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变成真正的强国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变成真正的强国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我们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的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化产业、文化产值、文化在GDP中的比重,而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的基础,要以战略的意识、世界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积极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但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竞争中仅凭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很难完全取得优势,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有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就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文化是民族生命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具有引领社会、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凝聚力,指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前,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首要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其次,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着力点,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形象和尊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保护、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实际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因此,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做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始终坚守民族文
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科学梳理,大力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积极提高文化传播力,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不仅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中,大力促进翻译产业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具体而言,中国文化怎样走向世界,世界的先进文化该怎样吸收接纳,在这个过程当中,面临一个跨文化沟通的问题。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解决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相互转换或简单的信息传递,对当今中国而言,翻译关系到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正变得日趋频繁,同时,国内基础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大批外国投资商将目光转向中国,使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相继成功举办,都为翻译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由于我国翻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并不是很健全,翻译产业发展还面临翻译人才紧缺、翻译市场管理亟待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瓶颈和困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关部门要深入挖掘产业潜力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强翻译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翻译人才队伍,统一翻译产业规范,建立翻译市场准入制度、提升翻译专业化管理水平等举措,促进翻译产业走规模化和专业化道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二篇:文化强国和文化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 [ 摘要]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验、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都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而我国的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针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意义存在问题对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呈现出的却是相对滞后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滞后状况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都需要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民族凝聚力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在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没有达到同步增长。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人缺乏民族自信力对民族优秀文化认识不够崇洋媚外。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力的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类的认知能力提高增强了人类创造新事物和提高新生活的能力。因此文化是前人智慧的载体为人类的学习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如此文化能够使民族的文明素质和智力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我们想让国家不断进步就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和创造力。而保证中华民族升级和活力就是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二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的迫切需要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产品和服务现在成为了独立的贸易形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目前西方国家借着经济科技等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的扩张和渗透。因此想要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那么就要努力占据文化的制高点。
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那是因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不仅要提高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我们还要不断提高文化、道德、意识形态等软实力
二、我们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化资源重视不够。国家优先发展经济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关注比较少。许多文化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被注入其他因素比如过于商业化从而使得自身的质量降低不利于市场的销售。同时文化市场的不规范化使得文化盗版产品较多低俗产品也层出不穷。因此规范文化市场很有必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了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如《功夫熊猫》在中国大受欢迎。中国本土很受欢迎的电影在国外不是好评如潮。中国的深厚文化存在着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由于不同的传统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让我们对外文化的交流和竞争中造成了巨大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条件。二文化人才缺失比较严重竞争力不强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我们缺少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国外观众的需求和国际文化需求善于利用国际经验和国际文化的文化经纪人。我国形成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很好的文化经纪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培养专业性文化人才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大力加强先进价值观和制度文明建设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把握方向提供坚实的基础 先进的价值观是领导一个国家、民族和组织与发展的精神旗帜和精神力量。建构先进的价值观我们要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善于从我国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本国民族拥有民族认同。同时也要开拓视野懂得从国外的优秀文化和制度中学习。制度是依靠深厚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的。制度也是文化的重
要载体。如果制度能够有效实施那么将会促进文化的传播。大力加强先进价值观和制度文明建设能够统一人民的思想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我们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誉文化建设各方面并引领社会思潮。发展文化软实力大力加强不同的主体层面的先进价值观和制度文明建设才可以让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层的价值基础才能够让其具有突出的外部反应。二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创造力 我们要推进文化创新就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在文化观念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雅俗文化的关系以创新的观念去看问题解决问题。在文化内容上我们要大胆创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精神基础。同时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文化市场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仙督文化市场体系。运用新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加快构建文化传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文化传播体制。三大力发展人才教育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得到更多在文化软实力中发挥作用的人才需要加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关于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还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内容也多了文化艺术。这些都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开展文化外交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可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适当的文化外交很重要。历史以来中国的文化外交也很多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现在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比如东盟博览会世博会。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在文化交往的时候我们的优秀文化可以传播出去同时也可以吸收外来的文化的优秀的地方从而促进我们文化的发展。
