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湾井镇文化站2011年文化工作总结
湾井镇文化站2011年度工作总结
湾井镇文化站在县文化局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湾井镇下辖2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43000人。目前我镇有文化专职人员5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已建农家书屋23个,网吧2家,农村信息服务站2个,有龙狮腰鼓队2个,管乐队2个,民间乐队10个,表演剧团2个,书法创作组1个,文学创作组1个,书法协会会员320人,文化从业人员268人。基于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文化从业人员众多的特点,结合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农业稳镇、科技兴镇、生态立镇、旅游富镇、和谐建镇”五大战略,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文化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强化领导、强化阵地,提升文化建设的位置。
镇党委、政府把全年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一同部署,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邱向谊同志为组长,镇长欧阳清同志、人大主席周英华同志、办公室主任周文生同志为副组长,文化站长欧阳君斌
同志、工作人员李灿、夏洋、潘恒、周剑锋等同志为成员的湾井镇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挂牌予以公示;同时成立了湾井镇书法协会、湾井镇文化站文学创作组。镇党委、政府经常听取文化站的工作汇报,经常调研文化工作,统筹安排全镇文化工作的实施和部署,使我镇文化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的轨道。目前我镇各村都配备了文化工作兼职人员,协助村支两委共同加强村级文化建设,镇里组派工作组对有关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大大地提升了文化建设的位置。
镇党委、政府对文化队伍的生活待遇和文化站基础建设十分关心,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009年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争取,大力投入,共投资58万元建好了三层700㎡,拥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管理用房”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文化站,这在我县首屈一指;同时镇里于2010年拿出3万元资金,配齐了桌椅、书柜、投影仪、电脑等配套设施,丰富了全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争取资金30多万元,镇财政配套10万元,完成了全镇23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筹资150万元兴建了12个总面积达4800㎡的村级文体广场,让广大群众乐有阵地,舞有平台。
二、依托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镇党委、政府以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已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201
1年,下灌剧团、湾井村龙狮腰鼓队等12家民间乐队就开展活动108场,演出节目240个,群众参与演出和现场观看达10万人次,演出范围在宁远、蓝山两县;尤其是2011年6月18日举办的“湾井镇首届农民艺术节”节目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丰富,在全县开展农民艺术节活动中,打响了第一炮,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湖南日报》、《永州日报》都给予了报道,同时也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及全县文化系统和各兄弟站的好评。
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朵山村的文化精品——书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农民书法展,共收集作品420幅,展出260幅,参观人员达4600多人,《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省市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全国网站点击率达10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并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省、市、县各级领导亲临指导和好评,特别是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同志的亲临给全镇文化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非常大。
三、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做好“农家书屋”的辅导和借阅。湾井镇文化站积极配合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把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农家书屋的辅导相结合,以文化市场为主、农家书屋为辅的原则,采取强硬措施让文化工作硬起来,每年我镇配合上级部门组织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不低于4次,同时,镇文化站与村两委相结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一经发现有违规经营行为,当场取证查实。2011年全镇取缔无证信息服务站2个(东安头村、百水源村),取证查实信息服务站一个
(泠江信息服务站),同时我文化站制定出巡查值班表,各工作人员按分配的网吧、服务站进行值班监督和管理。
建设好“农家书屋”是党中央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市场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站对“农家书屋”全部实行免费装架、上书,并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传授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四、充分利用本地文物优势,努力打造湾井旅游文化
湾井镇文物众多,旅游景点丰富,我们对全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进行资料整理和归档,并将其全部进行照相公布,同时向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知识的宣传工作。充分开发和利用文星塔、状元楼、读书岩、赛景岩、云龙牌坊、久安背翰林词、东安头村进士牌坊、十里画廊、灌溪仙境等景点资源,打造宁远文化旅游的一大品牌,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力将“状元孝邻的故事”、“下灌水丸子”、“青山尾古战场”、“朵山书法”、“象岩的故事”等收集整理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非物质遗产项目名录,同时将“朵山书法”、“灌溪仙境”、“江南第一村”、“下灌水丸子”打造成为“看在朵山、游在灌溪、吃在下灌”的湾井文化旅游新亮点,为全镇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推波助澜。
五、取得的成绩
1、上报文化局各种信息6件,其中湾井文化站典型经验介绍材料一件、本站朵山村文化工作在省里的典型发言材料一件等。
2、完成县文化馆业务培训一次,订阅《中国文化报》一份。
3、我站举办的“湾井镇首届农民艺术节”、“朵山村第二届农民书画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湾井镇书法展”,在县党代会上展出4天,被《湖南日报》、《永州日报》、《宁远文艺》等省、市、县级刊物陆续刊发。
4、本站与镇中学共同创作的瑶族歌舞《祝酒歌》,在宁远县教育战线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5、接待中央、省、市级领导和各单位参观团到朵山村参观调研18次,共用资金15万元。
6、组织并完成了县文化局关于送戏下乡活动2场。
虽然我镇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要戒骄戒躁,认认真真地学习和贯彻党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动湾井镇2012年全镇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升全站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文体特长,大胆创新开展乡镇文化工作的新方法新样式,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让全镇人民共享湾井文化工作的发展成果!
