然风貌可以概括为“森林、地热水和人文景观”三大资源。其中人文景观特色突出,在历史上,安宁温泉就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常成为他们憩游、观光之地,徜徉于徐霞客、郭沫若等一批古今闻名的仁人智士的笔下,为世人所称道。由于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也成为许多政要下榻、修养之地,可谓“一方胜地”。温泉历来是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地方,从而塑造了温泉人民温厚、善解人意的性格,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谐共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别是近些年来,温泉镇党委、政府在极力保护与维护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同2 时,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推行开放式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了一个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的和谐温泉。
(二)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小镇
温泉镇拥有曹溪映月、摩崖石刻群、珍珠泉、三朝圣水、三绝碑、日晷、李根源故居、杨文囊公故里、光美走廊、龙云别墅等众多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和新开发建成的凤山森林浴场、金方森林露天温泉、牧羊湖景区等,更有享誉盛名的安宁十景之一____天下第一汤,加上境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发达,为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温泉历来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辅于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在确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整个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旅游精品小镇的开发建设为中心;“两张牌”:生态牌与文化牌;“三大优势”:水、林、人文;“四大战略”:科教兴镇、生态立镇、旅游强镇、资源富镇;“五个统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农村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医疗、统筹旅游小镇与农业发展、统筹和谐与文明进步;“六个产业”:生态旅游、康体休闲、教育文化、会展商务、高档房产和观光农业。总体发展思路是:以温泉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为契机,重树“天下第一汤”品牌,辐射带动生态旅游和乡村景观、历史人文、民族风情旅游,打造集休闲度假、会务会展、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振兴温泉旅游业。3
(三)立足人文资源,创新发展机制
温泉地区钟毓灵秀,泉奇水异。由于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熏陶,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温泉镇的温泉为云南之最,吸引了不少名士如杨升庵、徐霞客等在此流连居住,留下了众多遗迹,“宰相状元,滇主蜀宾”,构成了安宁温泉无可替代的古代名人文化资源。“天下第一汤”,又名三迤碧玉泉,原为明代杨状元(杨升庵)对温泉地热矿泉水的提赞,位于温泉宾馆临街的院内,历代呈不同状态,1939年因水患温泉浴池受毁,重修竣工后为一月牙形的池塘,由其时著名的书法家王景、重书杨慎(杨升庵)旧题“天下第一汤”五个魏体镏金大字在月牙池壁上,池低用砾石铺就,泉水自然涌出,似乃斛珍珠冉冉升腾不绝,冬季水雾缭绕,令游客心旷神怡。“天下第一汤”之水为碳酸钙镁泉,无色、无味、无臭,水温42。c—45。c,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和肠胃功能、增进食欲效果明显,对风湿关节炎、颈椎炎疗效尤佳,常饮常浴,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消疲疗疾、促进康复、延年益寿.二、存在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温泉的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农村的文化性消费水平不高。温泉人文历史遗迹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曹溪寺,省级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及天下第一汤题刻、李根源旧居等一批安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始终未形成有效的文4 化产业链,社会效益突出,但经济效益不明显;虽然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项目的引进,我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农民的文化性消费水平仍然不高。这一方面与农民素质有关,另一部分主要原因是供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不足,文化服务市场不完善。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难度加大,政府负担不断加大,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难度大。温泉镇有三大旅游资源“森林、地热水、人文”。这是我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现目前旅游资源的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经费的投入上及管护的难度上,就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来说,护林防火一项的年均投入经费就不低于120万元。去年还投入上千万元对集镇冷热水管网进行改造,对温泉地热水加以保护;加上其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年都在投资,但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不成正比。投资拉动型经济急需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变。乡村旅游经济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其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就是土地的使用权限问题,要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形成规模经济,但目前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给规模化经济带来了很大难度,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必须打破几十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
(三)由于温泉驻镇单位中省、市两级单位较多,在地热水资源整合过程中,与企业协调难度大,请省及昆明市级给予协调解决;
(四)把温泉摩崖石刻群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5篇五:关于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闻出版局
(2012年6月20日)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区深入实施“两强两品”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文化产业总体呈现以下良好发展态势: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从规(限)上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1年底,全区规(限)上文化企(事)业共132家,比2010年(98家)增加34家,同比增长34.7%。按照区六大经济统计口径,从税收贡献来看,2011年文化创意经济实现税收7515万元,比2010年(6420万元)增收1095万元,同比增长17.1%。今年1-5月,实现税收4210万元,比2010年同期(3548万元)增收662万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在六大经济中排名第2位。从企业效益来看,今年一季度,文化创意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3.9%,利润由上年同期的-0.07亿元提高至0.03亿元。从产业门类来看,各大门类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并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