五弘扬我们优秀文化打造民族品牌 目前国外文化具有强大的攻势。因此我们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国家品牌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挖掘文化里面的优秀成分利用自身的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出成功的民族品牌。这样才可以扭转文化逆差现在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不利局面的改变。
四、结论 我国的软实力的发展虽然在今年来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抓住发展机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计划发扬民族精神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此外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外交活动更好的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亮.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和基本路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
第三篇: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定稿]
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体现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伟大;中华民族的落后,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度。关键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文化软实力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1.我国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2.我国面临难得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3.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4.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发达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与启示:
1.文化帝国----美国;2.动漫王国---日本;3.后起之秀---韩国。
今天,我们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中国和平崛起于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
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注意到,尽管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创造了令人目眩的奇迹,但是在世界上却没有形成与此相应的文化影响力,更谈不上我们的话语权。党的十七大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任务。
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得中华民族以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真实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
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我们要抓住国际上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总之,深化改革,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是为了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第四篇:提升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新世纪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际竞争力 国民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新时期,我们将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历史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内容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其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们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具有强化精神、思想先导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力量的综合体现,其作用有:
第一,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
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第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夯实物质基础,提高硬实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第三,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世纪的文化竞争,我们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优秀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成就,更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而又对外有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化,且能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和影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有切实措施。
第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掀起发展的热潮。同时,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采取合乎传播规则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融入主流,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我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主流文化市场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包括要不断扩展外贸的基础。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第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以至于美国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瞄准学术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大胆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将哲学社会科学家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来看待,把软实力当做硬任务来抓,并积极主动地经常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家,向他们进行咨询,进而将他们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六,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既要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又要加到文化的传播力。
第五篇:提升文化软实力(范文模版)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王斌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眼点。在城市发展日趋人文化的今天,城市的理念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型跃升为经营型。经营就意味着竞争,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角逐,也是文化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的衡量标尺,对于连云港来说,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将她作为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后起之秀,定位为苏北沿海开发的龙头城市,我们在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后发崛起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则是指软实力中的与文化相关的部分,它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文化品牌的创造力、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文化环境的吸引力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效力,既是一个城市在竞争中为之努力的进程,也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完美目标。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但是,客观地讲,我市与周边一些发达城市相比,特别是与苏锡常地区相比,综合实力的提高仍然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表现在文化基础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等方面,其中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的主体——人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包容精神的不振,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忆往事,我市的发展曾经多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都可以从思想观念上找到原因。当我们面临新一轮崛起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动力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城市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使之在建设富有特色的当代城市文化中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灿烂光彩,从而彰显城市自信,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一种凝聚力。