湾井镇文化站
2011年12月6日
第二篇:2011年湾井镇征兵工作总结
2011年湾井镇征兵工作总结
2011年冬季征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征兵命令,在部领导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我镇圆满完成上级分配的送检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了征兵任务,回顾今年的征兵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9月5日开完征兵工作准备后,及时并向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迅速召开了党委会,就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冬征兵任务进行了研究部署,制定了措施,并成立了以邱向谊同志为组长的征兵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经费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并于9月7日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民兵营长会议,签订了责任状。从组织上保障了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准备工作扎实有效
认真贯彻部里召开的兵役登记工作会议精神,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认真落实兵役登记制度,澄清底子,严格选定预征对象,通过加强对预征对象的管理,为选派高质量兵员奠定了基础。
三、宣传发动广泛深入
针对“参军热”有所降温的新情况,根据本镇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①贴标语;②利用赶圩宣传征兵功能工作的新政策、新措施,发放宣传资料;③利用村有线电视宣传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发开展宣传发动;④召开适 龄青年座谈会,进行战备形势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力地调动了适量青年报名应征的积极性。
四、政策规定落实严格
与村里签订征兵工作责任书,坚持从预征对象中征兵,严格执行征兵条件标准,认证落实上级政审和区域联审制度,加大文化把关力度,有效地保证新兵质量,在今年所送兵员中高中以上文化达到70%,团员比例达到40%。
五、廉洁征兵得到加强
重视对征兵工作人员的挑选和管理教育,严格落实廉洁征兵政策规定,对征兵体检合格人员党委、政府讨论审定并进行公示,加强检查监督和对违纪人员的查处,征兵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征兵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不注重应征青年的现实表现和心理表现,出现了到部队后思想上出现反复和不安心服役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创新时期征兵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2011年湾井镇武装工作总结
2011年湾井镇武装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人武部在县人武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着力于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素质与遂行任务的能力,强化民兵预备人员的作用发挥,大力加强民兵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推进武装工作建设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民兵干部和民兵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管武装,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镇党委主要领导始终坚持党管武装不动摇,年初制定工作目标不忘武装工作,部署任务突出武装工作,解决问题优先考虑武装工作。党委、政府把争创先进武装部作为党委的工作目标来实施,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党委书记做为第一部长能够做到心里经常想着武装工作,平时经常过问武装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了武装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
二、扎实做好民兵组织调整,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年初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计划,为全年的武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上级军事机关的要求,为确保民兵的组织落实,规划好民兵组织的规模、布局和种类、结构,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研究制定民兵整组工作计划,在整组过程中统一部署,加强检查,严格验收,确保了民兵组织整顿工作质量。
三、坚持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
为进一步做到政治落实,国防观念不断增强;在抓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指导,提出新的要求,适时掌握民兵队伍的思想状况,保证了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社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依托青年“民兵之家”进行“基地教育”,为了进一步扩大政治教育的影响,真正发挥作用,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方便广大民兵,集中进行教育,使之熟悉掌握民兵政治教育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确保教育不漏一人,不漏一课。
四、着力抓好民兵军事工作,努力提高民兵军事素质 军事落实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检验我们的武装工作,也是展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精神风貌。上半年,根据上级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军事任务。一是专武干部参加军分区指挥员军事集训,通过此次集训使指挥员对组织指挥、战斗行动、武器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二是组织民兵参加应急分队训练,通过训练,使民兵了解作战方案,明确作战任务,以及山林扑火的组织与实施。
五、夯实上级指示,完善规范化设施
镇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投入资金,建造房屋,用于镇人武部“两室”、“一库”建设,完善了办公室、资料室和器材库,从而使全镇武装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基本达到了上级
提出的建设规范、预案完善、制度健全、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分类科学、更新及时、放置有序的标准。
六、合理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作用 我们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人武部部长为副组长的镇应急小分队;同时要求每个村组建一支20人的应急小分队,确保一遇险情,立即行动,充分民兵预备役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今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对武装工作的经费投入还不够完全到位,在基层民兵组织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民兵队伍的“拳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待克服和解决。
第四篇:岔口镇文化站文化辅导员工作总结
岔口镇文化站文化辅导员工作总结
县文广新局:
歙县岔口镇地处皖浙边陲大洲源,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距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深山区和贫困地区。岔口镇由原岔口乡、井潭乡、周家村乡相继撤并而成。2008年村级区域调整后,全镇辖7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近2万人口,国土面积为93.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作用,抓好“领头雁”、抓准“主阵地”、打好“特色牌”,使全镇的文化建设步入了群众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岔口镇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主攻方向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2名,同时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文艺特长,将有爱好、有激情、有特长的人员纳入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范筹,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宣传委员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体系和机制,把文化工作建设纳入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群众文化的良好局面。每次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镇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工作人员,时间允许时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开展过程中,宣传委员全程参与,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全镇工作人员协作配合,使得每次活动都能顺利开展。日常文化活动中,大家都各司其职,服务群众,不遗余力。
二、引导工作方向。紧抓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用鲜活生动、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民俗、腰鼓、书画、电影等文化形式,通过举办体育类比赛、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近年来,该镇已建设起一支活跃的、扎根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如岔口村双溪舞蹈队、大坑源村庐山舞蹈队、周家村老年舞蹈队、周家村抽司恰恰舞蹈队、周家村哈利舞演出队、金前村庙前舞蹈队及腰鼓队、岔口梯云书画协会等等,每个队伍都有一名队长级人物,他们坚持训练,定期举办活动,并且扎根群众、贴近群众,都是很好的育人载体。
三、优化资源配置。将文化建设的人、财、物落实到位,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专干,每村配备文化专职人员,挖掘民间文艺爱好者,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每年县文广新局拨付的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农家书屋管理经费、体育活动经费、电影免费播放经费等等,如数落实到活动中,镇财政再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一定贴补,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让群众文化惠及全镇、全民。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方大云利用自身音乐、体育特长,兼职负责辅导群众文体队伍3支;各村挖掘培养了舞蹈队“土专家”,像吴翠英、吴克勤、张丽梅、陈枝、吴萍等文化辅导员爱好者,常年带领群众练习广场舞,特别是年近六旬的吴翠英,不怕辛劳,在每次镇重大文艺活动中,担当起总导演的角色,导演全镇节目;金前村庙前舞蹈队队长张丽梅无私奉献,多次出资近3万元,为舞蹈队成员购买了音响、话筒、服装等等,被当地群众誉为“山村最美舞娘”;各村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村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全力以赴为群众文化工作添砖加瓦,出资出力,有些自己也参与到了群众文化活动中,与民同乐。
歙县岔口镇文化站
2014年11月28日
第五篇:文化站文化工作总结
文化站文化工作总结
2014年,新兴镇按照XX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的思路,结合本镇的实际,在加强公共文化阵地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特色队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免费开放,全面提高服务品质
我镇切实加强镇、村(社区)公共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全面落实免费开放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年举办蜀绣、电脑、舞蹈、藏鸡养殖、地质灾害预防、燃气安全、烹饪、缝纫机等培训10余项,共计1200余人次;政治理论培训100余人次;借阅图书1000余人次,上网1200余人次,接待来参观人数400余人次。特别是今年11月28日接待XX市文广局参观团就达50余人。送文化下乡10余次。
二、围绕群教活动,打造特色文化队伍(亮点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镇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打造出2支特色广场舞队,他们在参加XX市健身比赛、XX市广场舞总决赛中均获嘉誉。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
1、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2014年春节,组织秧歌、高跷、鸡公车、驴灯等4支民俗队伍参加了XX市新春民俗文化大巡游;5月1日,在本镇品白樱桃暨百集情景喜剧《幸福小镇》开机仪式上,举办了大型文艺表演;7月1日,成功举办了XX市一区片广场舞比赛,我镇着力打造的《中国妈妈》、《活力四射》、《吉祥颂》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10月16日,广场舞《中国妈妈》参加了XX市举办的“2014年成都文化四季风·劲舞暖冬”大型电视群众舞蹈创意竞技秀;2014年11月29日,广场舞《中国妈妈》、《热巴舞》参加XX市文广局举办的《XX市第二届广场舞》总决赛分别获得优秀奖和最佳勇气奖。今年10月,阳平村新编的《扇子舞》和断山村的自选秧歌舞参加XX市老年人健身操、秧歌比赛均获优胜奖;年中,还组织200余游客协助中央台7套栏目组的同志拍摄《美丽中国乡村行》,很受鼓舞。
2、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2014年4月,选派人员到小渔洞大楠村参加《挖竹笋》比赛;同月选派男、女2支队伍20余人参加XX市体育局举办的拔河比赛;8月8日代表XX市体育局参加XX市全民健身操比赛,获得二等奖;另外,结合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邀请了四川麻辣社区参加了我镇举办的农耕赛事:摘樱桃、捉跑山鸡、寻蝉花比赛,时长达4个月之久,以此赛事打造我镇群众体育活动品牌。此外还组织大批群众观看了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彭州城市绕圈赛)。
四、民生工程圆满完成
1、镇、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免费开放,新建示范农家书屋6个,“阅读活动进农家书屋”从7月15日起,在龙怀村、阳平村两个示范农家书屋拉开了序幕,截止12月,时长达半年之久;
2、镇财政出资3万余元,新建了3个小区示范广播室(阳平新型社区、止马村六阳苑小区、通济大桥下侧安置点);
3、按照集中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要求,狮山村、阳平村出资上万元为小区居民安装了10余套健身设施,组织开展健身活动120余人次;
4、选送10位人员参加XX市体育局举办的《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
5、新建标准化固定电影放映点1处(止马村),全年免费公益电影放映70余场次,观众达12000人次。
五、其它工作顺利开展
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我镇积极配合市文广局严厉打击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市场的违法行为,确保了全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加强“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和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