视服务业方面,已有5家重点影视服务企业,宁波文化广场cgv国际影城在建,市文化艺术中心影城已进入设计阶段。“元鼎时代”已制作出品21集电视连续剧《背后》,并在上海台等播出。“尚方影视”已制作出品26集动画电视剧《当当与酷吧》,并在湖南卫视首播,其音像制品及服装等衍生品也已陆续投入市场。上述两部作品均已申报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在文艺服务业方面,我区有市演艺集团、飞越时空大剧院等,保利剧院在建,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已进入设计阶段。在现代传媒业方面,新引进落户凤凰传媒、金狐传媒、天皓文化等新兴文化企业。其中凤凰传媒主营项目——凤凰网宁波站是目前凤凰网在浙江地区唯一的地区网站,主要面向主流华人,推出十余个专题及视频栏目,有望成为我市一个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和特色品牌。在娱乐休闲业方面,全区现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553家,总投资额达6.9亿元,营业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营业总产值为6.9亿元,全年组织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2840多场次,接待观众74万余人次。
3、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宁波文化广场和东外滩文化走廊被列入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1235”工程,成为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集聚区项目。宁波文化广场招商工作成效明显,引进了保利剧院、cgv影城等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相关项目均已进入装修设计阶段,运营商均为行业内领军企业,且都是首次进入宁波市场。和丰创意广场于去年10月正式开园,已被评为全国首家现代服务业创意设计产业化基地和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截至5月底,正式签约企业88家, 其中写字楼签约企业74家,签约面积69591平方米,签约率53.38%。除引进一批知名工
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企业外,还重点引进建立了和丰设计交易平台、和丰快速成型中心、甬港产业设计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中国文具创意设计中心、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欧洲工业设计大奖“金圆规奖”等活动项目。宁波书城入驻文化类企业5家,占企业总数的23%。三厂创意街区入驻文化类企业13家,占企业总数的21%。228创意园入驻文化企业6家,占企业总数的35%。
近年来,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促进工作,重点做到“五加强”:一是加强产业规划研究。积极研究制定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主要措施。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重点文化产业的通知》,明确了文化创意、影视动漫信息、新闻出版、文化会展等六大行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民营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东区为例》的课题报告获得2011市委宣传部调研课题一等奖,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资助类课题一等奖。二是加强项目服务对接。按照区委、区政府强化大项目建设服务有关要求,成立了宁波文化广场服务工作小组,主动服务宁波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共梳理涉及项目建设、税收、运营等3方面18个问题,并专门召开专题协调会,协调落实了举办2012fll机器人中国世锦赛、项目审批等一批问题。为推动和丰创意广场的建设发展,会同和丰创意广场投资经营公司、明楼街道举办和丰创意节,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品牌培育。为积极推动宁波书城商业氛围营造,协调区宁波书城文化活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做好市文化艺术中心(凤凰地块改造项目)服务对
营场所创建,加强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综合整治。今年以来,还积极组织文化经营场所定期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活动,首批7个街道辖区内共10家ktv和7家网吧参加,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我区其他优势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培育阶段,除了一些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外,还面临以下三个方面主要问题:
1、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从总量贡献来看,2010年我区实现文化及创意产业增加值9.9亿元,占gdp的比重3.1%,其中核心层0.9亿元,外围层5.6亿元,相关层3.4亿元。与我区“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占gdp比重达5%)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1年我区文化创意经济税收占服务业比重仅为1.7%,今年1-5月份为1.3%。从企业发展来看,我区文化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多处于成长期,赢利能力较弱。据2011年我区规(限)上文化企(事)业统计数据,除去工业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外的121家文化企业中,利润50万元以上的26家,占21.9%,亏损达41家,占33.9%。89家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千万以上的13家,占14.6%,其中上亿元的2家,占2%;利润100万以上的13家,占14.6%,其中1000万以上1家,占1%。32家贸易企业营业收入5千万以上的18家,占56.3%,其中上亿元的7家,占21.9%;利润100以上的5家,占15.6%,其中1000万以上的2家,占6.3%。今年1-4月份,我区文化企业亏损率同比基本持平,仍达62.6%。
第三篇:文化产业汇报
利津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利津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4年10月
近年来,我县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以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了以出版印刷、演出娱乐、艺术品生产销售和艺术教育培训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丰富、活跃了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县有县博物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三个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其中县博物馆建筑面积7168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3706件,是一座集存储、陈列、展览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县图书馆为国家二级馆,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现有藏书5.6万余册,每年接待读者5100人次,借阅图书60000余册次;县文化馆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内设音舞排练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书画创作室、展览室等基本功能室,年均举办较大规模文化活动40余场次。全县8个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近年来,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