这方面,我市历史文化工作者几十年来,付出了世人为之赞誉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如何将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激发城市创新的活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就是一篇需要去认认真真做的文章。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政策,统筹规划,把握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所谓文化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带有全局性的架构安排,是重点与一般、先行与缓办、亮点品牌与铺垫项目的有机统一。以我市来说,继续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就是一个战略重点;但同时也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智力努力打造像徐福东渡、镜花缘、海州二刻等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通过学术研讨、文化旅游、出版专著、文物保护、演艺造势、影视媒体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它们与西游记文化共同形成一种“集约”式的文化“组团”,产生一种始终激励人心的主轴效应,政府的作为就是运用手中的行政资源予以指导和推动,并通过职能部门、民间社团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战略目标。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整体上看,应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之路的转型期,发展文化产业正逢其时。对我市来说,由于原先的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苏南一带长三角地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是那么尖锐,产业布局中有很大的绿色、低碳空间,因此在我市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夯实沿海开发的产业支撑,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与环保、新医药、新传感网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农业与海洋旅游观光业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十分需要给文化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中留予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其中既要有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部分的投入,同时更多的应该是市场化运作,要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号召力和政策效应,大力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
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其品位的象征,它不仅表现在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量与质的方面;也表现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等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方面;还表现在大众娱乐消费空间如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广场等所体现的现代人文气息等等方面。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把爱祖国,爱家乡落实在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上,就像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的牧羊人能随意地向客人如数家珍似地讲述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那样,如果我市的市民也能信手拈来地讲一段西游记和镜花缘,说一说秦东门和将军崖,哼一曲五大宫调和淮海戏,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豪的城市;更上一层,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市民都能像普通美国人,对南北战争时期留下的至今不到300年的历史文物都视为珍宝那样,爱之惜之地对待我市每一处千百年以上的古石刻、古建筑、古遗址,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觉的城市。就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言,当今之世,在文化多元的声浪中,不乏有拜金主义、损人利己、腐朽低俗的文化噪音,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历史文化中的优秀积淀和当代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与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人文的关怀结合起来;把唱响主旋律与广泛性、普及性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倡导文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持之
以恒、锲而不舍,我们这座城市就将成为一个具有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家园,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民众中提升了。
打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营销。现代城市需要输入一种经营理念。所谓城市经营就含有营销学上的一定意涵。当然,远不是那种简单的商品营销,而是在一种在更大空间和时间上的城市综合实力的营销,通过这种营销换来的是城市的人才汇聚、国内外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从而吸引投资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才需要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上努力打拼。一是要打出名人名片牌,特别要打出与近现代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名人名片牌。南通人打出张謇名人名片牌就打得很好。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南通人讲到南通文化几乎是言必称张謇。同属江北名流的海州人沈云霈,在海属地区大兴近代实业,力主东陇海铁路以海州为终起点,为使连云港成为今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他是我市近现代实业的奠基人。而且,其诗词歌赋、书法作品亦颇有造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但宣传得不够,挖掘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更有甚者套在沈云霈头上的“大地主”、“保皇党”、“封建余孽”、“复辟狂”等等紧箍咒似乎还没有彻底解禁;既使是正面评价他的文章,每到赞颂之后总留有一笔但书。其实纵观沈云霈一生,功大于过,特别是对家乡的近代经济的历史贡献,可以说功德无量。对于历史人物,毛泽东早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对沈云霈这样的历史人物,要放到清来民初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保皇”、“复辟”固然可以评论,但主要的是要看他对那个时代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贡献和建树,看他在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上是否顺应潮流,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个楔入点上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有功于港城人民的沈云霈来。因此,我们主张恢复沈云霈故居,建立沈云霈纪念馆,矗立沈云霈雕塑,出版沈云霈年谱和研究专集,开展沈云霈实业思想研究活动并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沈云霈是一张不可不打出的名人名片牌,岂能熟视无睹、等闲视之。二是挖掘整理名人名事牌,如孔子相鲁会齐侯故事、李宝水师抗金故事、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王同疏浚蔷薇河保民故事、万毅将军指挥连云港保卫战故事、陈毅元帅智擒郝鹏举故事等等,史书上、方志里、民间流传中有许多版本,需要研究、整理、包装,推出一批出版物、影视剧和纪念地,为我们的地域文化壮色,为城市形象添彩;三是要把人文景观旅游、风光旅游与地域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文化亮点结合起来。现在的情况是缺乏点与线、线与面的结合,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譬如将军崖岩画、孔望山造像、东海庙遗址、徐福村遗址、花果山西游记景观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互不相关联的、孤立的点,其实如果从中国道教的源头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看,从天神星象崇拜——巫术信仰——黄老崇拜——多神崇拜一路走来,它们之间确实又有一条道教文化(包括佛教)的线贯穿其中。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类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连云港道教文化游”这一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不但能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也将极大搞活旅游的经济收益,两者相
得益彰,何乐而不为?然而,眼下的历史文化研究有一种倾向,似乎年代越久远,神秘色彩越浓厚,考证起来越玄奥莫测越好。放着现存的、可行的、具体的人文景观不去操作和整合,放下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事不做,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和人才“空转”。克服这种倾向,固然需要历史文化研究人士研究课题的自觉调整,也更需要在社科领域营造一种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学术氛围。当然,社科主管部门在科研规划上也要有所侧重。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正确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城市竞争的上上之策,也是一个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远大目标。对此,我们既不可望洋兴叹,无所作为,也不可企图一蹴而就,一举成功。既然是软实力,就要靠软功夫。政府主导和拉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民间的参与和企业的投入是一个积累过程,薄积厚发、蓄势待发,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能保持一种按比例的均衡同步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扬别人没有的文化优势,最终就能将我们这座山海相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海滨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和谐相融、生活幸福、具有尊严的东方大港。
分享0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