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
中国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民族文化保护》中提出的“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目标而建设,由于目前仍处试验性阶段,因此各保护区暂定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待日后条件成熟时正式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
迄今全国共有1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徽省、江西省)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海省)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省、陕西省)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省)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湖南省)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浙江省)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山西省)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山东省)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云南省)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云南省)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西省)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江西省)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贵州省)
第二篇: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关于加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非遗发[2 0 1 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 0 0 5]4 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 0 0 5]1 8号)精神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文化部开展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发生急剧变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确定1 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将逐步设立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中,应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整体性保护原则,坚持尊重人民群
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原则,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的条件
——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并为社会广泛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
——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与参与保护的自觉性较高;
——当地人民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保护措施有力。
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的程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要组织专家对申请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申请地区编制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进行论证,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将申请地区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省级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函件、专家论证意见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等申报材料一并报送文化部。
在对各地报送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的基础上,文化部组织专家对申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进行论证、评审。经论证、评审通过的申请地区,文化部将设立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后,文化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命名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科学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总体规划是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前提条件。要在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独特价值、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总体规划要详实具体,内容应包括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的现状与分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目标、工作原则与保护内
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与重点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方式、保护措施与保障措施;总体规划的分期实施方案等。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确定重点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在文化生态保护区中选择若干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街道、社区或乡镇、村落等,作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要注意保持重点区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项目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将单一项目、单一形态的保护模式,转变为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涉及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名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要根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特别是国家级名录项目的不同类别特点,因地制宜、因类制宜地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做好保护工作。对传统表演艺术类的项目,要注重传统剧(节)目及其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及时抢救记录老艺人及其代表性剧(节)目;对传统技艺类的项目,要注重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传承及原材料保护,征集代表性传承入主要代表作品,鼓励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对民俗类的项目,注重在相关社区的宣传、教育和民俗活动的开展,促进群体传承。对区域内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要优先抢救保护。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要继续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认定和命名,为其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对高龄和无固定经济来源的代表性传承人,可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其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后继人才。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是展示和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以上的国有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根据当地实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建设传习所;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建设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和传承人代表性作品的征集,并进行科学的展示陈列,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在保护、传承、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政策研究。