入500余万元;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年广告收入2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一是抓好执法人员的宗旨教育,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其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严格执法,廉洁行政。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活动,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正确处理好软环境建设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处理好“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问题,依法行政,确保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四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营造全民支持和关心文化产业建设的氛围。
2、打扶并举,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努力保障文化产业机构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市场繁荣和市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到目前,我县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市场、电影市场、演出市场、图书市场、音像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等多成份、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通过文企联姻、送文化下乡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组织图书馆、文化馆、电影公司等文化机
尤其是高端的创意人才和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稀缺,普遍存在人才“饥渴感”。二是企业创新创意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模仿阶段,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关注不多,紧迫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强。三是企业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因人才短缺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内涵不足。
(三)资金投入有待提高。目前,我县本级财政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投入较少,基本依靠上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但数量毕竟有限,对于众多初始投入较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加之政策、市场等条件不成熟,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在增加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驱动作用,加强发展改革、财政、教育、科技、土地、税务、金融等部门指点的沟通协调,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出台与中央政策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办文化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在普通人民群众中宣传普及创意改变生活的理念,提高社会对文化产业服务社会的认识。适时引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亲身感受创意生活的机会和载体,培养广大居民文化消费的意识。同时,鼓励创意和设计类人才,充当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中介人,推动其他产业加强设计研发与投入,实现主动融合。
第四篇:澄江县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报告
澂江县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了解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思路和方法,以文化产业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按照省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2005年开始,我局认真组织专人对全县各乡镇和辖区内所有文化企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现将统计调查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织 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文化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地享有文化成果,这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产业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从国际上成功经验来看,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主要途径之一。
3、发展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先进的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文化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及快速方便地销售,从而又为文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互相渗透,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提供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
4、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际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在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人们对文化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文化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0,外国的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激荡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力图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优势,将大量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输入我国,并力图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对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澂江县发展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一)澂江县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1、多样性的文化体系。近年来,我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形成了以抚仙湖独有的鱼生态文化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水乡文化;以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内容的科考和科普文化;以被称为民间戏剧活化石的关索戏和松园彝族太平花灯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以抚仙湖水下遗址考察探索为主线的古滇国文化;以抚仙湖高原湖泊水上运动为内容的康体娱乐文化等等,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每一项都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2、资源优势。