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后,全国掀起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省州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工作,把贯彻十六大精神与实际相结合,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现就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谈点粗浅意见。
一、我县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我县的文化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2003年末,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个,职工98人,演职人员38人。有文化经营户162户,从业人员277人,年营业收入600余万元,上缴税金50余万元。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不足和差距:一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是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手段,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发,没有认识到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文化产业的开发严重滞后。二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不强。三是创新不够。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延续和遗留计划体制的东西比较多,忧患意识、经营意识不够。四是缺乏有创意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五是文化基础设施差,缺乏载体,功能不全。
我县的文化产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性功能没有形成共识,只承认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二是旧的文化管理体制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三是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四是一些文化艺术单位先天不足,自我更新和发展能力差,难以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二、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文化的经营观念。文化产业是与信息产业一起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两个亮点之一。美国2000年文化产值就达6000亿美元,占GDP的12,其中影视、音像目前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航天航空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省内丽江文化产值也达到相当大的比重。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一切妨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中解放出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和经营观念,既要把文化资源作为真正的商品原材料来开发,使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得到实现,又要把文化渗透到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中去,提高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品味。同时根据文化在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严格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2、正确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三个关系(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为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却一不可。要深刻认识文化产品本身固有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双重属性,把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宗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原则统一起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没有经济效益的东西也很难产生社会效益。要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以产业化的形式推出群众喜闻乐见、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处理两者关系上要注意克服两种片面性。一种是似乎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就要以牺牲文化事业为代价。另一种是思想仍停留在依赖政府资金办文化的基础上,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少给钱少办事,不给钱不办事。必须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非公益性的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优先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有条件的乡镇和地区可以发展快一点,尚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地区可以缓一缓,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搞“一刀切”。我县比较适合发展的乡镇主要有中枢、白水、永宁、向阳、午街铺等。
3、以建设“阿庐文化生态旅游区”为平台和切入点,集中力量组织
施“123456”文化产业开发工程。“1”即抓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繁荣规划的制定,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抓好小白彝民族文化的整理、开发和推介,抓好阿庐艺术团的改造、包装、整合;“2”即抓好两街两片两网建设。两街即规划建设少年路文化一条街和车站路(李家村路)饮食一条街。两片即配合拍摄《黑虎将军》和编辑拍摄《六十军》(六十军血战禹王山)。两网即规划建设“**之窗”电子信息网和加快建设广播电视光缆信息网;“3”即抓好文化艺术创作表演人才、管理(经纪)人才、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4”即抓好四园四景观建设。四园即抓好泰和公园文化娱乐广场、秀山文化公园、文化宫街心花园和电影院街心花园建设。四景观即抓好阿庐古洞、吾者温泉花海、永宁城子土库房和云鹏电站四个景观类和建筑类文化设施建设;“5”即组建文化产业开发办、阿庐文化研究中心、**有线电视网络中心、广电少儿合唱团、农村电影放映管理站五个机构;“6”即打造一支以阿庐艺术团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专业团体、唱响一首代表性歌曲、编排一个以小白彝民族民间文化为代表的精品舞蹈、制作一部特色风光片、培养一批文艺尖子和民间文艺团体、编辑出版一本宣传画册和小册子。
4、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基础工作。(1)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适当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多种资本投入我县的文化产业;(2)对我县规划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应采取制定配套政策、公开对外招商的办法,择优选择不同性质的资本参与我县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3)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嫁接文化产业,发挥后发优势,规范市场运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4)加大投入对**的名人和名胜进行包装,加大**文化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5)注意培养、引进并留住适合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6)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和培育本地文化市场,包括文化中介服务市场。研究关注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引导本地资本雄厚的企业进军文化关联产业。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要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主动创办、领办文化企业,以利于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增强文化单位的经济意识和忧患意识,下任务、定指标,按照创新管理体制、公益和经营分离、事业和产业并进、分梯度推进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改革人浮于事、搞文化的人不懂文化的现状。建议在县上先选择一家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形成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进行。
6、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旅游包装力度,打造**旅游的金字招牌。**最大的文化是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离开旅游谈文化是缺乏载体的,离开文化谈旅游是无水之木。随着石泸、弥泸师等公路的贯通,阿庐古洞成为国家级风景区、滇东南喀斯特旅游片区的逐步形成,以及我县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熟,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要克服各自为阵、见子打子的促销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策划,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目的可行的规模化包装和宣传。树立“阿庐”品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包括旅游景点、阿庐文化、旅游产品(服饰、刺绣等)、食品(荞系列食品饮料、高原梨、特色小吃等)、生物药品等。要着力打造优势品牌,挖掘和重塑老字号品牌,开发和推广创新型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引资金,开拓市场,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7、运用现代产业运作方式,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盛事和民族传统节日活动。(1)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大型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活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具体可由本县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包括非公企业)、部门和乡镇来主办;(2)每年举办一次集文化、艺术、商业、旅游、展览于一体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按照稳起步、不停步、时机成熟迈大步的战略思路,突出特点、提升档次、提高品味。自己运作或尝试通过文化经纪人引进外地名企业、名人来进行商业化运作。
8、尽快做好民族民间艺术的整理、收集、加工、创作工作。应该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写作班子,尽快促成永宁城子土库房系列(《古村神韵》)、白水镇小白彝民风民俗及故事传说等写书出书工作。同时,从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上鼓励专业和业余人员采写、创作出大批反映我县三个文明建设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等作品,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提升我县的文化氛围。
9、组织实施“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工程”。根据财力每年分门别类选送1-3名有一定造诣、有一定理论及实践的人员到中央和省级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宣传文化骨干,造就一批“本土”的理论工作者、作家、艺术家、记者、编辑、主持人,培养一批,带动一片,推动全县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