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对它们的文化艺术价值、对它们的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的规律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鼓励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与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利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理论论坛、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深入研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要整合文化、教育等多方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通过组织代表性传承人进学校开展授课辅导活动,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和辅导读本,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选修课程,在保护区内的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等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新的传承群体,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承方式。
(八)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要通过组织培训班、现场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文化生态保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协作,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九)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是衡量保护区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社会公众的意愿,增进社会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对积极有益的民俗活动给予支持,鼓励民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民俗节庆活动等,激发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利用“文化遗产日”、民族传统节目,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人们自觉参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努力营造文化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建立由有关政府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构。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考核目标,并根据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当地特点制定出台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在文化行政部门设立日常工作机构,实施具体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予以资助,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三)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要成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工作指导、咨询、参谋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保护区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调动有关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五)加强指导检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把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要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表彰奖励。
2010年二月十日文化部办公厅印发
第三篇: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日前,经文化部同意实施,省政府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实施的时间从2011年至2025年。这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将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泉州、漳州、厦门三市的行政区纳入保护范围。其中,泉州的重点保护区域为三地最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及对传承人的保护也做得比较好,在《规划》中占据特殊的位置。泉州率先制定重点区域整体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选择53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其中泉州20个。今年,泉州在闽南三市中率先开始为这些重点区域制定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20个整体保护重点区域具体名单如下:
历史文化街区1处: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保护区域3处: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永春县岵山镇;
民间信俗保护区域1处:洛江区仙公山及其周边社区;
民俗保护区域6处: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其周边社区,石狮市蚶江镇,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丰泽区寻埔社区,南安市石井镇,晋江市安海镇。传统戏剧保护区域1处:晋江市五店市街区;
传统技艺保护区域4处: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投区张坂镇,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1处: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
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2处:泉港区山腰街道、鲤城区浮桥街道;闽南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区域、点1处:清源山及其周边社区、博物馆群保护展示区。
泉州15非遗项目
列入濒危名录
30个列入《规划》的主要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晋江深沪褒歌、德化山歌、泉州踢球舞、打城戏、永春纸织画、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泉州金苍绣技艺、泉州锡雕技艺、泉州福船制造技艺。
29个列入《规划》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惠安石雕、德化瓷、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泉州传统建筑营造、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春生堂酿酒、源和堂蜜饯制作、永春漆篮制作、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泉州漆线雕、安溪竹藤编、清源山茶制作、永春佛手茶制作、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泉州老范志神粬制作。
此外,首批扶持的125个传习中心中,泉州占70个。53项对台对外主要活动中,泉州有26项,包括闽南文化节、闽台(石狮)端午对渡文化节等。设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总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费保障将由国家、省、市财政拨款和民间筹集方式解决。国家、省、市财政投入比例为1∶1∶1。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动、传承人经费资助、传习中心活动、对台对外交流活动、数据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三市各建一个非遗综合展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泉州、漳州、厦门将各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展示馆。此外,还将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影响较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专题展示馆,包括惠安雕艺(石雕、木雕)展示馆、德化瓷烧制技艺展示馆等。
第四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大榭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