澂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登顶能观四海;湖光山色宛如图画,天然美景胜似西湖的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抚仙湖,湖里土著鱼种多达24种,被誉为“土著鱼博物馆”,号称“水下庞贝”的水下古城以其神秘吸引着更多游客来探寻;青鱼阵、两湖相交鱼不往、车水捕鱼等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古生物圣地”、“化石宝库”的帽天山下埋藏着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叙述着5.3亿年前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成为吸引中外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亮点;戏剧活化石——阳宗小屯关索戏,全省第二大文庙,三国名将李恢、李蔚父子,清朝奇才段琦,清初名臣赵士麟和民国护国英雄罗佩金等邑人趣事,杨升庵、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游览澂江留下的千古佳句,抚仙湖仙人、关三小姐等迷人传说更让美丽的澂江和抚仙湖倍添神韵,还有天头山侏罗纪早期“云南龙”化石、“磋蛇岁月”著名电视的拍摄实景等资源优势,为澂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3、区位优势。澂江地处滇中,位于“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核心,县城距省会昆明市52公里,距玉溪市区87公里,交通便捷,受两市的强幅射和带动。同时,澂江还位于 “昆明—石林—澂江—昆明’滇中黄金旅游三角的中间,巨大的旅游客源,为澂江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4、旅游产业优势。依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澂江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以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禄充风景区、北岸新河口景区、立昌??鱼庄等为代表的景区景点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会议和度假接待为一体高中低档搭配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抚仙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康体休闲度假游、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科考游、古滇文化游、民族民俗游、购物游、美食游为骨架的旅游格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政策环境优势。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像抓烟草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县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也高度重视,被省委政府列为15个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以后,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澂江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 中共澂江县委、澂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澂江县2005 一2008 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奋斗目标,确定了禄充AAAA 级景区建设、澂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寒武纪公园”建设规划、化石博物馆科普基地建设、澂江侏罗纪恐龙文化园建设、关索戏的包装打造、立昌万松寺的修复完善、推介和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等重点工作,并实施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增育市场,完善政策制度;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加强交流扩大宣传;切实加强领导等项保障措施。
6、有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省、市委正确的领导和指导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社会各界也广泛关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正以饱满的发展热情和积极性,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以一种特有的执着和踏实精神去追求、去奋斗。一些党政领导、文化工作者、老干部、民间艺人等,对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呼声很高,还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主张。这说明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论述已经深入人心。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再加上正确的思路和合理的运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澂江县发展文化产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澂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县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县初步形成包括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用品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县列入统计调查范围的文化产业单位已达518个,从业人员3931人,其中:邮政业1个,文化艺术、体育业12个,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3个,文化用品印刷、记录媒介复印业19个,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134个,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37个,文化社会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业291个,教育21个。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占总户数的10%,集体占总户数的2%,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88%。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农网改造的阶段性竣工,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刺激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人们的审美兴趣、娱乐休闲活动花样翻新,传统的家用电器已普及千家万户,影碟机、摄像机、家用电脑、健身器材、私家车、手机、宽带接入等步入寻常百姓生活圈。2006年,全县共有各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单位134家,拥有资产7237.74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034.28万元,完成增加值1475.41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4.5%。