10、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文化的建设。(1)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发育、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市场文化、企业产品文化、企业管理文化和企业环境文化的建设。对电力公司、煤焦化公司、烟草公司、原氮肥厂等,应加强引导和指导,提升其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品味、文化个性,增强企业的经济综合实力和文化竞争能力。(2)切实加强教育文化建设。教育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要切实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县各族人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努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中持之以恒地广泛地开展作文竞赛、手工、绘画、演讲、歌舞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形成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
《在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第二篇: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按照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安排和要求,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正如网友们用“清醒、理智、革新、使命”四个关键词评价全会一样,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
(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执政也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是个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高度重视,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常建常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进入了由人均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四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的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二)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总结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在我们地方同样是不同程度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三)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警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国的体制曾和苏联东欧国家出自同一模式,其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是我们必须反复思考、深刻记取的。苏联东欧国家共产
第三篇: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按照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安排和要求,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正如网友们用“清醒、理智、革新、使命”四个关键词评价全会一样,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
(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执政也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是个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高度重视,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常建常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进入了由人均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四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的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二)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总结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在我们地方同样是不同程度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三)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警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国的体制曾和苏联东欧国家出自同一模式,其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是我们必须反复思考、深刻记取的。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
当年夺取了政权,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苏联还成为可以同美国一比高低的超级大国,但却相继丧权亡党,尽管情况不一样,原因很复杂,归根结底还在于违背了执政规律。一是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而且自以为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容不得不同意见,在维护社会主义的旗号下对不同意见、不同政见者进
行批判、斗争、大清洗,把广大群众推倒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大批冤案,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党群、干群关系不正常还表现在缺乏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建设不是朝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同人民大众格格不入的官僚阶层,是执政党一步步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二是民主集中制实际变成了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内权力体系倒置,党内不同意见缺乏表达的机制,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护,形成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党内民主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和破坏。党员在党内只是一个服从上级的螺丝钉,失去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所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停止活动,即宣布党解散时,苏共全党1800万党员竟然是沉默以对,无动于衷。三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丧失。理论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同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搞文化统治主义,贴政治标签,领袖裁定一切,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剧变中文化管理一松动,各种思潮就如洪水泛滥,面对混乱,长期搞唯书唯上,无力回答实践中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只能败下阵来,丢了阵地,散了队伍。认真总结吸取这些反面的经验和惨重的教训,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可以使我们有效避免步人后尘,重蹈复撤。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密联系治县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理论武装至关重要,同是执政党的越共和古共就分别把胡志明思想、何塞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提出了以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原则”(古巴)、“五项原则”(越南),这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重点抓好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班子和个人。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抓好干部培训工作。建设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激励机制。在全县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进一步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纲领和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的纲领、理念,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执政规律,必须在思想上进一步确立,在行动上进一步落实。要更好地实践和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一是要认真谋划**的发展,努力加快**的发展。**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脱贫致富与经济落后、群众收入增长缓慢之间的突出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巩固执政的基础和地位。二是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就连朝共这样一直把改造人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执政党,也认识到经济发展在国家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他们的领袖金正日提出“没有比抓经济更重要的工作了”,并开始在经济方面作了一些政策调整,这应该促使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绿色经济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能源化工建筑建材大县三大目标,繁荣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抓好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坚强的领导集体。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能胜任重要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的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中来。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增强团结,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头倡导和弘扬“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精神;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反对个人独断专行,反对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切实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配和管理、监督。
(三)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执政的组织基础。
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大力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构建“组织强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动起来、共同富起来”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先争优活动。巩固直选乡镇党委班子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扩大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党内生活正常和健康,才能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关于这个问题,全会《决定》中有很多新的提法,探索性极强,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贯彻执行。归结起来,一是要强化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意识,提高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措施,提高坚持的健全的成效。