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漳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 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
第五篇: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及划分
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及划分
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共43片。
其中:第一批25片,分别是: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南长街、北长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景山东街、景山西街、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陟山门街、国子监街、颐和园至圆明园街区、南锣鼓巷街、西四北一至八条街区、什刹海地区、地安门大街、琉璃厂东街、琉璃厂西街、大栅栏街、牛街、五四大街、文津街、东交民巷、阜成门内大街。
第二批:皇城、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法源寺、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门头沟区三家店、延庆县岔道城、密云区古北口老城、海淀区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石景山区模式口、川底下村、榆林堡、遥桥峪和小口城堡、顺义区焦庄户。
第三批:新太仓、东四南、南闹市口。
目前,43片中,东城区共有18.5片。分别是:
一、景山前街
该保护区位于故宫紫禁城筒子河与皇家园林景山之间,全长740米。明清时,景山与故宫之间建有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1931年各门拆除辟路,划分三段:中为景山前街,东为景山东前街,西为三座门大街,1965 年统一定名为景山前街。
二、景山后街
该保护区位于景山公园北侧,东起景山东街,西至景山西街,中与地安门内大街相连,全长482米。元代为大都御苑;明清为皇城。临街南侧古建筑是清乾隆年间所建寿皇殿,为清代皇家供奉先祖神像之所。街北东、西两侧建国后建设的办公楼,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形式,立面为传统建筑形式的装饰,与南侧景山相互呼应、衬托,形成对景,是保持古都历史风貌的范例。
三、景山东街
位于景山公园东侧,全长546米。街旁明代曾设有司礼监、都知监、印绫监等衙署。因西邻景山,清末称景山东大街,1956年定现名。街两侧绿树成荫。街东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办的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吉安所左巷8号是毛泽东1918年在北京时住过的地方。
四、五四大街
东起东四西大街,西至景山前街,全长740米。1965年曾定名汉花园大街,后改五四大街至今。街北侧为北京大学“红楼”。1919年5月4日的游行队伍,即从“红楼”北边的广场集合出发,1947年被命名为“民主广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革命先辈和文化巨匠曾在此任教。共产党北京小组诞生于此。“红楼”内现保存李大钊工作室。“红楼”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街东段北侧的中国美术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大型文化设施。现在“红楼”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五、南池子
西起南池子大街,东至普度寺东巷,北起普度寺西巷,南至灯笼库胡同,规划用地3.72公顷,共有院落93处,居民522户,1479人。
六、东华门
位于北京皇城内,故宫东南侧,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临筒子河、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东黄城根南街,总用地面积34.5公顷。该地区处于喧闹的王府井商业街与森严僻静的故宫城墙之间,独特的城市环境造成地段内具有传统风貌的居住街区的独特建筑环境。
七、北池子
紧邻紫禁城东侧,规划范围东以东黄城根南街为界,西以筒子河为界,北至五四大街,南邻东华门大街,东与东黄城根北街相连,总用地面积39.22公顷。该地区传统居住区的特色构成故宫一侧较为幽静的居住环境,其灰色宁静的形式更有益衬托、表现宫城的宏伟气度。就北京旧城整体而言,其低矮、平缓、匀质的建筑格局也是风貌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东交民巷
该保护区位于天安门东侧,东接崇文门内大街,南临前门东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北面东长安街,总用地面积62.84公顷。该地区建筑多为西式风格。现以机关办公为主,兼有办公与居住的混合使用形态,在整体上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异域风貌特色,在老城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基调中独显特质。
九、东四三至八条
该保护区位于朝阳门内大街以北、东四十条以南、东四北大街以东、朝阳门北小街以西。包括整个头条至九条广大地区,总用地面积65.70公顷。该地区是典型传统的四合院落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区,从“一进院”到“四进院”都有留存,风貌与质量相当完好是展示传统四合院的极佳场所。
十、雍和宫-国子监
该保护区位于旧城东北部,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北至北二环、东至东直门北小街西侧的育树胡同、炮局头条、后永康北条、东城煤炭一厂和华侨饭店用地东边界、南至北新桥三条、方家胡同,总占地面积约74公顷。该地区是北京旧城内重要寺庙建筑和重要文物集中的街区,包括国子监、孔庙、国子监街、雍和宫、柏林寺等。
十一、南锣鼓巷
该保护区位于北京北中轴东侧,四至为地安门外大街、平安大街、地安门东大街、鼓楼东大街,总用地面积83.80公顷该地区是北京最老的街区之一。与元大都同期建成,现仍保持了传统的胡同结构和大量的传统四合院,是目前北京旧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
十二、北锣鼓巷
该保护区南至鼓楼东大街,北至车辇店、净土胡同,西至什刹海保护区东界,东至安定门内大街,总面积约45.27公顷。该地区与什刹海、南锣鼓巷、国子监等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护旧城整体风貌和沿中轴线对称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十三、张自忠路北
该保护区南至张自忠路,北至香饵胡同,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总面积约为42.11公顷。该街区集中了和敬公主府、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孙中山逝世纪念地、欧阳予倩故居等多家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张自忠路南
该保护区南至钱粮胡同,北至张自忠路,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美术馆后街,总用地面积约为62.81公顷。该区域处于皇城与东四三条至八条保护区之间,现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马辉堂花园等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新太仓
该保护区南至东四十条,北至东直门内大街,东至东直门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总用地面积约为56.88公顷。该区域现有胡同格局完整,有梁启超旧居、当铺遗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东四南
该保护区南至干面胡同,北至前炒面胡同,东至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总面积约为34.32公顷。该区域是以典型传统的四合院落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区,风貌与质量相当完好是展示传统四合院的极佳场所。现有礼士胡同129号院;内务部街11号院;史家胡同51、53、55号四合院等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皇城
是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重点区域,包括景山地区、北池子、南池子。内含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地面积约6.8平方公里。
十八、鲜鱼口
西至前门大街,北至经西打磨厂、长巷四条路东至西兴隆街,东至草场十条,南至薛家湾胡同、北芦草园胡同、青云胡同、得丰东巷、得丰西巷、小席胡同、大席胡同。
用地现状:规划用地为36.245公顷,净用地面积为32.47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为26.5万平方米(不含私搭乱建的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4.5万平方米。
人口分布:鲜鱼口地区主要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区,居住用地面积26.81公顷,占整个保护区的73.96%。保护区隶属前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十九、什刹海(钟鼓楼属此片,东城占半片)
该保护区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北部,属东城区的部分四至为草厂胡同一线以西、旧鼓楼大街以东、鼓楼东大街以北、北二环以南,总用地面积26.96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