2、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五”以来,围绕省委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要求,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五山一村”旅游精品路线为契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打造文产新亮点的工作思路,按照打造名牌、生态优先、高位开发的原则,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加快寒武纪古生物文化园建设。加快水景库塘、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帽天山保护公路建设,绿化、美化帽天山周边环境;着力做好澂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化石博物馆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立足云南、放眼全国、影响世界”的寒武纪古生物文化园文化品牌。二是大力挖掘抚仙湖渔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禄充民居文化、历史文化、水文化和渔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禄充“文化一条街”;收集和整理禄充“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等广为传颂的人文历史、传奇故事、诗词典故,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投入社会资金2500万元完成了笔架山庄的装修改造、波息湾沙滩的改造、绿化和亮化、渔洞的修复和新建等工程,加快了笔架山??鱼自然生态区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再现“车水捕鱼”的奇观;通过举办澂江文化旅游采访系列等活动,提高澂江文化知名度。三是大力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引进深圳华西艺术团,成立了澂江风彩艺术团,推进澂江演艺业的发展;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2亿余元,建设寒武纪古生物文化园,开工建设“湖畔圣水”,打造澂江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成禄充文昌宫、禄充老年活动中心,改造阳宗灵峰寺,打造“中国傩戏傩文化中心”。四是大力加强与中山大学的联系。将层青阁修建成中山大学在澂江办学纪念馆,收集整理中大在澂江办学历史,将其建设成为澂江县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并进一步打造为“澂江第一景”;依托中山大学平台,向外界展示浑厚的古滇国文化,以此带动澂江考古文化和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建立健全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突出群众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传统性、群众性、娱乐性和科普性的要求,巩固和完善各镇文化阵地,并实现了乡镇文化站100%达标;以适应群众健康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主,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电影600余场,观众达60000人次,同时引导一些社会文艺团体举办文艺活动,娱乐群众,活跃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和电视文化。
3、行业发展迅速。一是我县新闻传媒业的整合和结构调整显现成效。为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大做强,将广播电视网络推向市场化运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广播电视事业局的统一安排,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了结构调整,成立云南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澂江支公司,整合广播和电视传媒业,实现一体化的制作机构,开发有线网络增值业务,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化试验步伐。2006年,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8.1%,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3096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2.5%,实现业务收入359.99万元。针对现有的影剧院和电影公司两家经营性文化企业,按照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的原则组织实施了改革,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文化娱乐市场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有300多家文化娱乐经营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近6500万元。三是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其中以湖抚仙湖及其渔文化、水下古城、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圣地、戏剧活化石的关索戏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度假、科考及探险在省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2006年共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经济收入6638万元,旅游总收入37249万元。四是体育产业迅速崛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坚持竟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体育社会化发展步伐,积极促进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年末,全县共拥有体育场地282块,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73块,非标准体育场地109块。这些体育场地的兴建,不仅满足了体育竞技的需要,而且为运动训练、全民健身、演出展览和观光旅游提供了平台,对弘扬体育文化、发展体育经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县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从全县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行业上除文化社会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业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继信息产业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到6%。据统计,日本文化娱乐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等)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总量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已超过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一位。另外,文化产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至1998年间,在人文艺术、娱乐、文化活动、旅游服务等领域的世界贸易额,从953.4亿美元增加到3879.3美元。在我国随着群众收入的增长,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的增加和文化消费时间的增多,文化消费总量迅速提高,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存在3000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只有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从数量、质量、多样化等方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 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居民文化消费将出现较大增长,目前在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居民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已达30%。2006年,我县人均GDP首次超万元达10632元,按汇率折算为1388美元。据县城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澂江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009元和2512元,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为442元和210元,分别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4%和8.3%。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8%和欧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说明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大有潜力可挖。