(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教育活动,重实绩、办实事、说实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都要坚持“两个务必”,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党组织要把它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标本兼冶、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自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更快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
《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第三季度县委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第四篇: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文章标题: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最近,省委又下发了6个法规性文件,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相关的明确规定。为此,省、州组织部门近期相继举办了相关培训会,并明文要求各级党委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认真学习贯彻好《
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认真执行。县委对此高度重视,在此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安排了相关学习内容,根据学习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认识: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之一,也是中央推进的诸多改革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展开,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这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及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坚强的领导班子,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持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
自2000年中央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后,2002年7月又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步骤,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2004年4月,中央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这5个文件,加上此前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通称“5+1”文件。这6个文件的颁布,抓住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吸收了各地各部门的实践经验,体现了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是中央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重点是希望以此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干部监督等问题。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把人选准用好,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省委按照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坚持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完善考核为关键,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30多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年,省委为着力解决“扩大民主、规范程序、疏通出口”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制定出台了5项制度,这意味着云南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这5项制度是:《云南省各级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办法(试行)》、《云南省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试行)》、《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任用办法(试行)》、《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办法(试行)》和《云南省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试行)》。“请无为者让位,让有为者有位。”是省委组织部领导对这5项制度的一个较为形象化的描述。在这5项制度中,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制度,是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性的规定;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和试用期制度,是打通干部“能下”出口的实质性措施;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办法,是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规范破格、越级提拔干部的具体办法。这5个制度既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及有关规定为基本依据,同时又体现了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注意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确保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云南省调整不
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试行)》通过对不称职、不胜任的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作了细化;对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原则、方法、途径作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安置被调整干部的措施,明确了相应的待遇等,在解决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据了解,这5个制度的出台还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创造了3项全国“纪录”
:这样集中地一次性推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系列“办法”,在全国尚无先例;就越级提拔、破格提拔领导干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办法在全国也属首创;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制度的实施,我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票决制,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全面、普遍推行的省份。
三、省委最近出台的六个法规性文件的精神实质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今年5月,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云南省各级党委(党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意见》、《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云南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关于严厉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及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意见》和《云南省科研院所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办法(试行)》6个法规性文件。其中:
《关于建立健全云南省各级党委(党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意见》规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议事和会议表决。《意见》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集体研究讨论重大事项主要包括:研究部署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廉政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决定本地区本部门干部任免、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本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下级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8个方面的内容。
《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规定,民主推荐正职领导干部,要按照1:2的比例在本单位或其他单位进行推荐。该办法主要内容为: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多数人拥护且符合任职条件的,方可列为差额考察人选。差额考察正职领导干部,必须要同一职位差额推荐出的两个人选进行比较考察、综合分析。同一职位考察人选应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组织人事部门对同一职位提出差额建议人选,在一定范围内酝酿后,确定1名拟任人选(即“三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讨论决定由党委常委会对拟任人选进行投票表决,投票时必须有2/3以上常委到会,方可进行表决;表决以应到会人数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班子参照本办法执行。
《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是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要是扩大了会议投票推荐范围和个别谈话推荐范围,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同时规定,在民主推荐干部中,对正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三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票的二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对副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四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票的三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
《云南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确定了考核评价对象、考核评价程序、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考核结果运用、考核机关、考核纪律与监督6大部分。其中主要规定:确定等次,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考核等次由考核主管机关审核后上报州(市)党委审定,被评为“好班子”的数量一般不超过被考核班子总数的20%,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数量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人数的15%;考核评价内容:党委班子主要考核评价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自身建设4个方面,计16项内容;政府班子主要考核评价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4个方面,计16项内容。