考虑到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提高,预计全县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更大,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上下功夫,要从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拓宽思路,探索新型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成分,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知识含量高、吸附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而且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因此完全可能成为澄江县优化结构、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对于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澂江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偏小,总量偏少,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县的文化产业经营方式单
一、开发力度小、质量低、步子慢、效益差,没有依托主业形成文化产业链,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总体上缺乏竞争力,表现出企业在规模上、技术上处于普遍偏小、低层次,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形不成支柱。文化产业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不少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扩张能力脆弱,有的甚至离开政府财力支持就无法生存,处于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
2、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建设薄弱
当前我县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其突出表现是投入不足,设施简陋,人才缺乏。乡镇文化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县518家文化产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和乡镇政府驻地,广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基础薄弱。
3、产业总量小、份额低,结构单一
2006年我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0149.06万元,占GDP的6.04%,与我县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不相称的,与发达州市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县目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够丰富,文化产业门类还不够齐全,文化产业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且文化产业总量偏低,份额偏小,仍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以精神创造为主要依托的广播电视、图书、报刊、文艺、学术等文化生产发展不够快。文化市场呈现小、乱、散、差的局面,整个市场显得不够活跃,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几乎没有,文化产品制造滞后,市场上没有能反映本地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这同外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生产、销售火爆,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在当前云南省所确定的九大行业中,新闻出版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虽有机构和人员,但都属事业单位,没有进入市场,导致两个行业都没有增加值;三是文化服务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但服务也是低层次、低档次、小规模的水平,高档次,高水平的休闲娱乐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
4、品位有待提高,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少
近几年,城乡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支出虽然逐年增长,但消费项目一般局限于电视、影蝶、网吧、书报杂志等方面,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休闲、旅游、健身、观看演出等项目涉及较少。全县还没有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调动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参与热情。
5、文化产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从目前看,我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人员都是高中、中专以下的学历,大专以上的人员少数,大学以上的人员占极少数。这与亟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又具有文化专业特长的文化产业队伍的要求相差太远。
四、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澂江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澂江县2005 一2 008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加强领导,搞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文化产业的统计调查。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间的关系,认真做好的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咨询意见,有助于各级党委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我县的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澂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重点是培养有较强市场应变能力的文化品牌策划、文化产品设计、文化生产经营、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为做大做强的我县的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七)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高度来认识,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把文化的发展切实摆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宣传和文化部门,应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正确处理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扭转过分强调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忽视文化商品属性的思想观念。面对国内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紧研究应对措施,加快推进我县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抓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基础,以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为平台,挖掘和提升以帽天山和抚仙湖为主的水文化、渔文化、古滇文化、傩戏文化、帽天山寒武纪公园旅游文化,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加强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不断推出体现独特文化品位的精品旅游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数据:
1、《玉溪市文化产业统计调查会总表》(2006年年报)
2、《澂江县2006年统计公报》
3、《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
4、《澄江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5、《澄江县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澄江县统计局)
第五篇:文化产业座谈会ppt汇报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项目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由新媒体展示中心、莲华书院、文化部中国画(滨州)美术创作基地、现代艺术露天展区、文化天街等组成,总投资5.8亿元,其中,莲华书院投资1亿元,已经建成投用。新媒体展示中心是文化产业园主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造型为盛开的莲花形状;如意流觞艺术中心是中国画创作基地主体建筑,主体结构已封顶。它们建成后将成为经济开发区的文化新地标。
莲华书院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1座保存完好的南方徽派原拆原建的老房子及戏台和门楼组成,集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知名艺术家工作室、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陈列馆和游百川纪念馆等于一体,何家英、徐唯辛等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已经签约入住,入驻文化产业园的艺术家作品将对外展示和出口,同时开发其附属衍生产品等。莲华书院还将定期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山东滨化传媒有限公司
滨州传媒是滨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元,由“四大板块——新媒体运营、高端文化汇、全媒体群、文化产业园”和八家子公司组成。新媒体运营板块: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同成立了山东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是以集软件研发、硬件生产、业务推广为一体,以IPTV为技术载体,是国家三网融合推广技术之一,2012年12月21日实现商用。高端文化汇板块:与中国网、中国企业报合作建立国家级网络媒体平台“文化中国”、高端文化媒体平台“文化汇”,从事文化领域平台的运营及传播工作。汇总高端的都市生活方式,以中国网、中国企业报为载体开发高端商务礼品,并对中国文化进行宣传,积极参与北京及全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全媒体群板块:全媒体群涉及鲁中晨报、FM106.9电台、新浪滨州网站、快乐生活杂志、楼宇电视、户外广告、出租车车载LED等国内现有的各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式,借助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内容资源、技术平台与传播渠道,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新闻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发行覆盖最密集的区域主流媒体。文化产业园板块(略)。
(三)滨州东方地毯有限公司
东方地毯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机织提花地毯的现代化大型股份制企业。公司始建于1994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有资产5.5亿元,员工670余人,各类地毯年产量800万平方米。
公司自主开发的产品有2000多项,取得专利证书的有112项,2011年公司自主研发出威尔顿提花地毯“3D”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制出仿手工浮雕产品,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被广泛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国际会展中心、2008北京奥运体育比赛场馆、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卡塔尔多哈大酒店等高档场所。东方地毯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成功牵手2008北京奥运,成为奥运体育馆指定地毯用品。
(四)滨州成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成元文化主要经营影视动漫制作,是一家专业制作高端企业路演工具系统的影像机构,为企业量身打造路演工具系统,帮助无数企业提升品牌与商业价值。其中原创动漫产品《陶陶与布袋虎》以及布老虎的衍生品,填补了滨州原创动漫空白。致力于打造新型商业路演平台,已与6家合作伙伴组成了联盟,与淄博的创意产业联盟进行了多次合作,塑造了10几家企业的品牌推广和项目路演。并有为企业当场融资300万元的成功案例。
(五)滨州百汇陶瓷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百汇陶瓷于2013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产品主要是烧制各类艺术瓷瓶和瓷器,大部分瓷器的坯子来自景德镇。公司由两名毕业于中国美院的大学生画家创建,即经营管理又负责产品的设计和造型,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创意,量身定制。同时,该公司已与山东著名画家张志民,滨州市内知名画家赵先闻等合作进行设计。目前,已经承接泰义金属周年庆办公用瓷、中国移动礼品咖啡杯、滨州学院办公用瓷等各类订单30余个,主要客户群集中在滨州市内,部分业务辐射到济南等地。
(六)山东和成雕塑有限公司
和成雕塑是一家集城市园林雕塑工程策划、设计、制作、施工和高端艺术品、工艺礼品开发承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企业,工艺素材主要有青黄铜铸造锻造、砂岩、铸铜鎏金贴金、美陶、不锈钢、石雕、新型高分子玻塑七大类。公司成立以来,业务拓展值和产能以每年35%的速度高速递增,截止2014年2月公司净资产3355.5万元;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1736.78万元,实现税前利润653.73万元,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60余个工作岗位,是山东省内规模较大的雕塑公司之一。目前,和成雕塑已经为海内外七百余家企业、会所、博物馆、社区、雕塑展赛、文化产业机构、艺术品战略投资机构、市政部门、部队等提供了产品与服务。
(七)秦皇河公园“生龙欢乐世界”游乐场
“生龙欢乐世界”游乐场项目位于秦皇河公园内,长江一路至长江二路、渤海十九路以西至秦皇河东岸之间地块,占地面积约四万平米。总投资1亿元,包括主题游乐场、儿童乐园、电玩城、游客服务中心和餐饮商品等服务设施。是一座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中国现代主题乐园,将有效地带动秦皇河公园的人气,提升滨州市整体游玩体验,成为滨州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带动周边商业繁荣。目前,70%的基本基础已建成,预计今年国庆节能够试运营。
(八)剪纸艺人胡玉花
胡玉花,开发区杜店街道办事处来家村人,自幼喜好剪纸。上世纪80年代后,其作品日臻完美,开始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00年,胡玉花加入滨州农民书画研究会,为创始会员之一。由其参与创作的作品在北京获集体一等奖;同年9月,作品入选“滨州地区首届农民书法美术展”,获优秀奖;2007年5月,作品《和谐滨州 共创辉煌》获“滨州孙子文化艺术奖”。《滨州日报》、滨州电视台等多次报道。其作品还在沾化冬枣节、航空博览会等市内大型节会展出。本人多次被高校请去授课、传艺。胡玉花的作品,自然舒展、精细又不乏大气,有想象力,尤其擅长剪凤凰、牡丹。其代表作品有《五伟人》、《丹凤朝阳》等。
二、意见建议
(一)成元文化:希望开发区通过政策、资金、人才扶持,提供场地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来整合企业资源,助推企业商业价值和品牌提升。如打造现代化、专业化商业路演平台。
(二)百汇陶瓷和和成雕塑:一是希望参与获得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或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二是项目部分手续还不完备,希望关部门尽快办理;三是需要政府政策、招工等方面支持。
(三)胡玉花:寻找合作伙伴成立“胡玉花剪纸艺术工作室”,并培养残疾人士学习剪纸艺术,作品可作为开发区特色礼品销售。这不仅解决了残疾人士的生活问题,也为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