《关于严厉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及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意见》要求坚决做到“4个查处”:坚决查处“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行为,对“买官卖官”行为,无论是行贿“买官”者还是受贿“卖官”者,一经查实,一律先免去现任职务,再按有关规定处理;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在对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和选举过程中进行请客送礼、拉票贿选、散布谣言、威胁利诱等非组织活动,要立即取消任职资格,已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坚决查处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推荐、考察、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对“带病提拔”的干部,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坚决查处违反选人用人规定的行为,凡是违反《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意见》要求严格把好六道关口和不断强化六项监督,即严把干部标准关、群众公认关、民主推荐关、干部考察关、任用决策关、任前公示关,不断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领导干部的监督、组织部门的内部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相关机构的协同监督和群众监督。
《云南省科研院所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办法(试行)》在我县不适用,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这次省委下发的6个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这是省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是我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大成果,是干部人事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6个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在干部工作民主化、干部选任规范化、政绩考核科学化、干部出口系统化、班子决策制度化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以扩大民主参与为前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组织推荐、考察考核方面扩大了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和干部考察听取意见的范围;选任乡级以上正职领导干部时实行“三差额、一票决”的办法。
二是以评定实绩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首次选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点。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上级评、同级评、下级评、群众评、个人评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党委班子重点考核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自身建设,政府班子重点考核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班子成员重点考核思想政治、领导能力、工作绩效、表率作用。
三是以疏通出口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全省乡级以上领导成员辞职的原因、条件、程序、安排及处理,首次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四是以科学民主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首次规定了各级党委(党组)8个方面的重大事项决策范围、3项议事原则、6项决策程序、4项保障机制。
四、抓好学习贯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执行《条例》为核心,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整体联动,相互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些配套政策,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一是在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有了新突破。县委制定出台了《**县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决定从今年开始,集中对10个乡镇和58个县属部门的领导班子进行考核。以拓宽干部“能上”的渠道,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努力形成优秀干部“上”得来、“上”得服众,不称职干部“下”得去、“下”得服气的良好格局。把那些抓发展有本事、抓稳定有实绩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在位不谋事、占位不干事、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多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将予以调整。二是在建立和推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上有了新突破。积极探索目标管理责任制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制定了《2005各项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2005年县属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办法》,首次将中心目标考核延伸到县属各部门,层层实行目标管理,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以实绩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三是在干部监督工作上有了新突破。为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了解,促进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谈话制度的实施意见》,并拟定了联系谈话计划表,明确了谈话人、谈话对象、谈话地点、谈话时间、联络员和记录人,确保了谈话制度落到实处。
各位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要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定,基础在学习,我们要带头身体力行求真务实之风,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抓,带头学,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同时,要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定,核心在落实。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增强政治、组织、法纪观念,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不断开创和谐**新局面!
我的发言结束了,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第五篇: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部署。现在我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概念及内
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自古以来始终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我国历史上,孔子说的“和为贵”,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洪秀全的“有田共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暧”以及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等等,这些思想无不是以“和”为主旨的理想社会的描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和谐社会宏伟蓝图的具体构想,也是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载入党的史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全面部署。我们党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多年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在现实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我们党执政80余年执政规律和执政经验的概括,更是对我们党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都未离开“以人为本”这条主线。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把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高度概括为六个方面28个字,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个字的内涵是全面的,且重点突出。前20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8个字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和法制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价值判断标准;诚信友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充满活力,是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积极进取,在心情舒畅、宽松融洽的环境中发展的社会氛围;安定有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起码条件,没有安定的政治局面就没有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殷实。
二、社会和谐理论形成的背景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
从国际形势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挑战和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国际形势仍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中,世界正处于多极化发展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全球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世界总体发展趋势有利的同时,各种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消除,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形成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不会一帆风顺。一句话,就是世界还不太平,地区和全球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种族主义、民族矛盾、局部地区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恐怖活动遍及全球,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全球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抓住和平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
从国内形势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国际社会和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在扩大。但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在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逐渐暴露和凸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